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新产品的奖励方案

2024-05-18

研发新产品的奖励方案(精选7篇)

篇1:研发新产品的奖励方案

研发人员奖励方案

为体现公司对研发人员待遇的倾斜,激励产品研发人员提升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研发更多、更好适合公司长期发展的新产品,制定本方案。

一、新产品的定义:

1、行业领域:所研发的产品是公司现有产品所处行业之外的另一个行业

2、全新研发:在同一个行业里完全采用全新的一种理念设计出的一款产品

二、新产品项目来源

1、公司下达,包括按照公司的产品研发计划和公司业务部门的策划进行的立项或按客户要求进行的立项;

2、研发人员自己寻找的经公司批准的立项。

3、公司任何一个人从外部引进的新品,经公司认可的确能产生效益的。

三、新产品的立项

1、项目工程师必须提出详细的研发计划、研发时间、成本要求、投资预算、验收标准等,经批准的《新产品立项报告》是进行新产品研发的依据,也是对新产品研发进行考核、评估的依据。

四、对研发人员的奖励

1、新产品研发成功并投入生产后,按签定的第一份合同销售金额的10%给予研发人员做为奖励(不低于1万元,不超过10万元)

2、在新产品签定合同后一个会计(12个月),按新产品的销售额0.5%给予奖励(新产品实现的毛利不能低于30%,毛利是指减去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安装售后费用、房租水电费用后的金额)。

3、新产品研发成功后,市场反馈良好,有持续增长能力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奖励时间可以延长12个月。由:总经理、业务部、财务部、品质售后组成人员进行评定。

4、奖金的发放时间为从新产品研发成功开始第12个月底按以上标准发放。

5、奖金发给研发部主管,由其按研发人员在该项目中所做的贡献进行分配,分配前报总经理审阅。

五、现有产品改良

现有产品改良及更新的研发,指基本按现有样机进行的研发,仿制(改良),公司将根据产生的经济效益给予500-10000元奖励。

六、新产品销售给客户产生品质异常的处理

1、新产品销售给客户后,研发人员应积极配合生产部进行安装调式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如果有此情况的,视情节减少研发人员奖金。

2、由于研发人员失误或考虑不周导致研发产品在客户现场不能正常运行的,研发人员应积极改善,经整改还不能达到客户要求,客户退机的,判定为研发失败。

3、项目研发失败的,公司视损失大小及情节,是否追究研发人员责任。

七、研发人员的管理

1、研发过程中由于研发人员的原因导致研发项目延后的,在研发成功后将扣除一部分研发奖金。并视情况进行扣除该人员的一部分工资。

2、项目未完成,因个人原因而调动、离职者只能领取基本月薪,不享有奖励工资。如是离职者,因其离职造成项目的停滞或流产根据情况处以2000元以内的罚款。

3、研发过程中, 若因公司原因中途停止研发,可视研发进度和工作情况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4、研发人员有义务对研发项目的资料进行保密,有证据证明公司研发资料存在泄露的,公司将追究泄露者的责任,并赔偿人民币不低于20万元。并将按一定比例扣除该项目的研发奖金。

八、研发项目专利的处理

1、每一个研发项目最少申请二个实用新型专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编写申请资料,将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每个实用新型专利奖励编写人员500元)。发明人可以是项目人员,项目所有人是公司。

2、公司鼓励研发项目申请发明专利,如果申请发明专利成功,公司将奖励10000元,项目所有人是公司。

法人代表签名(盖章): 研发人员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篇2:研发新产品的奖励方案

为了公司的长远快速发展,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变”的发展思路,以创建“创新型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为目标和方向。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工艺改进、技术升级。特制定本奖励制度。

一、项目研发绩效考核

公司研发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项目负责人指立项时指定的项目负责人。通常与科研院所合作项目,项目负责人为新产品研发部部门负责人。公司自主研发项目,立项时根据具体项目确定项目负责人。

对于项目总奖金及项目团队各层面奖金总额,采用如下计算方案:

项目总奖金= p *b* 项目合同成本

=20%* 项目总奖金

项目负责人项目管理奖金=30%* 项目总奖金

项目成员奖金总额=50% * 项目总奖金

项目成员个人奖金= s * 项目成员奖金总额

下文将主要说明p、b、s的计算方案。

1、考核频率

1)、项目结项,并实现用户使用

2)、按照公司认可的预设项目周期进行考核

2、项目团队考核实施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项目团队考核具体方案如下所述:

考核目标:为了更好地强化研发项目管理,对已经立项的研发项目按照预定的项目考核节点对项目整体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从而实现对整个项目团队的考核。

1)、P值的确定:

项目团队绩效综合考核p = w1*p1+w2*p2+ w3* p

3为了促进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促进项目计划的准确性,方案成本考核系数p1和项目总进度考核系数p3分别设置了最高值1.5、2;另一方面,从研发侧重点出发,对项目完成质量系数设置最高值2.5。

