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2024-05-01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精选十篇)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2009年1月-12月我科确诊COPD72例住院患者, 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诊断标准[1], 其中男49例, 女23例, 年龄51~83岁, 病程2~31年。

1.2 方法。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资料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营养、输液、抗感染、氨茶碱平喘等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用博利康尼、布地奈德、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具体方法为博利康尼5mg加入NS2ml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2次/日, 氧流量5~6L/ml, 每次10~15分钟, 随后用布地奈德1mg、氨溴索15mg雾化吸入, 方法同上, 2次/日, 疗程为7天。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氨溴索30mg每日3次和博利康尼2.5mg每日3次口服, 疗程为7天。

1.3 疗效标准及结果

1.3.1 疗效标准 显效:咳喘明显改善, 痰量减少易咳出, 呼吸困难消失, 肺部口罗音减少或消失;有效:咳喘有所改善, 痰量稍减少, 呼吸困难减轻, 肺部口罗音减少;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1.3.2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P<0.05为有显著差异。见表1、表2。

1.3.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2例出现咽部不适, 口干, 声音嘶哑, 但不影响治疗。

2 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 治疗组喘息缓解哮鸣音消失、肺部口罗音消失及咳嗽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1) 。

3 讨论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为特征可防治的疾病, 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不完全可逆, 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颗粒异常炎症反应有关[2]。其主要特征为肺功能的缓慢减退及进行性气流受限。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减少急性发作, 降低病死率。

博利康尼为选择性β2受体兴奋剂, β2受体分布于支气管平滑肌及肺组织内, β2受体激动剂进入管内和β2受体结合相互作用, 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 (cAMP) 含量增加, 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缓解支气管痉挛和气管阻塞。博利康尼起效快, 并延缓β2受体敏感性下降, 增加疗效。

激素在AECOPD中的治疗地位也得到许多研究的证实, Davies和Niewoehner等完成的随机、有安慰剂对照的试验结果显示, 系统应用皮质激素治疗AECOPD, 可以改善肺活量、缩短住院时间, 并降低复发率。布地奈德是一种具有高效局部抗感染作用的糖皮质激素, 它能增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容酶体膜的稳定性, 抑制免疫反应和降低抗体合成, 抑制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和释放而减轻平滑肌的收缩反应[3]。

氨溴索为一种新型粘液溶解剂, 刺激Ⅱ型腺泡上皮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增加浆液腺分泌, 有利于支气管上皮的修复, 从而调节浆液和粘液分泌, 降低痰液的粘稠度, 改善纤毛上皮粘液层的运输功能, 同时, 使抗感染药物进一步进入粘液中, 结果使患者痰液量减少, 痰液稀释, 易于咳出。氨溴索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程中发挥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可以抑制AECOPD患者气道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过程[4]。并且借助氧气的动力进行雾化治疗, 改善缺氧的同时, 使溶液被气流雾化成微粒能使药物随着深呼吸进入气道, 使粘膜湿化, 局部药物浓度增高, 达到稀释痰液, 促进引流, 同时解除支气管痉挛。

高流量氧驱动雾化吸入, 雾化成可吸入微粒, 直径<5um, 使药物沉积于呼吸道, 直接进入呼吸道靶器官, 给药量少, 全身副作用少, 起效快, 疗效确切。本组资料显示, 博利康尼、布地奈德、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治疗AECOPD患者具有协同作用, 因此联合用药具有很大优越性, 不但能减轻和缓解支气管痉挛, 还可减轻气道上皮细胞充血水肿和粘液分泌过多, 利于痰液排出, 缓解气道阻塞, 雾化吸入治疗将药物转化为气溶胶, 经吸入直接吸入至下气道和肺部达到治疗目的。给药剂量很小, 肺内沉积率高, 联合用药疗效显著, 操作简单, 经济实用, 易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白春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 2004, 9:1-3.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 [S].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7, 30 (1) :8-17.

[3]粱晓, 方利洲, 马红雨, 等.吸入布地奈德/福膜特罗治疗COPD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12:36-37.

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质量管理研究论文 篇2

PDCA循环管理是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广泛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1-3]。PDCA循环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4个阶段的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良性循环中提高。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临床实际工作中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探讨规范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减少安全隐患发生[4],我科运用PDCA质量管理办法对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进行质量改进,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2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患者中需氧气雾化吸入的患者105例为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50例,平均年龄(76.1±5.2)岁,共检查630项;2016年3月~6月收治患者中需氧气雾化吸入的患者138例为观察组,其中男73例,女65例,平均年龄(75.8±4.9)岁,共检查828项。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我科在职护士共35人,全部纳入考核范围。

1.2方法

1.2.1观察组运用PDCA质量管理方法,具体实施如下:第一阶段,计划,成立专门雾化质控小组,通过现状调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雾化液没有严格按医嘱配置,护士重视程度不够;②雾化时体位未按要求嘱咐患者;③雾化罐放置角度不当;④氧气流量调节不当及氧气管连接不牢靠;⑤雾化时深长呼吸及雾化后有效咳嗽不到位。针对现存的问题,在组长带领下,共同制订以下整改措施:①统一规范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操作流程;②组织科室护士相关知识培训,并定期考核,考核成绩纳入工作绩效考核;③加强患者及家属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相关知识宣教,对接受能力较差的患者增加宣教次数。第二阶段,执行,严格按照整改措施执行。第三阶段,检查,严格按照制订的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定期对雾化治疗进行检查与考核,专人监督制度落实情况,不断强化护士的质量意识。第四阶段,处理阶段,针对第三阶段检查结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纳入下一循环,争取在不断循环改进中使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规范率达100%。

