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2024-05-01

高中政治(精选十篇)

高中政治 篇1

一、以时事政治为教学资源,营造趣味化教学氛围

为了展现高中政治的魅力,教师首先应为学生营造趣味化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趣味性较强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并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感受高中政治课的魅力。要营造趣味化教学氛围可以将时事政治材料作为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利用时事政治材料,政治教师应注意不断提升自我的理论分析与应用水平,并积极完善政治专业知识架构,以便在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用好时事政治材料,充分发挥这一教学资源的作用。 教师应根 据高中政 治的教学 要求、目标,不断积累可作为课堂教学资源的重大时事。例如应经常浏览新华网、环球网及凤凰网等新闻网站,以及时掌控最新的新闻信息,也可以收集腾讯网及新浪网中有教学资源开发价值的时事新闻。在浏览与获取时事新闻信息后,应及时进行整理,以形成时事政治材料库,同时要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材料库,以便在教学时能够随时引用最新的时事,让学生既能够了解时事政治也可以学习到理论 知识,并对政治 知识产生 强烈的学 习兴趣。例如,在对“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进行教学时, 可以引用2015年6月3日设立的首个“中国生态 文明奖”等新闻事件。

二、设置时事政治专题讲座,深入认知高中政治理论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设置时事政治专题讲座,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会以及掌握重大时政事件反映的精神实质,同时能提高学 生对于高 中政治理 论知识的 认知能力,并感受到高中政治知识的魅力所在。教师在设置时事政治专题讲座时,应重点强化政治德育功能,在专题讲座中凸显高中政治理论所具有的科学性与思想性,并保证时事政治的讲解过程具有透彻性与准确性的特点。 为了使专题讲座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在进行专题讲座前应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对专题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以便保证讲稿具有足够的说服力,进而使专题讲座可以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在设计与选择专题讲座内容的过程中,应注意以社会反响强烈及关注度高为原则,在讲座中不但要解析时事政治现象,同时要适当阐释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如此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在了解、掌握时事新闻的基础上应用理论知识拓展自身思维。例如, 在教学“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时,可以针对2015年6月14日举行的“第七届海峡论坛”来举办专题讲座,在讲座中强调两岸交流的重要性,并说明心灵沟通是两岸交流的关键要素。同时可深入分析建国六十多年来海峡两岸之间的交流过程是不断冲破藩篱与隔阂,并逐渐走向合作、交融的历程,进而让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有助于两岸同胞实现友好交流。

三、课后辩论时事政治,培养应用政治知识的能力

高中政治知识所具有的魅力难以在课堂上全面 展现,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辩论时事,以便让学生在辩论热点事件的过程中加深对高中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并由此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与人生观体系,同时强化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在组织辩论的过程中可以将国内及国外的时事热点与政治理论结合在一起,以此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印象。同时可以在辩论中适当融入高考考点,以通过辩论考查学生对于政治理论的分析能力及对于时事政治事件的探究能力,从而全面提升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对“多彩的消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郭美美事件”作为辩论材料,让学生针对不同的消费观开展辩论,并将“储蓄有道”“消费有理”作为正方与反方的辩论主题,从而引导学生学会理性消费,让学生深刻理解必要储蓄与合理消费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利用辩论时事政治的形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动口、动手及动脑的过程中学会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并在合作交流及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具有时代性强 的特点,教师应在教学过 程中让学 生了解到 更多的国 内外时政 事件。 另外,在运用时事政治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考虑到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发展规律,把握好相应的时政热点与教学重点,以便确保高中政治教学质量可以得到根本上的提升。

摘要:通过分析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以时事政治为教学资源,设置时事政治专题讲座,开展课后辩论等,让学生深入认知政治理论,充分展现高中政治课的魅力。

高中政治 篇2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教学技能要素 1分钟

4分钟

3分钟

3分钟

1分钟

1分钟

1分钟 由“哲学是否神秘”这一问题进行导课。结合模块名称《生活与哲学》提问同学,为什么要在哲学前面加上生活二字?哲学与生活有什么关系?

