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模仿

2024-05-08

写作模仿(精选十篇)

写作模仿 篇1

一、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现状

初中生记叙文写作, 乃至所有写作都成为师生心中共同的“怕”, 学生最怕写作文, 教师最怕改作文。同时也成为了师生心中共同的“痛”, 学生最痛作文分数低, 教师最痛作文无高分。

记叙文写作的问题, 犹如一根藤丝, 将师生双方紧紧缠绕, 不能动弹。目前这根藤丝呈现以下三种现状。

现状一:写前形式单一。在目前的记叙文写作中, 普遍的情况是教师抛题目, 学生写作文。在写作之前, 教师将作文题或材料抛给学生, 学生自行审题、选材、构思、立意、表达。这有点类似于古代的科举考试, 教师犹如考官, 抛出自己得意的题目;学生犹如考生, 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写作内容。这也就造成了有些学生连路都没摸到, 就要跟着作文题, 快速地往前跑, 预期目标与实际结果大相径庭, 甚至是南辕北辙。

现状二:作文过程痛苦。学生自从受“命”作文以来, 痛苦不堪。一堪闭门造车, 无题材可写;二堪一览无疑, 无构思可言;三堪词不达意, 无表达可讲。学生终于走过种种不堪, 耗费九牛二虎之力, 拼凑成文。在学生经历了痛苦写作之后, 教师开始了冗长的批改过程。教师在题材老套、构思庸俗、词不达意等“垃圾”文章中去淘得那一片“金子”。这样的批改, 注定了教师的哀叹和抱怨, 真可谓身心疲惫。

现状三:写后结果失望。学生辛苦写文, 唤来了教师的一个差评;教师辛苦改作文, 学生并不仔细阅看。在教师的老套评价面前, 学生的写作动力更加缺失。同时, 在学生的作文面前, 教师的批改欲望趋减。于是就出现了学生怕写作文, 教师愁改作文。在“两怕”面前, 作文成为了爹不疼, 娘不爱的“弃儿”。

二、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思考

记叙文写作本是初中写作教学的重点内容, 是教师应该重点指导的内容, 更是学生应该全面掌握的一种写作文体。它却成为“山阴不管, 会稽不收”的对象, 这是师生两方共同所致的。

1.教师层面的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 普遍将大量的时间给了阅读教学。以人教版为例, 每册除了六个“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专题之外, 均是阅读, 占了极大的比例。所以, 教师的阅读教学在语文课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投入的精力最大, 所花费的时间最多。提到语文课, 往往想到的是阅读教学。甚至于在有关语文教学研究的论文中, “语文教学过程”成了“阅读教学过程”的同义语;“语文教学方法”成了“阅读教学方法”的代名词。

相对于记叙文写作教学, 教师只作了蜻蜓点水的工作而已。教师的作文指导基本处于真空状态。作文前、作文中的指导基本是一片空白。唯有作文后的讲评还在继续, 那也只是教师将本次作文的问题列一列, 将优秀的作文读一读。这样的作文指导显然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学生层面的思考

目前, 大部分学生写作文, 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 他们常会将写作文放在所有作业的最后, 熬到最后一刻, 才迟迟动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除了写作文这个作业的复杂性之外, 更重要的是学生对写作文有一种惧怕心理, 与“我手写我心”的作文状态全然相悖。

同时, 由于新教材将写作部分归位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一块, 写作是以主题板块式出现的, 这就势必导致教师很少对记叙文写作的六要素、构思的方式、主题的升华等技巧进行专题讲解。学生缺乏写作技巧, 缺乏题材, 缺少兴趣, 他们心难有所感, 手难写所思, 述难有所序也就在所难免了。

客观的条件决定了学生的记叙文写作长期处于“无米之炊”、闭门造车的状态, 更要长期承受写作的失败与失落。正是学生长期得不到成功感与愉悦感, 导致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渐丧失。记叙文写作从厌恶到惧怕, 从完成任务到敷衍任务。久而久之, 记叙文写作成为了凑字数工程, 只要规定字数一到, 记叙文写作就“马到成功”。

三、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对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确实, 阅读教学课是教师、学生、文本互动的过程, 是为师生思想驰骋的广阔天空。可初中生记叙写作正处于无为状态, 处在放任状态。要改变这种状态, 使学生爱上写作文, 继而教师爱上作文课, 使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一潭死水, 重现它的生机与活力。这就需要教师从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找到一架梯子, 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走上写作之路, 最终达到“我手写我心”的理想状态。

在阅读教学中, 师生会接触到大量的佳作名篇, 这些作品完全可以成为写作借鉴和模仿的对象。南宋理学家朱熹有言:“古人作文作诗, 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 盖学之既久, 自然纯熟。”张志公先生也说:“需要正确处理模仿和创造的关系。模仿, 是学生的必经之路。不仅初入学的孩子爱模仿, 中学生, 大学生, 以至早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 都在有意无意之间模仿自己认为好的事物。”模仿是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有意识模仿也不失为一条通向愉快写作之路。

(一) 模仿选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选材是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一个重大难题。学生的生活相对单调, 处在家、校两点一线的生活之中。课余时间更多被作业挤占了, 较少有阅读和体验生活的机会。

学生阅读教材, 吸收教材的养分, 不仅可以丰富作文资料库, 而且可以模仿教材, 进行选材训练, 以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效果。

在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的阅读教学中, 作者选材很有可模仿之处, 可让同学先围绕胡适母亲的身份———慈母、严师和当家后母, 分别找出相对应素材。再请同学对命题作文《我的父亲》或《我的母亲》进行选材。要求学生选择两到三个词语, 概括自己父亲或母亲的身份, 再模仿此文的选材方式进行选材。有学生就抓住“当家”一词, 选择了母亲未出嫁时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辍学赚钱养弟妹的素材 (与胡适母亲的出嫁之因有相似之处) ;又选择了母亲出嫁后是富人的媳妇难当家为素材, 以母亲嫁进了门不当户不对的家后, 处处受气却要忍气吞声为侧重点。

