生物教学的素质教育

2024-05-20

生物教学的素质教育(精选十篇)

生物教学的素质教育 篇1

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讲, 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努力追求素质教育的目标, 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观察、分析、试验是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 重多的知识都是前人在观察思考及反复试验的基础上获得的, 其中有不少经典实例, 在这些知识的教学中不妨用精练的语言、简明的图表及一个精彩的小故事“探本溯源”, 简述知识的获得过程, 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研究历程, 循着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去接受、理解和掌握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如在学习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和人类进化发展内容时, 可先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资料、参观动植物园, 了解自然界生物间的有趣联系, 之后简要介绍达尔文的环球旅行及其通过旅途的所见所闻产生生物进化思想的过程。这样通过“活动—体验—评价”的教学模式, 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判断能力, 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 不是不要考试。因为考试是衡量和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手段, 科学调整命题方式和考试形式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对许多知识只知其皮毛, 而其中包含的“道”和“理”却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中, 要从习题和试题入手, 大胆改革题型, 并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 以扩展学生的思路, 活跃学生的思维, 使其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学会运用知识。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生物与环境等内容时, 都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对生活 (子女与父母的长像、性格的异同) 、对自然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 的观察、思考, 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以求得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考和创造才能。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 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认识规律, 在每一个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才能。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独立进行观察分析或实验操作, 并能在信息交流中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在实验探究法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

1. 以学生实验为核心组织课堂教学, 学生始终置身

于亲自动手实验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情境中, 既要动手操作, 又要动眼观察, 还要动脑思考,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

极性和独立性,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并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学的过程体现出生物科学的探究过程, 包括提出问题, 进行假设,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观察和测量, 分析现象或数据, 得出结论等,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初步了解了实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和科学家的工作方法, 而且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提高了科学素质。

因材施教是一个大家关注较多的课题, 研究成果俯仰皆是, 无需作更多的理论探讨。这里仅就学科贯彻因材施教谈一点粗浅认识。作为一个学科教师, 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期望自己的学生个个都立下学习生物学的志向, 但却有可能也有必要在普遍提高学生生物学素质的同时, 让一些热爱生物学的学生脱颖而出。普遍提高学生的生物素质, 在当今的时代显得非常的重要。我们所说的多边信息交流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选择教学手段时首先要了解各种媒体的优缺点。传统的教学媒体如实物、标本, 有利于学生动手实验、实际观察等能力的培养。现代化的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降低学习难度,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所以选择使用教学媒体时要从素质教育出发, 从有利于学生参与出发, 把各种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组合, 相得益彰。积极的思维活动始于对问题的探究, 并在问题的解决中得以发展和提高, 而问题的提出又离不开社会实践。如何根据学科特点, 指导学生组建栽培、动物养殖小组;充分利用校园和家庭, 开辟实验基地, 让学生动手设计实验,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获得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可发现和培养特长生, 拓宽他们的基础知识, 培养其自学能力, 为未来生物高科技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物教学的素质教育 篇2

摘 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加强初中生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基本原则,也是当前很多初中生物教学的改革方向。本文对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促进初中生物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生物;素质教育;策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61-01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育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对初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全新的科学课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拓展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水平。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行知课堂的建设,对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一、初中生物教学常见的问题

1、教学理念比较陈旧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由于存在的时间比较长久,因此对当前的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还比较陈旧,依旧采用一些比较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对很多内容并不是很理解。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因此使得教育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的提升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很多学生都成为考试能力强的人。

2、教材方法比较老旧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填鸭式教育,将大纲教材的内容作为主要的教学素材,教学方法也比较老旧,只是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使得生物学习能力不高,逐渐成为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单一型人才。

3、教师综合能力水平有待提升

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生物教育的质量,当前初中生物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水平还比较薄弱,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沿用比较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将大纲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使得学生只会被动地学会如何去完成作业、取得更好的成绩,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的考核不到位。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策略

1、对生物教育教学管理观念进行革新

对传统的生物教育管理观念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保证和现代化的发展理念相符合,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科教育进行改革的重要途径。当前的生物教育过程中忽视了激励和引导机制的影响,使得课堂上缺乏积极性和生动性。在初中生物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生物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活动的限制,在整体的生物教育观方面,应该要对学校领导以及具体工作人员的生物教育意识进行改观,加强素质教育理念的应用,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要将学生放在主要地位上,从传统的以考试作为考核的工具和方式向从实践能力的培育转变,促进初中生物教学工作可以实现跨越发展。