对文理分科问题、你是否幸福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古诗的回顾,配合图片的播放,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进入哲学的学习环境,让同学们认识到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解读“种鸡蛋”漫画,引发学生对哲学产生问题的思考,归纳哲学产生的第一个途径----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分析寓言故事“杞人忧天”,探究哲学产生的第二个途径---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并用名人名言辅助说明。

带领同学进行课堂小结,回顾本堂课所学习的知识

带领学生做练习,巩固知识

播放俞敏洪一分钟励志演讲视频,升华本节课内容,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教师要用语言激活政治课堂 篇3

一、用人情味儿语言来拨动学生心弦

政治教师要用充满情味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的心灵深处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产生共鸣。例如,在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时,设计这样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从鸦片战争的烽火到甲午海战的硝烟;从公车上书的壮举到戊戌六君子的暴死街头;从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哀惋到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的长叹;从太平天国的兴衰盛亡到义和团运动的潮起潮落;从芦沟桥的炮声到渡江作战的号角;从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冉冉升起到东方雄狮的仰天长啸;从大漠深处蘑菇云的升腾到改革开放的硕果累累;从近代史上一次次的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屈辱到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从中国人千年的飞天之梦到神五神六的梦想成真……所有这一切无一不向世人昭示着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再如,在讲矛盾普遍性时,可设计一段充满人情味的导语:同学们正值花季、雨季,不能说已经饱尝了人生矛盾的滋味,但起码是初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当你们的考试成绩“潮起又潮落”的时候;当你和同学的友谊发生裂痕,渴望理解的彩虹在心灵蓝天重新飞架的时候;当望着音响商店那张新到的你梦寐以求的碟片却又囊中羞涩的时候;当你们的节假日被旧教育模式的秋风从青春生活的大树上轻轻吹落的时候;当丘比特之箭过早地射向你们,情感的野马即将挣脱理智的缰绳向着学业荒废的悬崖狂奔的时候……这就是层峦叠嶂的矛盾的“三峡”在迎接你们这些满载民族希望的生命之帆!这样的教学语言,饱含情味的语流,潺潺流过学生的心田,让知识、情愫和思想,自然渗入并积淀在学生的意识深层。

二、声情并茂的朗诵来增强教学的情味

为了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情味,有时也可利用一些现成的诗歌、故事、新闻报道等,并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来增强教学的情味。例如,在讲“理想的作用”时,就可以朗诵流沙河的《理想》诗:“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希望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树会有浓萌;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在讲“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时,我引用了著名诗人李世荣的一首新诗《有输有赢是人生》:“不是每一根弦都能弹,不是每一口井都能喷清泉,不是每一朵花都娇艳,不是每一年瓜都清甜,清风明月不常有,阴晴圆缺古难全。不是每一个故事都感叹,不是每一件事都遂心愿,不是每一个笑脸都灿烂,不是每一个梦儿都能圆,长路处处有坎坷,只把输赢付笑谈。”没有情感的语言是一杯水,而融进了情味后,奔流的则是鲜红的血液,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具有振魂摄魄的效果。

三、用无声的体态语言来震撼学生的心灵

用语言激情,有时也可发挥无声语言的作用。课堂无声语言,主要是指体态语言,如眼神、表情、手势等。以眼神的运用为例,“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达·芬奇的至理名言。教师在课堂上科学而艺术地用好眼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大有益处。如当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并回答正确时,教师可向学生投以肯定的目光以示鼓励;当学生脸上出现犹疑不决时,教师用眼睛直视学生,同时点头以坚定学生的信心;当有学生干扰课堂秩序时,教师可走近该生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同时用严厉的目光盯视学生;讲到兴奋处,应睁大眼睛,让它散发出兴奋的光芒;讲到悲痛处,最好眼皮下垂,甚至让眼睛呆滞一会,给人以一种痛苦之感;讲到愤怒处,可以二目圆视,固定眼珠,射出逼人的光芒;讲到重点或难点处,可以冷静地注视学生,让目光带有期待的色彩,以提醒学生的注意。

四、用幽默的趣味语言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漪

如果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巧妙地运用那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诙谐幽默的趣味性语言,必然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更有激情”(赫布·特鲁语)。因为,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所讲授的道理的严肃性,而“用幽默的方法说出严肃的道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易为人接受”(海因斯·雷曼麦语)。如在讲“资本主义生产目的”时,教师可引用日本某电影公司为其一部专门介绍自杀方法的影片所做的广告:“喂——你失恋了吗?你破产了吗?你患艾滋病了吗?你在人生道路上遭到毁灭性打击了吗?那么,请自杀吧!本片谨向你提供最佳的自杀方法,既简单易行,又毫无痛苦,是一种美的享受!”同学们听了这则广告语后,不仅对资本家惟利是图的本性深恶痛绝,而且深刻体会到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在于追求剩余价值。用生动、幽默的趣味性语言表达比较抽象的道理,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感情涟漪。

如何学好高中政治 篇4

很多同学认为高中政治没有初中政治好学,这是为什么?怎样学好高中政治?

