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积累

2024-05-13

善于积累(精选七篇)

善于积累 篇1

一、善于有序活动, 积累团队的经验

活动的开展需要合作, 需要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团队意识, 协调好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 既要发挥出小我的特长, 又要服从大局, 以便在团队中取长补短. 因此, 若想顺利开展活动, 有序是首要条件. 首先, 每个成员要在组长的带领下, 服从组长的安排, 明确自己的任务, 并且各司其职. 这里, 要求组长的领导力强, 并能根据组员的能力差异选配任务, 形成合理的搭配形式, 这是对组织形式的有序要求. 其次, 程序操作上也要有序, 先做什么, 后做什么, 次序不能颠倒. 最后, 在细节处理上也要有序, 比如操作, 需要操作员准备相应的器具;而记录员进行记录, 还需要事先设计相关的表格, 目的是帮助组员更好地进行对比;联络员要负责做好活动前的检查工作;监督员则要做好活动规范的督促工作;而组长则要负责调度、组织等综合性工作. 有了规范的组织形式, 严格的操作步骤, 细化的任务分工, 活动的开展必然有序, 这样的团队活动模式, 不仅为整个团队提供范本, 同时也为每个组员提供了个体岗位活动的样本. 对于每个岗位的样本, 或许未能亲身感受, 但均是熟悉的, 如果哪天尝试必然也能很快上手.

二、善于扎实活动, 积累分享的经验

活动的开展除了合作, 还需要交流, 需要每一个岗位成员具有分享的意识, 将自己的活动经验与同伴分享, 同时也要求每一个小组成员能够善于倾听, 将别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收获. 因此, 若想成功开展活动, 分享是重要条件. 首先, 要求每个成员会说. 其次, 要求每个成员会听. 最后, 要求每个成员会选择性判断. 比如, 我们在进行找规律的探索活动中, 要求每组用小棒摆三角形:摆1个三角形用3根, 摆2个三角形用了5根, 摆3个三角形用了7根, 摆4个三角形用9根, 摆5个三角形用11根……在操作员操作、记录员记录后, 组长让组员说一说, 有些孩子发现了除去第1个后, 每个都比前一个多2;有些孩子进一步补充说, 后面的三角形每个都是两根, 只有第一个三角形多了1根. 这一过程, 其实包含了以上三种行为“说”“听”“判断”, 第一种声音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 第二种声音是在倾听第一种声音后的判断、提炼与升华. 从中我们看到了彼此间的分享, 看到了思维的碰撞. 因此, 善于交流, 善于“说”“听”“判断”, 才能开展扎实活动, 便于积累分享经验.

三、善于推进活动, 积累探究的经验

活动的开展除了要团体的合作与交流, 更需要个体的主动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提出“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 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逐步学会学习”. 可见, 探究活动的多种方式是活动推进的支柱, 因此, 若想稳步推进活动, 探究是必要条件. 首先, 每个成员要大胆, 大胆去猜想. 其次, 每个成员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探究方式, 便于完成. 最后, 要善于创新. 正如《数学课程标准 (2011版) 》提出的“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发展创新意识”. 再如找规律探究的另一个活动, 我首先出示了如下的图和表, 让孩子进行探究活动. 有些孩子通过观察, 找出了第一行的规律公式是2n-1, 第二行的规律公式是 (n1) 2, 从而帮助解题, 这类孩子思维敏捷. 还有类孩子由于之前的铺垫, 非常容易地找到了第一行的规律公式, 第二行的结果则是拿序号的平方减去阴影正方形的个数, 这类孩子也是爱动脑筋的. 还有的孩子找不到规律, 只能依靠画图的方法画出来. 在探究活动中, 探究的方式不止以上几种, 有些孩子还在画的过程中, 进一步观察得出规律.

因此, 在探究活动中, 为了稳步推进, 应该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大胆地去猜想, 勇敢地用自己适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稳步推进探究活动. 最后还要善于从别人的探究方法中积累探究的经验, 并完成自己探究方式的创新过程.

