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促进顶岗实习生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2024-05-10

教学反思促进顶岗实习生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共7篇)

篇1:教学反思促进顶岗实习生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教学反思促进顶岗实习生职前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教育实习是职前教师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促进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增长、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阶段。“顶岗实习”是教育实习的一种创新模式,是针对传统的教育实习时间短、上课少、真实课堂教学体验不足、实习效果不理想而提出来的。在实习过程中,顶岗实习生的教育反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实习生的教育反思是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途径,可提高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树立教育信念;可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增强专业素质。在顶岗实习的指导中,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及带队教师应重视实习生教育反思能力的培养,并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实习生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反思;顶岗实习;职前教师专业发展

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然而,师范院校在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做得很不够,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尽管师范院校不断调整课程设计、改革教学方法,但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情况却仍不尽人意。近年来,教育实习的改革引起了广泛关注。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也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南省根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荐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和省内实际情况,从2008年开始推行“顶岗实习、置换培训”这一全新的教育实习模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承担了小学阶段教育顶岗实习的试点工作。顶岗实习是以强化师范生从教技能为主题,以促进师范生职前专业发展为核心,以服务农村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责任而推行的一种新型教师教育模式。具体做法是,组织师范类高年级学生在学完骨干课程,经过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后,到农村基层小学进行半年的“全职”教师岗位锻炼,考核鉴定合格者记入学分。同时,采取适当的形式,对被顶岗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两年的实践,我们发现,顶岗实习生的教学反思对职前教师专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使顶岗实习生成为反思的实践者,更好地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有必要从实习阶段开始,通过行动研究,开展反思型教师教育。

一、教学反思和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能够发现、清晰表征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者一般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对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和具有伦理性的选择,并对其选择负责任。教学反思的内容可划分为以下五个方面:(1)课堂教学;(2)学生发展;(3)教师发展;(4)教育改革;(5)人际关系。教学反思具有过程性的特点。一方面指反思是一个过程,要经过意识期、思索期和修正期;另一方面指教师在整个职业成长过程中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才能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教师的专业知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是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实践知识和实践智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可分为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和在职教师专业发展。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师范生在从进校学习到毕业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过程中,确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树立教育信念,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专业态度不断完善的过程。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

二、顶岗实习生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以笔者所带的湖南岳阳临湘实验学校2007级顶岗实习队为例,该实习队由28名实习生组成,其中男生6名,女生22名,来自我校不同的系部,具体分布如下:文史系5人,数理系4人,外语系4人,教科系6人,体育系3人,音乐系3人,美术系3人。在顶岗实习带队的半年中,笔者通过采用观察、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所带实习队的顶岗实习生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状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所学理论无法与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起来,且理论基础薄弱,实践性知识贫乏 尽管实习生们都进行过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及相关理论的学习,但是,面对小学教育的实践,他们却很难将所学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比如,虽然学习过《小学班级管理》这门课程,80%的实习生并不知道怎样运用班级管理的理论去指导班级管理;虽然学习过《儿童发展心理学》,85%的实习生不清楚小学生的心理特点;100%的实习生都听说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50%的实习生不知道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70%的实习生凭经验或通过模仿去教学;87%的实习生没有想到过有困惑时去翻看理论书籍,而是去请教指导老师;89%的实习生没有阅读教育理论著作的习惯,78%的实习生已经“把学过的理论交还给老师了”。

在问及“实习前有没有教学实践经验”时,70%的实习生回答“没有”。在回答“有”的30%中,途径为“家教”“校外辅导员”“培训学校教师”的各占40%、40%、30%。这说明实习生的实践性知识比较贫乏。

(二)专业发展意识淡薄,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

在访谈中,80%的实习生没有专业发展意识,20%的实习生甚至根本不打算当教师。在 ①

①申继亮把教学反思内容分为五种(1)课堂教学。思考的内容主要是分析、评价教学活动本身的利与弊,以及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2)学生发展。分析、考虑与学生发展、能力培养相关的一些因素,包括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学生的心理、人格发展等。(3)教师发展。分析、考虑与教师自身发展、素质提高相关的一些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师的人格魅力与自我形象,以及教师的待遇等。(4)教育改革。关注考试制度改革、课程改革、宏观教育体制改革及教育改革的实效性等。(5)人际关系。包括如何与学生、家长、同事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详见申继亮主编.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6一77 问及“既然不打算当教师,为什么上师范学校”时,回答是因为“父母认为当教师好”。90%的实习生没有专业理想、专业信念,95%的实习生没有规划过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

由于专业发展意识淡薄,教育信念不坚定,也导致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缺乏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需要和动机。

(三)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专业素质与技能有待提高

一般认为,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一般文化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四个方面。这里讨论的专业知识主要侧重于本体性知识,即学科知识。据实习学校指导老师反映,部分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主要表现在:不知道怎么写教案,英语口语不够好,普通话不够标准,出现错别字,音乐课不能带琴上课,板书不工整、不规范,不会开展班队活动等等。

虽然实习生们实习前在校内接受了教学训练,但时间非常有限,因此教学常规训练还很不够,教学技能不强。比如,我听过一堂实习生的中年级的美术课,教的是画一幅生活场景的画,实习教师花了15分钟问学生“你在家帮忙做了什么家务?”然后花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看教材上的图,然后就让学生自己画。结果几乎一多半的学生都不知道从何下笔,整堂课实习教师都在反复强调纪律,但学生依然很吵。这也反映了实习生专业素质与技能方面的不足。

