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分析

2024-05-02

中国环境分析(共6篇)

篇1:中国环境分析

中国环境问题分析

一、中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中国面临着一些世界上最严峻的环境挑战。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里,中国占了16个,同时大约有300个中国城市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在过去的十年中迅速增长。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

1.环境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中国每年将一半的煤炭用于发电,这些煤炭为中国提供了70%的能源。燃煤是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国家统计局报告表明:2010年全国由于大气污染共造成近36.8万人死亡。同时,随着城市的扩大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更多的人开始购买私人汽车。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汽车的飞速增多已经导致中国近40%的城市空气质量遭受污染,对居民的健康形成巨大的威胁。这也同时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的趋势。

城市的噪声污染严重。全国的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声级基本在70~76分贝之间,根据42个城市监测的报告,全国92.8%的城市交通噪声平均声级超过70分贝的限值;多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污染状况也呈恶化趋势,全国2/3城市居民在噪声超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工业废弃物污染严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堆存量以每年平均2000万吨的速度增长。1992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到6.2亿吨,堆存量达到59.2亿吨,占地达到5.5万公顷。以后城市垃圾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到2008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达到19.0亿吨,比上年增加8.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4.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固体废物中含有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扬尘污染大气,渗滤液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堆存物污染农田,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并成为重大的环境隐患。目前全国遭受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危害的耕地已达1000万公顷,每年损失粮食120亿公斤。

我国农业环境也受到严重污染。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到了40吨/平方公里,每年使用农药面积为23亿亩次,我国使用农药防治虫害取得了显著效果,但农药、化肥有效施用率仅为30%,其余都挥发到大气中或随水流入土壤和江河湖泊,造成水域富营养化或饮用水源硝酸盐含量超标。农用塑料的大规模使用,对土壤物理性状有极大的影响,全国平均每亩农田残留地膜5公斤左右,地膜残留率为20%~30%,对土壤破坏性很大。农村环境问题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生态破

坏是涉及长远的根本性的问题,农村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需经过几代人才能恢复,甚至难以逆转。

2.生态破坏

我国的生态破坏形势日益严峻。由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引起了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和自然生态严重失衡。

物种灭绝严重。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的10%左右,其中约有200个特有属。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我国高等植物大约有46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的状态,占高等植物的15%以上,近50年来约有200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1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

植被破坏严重。中国对世界承诺,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20%,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的成果,但森林破坏仍十分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同时,大量林地被侵占。草原面临严重的退化,几十年以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毁林导致的碳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0%左右,这对节能减排是个挑战,我们现在大力发展植树造林事业,对子孙后代的环境改善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土地严重退化。我国还是世界上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年来土地沙漠化急剧恶化,50~70年代年均沙化面积为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扩大到2100平方公里,总面积已达20.l万平方公里。我国还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土流失面积约153万平方公里,40年来初步治理了50多万平方公里,而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79万平方公里。我国耕地退化问题也十分突出,如原来土地肥沃的北大荒黑土带,土壤的有机质已从原来的5%~8%下降到l%~2%。同时,由于农业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调,全国每年因灾害损毁的耕地约200万亩。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有13亿人口,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重工业阶段,城市化急速,中国已经遇到了和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从贫困到现代化的各个阶段的环境问题,以及发达国家没有遇到了全球的环境压力,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变得十分复杂,形势也很严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只有按照自然规律,转变经济增长要求,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进一步加大经济监管和治理的力度,才能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实质性的改善。

二、中国环境问题的特点

1.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并存

我国环境污染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相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工业发达的城市和近年来乡镇带动起来的小城市,以烟煤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物为主。这些污染没有得到控制,而且继续恶化。生态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造成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态坏境遭到破坏,从而使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条件发生恶化的现象。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见减少等等。一旦形成,恢复原状很难。有专家估计,流失1平方英寸的地表,需要300年才能恢复。

2.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

环境问题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中国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形成了生态环境问题的区域分异特点。

(1)水土流失 根据遥感调查, 我国目前各类水土流失总面积为367 万km 2, 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79 万km2, 风力侵蚀面积181 万km2, 每年因水土流失全国损失耕地约113 万km。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以及东部的一些丘陵山地。

(2)盐渍化 盐渍化是危害我国农业耕地的一个重大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其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其排水不畅, 地下水位较高的半湿润地区。总面积为23132 万km2。集中连片分布的有塔里木盆地周边绿州以及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根据土壤中盐分累积和迁移特点, 可以分为8 个区: 沿海湿润半湿润海侵区、东北半湿润半干旱草甸区、黄淮海洪积平原半湿润半干旱草甸区, 内蒙古高原干旱半干旱草原区, 黄河中上游半干旱荒漠区, 甘肃新疆荒漠区、青海新疆极度干旱沙漠区, 西藏高原高山冻土荒漠区。

(3)沙漠化 全国沙漠区面积约有7455km 2, 占国土面积的818%。沙漠区土地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几个省区, 可以分为3 个类型: 西北干旱区, 大致为干燥度315 的等高值线以西地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半干旱区, 主要为半干旱平原区和农牧交错带;和北方东部半湿润风沙区, 集中于各河流的泛滥平原。

(4)酸雨 我国的酸雨正处于急剧蔓延之势, 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80 年代, 我国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两广地区, 影响面积170 万km 2。到90 年代中期, 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酸雨面积扩大了100 多万km2,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危害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40%。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生态环境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不同地区, 面临的生态环

境问题是不同的,并且不同地区生态系统对其影响的反应也不同。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来了看,我国以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环境污染较严重。

三、中国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1.经济调整发展的冲击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第一,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问题恶化。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对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解放,这种解放刺激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对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和各行业污染物排放量也会随之高速增加。然而,由于国民经济尚处在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转型时期,人们只关注于经济增长的数字,却往往忽略了其背后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造成环境的极大破坏;我国近年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呈几何级数增长。