写人物类的文章, 如《背影》《台阶》等;写事件类的文章, 如《观舞记》《竹影》等, 它们在选材上都各具特色、各有值得模仿借鉴之处, 可以借此进行写作的模仿训练。

(二) 模仿构思

郭沫若说:“我有一个秘诀, 就是多看作品, 用人家的构思, 套自己的生活。”构思就是神思, 是一个呈现着系统性的、有中心及层次的、物化的整体性思维活动。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构思是写作活动和应用写作活动中承前启后的一个环节, 对写作成果水平的高低有着重要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所接触到的许多文本, 构思精巧, 富有特色, 很有模仿价值。在人教版的文本中, 许多文本是采用“一字 (词) 贯穿构思法”的, 即选择一个和中心紧密相关的关键字 (词) 来连接文章的所有材料, 从而构成文章的骨架, 如《春酒》《背影》等文章。在教学这类文章时, 可以让学生模仿用关键词来进行构思。如《, 真特别》这一半命题作文, 有学生就利用这种构思法, 构思了一篇《背影, 真特别》。

人教版的许多文本都是“写人”的, 而构思却各具特色。有用一件事表现一个人, 如《背影》;有的几件事表现一个人, 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的一件物表现一个人, 如《风筝》;有的一个场面表现一个人, 如《变色龙》。多种“写人”构思为学生写作提供了良好的范本, 使学生模仿写作之路变得更为宽阔。

(三) 模仿细节

细节是文艺作品中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最小的组成单位。孙犁说:“古代史家, 写一个人物, 并不只记述他的成败两方面的大节, 也记述他日常生活的细节。”的确, 对于记叙文的写作而言, 细节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个真实、生动的细节往往能成为全文的亮点, 能起到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

在教材中, 有许多经典的细节:孔乙己的“排”出九文钱;百草园里的“捕鸟”过程;奥楚蔑洛夫穿脱军大衣;闰土的那一声“老爷”……除了赏析它们的用词特色之外, 亦可模仿其表现方式。如那个百草园里的“捕鸟”过程的动词, 我们可以模仿写作一个蚂蚁搬家的过程, 来学习动词的恰当运用;又如奥楚蔑洛夫穿脱军大衣展现人物心理活动, 我们可以来仿写以脱戴帽子来体现心虚的小偷形象。

(四) 模仿首尾

我国古代评价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 “凤头”就是说要有好的开头,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豹尾”是要求结尾要简洁有力, 起到让读者意犹未尽之效果。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的开头、结尾可以通过模仿达到创作的目的。

人教版的教材有许多经典开头, 有开门见山式的, 如《云南的歌会》《再塑生命》;有描写式的, 进行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如《变色龙》《登上地球之巅》;有引人入胜的提示式, 如《泥人张》《我的第一本书》……仿借这些开头, 教师可以出示一个题目, 如《回家》, 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 以掌握多种开头方法。

同时, 人教版的教材也呈现了许多结尾方式, 有含蓄深刻的启发联想法的《故乡》;有画龙点睛的全文总结法的《我的第一本书》;有激励读者的感叹法的《夏感》;有直抒胸臆法的《海燕》……面对多种结尾的方法,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提示、归纳, 并尝试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

写作,怎一个模仿了得 篇2

写作,怎一个模仿了得

模仿是人们学习写作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写作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模仿就能解决的.模仿写作的前提是阅读,要会写必须会读,不会读的一定不会写,写作离不开相当程度的阅读,没有熟透的阅读,没有一定的积累,是模仿不出什么好文章来的.

作 者:任建华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奕聪中学,福建,泉州,36 刊 名:语文学刊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IES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写作   模仿   阅读  

写作,从模仿起步 篇3

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数是在一种封闭状态下完成的。作文内容是封闭的——大多由教师来定;作文体裁是封闭的——小学阶段以记叙文占统治地位;作文过程是封闭的——有限的时间、方寸大小的课堂;作文指导是封闭的——往往也是生活经验稍丰富些的教师在课堂上指手划脚;作文评价也是封闭的——教师一支红笔判“生死”……在这样的封闭下,学生的作文往往空洞无物、枯燥乏味、无真情实感。那么,如何让学生作文时,有物可言?

虽然“秋天的田野”就在眼前,可要把它写下来,对孩子们而言仍是一个盲点。怎样让孩子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轻松地表达出来呢?我想到了模仿。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言:“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茅盾也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反观人类的发展,模仿起了很大的作用,最初的呀呀学语,不都是从模仿中而来的吗?其实学习写作也是一种纸上的“呀呀学语”,何不从模仿下手呢?

一、寻找模仿样本

要模仿,就要找到可模可仿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人人都拥有,人人都熟悉,此时,课本就是首选。《葛洲坝工地夜景》是孩子们新学的课文,先入为主。而且本文语言朴实清新,结构布局精美,脉络层次清晰,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模仿支点。语文课本是生活的提炼,它经过时代的历炼,文质兼美,是一本很典型的作文选。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妨用好“语文书”这个样本,找准支点,引导学生模仿。换言之,就是在文本解读活动中经重点引导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在对话情景中达到沟通与默契,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触动他们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冲动,让语言的激流宣泄出来。

二、模仿,从词、句、段开始

从“你喜欢的词语”到“你喜欢的句子、段落”顺利过渡到秋天的田野。孩子们在作者的感染下观察田野以及正在秋收的人们,女人、老人、男人、孩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动作、不同的神态,可相同的是他们溢于言表的喜悦之情;同时也会像作者那样仔细倾听秋天田野的声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却表达着同一个意思——丰收了。在写作时,孩子们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模仿课文的连词造句、积句成段、构段成篇的表达形式,重点按几个方面写各种人物的动作、神态;用丰富多彩的拟声词,把五彩的、热闹的、丰收的、喜悦的秋天田野呈现在我们面前。观其景,闻其声,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这是模仿课文的功劳,也符合小学生的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的心理特征。