2、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可以通过引导、讨论、交流、启发等教学实践方式来培养初中学生对生物课程的理解和学习能力。通过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相应的环节,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强化对生物知识的领悟,从而提高生物学习能力。其次,要加强启发式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对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进行互换,有助于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注重启发式、引导式的交流,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使得学生可以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可以有自主意识对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错误有更强烈的认识,从而进行相应地改正,最终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3、加强生物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生物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生物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厌学、烦躁等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生物教师的正确引导,则很有可能会导致学习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消极的学习态度。当前的初中生物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教师,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初中生物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热爱初中生物教育的观念,加强初中教师的培训工作,让教师具备比较强的理论知识功底,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实践教学能力。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对生物教师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从而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是当前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学校生物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不高的问题,首先应该要加强对生物教师能力素养的培养,建立高素质的生物教育生物教师团队。在任教之前要对生物教师的各项能力进行考察,对生物教师的专业性水平以及个性化能力素养进行摸底,确保生物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尚的个人素质以及实践教育能力,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物教育,根据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同时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使得教师能够借助各种计算机平台、新媒体平台实现信息化教学管理,对学生进行柔性化管理,并且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更加宽松、良好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教育作为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受到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为了不断提高初中生物教育质量,促进初中生物可持续发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素质教育理念的应用,加强实践教育、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进,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

参考文献:

[1] 苗海泉.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新课程:中学,2015(09)

[2] 邢海涛.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4)

[3] 施 娟.谈初中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11)

浅谈生物教学的素质教育 篇3

一、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1.重视基础

素质教育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人才,而是为成才打基础。科学的基础知识是学生未来从事科研和其他工作的基础。重视基础性,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教师要注意精选教材内容,注意联系实际,注意组织并能完成好规定的实验和实践,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2)从教学的要求来说,起点不要过高,应循序渐进,才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

2.重视主体

重视主体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主体也就是重视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出主体作用,两者密切配合,激发兴趣。可以采用以旧创新,用实验结果或事实引路,为学生创设学习,获得新知识。

3.立足差异

学生素质有差异是客观的、必须的。这就要求教师从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接纳智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个性心理不同的学生,教师要切实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关照差生,因为他也有闪光点,教师若能因势利导,就会使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得到落实。

二、生物课堂教学如何突出素质教育

1.重视实验课教学

加强生物实验课教学势在必行,必须加强实验,一些教师因为条件不足,为了省劲,只讲而不做,效果大不一样,可以肯定地说,做了实验,不仅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而且使学生由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更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重视思维能力培养

思维是素质、智力的中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现在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生物学科知识的特点无非是有利于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说明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对生物加以对比、类比、推理的能力培养。

总之,课程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教师如何组织安排教学,如何组织学生的活动,包括课内和课外活动,要从整体与个性发展的角度安排,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素质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施 篇4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俄国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 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因此, 实施素质教育, 要求教师首先提高素质。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 教育过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 教师必须首先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一般来说, 学生都对教师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赖感, 他们把教师看成自己学习上的导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因此, 每个教师都要热爱教育事业, 在工作中尽职尽责, 以旺盛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 自己必须做到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以身立教。此外, 教师还应以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德、良好的作风、渊博的学识去教育和影响学生, 带动学生去追求理想的人格。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教好书, 育好人, 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练好教学基本功, 不断地探索教育的规律和技巧, 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增强育人能力。一般来讲, 教师必须具备如语言表达、文字表述、新知汲取、课堂驾驭、感情控制、电化教学、教育科研等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本身的独特师德魅力, 人格力量, 学识风范去感染、影响学生。

二、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开始, 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一) 通过直观教学,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知识

调查证明, 学生对生物活体 (实物) 、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有很大的兴趣, 而对幻灯、投影、录像、电视、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更感兴趣。因此, 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尤其是能引起上课容易分心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知识。直观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能使其加深印象, 增强记忆, 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 减轻课业负担的目的。有些生物内容没有直观教具, 为了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结合实际, 采用灵活多样的讲授方法。

(二) 培养、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刺激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

