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假如

2024-05-01

人生没有假如(精选九篇)

人生没有假如 篇1

以前也写过有关阅读的文章,主要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谈功利的阅读与非功利的阅读问题。时至今日,尽管有旧话重提之嫌,但在每况愈下的现实面前,仍然不能不谈我们所面临的阅读危机。前一段被媒体热炒的重庆一万多名学生放弃高考的新闻,引发了人们对“新的读书无用论”的讨论。但仔细分析一下,所谓的“读书无用论”,其实是“升学无用论”,因为读书本身根本无法用“有用”与“无用”来衡量。没有人因为认真地阅读了一本书,一天的生活费就有了着落。读书本身是对人自身的一种完善与提高,只是由于读书和考试升学、个人前途联系在了一起,才使读书因应试而变得无比的世俗和功利,才有了“有用”和“无用”之说。

所以,如果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现代人,文明人,如果想让自己尽量活得明白点儿,读书在任何时候都是绝对有用的,因为读书养心,开卷有益。应该指出的是,现在的学校教育已经将读书彻底异化了:不考的不读,和考试无关的更不读;和考试有关的就是“有用”,和考试无关的就是“无用”;学了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就是“有用”,学了考不上就是“无用”;学出来能有好工作、好前途就是“有用”,学出来找不到好出路就是“无用”。如此这般,讨论读书是否有用,其实就是讨论读书能给读书者带来多少物质方面的好处,而不是读书本身有何益处。所以,它和纯文本阅读意义上的读书已经风马牛不相及了。

尽管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图书数量有着明确的规定,但现实是,要么学校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图书,却很少向学生开放;要么受办学条件限制,仅有的为数不多的图书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然而这些还不是影响学生阅读的最主要的因素。真正影响学生阅读的是由应试巨大压力带来的读书的极端功利化。以前曾在一篇文章中谈过“学校是禁止读书的地方”这样一个话题,原因就在于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以升学为中心,都在限制学生读与考试无关的书来保证考出好成绩,提高升学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能读的“课外书”就是《满分作文》《精讲精练》《AB卷》《中考冲刺》之类,哪里还有什么课外阅读?天津市的一项调查显示,随着升学压力的逐步增大,年级越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越低。小学喜欢阅读的学生比例为45.5%,到了初中已降为27.7%,高中时就只有17.7%了。看过这项调查,我们应该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应试教育最大的危害,不在于它让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有用的知识,而在于它把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彻底摧毁了,不读书就快乐,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啊!

现在可以回到本文标题所提示的话题上来了。《学生天地》仅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杂志,说它普通,是因为它只是众多学生刊物中的一种。但同时它又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因为我们可以从众多农村学校的教室里看到它的身影,它承载了许多孩子的阅读梦想,成为了不少学校为数不多的课外阅读的一个标志和象征。记得小时候读过的一本刊物,名字叫《少年文艺》,在那个读物匮乏的年代,它几乎成为了当时所能获得的最丰盛的精神大餐,使自己对阅读有了特殊的情感,至今仍觉受益匪浅。一位边远山区学校的教师在写给《学生天地》编辑的信中说,他所在的学校,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课外读物,是《学生天地》为山里的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为此,他代表他的学生向《学生天地》的编创者们表达深深的谢意!一本小小的杂志,在一般人看来也许算不了什么,甚至经常会有方方面面的人以种种理由,对学校或学生的订阅行为提出批评和质疑,但就是因为有了这本杂志,才使许多孩子向往的课外阅读成为了可能,使他们能够从中获取必要的精神营养,对他们了解社会,认知世界,润泽心灵,探索人生,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假如没有《学生天地》会怎样?客观地说,即使没有《学生天地》,从表面上看,一切的一切都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但对于那些大山深处的孩子们而言,在他们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就可能因为没有人为他们及时打开那扇穿越心灵的窗户,让他们无法用一颗纯洁的童心来感受五彩缤纷的外部世界,就难以给他们童年的记忆里留下一抹绚丽的亮色,就使他们的梦想难以插上飞翔的翅膀,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憾,甚至有可能影响他们一生。只是这一切,都无法确切地印证罢了。所以,对于那些孩子们来说,通过阅读《学生天地》所得到的东西,应该远远超过《学生天地》作为一本刊物本身的价值。也许,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吧!

人生没有假如 篇2

史贵玉

人到一定年纪,总会怀念以前的一些事情,反思自己的人生,也会后悔当年干了什么没干什么。我们常常听到类似这样的感慨:假如一切可以重新开始,我会做得很好、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好好把握、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尽力争取…我们太希望得到‘假如’的垂青了,可是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

人生是一次不能抗拒的前行,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现场直播,从起点到终点都是不可以重复的。人生是没有假如的,很多事情过了着一村也就不会再有那一店了,已经不能挽回了,再也找不回来了,而只有继续前进。所以‘假如’只会劳心费神,甚至可能导致更多更大的不幸。

就算真有‘假如’,我们的生命可以从头来过,我们的人生可以重新开始,当初在选择道路的时候,先则另外一个分岔路口,那么我们的生活会不会更加精彩,我们的人生会不会更加完美?未必!