三、指导模仿构思

同样或相类似的题材,为什么作家们能写得那么生动,而我们学生却写得单调、枯燥,甚至有些连字数也凑不够?关键是我们的学生在写作中还不知如何构思,如何展开,往往停留在直观的叙述与描写中,缺乏思考、感悟,也缺乏丰富的想象与联想,通俗地说,就是不知往哪儿想,往哪儿写,因而在写作过程中只有简单的陈述,而缺少了生动的描写、抒情或议论。我们要求学生写足字数,并不是单纯的凑够字数,而是要求学生学会细致观察,学会思考、想象、感悟,再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如实写下来,这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而不是无中生有、无病呻吟、写得越长越好。

模仿是儿童明显的心理特征,所以在写作的起始路上,模仿应该成为跳板,从模仿入手,写好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片断、一篇文章。但是,模仿只能是仿形式上的东西,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要紧紧抓住课本这一典型的范例形式,另一方面更要紧紧地围绕结合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样,既有表达的可参照文章形式,又有表达的切身经历内容的认识,在习作时,他们就能模仿地把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写出自己与课文形式相仿的作文来。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镇第二小学

写作请从模仿始 篇4

一、依葫芦画瓢求形似◎

“凡事若先有样板, 学做则易”。范文模式很多, 李晓可依葫芦画瓢, 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步骤循序渐奎进地模仿, 从而进入一种自觉模仿阶段, 以求形似。

首先是语言形式的模仿训练。就是让学生通过对语言范例的熟读、理解、领悟, 从而写出与范例有相同或相近结构形式、表现手法、修辞方式的语言方式。如, 训练学生仿写比喻句, 教师提供这样的范例:“蚜吃青草, 锈吃铁, 虚伪吃灵魂。”学生仿写, 如“疾风知劲草, 烈火见真金, 勇敢见胆

识。”“清风带来春天, 喜鹊带来福音, 友谊带来温暖。”训练句式的模仿, 给学生提供例句, “如果没有李时珍跋山涉水, 遍尝百草, 没有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搜集整理, 笔耕不息, 哪里会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学生仿写出“如果没有司马迁实地考察、搜集史料, 没有他忍辱负重、发愤著述, 又哪会有不朽之作《史记》的流传!”“如果没有爱迪生夜以继日、潜心钻研, 没有他含辛茹苦、反复试验。又哪会有白炽灯的及早发明?”训练的初级阶段, 以局部模仿为主, 教师向学生提供议论、抒情、描写等各式各样的语言范例, 并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自觉运用这些语言形式。文章结构的模仿, 同样首先向学生提供范例, 要求学生照例行文。记叙文怎样铺设、怎样设置悬念、怎样刻画人物、怎样叙述事件。议论文怎样围绕论点展开论述、怎样层层推进、怎样正反对照、怎样过渡、怎样首尾照应等各种作文结构技巧, 都可以从模仿中获得。比如, 唐弢的《琐忆》, 文章开头两句是:“鲁迅先生有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 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体现。”这是作者对鲁迅的认识, 是结构文章的总纲。全文由两大部分组成, 其一表现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其二表现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斗风格。文以小见大, 琐而有序, 结构完整。当学生学写人记事的文章时, 完全可以仿用这种总分结合的结构模式。虽然, 有时模仿的痕迹十分明显, 但却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俗话说, “孰能生巧”。经过一段刻意训练, 相信学生的写作整体构思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不同文章不同的构思, 经过模仿多种写法后便可以进一步把多种方法融会贯通, 不拘一格, 把作文写得“巧”。

二、惟妙惟肖求神似

阅读写作中, “取法其上, 得乎其中;取法其中, 得乎其下。”学习那些典范的文章, 不仅可以从中借鉴

恰当合理的运用材料的方法, 同时也可以学习它的写的目的。通过模仿观点、语言、技巧, 练习掌握有关写作的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达到学以, 使知致用作模仿文章识转化为技能。笔法, 不能单纯依样画葫芦, 而应在请参照文章写法的同时, 深入体会文章的传神之处, 从力象求:有模了仿自之己作的形感神觉兼看备法。, 学但生要经把常这会种碰感到觉这生样动的现传模神地表达出来, 却感到很困难就拿写景作文来说, 很多同学往, 往无法把自己内心或写得词不达意。仿的感受同外在的景物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即情景交始融时, 不我起们来能。学如着果去在捕分捉析体课会文其情生景动交传融神的之精处彩, 段并落模

仿它写一段文字, 这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 也可以促进学生表达水平的提高。

郁达夫《故都的秋》的情景处理可谓浑然一体, 其中写槐树的落蕊及其有关情况的段落, 更是把清静之景同悲凉之情自然融化在一起。学习该段时, 就要体会写景抒情的技巧。有个同学学习后, 模仿该段写一段春天时自己感受的文字:“家乡的小草, 也是一种能够使人联想到春天的点缀。那田边野地, 房前屋后的小草, 不知什么时候已铺满。脚踏上去, 声音也没有, 只有一点极微细柔软的感觉, 一阵细雨后, 草尖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 看起来既觉得细腻, 又让人感到喜悦, 杜甫写的‘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的诗句, 大约也就是在这些充满生机的地方。”这段文字似乎完全模仿郁达夫的表达方式, 甚至连某些字词句式, 也留有原文的痕迹, 但其可贵之处, 在于能把春来时自己的喜悦心情比较传神地表达出来, 模仿得体, 自然, 顺畅。

立意的训练, 也同样可以通过模仿实现形神兼备。譬如, 以小见大、旧材料翻出新意、反向立意、辩证立意等都是古往今来的文章家常用常新的立意方式, 有大量的范例可以供学生模仿。比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在写法上有意仿效崔颢的《黄鹤楼》, 但却做到了形神兼备, 各有千秋。再如毛泽东仿陆游的词《卜算子·咏梅》, 其境界既得其神韵, 又高其一筹, 已经超脱了神似, 为许多评论家所称道。

