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创新创业方案

2023-05-03

方案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内容,有着自身的格式和内容,那么一份详细的方案,应该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艺术学院创新创业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艺术学院创新创业方案

常州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试行)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深化和具体化。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学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开展,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

1.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推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成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

2.通过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转变,从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向以能力为本的教育转变,最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3.通过实施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培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教学与实践条件及环境。

4.通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创新创业教育,对具有创新创业意愿与潜质的群体进行专门培养。通过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的涌现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快速成长。

5.通过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与创业技能,使大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和职业的创造者,促进学校就业工作的开展,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与领导

1.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统筹协调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为切实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由学校领导牵头,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产业处、财务处、二级学院共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指导实施,把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形成各部门共同配合,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加强二级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各二级学院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由行政、党总支、团总支和专业系主任及部分老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发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引领作用

拓展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的功能和定位,将其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其作用是为全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和能力培养提供实践环境与必要条件。尤其对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且具备创新创业潜质和创新创业热情的大学生,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可以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支持。

三、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1.更新教育理念,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科学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的内在联系,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精神为核心,以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为关键的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切实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设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项目带动,注重通过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 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面向学生全体、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需要系统的课程学习,以及实践训练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必须从教育全过程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确保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预期要求。

3.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平台

(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类必修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创新创业类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途径和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拓展与延伸,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先在全校开设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程,待课程体系基本完善,且教学条件具备后,再将成熟的创新创业类课程列入各专业必修课程。

(2)在专业教育中融会创新创业教育

根据不同专业,开展在专业相关领域、行业进行创新创业的针对性教育。各专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掘本专业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通过讲座或课程形式,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使各专业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专业内涵,并在学科专业基础上开展高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

(3)在部分专业实施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

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实践环节)纳入专业课程。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可以侧重于创新教育,也可以侧重于创业教育。如在工科类专业可以强化创新教育,培育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以专业创新成果为基础的创业实践;在经管类专业中鼓励学生以创新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创办企业,并为学生创办企业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开展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活动。

4.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1)创建学生参与科研创新训练的机制

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强化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有条件的专业,把学生科研训练纳入专业培养计划,设立相应学分,提供实验室开放环境,指导学生参与创新科研训练,吸引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遴选资助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构建富有特色的国家、省厅和学校三级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体系。通过科研训练,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可以通过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达到创业实践的目的。

(2)创建各类创新创业实训基地

建立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二级学院主要依靠各中心实验室、实验中心、工程中心以及校内外产学研实践基地来构建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通过开放实验室,为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各类科研开发、完成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提供必要条件。

建立以大学生科技实践创新中心为主体的校级创新创业实训基地,为已经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学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创业指导,并为项目启动提供适当资助。 (3)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发挥地域优势,依托学校科技产业园、常州市创意产业园、常州软件园、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通过孵化基地,为学生进一步研发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为企业创办和运行提供融资服务;通过提供法律、税务、财务及其它的服务帮助初创企业规避创业风险;通过真实的创业活动,使创业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4)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的作用,将由学生处、团委和招生就业处等部门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科技节活动、创业计划大赛、学生社团活动等作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第二课堂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实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自由交流,在全校形成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5.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激励政策与制度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必修的创新实践学分,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参与学科竞赛和创业实践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适当学分。为解决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在时间上的制约,学校将在学分制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选课制度,并为学生延长修业年限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鼓励教师投身创新创业教育,对指导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

6.发掘社会资源,建立专家指导机制

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导向,瞄准社会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政府推动、学校主动、社会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联动机制。积极争取和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与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行业协会开展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人才优势,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咨询、指导;审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参与建设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评估创新创业项目;协助建立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联系。创新创业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学校主管领导、资深教师、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等构成。

7.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建设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为推动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研究与教学建设,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并配备专职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的开发、讲授与实践指导。

充分发挥现有教师队伍的作用,通过培养、引进,逐步建立一支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尤其注重选配或选聘富有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管理人员、成功企业家、成功人士和政府相关专业人员担任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教师。

8.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

不断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将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经费纳入学校预算,为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持续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同时,通过学校投入、社会捐助、个人支持等渠道,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扶持重点项目。