四、善于高效活动, 积累反思的经验

活动开展的目标与要求, 除了要关注孩子的数学学习之外, 还要重视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并以此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活动若想完美开展, 反思是关键条件. 首先, 反思的经验可以帮助孩子再一次思考.其次, 反思的经验可以帮助孩子导路. 最后, 反思的经验可以帮助孩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因此, 在反思活动中, 要善于高效活动, 在反思中, 积累反思的经验, 为以后的活动夯实基础.

善于积累,敢于创新的教案 篇2

一、班会主题:善于积累 敢于创新

二、班会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创新的价值,重视学习生活中点点滴滴,注重积累。

2、能力:学会学习生活中创新的方法,迈向成功。

3、知识:了解创新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掌握一些积累创新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树立科学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1、搜集影视资料片段。

2、多媒体投影(展示学习网站和多媒体课件)

3、学生搜集有关积累、创新的名人名言,搜集有关名人敢于创新的故事

4、制定班会课件。

六、教学过程:

老师: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爱因斯坦有这样一句名言:“决不要把你们的学习看成是任务,而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为了你们自己的欢乐和今后的工作所属社会的利益,去学习。”创新是民族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会发展进步。(图片欣赏)播放图片《赵州桥》

老师:欣赏了这组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想?1400年来不知道有多少车马行人从桥上经过,不知道经受多少次洪水与地震的考验,但它依然不坠不毁,屹立不倒,这就说明它的设计有它的科学性,有它的巧妙之处,那么赵州桥设计的巧妙之处在哪里?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 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同学:采用单孔圆弧石拱的设计方案。

同学:拱圈平扁(平拱式大拱),既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又方便人畜通行,还节省了石料。

同学:首创了敞肩式小拱,增加了桥的泄洪能力,减轻了桥的自重,而且造型美观。

老师:正因为选赵州桥在设计上有许多创新的地方,选料得当,施工讲究,所以今天它依然屹立不倒,犹如一条长虹横跨在水面上。说以敢于创新对人类的进步作用是很大的。

(真实再现)学生欣赏案例一、二、三(6分钟)。

老师:刚才同学们欣赏了这三个小故事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同学们来说一下。

同学甲:这三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同一个道理,那就是敢于创新是多么的重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同学乙:还有就是,他们都重视平时的点点滴滴,善于思考和积累,才成就了一番事业。

老师:同学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无比辉煌的成就,印刷术的发明,对传播知识、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节约了材料,提高了印刷效率,给社会带来了很大实惠。总之,没有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科技文化,就没有我们今天灿烂的科技成就。下面请同学们来阅读“史海沉钩”和有关创新的“名言警句”,欣赏视频《2003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事迹》,看我们伟大的先人及成功者们是怎样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创新的。

老师:时代需要我们创新,我们更需要与时惧进、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的气概!只有开拓,只有创新,只有敢为天下先,我们才能不负古人,无愧来者。同样在我们学习中也要注意平时知识的积累和敢于创新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下面请同学们说一下在学习中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学生:自由谈实例,并且说说自己的打算。