GRE写作高效学习从模仿开始 篇5

练习写作两种常见方式和优劣对比

大家练习写作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题海战术猛练,希望靠着大量写作提高水平。另一种是模仿别人的优秀文章写作,通过吸收他人长处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来提高写作水平。第一种方法其实弊端很大,光靠自己写,没有什么参照,只会导致思想越挖越空,最后没有内容可写,正确的做法是模仿写作。

模仿写作的前提条件

1. 要有质量较高,可以用来模仿参照的文章,各类黄金范文,满分高分作文都是不错的材料。

2. 要理解吃透这篇文章,理解它的用词、句子结构、段落结构等细节内容。

3. 文章本身最好带有正确的中文翻译。同时,文章的长度不能超过500字。翻译帮助你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长度控制在500字更适合GRE的作文长度。

模仿写作的方法

首先要分析文章,分析每一句和上一句是什么关系。美国人写作文的一个特点是,通常每段的第一句都包含了整段文字的内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topic sentence.。另一个特点是当你写完一个句子后,你要问WHY。你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给出一个圆满的回答,这就是一篇优秀的作文。对于文章结构,句子和词汇用法,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都可以进行模仿,保证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进行模仿,会让你的作文水平有快速大幅度的提高。

GRE作文闪亮词汇解析

inky:用于个人或科研道路上的迷茫。

promulgate:写到政治法律方面issue,关于政策规定的公布,发布。

latency:如写到作者尚未表现出作用的潜在危险,或自己所主张的观点长远作用。

connotation:很常用的一个词,常在文首用。

motivate(ignite):探究深层心理方面原因,寻找内内因时用。

nectar:在写艺术方面的issue时候可以考虑,描写艺术享受的时候比较有用。

emulate:名人的作用,如是否该给科学家以大奖等的时候,可以用于描述牛人带动一片人

三个责任:obligation, responsibility,liability

三个重要:paramount, significant, important

考虑相关的词:ponder,delve,brood, speculate, deduce, 其它的就很基础,不用说了

提高/增加:augment,increase, elevation

混乱: uproar,pandemonium, turmoil (描述驳斥政府的时候,或者写到紧急情况时的社会情况,人们的表现)

记忆:rote(关于教育的时候,说学生如何如何首其毒害,总是rote),reminisce(美好留念,9.11后人们怀念以前平静的日子) recollect

平静相关的词: halcyon,quietude, calmness equability equanimity equilibrium impassivity, placidity , cripple, deformity:(教育类)可用来抨击一些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外方面的教育

错误:lapse, mistake, error, falsity,inaccuracy.(通常都要用到)

评价:evaluate, assess,estimate,judge.(通常都要用到,特别是argument)

威胁/危害:menace,jeopardize,imperil,endanger(用与极端事物对社会的危害)

分配:allot,distribute,assign (谈到社会分工以及贫富差距时候可用到)

短/长:transient, ephemeral / enduring, permanent(argument里面写years is not long enough to make the conclusion的时候可以换换,再就是艺术的永恒,以及教育对学生的意义VS眼前的小利)。

代表:representative, mark, stand for(动词形式),deputation

拥有/获得:possess,hold,obtain(把持住了的,拿到了的,攥在手心的东西),acquire,gain(获得利益,知识and so on) attain,acheive(达到某种目) (这几个词在作文中的频率相当高,多记几个就能使文章词汇有所变化,看起来舒服些)

角度/方面: angles/aspect/facet/side.(段落转折处经常用到)

怎样做好GRE考试写作结构的把握

一篇优秀的新GRE作文,其必定有比较完美的结构呈现,而这也是考生在备战新GRE写作中所欠缺的地方。小编在此为考生讲解如何做好GRE考试文章结构的理解和掌握,这是考生必须要了解的。

GRE考试写作部分如何能让你的作文眼前一亮呢?在新GRE写作时其实不需要多么华丽的单词,只要把文章的结构把握好,才是制胜的关键。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新GRE写作是学术性写作,不是博文、日记、杂谈。因此,文章逻辑结构的严密和完整就成为了判分的关键。这种逻辑结构又分为段内逻辑结构和段落间逻辑结构。童鞋们要注意的是,英文写作模式和中文写作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英文是演绎式的,而中文是归纳式的。也就是说,英文段落首先必须有主题句,然后再对该主题进行说理、分析、例证等演绎;而中文恰恰相反,先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再总结。所以,在新GRE作文中,一个段落的打造要遵循三点:一是明确的主题句;二是足够充分的说理和支持;三是很高的集中度——一个段落只讨论一个主题,不要多主题。只要做到以上三点,那么一个段落的逻辑结构就基本成功了

如果说段落内部的逻辑结构是拿分的基本点,那么段落间的逻辑结构就是拿高分的关键。绝大多数童鞋由于平时没有受过训练,或者由于考试时间紧张,通常并不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衔接。在新GRE作文判分的要求中,有一点叫做“sustainment of discussion”,即讨论的持续性,指得就是文章各个段落之间要有明显的逻辑连接,体现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多使用过渡性单词、短语和句子。

一句简单的 “As discussed above,… “ 或者 “Before I draw my conclusion, I want first ….” 可能就会让你的分数提升一个档次,因为GRE阅卷过程中的电子阅卷器(e-rater)在判分时会计算你试卷当中所有逻辑连接词的个数。

从模仿到创新的写作教学 篇6

一、合乎规律地指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模仿借鉴训练

我认为写作教学过程是“先死后活,先放后收”,即基本功要“死”,“死”中再“活”,没有“死”就没有“活”,在“死”中求“活”。思想内容要活,要放,要开拓思路,先放胆写作,后再小心写作,使学生先畅所欲言,然后再咬文嚼字,而不是开始就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住。这样做才符合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的规律。

