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积累的几种方法

2024-05-13

语言积累的几种方法(精选五篇)

语言积累的几种方法 篇1

一、通过诵读, 增强语感

诵读是我国传统而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古人读书, 一开始只是读、背, 头脑里只不过装满了一堆“死”的语言材料。书读得多了, 背得熟了, 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 愤悱在心了, 教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 经过一定的时间, 就会产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 既领悟了道, 又掌握了文, 头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这正是符合汉语特点的教学高超之处。语文教学要抓语言, 语言教学要抓语感, 语感教学要抓诵读。古诗词本身就是经典的语言佳作, 学生只有熟读成诵, 才能增强语感, 品味到语言和情感表达的精妙之处, 才能将经典中的佳句化为己有。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巴金先生也说:“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的研究过, 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1]

通过诵读, 学生在鉴赏时就能对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有所了解、有所领悟。因此可以这样说, 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入门第一关, 也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关注实词, 领会情境

诗词中的实词再现了诗人感觉到的世间现象, 表达出诗人刹那间的微妙感觉。它构筑了诗词的主体, 构筑了诗人受到外界事物刺激和触动而产生的心象。如读谢灵运和王维的山水诗, 我们可以从他们运用的各种实词中, 欣赏到美仑美奂的图画式实景, 领会到那种清净无为的出世的情境。所以鉴赏诗词时我们可以从作者描绘意象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实词中, 领会诗词的情境, 从而从整体上来把握全诗。如:

1. 动词:鉴赏诗词, 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 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如: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 既是曲中之情, 又是吹笛人之心。

2.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 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如: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 写尽环境之孤苦, 由此可达人心。

3. 特殊词:诗词中有一些实词本身与众不同, 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一是叠词, 叠词有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的作用。如: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 《声声慢》) 二是拟声词, 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 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 特单列一条。作用是使诗词更生动形象, 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登高》) 三是表颜色的词, 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 有时作定语用, 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 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 渲染气氛。如: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 《蜀相》)

诗词的主体是由实词构成的, 关注实词, 理解其意义, 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是我们鉴赏诗词的中心内容。

三、借助虚词, 感受意韵

虚词在诗词里调整节奏, 起到疏通文气、开合呼应的效果;又可加强语言的逻辑性, 从而细微周到地表情达意, 活跃情韵。所以鉴赏诗词时, 借助虚词能深入地感受作者由内心生发而表露于作品的意韵。

屈原的“骚体”诗或后来的古乐府诗, 就很好地借助了虚词在调整节奏和抒发感情上的作用, 从而使诗歌呈现出一种散文般的流畅自如, 从容活泼。如屈原诗歌中最常见的“兮”字。“兮”字的停顿间歇和组织链接, 为抒情争取了一个合适的时间和空间, 表露出情感的层次, 回环迂折, 缱绻自如。像“苟余心之端直兮, 虽僻远其何伤”, 如果去除“兮”“之”“其”三字, 读来则过于生硬冷峻, 缺少了其怨恨幽愤之情。

虚词运用自然精到, 使得作者的情感抒发更具有感染力度和指向性。如杜甫《滕王亭子》的“古墙犹竹色, 虚阁自松声”一句, 一写墙外, 一写亭中, 墙外旧景犹在, 亭中松声自响, 经过两个虚词的点染, 历史沧桑感油然而出。如果换掉其中的虚词, 变成“古墙发竹色, 虚阁起松声”, 则只突出了气象的宏大, 情感倾向就不明了。

四、抓住细节, 咀嚼情味

古典诗词篇幅一般都短小精悍, 不像普通文章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 这就给鉴赏增加了难度。但即使是短小的篇章也同样不能忽视了细节描写。在鉴赏过程中如果能更多地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往往能有一些意外的收获。

如杜牧的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 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讽喻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千里迢迢飞送荔枝, 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 至于不知内情的外人, 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 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如元稹的小诗《行宫》“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诗人只选取了白头宫女“闲坐说玄宗”的细节组成全篇。诗人只是让这些宫女, 闲坐无聊, 数说玄宗昔时的繁华等谈资以消磨时光。她们既不愤激, 又没有感叹, 心如死水, 无怨无恨。“闲坐说玄宗”看似轻笔带过, 然而, 厚积薄发, 蕴含了诗人多少不胜今昔之感慨。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 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 古诗词里的细节描写, 集中、凝练、鲜明、生动地体现形象的神韵, 同样也能获得这种“见微而知著”的效果。所以鉴赏诗词时, 对细节描写的“吹毛求疵”能让我们更深一层感受到语言艺术的无限魅力, 进一步领悟到诗歌艺术的精髓, 从而达到形神合一的境界。

五、把握落差, 体味心志

诗文忌平铺直叙, 贵波澜起伏, 清代冒寒山对诗曾有“诗肠须曲”[2]的精辟论述, 这“诗肠须曲”指的就是诗的情节构思曲折多姿, 跌宕多态, 究其实质就是感情落差的把握问题。

