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措施

2023-01-02

第一篇: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措施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和措施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信息化和人才竞争的激烈给我们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化以及新的课程要求使教师职业角色和职能发生了很大转变,学校、教师在课程执行者的角色上要迅速转换成设计者、开发者、研究者、评价者和执行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觉实现自身角色的转换,自我设计专业发展,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而学校应该努力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创设环境和条件,关注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师德修养为中心,以校本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以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一体化建设为重点,以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教师人力资源保障。

二、现状分析

我校现共有英语教师2名,外教1名,办公室行政人员2名。作为一所民办幼少儿英语学校,青年教师占主要,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专业发展的后劲和潜力十足;学校有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氛围以及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自主追求; 也有外教的专业化指导。

三、发展目标

总目标:积极推进优秀教师建设,努力培育教师专业精神,打造乐于奉献、不断追求、勇于开拓、自强不息的教师团队;遵循“会上课-上好课-有专长”三步走成长历程,分层次有针对性培养教师;以本方案为核心,创设“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专业成长氛围,打造“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文化”。

四、实施策略

1、通过师德建设活动、教师的读书活动、文化建设、外出教育教学培训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转变、优化教师的专业思想,使每一个教师能自觉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和爱心的学习共同体成员。

2、立足校本研训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课研”主流程,坚持以新课程要求为核心,用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课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具体措施为:

(1)督学习:全体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要求每学年每位教师读1-2本教育教学专著;分享自身学习心得体会;摘抄或以其他方式搜集、整理一定数量的教学专业资料,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2)抓备课:

①实行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平台,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 ②通过集体备课,建立校园教学资源库,积极倡导教师建立自己的个人教学资源库。

③开展“让读书成为生命中的血液”教师读书活动,倡导教师多读书、广读书,做读书笔记,充实更新备课资源。 ④参加各类现代技术信息培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提高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以及教学与多媒体整合应用能力,拓展备课资源、创新备课手段。 (3)磨上课:

一是抓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四个必须”原则:即教学常规管理必须有助于促进教师落实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必须符合教师的工作和心理特点;必须有助于教师的工作创新和专业发展;必须有助于教师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通过落实教学常规行动,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常规。落实“四个凡是”原则,即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以求每位教师都能立足课堂教学,运用新的标准、新的要求改革课堂教学。 二是开展常态课指导反馈活动,挖掘放大教师教学个性和特色。

三是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 (4)促交流:

①建立新的听课制度。进行“指导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作具体的指导; “研究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进行研讨; “互助性听课”主要是教师间通过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②立足“听-说-评”活动,开展听课评课交流反馈制度。因为这些活动立足学校资源,直面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较真实和直观地反映教师的专业状态,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很有针对性、诊断性、启发性。

③有计划谴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让教师及时地了解与掌握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利用一切可能机会组织教师到同类学校学习、教研,了解同类学校的发展现状,吸收其他学校成功的经验,从外部获取源源不断的信息,刺激教师专业发展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也为学校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开展校际交流互助活动。 (5)倡反思:

①建立起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制度。教师要以检查、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为手段,监控、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学。 ②写课后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使老师认识到自己日常教学的成功之处,增强自信;也让教师能及时总结发现教学的错误和败笔,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反思”,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减少失误、专业不断成长。

3、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优化教师整体队伍。 ①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实现的基础。我校英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及英语交流能力。 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现状,结合教师专业化发展愿望,确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

③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能力

专业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是课程的规划者、发展者、评价者。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的实践能力。 ④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是我校教学的有生力量。学校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要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年教师制订出不同的要求,促使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

五、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起步阶段

讨论、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宣传动员教师自我设计个人专业发展计划,通过参加师德建设讨论,进一步提高师德修养,增强对个人专业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第二阶段:教师自我诊断,专业发展自我设计阶段。

教师根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的自我剖析,找准优势,明确不足,确定发展目标,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第三阶段:立足校本课程开展、校本教研、探索个性化教学实施阶段。

第四阶段:小结评估阶段。对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及个性化教学集体评估,进行阶段性总结。 第五阶段:改进阶段。找出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计划,凸现并形成鲜明教学个性或特长。 第六阶段:成果展示和推广阶段

1、教师成果展示:收集资料、个人阶段总结、个性化成长档案盒。

2、学校成果展示:原始资料、汇编成册、音像集、阶段总结、积极推广。

第二篇:小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措施

我校现有教师17人,大专学历2人,本科15人,学历达标率100%。都是小学高级职称,共有3名专职教师(2名体育、1名音乐)。其中,市级骨干教师3人,在我校的教师专业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创建有利于教师成长环境,切实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内涵。