1.2.2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准备氧气装置、氧气雾化吸入器、治疗巾、弯盘及药液,配置药液后核对床号、姓名,解释以取得患者合作,协助取舒适体位,连接雾化器的接气口与氧气装置的出气口,调节氧流量,指导患者手持雾化器,将口含嘴放入患者口中紧闭嘴唇深吸气,用鼻呼气,如此反复直至药液吸完为止,治疗完毕取出雾化器,关闭氧气开关。

1.3观察指标

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操作规范率;护士理论知识考核合格率;患者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操作规范率比较

观察组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操作规范率95%(787/8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423/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操作规范情况比较,见表1。

2.2护士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相关知识合格率情况比较实施

PDCA循环管理后护士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相关知识合格率由实施前的77.1%上升至97.1%。见表2。3讨论氧气雾化吸入,在呼吸系统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整个雾化吸入过程中需要管理的环节多,涉及的管理人员广,这就需要一个科学严谨的管理方法以确保患者的早日康复,而PDCA循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广泛应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PDCA循环通过计划(P)-实施(D)-检查(C)-持续改进(A),四个阶段的管理,使工作质量在不断循环中得到提高,是值得各行各业推广的管理办法。本组结果显示,在提高氧气雾化吸入操作规范率、护士对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相关知识了解的合格率以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方面,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P<0.05),有效提高了氧气雾化吸入操作规范率、护士对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相关知识了解的合格率以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同时由于人人参与管理,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强化了责任性,增强了安全意识,从终末质量控制向环节质量控制转变,同时体现了以人为本、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使护理工作从简单地完成变为对患者全方位和全程的护理,确保了护理质量始终处在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中。

参考文献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篇3

【关键词】小儿喘息型肺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全程系统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35-02

喘息型肺炎是小儿肺炎中常见的类型,其症状较为隐匿,若护理不当,极有可能对小儿呼吸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伤害。为此,除了要在治疗上努力之外,还要对患儿实施更多的护理措施。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患儿的病痛,且可提高患儿的治愈希望。此时,若配合良好的护理,势必对患儿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在此,本文主要讨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息型肺炎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喘息型肺炎患儿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75例。观察组:男41例,女34例;患儿年龄在6岁--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3岁±1.6岁;患儿病程在1个月--6個月之间,平均病程为3.1个月±0.6个月。对照组:男42例,女33例;患儿年龄在5岁--1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4岁±1.4岁;患儿病程在2个月--6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3.2个月±0.5个月。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儿给予全程系统化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两组患儿均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在护理方式上存在差异。观察组:吸入前向家属讲解原理和意义,一般选择饭后进行,令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以利于膈肌下移,增加气体交换量。吸入过程中时刻留意观察患者的体温状况,若发现体温异常变化,立即告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发热可采用温水擦浴、冷敷进行物理降温。如果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则且伴有昏迷、嗜睡症状 , 说明患者可能并发急性脑水肿, 医务人员应采用20%--30%的乙醇进行湿化加氧, 每次加氧时间不应超过20min。嘱患者增加睡眠, 增加翻身次数, 以减少肺部淤血和防止压疮产生。对照组:密切留意患者的病情,认真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精神状况等生命体征,对于体温过高的患者,立即采用药物或物理降温;缺氧患者及时吸氧;呼吸困难和发绀的患者,应采取抢救措施。

1.3 观察指标

在本次研究中,主要评价两组患儿的满意度。满意:患儿经过护理和治疗后,家属比较满意,患儿恢复程度较高,未出现病情反复。一般:家属与医生存在不同看法,患儿康复速度较慢,需持续观察。不满意:经过多番治疗和护理,患儿并未出现明显的起色,身体情况不乐观,家属与护理人员存在矛盾。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将得到的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 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43例(57.3%),一般30例(40.0%),不满意2例(2.7%),满意度为97.3%;对照组满意31例(41.3%),一般21例(28.0%),不满意23例(30.7%),满意度为69.3%,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喘息型肺炎的临床护理工作,一直都是重点强调的部分,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身体抵抗力较弱,因此在接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也可能导致患儿的病情恶化。为此,必须对患儿给予积极的护理措施,巩固治疗效果的同时,减轻患儿的身体疼痛,促进患儿积极的配合治疗。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证明全程系统化护理,比较适合喘息型肺炎患儿。本研究认为,在今后的治疗中,应对喘息型肺炎患儿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全程化系统护理不仅可以为患儿提供较多的帮助,还可以根据患儿的身体情况及个体差异,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日后值得推广应用。另一方面,还应该注意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各项指标,发现问题,需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避免出现不良情况。小儿喘息型肺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对患儿的身体影响较大。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案,但必须结合相应的护理方式,才能促进患者有效康复。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应对患儿积极实行全程系统化护理,减少患儿痛苦,提高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冯淑芬. 氧气驱动雾化吸人爱全乐和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 中国伤残医学. 2013(06)

