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最近发展

2022-07-27

第一篇:中国环境最近发展

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的运用

孟宪秀

“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一是儿童可能将要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儿童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由于在他人帮助下,儿童表现出了更高的智力水平,与其已经达到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一段差距,维果斯基将这一差距称之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它意味着儿童在最近的将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包含着儿童发展的潜能,可以用来标志儿童发展的趋势。而潜能正是发展的可能性,代表着发展的蓓蕾,正是教学可以利用的、来自儿童发展内部的积极力量。如果教学能够按照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和实施,也就必然能促使儿童获得“原则上为新的东西”,从而使教学既不仅仅跟随儿童已有的发展成果,也不是对儿童的简单机械灌输,而是真正建立起教学与儿童发展之间的桥梁,所以维果斯基曾特别指出:“我们至少应该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如果不了解这两种水平,我们将不可能在每一个具体情况下,在儿童发展进程与他受教育可能性之间找到正确的关系”。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要想对儿童的发展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他指出,儿童发展任何时候不是仅仅由成熟的部分决定的。为此,我们必须首先确立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第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第二个是潜在的发展水平。即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而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在任何活动中,通过模仿和自己努

1 力才能完成的智力任务。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幅度则为“最近发展区”。 这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尽量考虑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努力使教学的难度、进度与学生们现有的智力水平相当,而略微加深一些层次,细化一些语言语法技巧。

在维果茨基看来,“最近发展区”对智力发展和成功的进程,比现有水平有更直接的意义。他强调,教学不应该指望于儿童的昨天,而应指望于他的明天。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因为它使儿童的潜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依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教学发展的“最佳期限”,即“发展教学最佳期限”。即在最佳期限内进行的教学是促进儿童发展最佳的教学,教学应根据“最近发展区”。“如果只根据儿童智力发展的现有水平来确定教学目的、任务和组织教学,就是指望于儿童发展的昨天,面向已经完成的发展程”。这样的教学,从发展意义上说是消极的,它不会促进儿童发展。教学过程只有建立在那些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上,才能产生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之间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又可引起儿童心理机能间的矛盾,从而推动了儿童的发展。也就是说作为老师的我们随时要给孩子们创造跳一跳能够得着苹果的机会。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教学中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从学生整体而言,比如一个班,教学应面向大多数学生,使教学的深度为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所能接受。这就得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他们整体的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正确处理教学中的难与易, 2 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使教学内容和进度符合学生整体的“最近发展区”。如遇到较难的章节时,教师可以添加一些为大多数学生所能接受的例子,以便各有所获。对于个体学生来说,有的学生认识能力强,兴趣广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他们不满足按部就班的学习 ,迫切希望教师传授给他们未知的知识,要求更有深度的广延。教师应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的特点,实施针对性教学。所以教学应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进行相应的教学,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初中七年级英语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方法较好:很多学生小学学过英语,基础比较好,他们好像觉得英语比较简单,感觉平时普通课堂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感觉不到新鲜知识,但是做起习题来却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因为小学英语学过了,但是没有强调单词拼写细节上,会认读就觉得会了,真的落到纸上,就出现了拼写麻烦。所以,应该讲解一些语法技巧,因为语法教学既可以把他们已有的口语水平展示出来,又加深句型结构的理解,给他们带来新的东西;既帮助他们更加准确地运用语言,又巩固了基础的词汇和短语。对于部分零起点的同学也是一件好事,争取时间记忆单词的同时,又能够学到语言组合诀窍,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努力,这两类同学们的最近发展区会越来越接近,经过一年左右的学习,他们的水平会越来越高,几乎分辨不出小学基础的差异。

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现有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向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请谨记“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

第二篇:中国发展汽车产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曹建海

sdd

汽车产业包括汽车制造业、汽车批发零售业、汽车服务业三个门类。汽车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涉及的因素很多,如经济、政治、技术、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借鉴麦克尔?波特的“钻石”体系,归纳了生产要素供给、需求条件、相关产业支持、企业结构和产业竞争状况、经济发展阶段、政府政策等六个方面的因素。以下分别展开分析。

一、充裕且高质量的生产要素供给

完备而低成本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目前我国汽车劳动力供给较为充裕且价格便宜,这构成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然而,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与其所需要的劳动力结构存在较大偏差。目前,我国汽车行业存在着从业人员的整体知识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的严峻现实。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关汽车的研发、制造、销售等人才需求量大增。

