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定位合理规划

2024-05-23

找准定位合理规划(精选四篇)

找准定位合理规划 篇1

一、规划背景

(一)内蒙古自治区提出将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建设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

阿尔山——柴河旅游区地跨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和呼伦贝尔扎兰屯市的柴河镇,与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蒙古国相邻,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规模大、级别高的自然景观。其中柴河镇位于呼伦贝尔扎兰屯西南部,是扎兰屯市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域以及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域。

(二)大兴安岭森林工业从生产转向生态保育,柴河迫切需要替代型产业发展

因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呼伦贝尔加快了森工企业产业转型的步伐,引导森工企业朝生态产业转型。柴河镇作为因林业采伐兴起的城镇,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迫切需要由工业化社会初期的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创新型转换,需要对城镇主导产业进行重新定位,以减少对资源的过度依赖。

二、城镇发展概况

柴河为鄂伦春语,意思为“地势险峻”。柴河距扎兰屯市区西南185公里,土地总面积5688平方公里,占扎兰屯市域总面积的34%,其中林地面积256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70.54%。

柴河地区不仅有大量的森林资源,而且具有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其区域内现有100-500万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风光奇特的火山地貌,区域内6座天池并存,分别为基尔果天池、驼峰天池、犴沟天池、双沟天池、老布旗外站天池和卧牛天池,其各具特色,同时还有冷泉、热泉与硫磺等矿泉群、大峡谷、黑熊洞、月牙岛、林海一线天、水帘瀑布、九峰山等奇特景观,旅游景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柴河作为呼伦贝尔市南大门一颗璀璨的明珠、旅游的中间站,其旅游线路可形成天池——火山遗迹——森林——草原等各具特色的风景线,是休闲、旅游、探险、度假、疗养与商洽的胜地。2002年扎兰屯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柴河为一级自然保护区。

三、旅游资源开发战略

(一)旅游资源区域功能发展定位

柴河地处我国北方最大面积的原生态地区,具有森林景观、草原景观、湖泊湿地景观、温泉矿泉等自然景观资源优势和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人文景观资源优势,其城镇旅游资源区域功能发展定位为:

呼伦贝尔市岭东生态旅游基地;阿尔山——柴河旅游区的东部门户,扎兰屯市主要的旅游服务中心;扎兰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域。

(二)发展目标

实现可持续发展旅游业。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是柴河发展旅游业的坚实基础,天池、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是柴河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游等不可缺少的资源,对于这些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开发应注意旅游容量设计,不超过其自然承载力;旅游设施的建设要与其生态环境相协调,不可造成建设性破坏;开发与保护相协调,开发的同时应同时建立相应完善的废弃物处理体系。

建立旅游支柱型产业。旅游业是以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各项活动需求的综合性产业。旅游的发展为居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带动柴河地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等相关行业进一步发展,从而提供大量间接就业机会。

四、城镇性质及职能

柴河规划城镇性质是以旅游服务及绿色食品加工产品为主的旅游服务型山水小镇。

柴河镇的主要职能包括: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呼伦贝尔市域岭东生态旅游基地;扎兰屯市域旅游服务中心;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的重要节点和门户。

五、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一心两翼,青山为伴,绿水绕城”

城镇空间布局以柴河现有建成区为核心,围绕柴通路形成旅游商业服务中心区;将镇区西南部苗圃及旱地规划形成民俗风情园区,依托民俗园及绰尔河形成高档分时度假区;城镇发展方向为东南方向,随着人口的增加形成城镇新区,这样就形成了以老镇区为中心、城镇新区及度假区为“两翼”的空间发展格局。同时以月牙岛及绰尔河南岸河滩形成城镇绿心,镇区外围的东山、北山及卧牛天池形成城镇的“绿环”,突显出柴河青山环抱、碧水中流的“绿色山水小镇”特色。

镇中心区突出商业、服务业、行政中心的功能;新区以居住及绿色产品、旅游纪念品加工工业为主;度假区依托民俗风情园及江南风光带,最大限度地营造出适宜居住的度假环境空间。

六、城镇景观风貌规划

柴河镇景观风貌的建设目标是山、水、城一体,民族特色交融,与自然景观融合的山水小镇。

柴河镇的景观系统组成是以月牙岛及绰尔河南岸为城镇景观核心,以东山、北山山体为景观依托,以行政管理中心为主要景观节点的城镇南北景观轴。以南山广场为视觉景观高点,向月牙岛、绰尔河南岸滩地及景观带放射的多条视觉通廊,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城镇景观系统。

镇中心区为老镇区,应注重传统街道肌理的疏理和传统民族建筑风格的发扬,其建筑以低层住宅(2—3层)为主,最高层数不超过4层,采用合院式和联排式相结合的建筑组合形式。

旅游度假区依托民俗风情园和景观带,其建筑应注重自然景观与人工建设的融合,低矮的联排式或独立式的别墅散落在林间绿地中,为来此旅游度假者提供自然温馨的家庭式接待服务。

船舶工业科学规划需找准定位 篇2

(2012-08-24)

在当前形势下,船舶工业发展既要着力突出各地区产业特色,又要注意产业链的衔接,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我国迈向世界造船强国的进程中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在工信部颁布的新版《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中,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业被13省(区、市)列为优先发展产业。这其中,不仅有辽宁、上海、江苏等老牌造船“强手”,也不乏海南、广西等“后起之秀”。那么,当前的船舶工业已深陷萧条泥淖,因何还能如此受到地方政府青睐?各地在今后船舶工业发展中该如何行动?