二、顶岗实习生的教学反思对于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实习阶段是教师教育的实践环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始阶段,教学反思包括对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教育改革、人际关系等方面,对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一)通过对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反思,提高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树立教育信念 如前所述,职前阶段,师范生专业发展意识比较淡薄。这和师范院校传统的课程设置不无关系。师范院校人才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一般是围绕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一般文化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四个方面展开的。传统的课程设置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师范生只要具备了足够的知识,经过实习,自然而然就能获得实践性知识,成为合格教师。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并不注重专业发展意识的培养和教育信念的树立,导致职前教师不可避免地存在专业情谊淡薄,教育信念不坚定等问题。

教学反思的第一大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对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反思,使师范生具有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树立教育信念。反思的第一步,使师范生树立自己的专业理想、专业信念,规划好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构建起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特点的专业愿景,使师范生的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出更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增强专业素质,提高专业技能,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作为专业人员,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包含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三个方面。教育教学能力是专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必须具有的实际能力,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能力、钻研和处理教材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育教学原则及方法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必须具备组织教学、提问、说服、表扬与批评以及板书、板绘的技能和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机智。教育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育教学能力的源泉,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基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丰富与发展。然而,师范院校传统实践教学的时间偏短、内容单

一、缺乏指导,教育实习环节正逐步弱化,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和反思自己的实践机会。传统实践教学无法获得真正的效果,给入职后的教师专业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教学反思,不断理性地追问教什么、如何教,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专业素质,提高专业技能。

三、教学反思的措施及取得的效果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出发,一般将教师专业形象划分为两种:依赖经验、原理和技术开展教学的教学技术员(或技术熟练者、技术型教师)和通过对实践情境的反思和研究,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情境中的复杂问题的反思性实践者(反思型教师)。当前,“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与能力、提升教师实践品质,正成为当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题。

反思型教师教育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最佳路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好切入点。现代教育学提供的大量案例说明,经验型教师正是通过持续不断的行动研究而较快地成长为富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反思型教师。因此,从实习阶段开始,通过行动研究,开展反思型教师教育,是促进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反思的实践者的重要手段。

(一)教学反思的措施

1.创设反思的文化氛围,培养反思意识

教学是在一定的组织结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教学反思需要一定的组织文化的支持。

对实习生而言,要创设反思的文化氛围,首先实习学校和实习带队教师应通力合作,创建实习生教学反思制度,要求实习生进行教学反思,培养教学反思的意识,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由此促进实习生的专业发展意识。其次,对实习生的教学反思进行指导。大部分实习生可能并不知道反思什么、怎样进行反思,因此,教师的指导就显得尤为必要。再次,要建立教学反思的评价机制,这是有效开展教学反思和提高教学水平的必要保障。应该尽量创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实习生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疑惑,并与指导教师、带队教师、同学一起分析和探讨。注重引导实习生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提高自我总结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促进实习生的职前专业发展。最后,要采取促进实习生自我反思的激励措施,在实习生的教学反思活动中,注重调动反思热情,激发反思的兴趣,促进实习生不断反思。

2.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教学反思训练

教学反思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听课评课。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对实习生开展课堂教学反思训练。第二,听讲座。讲座的类型有两种:一种讲座是在网上听名师讲座,比如霍懋征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魏书生的讲座等等。这类讲座对学生的触动也很大,有助于专业信念的确立;另一种是在实习学校进行,由实习学校的教师主持,比如“怎样当好低年级的班主任”“怎样备课”“怎样提高专业技能”等。这类讲座由实习学校教师现身说法,非常有说服力。第三,撰写实习日记。“假如我们同意教师的研究是对自身实践所做的持续不断的反思,从根本上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的话,就没有理由不把日志这种形式纳入研究的阵营中。”通过实习日记,实习生将自己的教学实践的某方面,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于笔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第四,开通顶岗实习生的教育博客。在这个平台上,实习生们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书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心得体会、困惑与思考,博客的互动性使相互学习、切磋、研讨、交流更为有效,更为经常。

(二)取得的效果

经过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半年的教学反思训练,有效地促进了顶岗实习生的职前教师专业发展。实习生开始有了专业发展的意识,初步树立了教育信念,特别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专业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无论是课堂教学、班队活动、班级管理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实习生组织的“元旦文艺汇演”获得了一致好评,开展的汇报课让人印象深刻,实习生们收获很大。另据对本组顶岗实习生的跟踪调查,初步统计,实习队有约10%的实习生通过了专升本的考试,继续深造;有约10%的实习生考取了正式编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有约20%的实习生考取了“特岗”教师;有约10%的在代课;30%的实习生在民办或私立学校当教师;从事其它行业的仅占20%。100%都找到了工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总之,具备反思能力和潜质已成为新时代合格教师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国外许多学者认为教师职后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教师获得一种自我反思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特点,进行自主、有效的自我反思。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师只有从实习阶段开始就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培养反思的习惯,形成反思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篇2:教学反思促进顶岗实习生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来三中已经快两月了,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这两月之间,虽是一晃而过,却也相当充实,每天有孩子们相伴,与同伴分其中的酸甜苦辣,不一二足

从紧张不安到渐渐从容,从毫无章法到试探摸索,从关注个人到顾全大局,学生们在进步,我们在成长,成长是在每一次的尝试中,成长在每一次目光的碰撞中,成长在每一次言语的交锋中,欣喜的看到孩子们的一点一滴的进步,为那些无所谓的笑容和态度又愤又忧,更使我苦恼忧愁的是如何挖空心思地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设计的精彩而能吸引其兴趣,从小处说,在每一堂课中能使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真正学到东西,往大处说让班上更多的孩子喜欢上我的课,喜欢上学习,这就是我的目标,不是只关注那些知道学习的优等生,这才是老师存在的价值吧