9.加强创新创业社团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 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社团,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团体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通过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举办创新创业论坛、经验交流会、事迹报告会,邀请企业家及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到校讲座、对话,组织到企业参观学习等课外创新创业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创业动机与需求。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需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必然需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需求。全校各相关部门、二级学院要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了解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动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切实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增进人才竞争力而共同努力。

第二篇:软件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实施方案

作者:来源:时间:2009-04-11浏览数:

52为了充分调动我院师生参与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创我院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新局面,特制定该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满足以多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要求。

(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有效地促进学风建设。

(三)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条件。

(四)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五)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促使优秀人才和优秀作品的涌现,为我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各类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奠定良好基础。

二、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一)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陈志刚、段泽球

副组长:胡志刚 易险峰

成员:师雷宏 、王新辉、赵明 、江林、 费洪晓、陈学工、刘莉平 具体实施工作由办公室负责(与学生工作办公室合署办公)。

办公室主任: 师雷宏(兼)

成员:学工办老师、班导师、团学会相关部门主要干部

(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根据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任务计划安排,做好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组织与发动工作;组织实施本院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工作。

2、组织举办专题科技报告会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氛围。

3、根据学校公布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指南,组织项目申报、选派导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活动。

4、负责对学生参赛作品的初审和推荐上报工作。

5、负责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指导教师、承担项目的学生及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内容与要求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经费与项目的设立:

1、为推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学院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专项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用于奖励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中获奖的我院在校学生和指导教师。

2、学校每年定期公布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指南,我院根据学校的要求,认真组织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积极申报项目。

3、申报项目可分为二类:自由申报项目、双向选择项目。

(1)自由申报项目:学生自行提出研究设想,联系相关导师,在导师指导下提出立项申请,学院初审后上报学校专家组评审,通过后由学校纳入“自由申报项目”。

(2)双向选择项目:导师结合自身科研工作,提出适合本专业学生的研究项目并配套研究经费,上报学校专家组审核。

(二)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申请“基金”资助的要求

1、对于符合下列条件的我院本科生,均可以申请科技创新创业基金的资助:

(1)学习态度端正,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综合测评成绩在班级前二十名。

(2)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科研潜质方面有突出表现者,可适当放宽成绩限制。

(3)可以跨专业、跨学科联合申报,但每队成员不超过5人。

2、参加“基金”项目研究期间的要求

(1)合理安排时间,既要学好课程,又要努力完成研究计划,学习成绩

有严重下滑倾向或者不积极认真开展研究工作者,学院将如实上报学校终止对其项目的资助。

(2)主动向导师请教,定期汇报学习与研究进展情况,积极主动地参加导师指定安排的相关学术活动。

(3)按期完成科研工作周计划和月计划,定期撰写科研工作进展报告,总结前阶段的工作,提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

(4)根据项目研究情况积极撰写学术论文或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

(5)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基金”资助学生座谈会,对前期的工作进行总结和交流。

(三)对导师的要求

1、导师的条件:

(1)治学严谨、为人师表、责任心强、关心学生。

(2)熟悉和热爱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3)每名导师至少提供、指导1个项目,最多一般不能超过3个。

2、导师职责

(1)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投入必要的精力。对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选题、设计、研究、论文撰写等环节进行具体指导,每周应保证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和交流。

(2)注重对学生综合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明确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是一项教学实践活动,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避免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发生。

(3)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量、所掌握的科研能力及完成的结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lt;span lang="EN-US">

(4)导师短期外出不能指导学生时,应委托其他教师指导学生;导师长期外出时,应向学院提出申请,学院为学生另行安排导师。

四、奖励办法

(一)竞赛奖励范畴:

一类竞赛:创新创业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软件创新技术大

赛、计算机作品大赛、全国挑战杯相关竞赛等

二类竞赛:数学竞赛、英语竞赛、英语演讲比赛、电子设计大塞、软件设计师

考试等

(二)凡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获奖者奖励标准参照《软件学院大学生科技竞赛实

施奖励办法》。

(三)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或创新性实验项目申报中获得校级立项者奖100元/项;获省级立项者奖200元/项;获国家级立项者奖300元/项。