善于积累 激发潜能 篇3

关键词:积累;潜能;引导;个性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够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更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不仅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创新,更要在作文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树立“我要写”的意识,把不愿写作文的被动心理变为主动心理,作文才能创出新意来。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引导,丰富生活,诱发创新动机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许多学生害怕作文,主要是因为生活单调,缺少题材。因此,教师务必使写作内容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知识,让学生走出围墙,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再用自己的笔把这些感受物化,这样作文与写作欲望就大大缩短了距离。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观察引导,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就是说,要给学生自我发挥主体性的机会。对此,观察引导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欲望的方法之一。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能力,是提高表达能力的基础,通过观察,使学生获得写作材料,便可解决“无话可写”的问题。例如,通过参加某项活动后写记叙文,应事先向学生说明写的是“记人”的还是“记事”的记叙文;一种所见所闻的材料、景物会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哪些材料和要表现的主题相关等。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索,形成自己的东西,通过内化以后,便会产生自己要说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其次,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作文教学不是空穴来风,阅读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之源,这一点对农村孩子尤为重要。这种知识积累可以在阅读中积累,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化名著,是学生提高积累、丰富语言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在学生阅读方面作了大量的规范: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具体的指导时,教师还应从阅读内容的选择、月度计划的制订等方面规范学生课外阅读行为。也可以在诵读中积累。诵读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是学生汲取人类优秀营养、积累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新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并在附录中推荐古诗文120篇(段),在实施中教师要适时开展阅读辅导讲座,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另外,搜集积累材料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在广泛的阅读中才能挖掘文本的创新因素,加以张扬,进行创新思考,培养创新品质。

再次,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在实践中激发创新能力。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这样更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写作材料。学生走出教室,他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对于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事以及和教材中所固有思想形成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认识,懂得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理解社会现象和知识,打破思维定式,积累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材料,一旦“量”已足够,“质”便不会沉默太久,“灵感”来了,写作动机就会产生,作文所表现出来的就会是自己在实践中所获得的新的看法和思想。

二、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创新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是说一定要使爱学习的学生都成为作家或评论家。我们认为,创新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在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教师有目的地分层次教学生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作文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和创造,以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文章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的个性特色应该是最明显的。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应该不同。对初中阶段的学生作文不必过于强求统一,要让他们打破同向思维方式,大胆求异。因此,对学生的作文,教师应多方面正确地、客观地去评价,只要合乎基本要求,都要加以鼓励。比如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同学喜欢看电影、电视剧,剧中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成为他们的热门话题。我于是参与其中,教他们学会评价、学会鉴赏,并鼓励他们谈感受,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积极准备。这样既训练了口头表达,提高了写作兴趣,也丰富了写作内容。可见,教师尊重学生个性,给他们思想、言论以自由,他们便会毫无顾忌地道出自己的心聲,讲出自己要讲的话,这样文章才有个性,才能创出新意。

三、借助文本,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教材里所选的大部分是比较有影响、有代表性、实用性较强的文学作品,而这些文学作品有的是长篇文学名著的节选,有的是短篇经典。因此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作文训练时要多动脑筋,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一定的帮助。教学中应借助文本,利用作品中精彩的文字描述,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续写、补写、改写、扩写、缩写的练习。如在学习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后,让学生对游行大典后的情节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续写;学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之后对赫尔墨斯听说自己只能算“添头”、“白送”的尴尬心理和表情让学生进行补写。这种拓宽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想象,学生在原著的主题、情节环境、人物性格所允许的范围内,打破旧有的思维定式,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

四、指导学生互改作文,培养学生乐于创新的能力

做一个善于积累的教师 篇4

一、要善于积累知识

当一辈子教师, 就得学习一辈子, 如果谁满足于已有的知识, 谁就意味着准备落伍。“要想授人一碗水, 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一个知识储备不足的教师, 就是一个缺乏营养、苍白无力的教师, 是不受学生尊敬和爱戴的教师。特别是当今, 新知识、新信息纷至沓来、应接不暇, 教师不学习、不积累, 就会变得无知, 工作起来将会力不从心、捉襟见衬, 甚至会贻误学生。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和教学方式的自由性、开放性要求教师有机地整合相关学科知识, 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实施综合课, 有足够的知识适应这一变革。为此, 教师要随时充实新知识, 加快知识的新陈代谢, 使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 从而促进自己的成长。因此, 善于学习和积累知识是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我们不仅要使自己精深, 而且要使自己丰富和广博。只有渊博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出类拔萃的学生。

