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体会

2024-05-05

数学教学的体会(精选十篇)

数学教学的体会 篇1

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后, 实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复数集有些具备, 有些则不具备。例如:

(1) 复数的模是实数绝对值的概念的扩充, 但绝对值的意义不适合于虚数。如对任何实数x有|x|2=x2;而对任何虚数z, |z|2≠z2。

(2) 实数的有理指数的运算法则, 对于复数也不能不加分析地应用。如 (i3) 5=i3×5, 但因为可见对于虚数z, 等式 (zm) n=zmn, 当m、n∈z时成立;而当m、n埸z时, 一般不成立。例如:“n是什么值的时候, 是一个实数?”有的学生有如下错解:∴当互质, 且q是奇数时

造成错误的原因, 显然是不分情况地应用了指数法则 (zm) n=zmn, 对复数的概念理解得不好, 就很容易犯错误。切实掌握复数的有关概念是学好复数的关键。在教学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 要注意实数、虚数、纯虚数、复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此, 要掌握复数的结构:

复数集C={z|z=a+bi, a, b∈R}, 复数包括实数z=a (b=0) 和虚数z=a+bi (b≠0) , 而虚数z=a+bi (b≠0) 又包括纯虚数z=bi (a=0, b≠0) 和非纯虚数 (a≠0, b≠0) .

实数、虚数以及它的特殊情况——纯虚数, 完全由复数的实部a、虚部b取零或不取零来区别、决定。

(2) 复数相等的概念十分重要, 它是将复数问题转化为实数问题的有力工具。为此, 要掌握两个复数相等的充分必要条件:设z1=a1+b1i, z2=a2+b2i (a1, b1, a2, b2∈R) , 有z1=z2圳α1=a2, b1=b2.利用复数相等的条件, 一般可解以下几类常见问题:求实部、虚部中的未知量;解含未知复数z的方程;求代数形式复数的平方根。

(3) 在实数集中任意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不同, 在复数集中, 两个复数, 如果不全是实数, 就不能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自然数集扩充到算术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一直保持了有序性, 即两数之间可以比较大小。但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之后, 有序性不再保持, 不全是实数的两个复数不能比较大小。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只须举一例子就明白了。以i与0为例:

即-1>0, 矛盾;设i=0, l两边同乘以i, 有i2=0i, 即-1=0, 矛盾。这就是说, 不论规定i>0, i<0或i=0都会引起矛盾。

(4) 任何一复数z=a+bi (a、b∈R) 都可以由一个有序实数对 (a, b) 唯一确定, 考虑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是由有序实数对 (x, y) 组成的, 这与复数的构成类同。因此, 借用直角坐标系上的点表示复数, 这个平面叫做复平面 (也叫高斯平面) 。它与一般的直角坐标平面 (也叫笛卡尔平面) 的区别在于:称横轴x轴为实轴, 称纵y轴除去原点的部分为虚轴。用x轴表示的实部, y轴 (除去原点) 表示的虚部。复数z=a+bi和复平面内的一点Z (a, b) 对应, 也可以和以原点为起点, 点Z (a, b) 为终点的向量.对应。这些对应都是一一对应。可见复数的实质是有序实数对 (a, b) 。这样一来, 实轴上的点表示实数, 虚轴上的点表示纯虚数, 四个象限的点就表示非纯虚数。

总之, 复数的有些知识可以简便的解决一些几何问题和物理问题, 对于五年高职学生学习专业课有重要的作用。复数的概念是复数这部分内容的重点, 复数概念是学习复数的基础, 切实掌握复数的概念是学好复数的关键。

摘要:本文对复数概念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说明了复数概念是从事现代化生产和学习专业知识不可缺少的工具。

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推荐] 篇2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付出的心血最多,投入的精力最多,而获得的却是最少的。多少年来,我们培养出来的部分学生不太会说话、理不清题意,也就是说,学了近十年的数学,却没有形成判断数学的能力。我认为,造成学生没有形成判断数学能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根源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关键是教师在考试指挥棒的调度下,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和尝试。整天想到的是考试分数,手里抱着《教参》抄写出来的教案照本宣科,完全忽视研究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学习方法。下面谈谈我的数学教学体会:

1.近几年来一直都在强调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当然,那些内容重复、偏深偏难的教辅资料、练习题等,应该毫不犹豫地减掉,是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但对数学教学而言,我们数学教师应该遵循数学教学规律。如多读多练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训练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方法,循循善诱是启发式教学的精髓。这些都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规律。大家知道,“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其实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应依赖于“积累”和“灵性”。因此,我认为数学教学的根本是积累知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概括起来八个字:多读、多记、多写、多练。这四多也是数学教学的立足之本。

