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创新创业工作计划

2023-04-16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不断面临机遇与挑战,而一份好的计划能让我们抓住机遇,翻越障碍,那么你会拟定一份合格的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院创新创业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学院创新创业工作计划

义乌市成立创业学院 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9月28日下午,由义乌市人社局和义乌市工商学院合作建设的公益创业服务平台——义乌市创业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创业学院聘请含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苗青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郭振荣等在内的12位的不同领域专业人士,为首批创业导师,提供个性创业指导,确定青岩刘、工商学院创业学院等6家单位,为创业实践基地,提供实习实践机会,以面向全市、全程免费的方式,构建从起步成长到成熟落地的创业创新人才培育链,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它的建立将有以下积极意义。一是服务主体以政府为主到市场发力。创业学院是一个由市场体系的发展催生出的市场化、专业化的新型创业“孵化器”,是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协调的产物,进一步健全了我市“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创业服务模式,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服务内涵从政策支持到综合服务。创业学院成立后,将面向全社会,为广大创业者提供集创业知识教育、创业实践指导、创业项目孵化等一体的开放式创业服务,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接受创业教育培训的条件,进一步释放无穷创意和无限财富,进一步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未来三十年,中国要构建探索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育新体制。重构教育体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如何把创业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中,培养国民的创新创业精神

□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全民创业、终身创业、全球创业,因为我们的创业教育要培养的不仅仅是企业家,而是具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创业者。这批创业者将开拓未来辽阔的创业世界,这是创业社会的必然要求

□构建纵横交错的创业教育体系,从时间轴上打造终身体系,从空间轴上打造全民体系,是世界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创业教育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也是一项整体性的改革,不是简单地修修补补就能完成的。构建全民创业教育体系必须全社会动员起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第二篇: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过程性考核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过程性考核,加强教学环节把控,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过程性考核方案如下:

一、实施时间和适用范围

自2019-2020学年起,全校本科、专科所有专业课程均实施过程性考核。

二、课程考核要求

1.建立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学生平时学习考核评价制度,学生修读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评定,每学期成绩=过程性考核40%+期末成绩60%。

2.加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力度,积极开展探究式、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混合式等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考核形式和内容

1.过程考核:

(1)日常考勤(5%):日常考勤5次。学生出勤次数,迟到、早退和旷课的情况;

(2)课堂表现(5%):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讨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能力;

(3)随堂测试情况(20%):随堂测试2次,各占10%。学生随堂测试提交次数及完成质量;

(4)期中考核情况(10%):期中考核1次。考核内容为商业模式画布的完成。考核学生掌握课程的情况;

2.期末考核:

(1)创业计划书与项目路演(40%):由学生自行组队,原则上8-10人/组。考核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是否掌握了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撰写创业计划书和项目路演中。

(2)课程体会(20%):由每位学生独立完成。考核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思考。

四、相关说明

本课程过程性考核实施细则由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制定,结合课程特点与教学实际情况,考核形式(课堂作业形式)、考核要求、评分标准与评分权重应在第一次课程开始时向学生公布,教师应按照课程过程性考核实施细则与教学内容布置考核内容,督促学生按时参与考核,并客观、准确、公正地评定成绩,登记成绩。课程结束后,教师按过程性考核成绩与期末考核成绩计算学生修读该课程总成绩,按时提交成绩。

第三篇:职业学院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大对本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力度,充分激发全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加快将我院科教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黑政发〔2015〕16号)和《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黑教高〔2015〕48号)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适用的大学生范围,是指七台河职业学院在读的在校生(五年制与三年制)、毕业五年内的七台河职业学院毕业生。

第二章 构建学生创新创业保障体系

第三条 学院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各系部要按照《七台河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将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充抵为专业实习学时,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参加校级以上各类学科竞赛、技能竞赛和文体比赛等情况折算为学分。 第四条 学院实行激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多元化学籍管理制度,各系部按照相应规定允许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在校学生,可根据需要申请在校创业和休学创业。实施弹性学制,

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学生的修读年限在国家政策范围内可不受限制,允许调整学业进程,在读大学生经学院评估后最多可保留学籍八年休学创业。优先支持参与创业的大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

