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活血法

2024-05-06

补气活血法(精选八篇)

补气活血法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6例, 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制定的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3], 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 观察组男25例, 女23例, 年龄55~80岁, 平均 (68±9) 岁, 病程1~9年, 平均 (5.7±1.6) 年;对照组男25例, 女23例, 年龄56~82岁, 平均 (68±9) 岁, 病程1~10年, 平均 (5.7±1.6)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 舌下含服钙通道阻滞剂和硝酸甘油, 静脉滴注舒血宁15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每天1次, 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10 mg, 每天3次。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 药方:当归15 g, 黄芪30 g, 丹参20g, 瓜蒌、红花、桃仁、川芎、党参各10 g, 采取辨证施治, 对症下药。对于阴虚患者加麦冬、玉竹, 阳虚患者加肉桂、桂枝, 水煎服, 取汁200 ml, 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 治疗期间均保持愉悦的心情, 禁食辛辣食物。

1.3 疗效判定标准

(1) 临床疗效:根据199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判定标准》[4], 显效:临床症状有明显缓解, 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减少;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有所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心绞痛无明显变化。 (2) 心电图疗效:根据心电图诊断结果判定, 显效:心电图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有效:心电图ST段低平, T波倒置明显纠正;无效:心电图ST段和T波无明显变化。 (3) 心功能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 观察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左室短轴缩短率 (LVFS) 和二尖瓣快速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血流比 (E/A) 。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8%,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心电图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8.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LVEF、LVFS、E/A等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 且观察组患者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内科疾病, 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 斑块会造成管腔阻塞, 从而造成心肌缺氧缺血, 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心绞痛等, 患者会出现短暂的胸痛、胸闷, 伴有心悸、气急等,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会导致心肌梗死,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冠心病在中医上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 主要病机为气郁血滞, 痰浊侵阳, 瘀滞而痛。《素问·调经论篇》中记载“血气不和, 百病乃变化而生。”冠心病病变部位在心, 与五脏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在临床治疗时应该采用标本兼治, 采取补气益肾、活血化瘀的方法[5]。

本研究中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 药方中当归性温味辛甘, 具有补血活血、抗动脉硬化的作用;黄芪性微温味甘, 具有补气扶正固本、通经利脉的作用;丹参味苦性微寒, 具有活血通经、理气止痛的作用;瓜蒌味苦性寒, 具有润肺祛痰、理气宽胸的作用;红花性温味微苦, 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桃仁性平味苦, 具有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的作用;川芎性温味辛, 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党参性平味甘, 具有补气健脾、补血益气的作用;诸药联合具有活血化瘀、补血益气的功效[6]。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 丹参能够降低心肌耗氧量, 改善心脏微循环, 抑制红细胞集聚, 防止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黄芪能够改善心肌代谢, 提高机体免疫力, 增强心肌耐氧能力;川芎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 抑制血小板集聚, 有效降低冠脉阻力;红花能够增加心肌血流量, 改善缺氧状况;党参能够明显扩张血管, 抑制血栓形成;桃仁能够有效扩张血管, 促进受损心肌的恢复, 提高患者心功能。

通过本研究发现, 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常规治疗 (93.8%对66.7%)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等临床症状。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心电图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常规治疗 (83.3%对58.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电图情况。此外, 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后患者的LVEF、LVFS、E/A等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 且提高水平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功能, 改善缺氧缺血情况。

综上所述, 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等临床症状, 改善心功能, 延缓患者病情发展,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金克荣.讨运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 (9) :40-41.

[2]简晓勤.中医补气活血法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 2013, 5 (6) :23, 25.

[3]国际心脏病学会,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中华心血管杂志, 1981, 9 (1) :75-76.

[4]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报道.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内科杂志, 1999, 20 (5) :253-253.

[5]孙玉艳, 殷洪伟.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5) :679-680.

王清任气血理论及补气活血法探赜 篇2

关键词:王清任 医林改错 气血理论 补气活血法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251-01

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博览群书,治学严谨,求实创新,穷其一生的临床经验,历时十二载著成《医林改错》一书。笔者诊余闲暇,反复研读,体会到王清任学术思想的精髓之处是其对气血理论的继承与发扬,而在气血理论指导下最值得重视的是他补气活血的组方思想,兹不揣浅陋,探析如次。

高屋建瓴立論重视气血

中医学气血理论中的气和血是人体中的两大基本物质,气与血互根互用,血盛则气旺,气旺则血盛,病理上常相互影响,气病及血或血病及气,最后导致气血同病,气血失调是一切疾病产生的基础。

王清任求古训,参已见,他指出,“气”与“血”是人体中不可或缺的两种重要物质,但气血之中,尤重以气。王氏认为“元气即火,火即元气,此火乃生命之源”,目视、耳听、头转、身摇、掌握、足步都是气支配所为,同时人体脏腑器官功能失调的病理变化无不涉及气血,气血失调首当其冲为致病之起因。根植于深厚的临床实践,王清任对“气”、“血”的理解独到,他将“血实者宜决之,气虚者宜掣引之”的传统气血治疗原则,拓展为各种调气活血方法。其中尤对气虚血瘀病机见地独特,创立了补气活血之法及相关方剂,使治瘀之法趋于完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血瘀证的治则治法。

通观《医林改错》全卷,书中载方共34首,除5首单方和食疗方外,余29首方中使用黄芪18次,党参10次,重用黄芪量高达4~8两;理气药约有15种,由此可见他对气的重视。有关活血化瘀药多至29味,使用桃仁14次,红花13次,当归12次,赤芍11次,川芎10次,其中有8方命名为逐瘀汤或活血汤,有通窍、解毒活血汤之列,血府、膈下、通经、会厌、少腹、身痛逐瘀汤之属,此8方用桃仁、红花及赤芍者各7次,当归6次和川芎6次;每方使用活血化瘀药至少4味,多至7味,治疗病种达56种之多,其“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的学术思想,在处方用药上可窥一斑。