《蝴蝶效应》是一部着名的美国电影,这部电影有一个精妙构思----难主角埃文具有穿梭时空的能力,这为他提供了可以反悔的机会,于是他决定回到过去修正已经发生过的事实。()然而,埃文一次次跨越时空的更改,只能使现实越来越不可救药。一切就像蝴蝶效应一般,牵一发而动全身,出现了防不胜防的意外。他挽救了心爱女友凯丽的生命,却失手打死了凯丽的弟弟汤米,导致自己的牢狱之灾、他回到了爆炸的那天,将靠近信箱的母子扑倒,自己却变成了失去双臂的残疾人,母亲因此染上了烟瘾得了肺癌,而凯丽则成了别人的女友…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其实人生若真有‘假如’,我们可以重新选择人生的话,也许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美好。因为人生是不可能停留的,主客观情势都在不断变化,此时已不是彼时,此人也非彼人。

人生没有那么多‘假如’,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你可以设法改变以前所发生事情产生的后果,但不可能改变之前发生的事情,唯一的办法就是“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重新走上人生的旅途。

渐冻人王甲 人生没有假如 篇3

渐冻人症是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的俗称,属于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患者脑和脊髓中的运动神经细胞出现进行性退化,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以致瘫痪,就像人被慢慢冻住一样,可因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被称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学思想家和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就身患此症。

而在中国,31岁的平面设计师王甲面对病魔,像一名勇士一样战斗着。他用一根手指写励志自传,激励同伴;创立基金,为困难群体寻求帮助,用坚毅的“目光”顽强锁住生命的光亮。就像他对自己的评价,“我,一个与死神搏斗的男人,一切都那么的沉默寂静,期待爆发的奇迹。”

人生总是有风雨

今天的王甲坐在轮椅上,全身失灵,唯一能动弹的只有右手的食指。他的头向左边歪着,口水滴落。他的喉结蠕动了两下,气通过鼻腔,两三声地哼哼。

要知道,十年前的王甲潇洒非凡,就读于平面设计专业的他是东北师范大学里的风云人物,很多女生看到他的背影都会尖叫,他是父母的骄傲,也是父母最大的期盼。

他自信、乐观,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他一个人,一张票,一个包,离开了生活三年的城市来到偌大的北京,为的就是寻找一个实习的机会。

“因为那里有我的梦想,有我的兄弟,还有我期待的生活。”王甲的书里写道,“在那个阳光刺眼的上午,我带着自身特有的自信和阳光就这么突然地来到了北京——这个莫大的城市。直到这时,我才发现自己把一切想得太过于简单,北京也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美好。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找到一个归属感是何其的难?我的自信与阳光和这个忙碌的城市有些不太合称,但我依然选择走下去,去勇敢地面对今后的这一切。”

去寻找真实的生活,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留下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我追求。王甲一直这样鼓励着自己。那时的他住在不足5平方米,没有窗户的地下室里,白天忙着找工作,晚上回来就睡觉。每当入睡前他都会盯着门缝里透进的光线,觉得自己完全到了另一个世界。那段日子里,他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平凡,开始每天认真地对待自己,调整了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明白了平凡的生活,伟大的灵魂。

幸运的是,这样迷茫的日子仅仅过了三天,王甲就成为一个很有名的设计公司的实习生。他每天要骑着自行车从大栅栏出发到东四十条,全程需要40分钟,途中经过天安门广场,看着天安门的英姿和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他的心里就会由衷地感到满足。为了追求设计的完美,他可以熬上通宵,困了,就用冷水洗把脸,继续工作。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6年的夏天,还在实习中的他在两千人的面试中突出重围进入了中国印刷总公司的设计部工作;半年后,落实了北京户口。北漂、文艺男青年、地下室、泡面,构成了他那时生活的四大元素。

“小伙儿真是凭实力。毛笔字得过大奖,设计又有才华。大到展馆,小到车间工人服装上的LOGO,都由他设计。”公司会计王春萍由衷赞叹那会儿的他——一头微黄的烫发,刚发工资就买了一双蓝色皮鞋,配上小西装,姿势特漂亮!

仅仅过了一年,因为表现优秀,他就晋升为设计部的负责人,在旁人看来,这个小伙内外兼备,未来前途一片大好。

坦然接受生命中的逆境

那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工作太累的原因,王甲的身体有了变化。

渐渐地他说话变得有些迟钝,反应速度也没有原来快,总会感觉累,要知道他的身体素质一直很好,就在不久前的运动会,王甲跑一百米还曾获得冠军,成绩是12秒37。之后的一天早上,王甲刷牙时突然连牙缸都拿不动了,他有些纳闷,以为是昨晚健身肌肉拉伤呢,也没在意。后来相继几天,他喝水的时候玻璃杯子常从左手脱落,做俯卧撑的力气慢慢变小,数量变少,打球的弹跳高度也差了很多。因为说话很模糊,同事们还开玩笑地说他走周杰伦的路线。

在朋友的建议下,王甲去医院做检查,结果检查了两个多月,也没有检查出什么原因。母亲从老家过来陪他一起上医院,才让他有些放松,在当年的博客里,他写了这样的文字,“在这个深秋初冬的时候,我可以安静下来享受一下生活,和妈妈一起在北京把这段最难忘的日子过得充实,爸爸在遥远的家牵挂我,这几天头发都白了,我能明白爸爸的愁劳。还有很多朋友关心我,真的是用言语难以表达,只好用这种方式在博客里对你们深表谢意!希望远方的亲人不要担心我,我现在有妈妈在身边,一切都好,姥姥,您放心,我一定会努力康复,早日成龙,您多保重身体,活到100岁,看见我娶妻生子……”