第二,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市场经济发展所追求的是高额利润,是相对少数人的利益,而环境保护则是多数人的利益,二者是对立状态,法律对这种显性冲突的社会关系,比较容易做出规范。而我国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利益的主体和环境利益的主体具有统一性。但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恶化尤为明显,一些乡镇企业的农民为“脱贫致富”,宁肯容忍环境污染对国家、所在集体和本人的损害。对此,国家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关闭“十五小”企业。但在一定意义上,政府既是冲突调解者,又常成为冲突的一方(地方利益),违法阵营庞大,法律执行的难度极大。

2.人口压力和公众环境意识薄弱

“第一,我国人口众多,环境的资源压力大,环境问题与人口有着密切的互为因果的联系。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人口增长应有一个适当比例,人口问题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庞大的人口数量及快的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可以这样说,我国的人口问题是短时期内很难扭转的最大社会问题之一,这是用不着忌讳的。人口问题导致了我国资源的绝对短缺,因而往往出现了对资源的无节制开发的现象,这种现象伴随着惊人的浪费,给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第二,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所谓环保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目前我们国家的大多数人对于环境问题的客观状况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据调查,国民对于环境状况的判断大多是态度中庸,无敏感性,对许多根本性的环境问题缺少了解,甚至是根本不了解,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不愿意主动地去获取环境知识。2000年“世界环

境日”前后,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教育部联合进行的对全国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报告得出的结果是,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知识水平还都处理较低的水平,环境道德较弱,我国公众环境意识中具有很强的依赖政府型的特征,政府对于强化公众环境意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些大量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是有多么的差。一国的国民的环保意识如此的差,可以想象这个国家的环境问题又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了。

第三,环境问题与贫困等其它的社会问题交叉在一起,又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环境问题在当今世界各国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们可以归纳出这样一点,富国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与污染物相关的环境污染,而穷国环境问题主要是与自然资源相关的环境破坏,前者比较容易得到防治和恢复,而后者的防治和恢复则要困难的多。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有类似情况,在平原、沿海及大城市等经济发达的地区,环境问题主要以以环境污染为主,如今经过不断地治理正在不断有所缓解;而西部相对贫困地区,环境破坏引起的生态环境恶化十分严重,且日益呈现出环境问题与贫困同步深化,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

篇2:中国环境分析

中国,作为一个地缘政治大国,身处险要之地。位于亚洲东部,西邻中亚,东濒太平洋,南面东南亚、印度半岛,北临俄罗斯。坐拥国土960多万平方公里,西依亚洲腹地,东望太平洋,傲立于世界。

五千年以来,中国一直称霸于东亚,震动着世界。但在一百多年前,高傲的中国人却硬被人敲开了大门,倒在了外国人的脚下,倒在了自己的傲慢之下。一百年的耻辱,对一个有着强烈自尊心的民族来说,是多么痛苦呀!正因为这份痛苦,千百万人奔走呼号,为了富国强民,投身革命,献出生命。中国共产党人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拯救了整个国家和民族,让中国人有了起码的自尊心。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复兴之路虽然曲折但却很成功。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壮大的让世界惊奇,已经成为世界的引擎;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的政治影响力逐年增大,话语权越来越牢固。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强国了!

就在这盛世的环绕之下,有些中国人开始越发的兴奋了,以为中国已经崛起了,中国已经强大的不惧怕任何人了,可以高枕无忧了!高傲的中国人在一百多年后还要重蹈覆辙么?高傲的中国人应该清醒了,因为我们已经处在了非常危险的境地了。

在我们的东面,已经浮现了两条铁链拴住了中国,他们就是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第一岛链由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群岛等岛屿组成,第二岛链以关岛为中心,由驻扎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基地群组成,它是一线亚太美军和日韩等国的后方依托,又是美军重要的前进基地。两条岛链死死的看住中国,既能向中国发动攻势,又能遏制中国的崛起,可以说,中国的东部已经被封死了。

中国的东部有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那就是日本!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中日之间的矛盾一直得不到解决,诸如钓鱼岛问题和东海划分问题等。自从苏联解体后,日本的矛头转向了中国。正常来说,苏联解体后,日本的军事压力得到了缓解,应该减慢军事建设,但日本却加速更新军备,建成了亚洲最强的海军,购买了美国的先进战斗机,实力相当强大,而且在必要的时候日本很快就会研制出核武器,所以,日本对我们的威胁非常大。近年来日本频繁向海外派兵,有意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右翼势力也有所抬头,我们应该有所警惕!

现今,对我国威胁最大的就是台湾问题。台湾虽然占地仅3万多平方公里,但却处在战略要冲之处。我们如果拥有它,既可以作为突破第一岛链的跳板,进可攻、退可守,还可以掌控日本的经济命脉来遏制日本,因为日本的海上能源线绝大部分都经过台湾沿海。但现在台湾问题依然无法解决,这对我们民族繁荣和发展是一种致命的威胁。

在南海方面,由于政府当年不重视海洋权益,致使南沙群岛大部分岛礁被东南亚国家瓜分,我国的海洋权益被严重侵犯。南海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海上通道,如果不能控制南海,我国的经济、资源命脉会被他人掌握。没有了资源,何谈一个国家的安全?

在南亚次大陆,印度与我们的关系也不是很好。在1962年的自卫反击战中,中国打败印度,致使印度至今仍对中国怀有戒心。且中印之间还存在着领土争端,至今未有解决良方。印度经济在今年也飞速发展,不逊中国,军事实力也相当强大,且拥有核武器,一旦中印之间因领土问题大打出手,中国会很危险。而且印度还支持国内的藏独势力,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威胁甚大。

如果仅有这些,我们可能会很安全,但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却视我们为仇敌。美国是造成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罪魁祸首。它阻止我国的统一大业,扶植日本、韩国等附庸国围堵中国,在关岛大量驻军,时刻威胁中国的安全。东面利用第一岛链围堵中国海上出路,在西面驻军阿富汗,军售印度,封死了中国西进的道路,实际上中国正处在C型包围之中,中国仅仅在北面稍有安全感,而且可能是暂时的,我们的生存空间被挤压的越来越小,我们民族的前景不容乐观!