反思不足的话,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课堂用语不够精彩,可能是很大程度上的不习惯吧,这一点是急需改进的,还有就是讲好多东西比较空洞没有举出具体的事例,或者老师说得多,学生说的少,上课时要把时间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多犯错误,才能更好的运用1263模式,这样有时候可能会浪费一点时间也有时候会出现我始料未及的状况,甚至可能会使课堂失控,但这些也正是我需要经历和磨砺的

篇3:开展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为“骨干型”教师

从认识论的角度上看, 人的认识规律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进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教学反思中的“反思”, 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使现有教学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通过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反思, 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 逐渐成为一名理智的教学实践者。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 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教师若没有这种“反思”, 没有对自己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教训的吸取, 那么, 他对教学的认识只能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其教学水平也就只能停留在“一般型”层面, 不能成长为“骨干型”教师。

二、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当前, 国内外教育界都认同“教师即研究者”。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就其本来的基础来说, 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 它是很接近科学研究的。”从本质上来说, 教学反思中的“反思”就是教师经常对教育活动中的各种现象, 包括教师自身的行为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的一种活动, 这无疑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研究, 系统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 积极探索新思想和新途径, 从而冲破“经验型”的束缚, 成长为一名教学研究者。

三、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教师的成长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教师由教学新手到骨干教师, 再到专家型教师, 要经历一个渐变过程。在这一渐变过程中, 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是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基础, 通过反思性实践, 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理性、更自觉、教学过程更优化。专家型教师区别于经验型教师的特点之一就是专家型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更具有反思能力。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反思, 不仅包括在行动前和行动后的反思, 还包括在行动中的反思;在反思过程中, 教师不仅对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兴趣、目的动机、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进行反思, 而且还会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教学技术上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 并自觉矫正不良教学行为, 根据各种教育现象适时做出恰当的反应, 优化教学过程,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特色, 尽快接近或达到“专家型”教师的水平。

四、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

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学实践者, 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掌握科学理论的人。反思, 不是一味地批判, 而是需要不断学习, 是教师针对问题进行的创造性学习。理论研究者认为, 旨在理论重构与重建的反思是最高境界的反思。所谓理论重构与重建, 就是要将那些教师在反思中已经开始意识到但通常又难于表达的“缄默知识”加以激活、评判、验证和发展, 使之尽可能成为一种“外显的知识”。在这种理论的重构与重建过程中, 教师不仅积累了大量的行动中的知识, 而且不断创造出新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为“综合型”教师

当前, 综合实践课程被纳入到必修课程之列, 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使学生的认知领域大为拓展, 教师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众多的信息渠道使学生的认知加工方式、认知能力产生急剧变化, 纯书本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等作业方式已明显滞后, 取而代之的是超越学生角色的学者型、探究型和科研型学习方式。如查阅资料、社会调查、实验论证、信息资料的获取和处理等。教师的专业知识已无法与庞大的信息网络系统竞争, 这迫使教师必须尽快补充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不断更新知识, 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现象与行为, 使自己具有一专多能、跨越学科的综合能力, 具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能力。在教学反思中,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两个变化:由单纯的教育工作者变为研究型教师, 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 (或“发展型”) 教师, 在自己身上实现了教学与研究、教育与学习的一体化。教学反思作为教师学习、成长的一种方式, 既不同于一般的个人经验的无意识积累, 也不同于传统的“理论—实践模式”。前者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后者常常由于理论的抽象性, 使教师有一种“距离感”。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有一个新的认识, 更自觉、更理性 (运用理论指导) 地去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 把各种知识、方法巧妙地加以整合, 使教学过程趋于最优化, 从而提高教学实践的高效性。

篇4:教学反思促进顶岗实习生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关键词: 教育实习    教师专业发展    个案研究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对外语师范生素质也日益重视,如何让外语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外语教师教育的核心问题。职前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点,是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的初始阶段。英语教育实习是将英语学科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的重要实践环节,是职前英语教师从观察到有限的直至最后全权负责管理的全过程,能促使学生学会实际的有判断能力的教育工作[1]。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单例个案研究方法(single-case approach),通过跟踪式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对职前英语教师周思思(化名)在整个实习过程中(2个月左右)的专业发展和变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

2.1研究对象

根据陈向明的研究,本文采用目的性抽样(purposive sampling),即按照研究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2]。

周思思(化名)是一名大四本科生,就读于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是一名预备党员,成绩优秀,性格开朗,表达能力强,有着当教师的强烈愿望。在大学的前三年,她修完了学院所规定的学分,取得了平均成绩85分以上的好成绩。教育实习从10月8日开始,12月5日结束,共持续2个月左右。周思思与其他50名学生被安排在市级某中学初中部实习,担任初一·四班的英语实习教师和实习班主任,其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是一位有着十多年教龄的英语教师方老师(化名)。笔者及另外一名教师担任该实习队的带队指导教师,在该研究中,笔者既是研究者又是参与者,一方面,以研究者的身份观察分析周思思的实习过程,力争做到客观真实,另一方面,以带队实习指导教师的身份参与和指导她的整个实习过程,通过面谈、电话沟通、网上交流等多种方式,感受和分享她的实习体验和心得。