[2] 梁光辉. 98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检验分析[J].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06)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100例被明确诊断为哮喘的患者, 其哮喘的诊断符合国家制定的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和诊疗常规[3], 按照统计学的随机分组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常规组50例, 在该组中有男41例, 女9例, 患者年龄在40~79岁之间, 平均为63.3岁;雾化组50例, 组中患者男42例, 女8例, 年龄均在38~79对之间, 平均为62.4岁。

1.2 方法

常规组中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及方法进行治疗, 其中包括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 分别包括缓释茶碱、色甘酸钠等和抗胆碱能药物、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等, 以上药物可以通过与支气管壁的相应受体结合,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使得患者哮喘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当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时可适量减少药物剂量。雾化组患者首先采用以上方法的常规治疗帮助患者减轻症状, 并结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的治疗方法, 在以上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特殊的护理措施, 其中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1.2.1 操作前护理

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前应该向患者解释清楚此种方法优点及缺点, 在治疗之前需让患者家属了解此种方法的危险性, 患者以及家属的认识程度分别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治疗效果, 由于患者的紧张情绪可能会引起支气管的痉挛, 最终导致治疗效果不佳[4]。如果患者家庭经济情况较为困难, 可对治疗经费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 并要求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详细介绍雾化吸入治疗方式的基本情况、成功病例, 让患者了解通过此方法治疗能够达到治疗效果, 以及治疗周期等情况, 除此之外, 患者的体位能够之间影响到药物治疗效果,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是雾化吸入治疗的前提条件, 在治疗前帮助患者排清痰液, 当患者采取坐位时, 由于液体的重力作用, 在患者吸入药物后能够顺势深入肺部组织, 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而采取仰卧位时则起不到此效果, 当患者身体情况不允许坐位时应垫高头胸部以达到好效果[5], 在进行治疗之前确定患者的用药量, 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病症的严重程度安排患者的用药量。时刻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情况, 因其直接影响到患者是否吸收以及吸收的药物量, 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尤为重要, 痰液的清除, 支气管的痉挛解除均可增加患者药物的吸收, 因此无论在雾化吸入操作之前、当中以及之后均要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由于哮喘为一种过敏性疾病, 因此环境的情况尤为重要, 在雾化组中, 所有患者均远离其过敏原, 避免患者过敏的发生, 在患者病房中有足够的阳光, 保持空气的流通, 尽量减少病房的灰尘, 将病房的湿度以及温度调整到最适合哮喘患者, 即22℃左右, 中等湿度。

1.2.2 操作中护理

在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帮助患者进行有利于药物的呼吸方法, 即进行深而慢的呼吸, 有助于药物的吸收, 避免浪费, 在进行治疗过程中时刻观察患者的身体情况, 根据患者身体变化, 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进行对症治疗, 帮助患者减少痛苦。

1.2.3 操作全程护理

雾化组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注意饮食情况, 保证患者的营养, 饮食健康;在操作结束之后对雾化器械进行消毒灭菌, 以便于下次使用。

1.3 操作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采用一次性雾化器, 采用氧气驱动的方法驱动药物的流动, 通过控制氧气的流量控制药物的雾量, 在吸入过程中患者用鼻子吸入, 然后口唇紧闭, 稍等片刻后, 用嘴慢慢呼出, 如此动做反复进行, 直到雾量消失, 时间约5~15 min, 之后及时漱口。雾化器清水冲洗晾干下次再用于同名患者。

1.4 观察指标

患者哮喘的症状得以恢复, 临床控制:即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患者痊愈;有效:患者的哮喘症状大部分消失, 患者身体情况明显改善;好转:患者有部分的哮喘症状消失, 仍有部分顽固的症状并没有改善;无效:治疗过程中患者所有症状均未得到改善, 药物的治疗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

1.5 统计方法

应用SAS18.0统计处理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并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在雾化组中所有患者均得到症状的缓解, 大部分患者均可稳定临床症状, 为42例, 相对于常规组的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且常规组有11例患者并未得到症状的改善, 没有起到治疗效果, 在总有效率方面, 雾化组患者拥有明显的优势。见表1。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炎症性疾病, 常常由于某种刺激物作用于支气管壁而引起患者的气道可逆性受阻, 进而导致患者的临床症状[6], 不同的患者可能有不同过敏原, 不同的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也不尽相同, 造成哮喘疾病的不易治疗, 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常规服用临床药物中常常由于药物的吸收情况以及作用机制而不能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 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沙丁胺醇治疗往往能起到很好的疗效, 此种方法能够将药物直接注入到病灶, 对病灶直接作用, 加速患者对药物的吸收, 提高药物的利用率。

在该研究中, 采用在特殊护理的配合下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的方法治疗哮喘, 通过此种方法能够控制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 有42例患者通过此种方法得到痊愈, 症状得到很好控制, 而常规组的患者仅为35例患者得到控制, 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此种方面明显改善哮喘患者的症状, 在总效率方面, 雾化吸入沙丁胺醇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 在治疗哮喘上特殊护理合并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显示出显著的优势, 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临床表现, 改善患者生活, 临床医生值得学习。

摘要:目的 探讨哮喘在特殊的护理配合下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于该院挑选100例哮喘患者, 随机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雾化组, 各50例患者, 常规组采用对症治疗以及抗感染等病症治疗;雾化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沙丁胺醇进行治疗, 以及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的症状, 并采取一定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对疾病的控制情况。结果 雾化组在症状控制方面较常规组更为有效, 其结果分别为42例、35例, 且雾化组能够有效的控制全部患者疾病发展, 而常规组有11例患者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进行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哮喘患者在专业的护理配合情况下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的方法进行治疗, 症状能够得到很好地控制, 起效快, 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效果确切。

关键词:沙丁胺醇,氧气驱动,哮喘,雾化吸入

参考文献

[1]Kardos P, Bruggenjurgen B, Ezzat N, et al.Cost effectiveness of BDP/formoterol fixed VS.two single inhalers in the treatment of bronchial asthma[J].MMW Fortschr Med, 2010, 14 (3) :102-105.