上表中各系数权重值为(0—1),并保证w1 + w2 + w3 =

12)、b值的确定:

b=(b1+b2)%,b1=(1-2)公司决策层将根据项目规模、项目难度等因素确定b1的具体取值。

b2 通过成果鉴定及专利申请情况进行累加方式计算,具体系数见表

3、项目团队个人考核实施

项目个人考核主要由部门经理与项目负责人共同完成,并得到公司批准。具体实施方案如下所述。

考核目标:为了保证研发项目的按期、高效、高质完成,并促进公司内员工自身的发展,特制订该考核方案。该方案将以项目考核为主要目标和主要方法。考核目标确定由核心考核目标和辅助考核目标两部分组成。

项目团队个人考核,按照计算方式:S= c * n计算;

n:员工在项目中重要性系数,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和个人在项目中的作用确定其在项目中的重要性。

C: C= w1 *c1 + w2 *c2+ w3 *c3,结合实际完成的工作量、工作质量、综合素质等考核; w1、w2、w3分别为项目工作量考核系数、工作质量考核系数、综合素质考核系数的权重,可由考核人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企业管理要求调节各部分考核内容在整个考核体系中所占比重。并保证w1 +w2+ w3 =

1鉴于目前公司发展所处阶段,尚无法完全采用定量计算方法,为了降低管理难度,在实际考核中,以主观定量评价方法为主,考核标准和方法如下表所示。1)、工作量考核方法

c1 = 个人参与项目工作量/项目工作量

个人参与项目工作量:由部门经理与项目负责人估算。2)、工作质量定量考核方法

c2=实际完成任务/下达任务

由项目负责人主观定量评价方法估算

3)、综合素质考核

b2/100系数范围c3为0.5~1.2(0.5以下判定为不合格)

注(综合满意度示例):

1、出现严重的客户投诉

2、由于个人表现严重影响研发各项目工作正常进展

3、团队其它成员拒绝与之合作

4、相关部门连续出现投诉或指责

二、新产品研发项目收益分享

1、新产品研发项目界定办法

新产品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原有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

关于“新”的界定,可以分别从市场和企业两个角度来看:第一、对于公司本身来说,产品是新的;

第二、对于市场来说,产品是新的(或者是老产品新做)。因而,从以上两个角度对新产品分类:1)、全新型该产品创造了全新的市场,是该类产品的第一款。2)、新产品线型市场已有该类产品,但对于我公司来说是新的。3)、产品线补充型在现有的某大类产品中增加新的品种,该类产品对公司来说是新产品。

2、收益分享方案

研发的新产品以批量销售起到前三个项目管理、负责人和研发人员按此项目产品的销售额按比例进行收益分享。

第一:新产品的收益分享比例为产品的实际销售额的1.5%。

第二:销售额超过50万时,收益分享比例为产品的实际销售额的1%,不足50万时,不予以分享。

第三:销售额超过100万时,收益分享比例为产品的实际销售额的1%,不足100万时,不予以分享。

新产品的收益分享按照,项目管理占20%、项目负责人占30%、项目组研发其他成员

占50% 的比例进行分配。

新产品研发部设专人负责与市场部和财务部配合统计,原则上半结算一次。

三、获得国家扶持资金的奖励

此项奖励根据国家扶持项目资金申请工作中,申报工作、技术资料的编写、整理工作的实际贡献大小,按照所申请取得的资金给予一定的奖励。

奖励方案:奖励金额=(实际获得的扶持资金-本项目合同成本)*4%

由部门经理与项目申报负责人按照申报工作、资料的编写、整理工作的实际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四、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建议奖励办法

为了推动公司管理创新,有效挖掘资源潜力,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特制定本办法。本办法规定了公司创新奖励的定义、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

“鼓励创新”是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每一位员工除了按照公司规章制度尽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应积极参与公司工作的创新和改进。

1、职责范围

1)由公司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担任主任委员、各个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2)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奖励主要针对技术工艺部、生产管理部和各生产部门员工。3)原则上各部门负责人做好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奖励建议的申报工作;符合申报条件的个人也可直接申报。

4)评审委员会对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建议奖励进行最终评审并分发奖金。

2、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奖励范围

1)技术创新、工艺改进范围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产品工艺、产品外形美观、产品机构改进、2、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及安全措施的改进。

3、技术创新、作业方式的改进。

4、工具、设备、仪器的改进。

5、原辅材料、能源节约和三废利用的建议。

6、与其他有关降低成本与费用、提高效率和工作合理化等事项。2)以下建议不在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奖励的受理范围:

1、公认的事实或正在改善的;

2、已被采用过或前已有的重复建议;

3、在正常工作渠道被指令执行的(本职岗位职责范围);

4、无具体实施方案的建议。

3、技术创新、工艺改进评级

1)公司按照对公司经营的影响、技术水平含量、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定,对一般性建议分为五级:

1、A级:重要的、创新性的,有科学依据,可行性强,经济效益高。

2、B级:较重要的、改良性的,目的明确,有可行性,投入少,见效快。

3、C级:一般性的,针对解决个别问题点,内容清楚,可操作性强。

4、D级:对现有正常管理或经营有所改善,作用和效益较小。

5、E级:建议内容有创新,出发点较好,但不具可操作性。

4、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建议的工作程序受理 1)提案

1、员工可随时提出创新建议,并填写《创新建议提案表》交初评小组,必要时应附图纸、数据、资料等,参照附表1.创新建议提案表。

2、提案人可以是1~2人、班组、车间或部门。

3、自填表之日起,建议提出人有义务向公司详细说明建议情况和相关问题。2)受理

初评小组接受提案表后,即时进行登记,并在3天内对提案内容是否符合规定受理范围提出初步资格审查意见并初步进行评级划分。

3)审查

1、初评小组将受理的《创新建议提案》提交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查,评审委员会并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审查意见。如可受理,则通知提案人;如不受理,则应清楚、准确地告知原因。

2、提案通过审查后,及时签发相关部门或者车间进行实施。

5、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建议获奖标准:

1)评定为A级的合理化建议,每项提案发给500元奖金。2)评定为B级的合理化建议,每项提案发给300元奖金。3)评定为C级的合理化建议,每项提案发给300元奖金。4)评定为D级的合理化建议,每项提案发给100元奖金。5)评定为E级的合理化建议,每项提案发给50元奖金。

五、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实施奖励办法

按照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实施的条件要求由评审委员会确定合适实施小组组长及成员,实施结束时,参照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建议评级标准与实施的效率综合考虑,给予奖励。

1)奖励金额计算方法

奖励总额=(实施效率+难度系数+成本减低系数)X此项建议获奖金额 实施效率=预算工期/实际工期 难度系数=0.2-1.5成本减低系数=改进前实现产品成本/改进后实现成本

篇3:研发补贴对企业新产品的影响分析

研究与开发 (以下简称R&D) 是技术进步的手段, 而技术进步能够直接带动经济增长。Romer在《内生的技术变化》中提出, 企业通过R&D提高了企业资本存量, 从而刺激了创新。[1]企业进行研发活动, 一方面会获得新知识和新信息, 从而增强企业在行业领域内的竞争力, 为企业赢得更高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 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外部知识, 使得已有的知识形成良好的体系, 获得更有力的支持。然而, 由于R&D的外部性特点存在研发市场失灵的可能, 会降低企业的研发积极性, 从而导致研发水平无法达到社会最优水平。因此, 政府往往会提供研发补贴, 对这种市场失灵进行干预。

一般而言, 政府机构为企业研发提供的公共补贴会导致两种结果:第一种结果表现为, 一方面企业研发积极性提高, 企业自身技术水平进步, 从而在竞争中具有更高的优势;[2]另一方面, 政府提供的研发补助还会帮助企业缓解财务困境, 在研发、生产活动中具有足够的资金空间, 使企业具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研发。[3]第二种结果则表现为, 政府机构的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挤出效应, 会导致企业的研发投入减小。另外, 由于政企利益分配的问题, 甚至会打击企业的研发积极性, 进而导致企业的产出及产品销售受到影响。

那么, 政府对企业研发补贴的效果如何?在挤出或刺激企业研发的基础上, 是否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产品生产, 进而间接影响企业的销售?政府研发投资对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新产品销售的影响是否相同?本文将予以具体分析。

文献综述

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 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 需要政府的介入。为了控制市场失灵, 政府需要介入企业研发过程, 对企业的研发活动进行补助, 从而降低企业研发的风险性。现有的政府补助, 主要包括直接补助和以税收抵扣为代表的间接补助两种形式。针对这两种形式对企业研发投入及产出和销售的作用,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宏观和企业两个角度进行讨论, 其主要研究结论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 政府研发补贴能够更好地解决市场失灵, 降低企业的研发风险, 减小回报率差距, 刺激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1) 国外相关研究方面。Paul A.David et al.从宏观角度, 讨论了私人R&D与政府R&D投入之间的相互关系, 得出:在任务导向性的政府基础研发中, 政府直接补助具有更明显的激励作用, 对于提高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企业以盈利为目的的R&D中, 政府的直接补贴相对刺激作用较小。[4]J.Vicente Blanes et al.以西班牙制造业为例, 研究了企业对政府R&D补贴的参与度。不同代理机构下相同行业的公司面临着不同的障碍, 企业的参与方式反映了机构目标的整合, 且在高新技术行业及其他行业中, 这种参与方式也不相同。[5]Guellec、Potterie调查了17个OECD国家之后发现, 研发税收政策在短期内刺激了企业R&D的投资。[6]

(2) 国内相关研究方面。解维敏等认为, 政府R&D资助能够激励企业R&D投资的积极性。[7]王俊通过研究我国28个行业企业面板数据, 发现公共R&D补贴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正面影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8]张建筑研究了我国R&D税收政策对企业的激励效应, 认为直接研发补贴的效果低于间接补贴。[9]许国艺等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 研究了政府研发补贴对产权性质和研发强度不同的企业的政策促进效应。结果表明, 政府研发补贴对民营企业和中等研发强度企业的政策促进效应更大。[10]

