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奖励

2024-05-11

父亲的奖励(精选三篇)

父亲的奖励 篇1

关键词:高校,科技奖励

近年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其中高校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科技发展和创新的主力军。但是高校科技奖励标准和奖励方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高校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具体表现在对获奖科技者宣传力度不够大, 导致了获奖科技者未能充分感受到高校以及社会的尊重和承认, 也没有在高校乃至社会上产生应有的模范、榜样效应;同时, 我国高等高校科技奖励普遍存在奖金总额少, 奖金分配简单, 奖励人 (项目数) 多和个人奖励撒胡椒面的情况。其中奖励分配简单的问题尤为突出, 绝大多数高校都是奖金全部奖励第一完成人, 对于奖金的分配由第一完成人全权负责。由于在我国各级政府奖励和社会力量科技奖励中获奖人普遍存在领导, 名气大的专家排名靠前的情况, 这样一来在奖分配金时, 由于排名原因和项目负责人个人倾向等诸多因素的作用, 很多贡献大的科技工作者分配的奖金很少, 因此产生怨气, 引起纠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针对以上问题, 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改善。

1强化奖励的权威和声望, 减少奖励数量

科技奖励要严格控制授奖的数量和获奖人数的多少, 关键是提高科技奖励的声誉度。目前, 国外政府科技奖励项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奖项都坚持“少而精”的设置原则, 每届奖励人员仅为数人, 有的甚至在某学科领域仅奖励1名科学家, 从而保持奖励的高水准和荣誉度。使得这些奖励在科技界声誉高、影响大, 真正使得通过奖励一个人, 达到激励一大片的目的。同样, 我国国家级科技奖励也强调“少而精”的原则, 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奖励”的项目约300项, 最高科学奖励每年奖励人数不超过2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合作奖每年不超过10名。各国家部委和省市政府设立的科技奖励励也开始注意减少奖励人数和成果数量。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科技奖励仍然存在奖励人数过多, 奖金撒胡椒面的情况, 行政人员排名靠前的情况。下一步各高校在完善科技奖励制度时需要对奖励人员有严格限制, 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评奖。通过减少授奖的数量、提高授奖规格的手段提高奖励的稀缺性, 提高奖励的重要性和竞争性, 从而更能突显获奖者的荣誉感, 这样一来更能起到激励科技工作者的作用。由于授奖数量的减少, 在颁奖时可以让每一个获奖者都由高校主要领导或受邀领导、嘉宾颁奖, 进一步提高获奖者的荣誉感, 进而更有效的调动高校科技工作者从事科研的热情。

2强化精神奖励并采用灵活的物质奖励方式

考虑到我国各高校的实际情况, 相比较起发达国家各种奖项、我国国家级科技奖励以及有影响的社会力量奖动辄上百万, 少则几十万的奖金, 我国高校很难提供如此大量的奖金, 因此要重点发挥精神奖励的作用。在国外设立的科技奖励中, 非常重视精神奖励, 突出荣誉感的奖励很多。如英国政府设立的“女王奖”、法国设立的“国家科研中心年度金奖”、巴西政府设立的“大十字勋章”和“骑士勋章”都没有奖金, 只是授予获奖者奖章或奖牌。但是这些奖项都是这些国家政府给予的最高荣誉奖励。这说明, 科技奖励励的地位和影响并不仅仅由奖金的多少来决定。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重视颁奖形式, 从精神层面给予获奖者满足, 实际上对于获得高校科技奖励的个人进行宣传不仅能让获奖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另外一方面对各高校奖项也是一种宣传。现在, 国内外都十分重视颁奖形式, 特别是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获奖成果。前文提到的我国最高科学技术奖和美国总统奖就是非常好的例子, 再比如诺贝尔奖, 每年的诺贝尔奖期间, 颁奖仪式强大的宣传声势迅速在世界各国的多种媒体上传播, 不仅让世界大众认识了那些科学家, 了解了获奖成果中科学技术知识极其重大的意义, 也强化了诺贝尔奖本身在全球公众的极高声望。这些都对激励科学家的创新热情, 激起民众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和支持, 起到极其重要的意义。