[2]黄应香, 赵杨秋.沙丁胺醇氧气雾化吸人4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4) :79.

[3]牛迪.沙丁胺醇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150例的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 (3) :447.

[4]冷传美.雾化吸入治疗哮喘的临床护理分析[J].护理研究, 2012, 19 (21) :170-171.

[5]林常美, 毛洪莲, 崔艳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和地塞米松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2) :311-312.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篇5

【关键词】氧气雾化吸入;肺部感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440-01

肺部感染是呼吸系统一种常见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或重症、年老体弱、长期卧床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由于呼吸道分泌功能紊乱,纤毛倒伏,咳嗽无力,反应迟钝,使分泌物潴留在气管、支气管内,致使患者肺部感染经久不愈,严重者甚至发生痰栓阻塞而诱发呼吸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为患者彻底清除痰液,对于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提高氧合浓度,控制呼吸衰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通常采用抗感染、化痰、解痉、吸痰及人工气道通气等方法治疗,但往往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不能有效通畅气道。雾化吸入疗法是现代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疗法之一。特别是因年老体弱、无力咳嗽,或长期吸痰患者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2]。现总结我科20例肺部感染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方法,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2013 年2月至2014 年2 月收治的20例肺部感染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45岁。

2. 方法

2.1评估

2.1.1 雾化器的评估:需评估雾化器所产生的雾化药物颗粒大小,适宜的大小为1-5um,此颗粒大小适用于多种药液的雾化吸入,如润痰化痰药物、支气管扩张剂、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过敏介质阻释剂。雾粒含水量低,含药量高,不会刺激气道,没有副反应,适合呼吸道给药[3];其次需评估雾化器所能装载的最大药量,药液总量不得超过雾化器的最大限量,以免过量影响雾化效果。

2.1.2 病人的评估:需评估病人的配合程度及咳嗽反射情况,如配合程度好的選择含嘴式雾化器,否则选用面罩式雾化器;咳嗽反射差者不适合使用雾化吸入治疗。

2.2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将药液注入雾化器(雾化器为一次性,一人一个),连接氧源,氧流量调至4-6L/min,可见药物成雾状均匀连续喷出,即可于病人雾化吸入。,一般需10-15分钟,治疗结束后,关闭氧气,协助患者漱口,清理用物,雾化器按常规消毒处理。

3. 护理要点

3.1 雾化前的健康教育

教育内容包括:治疗的目的、方法、治疗过程的呼吸配合、尽可能深、慢呼吸,吸气后适当停顿,以利于药液更好的作用于患部;告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例如呛咳、呼吸困难、胸闷等,以得到患者充分的配合如有不适及时告知护士。

3.2.雾化使用的药量的控制

雾化使用的药量不得超过雾化器所限制的量,同时应考虑患者的耐受程度,把治疗时间控制在10至15分钟,药量不应超过10ml,一般5-8ml为宜。药量过多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肌疲劳,药量过少影响疗效。

3.3 体位

合适的体位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减轻不适以及使药物到达所需部位体位,取坐位或半卧位,这样可使膈肌下移,潮气量增加,从而吸入更多的药量。身体虚弱患者可取侧卧位。

3.4 氧流量的调节

氧流量低于5L/min则雾量不够大,达不到理想疗效,氧流量过高则有致呼吸暂停的危险[4]。麻玉秀[5]等研究显示:氧流量5 、8及10L/min,对雾化吸入的效果无明显差异,因此,氧流量调至5L/min 比较适合。刚开始给病人治疗时,氧流量可遵循从低到高调节,让患者有适应的过程后再调至适合的氧流量。

3.5 治疗时间

每次雾化吸入治疗时间在10至15分钟适宜,每天的治疗次数可根据患者的痰液粘稠度确定。可4-8小时一次。

3.6 雾化吸入治疗后的护理

患者治疗后要进行漱口以免出现感染。同时要注意协助患者排痰,指导有效排痰方法,必要时进行吸痰。雾化器使用后按常规浸泡消毒,清水洗净晾干备用,一人一器具,避免交叉感染。

4.结果

20例肺部感染患者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均无发生呼吸困难、呛咳、胸闷及血氧下降等情况,均能达到有效排痰的目的。肺部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5.小结

氧气雾化治疗氧气雾化吸入是利用高速气流自雾化器中央管内喷出,将药液喷成雾状微粒,然后经通气管连接面罩进行雾化的辅助治疗方法,雾化前的充分评估、雾化液的量、雾化持续时间、间隔时间、氧流量的高低、病人的配合及雾化吸入治疗后的排痰等是影响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对上述因素进行综合干预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梅清,何秋月,李群英,陈冬梅.雾化吸入与振动式排痰法联合治疗肺部感染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0.9(6):47-49.

