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与保护问题及其对策

2024-05-13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与保护问题及其对策(共9篇)

篇1: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与保护问题及其对策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与保护问题及其对策

通过不同角度论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良化的`关系,分析了经济发展中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环境恶化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作 者:彭珂珊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陕西,杨陵,712100刊 名: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RTV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4)分类号:F124.5关键词:经济 环境 挑战 可持续发展 对策

篇2: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与保护问题及其对策

沈灿灿

生命科学学院1401班

摘要:近年来,在现代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下,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快速的发展趋势下,中国的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的问题接踵而来,环境问题的频繁发生对人民生存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这促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积极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分析目前中国存在的最严重的几类环境污染,对当今环境保护问题提出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环境问题;中国;发展;保护对策

言:中国人民在经过了漫长的奋斗历程之后,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对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各种废水不断排入河流、海洋之中,城市周围垃圾堆成山,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天空被雾霾笼罩,森林的大量砍伐使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土地沙化面积日益扩张,水资源过量开采,农田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灾害损失逐年加剧,生态环境急剧退化。洪涝、干旱等各种灾害,作为大自然向我们的报复不断发生,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现阶段,环境的保护是全人类重视的问题。环境保护是我们国家一切发展的前提,有效地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对于改善环境污染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提高人类的环保意识,是可持续发展的延续,也是人类文明延续的保证。本文分析目前中国存在的最严重的几类环境污染,对当今环境保护问题提出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建议与对策。

1.当今中国的几大环境问题 1.1大气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现象主要是指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所没有的微量物质,而这些微量物质的持续以及数量的增加,对人、动植物、材料、物品产生不利影响及危害,且这种状态最终破坏了生态系统及人类的正常生存与发展时,便被称作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害气体(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物、光化学烟雾和卤族元素等)及颗粒物(粉尘和酸雾、气溶胶等)。它们的主要来源是工厂排放,汽车尾气,农垦烧荒,森林失火,炊烟(包括路边烧烤),尘土(包括建筑工地)等。近年来,由于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气污染现象日趋严重,雾霾、PM2.5等关于大气污染的名词也被人们常挂在嘴边。由此可得知,人们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已越来越重视。因此,采取积极、合理、有效的策略,来做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保护工作,已成为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1.1 二氧化硫排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0年的9.8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到201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370万吨。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1]。1.1.2烟尘、粉尘排放现状

2015年全国燃煤排放的烟尘总量为1478万吨,其中火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70%以上。在火电厂排放中,地方电厂由于基本上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吨煤排放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到电厂总排放量的65%。2015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639万吨.其中.钢铁生产排尘占总量的15%,水泥生产排尘占总量的70%。在水泥生产排尘中,地方水泥厂排尘占到80%,成为工业12尘的主要排放源[1]。

近年来,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每年全国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莹的28.2%、54.2%和68.3%[1]。工业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1.1.3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

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全国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保持在13%,特别是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如北京、广州、成都、上海等市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地形或地面状况复杂的地区,会形成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如山区的山谷风,滨海地区的海陆风,以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都会对该地区的大气污染状况发生影响。

1.1.4政策出台后的大气状况

自2002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各项政策,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力度,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工业二氧化硫废气排放中,电力行业所占比例高达47.52%,而钢铁、水泥建材、有色冶金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达10.64%、13.26%、6.04%。从我国大气污染排放量来看,2000-2011年,中国工业废气排放量年均增速为19.06%,由2000年的138145亿标立方米增长至2011年的674509亿标立方米,11年间增长了2.39倍[2]。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这一区域是我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1.2水体环境问题

1.2.1水资源管理模式有缺陷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为“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相结合”,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统一管理和监督全国的水资源管理工作,这是我国200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相关条例所规定[3]。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并非如此,水资源被分类,并且由不同的部门管理。例如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别由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开发和利用,而国家气象局又拥有大汽水的管理权,城市、工业用水和农业用于分别有建设部、农业部以及林业局管理,环境保护部门又负责水污染的防治工作。不同的管理部门从不同的角度对水资源进行管理,不同管理部门的管理活动缺少合作和协商,不同管理部门制定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政策也容易产生冲突,导致水资源保护政策难以得到有效地实施。总的来说,“多龙治水”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影响了我国水资源保护工作的成效[4]。1.2.2水资源保护执法队伍素质不高

水资源保护队伍主要指水资源行政执法人员,在众多制约水资源保护机制是否健全以及行之有效的因素中,水资源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水资源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甚至直接决定了水资源保护机制是否健全以及行之有效。然而在我国水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实践中,水资源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却表现出参差不齐、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普遍偏低和偏弱的特点,缺少全局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来指导水资源行政执法工作,素质不高造成日常水资源保护工作中暴露出众多的问题,不仅导致水资源保护的效率不高,也使人们对水资源保护工作的认识出现偏差,破坏政府在人们心中的形象。1.2.3人民对水资源认识不到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但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往往把二者区别看待。在水资源的需求方面,人们一般都会考虑到工农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但往往忽视了生态用水。在进行水资源开发时,人们只重视地下水的储藏量,比较关心可以开发到多少水,而忽视了地下水的补给能力,往往由于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生态环境退化[5]。

人们在水资源和水环境方面往往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阻碍我国制定保护水资源和水资源利用的相关政策,并影响到其实施效果。同时,在水资源污染问题的讨论上缺乏长远眼光,仅仅停留在一些常规、宏观的污染讨论上,而没有对一些新兴的、微观的污染进行研究。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人们在保护方法的制定,手段的选用上往往会给水资源污染留下漏洞。1.2.4水价制定不合理,无法使人们意识到水资源的稀缺