求索创新审因重责血瘀

强调血瘀致病是王清任创新性的学术观点,瘀血一词始见于《伤寒杂病论》,其内容在《五十二病方》与《内经》中早有论述。

王清任孜孜求索,远承《内经》,近师仲景,旁涉诸家。《医林改错》谓:“人皆知百病生于气,而不知血为百病之始也。”究其原因,王氏认为约有三端:其一气虚血瘀;其二,血虚血瘀;其三,寒热毒邪血瘀。在上述三者致瘀因素中,王清任尤其重视的是自身正气不足所致的气虚血瘀证,《医林改错》中列出“半身不遂门有40种气亏之症,小儿抽风门有20种气亏之症,如遇杂症,必与六十种内互相参考,庶无谬误。”

纵观王清任之《医林改错》对病因病机的论述,其核心观点有两个,一是重视血瘀的致病作用,二是强调气虚对血瘀的主导作用。在此思想指导下,独创了补气活血法,并且理法遣方治疗不同部位的瘀血。

补气活血组方思路缜密

上已叙及,王清任重视气血理论,强调血瘀致病,在引起血瘀的诸多因素中,尤其重视气虚所致的血瘀,指出气虚致血瘀之机制为元气亏虚,不能通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停留而瘀。治疗当峻补元气,佐以活血。

《医林改错》中载补气方12首,其中有9首是补气活血同用。举如补阳还五汤,尚有黄芪赤风汤,黄芪桃仁汤之类,此类方中用药的特点皆以补气药黄芪为主,其次为党参白术等,且重用黄芪。黄芪为“补药之长”,“补品中之风剂”,具有补虚之功,且具窜行之性,峻补而无恋邪之弊,故用于气虚血瘀证最为适宜,能使元气旺盛而血行无碍,经络通畅,气充而血生,新血自长,气足而阳回,得挽生机。

举析王氏补气活血之代表方——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对于本病病因病机的阐释,王清任没有苟同之前的风、火、痰之说,但颇推崇张景岳的观点,认为:若人身元气为十成,则左右半身各占五成;亏二成而左右各剩四成,一般尚无病态;亏五成而左右各剩二成半时,会出现气虚之症。此时一旦有空虚之隙,所剩二成半归并一侧,或左或右,病则无气,无以帅血必停留而瘀,导致半身不遂。由此可见,半身不遂与元气虚损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此外,王氏还指出,中风的多种伴随症状多与气虚攸关。其由气虚血瘀理论创制的补阳还五汤方名中之“补阳还五”是还丢失的五成元气,昭示要迅速运用大补元气的方法使周身元气得以恢复。这一理论亦得到了现代科技的佐证,补阳还五汤有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肾脏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并在临床其它各科得到广泛应用。

从补阳还五汤主治的症状表现看,王氏认为均为元气亏虚所致,血瘀症状并不明显,但方中七味药,除黄芪外,余均为活血药,表面上看似活血为主,其实不然,从药物剂量上方中重用黄芪四两,余六味药总计七钱半,足以说明本方是以峻补元气为主,是如王氏所云:“药味要紧,分量更要紧。”

从配伍机制上看,由于本证元气亏虚已达五成,治疗切不可墨守“病属于虚,宜治以缓”,而应抓住时机。由于气虚无力行血致瘀,瘀血既成,单纯补气,不足以祛其於,故王氏又强调,“其时不可若专用补气”,往往“气愈补而血愈瘀”。鉴于此,对于元气不足所致血瘀证,重在补气的同时,可防止补气引起瘀血加重;通经活络,祛除已有之瘀血,故又伍以桃仁、红花、川芎、归尾,在大剂量黄芪的主导下,既养血又活血,其中川芎配伍巧妙,前人谓其“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善于走散,既可助黄芪推动气行,又能助活血药增强行血散瘀之功。再以性寒通络之地龙配性温之黄芪,寒温并用,实有云行雨施之妙。

总之,补阳还五汤气药与血药主次分明,组方思路缜密。以达气旺则血行,活血而不伤正之目的。邓铁涛认为:“在一大队理血祛瘀药中,重用黄芪一味以统之,寓消瘀于补气行气之中,寓生气于理血之中。”王清任这种独特的药物剂量比例前所未有,同样为王氏的一个创新所在。

补气活血法 篇3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以来我院中医妇科就诊的160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范围18-45岁.所有患者均通过彩超和其它医疗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 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按随机原则, 将160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乙烯雌酚进行治疗, 每天0.25毫克.观察组采用补肾活血法, 鸡血藤、丹参各20克, 熟地黄、川牛膝、枸杞子、菟丝子、桃仁、断续各15克, 当归10克.同时遵循个性化的原则, 依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在饮食结构上进行针对性的膳食调正, 逐渐改善患者病理体质, 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开始服药后跟踪随访3个月,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依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在饮食结构上进行针对性的膳食调正:⑴阴虚质, 该类体质的妇女要多吃牛奶、枸杞、红枣等食物.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2) 阳虚质, 这种体质的妇女要多注意补充充分的营养, 保持营养均衡, 不偏食, 多食蔬菜水果, 多吃葡萄干、龙眼干等. (3) 气虚质, 多吃些人参、茯苓等.不宜食用寒凉生冷的食物.多运动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力. (4) 痰湿质, 平时多吃一些味淡性温平和易消化的食物, 如山药、冬瓜等.少吃油腻食物. (5) 湿热质, 平时多吃一些清淡祛湿的食物, 如南瓜、红豆等. (6) 血瘀质平时多吃山楂, 喝玫瑰花, 不吃寒凉、冰冻的东西. (7) 气郁质, 平时多吃一些鱼蔬菜等食物, 喝红枣桂圆汤.