2.多练、多写,是提高数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传统数学教学经验的精华,也符合现代教学中数学实践的观点。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数学材料,在大量的数学实践中掌握运用数学规律。

3.要多读,多理解,多练,积累才多,才能为解决应用题打下一定的基础。学生反复做,装进自己记忆的仓库,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素材。学生练得多,记忆得多,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自然形成了。

4.积累,不仅是表达的基础,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知识材料的积累,就是说,不认识足够数量的字,审题就无法谈起。没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要深切地感受、理解文字材料,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可见,积累对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这里所说的“苦功”就是指多读、多写的数学实践。不熟读、认识大量的语言文字,不进行相当数量的练习,要想学会读、写和审题是不可能的。

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体会 篇3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学生没有养成认真阅读的好习惯,则会在多方面体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其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道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各部分的名称。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只是凭着感觉做。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肯定不对,一定用减法做了,因为1—3册只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又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时,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是多么重要。

2.关于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学

2.1在解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问题上,从实际情境的问题入手,引出要探究学习的计算内容,借助实际问题理解算理、探明计算方法。

2.2放手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自主探究和交流中明确解题思路,能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对比、分析,交流问题的解题思路,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放手,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关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乘除法后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法则,但想正确计算小数加减乘除法还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让学生运用从条件入手和从问题入手两种方法对应用题进行分析,为后面做好铺垫。学生通过分析列出两种不同的算式。进而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算?通过具体情境,学生理解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的教学中,无论是对应用题的分析理解,还是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方法的归纳,都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自主分析、自主总结和自主计算,进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学生理解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后,给学生设计了多样的习题。有对运算顺序得分析,有针对运算顺序得改错,还有判断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特别是改错中多种解题方法的指导,树立了学生敢于向难题挑战的信心。

4.关于分数乘法教学

4.1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4.2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使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4.3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到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认知。

5.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6.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异常活跃。教师应放下架子,以“先知先觉的朋友”或“服务生”的身体出现,创造推心置腹交谈交流的气氛,学生才敢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各种感觉、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对于出了问题的学生,教师都有应给予表扬。不管所提的问题是有思维价值的,还是幼稚可笑的,都应肯定学生动了脑、在思考,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平时向学生强化这样的观念:能提问的孩子是聪明的孩子,是爱动脑的孩子。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奖励,对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封以美名,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从而乐之爱之。

7.联系生活现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三数学教学的两点体会 篇4

一、教学工作

1.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如下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1)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进行深入研究;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课堂教学时,我留心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我还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往往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还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教师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教师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我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在和他们交谈时,对他们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我在批评学生之前,总是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 我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 我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及党员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

二、总复习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我结合我校近几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谈谈第一阶段具体做法和体会。

1. 重视课本,系统复习。

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变形,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因此我建议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教师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应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使之形成结构。对于课本中的例题、练习和作业,教师要让学生弄懂、会做,书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也要学生认真想一想。教师应集中精力把初三代数、几何内容,初二的几何与代数中的分式和根式的化简等重点内容的例题、习题逐题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一味搞题海战术,整天让学生埋头做大量的课外习题,其效果并不明显,是本末倒置。

教师在这一阶段的教学可以按知识块组织复习,可将代数部分分为五个单元:实数和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初步。将几何部分分为五个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解直角三角形;圆。在复习中教师可先提出每个单元的复习提要,再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的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学生记忆。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2. 夯实基础,学会思考。

初三数学复习教学,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学生的基础。系统的复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为了充分体现中考数学考试选拔的公平、公正,中考命题者一定会对需要考查的知识和方法创设一个新的问题情境,力争使每个考生面对的是相同的问题背景和相同起点,特别是一些需要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更是如此,以充分体现试题的公平性。每个中档以上难度的数学试题通常要涉及多个知识点、多种数学思想与方法,或者在知识交汇点上巧妙地设计试题。因此,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解决问题的良方,这里讲的不是“教会学生思考”,而是“让学生学会思考”。会思考是要学生自己“悟”出来,自己“学”出来的,教师能教的,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和策略,在解决具有新情境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出如何进行正确的思考。

3. 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初中代数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教师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学生应掌握其基本解法。每年的中考数学会出现一两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所用到的知识都是学生学过的基础知识,并不依赖于那些特别的、没有普遍性的解题技巧。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学生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4. 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