[2]谢瑞霞,等.雾化吸入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2.34(14):402-403.

[3]罗惜纯,李肽芝,谢艳枝. 氧气雾化吸入的临床应用和护理[J].家庭护士,2008,3,6(3):707.

[4]龙学文,胡尚琼.氧气雾化吸入致呼吸暂停1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148-149.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肺炎患儿, 该次研究通过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50例, 研究组:男24例, 女性26例, 年龄0.1~3岁, 平均 (1.4±0.2) 岁;对照组:男25例, 女性25例, 年龄0.2~3岁, 平均 (1.5±0.5) 岁;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综合治疗, 但不使用雾化吸入治疗。主要包括给予患儿吸氧、止咳化痰、控制感染等对症治疗。

1.2.2研究组

该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吸入用布地奈得混悬液及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布地奈得混悬液 (批准文号:H90292000) 0.5 mg+硫酸特布他林 (批准文号:H20030642) 2.5 mg, 加入2 m L的生理盐水中,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氧流量5 L/min, 给予半坐卧位, 指导患儿安静状态下呼吸气, 2次/d, 疗程为1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儿气喘、咳嗽、肺部啰音改善时间, 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价

显效:经治疗, 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 X线显示肺功能良好;有效: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 X线显示肺功能有所恢复;无效:经治疗, 上述情况无任何好转, 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2]。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以[n (%) ]表示计数资料, 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 (±s) 表示, 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研究组咳嗽、气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 (4.5±1.2) d、 (4.3±1.1) d、 (5.0±1.3) 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70.0%比较显著要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3 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0%。

3 讨论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病原体复杂, 治疗比较困难, 单纯的使用药物治疗, 需要疗程长, 且效果不理想, 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3]。而雾化吸入是将药物直接达到病变部位, 起效快速, 也避免了全身用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因此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不过雾化吸入也有不足之处, 如药物损耗比较大, 对患儿有机械系的刺激, 如果大气雾量, 患儿可能出现缺氧情况, 氧浓度降低机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4]。氧气雾化吸入能够将药物通过高压纯氧将其变为直径为2~4μm的微颗粒, 进而促使药物达到肺部表面, 发挥药效。高氧流量能够解决患儿缺氧的情况, 患儿耐受性好, 且操作简单, 依从性更好, 是目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5]。布地奈德属于糖皮质激素, 可在局部组织内发生高效的抗感染能力, 其作用机制: (1) 能够抑制患儿气道局部Ig E的合成, 且降低其生物学活性, 阻断炎症发生。 (2) 对支气管内的炎症细胞生成具有抑制效果, 并且降低其生物学活性。 (3) 可修复患儿损伤的气道组织, 缓解气道粘膜出现的水肿和充血程度, 消除患儿支气管痉挛的症状, 改善症状。 (4) 对患儿免疫系统不产生影响[6]。特布他林属于β2受体激动剂, 对支气管气道扩张的作用, 同时抑制肥大细胞及炎症介质的释放, 促使支气管粘膜纤毛的清除能力增强, 降低血管通透性。通过雾化吸入可在患儿肺组织内保持比较长的药物高浓度状态。两药联合使用, 前者可增加气道内的β2受体, 促进后者发挥其扩张血管的作用, 共同作用是提高治疗效果。

该研究中, 研究组咳嗽、气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 (4.5±1.2) 、 (4.3±1.1) 、 (5.0±1.3) d,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 这与景志豪[7]的研究中, 治疗组通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后, 其咳嗽、气喘、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 (4.8±1.5) 、 (4.6±1.4) 、 (5.5±1.4) d,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结果一致。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70.0%比较显著要高,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15.38%, 这与陈炜[8]的研究中,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 不良反应0.0%, 显著优于对照组77.0%及18.0%的结果一致, 均说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明显优势, 疗程短, 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效果确切,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锦, 季海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2) :204-205.

[2]李文武.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疗效[J].医疗装备, 2015 (14) :25.

[3]殷玲, 可秋萍, 尚莹, 等.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49) :299-300.

[4]彭亿平.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7) :50-51.

[5]叶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13) :154-155.

[6]安亚珍, 周艳梅.2种雾化吸入方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2 (3) :71-72.

[7]景志豪.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 (15) :68-69.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研究对象上, 需要收集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尘肺病患者, 患者的总量为100.所有患者均抵用X线平片的方式进行检查, 所有患者均得到确诊。其中二期尘肺患者54例, 三期尘肺患者46例。男患者60例, 女患者40例。患者的年龄在25~64岁, 平均年龄 (39.65±3.65) 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每组患者数量均为50例。两组患者均需要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尘肺病期数、性别以及年龄等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后发现,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组患者护理方法:常规组患者需要使用常规护理, 即在患者的整个治疗期间按照常规的环境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方法为患者实施护理。