我们知道学生学写毛笔字是先临摹字帖,一笔一画开始,模仿得越像越好;学生学画画,也是从写生开始,从临摹开始;拳师初教弟子学拳,一招一式都严格要求,要求模仿得像,模仿得到位。作文也应该如此,学生在作文之初,应严格要求学生模仿范文的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各种文体的认识和理解,才能为借鉴、变化写作,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有利于技能的迁移。如初写议论文,老师就可给学生这样一个框架: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按这一框架去写。

二、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进行变化写作训练

当学生通过模仿训练习得到了一定的基本功后,语文教师就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文体训练,这是使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的重要环节,也是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因为创新的前提是写作者必须具备了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而联想、想象能力也是一个思维渐进的过程,是基于观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的。模仿是训练观察能力的阶段,变化写作是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结合后转向联想、想象的过渡阶段,所以极为重要。变化写作是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结合后转向联想、想象的过渡阶段,所以极为重要,变化写作课在专门的作文训练中进行,但最好还是在阅读教学后及时进行,因为变化写作基于对阅读材料的透彻理解,能有效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联系的方式是多样化的,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保持注意,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在时间中灵活地运动知识和技能。

三、满怀热情地鼓励、引导学生创新

模仿借鉴也好,变化写作也罢,都只是一个练习写作的过程,最终目的还是创新,创新写作也并不神秘,就是写真情实感,作为教师应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创新。

1.更新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作文,教师写前指导学生命题、确定体裁、作文自改,教师写后指导。

(1)文体淡化与重组。过去作文,题目后面往往有明确要求写的文体,结果写出的作文形式单调刻板,难出新意,学生不同,能力不一样,有长于构思的,有善于表达的,有善于思考的,有长于联想想象的……老师尽可以因材施教,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所长,写他们最擅长的文体。

(2)作文指导适宜。有些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讲得太多,结果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作文课前,教师只可做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和提示,侧重在“应该怎样写上”,偏重学习写作经验,防患于未然。所以作文时,教师对题目、体裁、题材、结构、思路、语言等却尽量放宽,少做提示,让学生写他们想写的作文,说他们想说的话,用他们想用的体裁、结构和语言等等。

(3)作文评改审慎,形式多样。评改应尽量尊重学生的原意,少做主观性评改,以免挫伤学生写作的激情和限制学生的思维。叶圣陶在《语文教育论集》中说:“其意义不谬误而尚有不完之者,不必为之增;字句已通而尚欠凝练高古者,不必为之改。”如果你对学生的作文作了具体的评改,说不定等到他日学生进步了或造诣深了,他们反而觉得你所改的意犹未尽。对于学生的文法错误、逻辑错误,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评改过程中,务必及时加以指出,令其修改,甚至不惜要学生重做,对于意义的修改,教师当然要加以必要的作文趋向指导,意在启发,不在限制。

2.引导学生突破定势思维,走向创新。写作是一项集知识与训练于一体的复杂技术活动,要想创新必须引导学生打破各种定势。

(1)打破思维定势。指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老师要教会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黔驴技穷》在柳宗元时代,老虎被认为是机智、勇敢的化身,而今天,动物园里的有些老虎却不能用这些形容词,他们已经变得懒惰、退化,基于辩证思维基础上的文章是有一定新意的文章。另外还要指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等,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这样就能写出不同于常人的作文。

(2)打破语言定势。语言定势指语言信息的吸收、贮存和交流中的一种静止、固定的态势。中学生在模仿语言的同时,必须防止和打破语言的定势。努力多渠道地吸收语言,增加语汇储备,建立既有独特个性,又有全面丰富的内涵的语言体系。此外,还要打破文体、角度、技法等定势,这样,才能创新。

从模仿到创新的写作教学 篇7

一、合乎规律地指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模仿借鉴训练

我认为写作教学过程是“先死后活, 先放后收”, 即基本功要“死”, “死”中再“活”, 没有“死”就没有“活”, 在“死”中求“活”。思想内容要活, 要放, 要开拓思路, 先放胆写作, 后再小心写作, 使学生先畅所欲言, 然后再咬文嚼字, 而不是开始就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住。这样做才符合由粗入细, 由俗入雅, 由繁入简的规律。

我们知道学生学写毛笔字是先临摹字帖, 一笔一画开始, 模仿得越像越好;学生学画画, 也是从写生开始, 从临摹开始;拳师初教弟子学拳, 一招一式都严格要求, 要求模仿得像, 模仿得到位。作文也应该如此, 学生在作文之初, 应严格要求学生模仿范文的基本功,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各种文体的认识和理解, 才能为借鉴、变化写作, 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才能有利于技能的迁移。如初写议论文, 老师就可给学生这样一个框架: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一问题———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让学生按这一框架去写。

二、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进行变化写作训练

当学生通过模仿训练习得到了一定的基本功后, 语文教师就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文体训练, 这是使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的重要环节, 也是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因为创新的前提是写作者必须具备了丰富的联想、想象能力, 而联想、想象能力也是一个思维渐进的过程, 是基于观察、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的。模仿是训练观察能力的阶段, 变化写作是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结合后转向联想、想象的过渡阶段, 所以极为重要。变化写作是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结合后转向联想、想象的过渡阶段, 所以极为重要, 变化写作课在专门的作文训练中进行, 但最好还是在阅读教学后及时进行, 因为变化写作基于对阅读材料的透彻理解, 能有效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联系的方式是多样化的, 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保持注意, 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在时间中灵活地运动知识和技能。

三、满怀热情地鼓励、引导学生创新

模仿借鉴也好, 变化写作也罢, 都只是一个练习写作的过程, 最终目的还是创新, 创新写作也并不神秘, 就是写真情实感, 作为教师应积极鼓励, 引导学生创新。

1. 更新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 放手让学生作文, 教师写前指导学生命题、确定体裁、作文自改, 教师写后指导。

(1) 文体淡化与重组。过去作文, 题目后面往往有明确要求写的文体, 结果写出的作文形式单调刻板, 难出新意, 学生不同, 能力不一样, 有长于构思的, 有善于表达的, 有善于思考的, 有长于联想想象的……老师尽可以因材施教, 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所长, 写他们最擅长的文体。