二、要善于积累资料

教师要善于收集、保存在学习、教学、学生管理中的一些资料, 这些在日常工作中很有可能派上用场。我们有时因缺乏资料干着急, 学习中也因不及时收集, 当类似的问题以后出现时亦须付出寻寻觅觅、费时费神费力的劳苦。如平时我们读书看报、网络阅读时, 碰到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信息资料、一些生活常识资料、教育理论资料以及教学心得、学生信息等, 如果有意收集, 勤于收集, 从早收集, 科学收集, 点滴积累, 做到闲时收集忙时用, 就不至于“遇事”手忙脚乱, 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

三、要善于积累经验

工作中成功的地方很多, 有时在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中, 灵感忽来, 会出现“神来之笔”和“得意之作”。我们对这些创意如果不加注意, 稍纵即逝, 就不会有“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收获。如果及时记载, 将其积累下来, 其就是我们的经验, 对以后的工作有极大的指导意义。积累的多了, 我们还能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我们可以用写教育日记、教后心得的方式将自己工作中得意的东西、有效的做法、好的方面写下来, 达到反思工作、提炼方法、积累经验的目的, 这样使自己工作更加轻松, 帮助自己把工作做得更好。不善于积累经验的人, 永远摸着石头过河, 忙忙碌碌, 莽莽撞撞, 到头来两手空空, 没给自己留下一点精神财富, 也没能使自己的成功滋生更多的成功, 这也是当教师的一大遗憾。

四、要善于积累教训

工作中错误和败笔在所难免, 犯过一次错误, 有了一个败笔后, 我们不应该好了伤疤忘了痛。因此, 失败和教训同样是财富, 我们不应该忘记和回避。“吃一堑, 长一智”, 我们应把它积累下来, 警示自我, 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 不重复错误, 甚至少犯其他错误。积累教训就是告诫自己、提醒自己少走弯路。其实, 说穿了积累教训就是要记住教训, 吸取教训, 少犯错误, 改进工作, 不被重复错误所累。可有的人偏不把教训当回事, 被同样的大意、同样的失误弄得伤痕累累, 太不应该。

五、要善于积累思想

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 我们有时能产生些非常有意义的想法, 有时受别人思想的启迪也能产生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思想。但是这些思想火花虽有意义, 在当时却没有条件和机会实践, 往往一闪而过。如果不善于积累, 在另外的条件下, 这些就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回来的想法, 造成美好思想的流失。善于积累思想的人就善于思考, 善于思考的人就能常常产生新思想, 这些新思想就能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 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插上翅膀。因此, 我们要随时注意将自己的一些教育教学见解积累下来。积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重新思考的过程。不断的积累能催生更成熟、更完善、更合理的教育教学新思想。

六、要善于积累生活

信息化时代, 人们的活动范围明显拓宽, 人们的交流交往日渐频繁。一个与世隔绝、远离生活的书呆子型教师显然是迂腐和无用的, 将落伍时代, 不适应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教师的生活能力、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良好习惯、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能力都是在生活中培养和积累起来的。生活是一个大课堂, 留心处处皆学问。一个积累丰富的教师, 才是一个广博的教师, 他的知识及方法才是活的。他体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懂得生活中的冷暖艰辛, 了解生活的艰深复杂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就能左右逢源, 运用自如, 他的成熟智慧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

七、要善于从积累中发现和创造

积累的目的不是为了存放堆砌一些无意义的东西, 像守财奴一样把所有的东西一股脑都塞进自己的库房, 一样也不用。我们不能像守财奴一样积累, 使积累变得毫无意义, 积累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因此, 我们不能变成一个盲目的收藏家和守财奴式的保管员。对学习、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等, 我们一定要科学地积累、有选择地积累, 并随时剔除自己积累中无用的东西, 从有用的东西中分析提炼, 得到启示, 从而产生新思想、新方法, 有利地促进工作, 这才是积累的真正目的。