常见的拉开感情落差的方法有反衬手法, 即不写正面而写反面。如“以乐景写哀, 以哀景写乐, 倍增其哀乐”[3], 其所以有“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就是由于把感情推向两极, 使之在一哀一乐之间, 造成最大限度的感情落差。唐代王昌龄的《闺怨》就是这样写的, 明明是表现闺中少妇的满腔愁绪, 却偏偏要从“闺中少妇不知愁”写起。

另一种方法是强调一般的习惯心理与事实之间的差距, 它能使欣赏者有出人意料之感, 而造成较大的感情落差。如睢景臣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这首套曲开头渲染出一种大事将临, 好戏就要上演的气氛和神秘色彩。特别是当作者写道“吹笛擂鼓, 见一彪人马到庄, 匹头里几面旗舒……”时, 人们在心理上会习惯地认为, 这将有贵人来到。此时, 人们起码是怀着要么敬、要么畏的感情的。可是当“贵人”走到跟前“觑多时认得, 险气破我胸脯!”原来是从前明抢暗盗、敲诈勒索的刘三 (刘邦) 。套曲前后感情形成一个巨大的落差, 从而造成一种辛辣讽刺的艺术效果。

还有就是展示抒情人物心灵瞬间的剧烈变化的方法, 也能激起巨大的感情波澜。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有这样的特色。作者开头写道: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里作者的感情是多么地潇洒、激昂啊, 大有一展卓越才华的气势。可是, 当作者想到, 杰出的才华得不到施展、壮志难酬时, 感情就一落千丈了, 表现出来的是郁闷, 甚至消极、颓丧: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正是这巨大的感情落差, 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之情和胸中的积愤。如果把握了这种感情落差, 就能更好地欣赏此词了。

有了水位差, 才会有瀑布的奇观;有了感情落差, 才会有作者内心世界丰富细腻的外现。表现感情落差, 是作者获得抒情效果的重要艺术手段;把握感情落差, 也是我们鉴赏诗词的一种有效方法。

摘要:古诗词鉴赏是学习语文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素养, 又是高考常考的重点内容。但在实践中, 许多学生往往是不得其法, 难以把握古诗词的节奏韵律, 欣赏不到语言的精美, 体味不出诗意诗情。本文总结了鉴赏诗词的五种方法, 以帮助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水平。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诗词,方法

参考文献

[1]吕学洲.说背诵.语文学习, 1993, (9) .

[2][清]冒寒山.葚原说诗.

语言学习的几种记忆方法 篇2

--中国科技大学.李弦(李涧心),2009.7,重排于2013.5。

* 本文以英语为例,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几种重要的记忆方法。

1.重复记忆法;

例:猫->Cat,Cat,Cat->C-a-t->Cat;

狗->Dog,Dog,Dog->D-o-g->Dog;

* 简单记忆法

例:Cat->C-a-t->Cat->猫。

2.反覆记忆法;

例:书->Book, Book->书;

城市->City, City->城市;

3.组合交叉记忆法;

例:大小->Big & Small;

高低->High & Low;

4.缩略记忆法;

例:P.R.C.->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

U.S.A.->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美利坚合众国;

5.连续记忆法;

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

* 祝大家学习进步,健康幸福。

培养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几种策 篇3

1. 在朗读记忆中积累语言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在教学中,我根据文章特点,以读为本,放手让学生读书,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熟读成诵,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在读中自然而然地扩展、丰富语言积累,有效提高习作能力。

指导背诵,掌握方法。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体裁传授给学生不同的背诵方法,主要有:提纲背诵法、抄背结合法、理解背诵法。

2. 在品析感悟中积累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查阅工具书的习惯,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想象,品词析句,使其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

3. 在表达运用中积累语言

在教学中,我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认真上好每组课文的说话训练、能说会道等课程,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如续编故事、仿写片段、发表阅读感受等。

二、扩大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课外阅读好像一扇窗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这就是在积累语言,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

1. 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

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作了规定:一、二年级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据此,我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阅读要求,每学期都对所教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阅读推介,低年级指导学生读童话、寓言、儿歌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指导学生读诗歌、古诗、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历史故事,高年级指导读科普读物、短篇小说、名家作品;学生可以向班级图书角借书,也可以向学校图书室借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有选择地多读、广读,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2. 授予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笔记的写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读书目的以及自我需求,采用浏览、泛读、速读、精读等读书形式,并能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摘录、批注、写体会等不同的方法,从而深化对阅读的理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要求我的学生备读书笔记本,并定期组织检查,对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我还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主要有:按词语归类进行积累、按描写对象分类积累,如:描写颜色,描写人物动作,描写人物情态,描写自然景色等等,还有数量词组、“的”字词组等;读书笔记可针对内容、感情、写法等方面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三、增加习作密度,在练笔中积累语言