2. 由于资源配置效率等问题的存在, 公共研发补贴会导致企业研发积极性降低, 挤出企业研发投入

邢斐等利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省级动态面板数据, 考察了R&D补贴对私人研发的影响, 并将R&D补贴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类, 并对其效用进行了分别探讨。结论表明, 长期看, 政府的直接研发资助并未带来显著效应;但短期内, 直接资助存在显著的负效应。[11]

3.政府补贴影响企业研发会随累计补贴的增加而变化, 当补贴达到一定值以后, 原有的效应会出现反转

施定国以辽宁省102家工业企业为样本, 采用随机效应模型, 研究了政府直接资助、R&D税收优惠及财务状况等因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 企业研发支出与研发补贴之间具有倒U型关系。起初, 研发补贴能够刺激企业研发, 当资助强度达到一定程度以后, 则可能会降低企业的研发投入。[12]刘虹等以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 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在初始阶段对企业研发支出有显著促进作用, 当达到最优补贴值以后, 则会产生挤出效应。[13]

在研究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产出及销售的作用方面, 王一斌结合省级面板数据认为, 金融贷款和国外资金更能刺激企业的研发投入。政府资金虽然能刺激企业研发投入, 但对企业的销售收入作用并不明显。[14]白俊红则认为, 研发补贴支出对企业的研发产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

我国研发补贴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开始对企业研发活动进行适当补贴, 干预企业的研发活动。我国的研发补贴政策则实施时间相对晚一些, 但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不断增强, 政府开始关注企业的研发活动, 并对企业研发活动给予相应的补贴。下面从补贴的现状、来源两方面对我国研发补贴的现状进行描述。

1.我国研发补贴的现状

表1是我国2001—2013年间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及所占财政总支出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4》)

从总量看, 2001—2013年13年间, 我国国家公共财政支出与财政科技拨款均在逐年增加, 且增速逐渐加快。国家财政科技拨款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 在2008年之前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2008开始所占比例先是下降, 在近两年又开始增长。主要原因是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 进行了大量公共投资, 所以导致国家科技财政科技拨款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出现下降。近几年, 随着财政政策趋于稳定, 科技拨款比例也走向稳定。从比例看, 政府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在逐渐增大, 体现了我国对科技发展及创新活动的重视。

2. 我国研发补贴的来源

从企业研发支持的来源看, 企业研发支出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投入, 虽然政府研发补贴在不断增加, 但是补贴量占研发补贴的比例有下降的趋势。一方面, 说明我国对企业研发的补贴在不断增大, 体现了对科技的重视;另一方面, 从企业自身来讲, 由于全球一体化的存在, 行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这就导致企业自主研发积极性提高, 企业自身不断投入资金进行研发活动, 从而导致研发补贴在企业总研发支出的占比在下降 (具体见表2) 。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4》)

目前, 我国的公共补贴政策正日趋完善, 政府的研发补贴促进了企业的研发力度,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通过研发补贴的提升, 提高企业的研发水平及研发产出和销售。

我国研发补贴对企业新产品产出的影响分析

1.模型建立与数据选择

笔者借鉴Griliehes1998年设立的模型, 并参照王一斌修改后的模型, 建立模型如下:Y=A詛λtK1-αLαR1β1R2β2R2β3 (1)

其中, A代表技术水平, K为企业的R&D存量, L是企业R&D雇佣的员工, R1、R2、R3为相关的变量, Y表示新产品产出。

对模型两边取对数后, 得到所需要的模型为:1nxs=αj11nqy+α21nzf+α31nr+α41nrs+c+μ (2)

其中, XS代表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 qy代表企业研发投入, zf代表企业接受的政府补贴投入, jr代表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向金融机构的借款, rs表示企业雇佣的研发人数。

笔者通过建立上述模型, 分析企业研发投入、政府研发补贴等因素与企业及企业新产品销售之间关系。通过搜集《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研发活动中获得的政府补贴、企业自身投入等数据, 建立面板数据, 研究政府研发投入对企业生产的影响。

2. 实证分析

首先, Hausman检验模型选用的方法。Prob>chi2=0.0025, 拒绝原假设, 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对上述模型 (2) 进行回归分析, 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

(数据来源:通过stata模拟获得)

由表3回归分析可知, 在95%的置信区间下, 金融机构贷款接受原假设, 即金融机构对企业新产品产值不具有影响, 将该变量剔除。剔除变量后的模型为:

按照前文的检验方法, 对模型 (3) 进行Hausman检验, 模型符合固定效应模型。对模型 (3) 进行回归分析, 其结果如表4所示。

由上述计量结果可得出:

(1) 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对企业新产品的销售影响很大, 呈正向增长关系。企业自身研发资金每增长1%, 企业的新产品产出增长0.48%。作为企业自身的研发投入, 是经过一定的市场调研以后进行的, 当技术转化为产品以后, 对企业销售起到促进。

(数据来源:通过stata模拟获得)

(2) 企业自身研发投入, 一定会促进销售的增长;而政府的研发补贴, 对企业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影响为负效应。说明政府的R&D补助并没有促进企业的销售收入。这既可归因于企业的销售策略, 也可归因于政府的研发补贴阻碍企业的产出, 从而导致销售收入下降。这说明在政府补贴进入企业研发投入后, 造成了企业过度依赖政府补贴, 而导致企业的生产及研发效率下降。