小学生作文要善于积累 篇5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作文;积累

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文章不是凭空捏造的,更不是无中生有的。对于刚学习写作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缺少相应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也缺少必不可少的阅读。艾青曾说:“生活之树常青。”以此来强调生活是创作之源。没有平时点滴的积累就不可能成就创作的溪流,没有平时的点滴积累也就不可能构筑宏伟的大厦,没有平时的积累就只好闭门造车、无病呻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源于日常的积累。那么,我们如何教会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

一、情感积累

王国维把诗人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客观的诗人,一类是主观的诗人。前者对社会和宇宙的认识是向外的,他们要依靠丰富的经历,需要历经坎坷才能有所感发,才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来;而后者对世界的认识不是外延的,而是向内的,诗人更多地倾向于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自己对人生的感悟来体会人类对生命的感悟。看到花儿落了便感叹岁月的无情,看见新月西升便欣喜雀跃,这样的诗人有一颗敏锐的心,只要有一点触动,就会在心中激荡起无数的涟漪。这种分类可能比较武断,却道出了创作者的创作奥秘。对于普通的创作者来说,需要兼而有之,因此我们不仅要丰富学生外在的生活经验,更要注重培养他们敏锐的感知能力。

有了敏锐丰富的感知能力,学生就能有所感,有所悟,就能从一花一叶中看见自然界生命力的旺盛,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中体会到亲情的伟大。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学生情感体验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善于感知的能力。情感培养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积累,在开始阶段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他人的感受,使他们懂得春花的灿烂和美好,了解夏天万物的勃勃生机,这是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也要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真挚的爱,一杯热奶,一声嘱托,一个拥抱,甚至一个眼神都在宣示着父母对我们的无限关爱。

情感的积累需要学生习惯的养成,需要他们懂得去体会,还需要他们善于思考。爱不是凭空而至的天外飞石,而是耐心的呵护和细致的培养。只有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使他们在情感上有一定的积累,他们才能够善于发现世界、观察世界,才能写出热爱这个世界的文章来。

二、生活积累

学生要学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善于积累,学生如果没有积累写作文时常常会抓耳挠腮,感到无物可写。无物可写表现在:首先,学生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也记不起哪些事情可以写成作文;其次,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他们不能写出文章所需要的情景和场景;最后,他们难以写出不同于其他人的人物性格来。

无物可写的原因显然是缺乏积累,缺乏情感体验,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来积累生活素材,如可以通过写日记梳理一天中值得写的内容,并通过记日记来进行反思和体验。至于学生作文中缺乏具体情境和场景的描写则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和发现不够。例如,学生写春天时尚知道万物复苏、草长莺飞,但一到写秋天,就只能写落叶纷飞了。再如写菊花只能它的颜色有红色、黄色,而对菊花的名称、形状都不甚了解,更不用提对其他花儿的描绘了。这里只是举例说明学生的观察力不够细腻,也不够深入,这是他们写不好作文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学生喜欢对其他同学评头论足,可是一到写作文的时候,就不能写出性格鲜明的人物来。一方面,他们不善于外貌的观察,被原来读过的作文限制了思路,写出来的内容千篇一律。另一方面,在性格把握上,学生也仅仅限于对人物的平面化性格描写,不能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去。针对这一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揣摩自己的内心世界来体会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三、语言积累

宋代朱熹强调读书的作用:“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书本像明镜一般,又和塘水相似,它可以照耀出变化多姿的世界,之所以能够如此,就是因为它不断吸纳新知,不停积累。这首诗道出了读书对于创作的积累意义。如果没有阅读也就没有不断的养分供养,写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保持敏锐的语感,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并分类整理摘抄写景的、状物的、传情的或者各种生动的语句。句子的美丽,一方面在于辞藻的华丽,词语顺序的熨帖,另一方面在于写作者深邃的思想。所以,语言积累的效用不仅仅在于积累语言,还在于得到了各位先哲的谆谆教诲,这对于学生的长期成长是有极大帮助的。