相对于初中政治来说,高中政治更具有学科化的特点,每一年级都是一个学科,因此相对增加了一些难度,但如果你肯下工夫,并方法得当的话,逐渐也会觉得一样好学。我认为,首先是要处理好“死”与“活”的关系,“死”指的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一定要准确全面把握,要死掉;“活”指要能够联系实际,进行活学活用,这就要求我们要走出教材课堂的小圈子,尽一切可能的将所学原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其实经济学、哲学就在现实生活中,你不花钱吗?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就是经济,而且花钱这个活动中就涉及分配、消费、储蓄、保险、股票、第三产业等诸多经济学的问题,我们在网上交流就涉及第三产业、信息化、工业化的问题,所以关键还是要做个有心人,充满兴趣,主动地去感知政治,研究政治,而不是被动地去背政治。相信知识获得的同时,乐趣的获得也会成为一种必然。正因为政治着重能力的培养,但又作为高考的一个课目,因此我们在学政治的时候要学会读书,把厚书读薄。在读书的过程中掌握“不动笔墨不读书,不记忆不读书”两个基本原则,二者合而为一,具体体现在:勾画书本上。凡是勾了的就背,不勾的就不背,就这样把范围缩小,提高了学习效率。

其次,要提高阅读速读。也许现在要求同学们“一目十行”实在太难了。但是我今天一行,明天二行……这样,就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了,特别在高三的学习中,此能力会立大功的。

最后,我希望同学们要学会做笔记。不仅记板书,还要记老师口头上说的重要的话,而要留有余地,供今后补充,做到在学习中既动脑又动手。

结合实际来看,在日常的作业和考试中,论述题往往是同学们回答的难点。如何提高做论述题的水平呢?

首先,要做的关键工作是审清题目,包括审清材料和审清问题设问的角度,对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利用文字表述的题型,在认真仔细全面的阅读所给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要进行归纳和思考,要审出材料的中心思想或主旨,提取出有效的信息,并注意几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对运用表格、图形 (包括漫画) 表述的题型,一定要全面地把握所给信息,包括阅读表格的标题、表格内的内容、下面所给的注解,都包含有效信息,对所给信息要进行比较,包括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审清题目设问的角度也非常关键,尤其是以前见过的熟悉材料、熟悉情境,更要特别加以注意。题目是从哪个角度考查的,审好题是答好题的关键,对有些类型题来说,审题非常重要。因为某些考题答案的要点,就隐藏在材料的表述中,如果能够认真阅读材料,体会其中的含义,就可能获取答案的基本要点;其次,在审题的基础上要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要圈定一个范围,从现象上看考的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重、热点问题,然后透过现象看本质,看考的知识是哪一个或哪几个;三是思考清楚是从哪个角度考的。填写答案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全面,第二要有重点,第三要具体化,第四要灵活有创新,第五要恰当使用经济、哲学、政治的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予以表述。

同学们都知道,政治开放性试题可以说是最容易得分又最容易失分的部分,这里笼统的说,我们在面对这种试题时,如果从一个问题出发,可以组织答案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果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可以是从经济学上看、从哲学上看、从政治学上看;如果从材料涉及的角度出发,可以是政府和国家、企业和农村、消费者或劳动者个人,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组织答案的思路,包括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正面与反面等等

高中政治会考复习(政治常识) 篇5

第一课

我国的国家制度(上)

1、国家:是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利机关。它包括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国家性质: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位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

2、民主和专政: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物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民主和专政的关系:区别:二者适用的对象不同;联系: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3、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国家职能包括对内职能(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和对外职能(保卫职能、交往职能)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的结合起来。

2、我国的国家职能:对内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对外职能:包括保卫职能、交往职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

3、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日)、议会制共和制(德、意)、总统制共和制(美、俄)

4、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督权。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5、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优越性: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有利于保证国家和地方国家权力的统 一;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