1.2.2 干预组患者护理方法:干预组患者使用护理干预的方法护理。在对患者实施治疗前, 需要关注到护理环境的舒适程度。在为患者彻底打扫病房的前提下, 保证到病房的温度在24 ℃左右, 湿度为55%左右。同时护士也要和患者进行沟通, 为患者讲授在治疗过程中的注意要点以及基本护理流程, 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以及不适情绪。对患者在治疗前的咳嗽以及咳痰等可以进行有效指导, 若患者无法正常的咳痰, 可以为患者进行拍背, 并保证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能够有效及时的排除。在治疗过程中, 氧气湿化瓶中的液体量尽可能的低于50%, 避免雾化时间过长导致患者出现不适感。在氧气流量上, 尽量调整为7 L/min, 雾化量为10 m L之内。每次为患者实施20 min左右的治疗, 每日对患者实施2次的治疗。在治疗完成后, 需要让患者排痰, 若患者自行排痰出现了困难, 护士可以帮助患者排痰, 如可以通过吸痰器或是为患者拍背。另外护士也需要观察患者的口腔黏膜以及舌苔, 并嘱咐患者保证口腔的清洁, 避免出现真菌感染。

1.3 疗效标准:为患者治疗完成后需要为患者进行为期5天的随访,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患者的排痰以及喘气情况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喘气以及排痰症状有明显好转, 但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的喘气以及排痰症状无任何好转, 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所需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软件, 对本次研究中出现的率计数资料可以采用χ2检验, 并以率 (%) 进行表示和比较, (P<0.05) 为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 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68%, 差异为显著差异, 见表1。

3 讨论

尘肺是肺尘埃沉着病的简称,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发展以及全面, 目前在职业活动中吸入生产性粉尘的人群越来越多, 因此尘肺病患者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3]。尘肺病的主要发生机制为粉尘在肺中潴留, 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的全身性疾病。按照吸入粉尘的种类不同, 尘肺病可以被分为有机尘肺以及无机尘肺。目前在临床上较多的尘肺病患者均为无机尘肺患者, 仅有从事农业生产的患者为有机尘肺患者[4]。由于尘肺的特点, 患者会出现咳嗽、咳痰、胸部疼痛、呼吸困难以及咯血等症状,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会造成严重影响, 若没有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 症状甚至会恶变, 造成严重后果[5]。目前对尘肺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治疗。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护理方法的不同也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较大影响。护理干预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方法。针对在为患者实施护理的各个过程, 对患者的治疗细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能够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在本次研究中, 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环境和患者的心理状况, 为患者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尘肺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100例尘肺病患者均需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治疗。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各5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 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护理总有效率, 差异均为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对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尘肺病患者护理效果更好,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尘肺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吴翠芬.面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尘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和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6) :34-36.

[2]严妍, 程园园, 任晓琴等.体外振动排痰在尘肺病人排痰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5, (3) :374-376.

[3]高明杰, 高明静.无创正压通气在尘肺合并呼吸衰竭病人中应用和护理体会[J].中国职业医学, 2011, 38 (5) :407-408.

[4]孙飞霞, 高朴洁.尘肺合并肺部感染17例循证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2) :96-97.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60例于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小儿喘憋性肺炎治疗的患儿, 全部患儿均经临床确诊, 存在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患儿不纳入本次选择范围。将患儿分为观察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三组, 每组分别有20例患儿, 其中, 观察组女性占9例, 男性占11例, 年龄范围居于3个月~3岁, 年龄平均值为 (1.3±0.9) 岁;治疗组女性占10例, 男性占10例, 年龄范围居于2个月~2.6岁, 年龄平均值为 (1.4±1.1) 岁;对照组女性占8例, 男性占12例, 年龄范围居于2个月~3岁, 年龄平均值为 (1.4±0.8) 岁。三组患儿病情、年龄、性别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于患儿入院后对全部患儿进行止咳化痰、酸碱失衡纠正、吸氧以及抗感染治疗, 在此治疗基础上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将复方异丙托溴铵1.25~2.5 mL以及2 mL普米克令舒加入到吸入器内, 使之与氧气表相连接, 当雾化器中有白色雾状气体喷出后使吸入器与患儿口鼻对比, 每次治疗5 min左右, 每日治疗2~3次;对治疗组患儿进行5~10 mg/kg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治疗。分别于三组患儿用药后对其喘鸣音、三凹征、发绀、喘憋以及咳嗽等症状进行观察[1]。