所以,高傲的中国人,不要被浮华所遮蔽,我们的国家、民族正处在紧要关头,需要我们清醒的了解国际形势,崛起的道路还很漫长。须知忧劳才能兴国!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

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海之争等。

(一)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

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而美国、俄罗斯在中亚角逐加剧,以获得经济利益。

(二)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强大的邻国就像一把双刃剑,假如它对你友好并能给你带来利益,就会由于它是你的邻居而使这样利益倍增,这个邻居越强大,你所获得的利益可能越大,反之亦然。所以说,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中国周边国家无法无拟的。

(三)朝鲜半岛与中国安全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没有半岛的安全,就无中国“和平崛起”的最终实现。

(四)美日军事同盟和日本对外军事扩张

日本是中国的海上强邻,是当今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又是一个曾经对中国进行侵略并且其统治者至今对此没有清醒反省的国家,还是一个拥有巨大潜力掌握核武器的国家,二战后,美国和日本结成军事同盟,90年中后期,日美安全同盟实现了冷战后的重新定义。其适用范围由日本本土及周围数百海里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合作内容由“日本受到武力攻击”扩展到“日本周边地区发生事态时”,防卫态势由“对储威胁型”向“地区安保型”转变;主要防范对象由苏联转变为朝鲜和中国。日美安全,同盟的重新定位、美日联合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导致亚太尤其是东北亚地区战略力量的严重失衡,成为影响未来地区安全的重要不稳定因素。进入21世纪,日本决定建对付“中国海军舰艇活动”的“护岛部队”,2004年确认中国为“安全威胁”实现了安全战略从“防御”的“进攻型”的转变。

(五)南亚半岛和中国安全

在南亚的印度半岛,印度自称是一只大象,印度21世纪的宏观目标是控制南亚和印度洋。所以,印度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其21世纪军事战略是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威慑巴基斯坦,制弱小邻国,遏制中国,拦阻地区外大国向南亚渗透,实现控制印度洋,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行列的目标。印度洋是中国与中东、波斯湾、地中海、东非等地联系的海上必经这路,印度控制了印度洋,就等于控制了中国的通往这些地区的海上通道威胁中国的石油安全。而印度和马基斯坦的冲突直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印巴冲突是包括领土、民族、宗教和军奋之争的综合性、长期性矛盾与争端。近年来,两国在核军备和常规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克什米尔冲突时紧时缓,印巴冲突对南亚安全局势,和我国西部边境的安全有重大关系。

(六)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必然向海洋型经济方向发展,中国的海洋权益日益重要,自近现代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的冲突争议日益增多。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非法占领我南中国海的岛屿,开采油气资源,严重损害我国领土主权和经济权益,越来越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七)影响中国安全环境最重要外部因素------美国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冷战后,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是最有实力对中国安全构成威胁的国家。在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又与中国的安全利益存在重大冲突,美国将中国视为有能力挑战其全球利益的地区性大国和谐在对手。美国在东亚的存在及中美战略结构性矛盾的深化,表明美国从战略上防范中国及对华施压的政策不会改变,在亚洲东面,美国依靠美日军事同盟联手遏制中国,在西亚,美国借反恐名义向西亚地区渗透,在东南亚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加强军事合作,美国还靠多年与台湾形成默契,打“台湾牌”制约中国的崛起;在北亚、美国加与蒙古的全面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大为改善

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

我国周边地区诸如朝鲜、越南、阿富汗、柬埔寨等曾经爆发过激烈的冲突,我国也曾或多或少地卷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冲突。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

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80年代以后,我国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90年代我国又先后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中印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两国边境线中段的争议区域初步得到解决,为解决整个领土争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4、地区集团化、区域化合作势头不断上升

我国与东盟睦邻互信伙伴关系深入发展。2003年10月,我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2002年与东盟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今年建成了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了我国与东盟发达的6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零关税,与其他几个国家之间将在未来一到两年时间内统一取消关税,未来中国与东盟之间统一市场、实现“经济无国界”之势已经不可阻挡。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论坛前景广阔,东北亚地区六国集聚的人力资源优势,俄罗斯、蒙古和朝鲜的资源优势以及日本、韩国的经济、科技优势,对我国都具有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潜力,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摆脱大国的压制和其他区域集团的牵制,更好地平衡我国与其他大国的利益关系。

二、我国未来周边形势走向不容乐观

我国周边形势20多年的相对稳定来之不易,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然而,周边地区的一些固有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影响和平稳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安全仍然面临着不同对象、不同程度、不同原因的威胁和挑战。对于这种挑战,我个人认为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理论上的,二是行动上的。对此,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防范能力,确保国家安全。

(一)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

理论上的不稳定因素简要概括为三“多”。一是邻国多。我国处于东亚中心,幅员广阔,有世界上第二长的陆界,邻国众多,2万多公里陆地边界线分别与15个国家接壤,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与11国为邻,是世界上除俄罗斯外邻国最多的国家。我国东临太平洋,西接中亚石油能源中心,南濒马六甲海峡,北与大国俄罗斯接壤,我国极易陷入各种争端和利益冲突之中。二是大国强国多。包括以俄罗斯、日本和印度为代表的幅员广阔型、经济发达型、人口密集型国家。不仅如此,世界上人口过亿的10个国家有7个都在我国周边地区,除中国之外世界上6个公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有4个是中国邻国或亚太大国,拥有核技术以及核生产能力的国家大多在中国周边。三是问题多。主要是热点地区多、贫富差距大、意见分歧大。例如,世界三大火药桶之一的南亚次大陆、当前世界热点地区中东地区和东北亚地区,都在我国周边。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既有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日本和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也有贫穷落后的老挝、蒙古、孟加拉国、阿富汗等,差距较为悬殊。领土、文化、民族和宗教等问题冲突愈演愈烈,印巴冲突尚未彻底解决,中亚国家“颜色革命”方兴未艾,地区性恐怖事件时有发生。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制度纷争不断,教派冲突摩擦不断。