数学教学中转化差生的体会 篇5

如果把学生当成演员,那么教师就像导演,要把戏演得好,导演就应该不断提高演员的演技,充分挖掘演员良好的基本素质。诚然,每位学生的基本素质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学生学习差,究其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概括地讲不外乎是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造成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知识空白点多,思路狭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低下。作为教师,要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情况,转化差生。

一、沟通师生情感,调动积极因素

对于差生,较多的是听到同学的讽刺,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训斥,由于经常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激不起学习的信心,从此就会讨厌学习,甚至造成“破罐子破摔”的恶劣行为,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该关心差生,善待差生,务必做要少训斥,多鼓励,千万不可伤害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尊严。要知道,在初入学时,他们上进心、模仿性和学习积极性都较高,但在经过长期的多次反复考试“失败”后,往往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习信心。在这关键时刻,最需要的是教师的诱导,面对这种情况,首先,我为学生承担责任,说声“你没学好,我有责任”,减轻他们的思想包袱;其次,帮助他们找出成绩差的原因,对症下药,使他们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此外,我对差生坚持“五个不”:不提过去,不揭短,不冷落,不体罚,不操之过急。使差生从内心感到教师是真心诚意的爱护和帮助他们的,感受到“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深刻含义。对差生,我始终坚持正面教育,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努力他们的发掘“闪光点”,因材施教,以发展的眼光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耐心教育他们。师生情感的融洽,能促进教和学和谐的统一,调动了差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他们的聪明才智引导到追求进步、勤奋上来。我把班上的差生分到各学习小组,实行“一帮一”,对他们的进步及时表扬,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差生积极性。简单的问题,多让他们回答,稍复杂的问题由优秀生回答后让他们复述,堂上练习先照顾后进生,加强对他们的巡视辅导。课后多辅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例如,2006年我教的李荣强同学,脑袋灵活,但很好动,纪律差,一向被老师歧视,学习消极。我经常有意识地在课堂上提问他基础的题目,趁机使他集中精神并激发他学习的信心。我从没有挖苦他,而是心平气和地与他谈心,并发动全班同学帮助他,让班长辅导他,对于他的进步,我及时给予表扬、肯定。经过反复教育,李荣强同学的纪律和学习有了很大的转变,毕业试还考了86分。

二、指导学习方法

造成差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学习不得法,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差生往往思维不灵活,不会进行预习、复习,听课时不知道怎样抓重点、难点,不会记简要笔记。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数学课的特点,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指导学生怎样提高听课效率;怎样进行预习、复习;怎样自学;怎样培养数学能力等等。

在指导学习方法的同时,我还帮助差生解决学习困难。差生在课堂上听课时,由于种种因素,他们对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之处常常是说不清、道不明,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在备课是不仅备教材,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学生的思维,仔细揣摩他们学习的心理,努力体察学生可能发生的困惑和错误之处,做到未雨绸缪,估计在先;其次,在课堂上随时从学生的神态、表情中去观察、揣摩,尽可能地掌握学生的思维进展程度,并作出相应的对策。例如上“几何初步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我通过创设情境,在为小金鱼搬家的过程中,对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进行整理和复习。我分别为小金鱼准备了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玻璃缸,然后往鱼缸内倒水,分别让差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最后概括为V=sh,接着我把长方体的鱼缸倾斜,提出一个问题:“这时,计算水的体积还可以用底面积X高吗?”学生通过讨论发现,虽然它们底面的位置和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他们仍可以用“底面积ⅹ高”来计算体积。这就是知识的拓展,接着我又出示一个圆锥体的鱼缸,如果鱼缸里装满水,求水的体积怎样计算。我请差生回答一个问题,将一个长方作也像刚才那样变化,那将是一个什么形体呢?我又问差生,如果要计算鱼缸里水的体积怎么办?可转化为己学的知识来解决,培养差生的观察能力和灵活解题。在课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一帮一”活动,发动优等生帮助差生。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讲解,又便于差生及时提问;学生互教互学,有利于取长补短。与此同时,我还设立“数学提疑簿”,让疑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三、激发数学兴趣,创设成功机遇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发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力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捕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点”,并有意识地让他们回答问题;或上讲台板演,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并能引以自豪,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1、创造条件使差生在数学活动中得到成功感