(四)学院对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以及获奖的导师奖励标准:导师每指导一个项目奖励100元;获校级奖300元;获省级奖500元;获国家级奖1000;

(五)参加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任务,提交研究报告(论文)等环节后,如研究项目与自己专业相同或相近,通过指导教师的评定和学院教学指导委员的审定,项目达到一定水平的,由学生提出申请,经学院研究符合条件后上报教务处审批,获准后,其项目内容可作为相关的课程设计、实践性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的相关材料。

(六)在学校推免研究生工作中,在以下竞赛中获得相应等级奖励的大学生,同时符合学校推免生基本条件者,将直接获得推免生资格(推免到本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特等奖、电子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全国挑战杯竞赛二等奖以上。

(七)参加各级科技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并获奖者,可在各类奖助学金评定、各类先进个人、集体以及综合测评、优秀毕业生选拔、推免研究生中给予优先考虑。

(八)大学生发表论文按照下列标准奖励:

(1)、在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核心期刊和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正式论文,学院予以报销其版面费用。

(2)、在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展览会上参展的作品每篇奖励100元。 署名第二的按相应标准的0.3倍计算,其它一律不计;核心期刊名录以每年学校科研处公布的目录为准。< span lang="EN-US">

五、未尽事宜将根据实际情况由领导小组讨论决定。

六、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由软件学院负责解释。

中南大学软件学院

2009.3.6

第三篇: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方案

附件

1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方案

为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我院学生的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适应广东尤其是珠三角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根据《关于做好2013年度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与申报工作的通知》(粤教高函[2013] 6号)、《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工程”活动的通知》(粤教毕函 [2012]31号)和《关于印发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及任务书的通知》(粤农工商职院[2013] 10号)等文件精神,学院决定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与立项工作。为保障大学生创业训练与实践计划的顺利实施,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1、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主管就业的副院长担任组长,成员单位有招生就业处、财务处、团委、各院系。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和管理办法,统筹规划各项工作。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熊焰主管就业副院长

副组长:徐江玲招生就业处处长

成员:周斌斌财务处处长

熊嘉逸团委书记

李向阳计算机系主任

高俊文机电系主任

孔繁正管理系主任

张凯财经系主任

薛长青商务系主任

陶正平热作系主任

梁悦外语系主任

罗小平国际交流学院院长

胡建华艺术系主任

陈怡舟招生就业处副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招生就业处。

招生就业处负责项目的组织工作,并负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的申报评审、中期检查、经费管理、结题验收等工作;财务处负责项目经费配备和经费管理;各院系负责项目的申报与实施;团委负责项目的宣传与交流。

2、各院系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由各院系主任(院长)任组长,主管教学工作副主任、主管学生工作副主任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各专业负责人(含临时负责人、教研室主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指导教师等。工作小组负责制订本院系的实施细则,全面组织和落实本院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二、项目申报

1、申报时间

2013年1月23日到2013年3月1日,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各院系根据本工作方案,具体落实本部门的遴选和申报工作,2013年3月1日前将申报材料(含申报书、任务书)报送招生就业处。

2、申报项目

项目类型。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创业训练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进行一定程度的验证试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有较好的创新基础或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

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项目负责人。训练计划项目面向学生申报,原则上要求项目负责人在毕业前完成项目。创业实践项目负责人毕业后可根据情况更换负责人,或是在能继续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的情况下,以大学生自主创业者的身份继续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业实践项目结束时,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妥善处理各项事务。

学生以团队向学校申请项目,并接受学校的管理,每个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人,项目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只能参与一个项目。鼓励跨专业跨年级申报。

项目周期。一年半(2013年3月-2014年9月)。

项目指导。学院鼓励校内教师担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导师,并积极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创业训练项目的指导教师应具备“双师”素质,具备良好的科研素质和较高的参与热情,创业实践项目的指导教师实行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制。每名教师原则上只能指导一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三、立项程序

1、学生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进行自主选题,填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申报表》,经指导教师和项目负责人所在院系初审后,报学院领导小组办公室(招生就业处)。