(3) 通过对两个模型的回归分析可发现, 企业的金融机构借款与政府补贴、企业研发支出, 以及研发人员存在多重共线性。这可能说明, 政府或企业的研发投入, 会通过金融机构进入企业研发活动中, 所以导致企业向金融机构的研发贷款并不会对企业的销售带来影响。

(4) 企业雇佣员工的人数, 即参加研发的人数是影响企业研发产出的重要因素。企业的产出与研发人员投入量呈直接正向关系。企业科技人员作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 直接影响了企业科技的进步及科技的物化, 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科技产品销售。

结论

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的补贴,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研发和产品投入, 导致企业的新产品销售下降, 证明了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活动的挤出效应。针对这种情况, 政府应改变对企业研发的补贴方式, 以期带来更好的研发效果。

篇4:研发新产品的奖励方案

关键词:“金工硬剪纸”;特色产品;研发团队

1 背景分析

自2010年开始,珠宝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了金工制作类课程,经过几年的课程内容改革和师生的共同努力,研发了一系列金工硬剪纸作品,并于2016年8月,成功申报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随着专利的成功申报,“金工硬剪纸”系列作品参与对内对外礼品制作达120余件,并参加了北京国际珠宝展学校展团的展览,深受好评。面对大众对金工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的良好态势,单纯地依靠师生课上制作不足以满足各方的个性化需求,急切需要设置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进行“金工硬剪纸”特色产品研发。

2 金工硬剪紙产品介绍

2.1 金工硬剪纸定义

金工硬剪纸,创意灵感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该系列产品主要采用金工首饰制作工艺:利用吊机打孔之后,用锯弓进行直线和曲线锯切,参考给定的图案完成作品。“金工硬剪纸”产品,可用于个人观赏或作好友间馈赠礼品,属于艺术品范畴。

2.2 专利

“金工硬剪纸”已经作为一种实用新型专利受到国家专利法保护。专利名称为:包括金工硬剪纸制品的框式装饰物,专利号:ZL201620082178.X,专利权人:北京市商业学校,专利发明人:武改朝、田禾、杨轶等等。

2.3 产品内容

现已开发出6个系列的“金工硬剪纸”产品:无框书签类、普通背板类、人物剪影类、书法设计类、设计背板类、分部组合类等。分类的参照标准为:有框无框、背板设计等。当然,分类标准也可以参考:人物、花鸟、LOGO、传统文化等。具体内容包括:十二生肖、花鸟剪影、人物剪影、中国传统文化(龙凤呈祥、凤穿牡丹等)、北京文化(天坛、长城、鸟巢等)等(见图1、图2)。

2.4 目标

十六字方针:产品导向、专利保护、磨砺意志、精炼技能。

3 研发团队设置建议

借助祥龙雅信公司平台,实行专人负责,成立专门的特色产品研发运营团队。团队设研发主任1名,副主任2名,分管两个工作组:研发组和运营组。工作组成员可以由师生共同组成。

3.1 研发组人员构成及主要职责

(1)人员构成。组长1名(老师负责),组员若干(可以含学生若干)。

(2)主要职责。包括产品设计、产品制作、售后服务等环节工作。

3.2 运营组人员构成及主要职责

(1)人员构成。组长2名(老师负责),组员若干(可以含学生若干)。

(2)主要职责。主要负责市场调研、客户开发、宣传(包括公众号、纸媒等)、销售(包括网销、微店销售、实体店销售和各类促销活动等)、客户维护、售后市场分析等。

4 研发团队考核及运营利润分配办法建议

4.1 教师

研发团队的负责老师,主要从雅信公司和珠宝专业教师中遴选,专业教师给一定课时,用于冲抵教学课时(按企业实践课时计算);雅信公司人员给一定的工作量。所有老师不参与运营利润的分配。

4.2 学生

参与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主要制作人员按件给费用,其他人员根据部门考核情况给奖励,并设置专门绩效奖。

4.3 运营利润分配

5 结语

篇5:新产品+大客户开发奖励方案

为充分调动销售人员开发大客户、销售新产品的积极性;提高自主、主动开发客户的积极性,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新品牌产品销售成功奖励:

1、新品牌产品的定义:公司已经引进且从未销售过的新品牌产品;

2、新品牌产品合同签订:合同金额大于10,000USD(或其他等同的外币金额);平均毛利点在10%以上。

3、新品牌产品销售奖金:

(1)10,000usd <新产品销售< 30,000usd,奖励¥300;(2)30,001usd <新产品销售< 60,000usd,奖励¥500;(3)60,001usd <新产品销售< 100,000usd,奖励¥800;(4)新品牌产品销售> 100,001usd,奖励¥1,000;