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动力,就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从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的成功感,则可产生巨大的动力,我曾经做过这样对比试验:同样内容的数学练习课,用不同的方法组织学生练习,效果截然不同。一次性把数学练习题全部给出,让学生一口气做下去。尽管题目有易有难,但大多数学生看到那么多题目,从心理上产生了畏惧情绪,甚至根本没有信心做下去,他们或不做,或抄袭,这样一节练习课对他们来说几乎是无收效的。我把练习题分作五个层次,逐步加大难度而依次出示,其中第一层次的题目是所有学生都有把握获得成功的。将学生划为四组,指定每组产生先在下面做好再上黑板板演。由于板演的题目较简单,一般差生都能解答出来。我就对板演的同学一一表扬,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自豪感、满足感、成功感。然后再激发差生做第二层次的题目。这样差生就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动力,产生再取得成功的成功欲,他们就会愉快地自觉地独立完成下去,尽管难度逐步加大,由于及时调动了积极性,他们愿意尝试下去。

2、捕捉学生好胜心理,在数学教学中激发求知欲

求知欲有着强有力的刺激作用,它将唤醒学习的兴趣。捕捉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进行相机引导。

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好奇心,差生也不例外,甚至更为突出,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依据这种心理,在教学中我 从教学实际出发,采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学,以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点燃差生的情感火苗,就能使差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特征时,我用幽默的语气说:有一个法宝,能使不会画画的小朋友马上成为小画家。这一法宝是什么呢?是放大尺,它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制作的。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是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这样就把学生带入奇妙的数学世界,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3、紧扣学生期待心理,在数学活动评价中使差生获得满足感

在讲评中,学生都有一种期待心理,希望得到好评。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宜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差生要捕捉每一点进步,使他们感到教师的信任,同伴们的鼓励,从心理上获得满足。

在一次数学课上,我出了一道题,让学生思考片刻后,点了一名差生上黑板板演。这道题有两个答案。而这位差生只给出了一种计算结果。我没有立即予以批评纠正,首先肯定该生解题思路的正确成份,方法正确,有很大进步。问大家:“你们做得结果和他一样的举手。”我接着问:“这道题的结果完全正确吗?式子满足的条件,题目告诉我们了吗?再请这位同学想想还有哪几种可能?”经过我的点拨,该生悟出道理,又重新做出了答案。做好后全班以热烈的掌声予以鼓励。该生不但得到成功的愉悦,胜利的满足,而且感到集体的温暖。

在教学中对差生我采用适当降低要求,低起点、小步子、多鼓励、少批评和“少吃多餐”等方法为差生创设成功的机遇。让他们能够经过努力,基本上能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当他们取得一点微小的进步的时候,我都及时加以肯定,予以表扬。让他们随时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消除自卑感,增加自信心,努力学好数学。

四、培养学习意志,不断克服困难

不少学生数学成绩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意志薄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差生与优生最大区别通常不是天资,而是意志和毅力,卓有成就的人往往是跌倒后比别人多爬起来一次的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正如波利亚所说:“教学生解题,是意志的教育。”意志是在不断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锻炼出来的。差生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中的公式、定义、定理的记忆深感头痛,对某些计算过程、较复杂的命题一见就头痛,明显地表现出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为了帮助差生克服畏难情绪,锻造他们的意志,我一方面给他们介绍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壮举”,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增强差生信心。例如,园周率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神秘的数字,至今仍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国际上把背园周率作为检测和训练人们记忆广度、速度的最好方法之一。1984年6月14日仅14岁的成都小学生柏乐,用7分零2秒的时间,准确无误地背诵了1400位园周率小数数字。这些辉煌成绩的取得,靠的是小柏乐的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差生听了这动人的事迹,从中受到了熏陶和感染,这对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有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又加强了个别辅导,“哪壶不开提哪壶。”即他们怕什么就辅导什么,比如,我针对差生害怕较繁运算的通病,曾设计了一道题目,差生一见心里就胆怯,不敢动笔去做,怕失败。“避免失败的最好方法,就是下决心获得成功。”应知难而上。片刻,我把此题分割成几个条块,设计出几个小问题让学生依次回答,学生惊奇地发现,由于巧妙地运用了公式,从而简化了题目,很快得出结果。他们欢呼雀跃,信心大增。此题启示甚大,差生在我的帮助下获得成功,逐步冲淡了他们怕失败的情绪,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优化数学教学的两点体会 篇6

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而言,“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尤其是现在,数学教材难度加大,任务繁重,要求教师要想尽办法,上好每一节课,使单调乏味的反复练习变得活泼生动、妙趣横生。