我国虽然是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也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拥有的水资源还是非常有限的。节约水资源是我们亘古不变的话题。在日常的生活中,每一位公民都要有节约意识,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节约水资源,循环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感化身边的人节约用水。与此同时,必须要认识到光靠公民的自觉意识还远远不够,建立一套系统的制度,对公民的日常用水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包括对企业用水的约束。在水资源的使用是否收费的问题上,试想一下,如果人人都可以用到免费的水,那么每个人都会想最大限度占用水资源,这样不能更好的实现节约用水。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制定合理的水价反而是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6]。由于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价格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此外,在水资源的产权问题上要有明确的认识,水资源是上天赐予我们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从理论上来说,水资源应该改为其所在区域的居民共同享有,但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实现水资源免费基本上还是不可能的。在我国颁布的《水法》中明确规定了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其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7]。实际上,在我国实行的是取水许可制度和用水有偿制度,也就是说,在水资源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水价的制定以及征收标准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制定,此标准的制定充分结合当地水资源情况,供需情况以及人们是经济生活水平,因此,不同地方水资源费用的征收标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很多地区存在的差异较大。由于没有进行全国范围内的集中管理与规范,各地方在进行水资源费用征收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严重扭曲了制定水价的初衷。可见,在我国水资源所有权的问题上还没有明确的规定。1.3土壤环境问题 1.3.1 工业污染源

在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中,含有多种污染物,其浓度一般都比较高,一旦进入农田造成土壤污染,在短期内即可引起对作物的危害。一般直接由工业“三废”引起的大面积土壤污染仅局限于工业区中数千米,数十米范围内。工业“三废”引起的土壤污染往往是间接的,是由于以废渣等作为肥料施入农田,或以污水灌溉等长期作用使污染在土壤中长期积累引起的。

1.3.2农业污染源

农业生产本身产生的土壤污染包括化学农药,化肥,除草剂等污染,这些物质的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大,数量和品种在不断增加。喷撒农药时,有相当一部分直接落于土壤表面,一部分则通过落叶,降雨而进入土壤。农药的大量使用是土壤中污染物的一个重要来源。

1.3.3生活污染源

人类尿及畜禽排除的废物长期以来被看做是重要的土壤肥来源问题外,也会产生严重的土壤和水体污染问题。含有人畜遗弃,排泄物的生活污水和被污染的河水等均含有致病的各种病菌和寄生虫,将这种未经处理的肥源施与土壤,会引起严重的生物污染。

此外,自然因素也会造成土壤污染。例如,强烈的火山喷发,富含某些重金属或放射性元素的矿床附近地区的土壤,由于含矿物质(岩石,矿物)的风化分解和传播,可使有关元素在自然界的作用下向土壤中迁移,引起土壤污染。

1.4固体废物处理问题

个人环境保护行为 2.环境保护对策 2.1

参考文献

篇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环境保护是指采取行政、经济、科技、宣传教育和法律等方面的措施,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经济发展指的是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建设必须以特定的环境因素作为物质依托, 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改善环境也需要物质上、经济上的支持, 如果经济得不到发展, 自然环境的恶化状况就会因缺乏财力而得不到有效改善, 最终也会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后半期, 美、日、法、德、意、瑞典和英国等主要工业国家开始制定和修订环境法, 相继出台了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废弃物处理法及环境污染评价法等, 并建立了处理公害、环境等行政事务的专门机构。1972年第一次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人类环境宣言》, 标志着西方主要工业国的环境保护进入一个新纪元。但是, 我国在“六五”计划中才开始列入了环境保护的目标、要求和措施;在“七五”计划中, 继续列有环境保护专章, 规定了“七五”期间环境保护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措施;“八五”计划中的环境保护有了加强。为了保证环境保护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参与综合平衡, 国家计委和国家环保局于1994年发布了《环境保护计划管理办法》, 从而使编制环境保护计划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1996年3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实施“可持续发展”规定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在已制定的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经济基础上, 制定了国家环境保护计划。1997年以来, 中央每年在“两会”期间都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 对环保工作做出部署。“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 指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说, “海南必须坚持生态立省, 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1999年海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 颁布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确保了生态省建设的法律地位。而后, 海南省人大制定和修订了《海南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等20多项地方法规, 省政府制定和修订了《海南省关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若干规定》等21项政府规章, 海口市也制定了一批地方环保法规, 初步建立了生态省建设的法规保障体系。

二、海口市环境质量现状

2008年海口市实现生产总值443.2亿元, 增长10.4%;财政总收入100.02亿元、增长21.2%,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1.03亿元、增长19.1%。全市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单位能耗控制在1吨标准煤以下。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91.42平方公里, 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62.64平方公里。全年空气质量处于Ⅰ级优的277天, Ⅱ级良的89天, 名列113个国家环保重点城市前茅。主要江河、湖库、饮用水源水质均达到国家标准。全市拥有市容环卫专用车辆188辆, 全年生活垃圾清运量35.6万吨。新增各类绿地273公顷, 城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5%、40%;林业建设稳步推进, 全年造林2, 823.5公顷, 其中防护林345.4公顷, 森林覆盖率达到37%。

近年来, 海南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 海口市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 也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 近五年环境保护累计投入37.38亿元。一些企事业单位在坚持环保优先的同时, 经济效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例如, 预计在2009~2012年内, 年平均减排量将达到4.11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颜春岭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 经国家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审核理事会审核, 国家发改委日前已经同意海口市颜春岭垃圾填埋气发电项目建成清洁发展机制 (CDM) 项目, 并批准其向英国上市公司EcoSecurities国际有限公司转让项目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转让总量不超过45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每吨二氧化碳当量转让价格不低于11欧元。海南重点环保工程——海口市白沙门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每年产出的1.8万吨污泥可全部外销用作农业制肥底料, 产出的沼气可全部用于发电。海口市南海大道西的海南天涯华盛水泥有限公司在国内第一个实现了生产水泥整条生产线全部使用无烟煤, 所利用的工业废弃物的比率达到了33%。所开发的低温余热发电项目, 每年可减少36, 348吨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节约2, 000多万元的生产成本, 还在CDM交易中以每吨10.2美元的目前国内最高转让价格, 获得了国外合作方瑞典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给予的每年300多万元的补偿资金, 经济效益因此大幅提高。但如何协调好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如何实现经济建设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仍是海口市面临的主要难题。

