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诱导式

2024-05-05

自主诱导式(精选六篇)

自主诱导式 篇1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

“自主诱导式”根据教学内容, 教材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通过生疑, 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例1“一个儿童体内所含的水分有28千克, 占体重的4/5, 这个儿童体重是多少千克?”时, 可以这样导入新课:谁能告诉老师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待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后, 老师再说, 知道你的体重, 老师可以知道你体内所含的水分是多少?通过这样的问题, 把书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使之形成愤悱的心态, 产生急于自主学习的心理趋向,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 使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乐学。

二、着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儿童进入小学其行为习惯都需要进行调整, 而这个调整来自老师的启迪和培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而是教学生学。”“自主诱导式”注重利用教师指导的有利条件,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按照自己的实际, 用“跳一跳”的方式去学习。如低年级学生虽未具备自主能力, 但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看数学教材, 领悟图与数, 图与式的关系, 领悟教材中实物被符号所代替, 具体活动被符号的运算所代替。

“自主诱导式”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抓教学重点和知识点, 教师只在必要处加以点拨指导。如指导学生如何看例题, 了解解题思路、格式要求。通过指导自学, 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在“生疑——释疑”过程中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发展。

三、立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 动手操作探索知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 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思索, 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例如, 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 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时, 可以发给学生课前准备好的七个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 提供给学生一个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动手实践中探索如何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根据什么分类?通过动手操作探索, 知道三角形按什么分类, 怎样分。进而理解分类必须有一个标准, 而且一次分类过程这个标准不能变, 从而实现“动手做科学”的目的。

2.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自主诱导式”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利息》一课时, 先让学生实地调查了解我国目前各类储蓄中的利率情况, 利息的计算方法, 有时会遇到客户存款要提前或延后支取等情况的利息计算方法。组织学生联系实际探究讨论, 在探究辩论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3. 反思重组已有的思维方式

讨论、交流、合作是学生反思与重组他们已有的思维方式的过程, 它对数学学习乃至今后适应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自主诱导式”提供给学生解释和反思他们在完成所分配的任务时所进行的思维机会, 在交流合作中阐述自己的观点, 并将自己的观点进行抽象或概括。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可以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入, 如“学校买来一批图书, 一班同学领去1/5, 二班同学领去总册的3/15, 哪个班的学生领去的多?”组织学生讨论, 说说1/5和3/15有什么关系?分子和分母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再让每个学生依原题设计, 从而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讨论交流, 反思自己的观点, 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并对各种信息进行合理取舍, 把思维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形成一定认知策略, 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时代的发展将越来越要求未来的公民无论在工作、学习, 还是在社会生活中都必须学会学习, “自主诱导式”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提高学生自主探索, 自主学习能力, 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诱导式拒绝 篇2

拒绝的话有时候让我们难以启齿,但理智的拒绝总是好过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硬撑。郭冬临的小品《有事您说话》说的就是这么一位不会说“不”的热心人,为了面子,累了自己不说,在朋友和领导面前也未必能起到好的效果。

不好意思说“不”的理由可能很多:担心伤了对方的自尊心,怕伤了双方的和气等,正是这些理由,制约着我们常常不能果断地面对面地和别人说“不”,甚至违心地答应了对方,让自己落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期望值越高,实现的可能性就越低。有些场合,我们也许以为答应对方的请求是一种礼貌,是出于保护对方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是为对方考虑。可从我们答应的那一刻起,对方的期望值就可能达到了饱和状态。如果最后我们无法兑现承诺,对方的心理期待就会从饱和状态一下跌至负值。这个时候,我们因为礼貌而许下的承诺引起的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为了长远、有效、脚踏实地地发展人际关系,你应当首先自觉地建立起一种随时准备说“不”的勇气和自信心。

巧言诱导,委婉拒绝

虽然我们要说“不”,但断然拒绝必将导致朋友的不满。必须表达否定的时候,首先需要尊重对方,说话要适当、得体,多使用一些敬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因为使用敬语,会无形中扩大彼此的心理距离。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亲人、熟人面前,我们总是比较随便,有话直说,而在面对陌生人时,我们总是彬彬有礼,说话很注重分寸。对方在这样的情境下,很难直接向别人提出要求。当我们需要表达否定的时候,如果也多用敬语,在语言上表现出对对方格外尊重,对方也往往会随之产生“敬而不近”的感觉。这种用敬语扩大距离的否定法,适合在交往不是太深的朋友面前使用。