(二)现实上的安全挑战

1、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

美国虽然和我国并不接壤,其本土也与我国相隔万里,然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未来的走向面临的最强烈挑战依然来自美国。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霸权主义国家,称霸世界的野心不断膨胀。由于中美之间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根本差异,因此美国不希望中国快速崛起。在中国东部,凭借美韩共同防卫条约、美日共同防卫条约,以及其在韩日和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实力对中国进行遏制。在中国东南,为了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连接通道,在西北太平洋地区构成了三道岛链防线:第一道防线是韩国、台湾、越南;第二道防线是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第三道防线是小笠原群岛、澳大利亚、新西兰。在中国西南,美国实施了联印制华政策。在中国西部,美国借反恐之机将军事实力渗透到了阿富汗,为插手中亚事务、遏制中国制造条件。

2、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

中日关系目前相对平稳,但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力量进一步发展和政治野心的进一步膨胀,日本现实和潜在危险仍呈上升趋势。战略上,日本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追随美国压制中国发

展,寻求国防战略由“防御型”向“进攻型”转变。政治上,日本积极谋求成为政治大国,意图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军事上,日本拥有巨大军事实力,具备成为军事大国的物质和科技基础,拥有制造核武器的科技水平和重要原料。在领土问题上,日本一直在暗中加强对我国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和开发。

3、印度对我国安全的严重威胁

近年来,中印之间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合作和边境问题的磋商,两国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印度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依然存在。战略上,印度积极谋求地区霸权,视中国为主要战略对手和潜在威胁。军事上,印度在非法占领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攻防兼备的防御体系,加紧针对中国的战场建设,并不断增加军费开支,加速更新武器装备。

4、朝核危机对我国安全的直接影响

朝鲜半岛影响我安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斗争和朝核问题,其中朝核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必将带来东亚核格局的改变,成为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严重威胁。首先它可能导致美国发动对朝鲜的战争,或者对朝鲜进行制裁。其次它可能成为开启东亚核武竞争的潘多拉魔盒。再次它可能导致日本全力寻求突破和平宪法,扩大军备,开启核武之门。

5、南海诸国对我南沙群岛的现实侵占

南沙群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因为南沙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使周边国家垂涎三尺,纷纷插手,企图据为己有。目前,南沙问题形势严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目前南海争夺涉及“六国七方”,我国海域被分割、岛礁被占领、资源被掠夺的形势相当严峻。1973年“石油危机”前后,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掀起了一股瓜分岛屿、开发石油的狂澜。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地区,其中印度尼西亚提出海域分割要求,越南提出对南海拥有全部主权。而目前,我国只控制南沙群岛中的7个岛屿,我国台湾控制其中的太平岛,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家则抢占其中的50多个岛屿。其中,越南占据岛礁29个,控制海域面积20万平方公里,打井60多口,2002年与美国在南海西南部发现了东南亚最大的油田,储量2至4亿桶。菲律宾占据13个岛礁,控制海域面积41万平方公里,打井70多口,年产石油35万吨。

二是有关国家加强控制和军事准备。越南反复宣称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并成立南沙地方行政机构,还准备向南海占领岛礁移民。越南海军专门组建了应付南海突发事件的“海上快速作战旅”。2002年还组织10多次以南沙作战为背景的较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菲律宾设立卡拉延市政府,将部分占领南海岛礁划归其管辖,军事上组建了西部联合特混部队,专门负责南沙方向的巡逻和作战任务,2002年举行了5次以南海作战为背景的军事演习。其他国家也有相应的行动,一方面加强控制,另一方面进行作战准备。

三是南海问题国际化倾向日益严重。南海周边国家纷纷引入外部资金,与美、日、俄、法等诸国联合对属于中国领海范围12海里的南海油气资源进行疯狂的掠夺性开发。到上世纪90年代末,已钻井1000多口,发现含油气构造200多个和油气田180个。同时,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既得利益者,一方面联手借助国际舆论压我就范,企图使南沙问题争议多边化、国际化、复杂化,另一方面与美国达成协议,使美国军舰有权进入这些国家港口和基地,借美国完成在东南亚军事基地的作战和后勤保障体系建设。除美国外,日本、印度也积极加强在南海地区的军事活动。

篇3:中国高等环境教育现状分析

(一) 环境教育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 发达国家首先提出发展环境教育的一些基本构想, 1972年召开的首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正式将“环境教育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简称EE) ”的名称确定下来。中国首次提出环境教育设想是在1973年的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上。1992年在苏州召开了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 提出了“环境教育、教育为本”, 标志着中国的环境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1997年10月, 国家环境保护局在国家教育委员会的支持下, 在上海召开了“面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环境教育研讨会”。

(二) 中国高等环境教育现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二条所明确的环境范围界定, 截至1995年底, 中国共批准开设不同层次环境类专业点544个[1-3], 开设单位241个, 高校212所 (其中含只设研究生层次环境专业的26所院校) , 科研机构39个。目前, 中国高等环境教育专业门类齐全, 已逐渐成为独立的, 既有交叉、又有综合的, 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在内的多层次的一级学科教育体系。

中国高等院校的环境教育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环境专业教育, 通过设立环境科学类专业进行环境教育;二是公共环境教育, 即前者相对而言的非专业性环境教育, 据统计, 目前中国仅有不足10%左右的高校在非环境类专业中开设环境保护课程, 大学生接受环境信息和知识的渠道主要为零散的新闻传媒和生活积累, 缺乏较为全面的环境教育, 而且随着年级升高, 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逐渐加大, 这些信息来源也日渐萎缩, 出现了环境感知能力随着年级升高而逐步削弱的现象, 这一变化趋势值得重视。