经过漫长和备受折磨的检查生活,2007年12月23日,王甲的病在北医三院被确诊——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北医三院神经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肌电图与临床神经生理学组副组长樊东升说:“作为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与艾滋病、癌症等并列的5大绝症之一的渐冻人症,在全球每90分钟就夺去1名患者的生命。渐冻人症全球发病率为每十万分之五至六。按照此比率,中国估计约有8万患者。由于患病率低,社会对该病的了解也较少。与其他罕见病不同,渐冻人症目前并不能确定病因,只有百分之五到十的病例可能与遗传及基因缺陷有关,大部分致病原因不明。渐冻人症病程进展迅速,患者三年死亡率约50%,五年死亡率约90%。”

由于ALS患者的感觉神经并未受到损伤,依然保有智力、记忆力、感知能力。他们将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肌肉萎缩、无力,直至瘫痪,身体如同被逐渐冻住,故而俗称“渐冻人”。

那一刻,天崩地裂。王甲也承认,患病初期他曾有过一段自我封闭的日子,质疑命运如此不公;也曾经认为自己的人生即将被残酷的现实毁灭,万分之四概率的厄运竟会降临在自己的头上。那段时间,他灰心丧气,觉得自己的生命永远不在会有价值,只会成为家人和朋友的包袱而已。

幸运的是,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王甲通过网络认识了很多人,越来越多的人对他伸出援手,不仅在物质上为他提供帮助,还给他提供机会,通过设计杂志封面来展示王甲的设计才华,让他的思想能在这个平台上得到延续。在生命出现危机时,是这些素不相识的人用自己的爱解印了王甲那颗即将冰封的心,并给予他坚守希望的力量。

王甲表示:“我会提醒自己,命运永远与我同在,它从没离开我、忘记我,甚至会让最坏的事出现最好的结果。我也告诉自己无论外在环境如何,哪怕人生处于谷底,都要对世界抱有希望,耐心等待事情出现转机。如果有坏事发生,尽管自己不一定可以理解,但我相信命运一定会有善意的安排。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一定会好起来,还可以像原来那样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所以我会尝试各种治疗方式,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都会紧紧抓住。我知道自己在实现这个愿望时一定会经历很多磨难,需要忍受常人所不曾遇到的艰辛。”

让自己的“不同”成为不同

王甲的病情迅速蔓延,很快发展到了不能自由走路,很多生活细节都做不了了,身体的右半身也逐渐没有了力气,原来强健的肌肉渐渐萎缩。原本很讨厌照镜子的他开始变得“臭美”,他想好好看看自己的身体,将最美好的一面刻在自己的记忆里。

因为身体不好,他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原本习惯用键盘写日记的他,变成手写,他说用手写下点滴感想,不仅能为自己生病期间留下一些纪念,还能用这样的书写方式回归生活的原态。他把握最后的“能动时光”,四处走走,用相机记录美好的一切,风景或是人物。当手指不够灵活,无法稳握相机,更不能拍照时,妈妈成了他的专业摄影师,帮他拍摄那些美丽的镜头。

当王甲被朋友们搀扶着走在街头或是地铁里,很多人都会惊异地盯着他;在他去小杂货店用业余的手语买东西时,服务员也会莫名奇妙地盯着他。这一切在常人看来是多么可怕的经历啊?但是对于王甲来说,却是那么值得令人长久回忆和玩味。那时候的他,执拗的像个牛犊,可以勇敢地不顾常人的眼光,我行我素地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这就是他曾经拥有过的生活,属于他的独特经历。当他感受到身体变得有些残缺时,他让自己更加勇敢,迈出的脚步也更加踏实而有力。后来,王甲坐上了轮椅,直至全身能活动的只剩下一根手指。即使这样,他还是在寻找生命的价值。

他没有放弃自己的设计,身体健全时头脑中那些精妙的图像、细腻的色彩,还有语言都难以精确传达的种种意蕴,几分钟就能在电脑前轻松设计好,可现在却犹如一个个悬崖高耸,只能靠手指一点点示意鼠标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花费出巨大的精力和时间。

而就在这样与病魔的顽强斗争中,王甲完成各类设计作品近百件。为北京奥运会设计的《中国的荣耀》,为“5·12”地震设计的公益海报《泪》和《中国的脊梁》,被杂志社选用。尽管生病后本不富裕的家庭经济更加窘迫,但王甲还是选择将3000元稿酬全部捐给了灾区。2010年,王甲创作的两幅海报作品拍出30万元高价,也全部捐给了一家脑瘫患儿基金;他为中国医师协会“融化渐冻的心”公益项目关爱“渐冻人”的活动设计了一幅招贴,蓝色的冰块呈现在白色背景上,他写道:“在我用一个手指艰难地完成这个招贴时,我获得的满足感是无与伦比的,我明白,我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这个被人冷落的群体。这是一种设计的语言,一个永不放弃的青年在做的最后努力。”

世界上最著名的“渐冻人症”患者、物理学家霍金给王甲写信,“我想表达给您,将您的目光放到残疾不能阻挡的事业之上,并且坚定地将它做下去,不要因为病痛的束缚而感到颓唐沮丧。身残而志坚,这正是我送给您的忠告。苦难的经历也许意味着事业的成功。世界上有很多您能做到的事情,并且您也可以做得很好……”

2011年11月4日,隶属于中国宋庆龄慈善基金会的“王甲渐冻人关爱基金”正式成立。与此同时,书写自己心路历程的新书《人生没有假如》出版,王甲将所有的稿费都捐给基金会。