10、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整体和部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按照国家权利集中程度的不同,当代国家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单一制(中、法、意、日)和复合制(主要是联邦制,美、德、俄)两大类型。

11、一国两制:主要内容:前提是“一国”,即中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主体是社会主义

制度;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意义: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

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12、如何解决台湾问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

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二课

我国的国家制度(下)

1、国家机构:是指统治阶级为行使国家权利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国家机关的总和。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

构的性质,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当代世界各国一般都设有国家元首、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暴力机关。

2、我国的国家机构:按类别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国家军事机关。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有:全国人大(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家主席、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国家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中央军委(最高军事领导机关,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3、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自己去注意其要求)、依法治国原则。

4、依法治国原则:

① 含义: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物,管理经济文化事物和管理社会事物。

② 本质: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③ 根本目的: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④ 要求: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立法,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要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监督权、政治自由(民主政治的基础,包括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6、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应坚持三大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的原则。

第三课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1、政党:是指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并以夺取、行使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 的政治组织。阶级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在现代,各国一般是由政党掌握、领导国家政权。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①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②始终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④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一个理想和目标、两个先锋队、三个代表、四个指导思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一个根本、三个只有。。才。(请大家自己去记清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

4、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核心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

6、“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①内容略②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7、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内容: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②中国共产党和个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中国共产党和个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中国共产党和个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性质: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9、我国的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①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②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③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实现

10、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的原因:

①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③主张在中国实行西方多党制,实质就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这必将造成社会倒退。

论高中政治中时事政治的教学 篇6

关键词:高中政治;时事政治;教学策略;重要意义

一、引言

高中政治教学的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哲学的常识,对于处于身心正在成长的高中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树立起着关键的作用。当前是知识经济时代,是否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对社会的发展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是学生有效面对新时代挑战的关键。高中政治是一门具有时代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紧扣时代的主题,抓住国际和国内的热点新闻,开拓学生的视野,实现身心素质的全面提高。时事政治内容在当前又是学生高考中的重点考试范围,因此,如何有效的加强时事政治教学是当前高中政治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时事政治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学生更好的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当前的高中生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成长,他们不仅能亲身体会到改革开放给国家带来的巨变,而且十分关注国内外时事,却因为对历史与国情缺乏了解,因而在认识当今社会时不免存在流于形式之现象。可见,对高中生开展时政教育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2)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高考备战 。在当前的高校招生中,对政治的考试范围中明确了时事政治的重要性,多年以来的高考政治试题中必然有一定比例的时事政治试题,着重考察近一年来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等,因此高中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对近一年来的时事有深入的了解,不仅能够提高知识的储备能能力,还能够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在对国内外的热点问题了解中,认识社会竞争的激烈,从而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动力。(3)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以往的政治教材的设置,多是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和哲学方面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抽象性,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且难以提起兴趣,不了解学习政治的重要性,当前的政治教学中渗透着时事政治的内容,比较这样比较贴近实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时事政治和政治理论知识的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政治教学的效果,也能加强学生的思想的教育。

