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教师职业幸福

2024-05-20

引领教师职业幸福(精选十篇)

引领教师职业幸福 篇1

一、分层研训,激活需求,助推成长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修业学校(以下简称“修业学校”)创建于1903年。历经110年的风雨砥砺,修业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黄兴、毛泽东、徐特立、周士钊等一批名师、革命者从教修业,传播爱国思想。青年毛泽东曾在这里主编著名的《湘江评论》。中顾委常委王首道、革命先烈毛泽覃、教育家刘佛年、音乐家田汉、作家张扬等,均在修业学校接受全面的基础教育。修业学校光辉的办学历程,使得百年老校散发着独特的精神气质。“修德敬业、务本崇实”的教育理念,让一代代修业教育人弦歌不辍。怎样在修业独有的人文历史沃土上植养文化气韵,助推新时代修业教师队伍的发展? 近年来,为了使教师加快步入教育教学的研究状态,找准自身专业成长的学术原点,学校与每位教师协商,量身定制了专业发展的起点与成长模式, 组织教师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

(1)锤炼型培训模式:着力点在于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学校组织35岁以下教师成立了青年教师社团,为传承校友徐特立先生“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工作作风,社团命名为“特立青年教师联盟”,开展“双周四环节”培训:同伴榜样引路;走进育人楷模;导师传经送宝;学习感悟分享。我们把“特立青年教师联盟”作为青年教师成长经验分享会、教育前沿信息的瞭望台、师德师风的润泽园、健康心理的调适坊、专业发展的指导站。邀请校内外专家、骨干教师,把独到的见解、鲜明的观点、实用的做法呈现在教师面前,拓展教师视野,引领他们融入课改潮流之中,实现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学校实施每年“双杯双赛”活动,上半年举行40岁以内教师的“创新杯”课堂教学竞赛活动;下半年开展35岁以下“星城杯”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 包括说课、专业知识答辩、“两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等教学综合技能比赛。教研室组织全体行政和教研组长“周二听课日”常规教学指导活动,提前一天通知上课教师,独立经历教案设计、上课全过程,以提高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能力。每次课后于中午或下午放学后开展交互式评课活动。常态锤炼型培训模式有利于帮助青年教师实现专业能力的软起飞。

(2)浸润型培训模式:着眼于中老年教师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观念更新。以继承与创新为培训内容的关键话题,让他们既留住传统教学的经典,又能与时俱进。具体操作时,一是要求他们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原则,每学期结合自身特点阅读2本以上教育专著,摘录学习笔记,学期初进行学习心得笔记的评比交流;对获奖教师实施奖励,激发教师主动学习、有效读书的积极性; 二是要求他们写教后反思,撰写案例,在反思中,在思维碰撞中融汇传统与创新的理念;三是要求他们参与各类各级教学观摩活动,在耳濡目染中浸润思想,以观念的改变促进教学行为的改变。

(3)突破型培训模式:聚焦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发展和提高,促进其实现专业成长的二次飞跃。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强,业务水平高,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应要求其向科研型教师发展。加强理论学习,每学年承担一次业务讲座;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中起带头作用,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在市级以上教育刊物发表;积极承担公开教学任务,每学年上校级以上公开课或送教下乡一次; 担负指导培养青年教师工作。学校通过建立目标和考核激励制度,实行校级骨干教师“三年一聘,每年一评”的评价机制,每年评比年度“青年岗位能手”, 使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有切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起始点。这样,教师的学术需求被激发,学术意识的强化也就具备了主观上的张力。

二、搭设平台,濡养文化,培育氛围

为了激发教师学习兴趣和阅读潜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创新方法,采取个人、教研组、学校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让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读书和工作相结合, 搭设多种学习平台,激励老师自觉、主动地读书和学习。

(1)社团文化———让教师厚实专业素质。 发挥青年教师社团“特立青年教师联盟”的先锋作用,定期选择有价值的文章入编校刊, 甄选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论文、随感案例等定期汇编成学校内部教师阅读专刊《守望》,教师人手一册, 读后写上自己的阅读感悟,交流体会,指导教学实践;《守望》中还设置了《美在悦读》栏目,向老师推荐优秀书目,以此督促老师广泛读书,使教师能迅速、准确地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助力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形成教育智慧。

(2)读书文化———让教师丰富专业知识。 一册以小诗《且行且思在路上》为序、以朱永新《写好教育随笔“五要点”》为引子的《教师专业成长足迹》应运而生。全校教师每人一册。老师们将教科室组织的双周二集中学习的内容记录在自己的“足迹本”里,也把自己平时读书的笔记、心得体会、教育教学感悟随记其中。教研室设计了“成长之路盛开随笔小花”业务学习橱窗,将老师的体会文章张贴展示在里面,或在校园网上挂网交流。这本小小“足迹本”,不仅记录了每次校本培训的点点滴滴,同时也印记着教师们学习成长的足迹。学校行政还不定期浏览查阅老师们的学习笔记,并进行书面反馈,引领和敦促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聊吧文化———让教师获得“心灵疗养”。教师工作压力大,“职业倦怠”普遍存在,他们需要放松,需要释压。学校党支部、工会、教研组、办公室等部门,根据自身岗位特点,每学期组织开展特色活动,如党支部的“心叶聊吧”、工会的读书咖啡吧、教研组的每周“研讨沙龙”“读书分享会”等个性化活动,都会安排在温馨怡人的教师“海星之家”进行。大家在小憩交流、品茗咖啡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地聊到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这种惬意的原生态交流加深了教师对学校的感情,也加深了他们对教育教学的体悟和教师职业的理解,有助于教师放松心情、点燃激情,提高工作效率。