如今,王甲的全身只有眼球能活动,而他依然凭借一台名为“全能眼”的视控电脑,通过转动眼球,盯住虚拟键盘上的字母,拼写词句,进行创作。对于未来,他写下了这样的文字,“面对的一切,不管是苦是甜,我都毅然品尝。我会像大海一般,全部接受、容纳。我虽病痛缠身,但对待疾苦应当举重若轻,人生多歧途,并不是一切都那么随我们的心愿的,生活也并非仅有美好而永无可怕。其实,生活中的美好与可怕的一面就像是衣服的正反面,光鲜的外表背面,就是朴素暗淡的质地。没有人能够拥有十全十美的生活,即使有人觉得有,那也只不过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或者说,干脆就是一个假象。每个人都是在艰难的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生存,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学会接受这些可怕甚至是缺憾的一面并把这种可怕变成可爱,才是我们能否获得最大的幸福感的关键。”

假如电影没有了特效 篇4

一块“神布”

流泉飞瀑的精灵国原是块绿幕

魔幻大片《霍比特人》中,流泉飞瀑的精灵国仙境让人赏心悦目,而看过拍摄照片我们才知道,原来拍摄地一点也不美丽———只是人工材料堆起来的一堆“山石”,背景就是一块巨大的绿幕。而在影片中,巨大绿幕成了奇幻的山峦和城堡。《少年派》中有很多海洋上的场景,后来导演解析其实大多数场景都是在一个游泳池完成拍摄的,但我们却看到了各种奇幻场景。

其实好莱坞的很多影片都选择在“绿幕”或“蓝幕”前拍摄人物或物体,再通过后期软件加工,将其“置入”各种场景之中。

“007”丹尼尔·克雷格也曾在采访中承认,《007:大破天幕杀机》中澳门水上赌场中大量的中国元素 (如灯笼、龙船等) 都是依靠“PS”技术———其实就是特效制作而成,而他们并没有真的去澳门取景。

揭秘:对于电影拍摄中的蓝色和绿色背景,电影特效专业人士称,这主要是为了方便抠图。在后期制作中,特效处理人员把演员从绿色或蓝色的背景中抠出来,再放到情节需要的背景中去,可以实实现现许许多多现现实实拍拍摄摄中中无无法法完完成成的的效效果果。。

一件“神衣”

“咕噜姆”其实穿了一件紧身衣

动作捕捉技术也是特效电影拍摄中常用的。《霍比特人》的特效被影迷称赞,其中“咕噜姆”的扮演者安迪·瑟金斯也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表情捕捉技术将这个长相怪异的小生物演绎得活灵活现。

这在好莱坞电影中应用得非常普遍,《加勒比海盗》《阿凡达》等影片中出现的造型或体态夸张的角色,都是通过穿戴上用于捕捉动作而特制的服装和用于捕捉表情的特殊头盔,再经过后期电脑加工而成,而非化妆工艺。

揭秘:这种表演要求演员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往往是套进紧身连衣裤中,衣服外面埋有不少传感器,然后演出自己扮演的角色,经过数据传输后,再经过电脑后期加工而成。

这其中要提到的一个分支是动作捕捉。所谓动作捕捉,就是在人的四肢和面部贴上神经传感器,通过人模仿动物做动作,将数据传递到电脑中,再加入动物的外观进行绘制。《阿凡达》《猩球崛起》《铁甲钢拳》等都是这样的制作模式,这类电影需要捕捉动物脸部细微的表情,因此对于动作捕捉的演员要求很高,例如《猩球崛起》就邀请了动作捕捉演员鼻祖安迪·瑟金斯来为主人公猩猩恺撒做动作捕捉。这位不露脸的演员依靠这种技术曾经成功地塑造了《指环王》里的“咕噜姆”、《金刚》里的金刚等经典角色,以至于在好莱坞流传着一种说法:“奥斯卡欠安迪·瑟金斯一座小金人。”

一支“神笔”

未来世界的街道都是画出来的

观众看完《特警判官》的直观反应是影片“科幻背景时空”搭载“真实犯罪场景”的虚实完全达到了无缝连接。我们看右边两幅图,上图是实拍场景,下图是电影中呈现出的场景,其实拍的是一条普通的街道,但通过数字绘景,就可以添加很多科幻元素在里面。在《少年派》的照片中,大家惊奇地发现与派演对手戏最多的那只大老虎,居然是一个蓝色的布娃娃,还是一只眼睛被水笔画得乱七八糟的布娃娃,这其实也是运用了绘景技术。

揭秘:电子画笔。无论是《霍比特人》的中土世界,还是《特警判官》的科幻街区,都少不了运用数字绘景技术,这是目前电影拍摄中常用的技术。在后期,艺术家们会在基础的场景中用电子画笔绘出复杂的高仿真的场景,比如《少年派》中,工作人员绘制了老虎身体结构中的每一层次。看起来简单,但要照顾到各种细节,最后这只老虎的绘制过程整整花费了一年时间。

美文欣赏:我们的人生没有假如 篇5

我们的人生没有假如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过错的可以纠正;假如人的一生,可以重新编排;假如一切的一切,可以推到重来,那么,生活该是多么美好啊,人生又是那么的美妙。审视过往,回首曾经,有过多少酸痛,淹没在岁月的旅途中,不仅是年轻,不仅是认识上没有更新,前行的过程,出现了太多的漏洞,而今,很想纠正,只是不能,因为人生没有假如,这就是命运。

