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英语优质课

2023-01-31

第一篇:全国中小学英语优质课

全国第三届高中英语优质课观摩心得

2014年第三届全国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心得

南昌十中英语组 王 敏

前言:2014年12月5-9日,我和组里5位老师有幸被学校派往西安去观摩全国第三届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培训会。往返五天,虽然行程紧张,却收获颇多。观摩期间,日程安排紧凑,32节课节节精彩,异彩纷呈,带着收获的喜悦,归程亦欣欣然!

为更好组织好此次培训,使最优秀的课展现在全国老师面前,大赛组办方也颇费心思。前期是组织专家就全国参赛课的录相课进行评奖。本次的观摩研讨则是本次大赛评出的各省第一名的老师上课,全国老师观摩,并且安排有现场专家点评和老师互动,使老师能在观摩到优质课的同时,能与权威英语教学专家面对面,并且能结合自己工作中的情况,就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跟做课老师和专家沟通,讨论,真正起到观摩研讨的作用!

通过此次观摩,笔者认为,新课改的许多理论已深入人心,教师的教育理念已发生很大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教师的角色、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对教材的利用。

一、教师的在课堂上的角色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要以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最终的全面发展。所以,在本次优质课上,看到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主要体现在:导、演、观。

导:教师的“导”的角色,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作为设计者,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活动把知识溶入其中,让学生的知识在活动中得以掌握,学生的语言技能在活动中得到练习和提升。我们老师不要因为知识和高考有关,因为重要而要求学生背下来。我们所要做的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接受、消化、掌握直到正确应用所教知识!做课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环节大胆,教学设计层次清晰,由浅入深.突出了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在课的设计中,那些教学目标设置明确、具体,且在课堂活动中充分展示,并达到教学目的的课,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专家同时指出:活动也要具有目的性,一个reading的活动可以for information, for vocabulary, for skill, for language points, or just for fun。通过活动让学生的何种能力得到锻炼?让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这就是要求课堂设计中教学目标要明确,通过什么样的活动达到教学目标,并且活动与活动之前的承接、契合要自然,不能为活动而活动!

演:教师在课堂上,绝不是站在一旁的单纯的导演,大多数时候要参与到课堂的“表演”中来。因为充当了某个角色,所以,课堂上活动与活动之间可以自然过渡,更好衔接。一位老师讲授的是body language .他在课堂导入中用不同国家的问候情景当中。恰恰是他那精湛的表演和活泼的性格在课堂上恰如其分地起到了引导学生从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教师利用自己的性格特点,可以在课堂上充当不同的角色,并且使课堂变得轻松、自然。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部分!

观:教师一直以来是课堂的主导,似乎任何一个环节都有老师的声音。但在本届大赛中,专家点评时特别指出:课堂教学时间的掌控,要求教师在授课是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学习、吸收、内化所学知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管住自己的嘴,尽量少说”。特别是语言基本功好的老师,切忌把课堂变成自己的talk show。

这就对老师作为“观众”的角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内化,领悟知识的教程老师是“观众”,要学会等待;debate, discussion的活动,老师是观众,要学会倾听。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对教材的利用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成由课程的实施者变为开发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所以,教师作为课堂的总导演,有着课堂设计的责任和义务。本次大赛中,教师在课堂设计方面主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层次分明,由易到难、课堂活动多样化。并且课堂教学目标越明确,细致,越被认可为好课。

西安外国语学校的王琼老师讲授的是Unit 4 Education,她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具体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语言运用、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各方面的目标列表陈述,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受到专家好评!

关于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并且赋予了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对教材作以取舍的权力。本次大赛中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主要表现在:对教材的大胆整合、对教材的增加、对教材的取舍。老师对教材资源的充分整合,不拘泥于教材原有活动版块的设计。根据学生情况把教材资源变得“因才施教”!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又一主动权!

本人领悟一点:教师应该胆子再大一点,只要是符合学生能力英语教学资料都可以为我所用,不必局限于一套教材!

三、几点思考

听课过程中,看到上课老师的优秀表演,还有配课学生的流利的口语,以及对词汇选择的准确,无不让听课老师叹服。

我突然有种说不出的压力感,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语言基本功,越是年轻教师,似乎就越优秀!

2、我们的学生要跟这样的优秀学生竞争!

3、教师要多走出去,多向同行取经!