成就感来源于父母、老师和同学对学习自我提高的赞扬和尊重。学生希望通过学好生物学能够得到社会的肯定, 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 其外在表现是好强、上进和追求荣誉。我认为在生物教学中, 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 加强生物教学中知识的实用性, 设疑问难与实际相联系。在生物课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 有意识地制造矛盾, 设置疑问, 强化学生的思维, 以利于解决问题。课堂设计问题不仅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而且还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 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 善于发现问题。其次, 注重渗透应用生物学知识。 生物科学在医学、农业、工业和现代军事上的应用非常广泛, 如心脏移植、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水稻杂交、基因工程、生物仿生学等;让学生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调动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从而使学生萌发为祖国而读书的强烈学习动机。再次, 适当地组织生物学知识竞赛和其他比赛。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生物的学习。如选出好的粉笔画、钢笔画和优秀论文进行展览。收藏学生制作的标本。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不同形式的竞赛对学习动机都有或多或少的激励作用。

(三) 及时向学生反馈学习结果, 善用激励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作业、测验、考试之后, 让学生知晓学习结果, 有助于激起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力, 但长期的失败和挫折所引起的不安情绪, 能减弱动机, 因此, 要采取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习开始不要让学生失败, 形成开局不利的状况, 如果失败应及时帮助赶上队伍。在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前, 都要讲清意义。使学生排除畏难情绪, 树立“欲战胜”的良好心情。抓住学生成功的契机, 适时予以奖赏或鼓励性评价, 使其成功得到认同, 鼓励其取得更大进步。结合学生特点提出不同的奋斗目标, 使学生在每次学习事件中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吃。考试后的横向比较以进步幅度为准, 避免把所有学生都放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 使学习较差的学生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

(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在学习过程中, 不仅要使学生主动学习, 还要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巧学。教会学生学习。首先, 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方法。生物体是统一的整体, 生物与环境也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很明显,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和训练学生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增大知识获取量。其次, 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知识的方法生物由低等到高等, 由水生到陆生, 由简单到复杂。这些现象本身就利于学生发展观点的形成。再次, 让学生学会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知识本来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不断总结积累的。将它们运用于实际中去会得到检验和进一步的发展。生物学知识与人的健康、生活、生产尤为贴近, 借助这点可以充分地引导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三、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一) 组织兴趣小组, 锻炼综合能力

生物课课外活动是生物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能够把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同时又能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并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看到自身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通过生物课外活动的开展,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和实用意识, 在活动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并将相应的能力迁移到其它学科上去, 从而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 教师平时应积极创造条件, 因地制宜地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励学生联合起来在学校自办生物知识小专栏, 介绍生物学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或是鼓励学生做些小实验, 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丰富的课外活动, 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而且通过观察操作获得了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培养了动手能力, 开发了学生的智力, 促进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形成, 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 加强实验课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 实验能力的高低是生物学基础知识素质优劣的重要标志。为此, 在实验课教学中, 应着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绘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 有意识地选择其中的个别实验, 作适当的引申, 并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补充一些实验内容, 可以拓展学生对实验科学知识的视野, 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像能力。在实验课中, 除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外, 尽量减少束缚性条件,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 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做出推测和解释。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 动脑去想, 引导学生分析原理, 让学生思考、讨论, 最终归纳出结论。

(三) 关心“差生”, 发展每一位学生的特长

差生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多方面原因, 他们的成绩往往赶不上, 容易产生自卑和厌学心理, 缺乏奋发进取精神, 因而怕老师提问或批评, 更怕大家歧视。针对这些学生, 不能放弃他们, 还要主动接近他们, 正确引导他们, 关心热爱他们, 找出他们的“闪光点”, 发挥他们的长处, 减轻和消除他们的精神压力, 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同时要适当的对他们提出期望, 让学生感到时时有压力, 时时有动力, 时时有希望, 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热情。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创造型人才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方向和任务。各科教学的着眼点都应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上。素质的提高, 创造能力的形成受众多因素影响, 因此落实素质教育时应考虑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培养。素质教育是以每一位教师的岗位为依托, 通过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生物学教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 应不断改进教学思路, 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生物教学

参考文献

[1]蒋元春.实施素质教学的几点思考.生物学教学, 2004, (5) .

[2]滑文革.研究性学习导论.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1, (8) .