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七年级学生表现的尤为突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把他们纯粹当成知识的容器,填鸭式的向他们灌输枯燥无味,冷冰冰的数学题目,他们不一定会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更无从谈起。学习需要兴趣,学数学就更需要兴趣。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师生配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从而学得主动,提高效率。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可设置一些竞赛——具体可分为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赛等,如运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可以让学习程度相当的同学到黑板上竞赛,看谁做的又快又对;再如讲授概率时,可把准备好的形状、大小一样的玻璃球放在一个准备好的大袋子里,让学生按规定的次数去摸,计算某一事件在等可能条件下发生的概率。

二、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教师和学生是矛盾双方的代表,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首先应是温暖的,有人性味的。爱心、热心是责任心的源泉,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使师生心灵相通,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方式,给予激励、唤醒、鼓舞,这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孩子们每处小小的错误,用教师博大的胸怀去爱每一个孩子,学生是成长过程中的人,通俗地说还没有成人。因此不要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看待和要求学生。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宽容学生的错误,把学生的错误看成是一种美丽。另一方面,要看到学生身上的丰富潜能,相信学生,为他们的发展创设广阔的空间,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以往的数学课堂,总是以语言文字贯穿始终,而不善言辞的学生在这里只会更加沉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仅限于一张试卷。学生的个性受到了禁锢,他们特有的专长无用武之地,新形势下要求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例如。七年级一位男生学习习惯非常不好。课堂上随便讲话,几乎每堂课都需要教师提醒。他会在教师授课过程中提出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怎样发现他的潜能?发现他的闪光点?假如在過去的课堂上,我会用各种方法限制他课堂上随便乱讲话,而且会在全班同学面前使其很丢面子。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采取换位思考,我发现他提出的问题尽管都与课堂无关,可都是经过思考的。这正说明他在认真上课,积极思考问题。在后来的课堂上,只要他提出问题,我会告知他一个中学学生应学会最基本的礼貌,应该如何听课等。然后肯定他认真思考是正确的,向他提出要求:每提一个问题都需要自己学会解决,课下查找资料。慢慢的,我发现尽管他依然有上课随便讲话的毛病,但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更浓了。

作为教师我们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教学中要注意帮助自卑的学生找回自信,让自信的学生更自信。首先要帮助学生结对子,鼓励互帮互学,改变旧的学习方法,养成新的学习习惯。然后在教学中注意分层教学,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践。这样,每个学生都可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教师有意识的从思维的多向性引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创见。特别要注意所谓的“后进生”,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杨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帮助他们制定短期目标,并帮助他们达到目标,促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具体做法如下:

1、课堂上将好差生搭配起来采取集体,小组,双人,个别活动训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调节他们的情绪。让差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2、课前帮助差生做好预习工作“笨鸟先飞”。和差生一起预习,实际上是教给他们学数学的正确方法,“教是为了不教”。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3、课后督促差生复习。对差生的作业最好经常面批,这样可以让他们面对自己的错误及时订正,而且养成他们按时交作业的习惯。

4、争取差生家长的配合,没有家长的积极配合,差生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利用家长督促孩子做作业,复习等。这对差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数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篇7

一、数学教学要以新型数学人才培养模式为基调

面对我国未来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万分重要,为了适应我国当前国情,更有利于未来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最新的数学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及数学能力,对人才培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培养数学人才要培养学生具备数学素养,还要求学生有独立判断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认知识别能力等,灵活地掌握数学专业技能,拓宽数学知识面,丰富数学生活,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应该处理好数学基础课与课外数学课及数学实践教学之间的微妙关系,深化基础、淡化选拔、注重实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数学实践能力。纸上谈兵是不可取的。在数学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创新数学教学新模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指导。

二、数学教学中,知识与能力同样重要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从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来看,很多毕业班的学生都是加班加点向前冲,久而久之,就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了端正的学习态度,更谈不上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了。除了学生,教师往往作为教育的另一主体存在,有的教师身兼数职,不但要进行教学工作,还要搞科研。还有些教师要负责学校的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用对学生进行指导,课堂上照本宣科讲述一遍,留下学生绞尽脑汁地与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较劲。这样长期下去,势必会使学生的专业素养逐渐降低。在学校教学方法及学生抵触心理的影响下,学生不愿意学习数学知识,即便是硬着头皮学习,也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 在记忆数学知识上有很大漏洞;学生学习领悟的方法不当,不会将知识融入自己的脑子中进行思考, 而是死记老师课堂上讲过的方法和案例,稍有改动便不知所措;受教育资源与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学生缺乏数学实践创新能力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要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三、始终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