三、优化载体,树立榜样,推动学习

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学校以“特立道德讲坛”和“美在悦读”好书推荐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 让每位教师扬起学习这面大旗,争做师德的模范、研学的先锋、合作的榜样。

⒈厚学养德,亮师德模范旗

(1)美在悦读,润养心灵。教研室以“读书提升自我,知识亮丽人生”为目标导向,以厚学养德为目的,相继开展了“五个一”读书学习活动 :编辑一本校内师德专刊,推荐一批《美在悦读》书目,精读一本教育专著, 续写一段阅读感悟,校园网上发表一篇论文随笔,搭建了教师交流学习促成长的平台。

(2)特立讲坛,凝练思想。党支部结合教师全员讲座,将生动感人的书籍或人生感悟的经典篇章,融合到培训学习中;结合典型感人的教育事例和现代师德内涵, 相继为老师们开设了师德讲坛,先后举办了《激情与思想,教师追梦之翼》《坚守教师的人文情怀》《立德树人,立教圆梦》等师德专题讲座;以观看视频结合宣讲的形式,学习模范教师的感人事迹、名家名篇和国文经典,旨在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浸润美好师德。

⒉励志钻研,亮研学榜样旗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让他们在教育教学中锤炼成长,党支部引导教师争做学习先锋和发展先锋,紧紧依托教导处、教研室组织开展的“激扬生命,构建幸福课堂”主题教学研讨和“创新杯”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竞赛活动 ,为教师队伍成长搭建了历练的舞台。

修业学校自2001年开始, 历时14年,先后举办了13届“创新杯”教学竞赛。在“创新杯”教师基本技能比赛中,通过各教研组内的初赛,推荐一名优胜者参与学校夺杯赛,产生年度“创新杯”杯主。在这个历练的舞台上,先后有彭常青、冯日日、朱艳湘、蒋萍萍、石彰明等15位青年教师成长为市区级骨干教师、区级名师、青年岗位能手、市区级优秀班主任。石彰明、陈小娟、陈晖、王志喜、夏益春等分别参加全国、省、市、区赛课荣获一等奖。在校本培训活动中,教研组团队以课堂为主阵地,以个人进步促团队发展,依托团队力量助推个人发展,形成了“讲合作、重研究、求进步”的良好氛围。

⒊青蓝接力,亮魅力师徒旗

在“执子之手,与子偕行”青蓝工程中,党员教师及行政率先垂范,通过签订师徒协议、师傅赠语徒弟,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思想引领等方面发挥传帮带作用,每位师傅肩负起培养一位或两位徒弟的重任。在师傅们的谆谆教诲和引领下,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涌现出“最具情谊师徒奖”“最和谐师徒奖”“最有收获师徒奖”“最具研究氛围师徒奖”等魅力师徒,师徒结对及特色评比活动有效推动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整体提升了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

引领教师职业幸福 篇2

妹冢中学王怀欣

沸腾而多彩的校园生活,对教育现象的叩问与沉思,教育者的良知与坚守,则给广大教师提供了自我成长的可能。妹冢中学几年的实践证明:教育反思,既是一种教师自我成长的方式,也是促进教师积极转变、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法宝。

教育反思,是一种文体,更是一个让教师将观察、思考与书写融为一体的成长平台。它不拘一格的文体、信手拈来的笔触、广阔而深邃的视野与教师敏感而平凡的生活结合起来,便成为教师“记录生命,反思提升”的重要载体。

在思考中观察,在记录中成长。学校要求教师将平凡重复的教育生活记录下来,注意观察,及时记载,长期坚持,形成习惯。教导处统一安排检查,每周展示一次,教导处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及时评点、反馈,在工作简报上公布。从最初的被动应付,到自觉撰写,形成习惯,绝大多数教师尝到了写教育反思的甜头,并逐渐改变自己的教育生活。一学期下来,每个人都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因为在每周反思中,既有教师个人的观察思考,有激情与理性,有对日常教学生活的记录,有对突发事件的关注,有对重要话题的思索,更有自己良知的唤醒与坚守。一页页沉淀着教师们思考与憧憬的文稿,记录着教育者与学生一起成长的串串脚印。