二、高等环境教育亟待改革

(一) 加强环境教育的综合研究

当今的环境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 同时也是社会问题, 不仅要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研究环境问题, 更要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去探求其产生并逐渐恶化的人文根源。《中国21世纪议程》对科技人员提出:要提高环境意识, 建立新的科技职业道德。不论从事何种科技工作, 都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而不能不顾环境生态的负担。而环境教育也是一门跨学科的交叉学科, 是环境科学与教育科学相结合的新领域, 是以环境科学为基础, 同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交叉构成的综合性教育体系, 因此, 要提高环境教育水平首先必须把环境科学研究从单纯的自然科学领域里解放出来, 促进环境经济学、环境伦理学、环境法学、环境教育学等环境社会学科的发展。

(二) 强化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培养

中国高等环境教育现状分析环境道德是指人们对待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规范与原则。人们对待环境的态度和行为, 应以维护生态平衡, 改善环境质量, 促进持续发展为准则, 使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 协同发展。不仅要对人类讲道德, 而且要对生态和自然界讲道德, 树立起“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崭新的环境道德意识。环境意识教育是环境教育的重要核心, 包括知识和技术的传授, 也包含观念, 行为和习惯的培养。良好的环境意识的形成是建立在丰富的环境科学知识和身体力行, 严格自律, 即良好的环境意识行为之上的。形成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 从而自觉地处理与协调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 达到生态、经济协同发展。

(三) 普及高等师范学校公共环境教育

普及高等师范学校的环境教育, 是21世纪获得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希望所在, 每个高师学生, 无论什么专业, 都应当懂得环境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这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 而环境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必须迅速提高对未来公众环境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起决定作用的高等师范环境教育, 它是实现全民环境教育的基础工程。可以这样说:“环境保护, 教育为本”, 加强高师环境教育, 则有“教育一代, 影响几代”之效。因此有必要在高等院校的非环境专业设置环境教育必修课程, 不仅讲授环境知识, 更应强调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环境经济学、环境伦理学知识。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环境教育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环境教育的意义更加深远, 作用更加重要, 环境教育从地位、内容到形式都将有较大的调整, 无论是专业教育还是普及教育, 都将成为一项跨世纪的系统工程。只有抓住机遇, 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和高度环境责任感的人力资源, 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有机统一和持续发展。

摘要:高等环境教育作为培养大学生环境意识和提高环境素质的重要手段, 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等环境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要改变这种局面, 必须迅速提高中国环境教育的综合性研究水平, 切实强化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的培养并普及高等师范学校的公共环境教育。

关键词:高等环境教育,公共环境教育

参考文献

[1][2]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计划建设司·中国高等学校大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

篇4:中国创业环境分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PE转向VG,越来越多的VG成为了“天使”。对于创业者来说,钱的事儿似乎真的越来越靠谱了。

在IT行业,鲜有不靠风投而成功的创业案例,资金来源广泛、具备一定规模,基本上构成了IT创业故事的典型特征。但这样的思维定势,也令很多创业者在入行伊始就出现了心态偏差。

很多年轻人终日奔波于投资界的社交活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寻找投资,这似乎成了他们走下去的唯一目标。《创业家》杂志创始人兼社长牛文文指出:“现在很多年轻人揣着想法和主意在天使投资人门口转悠,等着拿钱,这样现实吗?年轻人不应依赖他人投资来维持创业。”

从资本的角度而言,由PE转向早期切入,实际是挽救自身颓势的方法。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前4个月,PE的IPO退出平均账面回报率已经降至3.58倍。业内人士指出,PE行业已进入盈利困难阶段。

而与此相对的,早期投资成本较低,资方可以通过企业的后几轮融资实现退出,而不用完全依靠IPO退出机制,所以获利往往能达到数十倍。

退出机制与回报率的差异,令不少PE开始转向早期项目的投资,“天使化”成为PE行业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

然而对于创业者来说,成功的必要条件不仅仅是钱。合理的引导、政府的支持、金融政策的融合、人力成本的降低……都制约着一个创业型企业的长期发展。

中国的经济环境、创业环境变化得太快,这个行业一下子涌入的人也太多。创业者年轻化、个性化、多样化,政府往往很难把握创业企业真正需要怎样的帮助。其实在一波波热火朝天的创业大潮中,哪怕创业者自身也未必清楚自己究竟需要哪些帮助。

孵化器主打“服务牌”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创业领域,政府扶持的创业园区已无法提供足够的资源来满足这些早期创业者。而随着资本关注度向早期领域转移,商业化运作的创业孵化器应运而生。

2009年,李开复和创新工场将商业孵化器概念带入大众视野,让原来带有神秘色彩的天使投资接了“地气”。短短几年问,国内披着孵化器外衣的投资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众所周知,早期的创业园区秉承的理念是,在地理上将创业者们结合在一起,而商业孵化器则更多侧重于软性服务,譬如在经营策略、发展理念上更好地贴近创业者,从精神上将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正循环。

国内孵化器模式大致可划分为四类:一是创新工场模式,提供场地及配套服务,主要服务所投资企业;二是以福地创业园区为代表,入驻企业既包括旗下投资企业,也包括其他企业,园区提供软件方面服务;三是政府划定特定区域,盖好楼邀请企业入驻,提供一定扶持政策;四是以飞马旅为代表,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搭建交流平台。

最早的创业园区,一般通过提供一定时间段内免费的办公场所:免费的办公桌、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常用办公设备;免费的公共文秘、财会、人事服务:免费的创业咨询、项目评估、管理培训等服务:免费办理大学生创办企业各类证照、协助落实有关财税优惠政策等来吸引创业者的加入。

现有的孵化器模式,以创新工场为代表,由母公司投资团队搜集项目、招兵买马,打点一切,再招聘创业者,分给其项目、人马和资金,一年后劝其脱离平台独自发展。

在此发展模式下,如今创新工场周围已形成十分浓厚的创业氛围,形形色色的创业者在附近的“车库咖啡”中相互交流,分享创业经验。值得注意的是,创新工场产业链的延伸并不仅限于移动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电子商务和云计算。