2、学院组织相关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本着“公平、公正、择优推荐”的原则,对所有申报项目采取专家评审或公开答辩的方式,审查项目的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及实施计划、经费额度和申请者的研究能力等,提出评审立项意见和改进意见,并将结果报领导小组。

3、领导小组汇总评审意见,确定拟资助项目与资助经费额度,然后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批准后下达立项通知。

4、领导小组将学院择优选取的15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上报省教育厅。

四、过程管理

1、项目启动。项目立项后,招生就业处具体负责全校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立项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各项目组成员按照申请书要求及时启动项目研究工作。

2、中期检查。对于进展到中期的项目,其负责人要提前十天向学院提交《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中期检查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协同相关专家进行中期检查,监督检查项目的落实和完成情况,对于发现的问题将及时反馈给各项目组学生和指导教师。对于中期检查合格的项目,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项目研究。

3、项目交流。团委将定期举行创业训练与实践项目参与学生和指导教师的交流活动。每期交流或论坛将遴选3-4个项目参与学生做包含选题背景、研究方法、实施过程、项目成果、创新点、感受体会等几个部分内容在内的项目研究报告,采取学生报告、交流研讨、专家点评的方式,实时监督各项目的开展情况,促进项目参与学生间的学习交流和研讨。

4、项目变更。项目一经确立原则上不得变更。对于实施过程中确需更改项目内容、提前或推迟项目结题的项目,必须由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交工作小组初审,并经领导小组审核备案后方可执行。

5、项目中止。对项目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或工作无明显进展的学生中止其项目运行。因故主动要求中止的项目,需提交项目中止申请报告,详细阐明中止的缘由,经指导教师和工作小组签署意见后报学院领导小组审核,教务处备案。中止项目的经费不予继续划拨,领导小组根据项目开展情况收回部分或全部已下拨的经费。同时,该项目组成员将不得再申请大学生创业训练与实践项目。

五、项目验收

1、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填写《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结题验收表》,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将项目研究结题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及支撑材料一并提交至项目负责人所在院系,由所在院系将结题验收材料汇总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2、领导小组会同各院系工作小组负责审议结题申请表及相关资料,对结题项目采取答辩形式进行验收,并进行考核。结题项目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档评价,学生个人成绩采用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从严掌握优秀等级。

六、经费管理

1、学校拟从计划设立的学生实习卓越绩效的“卓越基金”中划拨不低于平均5000元/项的项目经费。

2、项目经费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学校将项目经费分阶段划拨至各院系专有账户中,由项目负责人签字、指导教师审核、主管就业副院长签字后,到财务处进行报销。

3、项目经费按项目研究周期分阶段划拨,项目立项后划拨30%的项目启动经费,项目中期检查合格划拨40%的研究经费,结题验收合格后划拨经费余额。凡中期检查或结题验收不合格的项目,暂缓划拨项目经费。

七、学分认定与奖励

1、项目结题通过验收后,参与学生可获得相应的创业学分,并作为培养方案中的相应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记载。各项目的创业学分总数原则上不超过12个,需在项目申请书中明确提出,由领导小组组织专家进行审定。在项目结题验收时,由工作小组根据项目参与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创新学分的分配,原则上项目负责人获得的创新学分不超过4个,项目其他成员获得的创业学分不超过2个。

2、项目研究成果参加全国性竞赛获一等奖及以上的主要成员(排名前三位)可作为优秀毕业生和奖学金评选的重要参考。

3、学院对结题验收为优秀的项目参与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并颁发一定奖金。

八、其他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电话:85230071

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泰山医学院创新创业情况报告[1]

泰山医学院创新能力提升情况汇报材料

泰山医学院 王庆宝

一、 学校的基本情况

学校现占地3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3.92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2.1亿元,各类图书资料266万册;在校生人数24000余人,硕士研究生700余人,留学生900余人。校本部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14家附属医院临床教师27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900余人,设有17个教学院部,除医学相关专业外,还有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制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及应用、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等42个本科专业,先后与22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医院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十二五”以来,有“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和海外特聘专家5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7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名,山东省医药卫生系统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8名。