学生多写多练也可以积累语言。我在日常教学中善于捕捉机会,让学生多练笔。我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多写日记、仿写课文优秀片段、改写课文、指导好每单元的习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举行的作文竞赛及参加各项活动后的作文竞赛等,各班挑选每次习作的优秀作文出版作文集并进行展览,一旦发现特别优秀的习作,鼓励学生向校报、各级报刊投稿,当看见自己的习作换成了铅字,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让习作成为内在的愿望。

四、开展多彩活动,建立有效评价机制

我积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了完整有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感受到勤于积累带来的喜悦。

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做实验等方式,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积累语言。

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每期举行一次专题作文比赛活动、诗歌朗诵会、词语接龙、阅读课外书活动等,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读书积极分子”,对获奖学生颁发奖状和奖品,充分调动了学生积累的积极性。

每周定时检查读书情况,并作好统计,在班上公布,给认真的学生奖红花。这样做,促使了学生更自觉,更认真地进行阅读,保证了学生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影响教学语言艺术的几种因素 篇4

一.环境因素对教学语言艺术的影响

教学语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知识水平;要适应特定的环境。心理学认为, 人的情绪情感或态度都是环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与反映。不同环境有不同的心理反应。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发展剧变期, 心理情绪不稳定, 极大地影响着学习情绪。教学语言运用得当与否, 直接关系到学生发展的好坏。所以要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 运用委婉有启发性的语言艺术。

任何成功的表达都是主体能动地适应环境的结果。教学中, 一要巧设疑问。如鲁迅先生当年在北京大学讲《红楼梦》分析人物时, 他就问学生:“你们爱不爱林妹妹?”学生活跃了, 有的反问他:“周先生你爱不爱啊?”鲁迅先生答曰:“我嫌她哭哭啼啼。”用“爱不爱”提问就比用“你们怎么评价林妹妹”更有艺术性,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达到了提问目的。

二.心理因素对教学语言艺术的影响

语言常常是随情绪变化而变化的, 法国布瓦洛说:“每种情感都该有一个不同的语言。”人的思维要活跃, 就必须有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更应该是心理学大师, 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俄国乌中斯基说过, 如果教育家想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 那么就必须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了解人, 应从了解他的心理开始。

中学生都有一种希望学习成绩好, 得到赞扬的心理期待。罗森塔尔效应应对此作了证明:教师的期待作用对学生的成绩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学语言里应时时流露出对学生的期待。要如此, 须做到:

1、教学语言与学生心理产生情感共鸣。教学语言与学生心理相容, 学生容易产生接受心理, 这样就会对思维理智产生巨大影响。因为情感对于理智具有发动、激励作用, 理智对于情感有导向、调控作用。

2、用幽默的语言激活学生的好奇心理。幽默的语言是一针兴奋剂, 可以让学生在愉悦情绪里产生接受心理。德国演说家海因滋雷曼表说:“用幽默的方式说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地说出更能为人所接受。”

3、悬念心理的刺激。富有悬念的语言能激活读者或听者的联想和想象, 能令信息接受者形成心理上的探究反射, 使之不断探究事物的发展和其内在的奥秘。悬念就像一个漩涡, 能把学生的思维、情感及探索激情都吸引了去,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审美心理与教学语言艺术的关照。语言优美的口头表达是产生快感的主要途径。作为无声语言的板书艺术亦是令人产生快感的一种途径, 美的教学语言丰富生动, 具有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功效。经过长期的培养、训练, 可以培植乐学心理。

三.知识修养因素对教学语言艺术的影响

丰富的知识可以给人以智慧。古罗马哲学家普洛丁说:“在任何场合都是智慧指导着创造。”教师只有腹藏经纶, 方可口吐珠玑, 随机应变。如地理老师在讲流水作用的时候, 若引用古诗“野渡无人舟自横”来说明那个流水的作用, 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诗情画意。上《烛之武退秦师》, 结合春秋时期的历史和地图来赏析课文, 学生会很清晰地把握住文章的思路, 有助于理解文意。

丰富的知识修养还要求有与时更新的观念, 讲求语言的时尚性。汤姆活尔夫说:“任何人都无法抵制用时尚来武装自己的渴望。”恰当地运用行语, 可以使语言增辉不少。比如欣赏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 黄滕酒……”时, 不妨引用校园流行语仿拟的词《钗头凤戒烟》“本国烟, 外国烟, 成瘾苦海都无边, 前人唱, 后人和, 饭后一支, 神仙生活。错!错!错!烟如旧, 人空瘦, 咳嗽气喘罪难受。喜乐少, 哀愁多, 一朝上瘾, 终身枷锁。莫!莫!莫!”学生在愉快的笑声里很快就可以将陆游的词背熟。