(一) 人口增多, 生活垃圾随之骤增, 生活污水排放总量大, 污染严重。

2008年末海口市常住人口183.5万人, 比上年增加4.05万人。户籍人口155.82万人, 比上年增加2.88万人。伴随着人口数量的逐年增长, 再加上城市化发展及工农业生产对水的需求日益扩大, 海口市目前正面临着有效水资源大幅减少和生活污水、垃圾逐年递增的不良状况。特别是生活污水排放量大于工业废水排放量, 污水管道覆盖率和污水处理率却偏低, 大部分污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或间排入美舍河、大同一横路明沟、龙昆沟等。与此同时, 颜春岭垃圾处理场、医疗垃圾处置厂、垃圾中转站等, 也不能完全适应垃圾处理需要。

(二) 多家红砖厂蚕食土地污染环境, 城市开发、公路建设、非法采沙等使多处海岸的原生态植被遭受破坏后, 基本丧失了防风功能。

国务院1998年《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十七条明确规定,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窑、建房、建坟、挖沙、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国家相关部门明确规定, 海口、三亚作为国家第二批禁止使用黏土实心砖的城市, 到2008年底必须取缔使用黏土实心砖。三亚已于2007年禁止, 然而距海口市区不到10公里的海榆东线7公里处的周边仍有20多家生产实心红砖厂, 不但大肆吞噬着国土, 砖窑冒出来的废气, 还严重污染着环境。

近几年来为吸引投资, 地方政府对生态海岸进行大规模的公共设施建设, 特别是公路建设对海岸原生态植被破坏最为严重。例如, 滨海大道是海口市主要交通干线, 从市区穿过海口湾直接横贯于黄金西海岸的沿线, 长达38公里。作为主干道, 滨海大道宽度超过50米以上, 且道路多处离西海岸最高潮位线近达50米, 有的仅10米。按道路面积测算, 海口滨海大道至少破坏了190万平方米的海岸原生态植被。

如果经济发展采取资源导向型发展战略, 走的是发展优势能源的道路, 长此以往, 资源将逐渐短缺, 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同时会造成环境污染, 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但在海口市, 虽然政府对非法采沙破坏海防林的工作加大了处罚力度, 偷挖烂采沙现象仍然屡禁不止, 其中以南渡江、南渡江出海口和西海岸的偷采现象最为严重。

此外, 旅游业的兴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 但旅游资源开发也需要规划和管理。部分区域为了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 过度开发、盲目利用, 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 垃圾废渣、废物剧增, 为经济发展造成隐患。

三、海口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 政府主导, 建立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机制, 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纳入政绩考核体系,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问责制。

由于环境资源的公共品性和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 仅靠市场机制则难以脱困, 必须依靠政策环境规制来解决此问题。鉴于此, 需要从政府层面寻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对策。

海南省政府从2005年开始建立了环保问责体系, 组织部门也把节能降耗、生态环保作为对干部综合考评体系中的具体指标内容。2007年又把过去“政府问责制”上升为“省委和省政府联合下发的对干部考核的问责制”, 使得“问责制”更有力度。从立法、规划、环评、资金、执法等方面努力, 政府主导让海南生态环保工作顺利推进。一个“政府主导、企业支持、全民参与”的生态环保工作格局在海南逐步形成, 生态建设正成为海南强省之本, 作为海南省府所在地的海口市亦不例外, 也应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问责制。

(二) 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举, 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载体, 调整产业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绿色复苏、绿色发展。

以往人们谈到环保时总是把它与经济发展和促进对立起来, 认为环境保护只会加重经济发展的负担, 特别是当经济面临困境的时候, 首先考虑的是牺牲环境利益甚至环境安全来保证经济稳定和经济安全。但环境污染使我国的发展成本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6%左右,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15%左右。追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建设不但会造成人类生存条件恶化, 从长远看, 也会极大地拖累经济建设。实践证明, 一谈发展就放弃保护、一强调保护就放弃发展的做法, 都是无法持久的。只有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举而行, 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载体,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绿色复苏、绿色发展, 完善和落实好生态环境建设的各项措施, 才可完全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双赢。

(三) 集中财力, 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完善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建设水源点污水处理工程, 保护南渡江水质和龙塘水源地等。提高生态保障能力, 严格水源地、水源涵养林地保护, 加强对重点江河流域和集中饮用水源地的水污染防治, 推进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与监管, 加强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四) 探索建立生态建设与保护长效机制。

建立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机制, 落实差别电价政策, 征收各类资源有偿使用费。探索建立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 严格实行排污总量收费, 促进企业治理污染。设立专项资金,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加大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经济补偿。研究制定有利于生态型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把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纳入政绩考核体系,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问责制。

(五)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积极寻求和探索发展与保护的切入点、结合点, 大力推行环境友好型生产生活方式, 努力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融为一体。

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国的新兴工业省、中国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中国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 同时凸现海口市的自身特色优势。

1、采用先进技术, 减少能源消耗, 少用国内能源。

海口市的一些企业虽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并没有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 而是从节能、节约土地、综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四方面加强建设, 以逐步改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 减少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例如, 水泥工业最大的能源消耗是煤炭和电力, 到目前为止, 国内还没有一条5, 000吨/天的水泥生产线是全部成功使用无烟煤的, 而海南华盛公司不与国内工业企业争煤、争好煤, 所用的煤炭全部来自越南的中低热值无烟煤, 水泥熟料热耗已由传统的6, 500千焦/千克降低到了3, 100千焦/千克, 有效节能50%以上。其制造的熟料已出口到了西欧, 并签订了3, 200万吨的五年长期供货合同。