4、奖金发放:合同签订后,由销售本人递交新品牌产品销售成功邮件,总经理确认后,人事部出喜报鼓励表扬,销售奖金下个月度随工资一起发放。

5、此处合同金额 仅限于新品牌产品销售金额,不包含一起配套打包的其他产品销售额。

二、自主开发大客户(新客户)奖励:

1、自主开发大客户定义:由销售员自主开发的大(新)客户,累计三个月之内有连续定单(订单数量大于2);

2、新客户开发的平均毛利点在10%以上;

3、工业客户第一次合作:预付款比例额不低于50%。

4、新客户开发奖金:

(1)订单金额合计:30万RMB以上,奖励:2500RMB;(2)订单金额合计:20万RMB以上,奖励:1500RMB;(3)订单金额合计:10万RMB以上,奖励:1000RMB;

5、奖金发放:奖励在季度末结算,季度末下个月发放;

篇6:研发新产品的奖励方案

一、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的特点与需求

一般而言, 新产品按其具备的创新程度, 可分为全新产品、改进型新产品、系列型新产品、仿制型新产品。不论哪类新产品, 除具有一般产品的特征之外, 还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继承性的特征。任何发明创造或新产品, 都是在以往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孕育产生的, 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与需求, 总结如下:

(1) 新产品研发属于“弱理论、强经验”的技术活动, 对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需要强调经验知识的管理。

(2) 新产品研发需要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加入, 其观点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各有不同, 对产品的理解各异, 因此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需要强调协同性。

(3) 新产品研发过程复杂, 在研发实践中形成的研发知识常常缺乏有效的整理与保存, 导致设计错误的重复, 因此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要强调重用与共享。

(4) 新产品研发需要多种知识源和多种形式的知识, 因此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系统的知识载体 (存储) 类型应是多样的。

(5) 新产品研发包含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知识, 因此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要实现知识的分类, 同时管理知识间的语法与语义的相关性。

(6) 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应满足开放性和易用性的要求, 能适应不同的企业和产品, 且能进行知识的动态维护和更新;能提供相应的工具, 便于研发人员进行知识建模、检索和重用。

二、传统的知识管理框架分析

实现新产品研发领域知识的管理, 特别是研发知识资源共享和重用, 是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系统的首要任务。然而当前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的知识管理系统 (KMS) 模型框架, 目前已有几种比较典型的KMS模型:基于多Agent的系统模型、基于B/S结构的系统模型、基于UML的集成化系统模型和基于“社会-技术”双视角的系统模型, 这些框架模型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1) 基于多Agent的系统模型面向分布协作环境, 强调了知识管理系统所应有的协同性, 但是系统的构建仅从信息技术角度出发, 忽略了知识管理系统的社会性, 对新产品研发的隐性知识缺乏认识和有效的管理。

(2) 基于B/S模式的系统模型强调了KMS网络化建模, 对于知识管理主体与客体间的集成以及系统与环境的协同等考虑得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它强调对已有知识的利用, 但忽视了知识管理对增强知识创新能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更高要求。

(3) 基于UML的集成化系统模型将员工纳入知识源范畴, 但对于如何将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外化为组织知识以及如何促进员工间知识交流与共享等问题, 模型中并没有相应的策略和机制, 从而忽视了知识管理的高端目标---知识创新环节。

(4) 基于“社会-技术”双视角的系统模型对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生态环境”给予了重视, 强调营造一种知识交流和共享的文化与氛围, 但这些对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还是不够的, 还需要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知识共享与创新的激励机制。因为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需要理念创新的环境, 也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持。

从对现有知识管理模型的总结可以看出, 现有KMS框架应用到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 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系统性的模型框架尚未完善, 缺乏统一的标准; (2) 缺乏可操作的隐性知识管理的技术实现方案, 对隐性知识管理支撑工具的研究较少, 对隐性知识缺乏认识, 管理不到位; (3) 缺乏系统化、集成化、协同化的方法论指导; (4) 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 (5) 传统的知识库系统, 无法充分地表示大量复杂的知识, 也不利于新产品研发知识的共享和重用。

为了解决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结合本体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的特点, 本文在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研究中引入了本体的概念。本体 (Ontology) 原本是一个哲学上的概念, 用于研究客观世界本质, 在人工智能界, 最早给出本体定义的是Neches等人, 他们将本体定义为“给出构成相关领域词汇的基本术语和关系, 以及利用这些术语和关系构成的规定这些词汇外延的规则的定义”。目前本体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包括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远程教育、电子商务、智能检索、数据挖掘等在内的诸多领域。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本体是一种知识重用、知识共享和建模的重要工具, 并且本体在知识管理系统、自然语言理解等方面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本体中概念的关系可以被描述得更加广泛、详细、深入和全面, 通过对概念添加属性值, 以及在属性与属性之间添加映射关系, 一些不便描述的语义关系就可以清晰地描述出来。同时, 在本体中可以使用形式语言, 这就为实现知识检索创造了条件。在对新产品研发知识形式化定义后, 本体概念模型能够实现对新产品研发知识理解的唯一性和精确性;另外, 利用本体技术对知识的联系进行形式化映射, 可以产生和约束新的知识规则, 增加了新产品研发知识本体表示方法的实用性。