近年来,全国很多地方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区域性的产业发展规划,一些工业产业带应运而生,船舶工业在许多沿海、沿江工业带中占据重要位置,有代表性的诸如江苏沿海临港产业带、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沿海新型临港工业发展带等。这一产业带建设的浪潮,恰与2003年后国际船市进入高峰期重合,由此引发了地方船舶工业的“大提速”,使造船产能迅速提升。

地方政府之所以钟情船舶工业,主要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事实上,无论是拉动相关产业发展,还是稳定就业、增加税收等,船舶工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都功不可没。但是,看似双赢的表象之下也隐藏了一些问题,如一些地方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一味考虑本地区的经济利益,并未从全国造船业整体发展的高度进行布局,为船舶工业当前的产能过剩埋下了隐患。更为严重的是,某些地方政府罔顾当地船舶工业发展水平和具有的优势,对造船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造成企业盲目竞争和无序流动状况加剧,无形中也损伤了船舶工业的整体利益。

眼下,造船业面临空前的难局,而这显然不仅仅是行业自身的问题,因此不可能靠行业一己之力解决。作为全球造船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造船人的不懈努力,我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造船大国。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协调内部区域间的发展,实现地方利益与行业利益平衡、兼顾,进而推动我国成为世界造船强国,是船舶工业破局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对此指明了方向,从宏观层面对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四个区域船舶工业作了定位,其意在于最大化地利用区域产业优势,促使区域间错位发展,避免重复建设,推动产业转移从无序走向有序。因此,各地方政府应在《目录》框架下,基于现有产业基础,充分考虑本地区在资源、交通区位、技术人才、环境容量、配套能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对船舶工业进行科学规划,找准定位,对符合地区定位的项目予以鼓励和支持,对明显不符合要求的项目果断说不,以避免地区间的产业内耗和无序竞争。

同时,地区间的互补也至关重要,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东部沿海地区由于拥有优良的岸线资源、先进的造船设施和庞大的设计建造队伍,已形成较强的船舶建造实力,但近年来原材料、能源、劳动力价格屡升不降,使该地区船舶企业生产成本大幅提升;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资源、能源和价格相对较低的劳动力资源,因此,东部与

中西部相关省市应根据各自优势建立沟通与合作机制,一方面,东部地区可以将小型特种船舶建造、船配产品制造等产业移向中西部地区,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可以向东部地区输送价格相对低廉的劳动力等资源。这样,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就得到充分发挥,最终推动我国船舶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

东部谋转型,中西部谋发展。在当前这一大背景下,各地区船舶工业只有做好产业布局,着力突出特色,加强分工与合作,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我国迈向世界造船强国的进程中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王丽霞:找准定位,合理开发 篇3

观赏石具备观赏价值、经济价值,是一个文化事业,需要产业的滋养和支撑。

2005年在柳州召开第一次观赏石协会大会上,阿拉善的季会长给我一块石头,是粉色的内蒙戈壁石,晶莹剔透。当时大家也没看出来这块戈壁石像什么。但这块粉红色的石头却引起了李明的注意,他认为,如果给这块石头配个底座,会呈现出更完美的展示效果。后来为其配上底座后,就像一只水晶鞋。北京观赏石协会会长何宝宽看到这只“水晶鞋”之后,起名——“壁鞋”。用东北话说,就是最好的意思。于是,这块石头就多了很多故事,很多情感。

一件好的奇石作品,需要往更高的档次定位,才能体现它的经济价值。不仅仅是指好的原料,更要有完善的配套体系,这也是和一般的石头相比最大的区别。

在准确定位后,下一个任务就是保护好这些资源。当发现了海洋玉髓这样新的石种,好的奇石,但定位不明确时,宁愿把原石先储存起来,也不能肆意使用。如果随意破坏原石,下一步将会无所适从。

保护资源是很重要的。要把新品种推向市场,物以稀为贵很重要。虽然说“物以稀为贵”,但也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只有这样做,资源才能可持续开发、利用,最后成功推向市场。

找准定位 篇4

笔者认为, 要切实加强开发区的安全生产工作, 使其在引领经济发展的同时成为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示范窗口, 就必须要打破重经济轻安全的惯性思维, 找准安全工作定位。

第一, 营造氛围。安全氛围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笔者认为要在开发区企业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 一要强化意识, 纠正只顾经济增长、忽视安全生产的错误观念, 树立“安全是第一要务, 是发展出路, 是最大效益”的理念, 并不断加大安全准入制度, 从源头上严把安全生产关。二要强化安全理念, 牢固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的安全理念, 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 常怀“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

第二, 夯实基础。主要应从“两落实”和“三项基础工作”入手。“两落实”即落实责任, 落实规章制度。各企业必须不断强化各级人员的责任意识, 不断提高履责能力, 确保各项工作到位做实, 同时要把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规范管理和作业行为。“三项基础工作”, 即重点反事故措施、重大危险源和打非治违。一是要严格执行反事故措施。开发区企业要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典型事故制定重点反事故措施, 并落实到每个岗位人员。二是严格重大危险源监管。应以落实重大危险源管理责任制为重点, 从设备台账的建立、应急预案的制定与演练、定期巡视检查、设备危险性分析和评估等方面入手, 确保重大危险源可控在控。三是要深化打非治违常态化管理, 将打非治违与安全例行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检查等隐患排查长效机制相结合, 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确保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上一篇:校本研修促教师发展下一篇:新形势下农民增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