茫茫人海中,每一天我们都在演绎或观望着悲欢离合的故事结局,每一天我们都在重复着相遇和别离,不同的人在我们的生命里来来去去,我们都会有着不一样的感受,唯一相同的是---相遇时那一份温暖的感动,离别时那一种依依不舍眷念!!!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躺在夜里,一个人却怎么也睡不着,夜因此而漫长。在那些日子里,想一切关于我们之间的事。追忆、追忆、还是追忆,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渐渐的,让自己爬起来,让自己远离悲伤。感慨了良久,似乎明白那些早已经落幕,现在只剩我一个人享受孤独。

没有结局的感情,总要结束;不能拥有的人,总会忘记。人生没有永远的伤痛,再深的痛,伤口总会痊愈。人生没有彩排,好好珍惜现在,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

人是可以快乐地生活,只是我们自己选择了复杂,选择了叹息,要知道世上根本就没什么假如,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重新设计。如果可以选择的话,那就不要用恨来结束一段爱:恨、能挑起争端;爱、能遮掩一切的过错。

我们要走的路,有着太多的不确定,他人的一句劝诫,自己的一个闪念,偶尔的得与失,都时刻在改变我们命运的走向。世事难预料,遇事无须太执,谁都无法带走什么,又何必纠结于某一人、某一时、某一事。只有看开了,想通了,才能随缘、随性、随心而为,不急不躁,不悲不欢,不咸不淡。

我们的一生,可以遇见那么多的人。不论爱与不爱,都可以在一起度过一生中的一天、一月、一年。到了该离开的时候,好聚好散。然后,又和下一个人一起度过,又一个、又一天、又一月、又一年。无论是谁,挥别时,也请带着珍重。人生在世,要知足、要平凡、要感恩、不可以再任性强求。

对于已经错过的一些东西,或许不再试着去挽留,错过了就错过了。对于得到的,我们都应该充满感激,对于失去的,谁能保证那本该是属于你的呢?有些东西原本就是让我们牵挂而不是获取的。世界变了,难忘的人,做过的梦,有过的期待,走过的路,有一些自己认为该珍惜的,现在又如何呢?

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失去了方觉可贵。也许,每一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觉。其实,人生就是在不断出现的遗憾中度过的。

人生,是一个沉重词眼。尽管我们时刻面对的就是它,然而,我们还是不愿意老是提起它。提起它,也未免有太多太多的惋惜。

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你要明白,人生是没有假如的。事情假如可以改变,人生假如可以重来,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悔恨了。

难怪,提起人生两个字好沉重呢!

很多事情,是经过之后才会明白的。还是年少的时候,师长就教导我们要珍惜光阴,发奋学习,就是立身之本。可是,那时候,对长辈的这一番心意,我们又懂得了多少呢?直到后来,面对胜者为王败者寇的现实,我们才明白了长辈们当初的这一番苦口婆心。

青春年少时没有思想,待到有了思想的`时候却早已错过了那年龄。假如人生可以重来,也就不会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发生了。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常听人们说:假如一切可以重新开始,我会做得很好;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会好好把握;假如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尽力争取。我们太希望得到假如的垂青了,可是,那假如又太虚无飘渺了。惨淡的人生,炎凉的世态,怎会在乎你内心如何备来自受者非人的煎熬呢!

我常常想,假如不是当初那样子,就不会有今天的结果。人们常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其实,这也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而已。浪子回头的时候,你可知道,人们又何曾给过他们的机会呢?他们又遭受过多少白眼呢!人心苛刻,世道不容啊!激励人的名言!

人生是没有假如的,很多东西过了这一村,也就不再会有那一店了,人生可没有那么多的假如。

知道人生没有假如,也就要学会珍惜和把握,也就不要太任性,不要听不进去一句善意的劝告。

知道了人生的不易,却又不甘心放弃这充满坎坷的人生,这就是做人的痛苦所在。同样,知道了人生没有假如,也就要学会克制,学会忍受,学会坚持。就不要让错误一再发生,那样后悔的时候可没有约买。

人生没有假如,不要把希望放在明天,也不要让人生等待未来,那是很不现实的。

明天的日子如何,未来的人生怎样,全在此刻的努力。

人生没有假如,不要对它抱着幻想。

忘记你所失去的,珍惜你所拥有的。

这样,尽管人生未必没有遗憾,但也可以无悔了。谁都不能对一个努力的生命抱太多的苛责。所以说:不管是怎样的人生,只要尽力了,不管结局如何。

人生是没有假如的......

假如班上没有男生 篇6

下课了,男生们像刮起的一阵风,刹那间跑得无影无踪,他们都活跃在绿茵茵的操场上。体育课上,男生们更是龙腾虎跃,他们踢球的本领个个武艺高强,常常踢得难舍难分。女生们则在一旁为他们拍手喝彩。我们女生都对精力充沛的男生佩服得五体投地。假如班上没有了男生,校园里就不会有这一幅生动的“龙虎”图。

自习课上,老师刚转身走远,男生们总是带头起哄,教室如同街市般热闹。一些“梁山好汉”唯恐天下不乱,演出的“戏”层出不穷,惹得全班哄堂大笑,笑声一浪高过一浪。常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大家无心做作业,因为有了这群调皮捣蛋的男生,一堂课的大好时光被白白浪费了。假如班上没有了男生,这节课会在风平浪静中安然度过。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7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假如没有灰尘》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共6个自然段, 第1段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 指出灰尘的危害;第2自然段笔锋一转, 以问句设疑, 发人深思, 自然导入下文;第3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4至6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文章思路清晰, 层次分明, 说明有序, 浅显易懂, 语言准确、生动, 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 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重要关系。教师在教学时要以学生自学为主, 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通过点拨引导, 让学生在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在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的同时, 继续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学习作者准确用词、形象表达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学习兴趣

1.对灰尘你们有什么了解?