三、基于本体的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建模

通过分析新产品研发领域知识的概念、关系 (属性) 和知识结构, 本文采用分层次的思路建立新产品研发领域本体, 并分别对产品研发基础设计知识、产品研发标准和产品研发应用知识与案例进行形式化描述。本系统模型建立了概念本体、模块本体、协议本体、资源本体和通讯本体等, 下面以概念本体为例说明产品研发知识管理建模。

概念本体是用来描述某个领域内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本体, 这些概念是被该领域内人们所共同认可的, 概念是对事务认知的抽象, 包含的内容很广, 与模型相关的内容有:关系、函数、公理与实例等;关系表达了产品研发领域内概念间的互相作用, n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R:Cl×C2×…×Cn;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概念关系, 表示在n元关系中确定了 (n-1) 个概念, 则第n个概念是唯一的, 即F:Cl×C2×…×Cn-1→Cn;公理表示永远为真的概念, 即真命题;实例是具体的模型元素。新产品研发领域概念本体形式化定义如下。

其中, Fn是领域名, Cc是领域内的术语集, R是关系集, Ac是公理集, Ic是实例集。

R形式化为R::= (Ra, Rc) , Ra是Cc上的属性集, 形式化为Ra::= (dc:Identifier, dc:Title, dc:Creator, dc:Description, dc:Date) , 前缀dc表示重用DC元数据集中的标识符、题名、创建者、描述及日期元素;Rc是术语间的关系集, Rc域是Cc1×Cc1, 形式化为Rc::= (SubConceptOf, SuperConceptOf, IsPartOf, HasPart.Equal, Pre, Next) , SubConceptOf和Super-ConceptOf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 IsPartof和Has Part是聚集关系, Equal是等价关系, Pre描述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直接前驱关系, Next描述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直接后继关系。

Ac是公理集, Ac形式化为Ac::= (SubConceptOf≡SuperConceptOf-, IsPartOf≡HasPart-, Pre≡Next-, IsPartOf≡IsPartof*, HasPart≡HasPart*, E-qual≡Equal*, ……) , 表达了SubConceptOf和SuperConceptOf, IsPartOf和HasPart, Pre和Next都是逆反关系, IsPartOf和HasPart和Equal都是可传递的。

Ic形式化为Ic::= (IRa, IRc) , IRa是属性集实例, IRc是概念的关系实例。概念是对人类知识的抽象, 概念本体是按照分类法来组织领域概念及其客观关系的, 概念本体作为一类独立的本体存在, 由领域专家或知识工程师管理。

关于概念本体的实例片断的描述如图1所示。

概念本体的描述说明如下:

Fn=“网管产品 (NMS) ”

Cc= (命令行CLI, 简单网管协议SNMP, 事件, 告警, 安全策略, 状态查询……)

IRa={ (“Prop1”, “命令行CLI”, “Master-Cli”, “提供用户在命令模式下设置的工作模式, 查询产品工作状态等”) , (“Prop2”, “简单网管协议SNMP”, “Agent-Snmp”, “由互联网工程任务组定义的一套网络管理协议, 利用SNMP维护人员通过网管协议随时监视网络的运行状况”) , ……}

IRc={SubConceptOf (网管产品, 命令行) , SubConceptOf (网管产品, 简单网管协议) , IsPartOf (命令行, 语法分析) , IsPartOf (命令行, 命令树) , IsPartOf (命令行, 命令处理) , IsPartOf (简单网管协议, Manager) , IsPartOf (简单网管协议, Agent) , ……}。

四、基于本体的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通过分析基于本体的新产品研发领域知识模型及需求, 本文提出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系统框架如图2所示。

基本的知识管理活动包括知识的创造、发现、寻找和传播, 产品研发知识管理将这些活动整合为产品研发知识的获取、产品研发知识的存储与推理、产品研发知识的检索和学习3个主要过程。相应地, 基于本体的研发知识管理系统分为存储层、功能层和表现层3个层次, 并利用本体技术、知识集成技术、多种检索技术, 对产品研发知识进行数字化语义处理;系统按照本体论思想对知识进行分类标注, 组织到知识库中, 形成产品研发领域概念集;这种框架便于实现本体知识获取、存储、检索等功能, 并方便产品研发知识集成、共享、发现和重用。

本框架一方面从技术角度针对不同类别的产品研发知识提出了全面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 通过引入本体技术, 本框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知识提供者和知识需求者之间尽可能无歧义地相互理解, 并且能够表达组织内知识提供者和知识需求者原始的思想。这将使得产品研发知识管理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组织中, 为组织的知识创新在技术上提供支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信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趋加快, 对知识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 (消费) 将成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企业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的重要性日趋明显, 新产品研发成为当代企业生命所系。本文采用本体方法为新产品研发领域知识建模, 并提出基于本体的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框架, 但在知识表达与推理等方面需进一步研究。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的需求和传统知识管理系统局限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建基于本体的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系统的思想;然后采用本体方法建立新产品研发领域知识本体模型, 并提出基于本体的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框架, 以支持新产品研发知识的管理、共享和重用, 为我国企业实施新产品研发信息化和知识管理, 提供可选择的路径。

关键词:本体,新产品研发,知识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劲.研发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A Segev, A Gal.Enhancing Portability with Multilingual Ontology-based Knowledge Management[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8, 45 (3) :567-584.