2、利用余热发电,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例如, 华盛水泥在全国水泥行业5, 000吨/天生产线上率先研发纯低温余热发电, 在生产过程中把每小时排放到空气中的40万立方米的废烟气收回来, 余热发电装机容量6.5兆瓦, 发出的电自发自用, 每年因此可节电4, 800万千瓦时以上, 年节约标准煤3, 000吨。

3、技术创新, 综合利用资源。

工业废弃物利用率的高低, 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城市的科学技术水平。我国目前已经达到每年有效利用工业废弃物2亿吨的水平, 但这一利用率仅是国内工业固体废弃物总量的10%, 而美国、日本等国, 废弃物的利用率都在20%以上, 德国的利用率更超过了50%。工业废弃物不能有效利用, 必然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 而在水泥行业需要利用自然资源也可大量利用工业废弃物, 其中矿渣、粉煤灰、火山灰等固体废弃物是很好的水泥掺加原料。2005年华盛水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 生产的PC32.5复合水泥, 利用的工业废弃物达到了33%, 每年消耗海南火山石粉、矿渣、粉煤灰等各类废弃物近40万吨。一方面解决了海南许多废弃物的排放问题;另一方面节约了生产资源, 企业也因此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 几乎所有的高低压电机都使用了变频节电技术, 许多设备都用电脑自动控制, 熟料电耗从开始的67千瓦时/吨, 下降到35千瓦时/吨, 电耗指标均达到了目前国际先进水平。

4、清洁生产, 保护环境。

清洁生产是现代工业的必由之路, 尤其在以旅游为主业的海南, 工业生产如果不能实现清洁生产, 等同于自毁其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全国水泥厂每年对外排放的粉尘在1, 000万吨以上, 但华盛公司采用全员动手、封闭生产、美化环境、控制排放的办法, 排放达到了欧Ⅲ标准。每年仅此一项就能回收有用水泥及原料数10万吨, 大大节约了能源和保护了环境。

总之,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永续利用的资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是资源得以高效发挥作用和环境得以优化的前提。若想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进, 必须以经济发展为根本任务, 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始终把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放在突出位置, 促进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有机统一, 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加快发展中, 尊重自然规律, 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重视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资源集约利用, 以环境准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相关产业政策规定, 积极扶持新型工业企业项目发展, 倡导健康、节约、环保的生产方式, 重点控制纸浆、石油炼化、橡胶加工等工业重点污染源;同时改进管理方式, 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三个体系”的工作机制, 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 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同步。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 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增强监督能力;严格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公示制度, 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维护群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和扶持环保社团发展, 积极支持环保志愿者开展活动, 推动公众参与环保监管。

摘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鉴于此, 有必要探寻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对策, 包括环境规制绩效、制定处理环境污染的对策, 等等。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海口市

参考文献

[1]海南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决策形成过程.海南年鉴, 1998.

篇4: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与保护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经济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一、前言

1.研究的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多的人都关注经济发展,这也使得他们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而且,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的生产也在不断的扩大经营,这就加大了破坏生态环境的力度,从而使得生态环境无法满足人民生活以及发展的需要。又因为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生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旦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不仅无法为动物提供和谐美丽的家园,同时也破坏了人类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在企业高速发展时,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这就破坏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开展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研究,找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及时的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这也是为了给动物和人类提供一个更加美丽的家园,同时也是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也可以促进让人们更加重视环境保护,并且也让企业认识到自己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从而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相协调。

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对动物和人类

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为动物和人类提供一个和谐美丽的生活家园,这也可以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和谐美丽的环境不仅可以愉悦身心,同时也可以激起人民对它的保护欲。美丽的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创造,也需要大家共同维持。生态环境的保护可以更好的促进环境的建设,并且可以让动物能够拥有一个干净的生态环境已供它们生活下去。而且,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地球的寿命,从而给人类提供一个更好的生活以及精神归宿。

2.对社会

企业在发展中有可能会向河里排放污水,或者是砍伐树木,也有可能会向空气中排放污染物,这样一来就会使得企业以破坏生态环境发展为代价来进行经济发展。如果企业一味地破坏生态环境,那么就会使得社会经济发展也受到了破坏,也会打破大自然的平衡。所以,这也需要国家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让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注意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样企业可以认识到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并且尽全力去补救企业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不仅仅是对社会的负责,也是对人类的负责。

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1.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由于人们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无法更好的完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企业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那么他们就会你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企业的经济,这样就严重损坏社会效益。而且,又因为人们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这样也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这样也不利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2.缺乏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

由于缺乏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这也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不合理。生态环境保护人员缺乏专业性,那么他就无法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对突发状况也无法更好的解决,这就严重的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生态环境保护人员缺乏素质和责任心,这会使得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工作热情和细心,并且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这样就给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完善带来阻碍作用,这样也就自己阻碍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1.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要想更好地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就需要增强企业和人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我国生态环境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游行、讲解等方式来让更多的人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当然,我国的生态环境部门还可以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课程的方式来增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良好的意识是行动的前提,只有具备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才能激发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欲望,从而付诸于行动,以此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2.培养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

要想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那就需要培养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生态环境部门在聘请生态环境保护人员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具有专业性知识的人员,并且对于在岗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进行专业性知识的培训。并且通过绩效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激励制度来激发生态环境保护人员专业性课程的培训热情。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可以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都完善,同时,专业的生态环境保护人员还可以根据现存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从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五、总结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和人民都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这就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所以,要想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提供一个干净而舒适的生活环境,那就需要能够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当然这也是促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虽然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我国的有关人士还在不断地探索与完善,这对于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庆礼.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可是续发展[M].生态环境资源管理,1995.