压力是动力的来源,从大赛中学到的、感受到的,正好为我们在今后教学中起到一个风向标的作用。我认为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使自己的语言基本功得以加强和提高;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使我们的学生知道外面还有更多优秀的学生,将会成为他们的对手。

2014年12月10日

第二篇:第十一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

暨现代教育学术年会经验交流报告

海口景山学校 张雷

作为第十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的参赛选手,我深感荣幸,尽管我在这次比赛中成绩不尽理想,但作为一名从教年龄尚浅的老师,我依然要感谢教育培训院和学校领导,给我这个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交流、学习,让我增长知识的同时开拓了眼界,同时加深了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考。

下面我就谈谈这次活动后我的心得体会:

一、信息技术将改变传统授课模式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冲击着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上课的传统教学模式,现代技术不仅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同时具备活动影像的功能,借助信息技术直观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呈现学习内容,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情景创设方面,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打破了时空界限,有效节省了教学实践,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信息技术通过运用动画、音乐、图片等手段,将海量的信息和便捷的操作互动技术带给学生们以新奇的学习体验;而语文学科深厚的文化积淀也在依托信息技术过程中得到全面而生动地展示。例如:我在上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9课《天火之谜》的时候,采用了flash动画来演示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这样不仅让学生理解书本上词语的运用还很直观的明白“风筝实验”的整个过程。

正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引入,让语文课的教学如虎添翼。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单纯等于多媒体课件

以往,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整合就在于把文字的东西形象化,而在授课中使用幻灯片就是应用信息技术。于是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电脑能够存储大量信息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如:课文原文、课文引申、课文拓展等,事无巨细尽数罗列。特别是每篇课文原文,都逐段的放在课件里向学生“狂轰滥炸”,这不仅使语文脱离了文本同时直接影响学生对所需内容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

其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并不能单单在信息化系统下功夫,而是应该建立在服务教学、服务孩子的基础上,同时作为语文老师,还要注重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和学生的背诵、记忆、理解、掌握、运用上去结合。我们的目的不是上一堂老师的的表演课,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程整合对文字的理解、感悟和积累,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语文素养的训练和培养。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滴水穿石这个过程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发现,那么为了节省教学时间,也为了不让老师对“滴水穿石”这个词语解释太苍白,我选择了用flash课件进行演示,这样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了“长年累月、滴水穿石”。

三、整合课堂上也要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我以前设计的整合课程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以较直接的方式呈现了所谓问题的“标准答案”,这无形中降低了学生思维。

学生只能按照我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思考,只能顺应我的设计思路作一些简单的应答。在我的这种诱导下,再多的读者,也只有一个“哈姆雷特”。这种做法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的思维能力的发展,还不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只会将学生培养成一个背诵知识的机器。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对语文素养的剖析,如果他只停留在单纯的背诵上,那这节语文课就没有达到设定的目标,因为背诵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背诵理解最终达到积累。在课堂上需要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自己思考、想象、理解,师生再根据非预见性的互动,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通过这次学术交流会,我明白了教师在课件制作中要注意给学生留足思考空间。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取舍,找到整合点,让语文课堂既生动又不失去语文原本的功用,同时不让呈现的答案为少数精英学生的答案。

至于整合点到底在哪里,这需要我们从对文本的把握上下手,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7课《黄果树瀑布》中,由于海南的学生很少离开本岛,所以我认为整合点应该在观看黄果树瀑布的气势磅礴和“银雨洒金街”上,这样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理解黄果树瀑布声音响、形态宽的特点。对于语文课程来说,和信息技术结合是必然的,但是如何结合才是最好,如何才能在不失去语文功用的同时,丰富学生的知识,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要探讨,要深入研究的事情。

第三篇: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体会

很荣幸让我参加了全国化学优质课评比观摩评比活动。我感受了全国各省优秀教师上课时,他们幽默的语言,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上课思路的严谨环环相扣,实验探究设计的完美。让我受益匪浅。现谈谈我的体会:

一、教师要具备幽默的言语,调动学生关注你。

教学幽默是爱心和智慧的完善结合。一堂生动幽默富于磁力的好课,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充分准备,甚而需要教师花一辈子的心血。

1、反常

“反常”就是一种幽默,这种“反常”,表面看来,它违反了习以为常的生活逻辑,而实质上,它又遵从常性,受一定的生活情境的制约,因而说,它是“反常”的,但不是荒唐的。幽默大师卓别林在很多影片中的精彩表演就是如此。

2. 含蓄

适度地含蓄也是一种幽默,也能产生出幽默的奇效,令人回味无穷。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学习那种“寄深于浅,寄厚于轻,寄劲于婉,寄直于曲,寄实于虑,寄正于馀”(刘勰《文心雕龙》)的含蓄而又幽默的方法,在课堂上尽量不要应用照本宣科,平庸呆板令学生乏味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去寻找一种含蓄而又幽默,妙趣横生而又余味无穷的教学方法。

3. 曲折

“曲折”也算是一种幽默。一般指在写文章时,注意婉转有致,变化多姿,让文章别开生面,异峰突起,达到动人风趣,开人视野的效果。

二、教师要具备课堂驾驭能力,让学生跟着你的引导走。

教师主要应具备三种能力,即更新自我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这三种能力都会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学中。