1.3 观察指标

对三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肺部喘鸣音、喘憋、咳嗽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儿病情得到明显控制,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肺部喘鸣音获得明显改善;有效:患儿病情得到一定控制, 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肺部喘鸣音获得一定改善;无效:患儿病情没有发生变化甚至出现恶化现象, 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2]。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13.0, 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 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若P<0.05, 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15例患儿治疗显效, 占75%, 4例患儿治疗有效, 占20%, 1例患儿治疗无效, 占5%, 治疗总有效率为95%;治疗组12例患儿治疗显效, 占60%, 6例患儿治疗有效, 占30%, 2例患儿治疗无效, 占10%, 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8例患儿治疗显效, 占40%, 3例患儿治疗有效, 占15%, 9例患儿治疗无效, 占45%, 治疗总有效率为55%, 三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三组患儿肺部喘鸣音、喘憋、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和治疗组患儿肺部喘鸣音、喘憋、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2岁以内婴幼儿罹患喘憋性肺炎的概率较高, 原因在于黏稠分泌物很容易阻塞小儿狭窄的呼吸道管腔, 导致平滑肌痉挛或者出现黏膜水肿, 从而使引发肺不张、肺气肿、循环衰竭或者呼吸衰竭, 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采用氧气驱动雾化治疗能够使梗阻得到快速解除, 使患儿的缺氧症状获得有效改善[3]。这一治疗方式主要有如下优点:吸入的药物颗粒具有适宜的直径, 不会对气道产生阻碍作用, 而且浓度保持时间较为持久, 药物疗效能够得到快速发挥, 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复方异丙托溴铵被吸入患儿体内后能够舒张呼吸道平滑肌, 扩张痉挛支气管, 从而缓解喘息。呼吸道局部可直接受皮质激素的作用, 可使药物抗过敏和抗炎功效得到较好的发挥, 而且由于吸收量较少, 可使激素不良反应得到有效减少;药物被直接播散到下呼吸道, 具有较好的抗炎和解痉功效;吸氧能够使患儿的缺氧症状获得有效改善, 对低氧血症能够发挥有效的预防作用, 除此之外, 还能够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发挥作用, 从而降低肺动脉高压[4]。在对患儿进行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辅助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的痛苦, 提高患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治疗优势非常明显。

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5%,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 观察组和治疗组患儿肺部喘鸣音、喘憋、咳嗽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 三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 对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临床疗效更加显著, 缓解和减轻患儿的痛苦, 有效改善和优化患儿的身体素质, 推动患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值得推广和应用到临床治疗中去。

参考文献

[1]牟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1 (20) :101-102.

[2]李雪清, 罗保民.小儿喘憋性肺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3) :206-207.

[3]曾育珍.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的人性化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 2012, 10 (30) :40-41.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篇9

关键词: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小儿,喘憋性肺炎,护理,辅助治疗

小儿喘憋性肺炎是目前影响我国婴幼儿健康的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就目前我国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来看,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是最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之一。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认识与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所收治的患有喘憋性肺炎患儿74例, 在这74例中有男患儿38例, 女患儿36例, 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6岁, 其中有60例患儿在3个月~1.5岁。所有的患儿在治疗期间除病变部位外, 其余器官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把74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平均每组有37例患儿, 在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 其相对的年龄差异以及性别差异忽略不计。

1.2 方法:

在两组患儿进行入院治疗后, 对其军进行常规的护理和治疗。在完成基本的护理和治疗的前提之下, 再对治疗组的患儿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一般情况下, 患儿所吸入的药物包括普米克令舒、博利康尼以及沐舒坦等。当把药物按照一定剂量进行配置之后, 把混合药物和氧气表连接, 然后在用专门的装置对患儿的口鼻进行喷入。喷雾的频率可以控制早1天2次, 每次喷雾的时间控制在3~5 min。

在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过程中要加强相关的专业护理过程的进行以及相关医护人员护理方法的掌握, 从而为其效果的体现提供条件。在护理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喷雾时间的掌握, 一般情况下, 最恰当的喷雾时间是在患儿进食1 h前, 如果在患儿饭后再进行喷雾治疗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儿因哭闹致使呕吐物进入气道的风险。在对患儿进行雾化前, 要注意把其面部以及口、鼻、咽等部位分泌物清理干净, 确保患儿在雾化过程中呼吸的顺畅。在进行氧气驱动雾化之前相关护理人员也应该对雾化装置进行检查, 避免漏气或者漏水等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 护理人员在进行氧气驱动雾化的过程中, 要根据患儿的患病情况准确的制定雾量, 雾量已经设定, 在没经过相关医护人员的同意下, 任何人不得对其随意调节, 以防意外的发生。在氧气驱动雾化过程中要时刻的注意患儿面部状况以及相关的生命体征的状况, 一旦患儿出现心率变快、呼吸急促、脸色突变等状况应该立刻停止雾化过程, 并及时的通知相关医师, 对患儿进行紧急处理。为了保证患儿在治疗过程中交叉感染现象的发生, 雾化器必须做到专人专用, 在使用过后医护人员必须及时的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尽可能的把交叉感染的概率降至最低。

1.3 统计学方法:

在本研究中所有的数据记录以及分析均采用SPSS16.0软件, 并且在研究中所获得的数据在统计学上都具有实际意义。

1.4 疗效判断标准。

效果明显:临床体征大幅度减少, 各项检查呈现好转, 患儿喘音明显减少, 咳嗽状况明显减轻等。轻微好转:临床体征有一定程度的减弱, 患儿喘音以及咳嗽状况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弱等。无效;患儿临床体征没有减少甚至增加, 咳嗽状况和喘音都没有减轻的趋势等。

2 结果

通过一定时期的治疗, 治疗组患儿症状有明显好转迹象的有29例, 占治疗组总人数的78.3%, 患儿症状轻度好转的有6例, 占治疗组总人数的16.2%, 无好转现象的有2例, 占治疗组总人数的5.5%。和治疗组相比, 对照组的治疗情况则明显没有治疗组好, 在对照组中, 患儿症状有明显好转的16例, 占对照组总人数的43.2%, 有轻度好转的有18例。占对照组总人数的48.6%, 无好转现象的有3例, 占对照组总人数的8.2%。