语言积累的几种方法 篇5

一、豪放型

豪放, 顾名思义即气势磅礴、情绪高昂, 在语言中充满着豪迈、奔放的思想情感。这与大家常说的阳刚之美有异曲同工之妙。豪放型的教学用语风格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运用大量的词语从声音色彩等方面来渲染主题。这种类型的主要特征为教学用语气势如虹、胸襟开阔、博大高远、色彩明亮。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运用豪放型的教学语言, 会迅速地感染学生的情绪, 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冲击力, 会给学生留下英姿奋发的美感。

例如,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这一课题的讲述, 我就运用了豪放型的教学语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因为这个目标代表了我们全中国劳动人民强国富民、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 同时也集中反映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历史的进程。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 林则徐虎门销烟, 康有为、梁启超推进戊戌变法,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五四’学生的怒吼, ‘八一’南昌起义的第一枪, 卢沟桥的惊雷……几千年以来, 不屈的中华儿女用他们的行动不断践行着同一个爱国梦、强国梦, 一代接着一代的中国人, 在救国的道路上勇于追求, 奋发前进, 追寻着强国的道路。在今天, 我们踏着前人的肩膀终于摸索出了富国强民的道路, 并且正在为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而奋斗。我们坚信在吾辈及后人不停地努力下, 我们中国一定会出现经济繁荣昌盛、思想品德稳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定会让西方列强对我们刮目相看的!”

这一段慷慨激昂的开场白, 以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为主旨贯通全文, 衔接上下, 经过时间到空间的转换, 静态向动态的演变, 先比较后证明, 条理清楚, 逐步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强烈悲壮、感人至深、气势宏伟的历史巨画。另外语段以对称的词组构成句子, 句子脉络清晰、顺畅, 说起来朗朗上口, 就像一首响彻云霄、气势如虹的战歌, 向学生传达出干练、强劲的节奏, 创造出一种雄赳赳、气昂昂、豪迈奔放的语言气势, 撞击着学生的心胸、促人警醒, 长人志气, 催人奋进。

二、秀美型

秀美就是一种秀气优美的语言风格, 这种类型的语言风格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犹如小桥流水般的优雅、亭台楼榭般的错落有致, 但其中又不乏轻松幽默, 色彩清纯亮丽, 给学生以美的感受。要形成这种教学语言风格, 主要依赖于恰当运用修饰词, 如形容词和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秀美型的语言风格的节奏可以是深厚的、明快的, 也可以是高低起伏的, 就像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曲一样, 沁人心脾。它能够形象地描述学生所学的学习内容, 同时还能强烈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在进行“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一课题的时候, 我就灵活地运用了这种语言的风格。首先, 我用深厚的情感引用了陶铸先生的文章《松树的风格》里边的片段来为学生朗诵:“我赞美你, 松树, 你不择地势, 不畏严寒酷热;你既不需要谁来施肥, 也不需要谁来灌溉;你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 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然后朗诵:“我敬重你, 所有的模范英雄, 你不怕吃苦, 不怕脏累, 你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从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黄继光冰窟救儿童, 到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美丽的售票员李素丽, 他们不怕牺牲, 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 他们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相比索取, 我们更应该主动奉献, 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在上述的语段中, 我用松树不屈的生命力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来象征那些在战争时期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在和平时期不计较个人得失, 一直在奋发进取、默默无闻地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人们的高贵品质。这种秀美型的语言充满着教师深厚情感, 在起伏连绵的节奏中形成一幅人景合一的画面。丝丝衔接, 环环紧扣, 表达情感恰如其分, 强烈感染学生, 适宜地使教学情景融合在一起, 实现教学相长。

三、环环相扣型

环环相扣就是句子首尾衔接在一起的一种教学语言风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语言如果优美、动听, 就像一颗颗珍珠用金色的丝线串联起来, 连成珍珠项链一般给学生产生不同的反响, 这就是环环相扣的精妙之处。这种语言经过语序环环反复的巧妙配合, 从而体现两种事物之间或者两种现象之间互相依赖或互相排斥的辩证统一关系。它的特点是结构严谨, 上下衔接紧凑, 语势连绵不断, 行文流畅, 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刻知识、理解客观事物。

例如, “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课题的讲述, 在复习提问阶段, 我这样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是什么?”在学生回答之后, 我接着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就一定要遵循正确的路线, 这条正确路线就是我们党在初级阶段制定的基本路线。提出宏伟目标的根据是我国现有的基本国情, 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现阶段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又是制定基本路线的根据, 坚持基本路线就保证了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的实现。”

这段话的句子结构衔接紧密, 表明了“目标与基本路线”之间的既互相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关系, 句句警醒, 意义深远。由于句子结构相互对称, 环环相扣, 节奏上和谐统一, 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上一篇: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下一篇:油气储运管道安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