然而,与充裕的劳动力条件相比,我国汽车产业中企业家人才极为匮乏,成为制约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当然所谓汽车行业的风云人物,多为政府任命的行政官员,缺乏企业家所需要的产业预见力、个人信念和冒险精神。因此,培养并引进中国汽车产业的企业家队伍,是未来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重点。

当前,汽车制造技术起步低、自主开发能力弱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总的来看,目前中国的汽车企业只能做一般性的技术开发,与发达国家在产品开发上的差距明显大于生产方面。

汽车工业初始资金需求量巨大,因而是一个规模经济十分明显的行业。但由于我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长期保护国内企业,我国汽车企业资金规模普遍很小,且大量企业只掌握一般汽车加工技术,最重要的产品研发、设计等核心技术反而未获重视,因而短期内根本毋需投入大量资金致力产品开发。目前中国发展汽车工业并不存在资金问题,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具有国内品牌和设计、制造技术。

二、不断成长且规模较大的本国汽车市场需求

根据2000-2003年的增长惯性,假定2004-2010年汽车保有量按16%的速度增长,则到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735万辆左右。另外,假定新增汽车需求量与汽车保有量呈线性关系,如果汽车更新量为汽车保有量的6%,我们可以推算出2010年汽车的年需求量将达到1333万辆左右。市场规模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市场吸引将使汽车产业链中的诸多环节,如整车装配、部分零部件生产和研究开发等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形成专业化优势,而且为众多的跨国公司和相当数量的内资企业提供了充分的市场空间和竞争结构。 不仅如此,消费者对产品的极端挑剔,也会迫使汽车厂商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应用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的生产经营体系,这对提升

我国汽车产业的结构十分有利。

三、健全的相关和支持产业

一般而言,当上游产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时,可以使下游企业在来源上具有及早反应、快速、有效率、甚至降低成本的优点。与上游的相关产业相比,汽车整车企业的运用能力更为重要。由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水平较低,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下游的汽车整车业,需要通过扶植政策促进其尽快向全球供应商的角色转变。

当代的国际经济竞争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地方产业集群不仅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还常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之所在。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东北地区、京津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湖北重庆等汽车产业集群,对于打造汽车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相关和支持产业体系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四、良性的企业结构与产业竞争

提升汽车产业竞争优势,一般来说有如下要求:第一,要求企业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化的战略;第二,要求企业和个人都有明确的目标,并保持对产业的忠诚度;第三,要求国内市场处于活跃的竞争状态,使企业从主动性客户、转换不利因素等要素中产生竞争优势;第四,不断有新的竞争者进入;第五,公平的贸易和投资政策,不存在各种人为制造壁垒的关税、配额和反倾销行为。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显著加快。作为典型的全球化产业之一,汽车的全球化体现在:第一,汽车产业链的全球性配置;第二,汽车企业之间的大规模重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实行汽车贸易的管制政策,对来华投资的外国企业实行限制政策。这些政策虽然保护了国内汽车企业免受国外产品的直接冲击,但竞争不足的环境使国内企业失去了竞争的动力和能力。要推进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要求政府应创造条件促进汽车产业的国内竞争环境的真正形成。

五、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所面临的重大机遇

经济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机遇是影响一国产业竞争优势的可变因素。目前,住宅、汽车、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产业以及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支持的服务业,正在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期的高增长行业。其次,目前几乎所有的汽车跨国公司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良好投资前景所吸引,纷纷在中国本土设立生产基地和产品供销体系,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汽车资产重组活动。如何处理好与政府、汽车跨国公司、本土汽车企业之间的战略关系,是关系中国汽车产业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问题。再次,随着全球能源供应局面的日益紧张,传统燃油价格呈长期上涨的趋势,而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随着技术开发的加深和商业化模式的逐步形成,正在

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汽车动力形式。如果能够把握好燃料电池产业化层面的竞争路径,中国汽车工业可能在发动机研制方面实现跨越。

六、通过微妙的、观念性的政策影响汽车产业发展

对于发展汽车工业,我国政府一直扮演着主导产业发展的角色。然而实事证明迄今为止的产业政策对于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基本上失败的,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也事实上与市场化、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不相容的。那末,在发展我国汽车产业方面,政府政策应当怎样发挥作用呢?政府制定产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提高生产力的人力资源和资本、培植产业集群和实施区域开发计划、激励企业竞争和鼓励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对于发展汽车产业形成的外部性问题,如能源、交通、环境、政府管理等方面,政府负有重大责任。