采用诱导的方法也是表达否定的极好手段。需要否定时,我们不妨在言语中安排一两个逻辑前提,不直接说出逻辑结论,逻辑上必然产生的否定结论留给对方自己去得出,这样的逻辑诱导否定法,如果是在面对领导和长者时使用,效果往往比较理想。例如,战国时,韩宣王想重用两个部下,便问掺留的意见,掺留明知重用二人不妥,但直言其“不”,效果肯定不好,一是可能冒犯韩王,二是韩王以为自己嫉妒贤能。于是掺留用下面这段话表达了自己的见解:魏王曾因重用这两个人丢过国土,楚国也曾因重用他们而丢过国土,如果我们也重用这两个人,将来他们会不会也把我国出卖给外国呢?掺留这种诱导式拒绝法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道明原委,互相理解

一般说来,我们之所以拒绝对方,总是有一些不得不这样做的原因和困难,但有求于我们的朋友未必知道或未必完全清楚。

因此,我们不妨对朋友直接说出我们的难处,取得对方的理解和谅解。只要朋友间彼此以诚相待,对方也一定能理解我们的难处和不得不拒绝的理由。

有时候,我们拒绝的理由很难直陈,或没有时间讲清楚,或担心朋友难以理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说一些“呀,这怎么办呢”或“真伤脑筋”之类的话就可以了。不必解释具体理由,朋友一般也不会再追问具体理由的;即使是问,也可继续使用“真是一言难尽,真没办法”之类的话给予回答。

拒绝朋友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寻求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应主动地理解对方,这样才能达到“虽然帮不上你,但友情依旧”的效果。

为了降低朋友因我们的拒绝而产生的瞬时不快情绪,也为了表明我们的诚意,我们不妨在准备说“不”的时候,主动为朋友考虑一下退路或补救措施,使朋友的情感能够转移,不致一下跌进失望的深谷。比如,当朋友来求我们为其解决困难,而我们又无能为力的时候,不妨采取一点补偿性措施,向对方推荐一下目前有实力解决这类问题的朋友等。这样,既可能使对方获得心理补偿,减少因遭拒绝而产生的失望,又表达了我们的诚意,使朋友能真正理解我们。

美国口才与交际学大师卡内基有一次不得不拒绝一个于情于理都不应拒绝的演讲邀请,他是这样对邀请者说的:“哎呀,很遗憾,我实在是排不出时间来了,对啦,某某先生也讲得很好,说不定他是比我更适合的人选呢。”

自主诱导式 篇3

关键词:诱导,自主学习,激趣阅读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1], 其主要任务是促进、推动、鼓励、激发学生学习, 而不仅仅充当着“传道授业”的角色。

“诱导自主学习”既是教师角色的基本职责, 又是教师为学生服务的基本行为方式;既充分肯定教师的专长和作用在于“诱导”, 又明确突出“诱导”的目的在于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其间教师要在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诱导”学生热爱学习, “诱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真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做学习的主人, 自信自觉自修自省, 有主意有主见地主动学习“自己的课程”[2]。

那么, 如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运用“诱导自主学习式”教法?

一、设置悬念, 导入新课

新课的导入应着眼于创造一个探求新知识的环境, 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将兴趣演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项目三“Word文档的操作”中第三个任务“制作职业健康小报”时, 就可创设这样的情境:高三的同学马上就要踏上社会, 各种职业问题会接踵而来, 职业健康不容小视, 为帮助他们了解与此相关的知识, 为不久的将来做好准备, 学校准备布置一个橱窗专栏作有关职业健康的介绍并附有实例, 以小报的形式展出。你能为此出份力吗?这时学生就会跃跃欲试, 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全校展示,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此来导入新课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设问激趣, 诱导阅读