1.3 疗效标准

月经不调的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行经期<2天或﹥7天;周期<21天或>35天;月经量>80m L或<30m L;经期前后或经期有腹痛、腰酸、下腹坠胀等症状.治愈:月经周期、经量恢复正常, 维持3个月以上.好转:月经周期、经量基本恢复正常, 但不能维持3个月以上.无效:月经周期、经量未见好转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 观察组经过中医对症治疗和个体化的膳食体质调理后, 其月经不调的治愈率比西医组显著增高, 且二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月经不调以肾虚为本, 经血耗, 血海空.所以在治疗上以补肾、滋肾、活血为主, 同时, 依据个人体质不同, 给予饮食上的合理建议, 通过膳食温补, 以阳中求阴, 补充人体逐渐改变体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方中丹参活血祛瘀, 通血气, 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盆腔环境, 使包块更容易吸收.菟丝子温阳补肾, 调气血, 改善卵巢功能, 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当归养血合营, 补肝血, 疏肝气.诸药合用具消结, 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中医学讲究辨证论治, 疾病的产生和发展都与个人体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任何疾病的治疗始终离不开对患者体质状况的分析和把握[1].同样, 月经不调的发生、发展及演变均与患者体质密切相关, 体质不同, 疾病表现往往也不同, 即使是在同样的外界环境条件下, 也可以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月经不调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质和量等异常变化[2].西医认为正常的月经周期依赖于大脑中枢-下丘脑—垂体一卵巢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中医认为是肾调节的生殖功能.肾通过冲任-胞宫进行调节.月经失调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 如先天体质不足、身体过度疲劳、饮食不平衡和社会压力, 环境刺激等导致功能性失常, 阴阳失调所致[3].如果治疗不当可能会引起闭经, 甚至是不孕不育等其它问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心理健康.本研究显示, 中医对症治疗的同时, 针对不同病理体质的患者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中医膳食调理,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中医联合疗法不同于西医西药治疗, 它调节内分泌, 又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其它的副作用.调节阴阳平衡, 从而标本兼治.改善体质将是中医学防治月经不调的新途径, 同时也为“体质辨识一调整体质一调整月经”的新思路提供了事实依据.依据体质、标本兼治、治未病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新方向.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补气活血法和体质调理法联合应用在防治月经不调中的疗效.方法:将160名月经不调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采用补气活血法治疗女性月经不调, 同时中医膳食进行调理, 对照组采用口服常规激素乙烯雌酚进行治疗.结果:与西医对照组相比, 中医治疗和调理的联合应用治愈率较高, 且二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补气活血法联合膳食体质调理法对于治疗月经不调疗效显著.

关键词:补气活血法,体质调理法,月经不调

参考文献

[1]何雪萍, 田红霞, 潘展霞等.中医体质调理在防治月经不调中的临床应用[J].河北中医, 2012, 34 (4) :533-534.

[2]郭宝云, 林斌松, 纪青, 黄熙理.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女学生月经不调与中医体质类型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05:650-651.

站桩补气法 篇4

人在年轻之时,一般下焦比较实,上焦比较虚,上焦是指心与肺,下焦是指肝与肾。上虚下实,元阳充足,头目清醒,人就充满了活力。这就像晴朗的天空一样,天上风轻云淡,地面绿树成荫。然而,到了老年,人会渐渐地变为下焦虚,上焦实。上虚下实,头轻脚重,人就会神清气爽;下虚上实,头重脚轻,人就会昏昏沉沉。所以,中医认为上虚下实是身体健康的标志,上实下虚则是病态的表现。

站桩时曲肘抬臂、屈膝下蹲,其目的就是让身体重心下降,使下面充实,下面充实了,肾精就会充实,肾精充实了,宗气运行通畅,心肺之气下降,肝肾之气上升,这样一来,人就进入了上虚下实的状态,就能健康长寿。《黄帝内经》对站桩有具体的论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骨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

◎站桩补气法

在练习站桩前,应排空大小便,并把衣扣腰带松开,而且饭前、饭后一小时不宜练习。

脚:两脚呈内“八字”形站立,两手抬至胸前,两脚站得不能太宽,脚跟比肩稍宽一些,脚尖和肩宽度差不多。

头:头要正,百会上领,下颏微收;口微微闭,舌抵上腭,神情平静;目光平视,自然呼吸,全身放松,使周身上下气机平衡、和畅。

手:手指自然舒张,中间仿佛有一个气球,两手要小心翼翼地捧着它、抱着它,两臂圆撑,和身体环抱成半圆形,手的位置开始时可以放低一点,以后再慢慢上升,但两手高不过肩,低不过脐。

肩:肩部放松,不能绷紧,不能端肩膀。肩膀要很自然地耷拉着,往下松。这时锁骨、胸部有点沉,所以肩下松时还要往两侧外撑。有的人站桩时间一长就身上流汗,两手冰凉,原因就是肩肘没放松,气运行受阻。因此,在练习站桩前要把肩膀抖搂抖搂,放松地前后转一转。

膝:膝盖微屈,膝盖不能过足尖,大腿根部空虚,呈似坐非坐状态。

身体:上身挺直,不能塌腰翘臀。胸部微含,把背拉直。腹部放松微回收。会阴上提,尾闾下垂指向地面。会阴往上提,气就能往上升,配合着百会上领,这样上下气机连成了整体,气机平衡,内蕴充足,才能显现出“站如松”的挺拔英俊、内气浑厚的姿态。体内气机充足、通畅了,身形自己会往下矮。下矮时膝盖不能过脚尖,这样站桩既出功夫又长力气。但是一定要注意尾闾下垂,否则体内的气只上不下,气机上涌,失去平衡会导致血压升高。