二、提升创新能力的保障措施

近年来,我校采取了一些措施,保障学校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1、 党委重视,把提升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列入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十二来学校实施三大战略,即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国际化带动三大战略,有力的推动了创新能力的提升。学校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发展,相互促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科研工作。这是学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基本保障。

2、加强科技机构、科研平台和基地的建设,促进科技资源的整合、开放与共享,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利条件。

我校现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实验室,3个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7个学科被评为泰安市医学重点学科。为加强对科研平台的管理,学校投资2000余万元建立了生命科研研究中心,该中心拥有面积近4000 m2的科研大楼,建有功能齐全的洁净级别较高的实验动物中心。近期拟在校本部建设实验动物科研楼,大楼建成之后,将有能力为山东省、泰安市及周边地区的生物医药研发提供实验动物平台服务。学校积极建设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校企、校地、校校进行协同,现有合作基础好、发展前景广、已经取得了一定预期成果的4协同创新中心被列为校级协同创新中心。

3、出台引导政策和措施,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出成果。 为管理好科研项目、鼓励广大师生出成果、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学校制定了《泰山医学院科研项目经费匹配办法》、《泰山医学院科研奖励暂行办法》、《泰山医学院学科型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极大程度调动了广大教师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成果转化意识。通过改革院部考核办法、改革学分管理办法等措施激励学院、学生主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学校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政策支持。

学校还在探索创新科研机制体制,建立了科研合同审查制度和授权签字制度、研究经费使用效果的绩效评价制度和科研项目信息公开制度。同期也在修改《泰山医学院校级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办法出台后能更好的激发科研人员申报高层次课题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科研水平。

4、开展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提升学校创新能力,推动协同创新。 学校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鼓励科研人员申请职务发明和进行成果转化。通过联合技术攻关、技术指导、委托研发、成立学科型公司等形式与企

2 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密切的技术、市场和企业的联系,加快了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在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进步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协同创新。与万东医疗器械公司、新华医疗器械公司等进行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合作。

5、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校院文化,浓厚科技创新氛围。

学校每年从国内外邀请相关学科领域高端教授、学者来校讲座,开展学术交流30余场次,不定期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2013年承办了泰山学术论坛—神经疾病前沿专题(2013泰山国际神经疾病峰会),到会交流的代表包括美国、英国、日本等十余位海外知名学者、美国科学院院士、国际神经疾病研究巨头和有关领域创始人等,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的举办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师生的科研视角,激发了科技创新思维,营造了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

三、主要成绩

1、科研项目立项情况

“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上级科研计划课题资助 100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 47项,科研经费4000余万元,横向合作经费300万元。 其中,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一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计划一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一项。

2、科技成果奖励情况

“十二五”以来,全校鉴定技术成果100余项,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3000余篇,其中SCI或EI收录的论文达到300余篇,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我校史卫峰博士在2013年、2015年分别以并列第一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影响因子39.09)、《NATURE》上发表了关于H7N9和埃博拉病毒的最新研

3 究成果,影响因子41点多。推动了我国重大传染病的治疗及疫苗的研发工作。我校年轻教师姚树桐关于脂质代谢的研究论文发表在《BBA》杂志上,期刊的影响因子5.269。药学院研究生张吉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生物材料国际顶尖期刊《生物材料》(影响因子8.312)上发表论文。

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数量,目前年均申请量达到50项以上。仅2014年申报专利59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22,实用新型40项。与一个公司签订了技术转让协议,获得转让经费20万元。

获得上级科技奖励271项,其中,获得省部级奖励12项,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在科研成果数量和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3、产学研和社会服务情况

近年来,我校与企业、地方医院联合申报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0余项;与上海仟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大禹水处理有限公司等20余家国内外企业开展横向合作,攻克企业技术难题,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商机。放射学院范世忠创办的泰安市迈迪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已成为以高校为依托的现代化高科技企业,年产值近5000多万元,公司开发的实时在线电脑诊断分析型胎儿母婴监护仪荣获2011年山东省科技市场金桥奖一等奖。废水治理、胎儿监护仪、舒肠丸等一系列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动脉粥样硬化实验室科研成果饱和氢分子水相关研究论文一经发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实验室也成立了转化医学实验室,一旦成果转化成功,将会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情况