语言的积累不仅要从书本上得到,还要善于从生活中学习,向人民学习语言是许多优秀作家写作的诀窍。例如,向学生讲解老舍语言表达风格的形成过程:老舍先生把北京的地方语言写到小说里面,又加以改编,形成了具有地方色彩又不失文雅的语言风格,但老舍的初期作品对北京话没有进行进一步的熔炼,缺乏去粗存精的过程,所以有些油滑,他自己也感觉到了这一点,后来在写作时就反复阅读,把不利于写进书内的词去掉,或者部分借用,终于写出来具有浓郁的北京特色又不失表达力的文章。

此外,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不仅能模仿经典名著的故事内容,也能够感知到那些名著的语言风格。任何学习的初始阶段都是模仿,教师不必担心学生们的“借用”,等他们逐渐成长,自己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选择能力的时候就能够有机会形成自己的风格了。

总之,写作离不开积累,有情感的积累、生活阅历的积累以及语言表达的积累,我们只有多用心、用情去感悟这个世界,去体会人生和社会的美好,才能写出文辞优美的文章来。

参考文献:

1.李建平.谈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0(09).

善于积累 篇6

1 选材要独特, 摒弃平庸

《标准》提出:“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等环节,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这就要求指导学生学会具体可行的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观察的方法, 积累材料的方法, 以及如何利用材料表现主题的方法。

在美国耶鲁大学的入学典礼上, 校长每年都要向全体师生特别介绍一位新生。去年, 校长隆重推出的是一位在自荐表中填写“会做苹果饼”的女同学。大家都感到奇怪:为什么特别推荐一个特长是做苹果饼的人呢?原来, 每年的新生都要在自荐表中填写自己的特长, 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选择诸如运动、音乐、绘画等, 从来没有人以擅长做苹果饼为卖点。因此, 这位同学便脱颖而出。

那些填擅长运动、音乐、绘画的, 可能也就是会打打羽毛球、吹吹口哨或者画画线条而已。可他们却不愿意那么去填写, 而选择了一个大而笼统的概念。殊不知, 却那么不经意的一笔, 就掩盖了本身的闪光点, 而把自己混入平庸之列。

选材独特, 就是使自己选择的素材新颖而不局限于大众化, 要发现别人没能发现的素材, 提炼出有别于他人的观点。这样, 就能丰富文章内容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学生作文不外乎就记人叙事状物, 很多内容你写我写大家都在写。不仅阅卷的老师, 即使是自己都觉得“审美疲劳”。

以“以‘爱’为话题”作文为例。

常见的素材有:助人为乐、正直勇敢、爱岗敬业……

有一定新颖的:乞丐欺骗了我的爱心、陌生人的故事……

这些素材也无可厚非, 可是别忘了, 这些都太常见, 太普通, 在你我的身上都经历过, 没有什么新意。翻开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这也是以爱为主题的叙事性作文, 写的也都是普通人, 看别人又是怎样选择素材的: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追忆的是一位保姆, 此人是一个粗人却质朴、善良、热心。文章选取了她的絮絮叨叨, 爱打小报告, 但对我牵挂的《山海经》一书却牢牢记在心上的事。从而感悟到作者对她的深厚怀念之情。李森祥的《台阶》紧紧围绕“台阶”组材, 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杨绛的《老王》通过我与老王这位车夫的交往, 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 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余秋雨的《信客》, 从两代信客的命运, 特别是老信客的“失足”与年轻信客的“为人厚道”表现了信客诚信无私、待人宽容的品质。

由此看来, 选材一定要选取那么最能够体现人物性格, 把“此人”区别“彼人”的内涵凸显出来的材料, 才能把人物刻画得更形象逼真。要做到选材要独特, 就要学会善于观察, 善于发现, 善于积累。

还以“以‘爱’为话题”的作文为例。

父母对儿女无微不至的照顾而让我们专心于学习是一种爱;父母坚持儿女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又是不是一种爱呢?