在交流中理解,在反思中进步。随着教育反思的常态化和广大教师对写反思的认同,我们将反思的内涵与功能拓宽,将反思交流作为教师论坛的主题,让工作反思和人生体味成为教师们的集体财富。随着反思的内涵逐步扩展,教师对教育生活的认知也在深化。教师们围绕“教学生活”、“德育管理”、“专业成长”三条主线,以反思版、博客为平台,以共享个人经验与反思为价值追求,围绕某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就某一个问题深入思考,彼此启迪,共同受益。如:今天怎样做教师?课堂上学生提问可以不举手吗?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等。期末,根据交流的数量与质量,我们将反思分为三个层级进行总结、评价和表彰,并选择优秀的反思展示、交流和宣传。以反思为纽带建立起来的理解与反思,让大家找到了关注的焦点和共同点,也促进了彼此的成长。在此基础上,我们及时引导,组织讨论,针对共性问题,面对集体的困惑与叩问,邀请有关专家和学者答疑解惑。这也为每学期的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提供了参考,进一步提高了校本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展示中借鉴,在共享中提升。教育反思走进教师生活,每个教师都会受到关注,大家彼此借鉴、互相学习,既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也提升了大家的生活质量。我们按照学科类别和教师风格,对教师上交的书面反思分别查阅,逐类评价。定期将优秀的反思文本进行展示,营造一个“个人主动,集体分享,共同成长”的氛围。不少教师们的文章陆续见诸报端和网络平台,学校的知名度大幅提升,一批批反思明星教师和教学能手脱颖而出。

将教育反思引入学校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模式,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做到领导带头、制度配套、措施科学、引领到位。同时在教师评价和绩效考核等方面,将教育反思列为重点考查内容,定期考核,及时兑现。几年来,我们先后结集出版了教科研专刊《教师反思篇》、《教师案例篇》、《教育叙事篇》等文集,大多数教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

校本研修 引领教师感受职业幸福 篇3

一、把握发展方向,全面定位发展愿景

在“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办学宗旨和“彰显师生生命活力的自主教育”核心理念的引领下,我校确定了教师的发展目标,即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始终敢于进行教育最前沿的问题研究,始终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始终坚持思考力、执行力、文化力的引领;要求教师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智如泉涌、行为表仪;倡导教师把教育工作当做一种事业来追求,而不能当做一种职业来应付。

为了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学校本着培养优秀教师、打造精品课程、提高办学内涵的宗旨,遵循“三格五训两自主”的工作思路,积极搭建培训及展示等平台,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二、确定阶段目标,自主规划发展思路

十二五以来,学校继续对教师提出制定个人发展五年规划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两自主”内容包括自定目标、自我评价。

自定目标就是要把自己在师德、知识面、学科业务、基本功、教科研等方面的目标定位写出来,并说明如何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带动教师的发展。要求分阶段确定小目标,写清楚围绕目标学什么、怎么学、怎么做。

自我评价就是对自己完成目标的情况做一个及时回顾和正确评价,讲清楚每一个小目标达成后的收获,没有达成的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促进教师自我反思、自主成长。

三、创新培养策略,分层推进发展进程

学校运用“三格”培训策略,即新教师人格、青年教师出格、骨干教师风格,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针对性地培训。

新教师人格主要是对新上岗教师的培养。首先确定培养目标,即一年成手、两年优秀、三年骨干。其次进行全方位培训,包括角色转换的引导、法律法规的学习、师德师风教育、班主任工作能力及教育艺术培训、课堂教学常规学习等。主要的培训方式有:第一,校级干部轮流与其交流、定期答疑;第二,师徒结对并签订任务合同,内容包括每学期上交一份最优教案、上一堂合格汇报课、写一份教学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每天写一页正楷书法等;第三,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坚持手写详案、课课有反思。

青年教师出格主要是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一般常用的方式就是组织青年教师文化沙龙,如组织“智慧的犁耕”班主任工作沙龙和教师论坛。开展精品课展示、说课调讲、基本功竞赛等,促进青年教师在个体和全体共同努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骨干教师风格就是通过开展教科研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骨干教师有课题、有特色、有风格。通过开展专家秀、教学秀等活动,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帮带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四、搭建展示平台,有效促动能力提升

学校搭建了五种发展平台,即“五训”,主要是以学促训、以课促训、以研促训、以赛促训、以评促训。

以学促训。就是通过加强学习来提高业务能力。学什么?学习学科本位知识,这是根本;学习学科课程标准,这是法规;学习相关知识,这是外延;学习各地优秀经验,这是眼界;学习新理念,这是高度;还要学以致用,不断内化,这是学习力;更要阅读经典,积淀底蕴,这是用文化浸润生命。怎么学呢?主要形式有自学、伙伴互助学、专家引领学、外出考察学等。

以课促训。这是培养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根本途径。能上一节体现高尚、本真、丰厚、灵动、和谐、创新意蕴的课,是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因此,课堂教学研究是培养优秀教师的关键话题,也是学校培训提高教师能力的最重要的措施。在以课促训中,学校遵循研究主题课程化、研究内容系列化、研究手段多样化、研究指导层次化、研究成果特色化的宗旨开展培训活动,增强培训效果。