三、时事政治的具体教学技法

(1)有意无意地培养学习时事政治的意识,养成敏锐的政治观察能力。“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要想把时事政治学好,就必须在这方面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对于学生来说,意识是最重要的。作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时事政治的意识。首先,课堂上多举身边的政治事例。国家政治、经济政策和事件往往与我们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举这方面的例子,会使他们意识到现实政治的重要性,从而关心政治。例如:讲国际关系时可举电影《红河谷》中的片段讲江孜抗英斗争。其次,要引起他们的兴趣。例如,在讲人生价值观时,可讲影视明星逃税、Beyond主唱黄家驹的发展历程、张国荣愚人节自杀等文化现象。反思人为什么活着?这些西藏当地的史实与现实、文化圈的人和事,学生熟悉也有兴趣,教师便很容易将问题引入主题。(2)教会学生形成收集时事政治的行为习惯。在高二时就应该开始鼓励学生观看和收集时事政治新闻。但很多学生家住较远的农村,收集新闻的条件有限,老师则可以为他们提供报纸,或利用学校的信息技术课阅读新闻,或采取其他措施帮助他们更多地接触和了解外部世界。在理解时事产生困难时,为他们进行介绍、解释和交流,从而让他们更深入的了解并保持继续学习的兴趣。另外,组织学生分工合作收集时事政治材料。可以对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不同方面的新闻材料,每一组内还可再分为小组,轮流工作以适当减轻负担。老师对于汇总上来的材料,要进行复查、分类、公布和评价。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还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使其获得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参与和合作共事的能力。(3)有效建立时事政治与课本之间的内在知识联系,运用课本理论分析回答问题。学生学习时事政治的难关确实很多,不少学生好不容易过了材料理解关,但是就不知道怎么答题。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相比较内地学生而言本地学生在练习方面的训练远远不够,而解决此问题的路径相当明确。现代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必须以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在试题材料中遇到时事政治的时候,必须在时事政治材料和课本基础知识之间迅速地建立起各种联系,并从中选择合适的联系作为分析与解决材料中实际问题的理论依据。例如:时事材料有企业发展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那么第一步就分析:出题者的目的是什么?材料涉及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等教材上的哪些问题?是调整产业结构?宏观调控?还是政府职能?还是物质意识关系?等等;第二步则须再结合其他时事材料和出题者的要求进一步筛选需要的理论,例如还有污染严重、政府强令关停的时事材料,而且要求是“运用所学经济知识……”那么就基本上可得出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作答的结论了。(4)设置时事园地。教师要组织高中生充分利用所在班级的墙报或黑板报,设置时事园地这一内容,主要是刊登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比如,在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的举行,朝鲜核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等。透过这一方法,能够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把握住所学时事内容,并能很好地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分析。与此同时,还应当通过进行时事知识竞赛和涉及时政内容的演讲比赛、社会问题调查等多种方式,将时事教育由课内逐步拓展到课外,充分培养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解决实际问题之能力,并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与开拓创新之能力。

总之,在枯燥的政治理论学习过程中,合理有效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时政渗透方式并放心让学生去做,既能轻松地实现教学目的,又能培养学生了解时政的兴趣和学习政治课的热情,起到了双赢的效果。

高中政治教学和时事政治融合的意义 篇7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时事政治,融合

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 国家对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的需要也越来越多, 这就需要从教育着手, 打造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政治教学又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政治教学也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时事政治是对政治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更是政治教材理论内容的实例表现, 只有将二者密切融合, 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各种原因, 时事政治在我国的政治教学中经常被忽略或接触甚少, 这就造成了学生只会理论不会应用到实际的知识局限性。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务必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书本教学与时事政治教学相结合,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政治教学的理论精髓。

一高中时事政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 时事政治教学主要是围绕热点新闻、热点时事及时事评论进行讨论, 形式过于单一, 内容较为枯燥, 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 教师也讲不到重点。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时事政治材料的选取缺乏科学性

首先是由于教师看报纸杂志较少, 所以接触的新知识较少, 一个时事政治材料反复讲, 时间久了, 自然与现实相差甚远, 收不到好的效果。其次, 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 讲一些较高深的东西或与当今社会现状相差甚远的陈年往事, 既没有效果, 也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再次, 备课不充分, 课前准备不足, 因此在运用实例时明显存在不足, 无法理论联系实际。最后, 由于互联网络的发展, 获取信息的媒介增多, 但也因此, 虚假或过分夸大信息内容比比皆是, 这就造成了学生获取信息不准确, 影响了教学。

2. 时事政治材料处理不当

时事政治, 必然注重“时事”二字, 因此时事政治教育存在时效性, 时事政治材料的处理相当重要。在现今的时事政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一些教师由于对教材或时事政治把握不够全面和深刻, 选择的时事政治材料可能与所讲知识点无关, 即便讲得再精彩也无济于事。其次, 虽然引用的时事政治材料很多, 但与考试重点、难点无关, 只注重外在形式, 象征性地引用时事政治, 却不注重内在内容。最后, 讲述的时事政治材料过于枯燥乏味, 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无法调动学生的探索欲。

3. 对待时事政治的观念错误

由于高中学生面临高考压力, 教师的理念就是考高分为首任, 因此平时对时事政治几乎不闻不问, 打算在高考前猛攻。通过历年高考时事政治考题来讲述哪些是重点难点, 学生只是临时死记硬背, 但并没有完全理解, 认识上还存在诸多偏差, 没有在实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如何推进时事政治与政治教育相融合