(一)、课堂教学要有“三声”

1、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

2、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

3、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

(二)、课堂教学要体现“六个度”

1、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2、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心理的调适度

3、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思维的有效度

4、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情感的内化度

5、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语言的鲜活度

6、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能力的形成度

(三)、课堂教学要做到“三实”

1、课堂教学要做到真实

2、课堂教学要做到朴实

3、课堂教学要做到扎实

三、教师在上课时,教学的设计要严谨环环相扣,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一)、烘托渲染——情景设置

在教学设计中安排的“情景设置”环节是从情景教学法演变过来的。(情景教学法是根据教材的立意,设置具体可感的情景,提出相应的要求来开展教学。其具体的教学程序分三步走:情景设置,揭示课题;情景展开,分析评价;情景反馈,巩固提高。这一方法使整个课堂教学在情景所营造的清新的氛围下进行,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情景的分析和评价。)

(二)、环环相扣——问题探究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有效地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实现师生积极互动,问题教学法是最佳选择。(问题教学法: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为一根主线,以问题引人,以问题归结,又以新的问题引入新的学习,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问题是问题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在教学设计中,设置“问题探究”这个环节,正是将问题教学法付诸实践的表现。

(三)、峰回路转——反馈预计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控制过程。《论语》中关于启发式教学方式有这样的描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的“愤”、“悱”、和“不以三隅反”的情况,正是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如果教师不注意正确的观察学生是否处于“愤”、“悱”状态,那么教师就不可能恰好处去启发。如果教师“举一隅”而没能觉察到学生是否能够“以三隅反”,又如何确定是继续讲下去还是应该转换角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的“一隅”?

(四)、拨开迷雾——引导过渡

教师的引导过渡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问题设置后,引导学生分析,层层剥离,化解难点;第二,及时将教学反馈信息总结,形成完整的表述,根据表述,提出新问题,自然过渡到下一段内容。这一环节既体现了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又加强了师生的互动交流。删繁就简,拔深提高,这一环节也很能够考验教师对教材驾驭能力,教师尤其是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重点构思这方面的内容。

四、 化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探究动机。

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化学学科有了兴趣,才会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其规律的拥有欲望,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可能激发探究学习的潜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好奇心是不可阻挡的,一旦启动了它将会有不可估计的力量,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改变传统的重结论而轻过程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会学”,使学生“要学”,让学生“喜欢学”。从而使 生变被动为主动。

探究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创新,敢于付诸行动的一种行为。要培养探究型人才,最重要的是在于如何创设一种有利于激发人的探究动机和发挥人的探究能力的学习情境,我认为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创设学习情境:一首先要给学生一种宽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二其次是鼓励学生有新奇古怪的想法。三再次是能以一颗宽容平和的心态接受学生提出的质疑。四鼓励学生给老师“找”,鼓励学生大胆。当然我认为老师还应该有计划地提出问题,有意识地设计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敢于怀疑老师,怀疑教材。适当放低自己的位置,给学生一种平等的感觉,创设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氛围。在教学中还应该

结合化学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欲望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化学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问题情境中来。

(二)、在探究过程中,有效培养学 创新能力。

现代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只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某一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除了掌握概念,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还能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我探究”、“合作探究”,主动地获取和应用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的研究过程,改变原来的学习行为,由“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探究的课题,对要确定的课题创设问题情境,并提供相应的材料,这样就要求教师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学生会被你带进化学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你的问题会将学生置身于化学殿堂,学生会在你的引导下进行思考,会根据问题和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思考,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努力通过自主探索以及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交流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求得问题的解决。

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传播知识技能的同时,要着于启发学生的思考,不仅使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三)、鼓励自主探究,发展学生个性。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在生活、生产中蕴涵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和科学道理,是我们身边的资源,又是我们利用知识,学习知识的场所。科学探究的问题来自于对周围现象的观察,学生从生活、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生活、生产中获取问题的解决方法。化学来源于生活,反过来,化学的发展又在促进生活,这就要学生要学会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合理地引导。

第四篇:2014年全国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感悟

重庆复旦中学 皮 薇 娜

2014年10月21日至24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高中化学优质课观摩暨教学改革研讨在武汉举行。 此次全国优质课比赛规模盛大,不再以中南地区划片进行,参加此次研讨会现场展示的代表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31名选手。参与现场观摩的全国各地老师共有2000多人。参赛人数与观摩人数为历届之最。 由于人数众多,比赛分三个会场,分别在武汉六中、武汉二中和育才高中进行。无论是在知识点的讲解,语言的组织,实验设计的新颖,还是在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给我一种全新的感觉。参赛选手的精彩表演和专家的精彩点评给我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多,受益匪浅,想和同行一起交流。