[2]林迎星.可是续发展中国生态环境发展的一个现实话题[M].世界生态环境研究,2000.

[3]赵景柱.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系统分析[M].生态学报,1999.

[4]徐中民.可持续发展定量指标体系的分类和评价[M].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

作者简介:

篇5: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与保护问题及其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当今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不断加快,大量的城市污水排放问题也接踵而来,并严重破坏着水环境。人们都知道,我国是个水资源并不充盈的国家,水资源的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即使国家与政府在城市环境保护中大力宣扬与开展了污水治理工作,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因此,对我国城市环境中污水处理问题的研究和探讨是极具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城市环境保护;建设问题;经费来源;运营管理;环评制度

中图分类号:G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34-0319-01 城市环境保护中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

1.1 体制建设问题

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居民排放的污水总量不断增加,各行业产生的污水也不断增多。但是,已经做了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却没有完全投入实践,甚至一些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也在一年前,但是由于技术不高,资金没有达到指定的位置,仍然不能正常运行。另外,用于收集污水的滤网可以导致低负荷率,影响系统的正常功能。此外,一些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不健全,未能形成工作机制,对城市环境保护的特殊引导不能有效促进污水处理的过程。

1.2 经费问题

目前,许多地方政府机构由于对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并没有设立专项基金,使城市环境保护中的污水处理缺乏足够的资金保障科学和完整的硬件支持。导致问题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责任意识的缺乏,不依照本法规定的标准向有关单位和大型企业排放污水的,或低收费标准,无法确保污水处理的基本成本,导致财政收入城市环境治疗不能满足相关的要求。

1.3 运营管理问题

基于一些地方政府和地区污水污水处理部门掌握不清楚,缺乏整体的认识,理解,因此在废水处理的过程中更加难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选择应用程序基础架构系统通常有一个偏差,无法实现科学管理。此外,随着城市污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污水处理的管理规模和操作系统也被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和要求。由于缺乏污水处理,管理部门缺乏丰富的经验,没有办法进行不同的任务,从而影响到最终的治理效果。城市环境保护中的污水治理措施

2.1 建立综合治理机制

应结合当地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将所有河流入海,广泛收集生活中的污水处理问题,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向科学、快速反应应急水污染治理。与此同时,在城市污水治理工作中,要坚决秉承“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核心理念,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纳入污水治理工作,建立健全城市污水治理管理机制,对于水资源污染现象保持“零容忍”的态度。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污水排放监管,督促他们及时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和污水处理技术,如果其污水处理项目不合格,做出纠正,整改不合格的,将责令关闭其生产。

2.2 加强生产运营监管

地方政府生产经营机构必须加强监督,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污水排放标准对重点企业实行严格监督和严格管理,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打击力度和处罚力度。对造成严重水污染的企业,必须严厉处罚,情节严重的。根据水污染排放标准和城市经济发展的相关许可制度,协调污水处理之间的关系,鼓励企业对污水的严格控制给予奖励,对严重的不合格的企业,必须采取措施强制关闭。

2.3 实行严格的环评制度

为严防新建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凡是新、改、扩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凡是新建项目,必须经环保部门先行环评,否则土地部门不予办理土地征用手续,规划、建设部门不予办证,工商部门不予办理执照。“四不批准”和“三不准确”的要求应在项目批准中严格执行。“四不”不符合环保产业政策项目组,超过当地环境容量和承载力,不符合项目集团的污染控制措施,不符合环境规划和合理的产业布局。“三不”不允许国家禁止项目,不污染转让,落后技术,污染低,能源密集,项目效益不允许,以控制新污染源。

2.4 确保饮用水安全

重要的是要确保各专门机构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较强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多种管理和随机钻井的发生。妥善规划和规范垃圾卫生填埋、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置,消除污染隐患。根据国家规定,在地下水源和地表水的取水口附近设置保护区,逐步消除各种污染源,使群众能够“饮用洁净水”。

2.5 拓展污水治理经费来源

城市污水处理的顺利发展离不开充足的污水处理资金,地方政府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扩大治理资金来源。一是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的收入和支出管理。政府房屋及水务管理单位应增加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以确保污水处理的应用。为加强对污水和污泥处理企业运营的监管,对污水排放量远远超过工厂的指标数据,企业应增加城市污水处理的收集,以弥补污水处理的不足。第二,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费实施的宣传和指导。加强污水处理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及时响应社会关切,促进水污染防治,提高水环境质量,正确引导舆论,增强节约用水意识。第三,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工作。供水企业应当实行收费公开展示制度。换发局应加强跟踪、监督和检查的执行,及时协调解决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依法进行违法定价行为,确保城市污水处理执行工作顺利进行。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保护中,污水处理必须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完成。环境保护和城市污水处理的有关部门和机构必须高度重视污水处理的问题,水污染的刚性管理问题和增加资本投资,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管理,学习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打击水污染,根据要求严格的管理规定的排放污水。

参考文献

篇6: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与保护问题及其对策

甘南生态环境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及环境保护对策

西部开发战略之一是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甘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分析甘南生态环境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入手,着重探讨保护甘南生态环境的.对策,以期为甘南参与西部开发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些理论上的准备.