1. 教师要与时俱进, 时刻关注时事政治

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 不仅仅是能够完美地理解与传授书本上的知识, 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与教材教授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 用以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因此, 教师在平时应坚持通过互联网、电视新闻、报纸杂志等媒介搜集时事政治材料, 并及时更新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理论与实际的融会贯通首先需要深厚的知识体系做基础,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

2. 学生要养成课前读新闻的习惯

教师可安排学生在课前几分钟轮流读报纸, 并在朗读结束后一一点评, 学生读完并点评完后, 教师做总结。如此一来, 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 时事政治的学习与记忆也不再是枯燥的事, 反而变得非常有意义, 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意思与语言表达能力, 也从能从根本上起到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作用。

3. 开展时事政治案例讨论会

在一个课时讲授完毕后, 教师可选择一个比较接近所讲知识点的时事政治材料, 让学生围绕这个案例用所学知识来讨论。一个案例中一般包含了很多政治学知识, 需要学生发散思维去思考这些东西, 大家各抒己见, 而后互相交流, 更快地提高自己, 这种学习形式也更便于记忆。从案例讨论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点, 更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课堂气氛从沉闷到活跃, 有效性必然更高。

三政治教学与时事政治融合的意义

1.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上,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而思想政治教学因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限制, 一直比较枯燥乏味, 找准学生的兴趣点, 就更加重要。现在的学生接受能力强, 渴望探索新事物的求知欲也强。因此, 在政治教学中引入时事政治, 是激起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是时事政治本身的趣味性所决定的, 二是时事政治与政治理论相结合时碰撞出的火花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及渴望解决问题的好奇心。

2. 理论联系实际, 加深对课程的理解

时事政治反映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大事, 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与实质意义。思想政治课是长期以来总结的正确的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的理论, 虽具有权威性, 但毕竟社会不断在发展, 书本上的理论必然存在滞后性的缺陷。只有把时事政治与书本教学相融合, 才能更好地诠释思想政治教育。对政治的学习归根结底是让学生今后为社会更好地发展做贡献, 而发展离不开实践, 只有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才是活的理论, 只有融入实践中去, 才能深刻理解理论的内涵, 才能更好地用理论来分析实践。另外, 时事政治的具体化、灵活性也使学生学起来更简单。

3. 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时事政治包含了国内外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 学好了时事政治也就是了解了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主要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 时事政治主要以人物或事件的形式出现, 具有一定的生动性, 而学生由这一事件引发诸多思考。在了解各个时事政治案例的时候, 学生就已经开始掌握很多知识, 在分析完案例以后, 不仅获得了知识, 更学会了方法, 这将有利于以后处理类似的事情, 大大开阔了视野, 增强了文化底蕴。

4. 改变传统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一直以来, 传统的政治教学都是“填鸭式”教学, 即老师只管讲, 无论学生是否有兴趣, 是否能一次性接受。政治课堂相较于其他课堂而言, 本身就比较枯燥, 再加上这种教学方法, 学生就会更反感。而时事政治的引入, 将会有效改变这一现状, “事件”能很快地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去, 引导他们思考、解答, 从而使政治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 各方面能力得以提升, 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 势必会提高课堂有效性。

四结束语

思想政治理论只有联系时事政治, 才能彰显其理论的正确性;时事政治只有结合理论, 才能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两者密切相关, 在教学过程中缺一不可。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政治教学模式, 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探索问题的能力, 也有利于弥补无实践性教学的不足, 因此, 将二者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政治教学中, 要始终贯穿这一理念, 结合材料分析问题, 寓理论于实际。

参考文献

[1]钟美炎.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教育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 2009 (3)

高中政治主观题突破 篇8

一、夯实书本基础知识, 抓住重点

不论任何考试题, 都有一个落脚点, 那就是课本。所以答好难题或容易题都要有书本知识打底。历年高考文综政治部分在考查能力的同时都很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核, 强调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所以学生对书本中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特别是其中的重点必须牢牢把握。记住、记准、记死, 才能灵活运用, 即“记死用活, 死去活来”。例如经济常识中国家的宏观调控、农业、粮食问题、对外开放的有关内容, 哲学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等等, 必须要记住, 多重复, 保证涉及相关知识时脑海中立即闪现相关理论, 并能落实到卷面, 达到准确率高, 得分全。