一、新课导入各有千秋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场白为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老师们开场白各不相同,但都异彩纷呈,有的老师利用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变魔术,有的老师以梦想作业引入,还有的老师放声高歌。这些非常有意思的课题导入都共同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深入联系社会实践生活,热点问题,重视知识的运用理念。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注重学生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们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体现出我们教师的角色是“导演”、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实验,进行现场即兴表演,对学生精彩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鼓励等手段,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让整个教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例如:有一位老师依托课后习题设计电解水及氢氧燃料电池试验由浅入深启发学生思考探究从哪些方面着手、如何去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去探究“电解池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把教材进行整合的恰到好处 。

三、课堂亮点频频出现

讲课的教师大多是各地、市的优秀青年教师,因为年轻,所以有很多新理念;因为是代表,所以有很多特色。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以自己的特色诠释着化学课堂教学的魅力,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例如,有一位老师竟然从数据表格的角度向学生讲解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原理,不但完全打破了这部分化学知识的传统讲法,而且达到了知识由浅入深突破难点的教学目的。而另一位老师不仅用四个捆绑着的气球向学生展示了甲烷的立体结构,克服了其思维空间想象的困难性,而且还通过将这四个气球先按在黑板上平面挤压,再松手,当气球弹起的一瞬间,则向学生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甲烷结构的稳定性。可以这么说,这些课堂上的亮点都是非常重视从学生的角度去学习认识新知识的,而不是从老师的角度去单纯的教学生,都体现出学生能获得些什么,而不是老师教了些什么。

四、探究活动实实在在

科学探究既是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优质课中的科学探究真可谓本次活动中的一大亮点:探究主题广泛,概念、定律、原理、生活知识都成了探究的载体;探究形式多样,有实验、讨论、寻找规律等;探究活动实在,每一个活动都是形成知识和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像是为了渲染气氛,贪图热闹的秀场。例如:有一位老师通过向滴有酚酞溶液的碳酸钠溶液中,再滴加稀盐酸,根据溶液颜色的变化,既充分说明了碳酸钠向碳酸氢钠转变的原理,又证明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碱性的强弱。而另一位老师将包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丢进可乐瓶中进行燃烧,不但大大提高了化学的神奇色彩和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形象生动的向学生展示了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氧气和大量的热化学原理。

五、多媒体应用恰到好处,我的课堂我做主

多媒体的最大优势就是可达到直观,高效,生动有趣的效果。在全国化学优质课的比赛中,我们真正感受到了选手们运用多媒体教学所达到的绝佳效果。如有一位老师利用多媒体独有音频、视频效果,巧妙插入动画向学生展示了晶体形成的过程,使微观过程形象化,不但形象生动的揭示了化学的奥密,而且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力。

六、专家的精彩点评

1、三维目标形式多样化的选择。

2、何为“真正的探究实验”。

3、教学过程中化学知识和数据的准确性。

4、一节优质课的展示,不仅是一位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体现,而且还是一个地区、一个学校所有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体现。

几天的学习虽然结束了,但是我对课堂最优化教学的追求不会结束!几天的听课虽然辛苦,但每堂课细细地听下来后,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俗话说有比较就会有鉴别,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大胆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第五篇: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调配自己的颜色》。(板书)

《调配自己的颜色》是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

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常用工具的基本用法,初步掌握调色板、吸管工具的使用。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的调色板,根据色彩的原理,调配出自己满意的颜色。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画方法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褪俏颐墙萄У亩诖说悖也派杓屏苏庖豢问保康脑谟诮徊饺醚莆栈脊δ艿氖褂茫迸嘌淖晕掖葱履芰狡鹧纳钐逖椋し⑵淝楦校卣姑览龅纳什唤鲇凶匀痪吧褂腥诵缘拿赖拢佣寡艿矫赖慕逃R虼苏饨诳问钦厦朗踅逃⑿畔⒓际踅逃退枷肫返陆逃幕贾督萄岣呖巍? 这就是我对《调配自己的颜色》一课教材的简要分析。 下面,我说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试行纲要》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基于这一认识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四、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调色板、吸管工具的使用。” 难点:怎样根据调色原理,调出符合自己的需要的颜色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和难点,我在课前准备了电脑课件、小黑板等这些教具。

第二个部分说教法

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试行纲要》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教学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第三个部分说学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学的宗旨不在于尽可能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可见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此,本课重点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第四个部分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可用FLASH模拟一个场景),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多姿多彩。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学生自己选择图画,要求注意工具的用法。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1、学生选择图画工具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调配自己的颜色”的意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我风采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自我个性的图画。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向老师求助来解决。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1)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 (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最后,我说说本课教学的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微型教案,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视觉渠道。

我的板书是抓住学生认识过程为重点。学生学完这部分的内容后,再看板书,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明显的脉络,既起到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上一篇:区角活动创设评比方案下一篇:清华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