生物教学的素质教育 篇5

主题词:美术 教学 素质 教育 渗透

[论文摘要] 美术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着重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激励学生互助合作,弘扬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开拓学生知识视野,树立正确的知识观、人生观。

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必须遵循的教育方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课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常被视为“副科”。虽然,美术课教学与升学率没有直接联系,但它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创造能力,发展美术教育对深化推进素质教育起积极作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任意一门知识的前提,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对于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有相当重要性的意义。美术课由于形式较活泼,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因此,一般都能受学生普遍欢迎。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绘画造型能力较弱,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常出现部分同学由于不会画画,或画得不像,而产生自卑,畏难心理。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为学生精心选择和设计一定的充满感情色彩的情景、环境,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上《构图知识》课时,我先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形象模型:人、栅栏、太阳、房子、树木等,然后让他们根据构图形式美法则,象玩拼图游戏一样,把形象模型组合成不同构图形式的画面,从而排除他们由于画得不象而产生的畏难心理,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景中,掌握构图的知识。

另外,根据课堂需要我还采用音乐联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上《中国山水画特点和风格》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古筝名曲《高山流水》,让他们随着跳动的音符,优美、婉转的旋律展开丰富联想,然后再出示山水画桂图,逐步展开教学过程,启发他们归纳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意境。这样视听结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动脑动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一味地追求绘画技能训练,未能同培养学生个性有机结合。培养出来的是“工匠”式学生,缺乏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人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来的独特、杰出、非凡而有价值的才能,它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将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全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新世纪教学的重任。

那么,在美术教育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我认为,在美术教研活动中,应以提高审美素质为主线,以提高造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创造能力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个性。个性的培养在于设立宽松的环境,使其自由发展,而不是设定一个固定的框架去塑造它,不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有个性、有特点、有专长,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动脑动手。

比如,在上以《秋天》为主题的创作课时,我采用的教学模式为:激趣入境——深化主题——启发想象思维——引导创新。

素质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渗透 篇6

【关键词】角色转变 主体地位 自主学习 师生互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的中学生物教材作了较大的改动,新教材要求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都有所改变。为此,为了紧跟现代素质教育的步伐,生物教学实践中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转变教师角色,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中,通常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学,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这是旧课程标准无法比拟的。同时,新课程也要求老师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成败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对研究课题的内容、过程、方法以及相关综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教师必須转变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要善于“反思”,增加内涵,提高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授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现代教育以坚持素质教育为主体性原则,就是要把学生当做可以与教师平等对话和交往的生命体。在教育中,要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和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也要从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活动的导演者、学生能力的教练者。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使“要我学”发展为“我要学”,从而树立生物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

二、探索“自主学习”模式

利用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这一特点,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比如:人长肥的原因不完全是吃得多,有可能与小肠的结构有关。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小肠的结构,进一步学习消化系统的结构,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

三、创建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建立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要靠教师以自己的真诚、热情去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认同感,让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去掉畏怯之心,积极作出反应,主动地回答问题。师生之间这种情感很自然就会使课堂气氛宽松和谐,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树立了信心,创造了条件。在教学中我也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无论课堂上作答或是批改作业时,对一些智力一般的学生时常给予父母般的关怀和爱护,那么这些学生大多会喜欢上你所教授的这门课,并对这门课额外的刻苦用功,有的甚至于私底下做出“笨鸟先飞”的行动,在学习上突飞猛进,以期获得老师的认可;对于一些属于“冥顽”的学生,要时常细心的观察,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那么这类学生中大多在这门课上不再出现逃课、不交作业的不良行为,并且逐渐喜欢上了这门课。这些体验让我深深感动,要想让学生自主寻求新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才能、灵气,就应该让学生经常得到激励,树立其自信心,才能扬起其好胜心和求知欲的风帆,踏上自主学习的探索之路。

四、突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实施“师生互动”,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心理、情感、体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可事先激发学生进行科技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尔后产生共鸣。同时,教师可以综合运用情景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部分结构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认知伸肘和屈肘动作就是这样完成的结论。这种开放性的课堂,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真正实现师生互,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在这样高昂的激情下,顺便让学生再分析健康体育课上的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的完成就是如此的轻而易举了。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自觉地运用学生主体观念改进自身的教学观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自我发展开拓道路。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和激发,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才可能保证素质教育在生物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渗透。

【参考文献】

[1] 黄德庆.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几点做法[J]. 中学教学参考. 2009(20)

[2] 叶澜. 当前中国社会改革与素质教育推进的决策演进评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11(02)