保持这个姿势,尽量放松全身,什么都不要想,让气血自然流动,一般至少站30分钟。开始练习站桩时,会觉得很费力气,膝盖、大腿酸痛。有的人还会哆嗦,这是正常的反应。腿酸痛时一定要坚持,忍耐一会儿,酸痛是因为你的身体里气不足,无力支撑身体重量。这时你可以用意念去体会哪个部位酸,怎么个酸法,气随着意念行走,你的意念到了酸痛的部位,气就会注入这个部位。等到这个部位的气慢慢充足之后,酸痛也就消失了,这时你的身体就会蹲得更低更稳了。大家一定要牢记,站桩站直了虽然省劲,但越直越没有效果,如果能蹲得低一点尽量蹲低。当然,身体下蹲时不要勉强往下坐,低到一定程度就行了。

◎补气六字诀

补气六字诀,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养生法,它的最大功能就是通过呼吸引导,调动五脏六腑之气。五脏六腑之气混浊,人就会生病,如果将五脏六腑的浊气吐出,再吸纳进清新之气,人就会恢复健康。如何来吐出体内的濁气呢?古人发明了六字诀——嘘、呵、呼、呬、吹、嘻。

发嘘声可以吐出肝上的毒气。

发呵声可以吐出心上的毒气。

发呼声可以吐出脾上的毒气。

发呬声可以吐出肺上的毒气。

发吹声可以吐出肾上的毒气。

发嘻声可以吐出三焦上的毒气。

通过六字诀吐出了脏腑内的毒气,再吸纳进天地间的清气,五脏六腑之气如此循环,日日更新,就会激发它们的潜能,这样一来,人就会精神百倍,健康长寿。那么,六字诀为何对癌症病人有如此大的作用呢?因为癌细胞是厌氧细胞。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温伯格医生的研究证实,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最大的差异是,正常细胞需要充足的氧气才能生存,而癌细胞正好相反,癌细胞是厌氧细胞,只有在氧气不足和血中氧气浓度太低时,才会生长。所以,一些人患了癌症后,进入深山老林过着简单的生活,却奇迹般地康复了,就是因为深山中的空气清新,负氧离子的含量很高。同样的道理,清晨,人们通过六字诀,最大限度地吐出脏腑内的浊气,最大限度地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就会增加身体内氧气的含量,身体内的氧气一多,癌细胞就失去了生长的条件。其实,不仅是癌症,几乎所有的慢性病都是因为身体内的氧气不足造成的,所以,六字诀不仅对癌症病人有帮助,对所有病人和没病的人也都有好处。

洪丽

补气活血法 篇5

资料与方法

2014 年10 月-2015 年3 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40 例, 分两组。对照组70 例, 男38 例, 女32 例, 病程2 个月~5 年, 整体病程2.8 年, 年龄41~79 岁, 平均 (63±2.3) 岁。观察组70 例, 男40 例, 女30 例, 年龄39~76 岁, 平均 (59±2.3) 岁, 病程5个月~10年, 平均3.1年。两组在性别、病况、年纪等因素方面, 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存在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 口服100 mg肠溶阿司匹林片进行抗血小板凝聚, 1 次/d;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500 m L/d;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30mg, 3次/d。试验组在进行西医疗法的同时加以补气活血的方式, 基本的实施方法:黄芪30 g, 当归15 g, 丹参15 g, 川芎10 g, 瓜蒌10 g, 桃仁10 g, 党参10 g, 红花8 g, 枳实8 g。水煎服, 2次/d, 150 m L/次。10 d为1 个疗程, 共治疗4个疗程。

疗效评价标准:①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 心绞痛的次数减少>80%, 静息心电图基本正常。②有效:临床表现出的症状以及体征都有一定的缓解, 心绞痛发生的次数可降低50%~80%, 心电图在一定程度上有好转;③无效: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没有明显改变, 发生心绞痛的次数没有减少, 心电图基本未得到改善, 甚至更加严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统计学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Graph Pad Prism软件来处理分析, 结果以 (±s) 表示, 评估两组间的显著性水平通过t检验实现,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显效41例, 有效23例, 治疗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显效34 例, 有效19 例, 治疗总有效率7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讨论

冠心病的核心起因即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引起病症的原因或许是各类因素协同造成的影响, 然而, 现在还未发现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真正缘由。目前被大多数人广泛接受的观点为, 冠心病是由基于遗传的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与性别 (>45岁男性以及>65岁女性) 、糖尿病、血脂偏高、高血压、抽烟、体重超标、缺乏运动、有CHD的家族史、性情急躁等。在中医中, 冠心病是中医内科学的一类“胸痹”“心痛”性疾病, 它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气血凝滞导致气血不通。临床主要表现有阵发性心痛、闷胀感, 疼痛经常放射到左肩膀等部位。患者疼痛发作的时候, 可能会伴随着虚脱感、胸闷气短、出汗、呼吸急促、头晕恶心或濒死感等症状。冠心病实际上由肾虚血瘀引起的, 它的核心病变部位是心脏, 当动脉形成血液栓塞以后, 就会影响血管的通畅度, 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症状, 所以治疗冠心病患者时还要对其心气实施调整, 只有保持血脉的通畅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补气活血法中所使用的中草药都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且无不良反应[3]。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发现[4,5,6], 黄芪兼具有效扩张冠状动脉的血管与增加血流量、改善心脏功能的多重效果;红花、丹参等可以增强心脏肌肉的收缩力度, 对心肌部位缺血处的血管再生有促进作用;川芎、党参能够明显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防治血液栓塞的形成、阻止血小板发生聚集, 从而减小冠状动脉脉管的血液流动阻力。同时通血补气的治疗方案, 治标又治本, 可促进瘀化痰消, 使血脉通畅无阻。

本研究方案中各种药物联合应用到冠心病的治疗, 能显著减轻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的症状,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补气活血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因血流不通顺造成的血瘀症状, 应在临床冠心病患者治疗中推广运用。本试验结果显示, 观察组显效41例, 有效23 例, 治疗总有效率91.4%;对照组显效34 例, 有效19 例, 治疗总有效率75.7% 。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治疗效果显著, 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临床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通过中医的方法进行补气活血的相关疗效研究。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140例, 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70例。对照组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西医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补气活血中医疗法, 分析两组整体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西医疗法联合补气活血法可以明显提高冠心病治疗效率, 并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

关键词:冠心病,补气活血法,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闫志虹.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3, 23 (1) :451-452.