与创新工场的关注领域不同,飞马旅则主要为创业者提供标准化服务,服务提供方以微股份置换的方式,向创业公司收取小比例的股份,让服务者与创业者的利益构成共同体。

孵化器究竟应该为创业者带来什么?创新工场将自己的服务团队称为“补链工程师”,飞马旅将自己的服务团队命名为“飞马服务员”。两者能够为创业者提供服务的理念是相同的,即“企业和项目缺什么,孵化器就帮助他们补什么”。

一家曾接受飞马旅孵化的企业创始人回忆:“我们之前的企业网站、微博都不是那么给力,飞马旅看到了这个薄弱之处,便就‘微博营销’进行了相关的培训。这个真的是与时俱进的,因为当时还没有专业培训机构能认真地去做一套教材,来教创业企业如何通过微博进行营销。”

也有创业者认为,孵化器带来的更多的是隐性的服务,“成功的企业更能够看到孵化器的好处”。驴妈妈旅游网董事长洪清华表示,孵化器首先能够为创业者提供一个好的办公环境:其次提供的是经验上的分享,构建交流上的平台;再者,许多孵化器还提供相应的导师,为孵化企业提供创业方向上的指导。

创业者质疑环境

尽管孵化器帮助更多创业者走向成功,但仍然有很多创业者认为,孵化器的出现并没能使中国的创业环境真正变好。

首先。针对孵化器所承诺的内容一帮助被孵化企业寻找更多投资一就十分牵强。客观来说,中国并没有足够的“天使”,而相比专业的天使投资机构,创业者更愿意用自己的人脉来寻求资金。

其次,冯小刚《天下无贼》电影中将“人才”的作用诠释得淋漓尽致,人才对于创业型企业来说确实是“要命”的事情。相同薪资条件下,小公司被求职者歧视的案例比比皆是。

另外,创业型企业往往崛起得快,死得也快,因此相对于其他企业,创业型企业在很多方面底气不足。在中国这个行政色彩较为浓厚的环境中,创业型企业想要申请某一补贴或者支持,需要较为冗杂的程序、较大的工作量和较长的申请时间。在做这些相应的文件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工作量,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不一定申请成功,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浪费。

此外,我国的创业门槛也在不断提高。早期的创业者像柳传志和刘永好,5万、20万就可以创业。此后以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为代表的互联网创业者,卖掉一套房子,就能书写50万创业传奇。而到了现在,创业的价码被提升至200万,门槛更高了,玩票已行不通。与此同时,人脉、媒体资源也在考验着如今的创业者,刚出学校的年轻人,很难获得该方面的资源积累。

中国为何走不出乔布斯这样的创业者?业内人士总结,因为缺少所谓的硅谷创业基因:允许失败、海量好主意、风投群支持、一批优秀的创业导师、连环创业、骨子里的DIY精神、政府税收等政策支持。奇虎360创始人周鸿祎称,在硅谷新一轮互联网创业中,商业模式比较清晰,明显比上一轮稳健,涌现出一批非常年轻的成功创业者,这与硅谷非常成功的导师环境很有关系,而中国创业者恰恰缺乏类似“硅谷导师”这样的角色。

中美两国在高校教育方面的思路亦大相径庭。中国高校教育生产出的产品更多的是思维雷同的“就业者”。而在美国,学生的创业想法往往会得到充分支持。

资料显示,在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中开设有一个“专利池”,任何一个麻省的学生或者校友,可以缴纳一笔费开设一个帐号,然后提交他设计出来的专利,而任何一个有帐号的麻省学生或者校友,也可以从这个专利池中去购买他看中的专利,开始创业;买家也可以邀请卖家一起合伙创业。这便使得能够发明专利,但未必适合创业的学生通过买卖得到相应回报,而适合创业的学生则就此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这或许就是双方高校教育存在的最大不同,这也是两国创业环境出现不同的“开始”。

创业成功靠自身

众多的孵化器为创业者们提供了发展契机,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大环境向好。当前我国创业环境的致命问题在于缺乏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是微软、摩托罗拉这些大公司们的专利。在全世界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大多数初衷是为了保护小公司的利益。在中国,大公司对小公司业务模式和产品抄袭的现象非常严重,这种情况很少在美国很少出现。

此外,投资者对于行业的不理解也是一大问题。就目前而言,国内投资机构众多,但其中很多都不甚理解自己所处的行业位置。每个天使投资都在说:“下一个我要找到Fackbook”,但他们对失败的容忍率很低,同时对创业者的了解很少。

天使投资自身的不成熟,决定了其投资项目走不长。实际上,在美国,大部分天使投资都不是公司行为,而是个人行为,很多投资是不计算回报的。中国民间这样的天使投资也非常多,但大多数是创业者的亲戚、朋友。

事实上,在真正的创业者看来,环境对创业有影响,但并不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是美国的扎克伯格,还是中国的马云,都不会花太多时间去关注所谓“圈子”和“活动”。对于创业者来说,一次活动能够解决一个问题足矣,不能指望所有的困难都在俱乐部中解决。很多创业者热衷参加社会活动、拓展人脉、寻找投资,却忽略了“将产品服务做好”才是成功的关键。

篇5:中国制药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最近几年,中国的制药行业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经历了关、停、并、转。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制药企业每年以 10%的速度递减,虽然制药企业的数量在快速减少,但市场规模却在不断扩大,总量在不断增加,说明企业数量的减少正是我国制药企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制药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日趋白热化,同时,新医保制度也不同程度地影响药品销售。如何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提升自身的利润空间是摆在制药企业面前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未来企业的竞争就是客户的竞争,因此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制药企业,提高企业信息处理和运用的能力将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

制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难点在于整合厂家、经销商和零售终端等的营销资源以及增加销售额、减少应收账款、缩减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回款以及库存信息的及时共享。

目前,制药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这种现象制约了制药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竞争的能力,此外,制药企业药品管理严格、业务处理环节复杂、开发新的制药产品及渠道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制药企业的管理们。