生物教学的素质教育 篇7

一、教师要转变思想, 更新教学理念,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观察、分析、试验是生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 重多的知识都是前人在观察思考及反复试验的基础上获得的, 在新教材中其中有不少比较表格和彩图, 这些比较表格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迁移的能力。例如, 新教材对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细胞中的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含量都进行列表比较, 对有机物中的糖类又通过表格进行了分类、举例、比较 (这都是旧教材中所没有的) 。这样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新知、记忆新知、探求新知。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表格内容, 还要引导学生看完表格后进行归纳、总结。例如, 在学生看完“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后, 我问学生:看了表格之后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在学习新陈代谢类型时, 我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出一张关于新陈代谢类型的比较表, 以巩固新课知识。教学中, 教师或以彩图引入课题、或以彩图进行课堂总结, 把彩图与文字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能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教学中, 教师可指导学生读图、说图、归纳和比较彩图, 这样通过“活动—体验—评价”的教学模式, 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 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判断能力, 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

二、加强实验课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生物实验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而且对学生素质的要求比较全面, 具体, 新教材中不仅高二要做很多实验, 高三年级也要做很多内容新要求高的实验。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 一定要重视实验课, 尽量多开实验课或演示实验。

首先, 要重视实验过程, 现在课程中的生物实验很多是验证性的实验, 实验的要求都是朝同一个方向思考, 都是同一个结论, 这样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 当然就谈不上素质教育, 这种现状必须设法改变。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 在碾磨绿叶碎片时, 要加入适量的二氧化硅, 可以问学生, 如果没有二氧化硅, 实验设计如何改动?引导学生根据基本原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作出回答, 于是有的同学想到了加细砂子等。可见注重实验过程的设计,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又使学生的科学素质得到发展。

其次, 引导学生善于观察,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尝试, 并对自己的实验结果作出推测和解释。如在脊蛙反射实验中, 在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后,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试验。刺激蛙背部右侧和左侧反应有什么不同?刺激一侧时对侧肢体有什么反应?刺激的强弱与反应的关系?等等, 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 动脑去想, 然后发表自己的认识或看法。最后教师在充分肯定每位学生实验成绩, 包括探索精神的基础上, 对其实验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总结。

最后, 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小组交流学习的能力。在实验的教学中, 一般都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实验, 要求学生协作共进, 做好分工, 不能使学习好的包办一切, 而学习不好的靠边站, 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指导, 并监督。

三、注意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培养兴趣, 发展特长

新教材中有许多“小资料”, “旁栏问题”, “课外读”等内容, 教师要充分利用。例如“小资料”内容涉及到许多方面, 有生物学史、生物学实验, 有化学知识、环保知识, 有医学、农业及其他生活小常识。“小资料”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帮助学生对课文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旁栏思考”提出的都是些紧扣重点、关键性知识点的问题, 思考性很强。例如, “细胞分化是否意味着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精子, 它们的遗传物质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用西瓜的四倍体植株作父本, 二倍体植株作母本, 可以得到无子西瓜吗?”等等, 这些都是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的新问题, 要求学生必须根据所学的知识, 积极探究, 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课外读”栏目编排的大多是些大家十分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如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克隆生物等等, 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课外读”能帮助学生澄清头脑中存在的一些模糊概念, 解开学生的心间之谜, 向学生展示许多生物科学的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好每一个思考题。

生物教学的素质教育 篇8

1. 生物教学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 1)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育。世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 它们都在不断地有规律地运动、发展和变化。生物学科中处处都充满着这些辩证观点, 教师在讲述中可以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 2) 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学习我国拥有大量动植物的特有种, 以及我国在防治人类疾病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一些生物科学方面的重大突破,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通过动物行为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互爱、爱护自己的———人类, 热爱自己的家乡、民族、国家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2. 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 先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学好自身结构和生理, 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好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知识, 可以使学生懂得优生优育的意义, 帮助学生探究如何培养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

3. 生物教学中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

( 1) 心理素质的培养。在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培养学习兴趣。在介绍生物学的概念、规律发展的来龙去脉, 生物学事实的发现过程, 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的生物资源等知识时, 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的思想品德、人格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 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 从而树立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 2) 身体素质的培养。在生物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和良好的卫生习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 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为此, 学生必须了解自身的身体, 科学地对待自己体内发生的一切生理变化, 愉快地接纳自己, 并自觉地锻炼身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 生物教学中创新素质的培养