2.2研究工具和数据收集

本研究以质性研究为主,主要通过访谈、课堂观察及录像和实物收集等研究方式收集数据。收集的资料如表1所示:

表1    数据收集一览表

3.数据整理和分析

参照陈向明提出的质性资料分析方法,即阅读原始材料、登录、寻找“本土概念”和建立编码和归档系统[2],笔者对上述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期找出最核心最本质最有代表性的概念,进而展示职前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

研究结果表明,周思思的实习体验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下面,笔者将详细阐述她的实习过程。

3.1第一阶段——观察者(听课)

2014年10月8日是正式实习的第一天,周思思在日记中写道:“今天就要开始正式实习了,我特意穿了一件我最喜欢的粉红色裙子,并怀着喜悦和期待的心情踏进了教室。学生们真挚的眼神、天真的面孔及热烈的掌声,让我心里暖暖的。”

3.1.1观摩与发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根据实习安排,实习第一周,周思思的任务主要是熟悉学校、班级和观摩任课教师的英语课。在此过程中,周思思发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主要体现在:

第一,教学环境不够优越。周思思理想中的英语教学应该全部都用多媒体,用她的话“现在都什么年代了,为什么还是一块黑板和几只粉笔?只有部分教室配有多媒体,但老师上课也不经常使用;甚至练习中的听力,有时候老师也不播音,而是老师口头朗读(后来问了原因,原来是因为差班学生听录音跟不上,老师只能自己减慢速度朗)”。走出教室,她一脸失望地对我说:“我希望学生能听到尽可能纯正和标准的英语,这样,至少保证了良好的输入!”

第二,课堂效果不够理想。周思思理想中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积极发言,热情参与到各项课堂活动中,师生关系和谐,教师对学生要‘有距离的热情’,教师既有权威又有温暖,一堂课下来学生既学到了英语知识,发展了语言能力,又完善了人格”。她在日记中写道:实习第一周,我就有点受打击了,今天听课的时候,学生们很“闹”,尤其是“差班”的学生,坐在后排的几个学生没有听课。

研究表明,很多职前英语教师跟周思思一样,在实习期间都曾流露出迷茫、困惑和失望,“职前教师的设想会被学校、课堂和教学的现实状况打破”[4]。

3.1.2反思与调整(心态)

笔者与周思思多次沟通,走进她的内心,发现在实习第一周所经历的“落差”,并没有磨灭她“成为一名优秀英语教师”的理想。经过反思和调整后,她依然“无法救药的热爱着这个职业”。

3.2第二阶段——模仿者(备课和说课)

从一开始听课,笔者鼓励周思思听不同教师的课,向各个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从第二周开始,笔者布置她一边进行备课,为后面正式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

3.2.1熟悉与了解(学生情况)

备课期间,周思思对班上学生进行细致的了解:性格、家庭情况、英语水平、学习动机等各方面,并列出表格,详细记录。笔者建议她把班上所有学生的姓名记下,周思思对这个建议很赞同,她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手机把班上学生都拍了照,然后每天都看着照片想对应的名字,呵呵,很有乐趣!”

3.2.2学习与模仿(实践性知识)

听了一个多星期的课及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周思思开始着手写教案,她准备的第一节课是“如何描述外貌”。当被问及设计思路时,她说:“这课是教学生如何描述他人的外貌,语法点主要是‘have与has的用法’。我想把课堂设计活泼点,PPT要制作精美,多安排些游戏去巩固本单元的新单词和句型。但是我有点担心的就是时间安排,我不知道我安排多久才合适?学生是否会在我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3.3第三阶段——实践者(上课)

对于她的课堂,她希望:“让学生在轻松而不枯燥的氛围下吸收知识。”整体而言,她表现还不错,很有亲和力,并能随口喊出学生姓名。

3.3.1实践与体验

周思思正式上课的第一天,她把自己好好地打扮了下,她说:“我认为一个教师的服装对学生也会有影响,同时是对这份职业的尊重,我希望自己给学生的印象是时尚活泼、热情有活力,传递正能量给学生。”整体而言,她的第一堂课基本按照教案顺序安排授课,但笔者观察到,大部分时间她用的是中文,给学生的英语语言输入不够多,设计的游戏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操练新单词的时候,她用的是“你大声我小声,你小声我大声”的教学方法,刚开始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配合她练习,但两轮下来后,学生似乎都没有兴趣了,只有几个学生在配合。

课后,她说:“这是我第一次作为教师正式给学生们上课,紧张而兴奋,一堂课下来,我觉得我都虚脱了。”笔者对她的课堂提出了肯定的地方,同时提出了不足之处,她非常虚心地接受,并希望:“下堂课,我一定把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改掉,我希望您多给我建议让我不断进步!我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3.3.2收获与认同

周思思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实习生,每次备课都非常认真,时刻牢记笔者给她的一些建议,并坚持听不同教师的课,她后来上的几次课,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实习结束后,她参加了学校举行的“2015届毕业生实习授课比武大赛”,荣获了“二等奖”。她在日记中写道:“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让我感受颇多,收获多多!能得到老师学生的认可,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虽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管前面是风是雨,我依然选择坚持,我热爱这份职业!”

4.结语

本文以定性研究中的个案研究方法考察了一名职前英语教师的实习过程,分析了其在此过程中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情况,指出了实习对职前英语教师发展的重要作用: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实现了英语教学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积累和丰富了教师实践性知识;反思能力增强了;执教能力有了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王幼真,刘捷,编译.李·舒尔曼.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1999,(3):57.