[2]丁平.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 (28) :124-125.

[3]郑云燕.李应东.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 (20) :58-59.

[4]金克荣.探讨运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19 (1) :40-41.

[5]何先鹏.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2, 4 (10) :12-13.

补气活血法 篇6

关键词:中医补气活血法,冠心病,ST段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其中最典型的是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动脉血管栓塞、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等因素导致血管腔狭窄或堵塞, 造成心肌缺氧、缺血, 甚至坏死等引起的心脏病[1], 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分为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隐匿性冠心病、猝死五种临床类型[2], 加拿大心血管协会将心绞痛分为Ⅰ、Ⅱ、Ⅲ、Ⅳ级[3]。目前, 临床上主要采用西药治疗, 但疗效受到一定限制。根据最新研究表明, 冠心病在临床诊治中, 常规的医药治疗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冠心病病情变化的治疗需要, 而传统中医补气活血法就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一需求。中医提倡益气养阴、补气活血。崔彦如等[4]研究表明, 运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总有效率可达98%。本研究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16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西药与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 分析评估中医补气活血法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16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医诊断为胸痹气虚血瘀证及1979年WHO关于冠心病的西医诊断标准。均伴有典型心绞痛症状, 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显示出明显缺血表现, T段缺血性偏移超过0.1 m V。排除合并传染性疾病、存在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以及意识不清或严重精神功能障碍的患者[5]。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 (86例) 与对照组 (82例) , 试验组患者中男37例, 女49例;年龄39~76岁, 平均年龄为 (56.87±4.25) 岁;病程1.22~2.58年, 平均病程为 (1.94±0.55) 年。对照组患者中, 男36例, 女46例;年龄为38~73岁, 平均年龄为 (55.49±6.17) 岁;病程1.36~2.74年, 平均病程为 (2.07±0.48) 年。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静脉滴注15 m L舒血宁 (厂家: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1021351;规格:5 m L∶4.2 mg/支) 混合100 m L生理盐水, 同时舌下含服钙通道阻滞剂[ (厂家:辽宁良心 (集团) 德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1021082;规格:10 mg×100片]与硝酸甘油 (厂家: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1022;规格:0.5 mg/片) 抗心绞痛治疗。随后, 对照组患者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 (厂家:青岛黄海制药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7023441;规格:20 mg×30片) 治疗, 3次/d, 10 mg/次;试验组患者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法予以治疗, 处方为:10 g瓜蒌, 10 g桃仁, 10 g党参, 10 g枳实, 10 g红花, 10 g川芎, 15 g当归, 20 g丹参, 25 g黄芩。阴虚者补加10 g玉竹与10 g麦冬, 阳虚者补加10 g杜仲与10 g桂枝, 痰浊者补加10 g胆南星与10 g半夏。水煎服, 2次/d, 100 m L/次。7 d为1个疗程, 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临床效果。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 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 观察ST段下降次数及其持续下降时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 其中包括二尖瓣快速充盈和心房收缩期血流比 (E/A)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及左室短轴缩短率 (LVFS) 改善效果;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疗效评定标准[6]

将心绞痛次数减少超过80%, 心绞痛分级改善2级, 静息状态心电图正常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定义为显效;将心绞痛减少次数介于50%~80%, 心绞痛分级改善1级, 临床症状稍有改善的定义为有效;将心绞痛次数、静息心电图以及临床症状均为取得改善, 甚至出现加重等情况定义为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T段下降次数及下降时间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ST段下降次数与ST段持续下降时间均无明显差异 (P>0.05) ;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ST段下降次数与ST段持续下降时间分别为 (34±5) 次、 (113.28±10.47) s, 均远远低于对照组的 (97±9) 次、 (201.55±14.21) s, 两组ST段降次数与下降时间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9%;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61%, 试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2.3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E/A、LVFS及LVEF比较, 差异不显著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E/A、LVFS及LVEF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的E/A、LVFS及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 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目前医学诊疗领域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多样化, 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过度吸烟喝酒、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缺乏体育锻炼等许多独立危险因素, 具有高发病率与高致死率等特征[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 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一旦延误, 很大程度上将会迁延至颈、颌、手臂、后背以及患者胃部[8]。根据最新研究表明, 冠心病在临床诊治中, 常规医药治疗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冠心病病情变化的治疗需要, 而传统中医补气活血法就可以很好的满足这一需求。祖国医学中虽无冠心病病名, 但可依据其临床症状将其划入胸痹、卒心痛、真心痛或厥心痛等范畴。《灵枢·本藏》最早提出“胸痹”概念, 但其侧重肺部疾病, 与冠心病联系不紧密;而在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指出胸痹的发病机制为上焦阳虚、阴邪上乘、正邪相搏, 是由心脉痹阻引发心痛或胸背痛。中医学指出, 胸痹心痛的主要病因是心气逆乱引起心脉淤阻, 痰淤互结引起气血不畅, 经脉不通引起气血淤阻等, 中医通过益气养阴、补气活血能改善胸痹心痛症状。

中医补气活血法的方药多种多样, 其中黄芩具有增强机体代谢、免疫能力, 促进应激反应, 改善心脏功能;党参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朱玉霞等[9]研究存在瓜蒌皮在痰浊内阻证冠心病的治疗中应用, 提示瓜蒌皮提取物能降低血清脂质水平, 减少心肌耗氧量, 增加冠脉血流量, 扩张冠状动脉, 改善心肌供血, 在改善冠心病临床症状的同时恢复神经功能。在本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西药治疗, 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 药方主要功效为益气补血、化瘀活血、润肺祛痰、抗动脉硬化、通经利脉、健脾补气、理气止痛、止咳平喘、理气宽胸、祛风止痛。结果显示, 治疗前两组患者ST段下降次数与ST段持续下降时间均无明显差异 (P>0.05) ;治疗后, 试验组ST段下降次数与ST段持续下降时间分别为 (34±5) 次、 (113.28±10.47) s, 均远远低于对照组的 (97±9) 次、 (201.55±14.21) s, 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 。这提示经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 患者心脏各功能恢复更加稳定。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E/A、LVFS及LVEF指标均高于治疗前, 差异显著 (P<0.05) ;治疗后, 试验组患者的E/A、LVFS及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这表明中医补气活血法能对症用药, 从根本出发诊治疾病。