导入新课后, 出示能体现教学目的, 遵循知识发展规律, 沟通各部分内容间联系, 且形式新颖、难易适度, 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阅读提示, 诱导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抓住疑难问题去探究知识, 自觉地进入认识过程, 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阅读情况, 巧做课件引出问题, 促使学生自学兴趣高涨。例如:在学习项目二“Internet的利用”的第四个任务“创建个人博客”时, 可先提出问题:“微博是现今非常流行的一个网络平台, 不管是明星大腕还是普通百姓基本都拥有自己的微博和粉丝。在网上创建个人博客, 可以邀请朋友前来参观, 也可吸引陌生人前来造访, 同学们你也能创建一个自己的博客并在上面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知识吗?”这样的问题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来可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科学地阅读书本内容。

三、提疑议论, 精讲答疑

学生阅读教材后,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的疑问,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和本节的重难点, 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通过具体的问题,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或展开议论, 并在议论过程中, 适时设置障碍, 制造矛盾, 尽可能地导演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的学习情景, 让学生畅所欲言,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议论过程中不要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特别是发言抓不住中心的学生, 教师应在关键时搭桥铺路, 帮助学生扫除思维障碍, 然后根据学生议论的结果进行精讲答疑。

四、诱导总结, 加深理解

通过提疑议论, 精解答疑, 学生头脑中对本节内容和重点有了初步印象, 但整体思路还比较零乱, 这时就要充分应用板书或图表, 诱导学生在积极动口、动手的基础上, 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 发现规律, 形成知识体系。

五、查漏补缺, 练习强化

教师布置一些经过精选的能紧扣教材、由简到繁、由浅入深、题型多样的练习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力完成 (上机) , 不要求每位学生都全部完成, 而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力多做。教师巡视课堂, 查看学生做题情况, 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也可以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作评价 (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 以检查教学效果。通过强化练习使学生透彻掌握知识, 并形成技能。

总之, “诱导自主学习式”教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中的应用已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但它还不是非常成熟, 仍处于一个探究阶段, 在教学实施环节等方面还有待继续实践和改进。所以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加完善, 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20, 125, 114.

关于诱导式通风地下车库中的应用 篇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市的中、小型汽车保有量正在飞速增长。因此, 停车难的问题就急显突兀, 地下停车场、车库的建设也就随之而发展。在此以过去设计的复式地下车库为例, 该地下室车库面积为8169平方米, 除去设备用房 (变配电房, 冷冻机房, 水泵房等) 车库面积约7000平方米, 层高为-5.2米。作为地下车库, 解决通风和防排烟问题是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 所谓车库的通风, 也就是要排除汽车尾气和汽油蒸汽, 送入新鲜空气。以便有害物 (这里主要指CO) 的含量稀释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要求。防排烟也就是满足火灾时的排烟要求, 以保证火灾发生时迅速排除滞留烟气, 限制烟气的扩散, 保证人员和车辆安全撤离现场, 减少伤亡。常规地下室的通风方式为全面通风方式, 即按划分的若干个防火分区, 有若干个送、排风系统。这些系统同时兼做火灾时排烟系统, 即所谓的“合二为一”。而这些系统因为风量较大, 都是由庞大的风管组成, 这种复杂庞大的通风管道, 不仅占用空间高度, 使车库的使用率降低, 还大大提高建筑物地基的开挖成本、土建投资和设备投资, 系统繁杂, 安装工作量大, 投资高且难以变动, 避免不了风管与其他管线 (电缆桥架、喷淋管道、上下水管道) 的打架问题。这一问题在车库面积有7000多平方米的本工程设计中尤为突出, 而应运而生的诱导式通风方式恰恰能避免或者说克服了上述的矛盾。