一是研究主题课程化。学校每学期开展教师培训课程,主要有专家讲堂、精品课堂展示、我型我秀、名师推介、实验连连看、实验对对碰等课程;每学期一次,全校教师参与。这种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有针对性的研修培训课程,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是研究内容系列化。近几年,学校围绕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和活力课堂研究,展示了不同课型、不同模式、不同风格的课堂,形成了研究系列。以语文学科为例,主要进行了“自主—开放式”精读课教学研究、“自主-测查式”略读课教学研究、“自主-互动式”口语交际课教学研究、“自主-赏析式”习作赏评课教学研究等活动。

三是研究指导层次化。针对教师不同的层次需求,学校有不同的层级指导。例如,新上岗教师主要由师徒对子帮带和年级组指导,确保指导的细致和全面;每位教师的展示课由主任指导,副校长积极参与,确保其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引路课等由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和主任、副校长共同研究指导,确保其课堂的高品质;全区引路、观摩课等聘请区教研员和区级名师指导,确保其教学的高层次。

四是研究手段多样化。各学科备课组每两周开展一次“小问题解决”式的集体备课,大家围绕高品质活力课堂建设积极发言,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较高质量的教(学)案。同时,学校开展同课异构、一课多上、骨干示范、教师精品课展示等活动,在课堂观摩与反思中改进教学策略,有效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顺学而导等教学理念。

五是研究成果特色化。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研究成果,提炼特色做法。如在“自主-开放式”语文精读课的研究中,通过“学法指导”,实现课堂教学中教师由“教会”向“会教”转变,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凸显了学生主体,并形成了“六重”、“九不做”等实践经验,为学校活力课堂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以研促训。通过课题研究促动教师成长,引领教师走上幸福研究和快速发展之路。目前学校采用小课题研究方式,本着“简、小、实、新”的宗旨,以“一二四”工作思路推进小课题研究,即围绕一个“真”字,遵循两个原则,借助四个保障,切实引领教师通过研究提高自身素质。

以赛促训。就是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针对教师现状开展相关活动。

以评促训。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各项考核赋分制度进行评价,每个学期末进行总结。

近几年来,学校围绕“三格五训两自主”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切实促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让教师体验着成长的快乐,从而更加促动了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从此出发,彼此抵达。我校教师今后将继续走一条校本研修的深化研究之路,到达幸福灿烂的明天。

坚持有效引领 促进教师幸福成长 篇4

关键词:专业发展,校长引领,师德引领,学习引领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 才有好的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决定学校的办学水平, 没有教师专业发展, 就不会有学生的个性发展, 也就不会有学校的持续发展。学校应坚持有效引领, 不断探索与实践, 走适合本校特色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

一、校长引领———发挥领头雁作用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作为“学校之魂”的校长, 需要潜下心来, 用心灵和行动去感染教师, 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做好领头雁, 让教师幸福诗意地栖居在教育这片乐园里。

1. 校长要用专业化的力量去凝聚教师。

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决策地位, 其思想和作风在学校工作中影响着全局。一个好的校长不仅是一个事业心强、人品高尚、能够善于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教育管理上的行家, 还应该是一个懂得教育, 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至少要能上好一门课且教学业务精湛的教育专家。

2. 校长要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

“教师要爬多高的楼, 校长就要为教师搭多高的梯。”校长要通过让本校教师走出去, 把外面教师请进来的方式, 通过听报告、讲座, 开研讨会等形式, 开阔教师视野, 丰富教师素养。公开课是教师的好战场, 是他们的好阵地, 是她们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校长要多为教师创造条件, 让她们在公开课、才艺展演等活动的前沿阵地上, 展示才华、大显身手。校长要积极将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教学论文, 推荐到校内外, 并尽力让它们在校刊和其他刊物上发表, 让教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信息传递日新月异的今天, “酒香也得勤吆喝”渐被人们所接受, 对于教师取得的成绩, 如教师公开课获奖、论文发表、辅导学生的作文见报……校长不妨“小题大做”, 大张旗鼓地宣传展示, 极力将其“推销”出去。这样的宣传展示, 会让学生崇拜教师, 让家长放心教师, 让同事相互尊重。校长想方设法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 总是给她们锻炼的机会, 学习的机会, 内化的机会, 和大家交流分享的机会, 我们的校园内, 就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专业型教师、民主型教师、创新型教师和服务型教师。

二、师德引领———即知即行

立德树人, 文化化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尊严, 是最要的教育资源、教育力量。师德水平的优劣, 是决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贵在熏习, 风气赖于浸染。学校良好的教风学风、校园文化校园精神像空气一样,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位教师。因此, 校园文化建设决定了师德建设水平, 决定了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与热爱, 决定了教师能否挥洒教育的激情, 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 享受职业的幸福。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建设, 既要用刚性的制度规范教师, 又要用柔性的人文精神感染教师, 让教师既可爱又可敬;既要用科学的管理评估教师, 还要用多元的眼光欣赏教师, 让教师既有实力又有活力;用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教育教师, 还要用原创的教育故事提升教师……例如, 我校在师德建设中, 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 从教师幸福发展的角度制定了《迎秋里实验学校师德建设实施方案》, 明确教师师德修养的具体要求, 提倡教师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奉献精神、刻苦钻研的专业精神、创新探索的科学精神, 更加强调开放大气的眼光、阳光向上的心态、合作包容的境界, 引导教师随时注意强化制度要求, 鼓励教师多元发展, 引领教师幸福做教育, 快乐做老师。通过几十年的积淀引领, 教师通过日复一日的觉悟, 年复一年的自醒, 渐渐地会清心澈悟, 会由内而生地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师德水平就像煮咖啡豆一样静静地慢慢地有了味道、有了品质。教师不断提升爱的能力, 因专心而变得专业, 由专业的成长向专家方向前行。