作 者:喜富裕 马广德 作者单位: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747000刊 名:甘肃高师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GANSU NORMAL COLLEGES年,卷(期):6(1)分类号:F124.5关键词:生态环境 经济发展 关系 环境保护

篇7: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与保护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近年来,舟山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逐渐形成了多种产业和相对完整的海洋经济体系。但舟山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主要初探了舟山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针对舟山的海洋环境保护问题提出了一些浅显的建议。

关键词:舟山,海洋经济,海洋环境保护

一、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共识和潮流,世界各沿海国家都在积极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海洋能源,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临海工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服务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环保业、海洋工程等。事实证明,“向海则兴 ,背海则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兴衰荣败,与海洋经济的强弱休戚相关。而海洋环境的好与坏不仅关系到海洋产业的发展质量,而且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没有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人类就不可能真正拥有自己的海洋。

因此关注海洋环境,加强海洋特别是近海海域的治理与保护,提高海洋水质是我们以及世世代代的历史重任。近几年来,我国认真贯彻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把域水质受到污染的程度降到最低水平。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所存在的隐忧,近年来,海洋资源逐年枯竭,渔业资源已经面临着衰退的威胁,同时在海洋经济开发发展的同时带来的海洋污染也日益严重。

二、舟山近海海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舟山近海海域存在的海洋环境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陆源污染物

陆源污染物是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因子。随着舟山沿海化工园区等重大用海项目的开工建设,大量的工业废水、污水等陆源污染物直接人海或未经达标处理排放人海,导致水质富营养化严重,N、P比例严重失衡,海洋环境质量下降,进而引起赤潮等海洋灾害,对海洋生物资源、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

船舶造成的油污染,船舶运输中的有害物质污染,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船舶垃圾污

染,运载有毒有害物质的船舶在航行中因过失或不可抗力而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质泄漏所形成的污染等等。舟山市现有码头泊位153 个, 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 个, 2006 年临港工业总产值实现335.5 亿元, 同比增长30.4%, 港域吞吐量完成1.14 亿t,海运业成为全省第一大市。全市港口物流业面临着“ 百亿项目”、“ 提量冲亿”、“ 两港一体”三大任务。“百亿项目”是指金塘大浦口集装箱码头、六横煤电一体化项目、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册子原油中转项目、万向成品油中转基地、马迹山二期扩建工程等一批总量在几百亿的大项目2005 年相继投入建设,舟山市的港口业将从兴中岙山基地、马迹山的“一枝独秀”。然而在舟山港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船舶在运输中及生活中的一些污染无疑对舟山海域环境带来了重大威胁。

3、粗放的海洋产业结构和海洋开发

粗放的海洋产业结构和不合理的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舟山的海洋产业结构, 从根本上说, 表现为产业发展对市场变化的被动适应, 未能在市场快速变化的环境中, 形成高适应性与应变能力, 致使舟山海洋产业结构与其他沿海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第一产业的重心地位延续至今, 比例高于其他沿海地区, 但对其他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却在减弱;第二产业的主导作用不够明显,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须进一步提高; 第三产业借助于发展的两大基点———运输与港口仓储业、海洋旅游业。舟山海洋产业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 造成了对资源的高消耗, 大大加剧人与资源的矛盾,影响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过度海洋捕捞和养殖

舟山市渔业产值占全市工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 占全市农业产值的85%以上, 舟山工业的涉渔比重高达45%以上, 第三产业中许多行业也与渔业休戚相关, 水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创汇额超过80%。

然而舟山海洋渔业由于近海捕捞渔船增长过快和捕捞技术的改良, 鱼类捕捞量已达到极限, 沿岸鱼类种群处于急遽衰退之中, 一些经济鱼类正面临着濒危绝迹的威胁, 如大黄鱼原是舟山沿海渔场捕捞的重要经济鱼类,2007 年产量仅2 000 t 左右, 带鱼、银鲳等主要 经济鱼类资源也逐渐减少, 幼鱼比例增加。过度海洋捕捞和养殖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受过

度捕捞的影响,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经济鱼类由于过量捕捞,利用量大大超过资源更新量,渔业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部分区域养殖布局不合理,养殖密度较高,养殖水域环境缺乏有效监控,也给养殖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

三、海洋污染的原因分析

1、经济角度

人类最初对海洋的开发是由于渔业而产生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的诞生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捕鱼方式, 也加速了人类对海洋各种资源的开发.同时,海洋污染的重头戏就是陆源污染,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淡薄,为了节约成本,很多工业污染企业将污水废物不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入大海。

2、政治角度

首先,政府部门缺乏正确的政绩观。由于“以GDP论英雄”的观念深入人心,各地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不得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其次是执法队伍素质不高,政府腐败问题严重。对于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门槛准入没有到位,政府部门为了能够从此类企业中捞得税收以及高额的贿赂,放低这些高污染企业的门槛标准,甚至视若无睹。

3、法律角度

首先,有关海洋环保法律的行政与刑事立法及规定,海洋污染等都很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如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对解决海洋环境保护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促进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些规定模糊不清,不符合国际公约的要求,如“海岸工程”、“海洋工程”两章,“海岸工程污染”抑或“海洋工程污染”是各成一类的污染源?还是可以分别归到陆源和其他污染源中?还是像“约”中规定的一样,归到国家管辖的海底活动造成的污染和“区域”内活动的污染?