我校长期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通过深入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适时举办师德典型事迹报告会和暑期师德集中培训会,开展师德“教育月”、评选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表彰师德标兵等活动;引导教师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全面提升教师师德修养水平。定期召开家长会,印发《告家长书》,广泛听取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对师德建设的意见。我校严格治理“三乱”现象发生,坚决杜绝乱收费、乱办班、乱订资料现象,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歧视侮辱学生现象发生。

2、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水平。

(1)、专家引领,现身说法,向专业化发展。我校多次请区教研员及名师来我校“现身说法”,对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扎实、深入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每次教研活动及时安排有关教师全程学习——观摩课例,听取专家对课的精彩评析。通过活动,我校教师在教材理解、教材运用、授课理念以及课上教师关注视角等方面都有了眼界开阔之感。专家近距离地与老师互动交流,给老师们以细致的指导和引领,从而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得到了全面提升。

(2)、骨干引领,全方位互动,加快教师同步发展。学校成立帮扶结对,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以经验交流、示范课、集体备课、常规听评课等形式,通过名师的传授、交流、示范、指导、帮助其他教师发展提高,做到整体学科的同步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搞好梯队建设,真正实现教师同步发展。近年来,我校多名教师在省、市组织的讲课、论文评比等活动中,都取得斐然的成绩。

(3)、校本教研,积极开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我校校本教研形成“三线,四化,五环节”,“三线”即教研的研究方向围绕“课标、课堂、学生”三条主线开展;“四化”即教研形成“中心化”(每学期指定一个研究中心)、主题化、系列化(研究主题形成系列)、“精细化”的特色;“五环节”即教研的流程经过理论学习,教研组研讨,课例实践,评课反思,成果推广五个环节,教师在浓厚的教研氛围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4)、课题引领,激励提高,使教师向专家型发展。学校鼓励教师从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转变,尽快突破自身发展的“高原期”,学校支持基于自己课改教学开展课题研究。近年来,各学科承担的课题都在有序进行研究,其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深入教师心灵,引领着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学水平提升。

二、科学规划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出更出色的“优秀教师”

1、学校在制定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规划的同时,要引导教师对自身的专业思想、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作全面自我诊断,剖析自身专业发展的薄弱点和优势点,从而确立自己的专业发展点,制定出个人专业成长规划。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具体包括:教师对短期目标与预期成就的设想,对各专业素养的具体目标的设计,对成长阶段的设计,以及所采取的措施等。围绕个人目标,每学期期末召开教师座谈会,就

个人制订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落实完成情况,做到分步实施,自查自纠。

2、积极倡导教师通过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更好的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在自我教育中要求教师完成“双五一”工程,即在教育理论方面:每位教师每年读一本教育专著或一份教育教学刊物(并读书笔记一本),参加一项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每月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课堂教学案例,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在教学技能方面:每位教师每一学期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每学期在校本教研活动中都有一次高水平的主题发言或评课发言,每学期制一份试题,每学期制作一个课件,每周提出一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一条教学建议。通过“双五一”工程的实施,促进教师专业理论水平提升和课堂教学能力提高。

3、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种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不断转变观念,更新思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

4、学中干,干中学培训“优秀教师”

学校有丰富多彩的培养方式,总结为一句话即在“学中干,干中学”。

(1)赛课:

对能认真钻研业务,热心工作且有一定成效的青年教师,在业务上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一是压担子,鼓励他们承担重点班和实验班的教学工作;二是多指导,多给他们上公开课和比赛课的机会,同行及领导多听课,进行指导,使他们能在近年内成长为青年教师骨干。

(2)教学观摩:

选派骨干教师献优质课,邀请教研室领导及各学科教研员指导点评,并组织好全校教师听课、评课,写心得体会。

(3)创造科研氛围 实现课题引领。

教育科研是引领教师思考教育、研究教学、提升素养的重要方式。选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做到细而实、小而精,从教师教学实践中筛选,指向教师个体本身,适合教师发展实际,使其研究的真正目的在于发展教师,解决问题。学校教导处从教师能力与潜力入手,指导教师做小课题。

(4)评选各类优秀:

在抓好常规课堂的基础上,评选各级各类优秀、先进,总结推广其经验、风格,在思想上关心、业务上支持帮助他们,巩固已取得的培养成果,使他们在各方面更趋成熟,成为青年教师的榜样楷模,成为“优秀教师”。