2.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 它有碍环境卫生, 危害人类健康。所以人们要“时时勤拂拭, 勿使染尘埃”。

3.请说一说“时时勤拂拭, 勿使染尘埃”的意思。 (“拂拭”是指掸掉或擦掉灰尘, “勿”是“不要”的意思, “尘埃”就是尘土。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古代到现在, 人们总是经常擦拭灰尘, 使物品不沾染尘土。)

4.假如世界真的没有灰尘, 我们的生活又会变得怎么样呢?今天, 我们通过学习《假如没有灰尘》这一课, 将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引导学生交流, 并重点理解:“时时勤拂拭, 勿使染尘埃”这一谚语, 让学生体会到原来灰尘在人们心中的危害是那么的大, 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阅读导语, 理清课文脉络

1.阅读导语, 明确要求。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想一想阅读提示是如何要求我们学习课文内容的, 把要求勾画出来。

2.默读课文, 思考问题。 (1) 说一说灰尘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2) 作者是怎样介绍灰尘的特点和作用的?

3.反馈交流, 感知内容。 (1) 灰尘的特点。出示句子:“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 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 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 读句子, 说一说你从句子中的哪些词或者是数字感受到灰尘的“小”, 这句话是怎样写出灰尘的“小”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抓住“庞然大物”一词,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用肉眼看到的灰尘与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灰尘作比较, 说明灰尘的微小。 (3) 抓住“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的数字作比较, 说明灰尘的细小。 (4) 让学生明白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突出了灰尘非常细小的特点, 这两种说明方法的运用能更具体、更真实地突出事物的特点, 增强可信度。 (5) 灰尘如此微小, 让我们感到惊讶。让我们带着惊讶的情感读读这段话。 (2) 灰尘的作用:让学生抓住课文4—6自然段的内容, 了解灰尘的作用是 (1) 使阳光变得柔和; (2) 使天空由蓝变白; (3) 具有吸湿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自主阅读、思考,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使略读教学落到实处, 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三、细读课文, 感受说明方法

1.品读课文。灰尘的作用真不小!下面请同学们从第4—6自然段中任选一段, 细细品读, 用“因为大气中有了灰尘, 所以_________”这个句式来说说灰尘的作用, 并想想课文在表达上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1) 课文在这三个自然段的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特点, 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 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 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 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2) 课文在说明灰尘的作用时都用了假设的说明方法。)

2.交流互动。通过学习课文, 我们了解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假如没有灰尘, 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请你用“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 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 (1) 学生同桌交流。 (2) 指名交流。 (3) 教师小结:作者运用假设的说明方法, 讲述了假如没有灰尘, 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假如没有灰尘, 天空将只有单调的蔚蓝色;假如没有灰尘凝结成小水滴, 就没有云、雾、雨、雪来调节气候, 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有了灰尘, 才有气象万千的美景。

3.感情朗读。灰尘的作用真神奇, 难怪作者在文章的结尾用了一个感叹号。作者为什么要用感叹号?带着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句。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内容之后, 启发学生注意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及说明方法的作用, 引导学生品味词句, 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说明方法重组文章材料, 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四、比较感悟, 课外延伸拓展

1.出示句子, 回答问题。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 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 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

假如空中没有灰尘, 地面上的万物将是湿漉漉的。

假如空中没有灰尘, 大自然将多么单调!

(1) 指名读, 齐读。 (2) 读了这些句子,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预设:人们看成有害的东西往往有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 要正确认识事物的两面性。)

2.再读课文, 进行比较。那么, 作者开头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再读第1自然段进行比较。

3.联系生活, 有效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尘一样具有两面性, 请举例说明。

4.结合课文, 读写结合。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收集的资料, 以《我是灰尘》为题, 写一篇短文。

设计意图:把4、5、6自然段中的一句话改为一首小诗, 再与第1自然段对比朗读, 让学生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写作, 做到读写结合, 既是对文本内容的补充训练, 也是对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的检验。

《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篇8

1.学习以较快的速度浏览,通过浏览、寻读,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体会灰尘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快速浏览、寻读,发现文中作假设的部分,体会这一说明方法的妙处。

3.拓展阅读,能够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浏览、寻读,发现其他说明性文章中假设这一方法的运用,感受其妙处。

【教学重难点】

学习以较快的速度浏览、寻读,了解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题,据题质疑

1.板书:灰尘。交流对灰尘的认识。

2.补全课题,谈想象:没有灰尘会怎样?

3.齐读课题。

二、浏览,解疑感知

1.师:假如没有灰尘,我们将会面临怎样的情形呢?我们来浏览全文。(板书:浏览)

出示学习小贴士:

2.交流反馈。随机板贴:

看板书,引导概括:才浏览了一遍课文,大家就已经对灰尘有了那么多的了解,真能干。让我们来看板书,想想:课文中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如果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

(示意学生快速浏览,找一找)

交流后,出示: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齐读这句话。

三、寻读,把握说明要点

1.提问:灰尘和我们的生存到底有哪些关系呢?