其次,各个部门职责不清,执法不严。海洋环境保护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只靠某一部门显然孤掌难呜,而依靠《海洋环境保护法》保护海洋却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尽管国家已经规定了涉海各部门的职权范围,明确了他们的职责分工,但各部门职能交叉的问题依然存在。环保、海洋、海事、渔政、军队环保部门共同参与有关海洋环境的污染治理,“五龙治海”导致互相“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海洋污染治理的效果。

4、文化意识角度

社会公众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是极其薄弱的。用生活垃圾填海、农业用药的不合理处置等使许多鱼类、贝类产卵场、栖息地被破坏。由于社会公众的海洋环保意识淡薄,使海洋遭到严重损害。

四、舟山海洋污染的防治建议

1、政治法律手段

政府应该对沿海的企业制定进入门槛,同时进行年鉴,实行企业进入的“环境准备金制度”,一旦污染超标,就要进行罚款,退出经营等措施。在法律方面,完善立法,严格执法。,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只是初步形成,大量的法律法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我们应向国际公约看齐,明确有关规定,尽可能地符合国际公约的有关要求。

2、经济手段

第一,实现海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不同的海洋产业结构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从海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对海洋资源的依赖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我国多年来的海洋产业结构一直是以海洋第一产业为主,今后应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在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过程中,使我国海洋产业结构不断的优化和升级。

第二,实行排污权交易。首先由政府部门确定出一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并据此评估该区域的环境容量。然后推算出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并将最大允许排放量分割成若干规定的排放量,即若干排污权。政府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分配这些权利,并通过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使这种权利能合法地买卖。在排污权市场上,排污者从其利益出发,自主决定其污染治理程度,从而买入或卖出排污权。另外还可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3、科学技术手段

第一,推动海洋环保技术产业化。海洋环保技术是指为防止或减少海洋环境污染,保证海洋生态平衡的各项技术。它包括海洋环境监测预警信息技术,如检测设备、资料浮标、无人值守站、卫星遥感等;污染物控制技术,如废弃物处理技术、溢油事故处理技术、倾废技术等;环境无害化技术或清洁生产技术,如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以预防污染为目标的少废或无废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技术;海洋生态恢复和整治技术等等。

第二,充分利用海洋微生物多样性调控赤潮灾害以及对海洋石油污染进行修复。经研究发现,海洋微生物因其具有的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特有的强防御力和识别能力使得海洋中某些微生物能在局部环境中的特定条件下更好地生存和繁殖。对不利于海洋生态系统稳定的物质和物种实行相应的措施,抑制或杀灭过度繁殖的赤潮藻,降解和矿化海洋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异生质,从而确保了海洋环境中能量、物质循环的稳定

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作用。海洋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也是近年来来新兴的一门技术, 在国外主要处于中试和小试阶段, 实际应用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 但是国内研究起步较晚, 尚没有大规模使用的成功先例。

第三,建立海洋牧场。建设海洋牧场既不同于海水养殖,也有别于单纯的人工放流,更不是两者的简单组合。建设海洋牧场,需要人为地在自然海区营造适宜鱼类等自由生活的海洋生物繁殖的生境,从而吸引野生或人工放养的海洋生物“定居”,使这个生态系统在人类的控制下进行生产,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与渔业资源的增殖、增产,改善生物质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实现海域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建设海洋牧场对于海洋环境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

4、充分利用文化宣传手段

加强海洋文化的宣传。让公众主动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能主动投入到海洋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去。

5、借鉴国外经验

充分借鉴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如美国的区域海洋管理,建立综合的海洋观测系统以及以生态系统为支撑的渔业养殖业。

总之,在舟山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建立生态经济系统,实施海洋“绿化工程”,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经济,政治法律以及科学技术手段吧海洋经济发展纳入海洋生态经济发展的领域,把海洋污染控制在最小程度,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的有效恢复。加快渔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发展增殖渔业等无公害的生态养殖模式,有效地保护海洋资源,确保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海洋生态平衡,让舟山走上一条可持续海洋经济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安鑫龙,周启星,邢光敏,海洋微生物在海洋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现状

[2] 王涌,芮震峰,张志强,海洋环境保护与船舶海洋污染防治

[3] 王宪坤,刘威,船舶污染现状和防治措施

[4] 王文洪,舟山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篇8:发展农村经济与保护生态的对策

1 目前农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以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形式来看, 单一只注重经济的措施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当前的农村发展需要一个新型的出口来解决过于重视经济之后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一方面农村经济的发展在资源上有很多浪费的现象, 对宝贵的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不能很好地将能源资源完成在循环再利用。各个村、镇, 管理阶层对于循环发展这一观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很多农民对于保护生态的问题认识不够充分, 只看重眼前利益, 往往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满足自己的欲望。例如对山林树木的乱砍乱伐, 生活的污水直接倒入河流等。

2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在宇宙中是独一无二的, 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世界国民最关心的话题。对于人类来说, 地球上所有的能源都是宝贵的, 尤其是那些不可再生资源, 开采一部分它们就会从地球消失一部分。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威胁到我们自身的生存条件, 泥石流的突然降临, 空气里的雾霾都是因为破坏了生态平衡。如果人类想在地球上生活的更久, 如果中国想要发展的更长远, 就应该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在目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一举措不但关系到现在的我们, 更关系到子孙后代。

3 如何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3.1 宣传发展可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观一直都是我国基本国策, 在发达的西方国家, 很多农村早已经实现可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这种体系不但能为发展经济减少预算, 还能保护生态环境。首先, 政府应该做到的就是积极推广这一政策理念, 例如, 推广太阳能、风能和沼气应用, 把这些观点深入到群众中去, 让群众认识到发展可循环经济的优点, 并给予相应的补贴。

3.2 可循环经济的实际应用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 应该从根源处做起, 这样才能让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1) 在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要注意全程进行严格控制。例如, 对一些企业不达标、排放污水的现象进行严肃处理等。通过提高太阳能、风能、沼气能的应用, 节约非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争取做到以可再生能源生产为主, 非可再生能源生产为辅。 (2) 政府加强对环境治理的预算。政府不要因为太过注重前期的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环境的问题,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是不可分别看待的。在生产农作物时, 应注意化肥的使用量, 吸取过去因为大量使用化肥而造成严重土壤破坏的教训。提倡有机农作物相结合、合理利用人畜排出废物的措施, 这样既能提高农作物原本的质量带动经济发展, 还能保护土壤的营养度。 (3) 节能减排再利用。随着农村机械化的深入, 节省了不少人力开资, 对于选择这些机械化设备时, 应该注重机械减排的性能, 也可以把石油替换成气体。这样既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又能减少作业成本。对平时生活上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在利用, 这种方法可以为生产沼气提供原料, 从而更好地节约煤炭的使用量。