三、学习引领———内涵发展

“严谨笃学, 与时俱进, 活到老, 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

一是向书本学习。一所好的学校要有嘹亮的歌声、开心的笑声、运动场上奔放的呼喊声, 更要有琅琅的读书声;一位名师要有纯洁的爱心、精湛的技艺, 更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是最好的备课。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充实图书馆藏书, 为教师提供优质阅读资源, 让她们从中汲取生命的营养。同时, 每学期都给老师们推荐并发放2本教育大家的教育教学经典作品, 从中学习到的不仅是教育的理论, 还有真善美的思想。另外, 在新课改形势下, 引领教师开展“打造活力课堂, 实施有效教学”的主题阅读, 如《新课程下的教师发展》、《名师课堂实录》、《课程论》等。阅读使教师深化课改理念, 提升实践智慧。

每学期, 学校都要开展一次思维碰撞的读书沙龙, 举行一次智慧共享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使教师思能言、言能尽, 在交流中采百家之粉, 酿自家之蜜, 博取众长, 丰富人生积淀。

二是向校内名师学习。古人说:“名师出高徒。”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 是需要名师引领的。学校充分发挥区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形成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职初教师梯队建设机制, 使教师成长既方便, 又有实效。通过开展名师课堂“观摩课”、“示范课”、师徒结对、青年教师成长汇报课等活动, 一批又一批青年教师在名师的引领下快速成长起来。

三是向专家、名校学习。近年来, 学校定期组织管理团队、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班主任等骨干力量走出去, 赴北京、石家庄、上海、南京、广西、杭州等地参加培训进修、专业研讨活动以及参观全国各地名校和进行历史文化考察, 开阔视野, 提升素质;学校还定期邀请市、区内教育专家来校讲座, 提升教师专业层次。

教师职业的幸福 篇5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我认为,教师要珍惜自己,珍惜自己的潜能,明确兴趣和爱好,尊重自己,才会有幸福感。幸福感是由衷的、发自内心的。如教师是你梦寐以求的职业,而且在教书育人中自己的才华得到充分展示,这本来就是一种幸福。而一个没有积极自我观念,不能恰当认同他人,不能面对和接受现实的教师,就失去对真正幸福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是很难有幸福感的,所以教师要提升自我境界,塑造好自身的人格。教师应该重视自己的工作,不要过多地去批评或抱怨,如果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发牢骚上就永远没有幸福感可言。同时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享受生活和友情不一定需要许多的钱,关键是有没有一种先进的理念,当我们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或者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会、泡吧、旅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可以给我们增添许多快乐和幸福的。教师应在教书育人中首先使自己形成健康幸福的心态,即一种平常的心态,一种感恩的心态,一颗对工 作、对学生爱的心态,一种没有嫉妒和抱怨的心态。这样做了,教师的幸福感一定能够得到提升。

让我们这样尝试一下吧:改变自己的一些工作方式,寻找一些工作情趣和精神寄托,制造一些快乐元素,在做好心态的自我调整的同时,充实些自己的精神生活,学会工作与休闲,学会苦中寻乐,学会享受教育。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然后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再者要懂得研究教学和职业规划。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对自己要合理定位,科学、合理、符合自己最近发展区、又不断在动态变化提升的目标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前提,不断的自我价值实现是人不断前进的不竭“内驱力”。过高的目标定位容易让人因体验不到经常的成功而沮丧。教学研究中带来的新鲜感和职场中不断进步的成就感是带来职业幸福感的催加剂。

还有要享受生活。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个会、泡个吧、旅趟游。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引领教师职业幸福 篇6

一、一个理念引领园本教研的核心价值

幼儿园既是幼儿获得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因此我们把“获得以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幼儿全面和谐的成长的双赢”做为园本教研的核心价值。

在此,仅以教师基本功的锤炼来解读园本教研工作中对这一理念的实践。良好的基本功是保教工作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传统上提起幼儿教师的基本功常常指向弹、唱、画、作、舞等技能性内容,为了满足保教工作的需要,我们结合市教育局开展的“幼儿园教师岗位练功”活动要求,将基本功细化为“三功一绝”,并以此为载体组织教师开展练功活动。“三功”包括“入门功”,即弹、唱、画、讲等传统幼儿教师基本功;“教学功”,以五大领域教育目标一口清为主要内容;“教研功”即指教师解读教材、学材,活动设计,幼儿一日生活中案例分析等能力的提升。“一绝”指根据教师专长进行的个性化的教师绝活的修炼。

在“教师绝活”的锤炼中,老师们更是把幼儿学习的需要放在首位,宋泓霖老师的儿歌简笔画,用短小生动的儿歌把简笔画的学习变得简单而又充满乐趣;蔡京珂老师的体育游戏现场创编,随时让身边的物品成为孩子们游戏的器具等等。