综上所述, 中医补气活血法标本兼施, 通过活血化瘀与补肾益气等机理治疗冠心病能取得显著的疗效, 显著改善患者的二尖瓣快速充盈和心房收缩期血流比、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心功能指标, 且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阳晶晶, 严洁, 常小荣, 等.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 2012, 21 (5) :759-761.

[2]付作林.冠心病的分型诊断与临床决策[J].山东医药, 2011, 51 (23) :111-112.

[3]陈义, 吴小庆.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心绞痛分级及危险度分层中的作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1, 34 (31) :39-40.

[4]崔彦如.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50例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 (17) :173-174.

[5]徐萌.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对临床症状、心肌缺血的改善作用[J].中医临床研究, 2014, 6 (24) :39-41.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204.

[7]高阅春, 何继强, 姜腾勇, 等.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 2012, 27 (3) :178-181.

[8]金克荣.探讨运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 (19) :40-41.

补气活血法 篇7

患者, 51岁。因双下肢进行性麻木乏力伴大小便困难1年加重3天入院。患者2007年9月因运动损伤后, 自觉双下肢麻木乏力, 左侧稍重, 双小腿痛温觉迟钝20余天未见好转, 且逐渐伴小便难控制, 大便稍紊乱。2007年11月2日到当地医院行胸腰椎MRI提示胸7-8椎相应水平脊髓异常信号, 考虑出血。给予理疗等对症支持治疗1月余稍有好转, 患者不愿意行高压氧及手术治疗。2008年9月19日症状加重, 为进一步诊治来到广州某三甲医院就诊, 复查胸椎MRI:胸7-8椎体平面髓内病变, 性质多考虑为血管源性病变, 以海绵状血管瘤可能性大, 继发胸6-7椎体平面脊髓变性。于2008年9月22日收入该院。入院查体:双上肢肌力及肌张力未见明显异常, 双下肢麻木无力, 左下肢肌力1级, 右下肢肌力2级, 脐以下感觉减退, 双下肢本体感觉减退。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余未见明显异常。入院诊断:脊髓占位性病变:胸7-8椎平面海绵状血管瘤。入院后予西药激素治疗, 症状无缓解, 考虑到胸7-8脊髓内占位性病变诊断明确, 海绵状血管瘤可能性大;患者双下肢麻木无力呈进行性加重, 进展速度极快, 表现为脊髓横贯性损害。于2008年9月22日急诊全麻下行胸7-8椎平面脊髓内病灶切除术, 术程顺利, 术后诊断:中胸段海绵状血管瘤。根据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予以激素冲击、神经营养、预防感染、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治疗, 术后第一天, 患者生命体征正常, 查体双下肢肌力0级, 脐以下感觉减退, 双下肢本体感觉减退, 深浅感觉消失, 双侧腹壁和提睾反射存在, 双侧巴宾斯基征 (+) , 皮肤划痕征 (-) , 肛门反射未引出。考虑微脊髓手术后脊髓休克期, 予以激素冲击、神经营养、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 后病情逐渐稳定, 精神佳, 食欲增加, 睡眠改善, 伤口愈合尚可。2008年10月23日患者双下肢可轻微移动, 右下肢可有温水烫感, 提示脊髓功能开始逐步恢复, 继续予激素、神经营养及对症治疗。

2008年10月28日吴伟教授受邀诊查病人, 查体患者双下肢无力, 几乎全瘫, 抬起不能。左下肢肌力1级, 右下肢肌力2-级。需家人扶持方能坐起, 生活无法自理。面色萎黄, 便秘, 排尿不能控制, 舌质淡暗少苔, 脉沉细。中医辨证:痿病 气虚血瘀证。乃肝脾肾精气虚损, 血循涩滞所致, 虚实夹杂之证。治法:补气祛瘀 滋养肝肾。吴教授辨证运用邓铁涛补气活血法为指导, 处方:以大剂量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60 g、五爪龙45 g、牛大力30 g、千斤拔30 g、桃仁10 g、红花10 g、川芎12 g、赤芍15 g、当归10 g、杜仲15 g、豨莶草15 g。每日1剂, 复煎。并嘱配合针灸推拿治疗。

2008年11月14日复诊, 查体患者双下肢肌力有所改善, 左下肢肌力2级, 右下肢肌力3级, 面黄, 大便依靠开塞露, 小便依靠导尿。舌质淡暗少苔, 脉沉细。患者本因肝脾肾精气虚损, 血循涩滞所致, 虚实夹杂之证, 今仍大小便不通, 是有瘀血腑实证在内, 故守上方酌加用全蝎10 g、蜈蚣2条活血搜络、枳实15 g通腑泄浊, 每日1剂。嘱其继续配合针灸推拿等康复训练。

2008年12月28日三诊, 查体患者双下肢肌力明显改善, 已经可以轻度抬起来, 右侧下肢能抬高20~30厘米, 患者左下肢肌力3级, 右下肢肌力4-级, 面色潮红, 口干, 仍有便秘, 排尿控制差, 舌淡苔黄腻, 脉沉细。吴伟教授将原方加减。考虑到患者面红、大便不通, 伴有轻度热象, 酌加用补益肝肾、通腑泻热之品, 方药如下:黄芪90 g、五爪龙30 g、千斤拔30 g、牛大力30 g、红花10 g、川芎12 g、赤芍15 g、丹参30 g、怀牛膝15 g、独活10 g、法半夏10 g、陈皮6 g、枳实15 g、杜仲15 g、肉苁蓉20 g、锁阳15 g、全蝎8 g、蜈蚣3条、虎杖15 g、女贞子15 g、菖蒲20 g、何首乌20 g。