二、关注现实, 把握时政热点

从多年的政治高考题来看, 试题多从现实生活的重大时政热点为背景, 关注社会现实, 不回避热点。即使在平时考试或基础年级考试中, 时政热点仍然是出题的侧重点, 所以, 必须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要理论联系实际。例如2008年高考政治题就考查了农业中的粮食问题, 此题就是基于社会现实中粮食、副食价格上涨过快, 直接影响百姓生活这一时政热点。另外, 食品安全一直是一个重点, 三鹿奶粉事件的出现提醒整个社会更加关注这一问题。在某地区的统考中就涉及这样一个题:请运用使用价值和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三鹿事件。

三、加强主观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政治二卷主观题多以较长的背景资料为题干, 再加以设问, 在材料较长时需先分析设问再细看材料。有的同学二卷失分较多, 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审题, 特别是审设问。我认为审设问, 要审设问侧重问哪方面, 是问表明即是什么, 问原因即为什么, 还是问措施即怎样做。表明类题必须分析材料相当于概括段落大意, 要有一点总结概括能力。原因类题要多联系社会现实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做的依据 (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意义 (重要性) 、必要性, 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 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可以把事件出现的具体原因及这样做的意义作为要点。而措施类题题目一般是用“怎样做到……”来进行设问的。答题中务必要审清题目, 结合设问发掘材料中蕴涵的相关信息, 再把所提取的信息转化为相应的学科知识, 组织成答案要点。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 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 (1) 按主体分析:从国家、企业、劳动者、社会舆论等四个方面进行做法分析。 (2) 按内容分析:根据设问隐含角度和材料反映的问题, 对应找办法。答题中注意所学理论要和材料相结合。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 篇9

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了新的课程标注, 以此来推进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正是在新课标的指引下, 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高中政治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学科, 其特殊性的主要表现就是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和时事政治总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 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注重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 这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高中政治知识体系本身的要求。

1.时事政治对于高中政治教学的意义

1.1 促进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

所谓时事政治就是指比较社会当下的热点问题, 其呈现形式一般都是以声音、视频等资料呈现, 内容都是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时事政治所反应的问题都是源于政治知识的具体事例, 是教学活动中十分必要的素材。因此, 我们所利用时事政治教学可以有效的促进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2 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文已经提过, 教师在呈现时事政治的过程中往往利用的多媒体技术,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呈现有声有色的视频资料。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让学生主动的融入课堂, 激发学生对于高中政治学习的学习兴趣, 促进高中政治教学效果的提高。

1.3 加强师生互动, 引导学生思考

政治教学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课堂,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就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融入课堂进行热烈的讨论。时事政治教学可以帮助政治教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还可以通过时事政治的引入提出一些问题, 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现状

2.1 引入时事政治的意识淡薄

我国的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普遍的“重理轻文”的现象, 很多高中的理科生要远远多于文科生, 导致学校的升学率也是理科相对文科较好。这种现状就给教师带来了消极的因素, 他们认为文科教学无所谓, 高中政治教学也很随意, 只有照本宣科的就可以,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时事政治教学的意识十分淡薄。

2.2 教师对于时事政治关注不够, 理解不深入

我国中学的政治教师普遍对于时事政治不太关心, 他们注重更多的是书本中的相关知识, 对于时事政治的关注和分析很少。是造成我国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况不理想的又一原因。另一方面, 有些政治教师想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时事政治, 但是教师本身就无法深入的理解这些政治问题, 这也是造成我国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应用时事政治偏少的原因之一。

2.3 时事政治教学过程缺乏客观性

现阶段我国高中政治教学在应用时事政治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时事政治缺乏客观性评价。在政治部分政治教师的理念之中, 时事政治就是高中政治教学中一个十分小的方面, 而且引入时事政治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 因此对于评价过程都不太注重, 造成了时事政治教学过程缺乏客观性。

3.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有效运用的具体策略

3.1以时事热点为话题导入新课教学

课堂导入是政治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课堂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是想高中政治教学的高效课堂。因为在进行政治教学的过程中, 利用当前的政治事件进行适当的课堂导入, 不仅对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经济生活模块中讲述市场经济调节时, 笔者首先播放了关于当前食品、药品安全的热点新闻视频, 这样的开场使学生由陌生、好奇转为主动认真地对待学习, 因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政治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课前的时间进行时事报道或者引导学生对现阶段的时事进行播报,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对于政治的学科感情, 从而更好的促进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政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适时的对当前的政治事件进行分类整理, 并对事件之中包含的政治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进行高中政治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 而是应该放眼世界。同时通过这种时事播报过程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 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3.2 引入时事案例, 引发学生思考