(2) 作文指导适宜。有些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讲得太多, 结果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作文课前, 教师只可做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和提示, 侧重在“应该怎样写上”, 偏重学习写作经验, 防患于未然。所以作文时, 教师对题目、体裁、题材、结构、思路、语言等却尽量放宽, 少做提示, 让学生写他们想写的作文, 说他们想说的话, 用他们想用的体裁、结构和语言等等。

(3) 作文评改审慎, 形式多样。评改应尽量尊重学生的原意, 少做主观性评改, 以免挫伤学生写作的激情和限制学生的思维。叶圣陶在《语文教育论集》中说:“其意义不谬误而尚有不完之者, 不必为之增;字句已通而尚欠凝练高古者, 不必为之改。”如果你对学生的作文作了具体的评改, 说不定等到他日学生进步了或造诣深了, 他们反而觉得你所改的意犹未尽。对于学生的文法错误、逻辑错误, 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评改过程中, 务必及时加以指出, 令其修改, 甚至不惜要学生重做, 对于意义的修改, 教师当然要加以必要的作文趋向指导, 意在启发, 不在限制。

2. 引导学生突破定势思维, 走向创新。

写作是一项集知识与训练于一体的复杂技术活动, 要想创新必须引导学生打破各种定势。

(1) 打破思维定势。指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 老师要教会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黔驴技穷》在柳宗元时代, 老虎被认为是机智、勇敢的化身, 而今天, 动物园里的有些老虎却不能用这些形容词, 他们已经变得懒惰、退化, 基于辩证思维基础上的文章是有一定新意的文章。另外还要指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等, 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 不拘泥于一个途径, 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 尽可能作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这样就能写出不同于常人的作文。

模仿写作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篇8

一、模仿训练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

这里说的模仿,是指在熟读范文的基础上,模仿作者的思路、结构、主题和写作技巧来写出和范文相似,但是选材、观察角度和情感色彩与范文不同的作文。需要指出的是,模仿写作不是一味地复制,不是扼杀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编写雷同故事。模仿写作应采取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的稳步推进的方式。可以先从某些描写细节开始,到整个段落乃至全文。

(1)句子的模仿。参照范文的格式,写出修辞手法相同但内容不一样的话。比如苏教版《石榴》中有这样的句子:“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把石榴表现得这么美,是因为作者注意到了遣词造句,适当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仿写的时候,引导学生像作者一样注意词语的选择,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运用好语言,写写周围的事物。如弯弯的月亮,花儿盛开了,小草长出来了……

(2)段落的模仿。参照范文的描写方式、技巧和表现主题的方法,学生自己组织新的材料,写出接近原文风格的段落。如《美丽的南沙群岛》中有这样一段话“: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这段以总分的结构,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内(海里)到外(海面)进行描写,分别展示出海天图、生物图、浪花图。海面上,水天一色,浪花飞舞,海水中,鱼虾穿梭,南沙群岛的迷人景象描写得惟妙惟肖。据此,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总分结构的蓝本,指导学生以“大街上真是热闹啊!”或“春天的公园生机勃勃”为中心句,用上范文中的种种写作技巧,模仿写出身边的美好景色。

(3)篇章的模仿。对照范文,仿照它的结构、立意、布局进行重新组织生活中的素材,来表达新的主题和情感,也是对模仿写作效果的综合检验。如苏教版第六册《赶海》,叙述了“我”在童年时代跟舅舅赶海的一件事。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的开篇“‘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支歌,便想起童年时赶海的趣事。”采用倒叙的方式,由唱歌回忆起童年时赶海的趣事,引起读者的阅读期待,最后以“我一边走一边哼起了最爱唱的歌……”与开头形成呼应之势。全文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课文重点介绍了小伙伴抓蟹和“我”捉虾这两件事,写得充满童趣,先总写沙滩上人很多,然后写一个小伙伴抓蟹,接着写“我”捉虾,最后写“我”满载而归,整个文章的结构完整稳定。与学生探讨本文以上种种结构中的优点,重点分析作者的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来进行表达的,学生可以模仿该文的写作方式写一写自己的童年趣事,采用倒叙的方式,首尾呼应的写法,让文章内容充实、条理清晰、主题突出,达到仿写的效果,提高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二、模仿训练中教师的引导和拓展思维的作用

在模仿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两种常见问题,教师的正确引导、归纳总结和过程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学生在初期的模仿写作中产生模仿依赖性,进行生搬硬套和胡编乱造。从形式到内容对范文进行高度的复制,选取材料无限向范文靠近,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也与范文基本一致。例如,在学雷锋做好事的习作中,一个班的学生中居然出现了十几个上街扶老奶奶过马路的,还有十几个在大雨天捡到贵重物品在原地守候失主到天色渐晚的雷同作文,这个就是典型的模仿依赖症。避免这个问题的出现,教师应通过不同的视角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和体验生活,使学生在模仿写作中所写内容和范文形式做到有机结合。二是学生在模仿写作过程中产生固定模式,出现千篇一律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方法。如在模仿写作的过程中产生脸谱化的格式,一提到我的老师,男教师就是高高的个子,瘦削的身材;一写到女教师,就是圆圆的脸上有着和蔼的笑容,齐耳的短发,像妈妈一样地关爱着我们……避免出现这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选择相同主题在不同范文中的表现多样性。范文的主题、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技巧和文字的应用,教师应分步在写作训练前期的准备中,对照阅读训练进行分步讲解,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和归纳一些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写作技巧,不断吸收同一主题的不同的写作方法,提高和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结构。

三、结束语

搭建范文模仿平台注重学生写作习得 篇9

一、激发情思,言我所悟

学生在写作中常常出现怕写的现象,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觉得没什么可写。之所以觉得无话可说,大多数情况并不是真的无话可说,而是思路打不开,经验、情感没有被激发起来。而范文教学就能起到这星星之火的作用。比如在让学生写作具有家庭亲情主题的作文之前,可通过相似范文的朗读和讲解,达到激发学生情思的作用。例如,在《背影》一文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和讲解让学生明白,所谓感人的文章,其材料也不过如此之平凡,如此之简单,其中的感觉、经验我也曾经历过,那我为何不能试一试呢?