二、诱导式通风系统的原理及系统特点

诱导式通风系统就是利用射流的诱导特性, 在送风口处导入新鲜空气, 采用超薄型射流器以高速喷出的空气主流, 诱导及搅拌周围大量的空气, 一方面稀释车库内空间的有害气体, 另一方面带动空气沿着预设的流程至设定方向, 从而达到在进风口处引入新风, 在排风口处顺利排出废气的目的, 保证了车库空间良好的换气效果, 从而达到通风的目的。随着射流程距喷嘴距离的增加, 射流速度及诱导作用逐渐减小, 因此到达一定射程后, 必须有另一台射流器来衔接, 从而形成“气流推拉作用”, 使整个空间产生流动的速度场。笔者综合两者后发现, 诱导式通风的确具备了系统的简洁美观。因为无风管, 系统变得简单。其整齐美观的外型, 更能体现停车场的现代感, 提升了车库的品位。气流方向可以随意调节, 适应不同的建筑形式达到最佳配置, 气流畅通无死角, 整体空间内新鲜空气分布均匀, 混合效果好, 废气被充分稀释, 室内空气品质良好。利用物理特性导引风量, 无管路阻力损失, 故节省电力, 运行成本低。设备体积小, 重量轻, 安装工艺非常简单, 施工成本大为降低, 单相220V电源, 电路安装十分简单, 采用高质无油式轴承电机, 无需定期添加润滑油, 维修量很小, 又采用了高效低噪音凤机、消声箱和符合空气动力学特性曲线的高速喷嘴, 故噪音也低。

三、传统通风系统与诱导通风系统的经济性比较

1) 根据已有案例, 采用射流诱导通风系统后, 地下停车库层高可由5.2米降为4.6米, 节省的土建造价有:

1节省开挖土方量:8000×0.6=4800m3

2节省钢筋混凝土量:370×0.3×0.6=67 m3

3节省支扩量:370×0.6=222 m2

4开挖土方节省资金:4800×25=120000元

5钢筋混凝土节省资金:67×2500=167500元

6支扩节省资金:222×500=111000元

合计398500元

2) 节省运行费用:

采用射流诱导通风设备的车库, 每辆车的排风量取500m3/n.平时的通风系统和防排烟系统各自分开, 独立布置。这是因为:这样一来, 射流诱导通风的送、排风机无需接长风管, 管路阻力损失就没有, 故风机风压低, 功率也就小, 平时车库通风开启该系统, 运行费用很低。而此时的排烟系统风管就可按规范“排烟口距防烟分区内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超过30m”的原则布置, 风管管径按规范规定的风速上限20m/s来确定。这样防排烟系统变得简单, 排烟风管的面积大大减小。管路也设计得“纤细美观”。经计算:采用诱导通风系统的总耗电量:50.94kw。采用传统通风系统的总耗电量:110.00kw。

3) 系统投资降低:

采用诱导通风系统的投资:40万元

采用传统通风系统的投资:72万元

两种方案, 用数字进行比较可一目了然, 其他方面如诱导通风系统比传统通风系统有施工的简便、噪音的降低、空气品质的改善等等, 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大家从前面的系统特点中也可知道。

四、总结

太阳能诱导式通风屋顶模型的研究 篇5

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较丰富, 全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 且太阳总辐射为600~800k J/cm2的地区包括西藏、新疆、甘肃、宁夏、青海的绝大部分地区, 还包括陕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1,2]。但基于空间及成本等因素, 为人类所利用的非常少。而空调建筑夏季冷负荷, 主要来源于: (1) 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 (2) 通过透明围护结构进入的太阳辐射热量; (3) 人体散热量; (4) 设备、照明灯具散热量等[3]。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以及窗户进入的太阳辐射热量占总冷负荷的30%以上, 其中夏季屋顶得热量为东南西北四面墙壁的2~3倍。

利用太阳能进行屋顶诱导式通风, 可以减少建筑物夏季得热量, 降低建筑物夏季制冷负荷, 进而降低制冷设备装机容量, 并提高室内空间舒适度是进行建筑节能减排的可行途径。

1 通风屋顶的原理

太阳辐射照射于建筑物双层屋顶外构造使上层屋顶构造表面不断吸收热量, 部分热量会反射及对流散失于大气中, 大多数的热量借由热传导及热对流传入自然通风空气层中, 空气受热升温后因密度差产生热浮力, 热空气上升产生热压导致空气层内空气的流动;另外, 室外空气流动也会产生风压使得空气发生流动。通风屋顶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利用热压和风压, 大部分的热量将会被流动的空气带走, 只有少部分热量以热对流和热传导的方式进入室内。

2 通风屋顶的模型

屋顶构造的隔热能力对于室内居住环境十分重要, 更是左右屋内舒适度及空调负荷的重要因素, 为加强通风屋顶通风效果, 在第二层屋顶构造上安装竖向风管, 并涂成黑色, 加上风帽或无动力通风风帽, 利用烟囱效应加强通风。