数学实践教学要融入日常教学中,且贯穿始终,不但要在丰富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锻炼其数学实践能力, 还要能通过鲜活有趣的实践经验促进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反过来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通往光明的道路有很多条,选对正确的道路便能够相对轻松。创新教育方法,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适合自身身心发展的平台,构建一座成功通向未来的大桥,任学生在广袤的知识草原上驰骋,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挖掘自身潜力,使学校成为青少年成长的园地,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夯实基础,为培养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而努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巧设情境,丰富数学教学

在科技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重要。首先,为了使学生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能与发展迅速的科技同步,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数学水平,丰富学生数学基本知识,让其掌握应有的数学技能,并且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其次,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而且可以让学生熟练运用信息到学习与生活中, 令学生具有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创建教学情境、课堂环境,展示所要教授的东西,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令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及动手操作的想法。这时,老师就要利用学生此时达到的最佳学习状态, 让学生为了得出结果, 积极地努力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达到让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学习探索的目的。用兴趣引题,精心设计,令学生想学数学,用数学游戏引题, 投其所好有着广泛的吸引力。我们就利用学生的这一兴趣,将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数学教学加入到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所产生的这种兴趣让学生学会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游戏中,学生会意识到想要在游戏中取得很好数学成绩就要积极且认真地对数学游戏进行筛选。这样,我们就利用学生的这一兴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四、以学生为主体,激发自主探索,获取技能新知

在新公布的课程改革纲要中,对教师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要求,所述的要求对改革数学教学有很重要的影响。老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要学会适时放手, 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当碰到问题的时,学生会自己摸索解决的办法,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实践中获得知识,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只要懂得了一点,同理就会明白其他的知识。老师的教学负担就会减轻,效果事半功倍。例如,在“数学画图”的教学中,老师先教授了画矩形的方法,同理,学生就会尝试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的画法, 老师也不用进行详细讲解了。从教学效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能举一反三地掌握它们的画法。老师适时地大胆放手,不但不会影响学习效果,而且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数学教学要以新型数学人才培养模式为基调,注重知识与能力同样重要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数学实践创新能力。要始终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夯实基础。运用信息技术巧设情境,丰富数学教学,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激发自主探索,获取技能新知,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探究教学的体会 篇8

一、改进教材或重组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 小学课本中有的内容可以作为课堂学生探究的材料, 但有的却落后于教育的发展, 远离学生实际, 若不管学生理解与否都照本宣科, 只能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 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精心组织和选择教学内容, 吸收、补充一些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与创造的学习材料.变封闭为开放,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有机的结合

“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是两种相对的概念, 就人的发展而言, 两种方式都是必要的.倡导“探究式教学”并不是要求我们平时做到每节课都进行探究式教学, 而是要根据所学内容的特点, 选取那些更能体现探究过程的程序性知识, 用探究式方法进行教学, 内容的难度要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内容本身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要有驱动力.例如, 当学生对某一现象有大量感性经验时, 讲授法可能会是一种更恰当的选择.因此, 在强调探究教学的同时, 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事实上,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既能提高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 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又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三、面向全体学生, 分层次开展探究活动

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学生的潜能一旦开发出来, 就会成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源, 释放出巨大能量, 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发挥潜能创造时机和条件.使他们在学习中大胆地去探索、创造.另一方面, 不同水平的学生, 其探究意识、探究的能力等方面都会有差异, 因此在探究活动中, 教师要善待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如教师可按学生的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探究任务, 使每名学生都能获取成功, 只有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和继续学习的热情, 才能使每名学生主动地、平等地、愉悦地参与学习.事实上, 要成功实施探究教学, 教师先要有一种深层的教学民主思想, 对每名学生都加以赏识、信赖、接纳与期待, 这样, 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由扶到放, 循序渐进, 适时点拨

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渐进的, 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完全独立, 探究学习, 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 经历一个由“扶→引→放”的过程.“扶”是指探究活动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 训练学生根据问题情境, 对不同现象进行比较.“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进行猜想和假设;“放”就是给学生提供部分或全部资料放手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探究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会遇到许多困惑和难题, 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和点拨, 及时化解学生的思维障碍.但教师的引导必须做到:一要“适时”.介入过早会阻碍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太晚, 学生长时间处于盲目的状态, 会浪费大量的时间, 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二是“必要”.该引导的内容如不充分加以启发、引导, 会使学生处于“迷津”状态, 一无所获.不该引导的内容如果也进行启发、引导, 则会剥夺学生尝试的机会, 削弱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因此, 探究试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必须做到适时、必要、谨慎、有效, 从而使学生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五、应对挑战, 积极准备

探究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接受式学习相比, “探究式教学”花费的时间较多, 45分钟的课时很紧张, 常常是探究的结论得出之后, 学生就没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时间了, 对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造成一定困难.加之教师在开展探究活动时需要进行物质准备 (如教具、学具、资料、器材、媒体, 等等) ,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指导等大量的工作, 这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挑战.与此同时由于“探究式教学”中的课堂具有“不可预见性”的特点, 它全然不像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按事先设计的框框, 上课时让学生按规定的方案往里钻.在“探究式教学”中, 学生提出的问题, 设计的方案有些是教师始料未及的, 是教师也未曾想到的, 所以“探究式教学”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特别是应变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技能、角色作用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既要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 又要对探究的问题做好课前思考.只有这样, 才能应对探究课堂中学生的意外生成.