第五条 学院从创新创业教育专项中拿出一定比例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用于鼓励各系部推荐的取得初创成果的大学生或创业团队。 通过校友支持、企业赞助、个人捐款等多种渠道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职业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经过审查可获得一定额度的创业风险补偿基金贷款支持。

第三章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第六条 结合国家和我省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学院建立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紧密结合的多层次、立体化、菜单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通识教育,针对有创新创业意愿学生开展实训教育,针对创业学生提供孵化环境和扶持保。在全院范围内普遍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

第七条 各系部要结合实际情况开设“创新创业型”和“实践应用型”课程,设置不低于4学分的创新创业学分。

第八条 组织专家学者,编写能够反映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最新经验、具有较强针对性、可读性和实用性的校本教材

第九条 各系部要进一步改革教育方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项目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加快开发微课堂建设,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面向社会大课堂,把教学延伸到车间、商铺、田野。

第十条 加快教学信息化建设,利用慕课、视频公开课等手段推出一批创新创业教育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实现资源共享。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学习过程,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注重对学生发明创造、实习实训、实践经历、动手能力的考察,破除“重理论轻实践”的积弊。

第十一条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充分发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践的引领作用,加强市场分析判断能力和把握市场需求导向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第十二条 各系部要着力改革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模式,强化论文的创新性和实践内容,把撰写社会调查、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等作为论文选项。

第十三条 各系部要按照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根据学生人数及实际教学科研需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配齐配强专职教师,并在职称评聘、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

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制定兼职教师标准,建立创新创业兼职导师库。

第十四条 各系部每年至少要按照国家、省的相关部门的要求组织教师参加两轮次课程轮训,将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并定期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将基于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

第四章 搭建高质量创新创业平台

第十五条 各系部要依托现已建设好的实习实训基地,作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鼓励成绩优良有创业潜质的学生或学生团队,在老师的辅导帮助下开展创业项目的策划,经学生自主申报,学校考核,选择那些目标明确,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的优秀项目,优先为本院大学生的创业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资金支持、专业技术指导和企业孵化服务。

第十六条 各系部所有教研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开放情况纳入相关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

第十七条 鼓励社会力量搭建在校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各系部要积极协调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园、企业等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

第五章 推进学生众创空间建设

第十八条 各系部要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主题教育活动,并将省情和相关政策纳入活动中。

第十九条 各系部要支持在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沙龙、创客空间,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举办或支持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大赛,为大学生将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产品提供舞台、搭建平台,通过大赛推动成果转化、产教结合、自主学习、教学相长,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第二十条 以学院为主体,整合社会、企业创业培训资源,配备专业和企业兼职师资,为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大学生免费提供专业培训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各系部可根据本实施细则,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第二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由七台河职业学院教务处会同相关部门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商学院创新创业系列讲座新闻稿

商学院举办创新创业系列讲座 ——二十而立,选对方向

成就未来

2014年6月27日下午14:30,商学院在图书馆报告厅举办了创新创业专题讲座。讲座由商学院副书记马建国主持,全院部分学生与老师一同聆听了无界电商总经理赵玉玮以“二十二立——选对方向,成就未来”为主题的精彩演讲。

在演讲开始,赵玉玮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引导学生应该如何了解自己的专业,进而投入自己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去。鼓励学生按照“一万小时”定律进行学习和奋斗: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而大学学习生活设置四年的原因也正符合这一万小时定律,所以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这最佳学习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日后能够更好的立足社会。接下来,他就目前社会上缺少“精英教育”这一现象从学生角度和家长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在工作后的三个月成长速度惊人,说明了学生大学毕业后才感受到压力,而家长层面则认为大学就是学生的高考后的避难所,对社会和就业情况不了解,容易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引导。若要营造更好的大学学习氛围,需要家长和学生都有一个深入的思考。随后以“毛竹”的生长特性为例启发学生思考,任何事情在投入初期便有回报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需要学生戒骄戒躁,不要急于成才,学习毛竹的“扎根”精神,蓄势待发,等待时机一鸣惊人。