(5)建立科学实效的教师评价体系,促进各类教师健康成长

①学校定期进行问卷调查,教务处和政教处从学生、教师、教务三个方面分别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教育工作进行评估。

②对在业务上能虚心听取老教师成功教学经验,认真钻研教材、大纲,进行教改实验,取得了较好成绩的青年,学校予以重点培养,教务处领导和学校分管领导多听他们的课,会同政教处进行指导,争取在教育和教学两方面都有长足发展,尽可能成为 “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骨干”等实绩称号的教师。

以人才培养为起点,以素质提高为重点,以激活用人机制为突破口,努力造就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努力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三篇:促进教师专业措施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措施 教师队伍是学校立校之本,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是学校建设永恒的主题。要把我校办成一流品牌的学校,首先必须建立一支与办学方向、办学规模、办学地位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必须有强烈的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和品格、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发展意识,必须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专业知识,教学科研能力强,有相应的教学实践经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影响力。为了加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优良、学识广博、基本功扎实的复合型教师队伍,以满足教学与发展的需求,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我校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整体规划。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目标,以师德教

一、理论引导,厚积薄发,以学促教,科研兴教。 良好的科研氛围、先导的科研意识是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新课程里的教师应当是一个研究者。新课程的先进理念、新课程的探究式学习、开放式课堂都要求教师具有研究的能力,教师要有本领教给学生研究的方法。方法论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学有选择,学有重点,终身受益。 我们明确提出要求,规定每月开设一次理论讲座,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向老师们提出了刚性的学习要求。我们通过校园网不断给老师们介绍优秀理论文章,并专门编印了《教育文选》,围绕新课程重点推荐理论文章,譬如《当今国际教育在改革什么》《当今中国教育在研究什么》《教师的学习特征》《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在误区与困惑中挣扎》,文章的学习开阔了大家的理论视野,学习后我们围绕新课程开设“教师论坛”,组织老师们探讨交流,互相切磋琢磨,促进了理论素养的共同提高,这样的“充电”有利于大家以新面貌走进新课程。 为了做好更为系统的研究,我们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还不定期举办教研组长培训班,努力打造一支科研型的教研组长队伍,以此来带动促进全校教科研工作,更好地落实新课程计划。

作为理论进修的引领项目,我校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联合举办研究生班。目前,七十位老师正在研读“建构主义与课程教学改革”、“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学校文化与学校发展研究”等课程,这一项目的推进,极大地便利了教师的在职在校进修。

二、自我规划,自我提升,实施教师培养记录册制度。

实施《报告册》评价制度是实现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有效策略。 每位教师根据所教学科和自身实际确定研究目标,教师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研究课题,制订详细实施计划,然后按照规划努力进行自我培训和科学研究。

我们实施《报告册》评价制度就在于引导和规范教师不断设定目标,不断努力追求,致力实现自身价值,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提升全面素质,从而优质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学校教育的高品位、高效益。

我们施行的《报告册》登记评价制度,是以教师自我规划、自我矫正、自我提升为基础的,因此,它不仅合乎学校事业发展的需求,合乎社会进步的需求,也合乎教师个体成长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报告册》登记评价制度,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理解的“规定”和“制度”,而是一种教师个体不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盐城中学学校文化。

三、注重校本教研,精于思考,勤于笔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不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很难真正品尝到当教师的乐趣。新课程的推进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学校要为教师的教科研创设平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搞好校本教研。 在目前的条件下,特别是基于苏北学校的具体情况,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所谓“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就是专家学者、本市教科院的老师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实地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其进行分析评价,贴近学校教学研究实际情况的培训工作。这样的培训更具针对性。近年来,我校改革教研科研的管理运行机制,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和教师培训工作。教科院专家一月一次来校听课、评课、交流、研讨、开讲座,这样以研促教,以教兴研,获得双赢。

同时,校内充分利用每一次教研活动,努力营造互相切磋琢磨的教研氛围,以集体研讨促进教师共同提高,特别是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展开教科研工作,制定教学管理策略。如针对学校办学规模大、学生层次多的特点,请校内专家为老师开设题为《如何正确拟定教学标尺》的讲座,引导老师们更新观念,改进教法,改革考试与评价。我们认为这样的培训更贴近教学一线的实际情况,能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挥学校教师的集体智慧,又能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使得新课程对教师的高素质要求能做到进一步落实。