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高涨,十二五以来承担泰安市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80余项,从2013年起获得教育部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1项。学生完成

4 的作品获全国“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三等奖;2014年获全国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也是华东赛区和山东所有参赛院校自第一届以来的最高奖。全国放射技能大赛第一二届一等奖和特等奖。在山东省“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和创业计划竞赛中获特等奖2项,在首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3项。学校商业街云集了一批以“小E工作室”、“疯狂数码”等为代表的学生创业工作室,截至目前,共有14家学生创办的小微企业在商业街运营。

四、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校创新创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较之以往有了较大进步,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学校的创新能力建设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

1、领军型人才严重不足。

在人才引进方面,学校优惠政策不少,也引进了一些人才,但是领军型学科带头人还是紧缺。领军型人才引进困难,已成为学校制约学校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

2、科研经费、设备有效利用还不够

学校在对几个科研平台的建设先后投入经费3000多万元,仪器设备以完成学校承担的基础研究项目为主,当地企业利用率低,有限的科研资源不能最大化利用。

3、成果转化难,缺乏主导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

科研成果与市场脱节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科研人员在选择项目时,不善于寻找经济建设发展中出现的热点难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找不到契合点,与企业缺乏沟通,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率低。

4、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中,机制体制建设有待完善

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可以打破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业、高校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壁垒,起到资源优化整合的作用,但是在中心的实际运作中,面临了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经费的使用、成果的共享和知识产权的界定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切实可行的机制和体制。

五、几点体会

1、 加强党的领导,党委重视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关键;

2、 大力营造创新氛围,搭建创新平台是基础;

3、 对学生积极参与和开展各种技能创新大赛是动力;

4、 校企合作、横向联合是纽带和桥梁;

5、 人才是创新的根本,特色发展是突破口,国际化带动能抢占制高点。

六、几点建议

1、目前地方政府对高校的投入不足,没有形成把高校作为地方经济发展良好的学科和专业支撑的格局,建议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布局,发挥高校人才培养优势,在高校重点建设相关专业。

2、创新创业基金缺乏,风险投资规模没有形成,社会对创新创业的思想引导需要加大力度和引领,学校师生的创业往往需要资金支持,而各地科技孵化基地的风投基金不足,需政府牵头,成立创业基金。

3、整合科技力量,优化资源配置。

一些开拓性的研究工作,越来越需要先进、配套的科研设备的支撑,越来越需要各类优秀科技人员组成的科研集体团结合作。建议地方与校共建学科、实验室。利用现有的资源,主管部门制定资源共享条例,校企实验室实行全面开放,强制加入地方科研仪器设备协作共建网,网上预约使用仪器,这样可以在设备配

6 置时,减少重复,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4、地方政府统一规划建设大学科技园,使师生创新创业的梦想落地,进一步浓厚创新创业氛围,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第五篇: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大连艺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

辽政办发〔2016〕76号

附件28

辽宁省文化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辽宁新一轮振兴的决胜阶段,也是建设辽宁文化强省的攻坚阶段。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辽宁文化改革发展,根据《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高全省人民文明素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 1

化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5、坚持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坚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新举措、新途径,全方位推进文化创新,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全民文化创造活力,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

6、坚持传承弘扬,开放包容。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文化对外开放格局,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推动辽宁文化“走出去”。

二、总体目标

按照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奋斗目标的要求,到2020年,全省文化改革发展目标是: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国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逐步提高,文学艺术繁荣发展,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速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辽宁文化影响持续扩大,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成文化强省。

- 3

到2000万人次。

——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建立健全,省级代表性项目名录达到28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达到22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建成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50%的市和30%的县(区)建成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馆)。

——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不低于15%,到“十三五”末比“十二五”末翻一番。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文化企业实力与竞争力不断提高,文化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基本形成主导产业突出、产业规模较大、区域布局合理、市场体系完善、品牌效应明显、出口明显扩大、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完善,以内容监管为重点、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文化市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基于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的文化市场信用信息数据库涵盖全省90%以上的文化市场经营主体,平台在全省区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应用率达到95%以上。