“三功一绝”活动改变了传统练功活动中只重教师个人技能的现象,在有效促进幼儿教师整体素质提升的同时,也引导着教师将个人能力提升与幼儿学习需要紧密结合,努力达成“双赢”的目标。

二、两条主线明晰园本教研的主体内容

(一)以园本课程开发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教研

走“质量立园、师资兴园、科研强园、特色亮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校幼儿园在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

(二)以幼儿一日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微格教研

幼儿教育有着不同于中小学教育的特点、规律和任务,保教并重的工作原则提示我们必须将园本教研的内容从研究教师、教材、教法走向研究幼儿的一日生活和保育工作。在微格教研中既有“如何提高保育工作有效性”这样保育技能层面问题的讨论,保育教师和任教教师分工各有侧重,但二者如何密切合作,实现1+1>2的教育效果,这同样是保育教研的重要内容。

三、三层研究畅通园本教研的主渠道

(一)基于问题研究的对话式园本教研

教师专业发展是通过研究实现的,而教师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反思性实践。反思性实践主要是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当教师缺乏问题意识和能力时,往往对问题视而不见,因此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园本教研的重要切入口。传统自上而下的培训往往因重共性、轻个性而缺乏针对性,我园开展的“问题对话”则由教师唱主角,引导教师提出实践中的困惑,从真实问题入手展开对话。

“问题对话”之初,教师常因碍于情面而避重就轻,或因缺乏深入思考而自说自话,对话效果可想而知。于是,我们立刻做了调整,通过实例帮助教师打消顾虑,引导教师以研究的态度对待学术中的问题。同时,提出“三步对话法”,即教师提出问题后,首先要与自己对话,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问题引发个人的认知冲突。其次,与同伴对话,试图在对话中找到问题的症结和解决的办法。最后,回到与自己的对话,梳理与同伴对话的收获,从而在对话中提升认识,改善教育行为。

“问题对话”不仅提高了教师的问题意识,而且保证了教研活动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从“听众”这样一个低参与度的角色真正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公。

(二)基于专题研究的行动式园本教研

如果说基于问题研究的对话式园本教研属于教师个体间根据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展开的学习研究,基于专题研究的行动式园本教研则主要以团队形式根据有共性的研究专题展开。

1.一课多讲专题研讨活动

2.以教师教学研究工作室为载体的教师团队教研

(三)基于课题研究的合作式园本教研

我园属“校带幼儿园”性质,发挥好这一优势、凸显办园特色是我们重要的研究课题。2008年起,我园申报了“幼小衔接研究”省级规划课题,针对当前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衔接工作流于表面形式,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衔接、衔接工作只在幼儿园开展造成单向性衔接,给新生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困扰等现象,本着为儿童终身发展奠基的理念开展了幼小衔接探索之路。我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实施策略研究报告》在我省“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四、四项制度保障园本教研的实效

(一)学习分享制度

骨干教师的理论学习、实验教师的外出培训都应该通过分享,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外出培训教师要通过三个“一”与其他教师分享学习成果,即做一次专题汇报,组织一次主题活动,完成一篇学习反思,将吸纳式学习转化为实践性学习,将个人学习转化成分享式学习。

(二)周研究发表制度

以往的研究成果交流经常被安排在学术年会中集中进行,老师被大量的经验成果所冲击,一时难以消化理解。很多阶段性成果,也因为已离开了具体的情境而不容易被理解。因此,我园建立了周研究发表制度,每周周会上都有一至两名教师将近期的研究成果向大家做研究发表,成果不求全,不求大,追求有价值的思考和可操作强的具体做法。

(三)激励评价制度

为鼓励教师提高日常琐碎工作的思维含量,我们制定了激励评价制度。帮助教师将点滴研究体会整理成教育案例,推荐到校刊《幸福成长》,并以教育书刊为稿费形式作为奖励,资助各工作室将全体成员的研究成果整理成《工作室研究纪要》推荐给全校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被尊重、被认可的喜悦。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脱颖而出的教师,优先获得进职评优、外出学习的机会。每一研究周期结束,优秀教师还将获得校长亲自签名的“教研精英奖”,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这些激励评价制度,以物质激励与文化激励相结合,引导教师将关注点转移到研究工作本身带来的乐趣。

(四)教师梯队建设制度

我园重视教师职业规划的设计,除指导他们做好个体规划外,还建立了教师梯队建设制度。“新秀、骨干、带头人、导师”的梯度设计帮助每位教师自我定位,同时有了不断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五、五种习惯提升园本教研的品质

五种习惯是指: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交流成为习惯、让反思成为习惯、让精致成为习惯、让重建成为习惯。

几年来,我园在园本教研的道路上努力探索,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教研制度,丰富了教研内容,有特点有实效的教研模式也逐步得到教师的认同,得到教育成果的验证,生态化、常规化的园本教研正在形成。最有收获的是,园本教研的实践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教师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帮助他们在专业成长的同时享受到职业所带来的幸福与尊严,这是幼教工作得以可持续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园本教研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研究之路,立足幼儿成长,着眼教师发展是我们不变的主题,引领着我们一路前行。

参考文献:

袁冰楠.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9).