在生物教学中大力推进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使学生主动获得新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生物教学中审美素质的培养

审美教育是从对美的事物的感知开始的。除生物自然学美外, 生物学美并不像艺术美那样外显和鲜明, 而审美教育又是一种形象化的教育, 它是通过各种事物具体的、可感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来感染人的, 在加上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占很大比重, 所以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从生物学知识中发掘和提炼美学因素, 努力把它上升为美的形态, 从而创设美的意境, 让学生耳濡目染, 感受生物学美。

二、要想在生物学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学生物老师就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做到以下几点

1. 生物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 1) 质量观。分数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 要把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力等结合起来考察, 在教学过程中, 要由长期存在的单纯追求分数转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 2) 有新的人才观。人才是多规格、多层次的。作为一名生物教师, 对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 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材。要由过去只面向少数尖子生, 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尤其要爱护贫困生, 与他们交流,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尽可能的发展。

( 3) 有新的教学观。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在教学中, 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变 “师道尊严” 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师生密切合作、积极开拓和探索的双向认识过程。

2. 生物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

新教材要求教师要更多的采用 “开放式” 的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 从最高层次和更广阔的角度进行教学构思和处理。

3. 生物教师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

生物教师要掌握现代教学方法, 不断实践,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全面得到发展。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各不相同, 即使是同年级学生也是知识基础不一, 智力发展早晚快慢不等。一个标准、一律要求是不科学的, 也是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的。依据学生的知识和智力发展水平, 将学生分出不同的层次。只要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方法, 才能因材施教。

4. 生物教师要转变角色

( 1) 教师由学习的 “权威者”变为 “指导者”。以往的 “指导”主要是找出学生的问题所在, 然后通过解惑、解难, 最后把学生引导到教师心目中早已有的标准答案上来。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运用自己的知识积淀、经验和智慧, 给学生一些点拨和启发, 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给学生。

( 2) 教师由学习的 “控制者”转变为 “参与者”。教师的任务就是经常深入学生课题组参与活动, 了解学生的需要, 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让学生认可教师是他们的一员, 愿意无拘无束地一起交谈和讨论, 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5. 生物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当今, 生物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教材涉及到许多新的科学前沿知识, 这要求生物教师必须像海绵一样不断地汲取新知识, 了解最新的生物科学动态。另外, 用好新教材还要不断汲取更多相关学科的知识 ( 如数学、化学、物理、地理等) 。特别是信息科学的发展, 要求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及应用, 并应达到一定的水平, 可以自制课件, 灵活运用课件, 使静态的图形动态化, 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让生物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参考文献

[1]温铁燕.学生综合素质之管见[J].中学生物教学, 2005, (1) :25.

阅读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篇9

一明确阅读教学中思想教育的目标

教材多是文学性与思想性完美结合的经典范文。我们要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学习状态设计合理的情感教育、思想教育, 即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苏教版初中语文的编者在编书的时候就注意到这一点, 进行合理编排。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了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这些文章从内容上都是写自然界的动植物, 但是这些作者笔下的事物又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能给予我们一些人生的启示。因而,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 就要让学生从“海燕”身上感受到革命先驱的无畏无惧;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中获得抗日战争时期北方的农民的顽强精神以及民族解放斗争中朴质、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让学生从阅读与欣赏的角度去感受文章中的人文性特点, 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使他们能够带着感情观察事物, 并在观察中把握事物特点。

可见, 有着明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使得阅读教学中我们对学生人文性培养的方向非常明确。如此, 才能在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基础上, 让学生获得思维品质的提升;促成知识、能力、素质得以和谐的发展。

二理清教学关系, 突出学生学习主体性

教师要改变教学方法, 让学生自主阅读, 并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阅读。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激励他们进行体验式阅读。

1. 创设良好氛围, 引发主体情感

传统的应试教育下的阅读教学, 往往是老师借助参考资料, 将课文中的重难点分解“喂给”学生, 很少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那么, 要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开展素质教育, 就要通过教学情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让学生乐于参与进来。如在《孔乙己》的学习中, 我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及尴尬身份时, 对文中孔乙己教“我”认字进行情境创设, 增强学习的浓厚氛围。问:孔乙己是在什么情况下教“我”认字的?这又说明了什么?第一问学生可能针对该句所在的段落来回答, 而对第二问则不知道如何解答。于是, 我幽默地说:“老师就是孔乙己啊, 为什么呢?学生们都不搭理我;我只能和讲台说几句!”学生笑了起来。我说:“我是老师, 我要讲课;孔乙己呢?”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 从而在这个情景中感受到孔乙己自认为是读书人, 理解了孔乙己谈“茴香豆的茴字”的写法问题、“诚恳”都说明其迂腐与被封建科举制毒害之深。另外, 孔乙己找“我”这个小伙计谈, 正是没有人喜欢搭理这个“唯一站着喝酒的人”、显得另类的人, 也是孔乙己不肯放下读书人架子的表现。