——对外和对港澳台文化交流格局更加完备。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继续深化,辽宁文化品牌“走出去”战略进一步实施。重

- 5

年艺术人才,扩大辽宁省艺术节的社会影响力。精心打造覆盖全省、辐射城乡的辽宁本土艺术活动品牌,重点提升“辽宁省文化厅新年音乐会”、“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的艺术质量。

3、开展“送戏到基层”演出活动。采取专业院团演出和政府购买民营演出服务相结合的方式,继续深入开展“送戏到基层”(到乡村、到社区、到厂矿、到军营、到学校)演出活动。创新工作模式,细化演出计划,扩大演出范围,规范演出要求,针对不同人群安排演出内容,使“送戏到基层”演出真正成为全省城乡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

4、培养高素质文艺创作队伍。全力营造宽松、活跃的文艺创作环境,凝聚吸引国内外优秀艺术人才。鼓励、扶持全省艺术人才参加专业培训,进一步完善扶持艺术创作的相关政策。“十三五”期间,力争发现3-5名优秀编剧人才,每年推出2-3部优秀剧本。

5、加强艺术科学研究。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大力推进文化发展战略、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的研究。努力提升辽宁省艺术节文化艺术政府奖的含金量和对艺术创作生产的引导性。

(二)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突破口,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把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纳入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城乡

- 7

机制。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公益创投、公益众筹等多种模式,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和服务。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

5、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建设、资源建设和服务推广。推动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建立统一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加强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提高优质资源供给能力。

6、加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加强边疆地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地区对口帮扶。落实辽宁省扶贫攻坚工作规划,支持贫困地区挖掘、开发、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促进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三)以有效保护为前提,大力加强文物合理利用。

1、实施长城保护工程。编制完成长城保护的总体规划,分类实施长城现状保护、维修及保护利用的示范工程项目,完善长城保护管理体系。实施好长城保护、利用、示范项目,重点实施锥子山长城、小河口长城、赫甸城城址等项目,编制保护工程方案,向国家申请专项经费,使长城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2、实施文物保护项目。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维修保护方案及安防、消防、防雷工程方案项目100个,实施文物保护单位文物本体保护工程及安防、消防、防雷工程100个。依托营口西炮台遗址、锥子山长城等具有广阔展示和利用前景的文物保护单位,利用文物资源打造文物

- 9

的编制工作,科学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建立健全保护组织。

5、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牛河梁遗址、奉国寺大雄殿、兴城城墙等3处文保单位与其他省联合“申遗”的申报文本、保护管理规划等“申遗”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6、加强非国有博物馆管理。积极发展民办博物馆,加强支持引导、规范管理。规范非国有博物馆准入制度,做好非国有博物馆设立备案和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全省非国有博物馆建设,健全藏品管理制度,更好发挥宣传展示和社会服务功能。

7、打牢文物安全防范基础。重点针对世界文化遗产、风险突出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收藏单位实施文物安防、消防保护工程,并推广应用文物安全防护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力争完成安消防工程20项左右,基本消除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安全消防隐患。

(四)以建设保护传承体系为核心,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

1、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保护工程。不断完善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好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的推荐和申报工作,推进省、市、县三级代表性项目体系和传承人队伍建设,形成以市、县级代表性项目为基础,以省级代表性项目为骨干,以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为重点的梯次结

- 11

化遗产保护网站,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利用“文化遗产日”和民族传统节日,广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传承人、民间艺人,参加国内外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活动。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实施重点民生工程。结合实际,在部分大中小学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

(五)以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要抓手,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重点支持主导产业发展。按照“重点突出、项目牵引、园区拉动、行业支撑”的原则,着力打造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工艺美术、文化会展等主导产业。

演艺娱乐业:做大做强辽宁剧院联盟,构建覆盖全省或跨省的演出院线;不断壮大辽宁演艺联盟,打造一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久演不衰的精品剧目;大力发展民营演艺产业,繁荣城乡演出市场。支持开发健康向上的原创娱乐产品和新兴娱乐方式,促进娱乐业与旅游休闲产业结合。