面对问题,制药企业关键是要加速从“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的转变,迅速建立信息化,采用先进的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来挖掘客户信息深层次价值,为客户提供优质个性化服务,实现管理职业化、技术信息化,企业上下一致达成客户服务个性化、信息一体化的经营理念。

1.1.2 国内药品销售模式及市场营销特点

制药药品销售模式根据产品分为新特药、普药、OTC、保健品等模式【7】,见表1所示。

制药企业的组织架构大多采用矩阵组织结构,有统一的市场部、销售部、客户服务中心,根据销售模式和产品的不同划分产品线或品牌线经营。

医药产品市场营销的特点

1、医药产品的同质性: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医药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药品越来越多。客户对医药营销服务的针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 1 药品销售模式一览表

销售模式 目标客户 销售特点

1、新特药模医院和医生 医药代表进行医院推广和医生教育,有式 商业公司配合进行销售,其销售过程比

较漫长,但是收益比较稳定,其关注的问题在于市场占有率及增长、在重点医

院客户中的占有率、重点推广产品指标的完成等。

2、普药模式 其他制药公司 委托其他制药公司进行终端操作,追求

利润与效益,其关注的问题在于总体销

量、总体费用、每个客户每笔交易的利

润等。

3、OTC模式 消费者 强调通路概念,OTC与处方药最大的区

别在于,前者以消费者为中心,后者以

医生为中心。OTC药品必须通过市场营

销手段进行推广,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细

分,寻找出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分析

其消费心理类型,并针对不同的消费类

型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定位和宣传策略。

4、保健品模消费者、药店和超类似于 OTC 模式,但是其终端大多在式 市 药房通路、超市商场专柜。

2、医药服务的同步性:客户在购买药品的同时需要为其提供使用的咨询服务,产品的购买和咨询具有时间上的同步性。

3、医药服务的超前性:在医药服务行业,最为普遍的就是个性化需求表现的特别突出。在产品上市之前的市场调查、客户需求调研、以及把握客户的消费心理,满足客户的人性化消费意识等服务性工作非常重要。这就体现出了医药服务的超前性。

4、医药营销盈利的不合理性:目前药品营销的高利润、销售方式和机构的垄断性,对提高客户满意度构成了较大的阻碍。因此如何通过与客户的交流理解消费者,使价格与客户满意度之间建立起合理的互动关系,将成为制药企业盈利的关键。

1.1.3 CRM对我国制药企业的意义

通过对制药行业特点的分析可以得出,实施 CRM 对制药企业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

首先从客户的角度看:客户需要高质量的服务,企业所做的一切都必须让客户满意,满足客户需求。公司不仅要提供给客户优质的产品,而且应在售前、售中、售后提供全方位的咨询个性化服务,而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完整的客户信息,数据中分析出关于客户的知识,通过客户的反馈提出行动计划。这个程可使企业更直接地面对市场、面对客户、面对客户需求,并提供满意的服务。

其次从制药企业内部看:销售需要更及时、更准确的客户资料及反馈、支持决策、并努力提高客户的忠诚度。而这些也需要使用全面的客户管理工具来支持。

随着制药行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销售系统人员流动频繁。以往公司花费大量资金建立起来的客户资源通常掌握在医药代表手中,他们一旦离开公司,公司不仅损失巨大的客户资源,而且后来者又不得不重新对客户进行

资源投入,造成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大量增加,因此应努力将客户资源转变为真正的公司资源。

没有真正掌握客户资源的企业是非常危险的,销售管理层、甚至一个销售代表的更迭都可能给整个企业的销售带来很大的波动。因此可以通过把掌握在医药代表手中的客户资料录入企业的CRM 系统中使之成为公司的资源,这样就可以避免由于他们的离职而出现的客户资源的流失以及由其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客户关系管理(CRM)正是推动企业在销售活动中不断地加强和强化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有利武器。但是,承认客户关系重要,还并不等于承认要上CRM系统,二者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一位在制药行业中实施过多个 CRM 项目的专家认为,如果一家制药企业能够成功应用 CRM系统,销售额可以增长 8%-10%

【8】。

目前,很多制药企业都存在现有系统严重不足的问题:

1、各个系统成为“信息孤岛”,资源不能共享,重复记录。如财务软件、销售管理系统及人力资源系统各自独立;财务软件数据与销售系统中入库和发货产生的应收、应付款不能信息共享。医院代表、药店代表、超市代表等销售人员的人事变动、职位升迁在销售管理系统中不能及时更新。

2、软件功能相对落后,操作繁琐。

3、新功能需要扩充。业务系统目前仅在公司总部,操作没有延伸到各分处;缺少对客户的管理和跟踪服务等。

4、系统需要重新整合。各个数据库数据不统一,系统界面不统一,运行环境不统一。

接下来,分析制药行业实施 CRM 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制药企业实施 CRM的价值点:

(1)客户信用问题。CRM 严格按照客户级别等级、信用等级,类似银行信用制度的监控体系的应用,可解决制药企业一直存在的最大问题—客户 信用问题。

(2)产品管理。制药行业产品的管理异常严格,尤其是 GLP、GSP、GMP等认证制度的要求,CRM系统对此有一个全面的管理。

(3)价格灵活应用。制药行业的价格很复杂,既要顾及顾客,又要符合国家有关法令,同时要考虑企业本身的市场情况,所以,CRM 系统需要提供灵活的价格设置。

(4)客户信息的动态获取。客户信息的动态获取对厂商来讲越来越重要。CRM 为此要提供多种接触渠道,并分类汇总、分析、分配、管理等。

(5)竞争管理。制药企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其他任何行业,并且很多时候是表现在复杂的流通渠道过程中。CRM 系统对竞争产品、竞争厂商的全面管理,无疑能大大帮助厂商参与市场竞争。

(6)销售过程控制。制药企业销售黑洞是销售过程控制的最大障碍。为此,CRM 可以根据制药行业流程,对销售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管理。