[3]N Fuang, SH Diao.Ontology-based Enterprise Knowledge Integration[J].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2008, 24 (4) :562-571.

[4]张东民, 廖文和, 胡建, 等.基于本体的设计知识建模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3 (5) :26-31.

[5]闻邦椿, 周知承, 韩清凯, 等.现代机械产品设计在新产品开发中的重要作用[J].机械工程学报, 2003, 39 (10) :43-52.

篇7:研发新产品的奖励方案

【关键词】知识管理;研发体系;新产品研发效率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到现在,我国工业产品结构从简单加工向高新技术产品转移。在上世纪末,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已经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新时代,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将会对现有的生产组织模式、产品研发方式、居民消费需求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也将对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更注重利用先进技术进行科技创新。我国2013年专利申请数量约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中国已经开始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但从整体看创新层次还是比较低,这与企业新产品研发效率低有直接关系。在新产品研制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研发绩效水平,如:企业的组织结构、研发体系、知识管理水平、制造水平、供应链能力等。其中研发体系和知识管理水平作用较大。本文从两者的作用出发,分析对新产品研发绩效的影响。

一、理论综述

1.知识管理理论及作用

知识管理理论是在企业资源理论、核心能力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其定义是在组织中构建知识系统,将组织内的知识和资讯,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充实到知识系统内,形成良好的组织智慧的循环,有助于企业经营决策。信息资源、知识资源和无形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性资源。将资源、能力和知识概念连接一起,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过程起决定性作用。知识管理可以将企业在发展经营中各个方面学习、实践和探索获取的相关认识、判断和技能进行有效的分类汇总,并进行规划和管理。通过积累、共享和交流,使企业内部建立起高效交流的氛围,帮助企业经营发展。

2.研发体系及作用

研发体系是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研发要求和企业组织模式构筑的新产品研发系统,核心是企业的研发部门,其它相关职能部门也参与其中,具有相应的沟通机制。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很多企业中研发部门与其它职能部门的关联性,以及研发体系对新产品研发绩效的影响认知很模糊。很多企业的研发组织孤立于企业的主流业务,有些企业虽建立了沟通机制,但职能本位相当明显,认为新产品研发的职责完全是由研发部门承担,没有形成有力的研发体系。职能部门间缺少互信的沟通、高效的信息交流和知识、信息共享,这也造成了研发效率低下。

二、原因分析

企业的新产品在研发过程中效率低,造成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资源浪费,主要有以下原因:

1.研发周期拖延

很多企业研发的投资比例逐步增加,但相当多的新产品错过了最佳的上市时机,不能为企业带来预期收益,甚至有些新产品根本没有上市的机会,被搁置或取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前期制定的产品研发计划不合理,另一方面是由于研发过程中解决技术性困难的效率低,而更多情况是研发过程中出现与前期项目相同的问题点,预防不足,总是跌倒在同一块石头上。

2.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现代企业产品质量是生命,是市场生存的基础。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既要考虑产品的设计质量水平,又要兼顾产品的生产质量水平。这既关系到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又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本。在研发过程中需要在现有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技术基础上做充分研究,但很多情况下出现知识信息掌握不全面,致使研发部门做出错误判断。

三、解决方法研究

1.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

企业根据组织结构特点,以新产品研发路径为出发点,构建知识管理系统平台,并将其设置为各个部门的基本职责。各个部门将现有的产品市场信息、产品技术、生产技术、失效案例、质量监控信息、改进方案等,以产品类别的形式加以汇总,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共享平台,提高信息和知识的管理效率。同时可以建立基于组织绩效的知识管理模式,将知识管理与组织绩效相结合,将知识管理作为杠杆来调节组织治理资本存量,并结合组织的财务目标来评价组织的知识管理水平。

2.建立高效的研发体系

打破组织沟通壁垒,构筑超越部门的研发组织结构。在项目制研发组织的基础上,设置项目评审总负责人,可由技术副总或总工程师担任。从组织结构上实现监管的独立性,且有权调配其它相关部门人员。在新产品研发的过程中,由项目评审总负责人对新产品的研发进度、质量水平、生产技术要求、市场适合度等因素进行评估,并反馈给相应部门。同时,在企业高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整体监控,降低新产品研发过程中质量、时间、成本等方面的风险性,提高新产品研发的效率。此外,还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各部门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的职责及贡献度进行评价考核,形成以新产品研发为主线的联动评价机制。

四、结束语

新产品研发效率的高低,从企业看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从国家看是整体技术水平提升,产品结构转型的基础。而良好的知识管理体系和研发体系是提升新产品研发效率的保障,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马莹,新产品导入管理系统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1.

[2] 李俊,企业网络与知识管理及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

上一篇:小学五年级作文900字:学会好好地生存下一篇:户外广告牌报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