浏览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读后思考,每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灰尘的什么特点和作用。找到重点语句,概括归纳后逐一填写。

2.小组合作学习。

出示合作学习小贴士:

3.展示交流。

(选两个小组上台交流展示,在比较、评议、补充中完善,并补充板贴)

预设:

第三自然段:讲到了灰尘小的特点,作用没涉及,表格中可以用符号(/)表示没有。

第四自然段:吸收散射阳光,它的作用是可以削弱阳光的强度或使阳光变柔和。

第五自然段:散射七色光,作用是可以使天空由蓝变白。

第六自然段:吸湿性能。作用是:①使地面上的万物变得干燥。②形成云雾、雨、雪,调节气候,影响生物生存。③折射阳光,形成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自然景色。

4.学生修正自己的表格。

四、浏览,品悟写法精妙

1.师:学习说明文,把握要点还不够,还要了解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要点写清楚的。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来写灰尘的特点和作用?

预设:学生说到列数字等学过的说明方法,教师让他读读有关的句子,并根据情况肯定或指正。问:还有吗?引出“作假设”的说明方法。

问:还有哪些语句用了作假设的方法?限时浏览2分钟,在相关句子前画上“○”。

指名回答,相机在PPT中出示句子。

2.指名读作假设的句子。

请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如果去掉这些句子,会怎样呢?以第三自然段为例,来看看。谁来读一读?(交流)

师相机引导:你认为去掉作假设的部分,课文有没有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介绍清楚?

既然能说明灰尘的特点和作用,作者为什么用上这么多处的假设?有何用意?

预设:用上作假设的方法更有说服力了。

3.总结:多处运用作假设的说明方法,增强说服力。这是这篇说明文最大的写作特点。请选一处做上批注。

4.作假设,在很多说明文中被运用。请学生快速浏览这一单元中的《鲸》第一自然段,找找:哪里用了作假设的说明方法?(点击课件,让相关句子变红)

引导体会:这里的作假设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鲸的什么?(大)

5.出示《新型玻璃》一课中介绍吃音玻璃的部分,请学生找到作假设的部分。(点击课件,让相关句子变红)

追问:这里的作假设是为了突出吃音玻璃的什么功能?(消除噪音)

五、拓读,提高浏览、寻读速度

1.引导:我们再来看灰尘,其实灰尘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东西。这里就有一份资料(出示信封),大家先不要打开。我们还是要来快速浏览。

师:有一个标准规定,小学毕业的学生浏览速度要达到每分钟300字,现在我就以这个标准来要求大家。我说开始,大家拿出文章(附后),快速浏览。

2.学生浏览。交流。

【附】

灰尘的世界

灰尘的世界是神秘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用灰尘画画吧。

斯科特·韦德是一位车窗灰尘艺术家,他最喜欢的画纸是铺满灰的车窗。假如你也有这样的艺术细胞,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你没钱洗车了。

要想在车窗上作画,也不容易。每隔一段时间,斯科特·韦德就开着自己的车前往乡下,在颠簸的土路上来回行驶。请注意,他不是在测试车的减震系统,也不是在享受驾驶的乐趣,而是为了把车弄成“报废模样”,给他的脏车艺术获得原材料。

一般来说,形成一块灰尘画布需要两个星期的时间。在此期间还不能下雨,才能积累足够的灰尘。此外,晨间要出现薄雾,使灰尘变硬成块,形成一层不会被风轻易刮走的“天然画布”。假如没有这样的天气条件,那么一幅灰尘作品估计很难完成。

创作一幅灰尘画通常会消耗1小时,因“画布”质量不同,画面效果也会有差异。如果日晒时间过长导致灰尘过厚或者结块过多,韦德的创作时间就会被拉长。虽然创作过程充满不确定性,但韦德乐在其中。他认为这种创作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持久。很多事物都应该被珍惜。

离开地球还能见到灰尘的身影吗?

灰尘是人类在火星和月球上建立基地最大的困扰。月球上来自太阳风的静电物质和紫外线辐射,使得灰尘可吸附在任何物体中,其中包括宇航服。同时,灰尘还有可能附着在探测器等其他仪器上。灰尘微粒不仅会导致探测器等仪器灵敏度降低,还对宇航服产生磨损。假如月球上没有灰尘,技术人员开展工作会容易得多。

因此去除灰尘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日前,科学家表示,使用立体声扬声器震动消除表面灰尘的方法,另外高音扩音器在管道中释放声调较高的噪音,所形成的声波能够形成足够大的压力将外星球上令人烦恼的灰尘清除。

假如没有化石燃料 篇9

用什么代替化石燃料

在人类文明早期的发展进程中,快速进步时期之后,往往伴随着大衰退。但到了19世纪,有限的土地面积所带来的发展瓶颈不再是问题了。希夫尔勒在《地下森林:能源系统与工业革命》一书中写道:“欧洲这一次没有衰退,因为我们有了煤炭。”

毫无疑问,一个没有化石燃料、不依赖其提供能源的世界,无法向前发展得更远。我们现在确实拥有不少重要的其他种类的能源,但关键问题是,有没有一种能源可以不依靠高级技术就能被开发利用呢?

最先可以排除的是核能和太阳能光伏产业。说起太阳能的利用,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利用太阳辐射出的热量来加热空气和水。但即使到了今天,太阳能的工业化利用对于人类科技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一个没有化石燃料的世界中,太阳能可以被用来烧水、煮饭、取暖,但是想让它成为支撑工业发展的能量之源,可能就行不通了。

我们再来看风力和水力。在海洋上,19世纪以前,风力驱动了绝大部分跨国贸易和探索发现的进行。在陆地上,人类使用风车和水磨的历史也至少长达2 000年。在中世纪的欧洲,风车和水磨技术达到了新的高度。公元1600年左右,风车和水磨被用来碾谷物、锯木材、钻孔、打磨玻璃、榨油、磨碎石头、采矿等。一些学者认为,正是这些为工业革命的爆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工业革命期间,水力依然作为能源,驱动着工厂里的机器进行生产活动。直到1820年,燃煤蒸汽机提供的动力才取代了水力,成为驱动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

水力机械时代

假如没有燃煤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工厂就需要依靠非常多的水力。为了减少运输成本,大部分工厂都不得不建在靠近港口或可航行的河流附近,但是没有或缺乏水力资源的地区该怎么办呢?