(7)客户服务及时响应。客户的满意不仅关系到满意度、再销售和信誉度等问题,对于制药行业来讲,甚至会导致法律事务的产生。CRM 通过提供自动化服务功能,做到实时、自动、准确的响应客户的服务请求。

篇6: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分析

近来,三股势力威胁继续上升,中国反恐怖形势严峻。近年来,中国周边地区恐怖活动活跃,反恐形势日趋严峻。印度和巴基斯坦恐怖事件频发,两国的很多地方都遭到了恐怖袭击,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08年11月26日晚至27日凌晨,近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基本态势: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未来中国周边局势有望继续保持稳定,但原有矛盾爆发和新安全热点出现的可能性增大,中国将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国际风云激荡,国际关系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更趋复杂,九一一事件后,中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固然中美关系因反恐而增加了新的合作基础与合作领域,合作气氛渐浓;固然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形象日益凸显,或者有可能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但无庸置疑的是,九一一事件后,中国面临的国际尤其是周边安全环境更趋复杂。

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世界仍然很不安宁。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地区冲突、恐怖主义等此起彼伏。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部分地区热点问题呈现出缓和趋势,但局部问题凸显,高危因素和敏感因素增多。朝核问题在六方会谈落实第二阶段行动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朝鲜向六方会谈主席国中国提交了核申报清单,炸毁其宁边核设施的冷却塔,重新允许国际核查人员进入宁边核设施开展核查工作。美国宣布启动将朝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终止对朝适用《敌国贸易法》,向朝鲜提供了250万美元用于帮助其销毁冷却塔。尼泊尔举行9年来首次制宪会议选举。制宪会议成员通过了尼临时政府提出的议案,宣布尼为“联邦民主共和国”,废除君主制,尼步入共和时代。与此同时,周边局势动荡加剧。朝韩关系转冷,朝鲜半岛呈现紧张态势,双方经济合作受挫,军事形成对峙。伊朗核问题僵局难破,伊朗依然在从事铀浓缩活动,加快铀浓缩进度。

另外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态势得以迅速推进与强化。过去人们一直也在说,美国在构筑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但总觉得这个包围圈还不完整,还远没到位。九一一事件后的今天,再检索美国近几个月的战略部署,我们会发现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已经赫然成型。环太平洋的对华遏制链条是既有的基础,而在过去美国难以立足的南亚、中亚地区,也就是中国的西部、西北和西南部边界外,美国已经在事实上完成了投棋布子。北约东扩已直抵中国西陲,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已是事实,与印度的军事合作已然进行。这一切都表明,美国在反恐战争的旗号下,已经在事实上推进和强化了对华战略遏制圈。

日本借鸡下蛋,力图冲破重重限制,继续推进军事大国战略。近来,以支援美军在阿富汗展开战争为由,日本紧锣密鼓地在法律程序上实现了海外派兵的新突破。,印度孟买发生连环恐怖袭击,造成了190多人死亡,300多人受伤。2009年7月17日,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市中心商业区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和万豪酒店当天连续发生爆炸事件,已造成至少9人死亡50人受伤。塔利班分子在阿富汗境内多次发动袭击。阿富汗负责与塔利班等阿境内反政府武装组织谈判的“国家和解委员会”的负责人遭塔利班武装袭击身亡。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继续向中国国内渗透。“基地”组织对“东伊运”的援助由来已久,伊拉克和阿富汗境内的基地“圣战”组织也与“东伊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对中国的安全形势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中国新疆公安机关破获了“东伊运”恐怖组织预谋针对北京奥运会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案件。2009年7月5日新疆地区发生的打砸抢烧事件,再次暴露了三股势力对中国安全的威胁。

由于中国周边国家对美倚重增加,新加坡与美签订了新的军事协定,韩新任总统李明博在战略上力争强化韩美同盟关系。俄美在反导和北约东扩问题上矛盾突出,俄的战略空间受到美国的挤压,被迫绝地反击。总之,今后一段时期,大国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更加复杂多变,斗争也会不断增加。

美国伊朗舰艇在霍尔木兹海峡发生摩擦。双方还在同一天于海湾地区进行了互相针对对方的军事演习。随着金融危机后续效应释放,亚洲国家经济风险突出,韩国、印尼、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已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泰国民主制弊端进一步暴露,政局稳后有乱,一年内两届政府下台,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持续数月,曼谷国际机场被示威者占领,造成数千旅客滞留,泰经济受到重创。尼泊尔建立共和制后国内局势仍不太平,忠于国王的势力依然存在,联合政府困难重重。

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我国应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持原则,不失灵活,积极主动地开展外交工作,以求取得重大成就。

我国应坚定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在事关我国核心利益的西藏、台湾等问题上,既毫不动摇地坚持原则,又在具体问题上体现灵活精神,坚定维护了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粉碎了“藏独”势力制造国家分裂和破坏北京奥运会的图谋,对一些西方国家借西藏、人权等问题干涉我国内政的行为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并抓住机遇,积极推动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两岸交流与合作稳步展开,逐步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发挥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作用。几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参加有关重大事务的地区和全球性国际会议和对话,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主张和倡议。近年来,中国还积极参与了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达尔富尔等热点问题的解决,积极参与了国际反恐斗争和国际维和行动。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是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目前有近两千官兵在联合国9个维和任务区和联合国维和部执行任务。对气候变化、环保、能源安全、国际救灾、公共卫生等一系列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中国都采取了认真负责的态度,并以自己的切实行动推动有关问题的改善和解决。

(五)全面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在连续遭受严重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灾害的情况下,中国一方面全民动员大力救灾,一方面克服困难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特奥会,随后又成功主办了第七届亚欧峰会,既展现出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民族精神,也反映出中国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强有力的组织与工作能力。我国在救灾、举办奥运会和亚欧峰会的卓越表现,受到了世界众口一致的积极评价和热烈赞赏。

当前,我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得到了改善和发展。所有这些,都进一步改善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上一篇:学联全委会上的讲话下一篇:在下半年重点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