建立通风屋顶模型, 从影响通风屋顶隔热能力的风压和热压角度分析通风屋顶隔热能力的相关因素。影响因素可以为两类:屋顶本身的构造和气候条件。

(1) 屋顶本身的构造。构造主要影响热压。首先, 热压的大小由屋顶面积及间层厚度有关。屋顶面积越大, 吸热量越大;空气间层越厚, 热压作用越明显。其次, 为了增强热压的作用, 加上屋顶竖向通风管, 影响竖向通风管热压大小的有通风管的长度、截面积、材质及表层颜色。长度和截面积影响吸热能力的大小, 另外, 如果在竖向通风管顶部加上无动力通风风帽, 通风作用亦会加强[4]。

综上, 影响通风屋顶隔热能力的屋顶构造主要有:风管露出屋顶的高度、风管所在平屋顶面积、第二层屋面结构至原屋面距离、有无风帽及不同风帽结构、不同截面风管、第二层屋面材料。

(2) 气候条件。影响通风屋顶隔热能力的气候条件有: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辐射高度角、室外风速、室外温度等。

3 实验方案及测试结果分析

根据通风屋顶的原理及模型, 选取40cm、50cm、60cm长的竖向通风通道 (方/圆) 并刷黑漆、每个竖向通风通道配有无动力通风帽。调节竖向通风通道的数量为2、4、6个;调整通风屋顶空气间层的厚度20cm、25cm、30cm。按照正交试验原理可得到实验方案如表1所示。

4 隔热能力分析

加装通风屋顶的屋面与不加装通风屋顶的屋面向室内传递的热量可以通过式 (1) [5]计算得出。

Q———向室内传递的热量 (W) ;

K———传热系数 (W/m2·℃) ;

F———屋顶面积 (m2) ;

△t———温差 (℃) 。

根据测试结果, 如图3所示, 这是测试期间某日测试数据, 可以看出通风屋顶上表面与原始屋面的上表面温差在11点15分左右即达到10℃, 后逐渐增大, 至13点40分达到最大值18℃, 至18点25分左右又下降至10℃。

当房间确定, 屋顶面积确定, 屋顶传热系数确定, 传热量的大小与屋顶内表面温度、屋顶外表面温度直接相关。如下部房间设计温度为26℃, 屋顶内表面温度为28℃。如图3所示, 加装通风屋顶的屋面外表面温度40℃, 向室内传递的热量12 K·F;不加装通风屋顶的屋面外表面温度58℃, 向室内传递的热量30 K·F。不加装通风屋顶的屋面向室内传递的热量为加装通风屋顶的屋面向室内传递热量的2.5倍, 因此, 加装通风屋顶对建筑节能的贡献还是很可观的, 尤其是太阳能诱导式通风屋顶的节能效果非常显著。具体应用还要考虑经济性和地区适用性。

5 结论

加装通风屋顶对建筑节能的贡献很可观, 尤其是太阳能诱导式通风屋顶的节能效果非常显著, 在新疆地区不加装通风屋顶的屋面向室内传递的热量为加装通风屋顶的屋面向室内传递热量的2.5倍。风管露出屋顶的高度、风管所在平屋顶面积、第二层屋面结构至原屋面距离、有无风帽及不同风帽结构、不同截面风管、第二层屋面材料等均会对通风屋顶隔热性能产生影响。这七个因素对屋顶的隔热能力均有不同的影响, 本文的初步探索以期为实验研究及数学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 为今后建筑节能及被动式建筑的设计使用提供更可靠有力依据。对于不同地区通风屋顶的隔热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基础数据库的建立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摘要:基于太阳能诱导式通风屋顶的构造和原理, 建立太阳能诱导式通风屋顶模型, 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实验方案, 并通过实验数据初步分析出太阳能诱导式通风屋顶隔热能力。为实验研究及数学模型的建立奠定基础, 得出太阳能诱导式通风屋顶的隔热能力与风管露出屋顶的高度、风管所在平屋顶面积、第二层屋面结构至原屋面距离、有无风帽及不同风帽结构、不同截面风管、第二层屋面材料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太阳能,诱导式,通风屋顶,模型

参考文献

[1]李柯, 何凡能.中国陆地太阳能资源开发潜力区域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 2010, 09:1049-1054.