二、为我运用

范文应当经过千挑万选,对中学生的写作具有导引作用,并非好的文章就一定可以作为中学课本中的范文。范文的选择以学生基础为前提,从教学实际出发。在范文选择上当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1)要适应学生的口味和实际水平。如果所选的范文,无论是思想水平,还是在写作技巧的运用上都让学生有种高不可攀或如坠云雾的感觉,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写什么”远比“怎么写”还要难解决。例如,一些报刊上的文章,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上的文章,都十分受学生欢迎,如能联系实际适当采纳作为范文,效果一定不错。因为文章都是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特别是作文选上同龄人的作品,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羡慕之情,而且会产生他能写出来,我为何不能的激情。

(2)以读悟写。1以相同主题,悟不同表现形式。如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在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以几个事例,几个人物,直接表现出来。而在都德的《最后一课》中,则以一个小男孩的心理变化来间接表现。这都可以通过阅读悟出,从而使学生在写相类似主题的作文时,可以有更多的视角,做到游刃有余。2以不同文章,悟艺术形象。例如,同是以爱情为主题,《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与《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和小二黑形象就不相同。虽然二者在爱情上都忠贞不渝,但前者是悲剧,后者是喜剧。对不同艺术形象的深入分析,可以让学生理解形成不同人物形象的深刻的社会原因,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能写出具有一定思想性的好文章。

三、以范为范,注重习得

范文范文,顾名思义,就是可为榜样、模范之文。如中唐时期的“古文运动”就是以模仿先秦两汉散文为主,宋朝以黄庭坚为始祖的“江西诗派”就以杜甫诗为模范,明中期的“唐宋派”,则以唐宋散文为宗,皆有所成。如唐陈子昂《感遇》第一首中的“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就是从曹植诗句“朱华冒绿池”中化得。如果教师不作指导,只要求学生埋头去读,自己去感悟领会,恐怕读了十年,大多数学生也是一头雾水,不知学什么。其实,模仿范文是有章可循,有实际内容可仿的。我认为应当从这几个方面来模仿范文。

(1)仿其构思立意。写文章之初,总得明白自己写什么,想表达的中心是什么。但仅仅知道中心,却不知以何种结构形式来表现这个中心,也是不行的。在表现中心意思的手法上,有的文章是小中见大,有的文章是开门见山。比如杨朔的《荔枝蜜》就是采用小中见大、卒章显志的表现方法。文章的结构形式无优劣之分,选用何种构思,由文章内容、个人习惯等决定。对于常见的构思方法,学生都应该能从范文中看得出,学得会,用得好,这一方面需要教师的指导,更需要学生在写作的实际中操练。

(2)仿其修辞。一个人的修辞水平其实是和这个人的语感紧密相连的。范文读得多,读得熟,读得深,语感必然也会得到提升。就算一个人能把各种修辞的定义背得滚瓜烂熟,但如果没有切实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也只是白搭。比如拈连,指在某一语境中,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把用于甲事物的词也用在乙事物上的修辞手法,就算学生知道它的修辞定义,但却不曾读过相关语句或举出一个例子来,也是枉然。范文的阅读和讲解因为是精雕细刻,十分细腻,所以凡是修辞的巧妙的地方都漏不掉,很可能讲过一次就终生不忘。这些修辞手法也不知不觉地在以后的写作或说话中运用了起来,所以通过范文的学习来掌握修辞是一个很好的捷径。

用模仿架起阅读与写作间的桥梁 篇10

学写字, 要临摹;学绘画, 也要临摹.同样, 习作也可以模仿.用模仿架起阅读与写作间的桥梁, 不失为让学生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有效办法.

一、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 引导学生习得写作方法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为此, 我们要把阅读教学作为“主战场”, 引导学生从教材中习得写作方法.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 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那么, 我们也应该抓住教材在取材、构思和表达方面的“例子”作用, 引导学生习得写作方法.

1. 在段落教学中, 引导品词析句, 习得表达方法

教材的课文大多是经典的文选, 语言表达规范, 并各有特点.在教学中, 我们应选择典型的片段, 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理解词句的意思, 领会语言的规律, 习得语言表达方法.

如《再见了, 亲人》前3个自然段都是以祈使句开头, 以反问句结尾, 中间的内容都是回忆朝鲜人民为志愿军所做的事.教学时, 我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和体会每个段落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接着让他们思考和交流:这3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引导他们懂得每个自然段都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并让他们理解和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为仿写打下表达基础.

2. 在篇章教学中, 引导分析归纳, 习得构思方法

教材的每篇课文都是习作范文.在课文教学时, 除了要让学生懂得主要内容外, 还要把每一篇课文都当成“习作例文”, 引导学生去分析、去归纳, 看看作者是怎样谋篇布局的, 习得构思方法.

《刷子李》是一篇略读课文, 教学重点是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因此, 我把本课教学定为两大板块:聚焦文本内容, 感知刷子李“技艺高超”;聚焦写作特点, 揣摩作者奇妙的行文方式.先把着力点放在放手让学生根据“导语”的要求自学课文, 在学生充分自读思考的基础上, 讨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文中有哪些描写最精彩的句子?然后, 重点讨论第二个问题:作家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由于以前学习经验的积累, 学生很快就悟出文章描写刷子李时, 注重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直接进行描写, 还注意把刷子李刷出的墙描写细致.接着, 我让学生找出描写曹小三心理活动的句子读读, 说说曹小三的心理变化.然后, 突然反问:这篇文章是写刷子李粉刷技艺的高超, 为什么要写曹小三的心理活动呢?是不是多此一举了?通过讨论, 引导学生明白这里课文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式, 把故事讲得一波三折, 联系第一自然段人们的传说, 使刷子李的技艺深深镌刻在人们心里.