政治是一个和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用政治的眼光进行思考和探讨。现代社会各种媒体充斥着我们的社会, 每天都会有很多时事方面的新闻, 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适时的引入这些案例,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例如, 全国首例精神赡养费案, 原告是一位77岁高龄的老人, 被告是其女儿女婿年, 2013年4月因女儿不管老人吃住, 老人便将女儿女婿告上了法庭。《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后当地法院才根据新法进行了审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这个案例, 针对其中的政治事件进行分析, 让学生根据此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让学明白赡养老人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通过这种方式就实现了时事政治与课本知识的完美结合。

结论:

本文针对高中政治课堂中时事政治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并在具体分析高中政治教学特点的基础之上对我国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时事教学进行了相关论述, 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希望可以对促进我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一定的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孙菊如.新课程下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J].河北科技出版社.2012 (14)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关键词:时事分析,高中政治,教学实践

在我国教育深化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 高中政治课程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 做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目前我国的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过于注重概念性的理论内容, 缺少了趣味性和实际价值, 使高中政治教学面临困境。笔者认为, 将时事政治内容导入到高中政治的日常教学当中, 能够在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的基础上, 使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氛围更具趣味性,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将时事政治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学

(一) 深层次拓宽教材内容

以往的高中政治教材比较重视政治理论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一旦教材编订完成之后, 往往不会做较大幅度的改动, 因而教材内容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增加实事分析, 能够扩充高中政治教材的内容, 通过运用教材中的理论性知识去解读时事政治事件, 一方面能够使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另一方面能够体现出政治课程教材内容的实用性。

(二)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 若教师不能够转变教学思路, 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显然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政治教学不只是考查学生对概念性内容的记忆与理解, 更是培养学生对理论内容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 教师一方面要促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内容之上, 利用理论知识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要将时事政治事件作为培养学生理论应用的载体, 通过对时事政治事件的分析,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 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固有观念也有所改观, 学生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师不应该将学生作为单向知识传递的接受者, 而应当将学生提升到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还原教育的本来目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 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建立起开放、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出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 应当注重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发现与培养, 引导学生加强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度, 使他们对时事政治有一定的了解, 鼓励并培养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去获取时事信息, 进而指导学生对获取到的时事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 并融入自己的观点进行加工, 使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进而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 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

学校可以通过与博物馆等机构开展合作, 针对具体的时事热点定期举办相应的专题讲座。高中政治教材内容与学生当下的实际生活相比而言, 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这就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通过开展专题讲座可以对当前时期的时事政治展开具体的分析, 鲜活、生动的时事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 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栏目深受观众的喜爱。我们可以结合实际, 运用这一方式开展角色扮演活动, 活用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所学内容的。如我们把教材上的某一知识点作为主题, 采取新闻调查、今日说法等形式, 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进行表演和解说。教完“征税和纳税”内容后, 教师可通过这一形式让学生分组进行采访、调查活动, 然后进行师生讨论和评比。这样,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也将学习与生活相联系, 巩固了学生已学知识, 提升他们的全面素养。

(三) 合理穿插时事政治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将时事政治事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课堂中穿插讲解, 应用的时机主要为上课开始前5分钟。首先教师对时事内容进行简单的叙述, 而后通过相关的知识点予以引述, 并深入讨论, 最后在整节课程结束前5分钟进行总结。具体的时事政治在课堂上的应用时机并无统一的标准, 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时机。例如, 在讲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章节时, 可以在课程结束前用几分钟将中华文化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以及相应的时事热点同本节课程内容进行结合与拓展延伸, 从而使政治课堂充满活力, 使政治课程不再只是简单的政治性概念内容。

总而言之, 在新时期, 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因时制宜, 从时事政治事件的角度去开展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他们学习效率的提升, 使学生对于政治课程中的概念性理论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姜艳艳.关于高中政治时事政治教育渗透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 (6) .

[2]谢蓉华.时事政治如何运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 2014 (2) .

上一篇:中职“双师”下一篇:协议分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