高中数学教学的经验与体会 篇9

备课分备教材和备学生两部分, 二者相辅相成, 互相影响。备教材就是根据所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情景, 力争做到深入浅出, 生动活泼, 方法灵活, 讲练结合, 真正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 备学生指的是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 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水平设计合理恰当的教学过程, 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 扩展学生的认知领域, 为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平台, 创设熟悉易懂的学习情境, 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积累提供可能。备课时一定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从教材的实际内容出发, 只有二者兼顾才能提高备课的针对性、有效性。

2.注重错题本的使用

很多学生反映: 明明这道题看着很熟悉, 自己好像遇到过, 当时还做错了来着, 但偏偏就是想不起来正确解法是什么, 结果……又做错了。这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这个知识点, 或者说, 学生没有掌握得足够牢固。面对一张讲解过的试卷, 学生有把握能得满分吗? 人总是能从自己的失败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所以学生需要一本错题集。

整理错题集就是让学生把平时和考试时做错的题目抄下来, 不仅要把正确的答案写上去, 还要把错误的答案加上, 然后分析做错的原因, 是知识点没掌握, 还是忽略了使用的条件范围, 或者是粗心计算错误。数学的知识点繁多且相对独立, 考前复习时总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回想一下好像自己基本原理都懂了, 但考试要用时却总是想不起来。错题集就像一张药方, 既有“症状描述”, 又有对症下的药。对比错题集, 能够很快找到自己的不足, 加以巩固, 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跌倒一次不可怕, 可怕的是在同一个地方连续跌倒两次。

错题集的升级版就是不仅有错题, 还有“好题”。相信阅尽题海的学生都会对一些题记忆深刻。有的需要全面细致地分 类讨论, 稍微考虑不周就会坠入陷阱;有的看似计算量庞大得吓人, 其实反向思维, 将答案代入其中不过小菜一碟 (这种情况在选择题中尤为突出) ;有的条件众多, 刁钻古怪, 不知道从何下手 (如最后的附加题) , 其实放下畏惧, 步步为营, 也可以得到大部分的步骤分。收集好题可以让学生摸清出题者的思路和惯用的考查手法, 识破其中的陷阱和伎俩。

3.关注思考与探究活动

新课程几乎每节课都安排思考交流及探究活动, 在这一环节上, 切记不能一一包办。《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 的记忆、模仿和接受, 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指导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对课本设置的思考与探究活动, 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并恰当地作出评价, 这是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由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不能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4.注重配套资料的选择与使用

因为现行出版的教辅资料还是与旧版教材紧密联系的, 至今还未看到真正体现新课程知识体系的相关教辅,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 教师应有选择地让学生做相关的内容, 对不符合新课程的部分知识要大胆地删除, 要避免“新教材=旧教材+新教材+新增加内容”的教学, 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备课组师资较强的条件下, 可由备课组自行编写相关的练习资料。

5.注重评估

学科课程统整是各种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孵化性的集成, 其中大量隐含教师个体对学科及其教学的理解和处理, 其在学生学习方面产生的效果离不开及时而有效的反馈评估。所以, 教师必须设计评价工具, 采取恰当的评价方式, 监控教学质量, 适时反馈调整。学期课程统整的基础和第一步是做好教学内容的统整, 是对现有教材的深度再开发。与以往提倡的教材开发不同的是, 它不仅仅停留于某一具体教材内容的加工, 而是由微观 (课时内容) 、中观 (单元或主题内容) 、宏观 (全册的内容架构与编排体系) 逐层扩展提升的思辨取舍过程。立足教材, 优化教材, 超越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尽管有较大的难度, 但是投身这种挑战性的教学, 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素养才能获得质的改善。当然, 也不可急于求成, 不能搞“一刀切”, 可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学科中先行试点, 做深做透, 逐渐形成一门集教研、课堂教学、教学评估等于一体的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较系统的强势学科, 发挥试点个案的标杆作用。