第三篇:◆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一)外部条件分析

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在各国开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

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本轮消费升级。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情况下,同时受未来支出和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消费增长难以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2、国内投资增长具备潜力,但民间投资意愿不强

我国的国内投资增长具备一定的潜力,主要表现在: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拉动,政府投资增速比民间投资增速要快得多。实现经济明显复苏的关键还是要带动民间的投资。

3、稳定出口政策成效明显,但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美元中长期弱势格局难以根本改变,而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和巨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于中国出口回升。其次,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中国未来要想重现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局面已不太现实。

4、工业增长条件充足,但结构调整难度很大

一方面,工业经济增速发展条件充足: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惯性依然存在;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消费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投资较快增长的态势将增大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这一中国经济的顽疾。前几年出口的指数型增长,吸收了我国不断产生的过剩产能。

5、财政和金融环境良好,但通胀预期逐渐显现

2010年我国面临的财政和金融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和良好。首先,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实力逐渐增强。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其次,我国的外债偿债率,负债率等各项指标均持续回落。再者,金融监管体系在稳健提高。但也要看到,2010年全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压力,都将逐步增强。

2010年总需求的变化将呈温和走高的趋势,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外贸出口的状况将发生比较明显的转变。在此背景下,2010年的经济增长将会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

1、投资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2010年投资增长的可持续性仍然乐观。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新开工项目增速达81.1%,显示未来仍有大量在建投资项目支撑较快的投资增速;其二,2009年中央政府安排新增的财政投资4875亿元之中仍有2000亿元左右尚未投入使用,政府投资空间较大;其三,随着外需可能逐渐恢复,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奏效,民间投资有望进一步回升。

2、消费增速会进一步加快

2010年,随着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发展,政府公共教育和医疗支出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和推进,中西部消费潜力的释放,以及其它推动消费的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将对居民消费起到更有力的推动作用。

3、出口有望转负为正

从目前情况分析,2010年世界经济有望出现缓慢复苏,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总体趋于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1%。随着各国稳定金融市场的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金融市场风险降低,增强了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

4、严重通胀不会出现

面对2009年的天量货币供给、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等因素,“2010年必定通胀”是极富市场感召力的一种观点。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中,通货膨胀的生成可能源于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权的使用,向市场注入了过多的流动性,也可能源于商业银行扩大信贷供给,在货币乘数的放大效应下,导致了货币扩张。但是,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通货膨胀的生成不仅仅导源于以上两个原因,外部因素推动也是一个重要导因。基于国内和全球过剩产能的存在和总需求的不足,我们认为,2010年不会出现严重通胀。

5、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延续,结构调整将成为主要抓手

2010年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2010年的支出结构将会更加优化,对于民生、

社会保障等领域会加大投入。2010年货币政策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10年将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发挥好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适时适度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预计2010年GDP增长将达到9%左右;2009年1—10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达到33.1%的水平,2010年的投资增长速度仍将延续;从消费增长率来看,2009年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18亿元,同比增长16.2%,全年将保持16%的水平,2010年的消费增长率将是温和上升趋势;进口增长率在2009年1—9月累计同比负20.4%,出口增长率负21.3%,但自8月份进出口已出现收窄趋势,2010年外贸情况会有所改善。

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通胀问题

2010年,一方面我国内需强劲恢复、货币信贷高增长,以及资源、能源价格体制进一步改革,都将形成重新推高物价的动能;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抑制通胀的因素。因此,在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2010年的通胀问题不会非常突出,但下半年开始通胀的压力可能明显增强。

(二)房地产问题

当前,对房地产“泡沫化”的担忧与日俱增。2009年前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9%。房价上涨较快,投资、投机往往大于消费,虚拟资产的特征就会明显突出。解决房地产“泡沫化”的政策取向:一是关注和控制楼市中虚拟资产因素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二是切实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建设;三是鼓励居民从投资实体经济中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四是运用税收、金融等手段,抑制投资性住房需求。