幸福教育与教师的职业幸福 篇7

在职业文化认同中享受幸福。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 提升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地位, 改善教师待遇, 关心教师健康, 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学生家长和家庭要打破功利主义成才观的桎梏, 尊重教师的劳动和创造。只有这样, 才能使广大教师享受教书育人的神圣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在职业品位提升中体验幸福。要让教师成为学校和教学的“主人”, 激发其主体意识和工作潜能。要确立发展性评价, 倡导行动研究, 加强参与式管理, 形成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谐融洽、团结共事的良好氛围, 让广大教师充分感受到主人翁的尊严, 这样, 教师的职业劳动才会从负担转为快乐、从压力转为动力、从职业倦怠转为职业幸福。

要构建幸福的心理调节机制, 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学校要更多地关心教师的情感世界和生存品质, 加大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调节、疏导工作, 帮助教师提高心理免疫力和抗压力, 塑造其洋溢积极精神、充满乐观希望、散发春天活力的心灵。要支持教师参加文化娱乐、健身锻炼等有益身心的活动, 让教师在学校这个情感依赖的“精神家园”中, 找到高效工作的“润滑剂”和“减压阀”。

要为教师的职业发展铺路搭桥, 让教师与学生一同快乐成长。要通过创优争先、树立典型, 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人人争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要引导大家正确认识自我, 搞好职业规划, 与实施素质教育、倡导“教育家办学”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 升华教育艺术, 展示职业素养。

在职业理想实现中创造幸福。教师的职业幸福应该在实现职业理想的实践中收获。把教师职业当作谋生手段的人, 会更多体验到来自职业的压力;而热爱并将其作为生命信仰的人, 则会更多体验到快乐。只有坚定了终身从教的信念, 才能形成理性和自觉, 把个人价值、本职工作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 淡泊名利、坚守杏坛, 敬业尽职, 用情用心。

要增强职业技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 更要有“长流水”。只有与时俱进, 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 让“知识内存”不断更新、升级, 才能因时、因情、因材施教, 在保护和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进行知识意义和人生意义建构的幸福旅程。

要勇于职业创新。要适应时代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 坚持教育的人文本性, 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互动教学方式, 把素质教育的要求、任务和内容切实内化为学生的兴趣、习惯和创造精神、实践能力。这样, 才能在幸福中传递教育、传承文明。

幸福教育与教师的职业幸福 篇8

在职业文化认同中享受幸福。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 提升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地位, 改善教师待遇, 关心教师健康, 形成更加浓厚的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 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学生家长和家庭要打破功利主义成才观的桎梏, 尊重教师的劳动和创造。只有这样, 才能使广大教师享受教书育人的神圣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在职业品位提升中体验幸福。要让教师成为学校和教学的“主人”, 激发其主体意识和工作潜能。要确立发展性评价, 倡导行动研究, 加强参与式管理, 形成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谐融洽、团结共事的良好氛围, 让广大教师充分感受到主人翁的尊严, 这样, 教师的职业劳动才会从负担转为快乐、从压力转为动力、从职业倦怠转为职业幸福。

要构建幸福的心理调节机制, 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学校要更多地关心教师的情感世界和生存品质, 加大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调节、疏导工作, 帮助教师提高心理免疫力和抗压力, 塑造其洋溢积极精神、充满乐观希望、散发春天活力的心灵。要支持教师参加文化娱乐、健身锻炼等有益身心的活动, 让教师在学校这个情感依赖的“精神家园”中, 找到高效工作的“润滑剂”和“减压阀”。

要为教师的职业发展铺路搭桥, 让教师与学生一同快乐成长。要通过创优争先、树立典型, 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人人争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要引导大家正确认识自我, 搞好职业规划, 与实施素质教育、倡导“教育家办学”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 升华教育艺术, 展示职业素养。

在职业理想实现中创造幸福。教师的职业幸福应该在实现职业理想的实践中收获。把教师职业当作谋生手段的人, 会更多体验到来自职业的压力;而热爱并将其作为生命信仰的人, 则会更多体验到快乐。只有坚定了终身从教的信念, 才能形成理性和自觉, 把个人价值、本职工作与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 淡泊名利、坚守杏坛, 敬业尽职, 用情用心。

要增强职业技能。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 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 更要有“长流水”。只有与时俱进, 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 让“知识内存”不断更新、升级, 才能因时、因情、因材施教, 在保护和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进行知识意义和人生意义建构的幸福旅程。

要勇于职业创新。要适应时代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 坚持教育的人文本性, 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及认知规律,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互动教学方式, 把素质教育的要求、任务和内容切实内化为学生的兴趣、习惯和创造精神、实践能力。这样, 才能在幸福中传递教育、传承文明。