因此, 高校要改变现有的对于科技奖励励宣传方式, 注重颁奖形式。高校要加大对获奖科技工作者的宣传力度, 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高校科技奖励颁奖, 不仅要亲自参加, 更要主动邀请各级领导、有影响的学者专家和媒体参加高校的科技奖励颁奖活动。在颁奖仪式结束后, 安排一系列的与科学研究有关的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在高校内掀起一股学习科学、崇尚科学、尊敬科技工作者的热潮。高校领导首先要积极地参加这些活动, 如果受邀各级领导, 各类专家和媒体也能参与其中, 就更能提高活动的影响力。高校要通过媒体对这些活动进行大量的、全方位的报道, 真正地让全校师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培养师生崇尚科学的意识, 认识到科研工作者不仅仅是高校的财富, 更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 让科技工作者充分感受到高校的重视、高校教职工的尊重以及个人荣誉感, 这样才能真正促进高校的科技发展。同时, 通过对科技工作者奖励的示范作用, 激励和引导青年科研精英和优秀学生投身科学研究。从更广的社会范围看, 重视科学、尊崇科技工作者的社会氛围能更好的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从而改变我国高校科技工作者从事科研更多是为了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现状。

为强化科技奖励励力度, 起到更好的激励效果。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给予获奖人奖励, 不仅仅是提高奖金一种手段。可以适当考虑给这些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科技资源, 如场地、仪器、人员等。对高校而言, 这样能更为有效的发挥高校科技资源的作用, 促进高校的科技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对个人而言, 能让他们进一步深入科学研究, 取得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相反要适当减少那些获得很多项目资助却没有取得突出科技成果的科研人员占有的各种科技资源, 对于其中影响大的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警告或者惩罚。同时高校可以通过让获奖者分享成果 (如专利, 技术等) 转化带来收入的方式达到奖励目的, 高校在专利、标准的转让的收入分配中采取鼓励政策, 将技术发明专利、标准等转让收入按一定比例分配给高校和发明人。

参考文献

[1]刘泽芬, 周正.国外科技奖励制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1989.

[2]骆品亮.相对绩效评估与综合绩效评估的激励效率比较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 2005 (6) .

[3]郑绍濂, 骆品亮.分成制与相对绩效评价机制及其效率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 1998 (1) .

父亲的奖励 篇2

我做得飞快,才写了十五分钟。就把语文试卷给写完了,我在位置上玩,我才不检察呢,反正我很聪明。

过了一会儿,时间到了,老师说交卷,大家把试卷交了上去。

第二个考试是数学,老师把数学试卷发下来,我也飞快地写了起来,我比上次更快了。

老师发试卷了,我语文考了九十五,数学一百分,总共考了一百九十五分。老师让我们把试卷交给家长签名,明天交给老师。

我回到家把试卷交给老妈,叫她签名,老妈看见我的成绩,高兴地跳了起来,老妈签了名对我说:“金瑞丰,你真棒,你要什么,我都给你买。”

“真的吗?”

“真的。”

太好了,我要一个玩具了!

我得到了妈妈的的奖励,真是太高兴啊。

父亲偷电脑奖励儿子考上大学 篇3

经过几天内心的挣扎,高某想到一个法子。高某来到镇上一电脑专卖店。监控录像显示,当天他进店后便询问了电脑价格,然后匆匆离开。十多分钟后,他又第二次进店,先是合上电脑提了下,发现没锁,再抬头,看到店员在招呼其他顾客。于是,他转身将一台红色笔记本电脑夹于腋下匆匆离开。

经过几天调查,民警抓获了高某,并找到了被盗电脑,高某也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被戴上手铐那一刻,高某后悔不已。他对民警说,知道自己做错了事,但能不能提一个请求。“我儿子是大学生,怎么能让人知道他有个做小偷的爹呢?”

记者从桃源县人民检察院了解到,检察官经过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高某涉嫌盗窃罪的事实清楚,但念其系初犯,案发后已将盗窃的电脑归还,并有悔罪表现,且盗窃的金额不大,没有羁押必要,依法对其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转自《潇湘晨报》)

文眼 情与法 法律的权威性是从来不容轻视的,这位因爱而做了错事的父亲,最终要不要接受法律的惩罚,以及接受什么样的惩罚,将在当地公安机关的侦查后,有进一步的结论。而就目前来讲,应该感谢法律给了爱一片天空。让一个农民对儿子的爱,保有了它的善意与柔情。

上一篇:微信APP下一篇:品牌的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