6.根据数学学科特点, 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1) 课前预习。许多学生在学习时都是等着老师讲, 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 但在老师讲课时又有跟不上的感觉, 导致一堂课下来, 迷迷糊糊, 似懂非懂。其实课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说教材上的大部分内容认真去读去学习的话, 则大部分能学得懂。将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带着问题听课, 效率会大大提高, 同时还能锻炼自学能力。

(2) 课后复习, 总结归纳。每节课后, 要利用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 否则很快就会遗忘。复习时不要只简单重复, 而要将所学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 使之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每一节、每一章学完后要进行归纳整理, 巩固已学会知识, 解决不懂的知识。

(3) 适量练习。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 解题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同学总是觉得课上听懂了, 但到了自己一做题时就不会。原因就是在课堂上是跟着老师的思维走, 一切都显得很自然。只有自己动手动脑去做练习, 才能弄懂为什么那样做, 从而培养独立思维和动手的能力。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 不想学数学, 他们认为数学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一直都在学, 没有特殊的用处, 那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学习数学的用处, 不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其实学好数学是有不少好处的, 毕竟在高考时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 更何况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能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学生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一开始还是比较喜欢的, 很感兴趣, 可是时间一长也就无所谓了。有的学生告诉我, 上课老师用多媒体教学时把握得不是很好, 有时太快, 记笔记记不下来, 有时太慢, 听得乏味。

六年级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10

一、了解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只有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的性格特征、知识水平 、基础能力 、学习状况、家庭生活背景等信息, 才能在课堂教学和 平时的训 练中做到 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例如,笔者曾接手一个六年级的毕业班, 通过检测和与学生攀谈, 了解到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 ,但知识能 力差 ,不愿动脑 筋 ,常用早已形成的方式从事, 自控能力差。针对这一情况, 笔者在教学中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低要求。摸清学生的基础 知识储备 能力和心 理动态 ,把学习目标定格在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 上 , 使新旧知 识产生联 结 ,形成整体知识框架。二是多活动。针对学 生注意力 不够集中 、记忆量 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 在课堂上做到学生活动多于教师活动, 尽量把课堂还给学生。三是勤指导。使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既有教师的讲, 也有学生的练,还有教师的查。四是定目标。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 确定学生能达到的目标 , 把教学内 容按由易 到难、由简到 繁的步骤 分解成合 理的层次 ,然后分层进行, 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重视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很多学生总以为计算题比应用题简单得多,计算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而在计算时或过于自信, 或注意力不能集中,结果错误百出。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特别重视计算练习,注重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一是严格计算过程,规范演算草稿。规范计算过程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规范演算草稿是进行正确数学计算的必要前提。这样 做有利于 学生有条 理地自我 复查 ,不必再费时重写草稿,直接对照检查,省时省力 , 有利于培 养学生严 谨、细致、诚实 、认真的作 业习惯 ,克服乱写乱丢草稿的坏习惯, 有利于教师寻找并分析错误原因, 帮助学生订正及调控以后的教学。二是严格要求,抓实抓细。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必须严格要求,抓实抓细,持之以恒。严格要求,严在抓实抓细上,严在持之以恒上。

三、分层教学,提高班级的数学水平

笔者认为, 教师的最高目标应该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让每一个学生每天都有所收获。为此,笔者对教学成绩的评价标准以平均分、合格率和标准差为准, 突出抓质量就是抓合格率这一特色。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是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学困生的自觉性虽然相对较弱, 但他们同样有很好的愿望,也为改变自己的成绩尝试过、努力过。所以,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教师应实施分层辅导, 课后给他们开“小灶”, 设计一些他们能算正确的题目 ,培养他们 速算、口算 的能力 ,逐步改进他们马虎、粗心的学习习惯,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课堂上尽量多关照他们, 并尽力创设一些他们能回答正确的问题,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同时,采取学困生“作业面批法”,一边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一边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由于老师要亲自面批他们的家庭作业, 他们在做作业时会格外认真, 这样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 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其中也充满乐趣。

四、作业分量,突出课堂的教学重点

对毕业班学生来说, 面临小学升初中的毕业考试,特别是在复习阶段,繁重的作业只会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厌恶, 这样会使他们认为数学就是没完没了的做题。对此,教师应少而精地布置课后作业, 这样既能体现课堂教学的重点,又能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练 ,优等生练 难度、练思 维 ;中等生练方 法、练能力 ;学困生练 基础、练习惯。 绝对不能陷入题海战役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数学, 在快乐和谐中感受数学。

上一篇: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下一篇:自主诱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