教师职业幸福之感悟 篇9

也许有人会这样:自离别书香校园、投身教育事业的那一刻起, 他们便怀着满腔热情, 誓要勇闯一番事业。于是, 他们每天几乎是朝九晚五, 日子既繁忙又充实。他们觉得这就是幸福!然而, 随着时间的流逝, 昔日的激情渐渐淡化了, 换来的却是无限的惘然与惆怅、怠倦与失落。面对着校内那周而复始的繁琐的教学任务, 远离着校外那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 他们的内心萌生了强烈的落差感。经日积月累, 他们的身心已疲惫不堪, 彷徨而迷失方向。最终, 昔日那引以为荣的光辉事业的坚定信念开始动摇了, 他们无不嗟叹着:“当这样的一名教师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吗?”很明显,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这些教师的幸福观发生了变化。那么, 何为所谓的幸福呢?我认为, 幸福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体验, 也是一种美妙的人生感悟。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不断拼搏、积极进取, 而且要有开怀、豁达的心境, 淡泊名利的胸襟, 奉献社会的志向, 幸福之神才会向我们挥手。

那么,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怎样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呢?

只有懂得享受课堂的教师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课堂是实现知识传授和师生心灵沟通的舞台, 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往往能使教与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教师应当放下严肃的架子, 努力去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欢快的课堂氛围, 让师生一起享受着“民主”学习所带来的快乐。为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注力于发掘学生的潜能, 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热情地鼓励他们, 让他们自主地合作、探究、和讨论, 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敞开、情感交流的过程。这样, 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享受课堂快乐和学生主动参与、快乐活泼的过程。

只有懂得享受学生快乐的教师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把快乐带给孩子们, 是教师幸福的使命。当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 我们不应加以指责, 而应给予引导和鼓励, 让他们重拾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 我们应及时给以表扬和鼓舞, 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快乐;当学生在操场上嬉戏的时候, 我们不妨也参与其中, 与他们打成一片, 共同分享着他们的童真与烂漫。

只有懂得享受自我完善的教师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新课改”浪潮的不断高涨, 社会对教师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赶上历史的潮流, 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努力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为此,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个人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观, 把培育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奉献应分的力量为已任, 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从多方面提升自我, 力争做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多才能综合型教师。

只有懂得享受生活的教师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幸福不仅来自工作, 更来自生活。在繁忙工作之余, 懂得忙里偷闲、苦中作乐的教师, 才是真正懂得消遣人生、享受生活的人。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 在完成手头工作之后, 约三五知已一起去唱卡啦OK、去聚个会, 以此尽情地放松一番, 释放心中的压力;夕阳西下, 与伴侣漫步于金灿灿的沙滩, 阵阵清爽的海风迎面扑来, 顿感心旷神怡, 无比舒畅;或许手头有点紧, 但还得学会舍得买些喜欢的书籍, 买心仪的衣服, 去趟旅行……。可见, 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和闲情、高雅的生活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之柱。

只有懂得享受失败的教师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幸福。

也许有人会问:“失败是令人痛苦的, 我们怎么还要去享受它呢?”其实, 我们要享受的不是失败的结果, 而是失败的过程。俗语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通过享受失败的过程, 我们往往能获取深刻的经验教训, 从中不断改进, 不断进步。因此, 失败最终得以升华, 成功亦随之降临。这时, 我们便能品尝到成功所带来的欢悦了呢!由此可见, 失败并不可怕, 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摆正心态, 以一颗平常心来待之。只有正视失败, 我们才会活得更加快乐!

教师的职业幸福在哪里 篇10

教研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源泉。教师职业的幸福不在简单的重复劳动, 而在于他时刻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中。既然教师拥有生活, 并且在不断创造的可能生活中能够找到幸福, 那么, 作为一名教师, 想要获得幸福, 就必须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 事实上是从“被塑造” (be made) 到“自我塑造” (self-made) 的过程, 教师从现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现并创造出可能生活的自我, 从而在“塑造”中找到自己职业的幸福所在。可能生活不是某种既定的生活方式, 它并没有固定划一的模式供我们参考, 而教师职业既然是“面对人的职业”, 那么他的生活方式也必定不是某种固定的形态, “可能生活既然不是给定的生活, 它就需要创造性”。对于教师来说, 教学研究即是创造。只有通过创造, 才能获得多种可能的生活方式, 才能不断地对幸福进行刨根问底式的追问, 才能不断获得幸福。对教师来说, “创造性研究的意义, 不仅在于教师看到了、研究了以前没有被人注意到的教育过程的某一个方面。创造性研究还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的看法。教师就不会再把教育工作看成是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 是把完全一样的讲解、巩固等等做枯燥乏味的表演了”。

教研应是教师的幸福之源, 通过创造性的研究工作, 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 找到生活的意义, 从而获得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这种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情感和智慧的双重付出, 是忘我的工作热情和充满激情的投入, 不仅需要教师有积极的态度, 具有教师智慧、教育判断力和教学发展的灵敏嗅觉, 更需要教师对职业有理性的思考和批判的判断。提高教师职业的意识, 发展自我教研的能力, 从教学的实际中发现乐趣, 创造幸福, 而不仅仅沉溺于教学情境本身, 使幸福近他而远我。

上一篇:成为朋友下一篇:糖尿病足治疗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