此后继服上方, 黄芪用量逐步增加至每剂120 g。治疗60天后, 借助器械可以站立, 左下肢肌力也有所恢复。继续服上方治疗, 将黄芪量减至60 g, 再服药30天以巩固疗效。

经过上述治疗后, 患者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2009年3月诊查:患者纳眠可, 排尿控制较前好转, 自行排便。感觉检查触觉和痛觉进步, 右下肢本体觉恢复约60%, 左侧感觉平面在胸10。肌紧张明显缓解, 肌力进步:卧床时右下肢屈髋4+级, 屈膝、屈踝、屈脚趾4级, 伸髋、伸膝、伸踝、脚趾背伸4-级;左下肢屈髋4-级、屈膝、屈踝、屈脚趾3级, 伸髋、伸膝、伸踝、背伸脚趾3-级。站立与坐位右下肢可以抬离地面, 借助器械可以站立和间断步行50米。2009年3月5日行肌电图与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提示:左侧胫神经潜伏期延长, 传导速度正常, 说明脊神经功能存在, 有恢复的基础。经治疗患者脊髓功能可进一步恢复。

患者于2009年3月30日好转出院, 嘱其继续加强肌肉恢复训练, 练习屈膝、屈踝力量, 包括卧位和站立位训练, 促进双下肢特别是左下肢的恢复, 并可使用步行器或者双拐辅助行走。继续守下方巩固治疗半年:黄芪60 g、五爪龙30 g、牛大力30 g、千斤拔30 g、桃仁10 g、红花10 g、川芎10 g、赤芍15 g、当归10 g、杜仲15 g、怀牛膝15 g、豨莶草15 g、全蝎8 g、枳壳15 g。日前随诊患者可以不用扶拐杖步行30米, 二便基本自控, 生活基本自理。

2讨论

该患者病情潜隐, 经MRI检查发现“脊髓海绵体状血管瘤”, 经手术、激素、西药对症治疗后疗效仍不满意, 出现术后气血亏虚, 气虚血瘀, 脾虚及肾, 病情复杂, 治疗难度较大。邓铁涛教授在治疗脊髓损伤疑难内科病的过程中提出“脾胃虚损, 五脏相关”的理论, 运用大剂量补气活血药来指导临床。笔者针对本病运用邓老经验给予联合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治疗。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显示了中医中药疗法在修复术后脊髓神经损伤,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面的优势。本病例治疗经验如下:

2.1 五脏相关, 尤重脾胃

脊髓损伤所导致的偏瘫、截瘫等, 属于中医学“痿病”的范畴, 本病病因可归结为外邪所伤, 疾病失治, 病后失养, 导致脾胃气虚, 渐而成虚成损。病机为脾胃虚损, 而与他脏有密切关系[2]。对于本病的治疗须运用综合调理之法。补脾养肝益肾、补气强肌祛瘀, 是主要治疗原则。邓铁涛教授经验认为脾胃乃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 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 受纳运化水谷精微, 达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在生理、病理学上占有重要位置。脾主肌肉, 肌肉是机体功能活动的基础, 肌肉形体属阴, 脾气虚损表现为肢体乏力, 无力抬腿, 站立不能等。发病之后, 要设法恢复脾胃正常功能, 使气血充裕、气机调畅、升降得度, 方可治愈疾病, 促进机体康复。抓住脾胃这个核心, 不少疑难杂症多可迎刃而解。

2.2 阴精亏耗, 补益肝肾

脊髓损伤, 病位在脊髓神经, 中医学有肾主骨生髓, 肝主筋, 肝肾同源的理论。笔者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 后天失养、外力损伤、久病失治等原因导致肝肾脾三脏受损, 阴为精, 阴成形, 此精此形即是真阴之象, 真阴真阳受损则导致气血生化乏源, 阴精亏耗。肝主筋脉, 出现肌束震颤, 肌肉萎缩 (尤其以下肢近端明显) 乃肝阴受损, 筋脉肌肉失之濡养的表现。肾主骨, 出现脊柱变形、骨髓损伤, 肢体不温, 大便秘结等都是肾精不足的表现。观外在形质之坏与未坏, 即可以察其真阴之伤与未伤。治疗上, 补肾益髓中药可以选择杜仲、锁阳、肉苁蓉。养肝用当归、山萸肉、何首乌。还可以配伍选用虫类药物如全蝎、蜈蚣、土鳖虫等疏通筋脉以佐之。

2.3 补气活血, 尤重黄芪

邓铁涛教授十分重视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所提供的经验。对于偏瘫、截瘫等半身不遂辨证属于气虚有血瘀者, 认为是元气亏损所致, 治疗上重用黄芪大补元气, 配以祛瘀之药, 瘫者行之[3]。治以补气祛瘀通络, 用补阳还五汤为主方, 临床上每获奇效。邓老认为, 补阳还五汤取效的关键在于重用黄芪60~120 g, 甚至120 g以上 (此时煎药用水量及煎药时间必须相应增加, 否则便不能获得应有的疗效) 。用此方治疗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属气虚血瘀之偏瘫者, 用之得当, 多获良效。该方是在邓老上述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治疗重症脊髓损伤的有效方剂。临床上, 使用补阳还五汤要注意三点:一者辨证须是气虚血瘀之证;二者黄芪必须重用至120 g, 不宜少于60 g方效, 其它药量也可略为增加, 但决不能轻重倒置。三可以用五爪龙、千斤拔、牛大力等岭南草药协调黄芪强肌健力, 使之补而不燥。

摘要:一位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破裂患者, 经手术、激素、西药对症治疗后疗效不满意, 出现术后截瘫, 病情复杂, 治疗难度大。笔者辨证运用邓铁涛教授的大剂量补气活血方药治疗脊髓损伤的经验, 给予中药、针灸推拿联合治疗。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针灸推拿治疗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指标明显改善。显示了中医中药疗法在修复术后脊髓神经损伤,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面的确切优势。希望更好的学习、总结和继承邓铁涛学术思想, 并在实际病例中运用邓老的经验论治疑难杂病。

关键词:脊髓海绵状血管瘤,截瘫,痿病,五脏相关,邓铁涛

参考文献

[1]丁邦晗, 林晓忠, 严夏, 等.邓铁涛教授治疗心血管病重症验案2则[J].新中医, 2006, 38 (11) :16-17.