四、师徒结对,同伴互助,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根据本校青年教师多的实际,聘请校骨干教师担任辅导教师。在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让新教师尽快地站稳讲台,进入角色。同时,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在集体备课、课堂观摩、小组交流中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大力加强“新老挂钩”工作,进一步促动青年教师成长,以此来推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为新课改提供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教师队伍是学校立校之本。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断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是我校的优良传统。我们对《盐城中学新老教师挂钩结对工作要求》作了修订,对老教师的任职资格、工作职责和考评办法和新教师的学习要求和考评办法作了更明确的界定、说明。在实践过程中,绝大多数青年教师自觉要求上进,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踏实。总的说来,新老挂钩结对工作推动了近两三年来新进校的老师的教学适应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的稳步提高。

五、雏凤新声,老马识途,系列杯赛展风采。

根据学校青年教师多的实际,提要求、压担子、给鼓励、创条件,要求青年教师一年二年站稳讲台,三年四年走向成熟,五年六年成为骨干,七年八年形成风格,九年十年树立品牌。学校制订相应措施,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评优课、教学比赛,使之能脱颖而出,成为骨干力量。学校大力办好“新秀杯”、“五四杯”、“而立杯”等系列教学竞赛,以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力争磨练出一批在市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名师。

我校系列杯赛开展近20年来,培养、锻炼了一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辛勤耕耘,所发挥的积极影响和学科引领作用是为学校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的。 回顾近期系列杯竞赛,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收获:一是参赛教师都有较强的教改意愿和创新意识,课堂设计能积极体现主体性教学原则,努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运用讨论、启发式教学,能精简教师的讲,增加学生的练,激发学生的思,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变更学习方式”的理念。第二,促进了教研组教研活动有重点地开展,促进了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群体性研究和实践。各教研组对竞赛都很重视,为参赛教师出点子、想招数,备课、说课、试讲、评课,切实抓好每一个环节,使得竞赛不单是参赛教师的事,也是全体教师的教研活动,从而使竞赛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重要载体。第三,在竞赛要求、组织形式和成果显示上作了改革。竞赛初赛由各教研组自行组织实施;复赛由学科教研组组织实施,努力弥补目前大规模学校大学科活动相对薄弱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科建设。在决赛阶段,选手除要将教学思路和教后感交教务处外,还要求摄制课堂教学实录,这些教学资料的建设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和校本培训积累了资料,从而丰富了杯赛课的内涵和意义。

六、专家引领,名师支撑,加强培训,共同提高。 成立“名师工作室”,通过学科名师团队引领教师群体,结合教学的热点问题及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进行项目攻关,有效的提升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 名校离不开名师的支撑,名师是我校的一笔宝贵财富,是学校发展必须依靠的中坚力量。组建“名师工作室”,就是要以名师的敬业精神和精深造诣来引领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建立“名师工作室”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学校“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的引领作用,磨练和锻造教师队伍的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大力推进学校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的教师队伍建设工程的实施。

“名师工作室”工作职责为“攻关、引领、辐射、提升”,具体工作目标为: (1)带动一支教师队伍。培养指导中青年教师,打造一批有影响的知名教师。

(2)抓好一批科研课题。承担在市以上教科研部门立项的课题,并按要求展开研究,定期汇报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按规定完成结题工作。

(3)推出一批教改成果。开发、研究、推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成果。研究盐中历史积淀,总结盐中教学经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增加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4)搭建一个资源平台。依托校园网络搭建教学资源交流平台,实现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共享。

(5)开发一批校本课程。根据新课程理念,开发一批具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6)建立一个名师讲坛。定期开展教育教学专题讨论,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

除了“名师工作室”的校本研究外,学校还不断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引领大家开阔视野。我们陆续邀请了省、市专家学者为全体老师作新课程通识培训,让老师们对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特点、全国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经验与问题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我国高中新课程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和通识培训相结合,我们还安排了学科培训,特别是重点剖析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问题。这些讲座和报告高屋建瓴,金针度人,老师们醍醐灌顶,收益良多,纷纷建议学校要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在聆听专家的指点中,提升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把握程度。

为了适应新形势,帮助老师们尽快进入新角色,学校统筹安排,抓住各种学习机会,为老师们搭建感受新课程、学习新课程的桥梁,使大家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值得提出的是,我们要求老师们学习回来要向学校提交学习心得体会,很多报告写得颇有份量,在教研组的交流也促成了学习成果共享,有的学科还专门开设研讨课,真正做到一人学习,大家受益,取得了规模效益。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当今教师有必要谋求自身专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教师与课程同步发展”是广大教师在新课改中获得的机遇,也是教师面对新课程所面临的挑战。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让不断进步的教师队伍为课程建设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推进力。新课程的推进为当今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更深刻的理由和更广阔的空间。