3.3 大型企业在可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任何一项措施的实施都需要有一些榜样, 自古以来, 上行下效不无道理。要做好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大型企业的作用至关重要。企业在生产作用的同时, 做好节能设备的把关, 将工业污水做好处理再排放入河流, 对以后河水的再利用起到关键的作用。越来越多企业的施行措施都与治理环境密切相关。只有把大的方面把握住, 群众的努力才不能白费。只有大型企业发挥好在可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经济循环发展、生态循环发展这一措施才能流畅运行下去。

4 结语

想要在治理过程中得到完美的效果, 不能只依靠国家的政策, 地方也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治理环境的重要性, 国民也应该从自己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生态环境问题, 不只关系到现在的经济发展, 更关系到整个人类的存亡。只有做好资源循环利用, 才能更好地让农村的经济得到良性循环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提升, 在经济上也完成了重要的飞跃。城市经济快速的同时, 农村的经济发展也不甘落后, 城市化的不断加剧, 农村也开始逐渐重视起怎样能让经济发展的问题。在这一大时代背景下往往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忽略了生态开始恶化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 农村的发展出现了人口减少、老龄化加重, 环境、土壤开始出现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经济,生态环境,研究,对策

参考文献

[1] 杨春娟.更新农民观念推进新农村建设——关于河北农民思想观念的调查与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2)

[2] 何绍福, 朱鹤健.应用农产循环系统 (APCS) 技术建设特色立体生态农业——以马坪镇特色立体生态农业建设为例[A].第二届全国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论坛会议交流材料[C].2003

篇9: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与保护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经济发展 环境保护 相互关系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逐渐地暴露出来,并且限制着当前经济的发展。传统的观点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矛盾的,两者不能同时做到,因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导致环境的破坏。随着可持续发展的不断进行,我们也慢慢地寻找到两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科学方法,经济发展可以带动环境保护,同样环境保护也可以加快经济的发展,两者之间是一种动态均衡的关系。

一、当前我国环境的现实审视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得以高速发展,但是环境也不可避免的遭到了破坏。环境恶化状况在一天天的加重,大气、水资源以及土地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许多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惨遭破坏,因此许多物种也在逐渐的消失;同样也是人类为了经济的发展,而对森林进行过度的砍伐以及对矿产资源的疯狂开采。上述的种种行为都有悖资源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仅影响着当前环境的保护,也为人类以后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潜在威胁。环境保护问题比较复杂,一般涉及三个方面,即技术、管理以及制度。技术方面就是我国对于环境保护没有自己独特的有效技术,常常使得结果差强人意;管理方面就是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的不重视,没有加强对于环境的监视,也没有独立的环境保护部门;最重要的当然属于制度问题了,制度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也可以限制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进一步破坏,但是由于我国制度的不完善,治理环境的结果也不太理想。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内在关系解读

(一)本质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内在本质关系,其实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因为经济的发展不足或是发展不当,常常牺牲环境来弥补,这也是环境问题出现的根源。那么解决环境的根源问题,就必须调解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经济高速的发展,也可以让环境得以保护。当前,我国在积极地寻找一种有利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方法,人们都关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那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既要满足当代人发展的基本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发展需要;既满足自身(包括国家和地区)的需要,又不损害他人(包括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要;既满足人类的需要,又不损害非人类物种的发展所需要。为此,我们要想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就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务必要做到真实有效。

(二)外在的协调关系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外在协调关系,其实就是它们之间的动态均衡关系,既存在着一种发展逻辑,又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条件。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体系中,我觉得环境标准也该参与进来,因为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国家在实行环境保护政策的过程中,虽然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产品的价格,但同时也刺激了经济市场,这也为环保护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机遇。处理它们之间的外在关系,就是让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始终都处于一种动态均衡,既顺应了经济的发展,也让环境得以最大限度的保护。

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措施

(一)相对制度的构建以及完善

为了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制度的构建以及完善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我们必须要对原有的环境保护制度加以创新,要与市场机制紧密的结合起来,将政府的职能也体现出来。国家可以改变现有的GDP核算体系变成“绿色GDP”,然后将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加入到具体的核算中,从而改变现存GDP对环境保护的影响。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各方面制度的配合下,才能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二)体升环保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提升环保管理人員和负责人的责任意识,才能在根本上进行环境管理,使得环境保护策略更为彻底的执行。目前我国环保体系还不够完善,很多内部人员对其认知还不够全面,仅仅在字面意思上有所涉猎,在之后的环保控制工作中就会流于形式;或者是工作人员不认真,在工作中有所松懈,就会导致环境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反映以及处理。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首先要加强环保人员的环保意识,让他们学习相关知识;其次定期对环保工作人员进行宣传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会形成环保氛围,让他们清楚自己的责任;最后就是环保工作人员态度也应该端正,只有热爱这份工作才能完成的更加出色。

(三)社会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

环境保护是全社会都应该关注以及支持的事情,它不是具体某一个人的,更不是某一类人的。我们要在全社会领域进行环保宣传,强化普通百姓的环保意识,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同时也营造了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间接创造了环保经济市场。其次,我们也应该引导企业对环境进行保护,让他们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使他们充分地参与到环保市场中。这样的环保手段不仅可以体现出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可以直接刺激到环保经济市场。

四、总结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不可分离的,经济要想得以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环境的保护;那么要想对环境更加深入有效地保护同样也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只有调解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动态均衡关系,人类才能得到更好的生存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文华.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J].对外经贸,2011(12).

[2] 杨芸云.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时代金融,2014(18)

上一篇: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参考版下一篇:唐山大地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