[2]阳涛, 周欣欣, 刘小斌.邓铁涛教授函诊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特点浅析[J].新中医, 2011, 43 (4) :134-135.

补气活血法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年龄20~49岁,平均(35±3)岁,病程3~300 d,平均(153±29)d;对照组患者年龄20~48岁,平均(35±3)岁,病程1~300 d,平均(153±26)d。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①均经临床各项检查确诊为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②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③均表现为小腹痛、腹胀、乏力、黄带及白带、腰痛及腰酸等。排除标准[4]:由于外伤导致的内脏出血;宫外孕破裂出血;肝硬化腹水;结核性腹膜炎;对本研究药物过敏;严重心、肺、肾功能障碍;严重凝血障碍、贫血、恶性肿瘤。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江西润泽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4338)200 ml+甲硝唑(湖北中佳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2020829)100 ml,1次/d。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活血补气祛湿汤进行治疗,配方为:当归、黄芩各20 g,车前子、川芎各15 g,蒲公英30 g,莪术、三棱各12 g,香附9 g,以水煎之,每日服用1剂,分早晚2次服用。若患者存在腹痛症状,加用延胡索10 g及木香6 g;若患者存在气虚现象,加用黄芪及党参各15 g;若患者存在腰痛症状,加用枸杞子15 g及桑寄生10 g;若患者存在肝郁症状,加用郁金9 g及柴胡6 g。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盆腔积液转阴率、生命质量及复发率。生命质量:采用生命质量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命质量越高。盆腔积液转阴标准: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临床体征明显缓解、盆腔积液全部消退[5]。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盆腔积液转阴率、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3 讨论

盆腔炎好发于有月经及处于性活跃期的女性,绝经后、初潮前女性较少出现盆腔疾病[6],其主要是由于周围器官炎症扩散所致,细菌逆行感染,经子宫、输卵管到达患者盆腔组织。慢性盆腔炎主要是因急性期治疗不彻底所致,其发病时间较长、病情较为严重,其病理特点主要是盆腔器官长时间受刺激导致患者主观上产生不适感觉,伴随躯体防御运动、情感行为反应及自主神经反应等形成一种较为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7],慢性盆腔疼痛现象主要发生于盆腔器官炎症后期,是由于组织功能异常、解剖功能异常等引起。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可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因此,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中一般采用西药进行治疗,其起效较快,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不适,但其并不能有效根治盆腔炎,患者经西药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且易出现不良反应,具有一定局限性。中医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善患者体质,提高其机体免疫能力,进而使疾病彻底治愈[8]。中医认为,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主要发病原因为正气不足,热毒湿邪之气集中于下焦,影响正常气血畅行,久而成瘀,血瘀后湿热现象加重,瘀血及热湿现象互相结合,缠绵不解导致瘀血内阻形成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9];且妇女由于生活压力、家庭压力、工作压力及社会压力等方面影响,极易导致情志郁结、血行不利、气机不畅,最后导致血瘀形成。活血补气祛湿汤具有健脾化湿及清热解毒之功效,能有效弥补西药治疗的不足之处,具有扶正祛邪的作用,且复发现象较少,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安全性较高。方中的当归及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补气的功效,当归能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细菌生长;黄芪具有补气的功效;三棱具有破血化瘀的功效;车前子具有利湿通淋的功效;柴胡具有调节月经的功效;香附具有活血理气的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气的功效;全方中药联合使用起到清热解毒、扶正祛邪、活血祛瘀的作用,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不适,提高盆腔积液转阴率及生命质量,治疗较彻底,复发现象较少,利于患者预后[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盆腔积液转阴率、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活血补气祛湿汤治疗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不仅能有效提高盆腔积液转阴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能提高其生命质量,治疗后复发现象较少。

摘要:目的 探讨活血补气祛湿汤治疗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辽宁省沈阳市大众医院收治的60例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甲硝唑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活血补气祛湿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盆腔积液转阴率、生命质量及复发率。结果 验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盆腔积液转阴率、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活血补气祛湿汤治疗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不仅能有效提高盆腔积液转阴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且能提高其生命质量,治疗后复发率较少。

关键词:活血补气祛湿汤,盆腔炎,盆腔积液,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白春艳,王建.活血补气祛湿汤治疗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42例[J].陕西中医,2012,33(11):1450-1450.

[2]林玲.活血补气祛湿汤治疗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5,28(15):73-74.

[3]胡静,赵丽红.中医治疗盆腔炎5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0):2554-2555.

[4]魏绍斌.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治疗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4):253-255.

[5]陈丽,林霞.中医综合治疗盆腔炎100例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6):70-71.

[6]赵福玲.不同中医方法治疗盆腔积液合并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3,26(8):109-110.

[7]刘改先.盆腔炎反复发作的中医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16(22):91-92.

[8]王洪英.简析盆腔炎的中医诊疗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4,14(11):208-216.

[9]JIN Zhichun,HUANG Guangying.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Vaginal Bleeding after Drug-induced Abortion by Yaoliuan Capsule and Its Effects on Menses Recovery[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 Medical sciences,2005,25(3):346-367.

上一篇:工资与薪酬下一篇:35kV变电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