如今,有两项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一个是迈克尔·法拉第等人研制出的用机械运动产生电力的方法。另一个是在19世纪晚期,工程师解决了电力远距离输送的问题。这两项技术可以将水能转变为电能,并实现远距离输送,由此使水能变成支撑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能量来源。很显然,在基于水能而非化石燃料作为主要能源的社会,人们应该朝着水力发电的方向发展。

然而,这样真的可行吗?

另一种生活

如果选择了这一发展道路,我们最终将何去何从?

忘记蒸汽机吧,这将是一个水力机械的时代。工业将最先从挪威或者瑞士的深山中起步,而不会是英国。在没有可以轻易开采的化石燃料的情况下,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都会放缓。拥有丰富水力资源的地区,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加拿大、南美洲和非洲的部分地区,将会在经济发展上率先取得巨大的进步。

人类的生活节奏将变慢,比如,从伦敦到纽约需要在船上花费一到两个星期,不像现在,只要乘坐几小时飞机就能抵达目的地。世界有可能会变得更加平等,因为没有了蒸汽机,一些欧洲国家将很难建立起帝国。更重要的是,日益紧迫的气候变化危机也不会出现。

多建水坝行不通

这是一幅美妙的景象,但是却未必真的能实现。我们倾向于认为,科技进步是必然的,却不是绝对的。中国早在9世纪就开始使用焦煤炼铁,但是工业革命却没有发生在中国。它发生在了英国,只不过是因为一些很特别的地理、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恰好集中在了一起。

水力发电比火力发电更加复杂,即使它在前工业文明时代蓬勃发展,却仍然被怀疑是否能驱动工业革命的发生。电能和相关的简单技术相结合后,可以做很多事,如照明、供暖、煮饭、提供动力、制造肥料,甚至冶炼金属。可惜的是,电能虽然可以使冶炼金属对木炭的需求减半,却无法完全取代木炭。因此,木材仍然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限制条件。由于缺乏用来制作工具、铁轨和机器的廉价铁,加快工业化进程将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想要通过水力发电获得更多的能量,比在火力发电的情况下难得多。在工业时代之前,人类已经可以建造大型水坝。举个例子,1177年,法国的图卢兹建成了一座400米长的大坝,用来驱动水磨坊。1888年,这座水磨坊变为了一个4兆瓦的水电站。

然而,在19世纪初期,我们需要建造2 500个这样的大坝,才能为英国提供等同于其用燃煤获得的能量。为了获得1850年消耗燃煤所获得的同等能量,我们还需要建造8 000个这样的大坝。

但是你能用什么来建造它们呢?建筑用水泥和砖之所以变得便宜,是因为我们可以通过燃烧煤炭将石灰变为水泥和烧制砖块。建造水力发电用的大坝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能量,而且大坝在建造好之前是无法提供任何能量的。建造如此多的大坝,很可能会让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状态。

必须开采化石燃料吗?

如果没有化石燃料,人类文明能发展成现在的高级工业化经济体吗?希夫尔勒认为:“我们很难轻易得出结论,但是这个可能性确实很小。”

美国历史学家彭慕兰却持乐观态度,当然他认为经济会缓慢发展。但是很明显在这一缓慢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未知因素。地域性文明很容易因为遭遇流行病、饥荒、地震、火山爆发和战争等“天灾人祸”而灭亡,其中火山爆发就毁灭了许多历史上的文明。人类进入全球工业化社会的时间越晚,受灾难袭击而导致文明灭亡的概率就越大。

所有这些都暗示:无论文明从何处起步,开采化石燃料都是其发展的必要步骤。没有能源,你不能改变任何事情,能源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在碳基生物生存的世界中,几乎都会存在化石燃料。或许有些生活在水中的外星生命不需要通过燃烧来发展他们的文明,或者一些文明是在没有氧气存在的大气环境中繁荣发展的,但我们现在还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如果化石燃料是发展现代工业文明的关键点,那么全球变暖也许就不仅是人类独有的问题,而是整个宇宙中使用化石燃料的文明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有多少外星文明在他们计划使用足以支撑他们需求的清洁能源之前,就已经破坏了他们的星球?或者在此之前就停用了化石燃料?或者两者兼有?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詹姆斯·卡斯汀教授认为,尽管宇宙中有数不清的星球,但是我们目前依然没有发现任何地外文明。这可能是因为地外文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某些瓶颈,这些瓶颈要么使他们的智慧生命停止了进化,要么使他们灭绝了。

当化石燃料渐渐变得不像原来那样易于开采,一个文明在其知识和原料没有耗尽之前,会有一个短暂的“窗口期”来发展更稳定、高效和清洁的能源,以重建文明。如果没有赶在知识和原料耗尽前成功,那么一切就太晚了。

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每个星球实际上都为其居住者提供了一次机会,一个让居住者转变能源利用方式,开发更稳定、高效和清洁的能源的机会。作为人类,我们最好不要浪费自己的这次机会。

上一篇:计算化学方法下一篇: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