2. 推进问题探讨, 让合作实现深度探究

素质教学提倡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 课堂中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 学习氛围的营造, 用意就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通过对一些有探究意义问题的合作解决, 能够激发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形成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正如《孔乙己》中, 孔乙己教“我”茴香豆的“茴”的几种写法, 问:孔乙己知道“茴”字有四种写法, 说明了什么?我们有没有必要记住四种?第一问要结合内容, 考量作者这里写这件事情的用意。而对于后一问, 可以让学生抛开课文来进行探讨。有学生说这明显是文化糟粕, 不实用;有学生说这是对中华民族丰富灿烂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学生说, 从孔乙己对这个知识的掌握, 说明他是喜欢钻牛角尖的人, 等等。于是, 跳出课文来分析一些问题时, 往往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 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认识, 有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 理解素质教育的含义, 针对阅读内容精细设计体现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 通过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 进行个性的思考, 推进个性的创新发现。如此, 方能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受阅读材料的人文美, 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使素质教学之花绚丽绽放。

参考文献

[1]曾会兵.略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J].新作文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23)

[2]焦文海.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5)

素质教育下英语教学的情感教育 篇10

一、倾注热情, 以情育情, 以情激情, 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 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每一个教师都有爱, 但能否对学困生倾注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关爱是检验一位教师师德好坏的重要标准。将情感教育融于学困生的转化之中, 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 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 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也就是说, 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 又要相互谅解, 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 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 他们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 对你敞开心扉, 倾吐心声, 教师才能及时掌握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活动的情况, 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反之, 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 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此外,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 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 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 使他们加倍去努力。

二、正确评价, 激发学生的自信, 尝试成功的喜悦

学生信任教师, 并乐于接受教育, 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 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感知自己, 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 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 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 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 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这样, 评价结果就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 厌恶学习。前面提到的教师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肯定的评价。此外它还可以体现在其他方面:

1. 课堂中, 结合教学进行信心教育。

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大量的例子, 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注意例句的选用, 尽量避免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句子, 如:在用although一词造句时, 以下两个句子都正确无误: (1) Although he worked very hard, he didn't pass the exam.尽管他非常努力的学习, 却没有通过考试。 (2) Although he failed the exam, he didn't lose heart.但是很显然, 例句 (2) 比例句 (1) 更具乐观色彩。长期下去, 这种乐观、向上的课堂气氛会对学生产生虽微妙却能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同时,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可做出及时的评价, 如:对表现好的, 别忘了用“Very good!” (很好!) 、“Excellent!” (好极了!) ;对表现一般的, 也可用“Good” (好) 、“well-done” (不错) 来表扬, 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表现欠佳的, 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 可以用“Take it easy.” (别紧张) 、“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 (没关系, 来试一下。) 、“Try it again.” (再试一次) 、“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 (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 等这类鼓励性的话, 使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 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

2. 课后结合作业检查, 做出积极评价。

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的作业评价, 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 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 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 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批阅时不仅要给予对、错评价, 而且还要对学生写错的予以更正并指出错误原因, 同时教师自己还要写好阅后记。试想一个老师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的话, 恐怕学生连作业发下来后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 长此下去, 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

3. 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猜谜语,

讲故事, 做游戏, 办英语角、举办英语竞赛活动等, 让他们充当其中能胜任的角色, 从而在参与中充分表现他们的才干, 在活动中积极培养他们的自信。自信心总是和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独立思考, 自主活动, 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体会到自己的力量, 从而树立信心。

三、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积极情感的体验

成功的感觉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倾注热情, 激发自信不是教师的最终目的, 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勇敢的付诸实践, 让他们不断以自信的心态、进步的愿望, 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努力提高成绩, 增强综合素质, 争取成功。只有这样, 他们的自信才能在成功的作用下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

上一篇:国力发展下一篇:被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