盐城中学靠广大教师的努力而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赢得了政府和社会的普遍赞誉;盐城中学也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磨炼、提升了教师队伍,使得教师们在共同创设的文化氛围中由自在、自为而走向自由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措施

(2014-2015学) 顾家营镇中学

第四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仅仅能恪守职责、有崇高的事业心已经不够了,时代呼唤具有更多专业特长的专家型的优秀教师。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今天,教师工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包含许多方面,如教育体制的改革、课程的改革、教育观念的转变等。这些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教师的身上。教师是联系教育理想与理想人才的最直接、最形象的媒介,教师的工作越来越成为高度复杂的创造性工作,成为具有独特职业特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化活动。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决定一个学校教学成绩的关键。

我校是众多农村学校中典型的一所,由于受地域条件的限制,各种信息相对比较闭塞,城乡差距变得越来越大,由于地域的限制,历史的因素,教师资源的相对滞后,农村教育还是不尽人意,令人堪忧,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优质教育的需求。加上我校教师主动发展专业意识淡薄,有些教师不自我充电,知识陈旧老化,对工作敷衍塞责,很少钻研专业理论,探讨教学内容,对专业的东西知之甚少,说不出个所以然。教学上,机械地照搬照抄照套,没有自己的思想见解,缺乏自己的理解。在工作岗位上,缺少竞争意识,没有危机感,没有专业发展的压力使得教师重视自身专业发展,明确提高专业发展水平的意义,对自己的专业发展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自身的心态和作为上因消极而制约了专业的成长;其

二、教研工作氛围不浓厚,流于形式。各种教研活动只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校本教研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教而不研,研效甚微,没有深层次的东西,难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其

三、教师专业培训时机太少。偶有的一些培训,都是领导先去,有时甚至语文科的叫其他科的老师去培训。要真正面对课堂,走进课堂,才是老师所期望的。所以我校教师能学到优秀教师的经验机会太少。

我认为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若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可从以下几入手:

1、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

教师发展是“工程”实施的根本目的,所以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均应从有利于教师素质提高处着眼,千方百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遇。

2、坚持分层推进。

教师按学科、年龄、知识结构的不同可以分成苦干层次,在同一内容上逐层完成目标。

3、坚持面向全体的。

所有专任教师都要参加教师专业发展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4、坚持校本培训为主的原则。

在上级统一培训的基础上,学校集中力量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5、坚持自学自练和活动锻炼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自我锻炼,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和创造机会。

第五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是指以学校教育、教师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口、着眼点;以预定目标和学校、教师的发展规划为基本方向,以满足学校内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我结合自己实际工作拟定以下几种想法:

第一、从实际出发,确立研修主题。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就必须在校本研修的过程中解决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这项学习活动中我校本着以教师为原则,再让教师通过研修得以解决的原则,以教研组为单位,鼓励教师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急需解决实际问题,问题提出后,教研组长再整理出本组成员最为关注的一个确定为本组的研修主题。

第二、积极采用有效的研修形式。

1是采用自主研读的形式进行学习。我们安排老师在空闲时间自己品味、阅读有关文章,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然后在研修时间进行交流研讨,这样的学习形式灵活机动,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可快可慢,教师既有宽松的学习环境,又有心理压力,自然学有成效。2是利用身边的案例进行研讨,也就是让组内教师提供自己教学中真实的案例,让大家联系主题围绕案例进行研讨,由于案例来自自己的实践教学,教师有话可说。实践证明,这样的研修形式,老师愿意主动、积极参与,自然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三、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主导作用。

为教研组长提供了发挥自主能动性的平台,让他们充当研修活动的主角,组织本组的校本研修活动:包括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研修计划;活动周历表;并按照活动安排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活动。一方面要认真开展随堂课的听课、评课活动,与教师面对面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把有关信息及时反馈,增强与教师信息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要组织主题鲜明、目的明确、针对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们结合课堂教育教学、结合课改的先进教育理念,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抓住课堂教育教学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进行争论、商榷和研讨。通过研修使教师的备课、说课、教学反思、研究课堂教育教学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锤炼与提高。

通过在校本研修实践中的摸索,我们深深认识到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作到以下四点:

1.在教育教学上,我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多向别人学习,积极听课,做好听评课记录,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在校本教研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自己的学生,帮助他们形成有效地学习方法。

3.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系统分析的能力。个别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系统分析。

4.教师课后及时反思,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一些典型的事情写成教育叙事,并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实际教学中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认真钻研。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上一篇: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下一篇:教师证面试结构化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