富翁为乞丐扔过去百元大钞是一种爱;红领巾为乞丐拾起纸箱外的一角硬币是否也算一种爱?

运动健儿冬三九夏三伏为国争光是一种爱;清洁工人冒酷暑顶严寒同样也是爱。”

相比之下, 前者都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 后者似乎受关注的要少些, 可是别忘了, 越是平凡的越是贴近生活的, 也更能感动人, 关键就看你怎样去挖掘, 只要我们细心地去看, 去倾听, 去琢磨, 文章的素材就会新颖。文章的内容就更充实。

2 行文要生动, 反对平淡

生动、就是要保证文章语言在“语言通顺, 内容丰富”的基础上, 力求用语生动、句式灵活, 善用修辞。还记得一次关于学生描写“老师发脾气”的几段文字。

例1:教师看着我, 看得我都发慌了。

当然, 这样表述也无可非议, 写出了自己当时的感受, “发慌了”还是真实的写照, 但仔细一揣摩, 总觉得缺点儿什么。你想呀, 这一“看”应该是包含了多深的内涵啊, 特别是老师这时的眼神, 更是包罗万千:询问、劝阻;严厉、温和;当面揭穿还是放你一马……这都不得唯一。况且, 你“心慌”到什么程度呢?是因为不好意思, 还是觉得没啥了不起的;是深深地低下头还是“勇敢”地迎了上去;是刚一接触就全面崩溃, 还是挣扎良久才夺路而逃。这些都是这时的精彩之处。你必须抓住这两个要点不惜笔墨地去刻画、去挖掘, 才会有发现, 有创新, 最终引起读者共鸣。请看下文几个细心挖掘后的语段:

例2:老师的眼睛最终还是锁定在了我的身上, 他一言不发, 只定定地盯着我, 看得我的心“嘭嘭”直跳, 身体逐渐变得僵硬起来, 手中的笔也变重了, 终于掉了下去……

例3:老师看着我, 那锐利的眼神像一支支利箭直刺我的心脏, 每一次撞击都让我撕心裂肺。她的洞察如同一部测谎仪在尽力地拿捏着我的每一个动作, 在这样长久的对视下, 我愈来愈感到自己像一只动力已尽的再也无能为力的即将成为盘中餐的兔子, 不必再作无谓的挣扎了。

例4:老师死死地盯着我, 那对小小的眼睛平时说是炯炯有神还算过得去, 可现在, 有神倒还真有神, 就是让你全身发麻, 发软, 眼睛里的那团火好像就算你化成一滩水, 它也要把你烧干。心里不住地安慰自己说:别怕, 别怕, 再看, 再看我就变蚊子 (因为谐音, 他们把自己的老师爱称为“文子老师”) 飞掉!可是, 老师眼睛更亮了, 我也呆成了木桩等待着伐木工人的开工。

后者之所以能打动人心, 关键就在于他行文不但详细刻画出了老师的神态, 还生动地写出了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 使其先前的枯燥乏味显得生动活泼了。要做到这一点, 关键就是要追求个性化的语言和细致传神的动作。

背景设置:

作文题目“回忆我的父亲”。父亲职业:医学教授。

像这种太“职业化”的人物, 我们的语言就要尽量避免他为众人所知的一面, 另僻蹊径, 去挖掘他生活化的一面。

例:我在书房里做作业, 妈妈在客厅里和他的闺中好友煲电话粥。爸爸左手执菜谱, 右手握铲在厨房上班——老爸是不是又在弥补什么过错吧!

“孩子他妈、Nacl2在哪儿!”