3 讨论

喘憋性肺炎是目前影响婴幼儿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 导致患儿患有这种疾病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患儿自身免疫机制还没够被完善, 当其受到外界细菌感染时, 婴幼儿并不能直接对病毒进行抵御和排除, 因此就导致了婴幼儿受病毒侵入后, 其被攻击部位产生感染现象[1,2,3]。喘憋性肺炎对于患儿的正常呼吸有着极大程度的影响, 如果不及时的对其进行治疗, 将会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在对患儿喘憋性肺炎进行治疗过程中, 由于患儿对药物的依从性较差, 传统的治疗方式并不能把药物的性能发挥至最大, 这直接影响着对患儿的治疗。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作为治疗患儿的喘憋性肺炎的辅助治疗手段, 能够极大程度的提升患儿对药物的依从性, 为患儿药物的摄取提供一种新的方式。所谓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过程就是把药物利用氧气气流吹成雾态, 让患儿通过呼吸直接对药物进行吸入, 从而降低药物在达到病变部位的过程中的损耗[4]。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是目前我国医学上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最有效的辅助措施之一,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方式的广泛应用则会对于婴幼儿喘憋性肺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解决了婴幼儿在治疗喘憋性肺炎时药物依从性低的问题, 这对于促进小儿喘憋性肺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贺国辉.贝莱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2, 6 (5) :124-125.

[2]胡亚美, 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38.

[3]杨玉兰.小儿雾化吸人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7) :65-66.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 篇10

【摘要】1目的 观察干扰素氧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喘憋性肺炎的臨床效果。 2方法 将92例喘憋性肺炎病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均给予抗感染、止咳、祛痰等规范治疗外, 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氧驱雾化吸入,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γ-干扰素氧驱雾化吸入。 记录两组咳嗽、喘憋症状消失、气急缓解、肺部哮鸣音及湿罗音消失时间。3 效果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u=2.51,P<0.05) 。4 结论 γ-干扰素氧驱雾化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喘憋性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γ-干扰素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及抗病毒效应。我院儿科自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采用γ-干扰素氧驱雾化吸入治疗喘憋性肺炎52例,疗效较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病儿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2月至2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干咳,阵发性喘憋,32例伴发热,28例伴口周紫绀,15例有明显的鼻翼煽动、三凹征、呼吸困难。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月至2岁,临床以表现为持续性干咳、阵发性喘憋,26例伴发热,22例口周轻度紫绀,14例有明显的鼻翼煽动、三凹征、呼吸困难,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与病情基本相同。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儿均给予抗病毒药物、抗生素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采用一次性氧驱动雾化吸入器经氧驱动给予雾化吸入,雾化液配制方法γ-干扰素10万U、布地奈德0.5mg、特布他林 2.5 mg,加入2-4ml生理盐水中,每日2次氧驱吸入;对照组仅给予布地奈德0.5mg、特布他林 2.5 mg,加入2-4ml生理盐水中,每日2次氧驱吸入。疗程5天,重症可延长2-5天。

1.3 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用药后24小时内喘憋消失或明显减轻、呼吸平稳,心率减慢,罗音明显减少或消失;②有效:用药后48小时内上述症状及体征减轻;③无效:用药后72小时上述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2 结果

γ-干扰素经氧驱雾化吸入2天内,喘憋症状即减轻,氧驱动雾化吸入3-5天后,咳嗽、喘憋症状明显减轻。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见表1

3 讨论

γ-干扰素是一类分泌性粘蛋白,具有光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干扰素制剂有自然和重组两类,临床应用干扰素主要是从大肠杆菌中获得的基因重组蛋白。对RSV感染导致儿童喘憋性肺炎的研究结果显示,干扰素水平明显下降。基因重组干扰素对RSV喘憋性肺炎有抗病毒效应,可调节其紊乱的免疫功能状态。若肌肉注射给药8小时后,肺内含量不到全身的1%,且给病儿造成疼痛;相反,干扰素经过氧驱雾化后,雾化颗粒为2-5um 容易到达支气管、肺部(若大于5um颗粒仅沉积于上气道,小于2um随呼吸而呼出 )雾化时雾化器应垂直于患儿,头轻扬打开气道 。 雾化给药时70%吸入药物直接分布到呼吸道表面,呼吸道分泌物中干扰素浓度迅速达到高峰,约为血浆浓度的500-1000倍,远远高于体外最小抑病毒浓度,足以调节并增强其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增殖。但应用干扰素也会出现流感样症状等不良反应,多次给药后病儿可耐受。对干扰素过敏者和不能耐受副作用者禁用。我们在应用雾化吸入过程中,尚未发现其明显的副作用。

氧驱雾化吸入控制婴幼儿喘憋急性发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一定要掌握好氧驱的吸入量。喘憋性肺炎常伴粘液分泌物,此种分泌物具有强吸水性,雾化时其吸水后膨胀,可使原来梗死的小气道阻塞,故雾化时应遵医嘱应用支气管扩张剂,防治支气管发生痉挛。雾化吸入过程中应注意患儿的面色、呼吸,有无喘憋加重等情况。如雾化过程中病儿呼吸困难加重,面色灰青,口周青紫,应立即停止雾化吸入,给予吸痰吸氧,并给予相应处理。我院经氧驱雾化吸入过程中尚未发生此类情况。雾化吸入后,应给予病儿排背,以利痰液排出;

上一篇:人生没有假如下一篇:农村学龄前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