“创业”与“实践”是现在大学生活最热门的两个词,他就这两个热点与同学进行了热烈的交流。首先由“擦车”的短片引出选择方向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大学生活期间的实践活动情况。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但是如果做的准备是背离日后工作方向,例如某些学生一直不间断的做推销员或者家教,对于自身的发展无疑是受限的。他又纠正学生错误的“创业观”,有些学生认为“当老板、说了算”就是创业,而创业的本质是通过依托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更加注重社会协作和团队配合。除此之外,他以比尔盖茨、乔布斯等几位名人的例子来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看待创业,他总结为以下三个部分:第

一、创业需要理性,第

二、创业离不开超群的能力,第

三、需要掌握大量的资源。创业形式多种多样,高度也是多种多样,他将创业比作“走梅花桩”,只有走稳,方向选对,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最后以“活在当下”结束自己的演讲,鼓励学生改变可以从现在开始。

赵玉玮总经理讲话结束后,学生表示学到了很多知识,增强了专业学习信心,提升了创新创业的热情,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不解和疑问,赵经理都一一做了耐心生动的回答,解答学生们的种种疑惑。最后,学生们都满载收获而归,讲座亦在融洽的氛围中完满落幕。

通过本次活动,促进了商学院的学术交流,营造了良好的交流与学习氛围。

第五篇:常州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试行)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开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1.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2.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向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转变,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3.通过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学与实践条件及环境。

4.通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对具有创新创业意愿与潜质的群体进行专门培养。通过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涌现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快速成长。

5.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使大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和职业的创造者,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领导

1.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为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牵头,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产业处、财务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加强二级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二级学院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行政、党总支、团总支和专业系主任及部分老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发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引领作用

拓展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的功能和定位,将其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其作用是为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能力培养提供实践环境与必要条件。尤其对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且具备创新创业潜质和创新创业热情的大学生,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可以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支持。

三、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科学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的内在联系,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为关键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项目带动,注重通过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需要系统的课程学习,以及实践训练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

(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先在全校开设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待课程体系基本完善,且教学条件具备后,再将成熟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列入各专业必修课程。

(2)在专业教育中融会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不同专业,开展在专业相关领域、行业进行创新创业的针对性教育。各专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通过讲座或课程形式,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各专业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并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

(3)在部分专业实施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

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实践环节)纳入专业课程。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侧重于创新教育,也可以侧重于创业教育。如在工科类专业可以强化创新教育,培育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以专业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创业实践;在经管类专业中鼓励学生以创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创办企业,并为学生创办企业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

4.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1)创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机制

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有条件的专业,把学生科研训练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设立相应学分,提供实验室开放环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科研训练,吸引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构建富有特色的国家、省厅和学校三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通过科研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2)创建各类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建立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二级学院主要依靠各中心实验室、实验中心、工程中心以及校内外产学研实践基地来构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开放实验室,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各类科研开发、完成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必要条件。

建立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为主体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适当资助。 (3)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发挥地域优势,依托学校科技产业园、常州市创意产业园、常州软件园、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孵化基地,为学生进一步研发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为企业创办和运行提供融资服务;通过提供法律、税务、财务及其它的服务帮助初创企业规避创业风险;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4)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将由学生处、团委和招生就业处等部门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科技节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学生社团活动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第二课堂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自由交流,在全校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5.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激励政策与制度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必修的创新实践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参与学科竞赛和创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学分。为解决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在时间上的制约,学校将在学分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选课制度,并为学生延长修业年限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鼓励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对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

6.发掘社会资源,建立专家指导机制

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导向,瞄准社会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政府推动、学校主动、社会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积极争取和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与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行业协会开展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人才优势,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咨询、指导;审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参与建设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评估创新创业项目;协助建立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联系。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学校主管领导、资深教师、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等构成。

7.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为推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研究与教学建设,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并配备专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的开发、讲授与实践指导。

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培养、引进,逐步建立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尤其注重选配或选聘富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管理人员、成功企业家、成功人士和政府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

8.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

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学校预算,为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持续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同时,通过学校投入、社会捐助、个人支持等渠道,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扶持重点项目。

9.加强创新创业社团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 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团体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通过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举办创新创业论坛、经验交流会、事迹报告会,邀请企业家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校讲座、对话,组织到企业参观学习等课外创新创业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创业动机与需求。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需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必然需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需求。全校各相关部门、二级学院要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了解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动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切实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增进人才竞争力而共同努力。

上一篇:小学作业教育调查报告下一篇:小学作文指导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