(三)结构调整问题

1、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为突破口

当前结构调整的关键,就是要从最终消费需求入手。第一,要抓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坚持市场化方向,创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建立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保障机制;通过对低收入群体加薪,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财政要更快地向公共财政转型;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村居民的不确定性。第三,要改革现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分配机制。制定能够调动城市政府主动接纳农民进城的积极性的公共政策;积极建立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补偿制度。

2、全面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第一,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市场机制上;通过设立设备规模、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技术性指标作为市场准入门槛。第二,加快提升技术进步贡献率。各级财政应及时将政策支持重点转移到调结构方面来。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

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海洋工程和地质勘探七大行业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取向是:第一,加快制订和实施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第二,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第三,鼓励企业扩展投资主体且引入风险投资。第四,培育重点产业的新增长点。

第四篇:中国环境NGO的发展及其法制化

摘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公民社会的成长, 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非政府非赢利组织NGO,其在准入环节和运行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制度羁绊, 在一定程度上透视了公民社会的不完全性。文章通过对中国环境NGO发展的分析来,从加强法制环境建设、推动环境保护领域的公众参与、加强政府对NGO的辅导和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环境NGO 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环境NGO、发展、制度化

NGO(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我国通常称为非政府组织,是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活动的独立的民间组织。环境NGO, 则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特定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民间社会组织。环境NGO是近年来活跃于我国环境保护舞台上的一支力量,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亟待破解。

一、我国环境NGO的产生以及原因

(一)中国环境NGO的产生

环境NGO,即参与环境治理的非政府组织。中国最早的

第五篇:政研论文: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一)外部条件分析

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在各国开

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但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计划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

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本轮消费升级。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情况下,同时受未来支出和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消费增长难以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2、国内投资增长具备潜力,但民间投资意愿不强

我国的国内投资增长具备一定的潜力,主要表现在: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拉动,政府投资增速比民间投资增速要快得多。实现经济明显复苏的关键还是要带动民间的投资。

3、稳定出口政策成效明显,但外贸形势不容乐观

首先,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美元中长期弱势格局难以根本改变,而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和巨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于中国出口回升。其次,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中国未来要想重现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局面已不太现实。

4、工业增长条件充足,但结构调整难度很大

一方面,工业经济增速发展条件充足: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惯性依然存在;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消费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投资较快增长的态势将增大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这一中国经济的顽疾。前几年出口的指数型增长,吸收了我国不断产生的过剩产能。

5、财政和金融环境良好,但通胀预期逐渐显现

2010年我国面临的财政和金融环境相对比较稳定和良好。首先,财政实力和外汇储备实力逐渐增强。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出现快速增长趋势,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其次,我国的外债偿债率,负债率等各项指标均持续回落。再者,金融监管体系在稳健提高。但也要看到,2010年全国通货膨胀的预期和压力,都将逐步增强。

相关链接:2010年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通胀问题

2010年,一方面我国内需强劲恢复、货币信贷高增长,以及资源、能源价格体制进一步改革,都将形成重新推高物价的动能;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抑制通胀的因素。因此,在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2010年的通胀问题不会非常突出,但下半年开始通胀的压力可能明显增强。

(二)房地产问题

当前,对房地产“泡沫化”的担忧与日俱增。2009年前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9%。房价上涨较快,投资、投机往往大于消费,虚拟资产的特征就会明显突出。解决房地产“泡沫化”的政策取向:一是关注和控制楼市中虚拟资产因素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二是切实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建设;三是鼓励居民从投资实体经济中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四是运用税收、金融等手段,抑制投资性住房需求。

(三)结构调整问题

1、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为突破口

当前结构调整的关键,就是要从最终消费需求入手。第一,要抓紧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坚持市场化方向,创新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建立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保障机制;通过对低收入群体加薪,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要尽快提高国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财政要更快地向公共财政转型;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村居民的不确定性。第三,要改革现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分配机制。制定能够调动城市政府主动接纳农民进城的积极性的公共政策

;积极建立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补偿制度。

2、全面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第一,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市场机制上;通过设立设备规模、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技术性指标作为市场准入门槛。第二,加快提升技术进步贡献率。各级财政应及时将政策支持重

点转移到调结构方面来。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

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海洋工程和地质勘探七大行业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取向是:第一,加快制订和实施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第二,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第三,鼓励企业扩展投资主体且引入风险投资。第四,培育重点产业的新增长点。

上一篇:中国工商银行介绍下一篇:中国建设银行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