“我不知道, 盐巴在第三格抽屈里。”

“嗯”

“秀芳啊, 书上说盐巴少许!到底是多少?5ml还是10ml。”

“就一点点, 你看着办吧, 我还忙呢!别问我。”

“那……”

爸爸一脸无奈, 妈妈一本正经, 我关上门偷着乐。

——教授也不过如此而已。

如此这样具有生活化穿透力的语言, 必定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3 感情要真挚, 拒绝造作

语文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 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 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

此次课程改革, 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 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 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鼓励想象和幻想, 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特别是要求学生作文首先要学会做人, 做一个阳光、心理健全的人。

感情真挚就是要求内容合乎实际, 合乎事理, 即使是虚构的内容也必须符合生活实际。坚决持反对为了博取别人的同情而编造父母离婚, 甚至伤残等荒唐可笑的造作的行为。要求在精心选材的基础上, 多留心身边的“小人物”, 善于发现他们真善美的一面。还是以“以‘爱’为话题作文”为例。

描写对象:中学教师

常见的感情基调:A、一个月前都承诺今年我生日时陪我去科技馆, 可我在家等了整整一上午都没见他回来, 原来他去为生病缺课的学生补习去了。

B、昨天晚自习的单元测试卷, 今天上午成绩就出来了, 看着老师布满血丝的双眼和疲惫的身体, 我们都深深地低下了头。

这样的爱, 也许是真实的, 博大的, 也是深沉的, 但仔细想想, 这又是否符合我们的生活实际呢?

教师是人不是神,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应具有渊博的知识, 出色的才能, 精湛的教学艺术, 同样也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 完善的心理。这样的教师才是社会需要的教师, 学生喜欢的老师, 教师有家庭, 有孩子, 一个充满幸福感责任感的教师才会给他的学生传播健康阳光的心态。教师要休息, 要生活, 很难想像一位双眼红肿, 疲惫不堪的老师会如何引导他的学生去探索, 去发现, 到知识的海洋里冲浪。

可想而知, 上述两种倾问实际上学生对老师潜意识的定义, 我们的作文正是要打破这一桎梏。而多去描写生活中真实的老师。他们应有爱心:爱学生, 爱自己的事业;他们有责任感:爱家庭, 爱孩子;他们也追求幸福, 讲究生活质量……这才是现代社会中的老师形象, 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是真实可信的, 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须以《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标准, 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注重学生人文修养、情感体验;重视写作与生活、阅读的联系, 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善于积累 篇7

不少同学在作文中,要形容花朵,便会用“鲜艳”“美丽”;只要描写树木,就用“高大”“挺拔”;形容“春天”,一抬笔就是“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用“晴空万里”“阳光明媚”来比喻好天气更是不厌其烦。词库的存粮也太少了吧!其实,不必每天捧着《好词好句好段》,只要读文章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能不能”就搞定了!

【原文阅读】

雪落故乡

今夜,雪是时间的羽毛,穿越季节深邃的长

廊,我又一次梦回故乡。故乡雪落,也落在我的心上。一场雪抹去岁月的沟坎与不平,素白如棉,铺开所有的想象。雪落故乡,落下母亲温婉的沧桑,落下我秋风中的离别。

梦回故乡,总有些思绪随雪纷纷扬扬。雪很沉重,落上一根钓竿,压弯一溪流水;雪很纯白,飘落一岸蒹葭,飞白一座村庄;雪很轻盈,飞上一树红梅,晕开一缕诗意。我如风,卷起轻盈的落雪,摊开童年的心事,乡愁便起来了,一些岁月弥漫忧伤。

家庭辅导提示:

这篇文章太美了,就像一首纯净的诗歌,也像一涓清冽的溪流。在第三段中,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纷纷扬扬”“轻盈”“晕”……我们以“纷纷扬扬”这个词为例,这个词能让你感受到雪下得怎么样?还能想到其它描写落雪的句子或者词语吗? “铺天盖地”“连绵不断”“六出纷飞”,还有吗?在发散思维中,你的词库会慢慢变充实。

上一篇:对抗生素敏感下一篇:旅游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