[2][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Cole,A.L.& Knowles,J.G.Shattered images:understanding expectations and realities of field experiences[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3,(9):457-471.

篇5:教学反思促进顶岗实习生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关键词:教学信念,英语职前教师,教育实习,发展

一、研究背景

教学信念是一个比较复杂且难界定的名词,观念,理念等词都与之有相似之处。但总体而言,主要是指教师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相关因素的观点态度以及心理倾向等。英语作为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特点。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英语教师所持的教学信念对于他们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行为都有重要影响。

教育实习与信念的关系也被许多学者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过。郭(2009)通过个案研究探讨了教育实习在塑造以及影响职前教师教学信念所扮演的角色。此研究发现职前教师的信念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本文所涉及的主要是英语专业大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他们实习前后所持有的教学信念将是本研究的重点。 教育实习作为他们第一次把个人知识转变成公共知识的尝试将会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那么教育实习是如何影响他们的教学信念以及原因也值得研究。同时他们信念变化的类型也将会在本文当中提到。

二、研究设计

1.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的目的是探讨职前英语教师实习前后教学信念的发展过程。为了能够更深入研究他们行为背后所持有的信念,本研究将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方式追寻他们信念的发展轨迹,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哪种形式的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都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总体而言,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首先从整体上呈现英语职前教师所持有的教学信念,其次将主要讨论他们实习过后的信念发生了何种类型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

2.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新疆一所高校英语专业大四的学生。超过100名职前教师参与了此项研究,其中对10名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访谈。所有的研究对象基本上具有相同的英语学习经验。他们的实习学校都是由学校统一分配的,所以教学水平,学校环境等都是随机的。

3.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的是问卷调查和访谈工具去搜集数据。同样的问卷在研究对象参加教育实习前后分别发放,之后通过软件将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抽取的10个研究对象也分别在实习前后进行了访谈以探究实习对他们教学信念产生的影响。

三、研究结果

1.本研究采用的问卷主要包括教学信念的六个方面,分别是英语学习、语法、教师、学习者、英语教学法以及英语教学。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这六个方面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首先是英语学习方面,有四道题目是指向此方面信念的,只有一道题目显示了重要变化,涉及的是英语学习过程方面的内容,其他三道题目并没有显示明显变化。对于语法方面,四道题目其中有三道都显示了明显变化,涉及语法的重要性,语法教学方法以及语法纠错等方面。关于教师方面,主要涉及的是教师任务、教师角色以及与学生的关系等方面,只有一个题目显示了重要变化。关于学习者方面,涉及了学习者的才能,与教师的关系以及学习者的角色等方面,只有一项题目显示了重要变化。再有英语教学法方面,涉及了其重要性等方面,但是结果显示实习前后对于此项内容没有发生重大的信念上的变化。最后一项是关于英语教学信念方面的内容,主要涉及了教学目标以及内容等方面,结果显示只有一项题目发生了重要变化。

总结以上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总共有7个问题的结果显示了重要变化,而其他13道题目均未显示出重要变化。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教育实习作为影响职前教师教学信念的一种因素,确实对他们信念的发展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通过问卷,我们只能从总体上概括出一个大概的结论,至于哪些方面的变化更大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正如Cabaroglu(2000)提到的,群组研究往往会掩盖住个体信念上发生的改变,因为他们的变化在群组研究中互相抵消了。 因此,本研究选取了10个研究对象进行进一步的访谈,访谈被安排在教育实习前后各一次,在教育实习的过程当中, 作者也找机会到课堂当中进行了观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数据。

2.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职前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发展变化,因此个体身上所发生的变化是本研究的重点,鉴于群组研究的缺陷,作者采取的实习前后两次访谈,通过录音,转写,编码以及比较等手段分析数据, 总结归纳了信念变化的六种类型。

首先第一种变化是对之前信念的进一步认同。也就是对之前所持有的信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表示更加认同。通过教育实习,他们第一次把书本知识转化到实际工作中去, 这使得他们有机会去进一步证实自己的信念正确与否。例如有一位研究对象就谈到,经过教育实习,我更加认为语法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是最重要的。

第二种变化事实上可以叫做一种重新命名。例如有一位访谈者谈到我以前就知道在课堂上教授完新内容或者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的方式让他们学习或者是巩固知识。现在我更清楚的认识到这叫任务型教学法。事实上这种变化是因为通过在实习过程中与导师以及同事的接触和学习,他们更进一步了解了关于教学的相关术语,因此此种变化应该被认为是重命名的过程,而不是真正的变化。

第三种变化可以被总结为新知识的增加。这种变化的本质就是他们在实习过程当中发现了一些新的有用的知识,通过运用等方式构建到自己的信念当中。例如对于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的英语老师,经过实习,更多新的标准会被提及。

第四种变化实质上叫做信念的重新排序。顾名思义,就是对于事物的重要与否,先后顺序等有了新的观点。例如, 实习之前,有些人认为知识比教学方法更重要,而通过教育实习,有些人对于两者的排序发生了变化,认为教学方法有时比知识更重要。总之,此种变化是对先前信念的一种重新排序,要么弱化,要么强化。

第五种变化是比较极端的一种变化,是对先前信念的完全否定。实习前,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都是比较理想化的, 书本上比较刻板的知识。他们对实际的课堂还是充满了想象的。可是经过现实的实习以后,他们会变的更加现实,更加会全面地,有针对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因此以前一些理想化的信念也就被否定了。例如对于语法的重要性,实习前后,很多研究对象的信念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很多是对先前信念的一种完全否定。