3. 在单元训练中, 引导比较综合, 习得取材方法

教材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 每篇课文都是围绕某个主题来选编写.教师在教学完一个单元的课文后, 要引导学生对每篇课文进行比较, 最后综合出本单元中每篇课文在选材方面的异同点, 习得取材方法.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组, 教学完《白鹅》、《白公鹅》、《猫》和《母鸡》四篇课文后, 要对四篇课文进行回顾.先比较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白鹅》和《白公鹅》;除了引导学生从行文结构、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的进行比较外, 重点看看两位作家在描写白鹅的特点时, 各自选取了什么事例来写.如写白鹅“从容”, 丰子恺选取了它吃食的过程来描写, 而叶·诺索夫选取了白鹅在河湾的活动来写.同样还可以将两篇写白鹅的文章与《猫》、《母鸡》进行比较.最后总结出一个结论:描写一种动物, 除了直接描写它的外形、生活习性外, 还要选取一些能体现它性格、脾气等方面的具体事例来描写.

二、借助习作要求的提示功能, 引导应用习得的写作方法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 一般每单元都会安排一次习作, 在语文园地中通过一段通常包括习作的内容、提示和要求的话提出来的.这段话就是我们指导学生习作的最重要的依据.指导学生习作通常包含三个基本任务:指导取材, 确定要写什么;指导构思, 确定该怎么写;指导表达, 知道应写得怎么样.在习作指导课中, 教师可以借助习作要求的提示功能, 引导学生模仿本组里的某篇课文, 应用阅读中所习得的写作方法来完成习作.

1. 在回忆生活中, 引导筛选取舍, 模仿取材方法

写作文, 三分在技巧, 七分在选材.教材习作内容的提出, 一般都是先回顾本组课文的主题, 接着引出学生的生活, 然后对习作做些提示.实际上所有这些话语, 都是为了帮助学生确立习作的内容.在习作指导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话语, 引导学生在生活经历中与课文的内容中找到结合点, 模仿课文的取材方法, 筛选并取舍习作的素材.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习作, 就可以在对四篇课文进行回顾、比较、综合后, 先布置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进行观察.然后在习作指导课中, 先引导学生说说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然后问问为什么喜欢?引导他们像丰子恺、叶·诺索夫、老舍一样, 用一些事例说说小动物的性格、脾气等特点, 打开他们的思路.有的学生用一个事例就把小动物的特点表现出来时, 就鼓励他们学着课文的样子来写.有的学生用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例时, 则引导他们进行比较, 看看哪个事例更让自己喜爱, 选取一个就行.这样逐步引导学生把从课文学到的取材方法用在习作上, 学会对五彩缤纷的生活素材中进行筛选、取舍.

2. 在习作指导中, 引导谋篇布局, 模仿构思方法

谋篇布局是习作的重要基本功.不同类型的文章, 结构不同, 写的顺序也不同, 写的方法更不同.教师要结合课文的学习, 教给学生安排文章结构的基本方法: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哪些内容要详写, 哪些内容要略写, 如何开头, 怎么过渡, 怎样结尾, 都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学习.在习作指导课中, 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要写的内容, 在众多课文中找到最好的“例子”, 然后模仿例子去构思, 去安排材料.

例如学习了冯骥才的《刷子李》, 学生懂得了写一个人不但可以通过直接的正面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 还可以通过侧面描写与之有关的人来衬托人物的特点.随后, 我让学生模仿这样的写法去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有个学生就以《顽固的爸爸》为题, 写了她劝说爸爸戒烟的故事.她模仿《刷子李》的写法, 先写看到爸爸抽烟时样子和妈妈的表情以及自己的感受;接着写自己听他说的抽烟难戒的原因;再写自己用了“时常唠叨法”、“眼不见为净法”、“强行扑灭法”、“注意力转移法”等手段劝爸爸戒烟的经过, 把劝说的经过写得生动有趣;最后还写了爸爸戒烟成功后妈妈态度的转变和自己的愉悦.全文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夹杂其中, 事件叙述与细节描写交织一起, 把自己爸爸的“顽固”写得入木三分.

3. 在习作交流中, 引导评点语言, 模仿表达方法

学生语文能力怎么样, 反映在习作上主要就是语言的表达.先说什么, 后说什么?要用哪些词语和哪些句子把话说明白, 说生动?这和他们的平时积累有很大关系.但在学生习作交流中, 选取学生典型的习作, 重点引导学生评点语言, 能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如果能常常在评点时引导他们模仿课文的典型段落来写, 其功效则更加显著.

例如, 上完《再见了, 亲人》后, 我让他们大胆想象, 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 以大娘、或小金花、或大嫂的口气描写送别的场面.学生仿写得有模有样.有位学生以大娘的口气描写了如下感人的送别场面:“小王, 别哭了!看, 你的眼睛都哭得像桃子一样肿了.快, 快上车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你担心我们朝鲜人民会把你忘怀?不, 永远不会.几年来, 你们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牺牲!记得那一次, 敌机轰炸我们的村子.是你带着战士们冒着炮火, 冲进房子, 把村里的老人、孩子救了出来.乡亲们得救了, 可几个战士却倒在血泊中, 永远起不来了.你为我们失去了兄弟般的战友.你说, 这比天还高比地还厚的情谊, 我们怎么能忘怀?”从这段仿写的话语中可以想象, 今后写送别场面对他来说已经不是难事了.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写作模仿】相关文章:

模仿05-11

艺术模仿06-08

模仿学习06-12

人模仿动物04-27

《模仿者》05-01

示范模仿教学策略05-25

模仿创新管理论文04-16

韵律活动模仿范文06-04

模仿背影写作文05-02

模仿名人写作文05-27

上一篇:柞蚕丝下一篇:节约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