动漫游戏业:优化动漫产业结构,增强游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倡导、扶持动漫游戏产业走民族风格和时代特点相结合、技术创新与市场开发相结合的产业发展道路,推动具有民族特色、健康向上的原创游戏发展,推动移动新媒体动漫发展,打造动漫精品和原创品牌。把沈阳动漫产业基地、大连高新区动漫产业基地建设成全国一流动漫产业基地,力争打造上市动漫企业。

- 13

响力的创意设计展会活动。支持文化与现代高新科技的结合,大力推进“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催生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内容、动漫等文化新业态,改造和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推动文化艺术、文化创意与园艺观光、体验娱乐等市场需求相结合。推动文化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以文化引领服务、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引导消费升级。

(六)以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市场监管为重点,继续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1、推动文化市场发展与繁荣。推进简政放权,加强“一站式”服务,创建文化市场行政审批示范点,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能。鼓励多种经营和业态融合,推动互联网上网服务行业多业态、多主题经营,营造敞亮、整洁、开放、文明的服务环境,到“十三五”末,全省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总量的30%实现转型升级;开展文化娱乐场所新业态、综合业态试点,引导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鼓励综合性、平台式文化企业发展,支持大中城市建设文化娱乐综合体,向公众提供“一站式”文化消费。鼓励传统文化市场与网络文化市场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2、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监管体系。以文化市场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为基础,以警示名单和黑名单为基本制度,以开展信用评价、分类评定、信息公开为监督约束手段,构建文化市场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文化市场信用信息系统,实现部门之间、区域之

- 15

艺术节、“欢乐春节”等活动,精心打造辽宁文化品牌,重点品牌项目达到10个,树立“辽宁文化”新形象。

3、积极参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部省合作计划。整合文化资源,以文化中心为纽带,主动、因地制宜地推出“辽宁文化精品展”、“美丽辽宁图片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天辽地宁—农民画展”等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交流项目达35个批次,交流人数达400余人次,促进和深化与当地文化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搭建各类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专业艺术、公共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贸易等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

5、支持文化产品“走出去”。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扶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文化企业做强做大对外文化贸易品牌,重点支持具有辽宁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国际市场,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品牌文化企业和品牌文化产品。推动芭蕾舞、杂技、歌舞、器乐、京剧、非遗等自有品牌剧(项)目的国际化商业巡演,加强衍生产品开发。支持更多的辽宁文化企业和产品列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

(八)以激发文化创造力为中心环节,深入推进文化改革创新。

1、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以建立健全确保国有文艺

- 17

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加强政策衔接、标准制定和督导检查,推动各类公共文化重点项目的实施。逐步建立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促进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推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示范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在全省创建1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个国家级示范项目;创建5个省级示范区、4个省级示范项目。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5、积极探索PPP项目。创新服务方式,完善相关政策,逐步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相融合,共同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加速发展。主要包括:引导社会力量与政府合作投资兴办公共文化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与管理,参与群众文化的演出和推广,参与专业艺术生产和舞台演出,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等。

四、保障措施

(一)政府投入保障。

各级政府要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使文化事业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逐步解决文化建设投入总量偏少、比例偏低的问题。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随着人民文化需

- 19

考核制度,力争培养和储备1000名中青年文化管理、文化艺术和文化产业等人才。推动选好配齐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专兼职人员,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充实基层文化工作力量。重视发现和大力培养乡村文化能人、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其提供宣传交流、传承推广的展示平台。制定紧缺的专门人才培养规划,加强紧缺的专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文化管理、文化营销、文化经纪和高新技术等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及评价激励机制,促进文化艺术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专业化、职业化。提升文化干部培训基地的教学实践能力,强化文化人才的教育培训。依托省艺术学校作为全国文化干部培训基地的平台,采取组织轮训、专题培训、在职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全省文化系统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全省文化干部综合素质。

(四)文化法治保障。

加快文化立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法规。制订《辽宁省文物保护条例》,修订《辽宁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根据国家有关公共文化服务立法情况,研究制定我省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相关法规。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到权力下放、监管跟上、服务提升。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和法律顾问制度。按照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开展法治宣传。制定“七五”普法规划,紧密结合“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

- 21

上一篇:预算员实习期自我鉴定下一篇:意识形态学习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