最后一种变化我们叫做无变化。从表面上看,从数据上看,似乎有些信念是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信念作为一种比较复杂以及内隐的东西,单从数据上我们不能断言一点变化没有发生,也许只是程度比较轻的变化从数据上无法显示。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变化,无论变化的形式是什么样的,无论变化的程度是深是浅,我们可以断定的是教育实习一定会对职前英语教师信念的变化产生影响,这个影响在某些方面是巨大的。

3.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我们还应总结在实习过程中,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个体间存在不同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等。其中包括实习学校环境的不同,不同导师的影响,家长以及学校的要求以及学生的不同背景等。

郭新婕提到职前期是教师职业生涯的第一期,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初始阶段。职前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但同时他们也需要课堂实践去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个人实践,从而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教育实习作为职前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前一段非常重要的经历,将对他们的教学信念产生深远影响。经过研究调查, 发现实习前后他们的教学信念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教学信念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当中。例如在实习前,认为合作学习是非常理想的教学模式并且一定会运用到将来自己的课堂当中,可是经过实习可能会发现由于班级人数过多等原因无法实施,进而这种教学信念就会慢慢产生变化,以前的教学信念甚至会被否定。有些教学信念经过实习后也会得到加强,变的更加牢固。总之,教育实习作为师范生的必修课, 对他们的教学信念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外界环境对于职前英语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外部能够影响他们教学信念的因素多种多样。在本研究中,主要研究的是教育实习过程中职前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信念冲突是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影响他们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教师可以坚持自己原先的信念,有些则因为环境或者客观事实的需要改变了教学行为,但是背后的信念是否真的发生了改变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学校的教育制度,社会的压力以及学生的自身条件都可以作为影响信念冲突的因素进而影响职前教师的教学信念。

四、教育启示

通过以上谈到的教育实习对职前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影响不难看出,职前期是教学信念发展的关键期,师范教育课程,教育实习等对他们教学信念的发展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教师教育者应该认识到这些因素的重要性。在开展师范教育课程过程当中,应考虑如何更科学安排时间和开展课程,在教育实习过程当中也要及时观察给予指导。教学信念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鉴于影响职前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要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只有协调好外部和内部的关系,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郭晓娜.教师教学信念研究的现状.意义及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08.(10).

[2]郭新婕.王蔷.教育实习与职前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关系探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28-33.

[3]覃成强.论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关系[J].外语教学.2008.(5).

[4]Cabarroglu&Roberts.Development in student teachers.pre-existing beliefs during a 1-year PGCE programme.System.(2000)28:387-402.

[5]Pittard.M.Developing identity:the transition from student to teacher.Paper presented at the.Conference Name.Retrieved Access Date from URL.2003.

篇6:教学反思促进顶岗实习生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摘 要:本文从反思性教学、教师课堂话语及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三方面入手,对本校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了获奖教师及普通教师的课堂话语。研究表明教师通过反思课堂话语,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反思;大学英语;课堂话语;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152-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41

1 . 引言

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启动以来,教学模式的转变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如何获得自身的专业发展?我们认为:教师的日常职业生活就是通过课堂从事传道解惑、培养学生的教学工作,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工作的重要手段,更是他们专业发展的实践途径。

教师课堂话语是指教师用于组织课堂教学、进行课堂交际、讲解知识、表达思想感情时所用的语言。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是师生间非常重要的交际媒介,它不仅是目的语的来源,也是教师管理课堂的主要手段。成功的教师课堂话语能直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课堂话语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通过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有效促进自我发展,提高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能力的目的。

2 . 文献综述

2 . 1 反思性教学

20世纪初,美国教育哲学家杜威首次提出了反思。随后,Goodman(1984),Korthagen(1993),Villar(1994)等专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Schon(1983)提出两种反思性实践: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对行动的反思是指教师在课前准备教学计划阶段和课后评价教学效果阶段进行的反思;在行动中的反思是指教师实时监控自己的上课表现,课堂上出现突发情况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国内学者熊川武(1999)将反思性教学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2 . 2 外语教师专业发展

Nunan(1992)认为,教师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能较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提升教师的课堂决策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提高教学效果。Freeman(2002)认为,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以教师自我发展需要为动力,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学习、反思提升专业素质和完善信念系统的动态过程。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如:夏纪梅(2002),刘润清(2004),周燕(2005),文秋芳(2010)从不同角度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了研究。综合学界观点,教师专业发展包括两方面:一是牢固掌握本学科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其次是立足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注重专业实践活动的改善,提高与教学相关的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性能力。

2 . 3 教师课堂话语

课堂话语就是课堂上产生的话语,包括学生话语和教师话语。国内外专家学者Chaudron(1977),Long(1988),Anton(1999),周星(2002),杨雪燕(2003),胡青球(2004),程晓堂(2011)等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课堂话语进行了大量研究。程晓堂(2011)认为,分析教师课堂话语主要是探讨教师课堂话语的有效性,可以从语言学视角、语言教学视角及话语分析视角进行研究。语言学视角研究包括教师课堂上的语音、语速、词汇、句法等;语言教学视角的研究主要关注提问、反馈、解释、重复及指令等问题;话语分析视角的研究主要以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分析教师课堂话语使用的恰当性和实际效果。

3 . 研究设计

3 .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本校大学英语教学部两位在2013年“外教社杯”大学英语青年教师教学大赛(江西赛区)中获奖的教师和其他两位教师,通过纵向对比研究获奖教师的课堂话语及其平时的课堂话语,及横向分析获奖教师与其他两位教师平时的课堂话语,就如何反思课堂话语,提高教师课堂话语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建议。