[2]潘进军, 江滢, 郭鹏, 张永山.中国太阳能资源和环境气象因子影响分析[J].科技导报, 2014, 20:15-21.

[3]陆亚俊.暖通空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4]谢浩.提高通风屋顶隔热性能的相关问题[J].建筑节能, 2007, 7:39-41.

自主诱导式 篇6

本人从2008年9月开始任教高中数学, 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发现式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近五年的教学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经验谈一下对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体会供大家商榷。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困惑, 从而激发探究欲望。例如,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推导, 可创设如下的问题情境:求值 (抢答) 第一组:sin30°, cos30°, tan30°;第二组:sin3π, cos3π, tan3π;第三组:sin210°, cos32π, tan (-3π)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做到恰当自然, 要能紧扣内容本质, 切忌画蛇添足;要摒弃唯情境而情境的观念, 切忌庸俗化;要明确教学情境不等于现实生活情境;要注意到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和有效性的需要。为“穿靴戴帽”而创设数学情境以及不加提炼的创设甚至远离主题的创设, 不仅不能成为时尚, 相反会使数学教学因情境的存在而模糊教学视线, 继而成为教学负担。

二、创设思维情境, 启导学生探究问题

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 是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旧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对准教学目标, 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要问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 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帮助学生将证据与结论联系起来;要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将学生的观点引入课堂, 促进学生的参与和讨论;还要能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留有空间。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仅学到知识, 同时获得探究活动的精髓。例如,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的得出, 可创设如下的问题:问题1:角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的位置关系如何?问题2: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有什么关系?问题3:将第三象限内的角转化为第一象限的角。问题4:当锐角α的终边绕原点逆时针旋转时, 上述得出的等式成立吗?利用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单位圆, 讨论探究角的关系;指导学生利用单位圆及角的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 导出公式;启发学生观察公式的特点, 明确公式的作用。这样, 我们就可以将抽象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数学化。

三、创设质疑情境,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 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创设质疑情境是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采取的一种手段。例如, 教学《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一课, 我就用挑战性的语气说:“同学们, 角-α、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的位置关系如何?它们的三角函数值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于是, 学生求知若渴的情绪被激起来, 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学生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究新的发现, 成了主动探索者, 也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这样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能力得到加强, 认知的任务也得以完成。

四、理性归纳, 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在问题解决后要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反思, 使成功的经验明朗化, 并组织学生归纳出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技能方面的一般性结论。我提出问题:“分析总结诱导公式的结构特点?”再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通过归纳总结巩固应用, 引导学生形成认知:1.α+2kπ (k∈Z) , -α, π±α的三角函数值, 等于α的同名函数值, 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2.利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 可按下列步骤进行:任意负角的三角函数公式三→或一相应的正角的三角函数公式→一0到2π角的三角函数公式二→、四锐角的三角函数查表→求值。即负化正, 大化小, 化到锐角为终了。这样的教学将诱导公式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实质上实施了统一, 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

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曾经说过:“学校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那就是学生离开学校许多年之后, 还留在学生大脑中的那一部分东西。”教师在教学时要达到“授人以法”的境界, 进而成为一名“授人以道”的教师。所谓“授人以法”就是说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给他们方法, 使学生自己有能力去扩展知识。而“授人以道”是指我们教学的结果能够使学生将他们掌握的方法和获得的知识贯穿起来, 使他们既能高瞻远瞩, 又能析物入微, 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走创新之路。要做到这点, 就需要教师不断地积累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失误, 摸索教学规律, 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易于学生理解、思考、感受和活动的各种情境, 从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出发, 激发学生的探究发现意识, 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摘要:探究发现式教学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时空条件下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创设有目的的数学情境, 让学生作为一个智慧的发现者, 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我们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经验和知识, 去学习当前的新知识, 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探究发现式教学可以有效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究人类无限的知识, 在创造性的发现活动中达成教学目的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发现式教学,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参考文献

[1].赵清正, 《探索发现式教学的特点与教学程序》, 人民教育, 1988.12

[2].孙孜、涂荣豹, 《“单位用定义法”VS“终边坐标法”》[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2009.6

上一篇:数学教学的体会下一篇:价格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