3 .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及访谈法。就我校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现状进行调查;对两位获奖教师的教学视频进行分析,通过访谈,了解他们在比赛前后对课堂话语的反思过程,将其与其他教师平时的课堂话语进行分析对比,研究教师如何反思课堂话语,促进其专业发展。

3 . 3 研究设计与过程

首先,调查本校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的现状,了解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艺术及方式,即:参考性问题和展示性问题,不同问题的单句含词量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等方面的情况;然后,从以上几个角度对比分析获奖教师与另外两位教师的课堂话语,找出平时课堂话语中存在的问题。

4 . 结果与讨论

4 . 1 问卷调查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3份,回收有效问卷32份。调查问卷设计主要针对本校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反思及教师专业发展观念的现状。如:你在课堂上扮演什么角色、教师课堂话语是否对课堂教学效果有效、课堂话语在你的教学设计中占多大比例、课堂上你一般会提哪种问题(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是否会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你一般会对学生提供的答案做什么样的反应、你是对自己的教学满意吗、你是否会反思你的课堂话语(如何反思)、你是否喜欢这个职业等9个问题。通过对问卷的分析,不难发现,75%的教师都改变了过去“教师匠”的观念,认为自己是课堂组织者、评价者等,82%的青年教师有反思的意识,会因为课型的不同而调整课堂话语在教学设计中的比例,但他们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定位及课堂话语在现实教学中都无法实现教学设计的效果;在课堂提问方面,45%的教师选择主要提展示性问题,偶尔提参考性问题。

4 . 2 个案研究

本文以两位获奖教师(T1、T2)的教学视频(20分钟)及另外两位大学英语教师(T3、T4)平时的教学视频(45分钟)为素材,就他们的课堂话语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情况如下表:

从上表可见,两位获奖教师在20分钟的教学过程中参考性问题与展示性问题所占比例分别为1:1和4:5,比例差别不大。获奖教师本应多提参考性问题,但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由于比赛的特殊性,时间有限,获奖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了同时使用这两种提问方式。而另外两位教师在他们4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两种问题所占比例分别为3:8和2:5,T1、T2在20分钟内提的参考性问题比T3、T4在45分钟内提的更多,而展示性问题的比例刚好相反。对于单句含词量,两位获奖教师对这两种问题的处理没有明显差别,都采用了简短的句式进行提问。访谈了解到,两位教师认为:无论是参考性问题还是展示性问题,他们都会使用学生容易理解的、含词量少、句子短、结构简单的句式,以达到教学的最好效果。而另外两位教师在45分钟的教学过程中的单句含词量都比获奖教师更多。在“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一栏,由于比赛现场的时间有限,只有20分钟,所以两位获奖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都不长。而相比另外两位教师的45分钟课堂,这两位获奖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更多一些。

4 . 3 访谈

根据对两位获奖教师的访谈,我们纵向对比研究了他们的课堂话语及其平时的课堂话语,两位教师都谈到赛前在平时课堂中不会有意识地区分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由于对这两种问题的了解有限,他们提问时主要考虑的是课堂效果,T1告诉我们:“我处理课文的时候很少做段落大意的划分,基本集中在paraphrase上,对学生提问时一般都会采用比较简单的句式,这样他们才能听懂。而且还要等他们思考一段时间,才能给出答案。”以上问题和我们在分析对教师的调查问卷时发现的问题基本相同,而通过参加这次教学大赛,他从理论上了解了这两种提问方式,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学会了反思教学的具体过程与特点,总结和重构了个人教学经验。T2表示,从准备参赛到比赛现场的全过程,她做了很多的教学反思:参赛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表情及等待的时间都经过了不断的思考和锤炼,她认为,这次比赛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与其他教师不断的评价和帮助分不开的。通过这次比赛,她不但在语言知识和技能方面得到了提高,并且平时的教学活动也得到了改善,相关的实践性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5 . 讨论

通过总结以上问卷调查、个案研究及访谈,我们的研究结果如下:

(1)本校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都有角色转变及反思意识,但总体反思水平一般停留在道德维度及课堂规范,在课堂话语方面的理论及实践反思水平有待提高。

(2)就课堂话语本身而言,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研究,本研究主要从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的部分领域进行分析:①提问方式:参考性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出,无论在课堂内外都可以激发学生用英语交流的积极性,而展示性问题有固定的答案,学生比较容易找到,但对提高他们的语言习得能力帮助不大。所以,为了使课堂上有更多的交流,大多数学者认为教师应少使用展示性问题而多采用参考性问题(周星、周韵,2002)。②单句含词量:根据Krashen(1981)的“输入假设”,课堂上教师采用日常谈话文体进行交际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教师要尽可能地用含词量少、简单易懂的句式进行提问,对英语基础不太好的同学而言,不管是展示性问题还是参考性问题,只要能听懂,就能促进进一步的交流。③等待学生思考的时间:Nunan(1991)指出,教师的等待时间在语言教学课堂中很明显是重要的,这是因为学生需要更长的时间对目的语进行的提问进行理解。所以,为了能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教师应适当增加时间。

(3)在教学大赛中获奖的两位教师由于这次有目的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多次模拟试讲及教学反思,并与同事进行了多次讨论,最终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并且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和能力,实现了自身的专业发展。

6 . 结语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启示:

(1)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大学英语教师意义重大。广大教师需要进一步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特别是提高实践反思的水平。

(2)大学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己的实践反思水平:①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录音,和同行专家一起了解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下,课堂话语的使用情况,找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②相互听课,观摩彼此课堂,并交换观察课堂所获取的信息,通过一起对这些信息的分析,逐步走上科研之道,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强与同事之间的理解与认同;③撰写反思日志,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把当天在课堂上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便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内省与自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3)建立引导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课堂话语反思的行动研究的探索机制及环境,组织他们走出去,积极参加各项学术讲座,观摩教学大赛现场,就相关话题组织讨论。

参考文献

Anton, M. The discourse of a learner-centered classro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s on teacher-learner interaction in the second-language classroom[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9(3).

Chaudron, C.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 Research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Dewey J. How We Think: A Restatement of the Relation of Reflective Thinking to the Educative Process[M]. Boston: D.C. Heath & Co., 1933.

Freeman, D. & Richards, J.C.(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

guage Teaching[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 0 0 2 .

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un Press, 1981.

Michael J. W., Trai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 Reflective Approach[M]. Cambri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Nunan D. 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7-19.

Schon D. A.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1983.

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何广惠.外语课堂教师话语对英语学习者意义协商的影响[J].大学英语教学,2010(6).

胡青球、埃德·尼可森、陈炜.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4(6).

李颖.新形势下外语教师的发展[J].山东外语教学,2011(2).

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王丽娟.课堂环境下的教师发展——影响中国外语教师课堂行为的因素研究[J].外语教学,2008(1).

文秋芳、任庆梅.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趋势、特点、问题与对策[J].中国外语,2010(4).

吴寒.高校青年外语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J].中国外语,2011(8).

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J].外语界,2002(5).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杨萍.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讨[J].大学英语教学,2010(4).

袁维新.教学学术:一个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J].高教探索,2008(2).

周燕.高校英语教师发展需求调查与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

篇7:教学反思促进顶岗实习生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一、什么是效教学反思

有效教学反思就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而自觉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审视、对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进行改进、对师生关系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调适等,使师生协调发展、不断超越的过程。“有效”的最重要标准是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首先,有效教学反思是一种教学反思形态,它兼具了一切“好反思”的外在特征,如反思的深刻性、全面性,反思结果用于实践的高效率等。其次,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教师对教学和自己内心状态的全面监控、干预和自觉调适能力,体现为对各种教学策略、各种教育手段理性的选择和灵活运用。 再次,有效教学反思影响教育教学的未来。

“有效”的标准是针对教师个人而言的,它不是一个死的标准。对教师来说,其反思在接下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收到了好的效果,使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向更有利于学生,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改变,就可以说教师的教学反思“有效”了。或者,教师对教学反思后,其作用虽然并没有很快直接体现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但只要教师学会用反思来改进自己教学的思维方式,为他以后的教学打下了基础,也可以说教师的教学反思“有效”了。

二、为什么要进行有效教学反思

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创新型,研究型教师,已成为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发展目标。美国学者波斯纳在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教学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面对新课程,教师专业发展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就必须学会教学反思。开展有效教学反思,就是激发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乐教、会教,善教。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实践,才能使自己从“教书匠”逐步成长为“研究者”。

教师的舞台在课堂,而教学反思是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教师是一个孤独的工作者,教师一旦把教室门关起来,就与外界隔绝了,这种分离导致没有人来指出他(她)教学的不足。教师个人如果没有教学反思的意识,不能主动、有效的进行教学反思,很容易形成教学上的“闭门造车”或“孤芳自赏”,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怎样开展有效教学反思

怎样开展有效的教学反思?我以为有效教学反思=冷静分析+客观审视+认知重建+实践回归,可按下面四个步骤有序进行。

(一)冷静分析。解决“课上得怎么样”的问题。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回顾一下自己刚才的或过去不久的教学行为,找一找自己的第一感觉怎么样;感到成功之处是什么,失败之点在哪里。可以从下面角度进行分析:(1)教学目标达到了吗?(2)对教材的应用与处理是否恰当?(3)教学方法是否得当?(4)教学结构是否合理?(5)重点是否突出? (6)难点的化解策略是否有效? (7)课堂气氛活跃吗?(8)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否得力?(9)练习的布置安排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等。

(二)客观审视。着重解决“课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反思“怎么样”的基础上,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如:产生这种成功或失败的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节课为什么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愉快?这节课的课堂气氛为什么比较沉闷?原因有时一想就明白,有时只能用“也许”“可能”“或许”来推测,要通过多次的“反思—教学实践—反思”才能确诊、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来。

(三)认知重建。解决“怎样改进教学”的问题。一旦找到原因之后,要积极寻求对应的策略。原因有时来自于客观因素,有时来自于主观因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作为一个反思者不能把一切都归之于客观因素,应尽量从主观的角度去探寻对应的策略。对应的策略可以来自于自己的进一步实践与探索,也可来自于同事之间的研讨。如果一时无对策可寻,可做个有心人,从多方面去寻求、探究,总有一天你会得到一个解决的办法。

(四)实践回归。要解决“课可以这样上”的问题。通过分析、审视,教师对自身教学现状有了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对问题的成因有了较为清晰理性的认识,对如何改进教学有了较为明确具体的期待,而验证这些了解、认识和期待的正确性、有效性的最好途径就是返回到课堂进行实践。实践回归要求教师能够有意识地调整和修订自己的习惯性教学行为,精心预设和重构那些和以往经历相似的教学情境,从而更加合理组织和调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高,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上一篇:我爱我的智慧校园作文500字下一篇:简短的年度考核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