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2023-02-04

第一篇:浅析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浅析高中声乐教学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在提高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要为具有音乐特长、对音乐有特殊爱好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和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声乐教学是一项技能实践的学科,它关系到声音艺术的发展和声乐人才的培养。因为人与人各不相同,同一方法,不能适宜每一个人,不同的人演唱起来听着似乎毛病相同,但根源则不一样,因此要因材而教,辨症施医。在声乐教学中,面对学生各种不同的特点情况,我们要采取大量不同的启发用语,诱导学生积极地感受,帮助学生理解心理活动的状态及生理肌肉动作机能,建立正确的发声观念,深刻体会到指导要具有简明、形象易懂、容易掌握感受的特点,使整个声乐教学形象生动,充满活力。

一、正确的歌唱姿势

声乐界有句常用语:“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形象地说明了姿势对唱歌者的重要性:歌要想唱得好,就一定要有正确的唱歌姿势。姿势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到发声时各个器官配合的协调姿势,姿势正确了,发声的各部位就能正常工作,而不正确的姿势,则往往带来不正确的声音。另一方面,一首歌曲的思想感情不仅要用歌声来表达,同时还要通过形体和动作表演来塑造各类任务的艺术形象,而端正的姿势,正是形体和动作表演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说,正确的唱歌姿势要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放松绝不是松垮、瘫痪,它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也就是精神饱满。

2.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嘴巴张开,放松下颚,切忌咬紧牙关。胸部自然挺起,两肩略下后一点,小腹收缩,两臂自然下垂,全身要有一种积极运动的状态。

3.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身体的重心要平稳,重量落在双脚上。

4.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动,眉、眼、嘴是五宫中的重要部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在演唱中眼睛切记应张大一些,不要眯起眼睛,虚着唱歌。

5.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在情感赋予适当动作,但动作要简练大方,切忌矫揉造作,画蛇添足。坐唱的姿势与站立时的要求一样,但要注意腰部挺直而不僵硬,也不要靠在椅背上,注意臀部不要坐满整个凳子,两脚自然弯曲,不能翘腿坐,也不能两腿交叉叠起。

二、对于歌唱共鸣的认识

歌唱的共鸣从生理结构上分类,即胸腔、咽腔、口腔、鼻腔等腔体产生共振,通过各腔体的适当调节,使声音扩展美化,在发生共鸣时,各个腔体是联合出现的,声音发出后,首先在咽喉腔发生共鸣,并立即向上,(口腔、鼻腔)向下(胸腔)的共鸣腔体传导,例如,发高声区的声音时,鼻腔共鸣为主,其它共鸣为辅,也就是在不同的声区,侧重的共鸣腔有所不同,但不论发哪个音区的声音,咽喉腔总是处于主导地位。在运用共鸣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将共鸣腔体打开,体会声音充实,必须坚持训练获得,下面谈几点共鸣训练中的教学体会:

1.正确的呼吸和混合共鸣密切相关。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和基础,发声的准确,音质的优美及歌曲情感的表达都与呼吸密切相连,如果呼吸不正确,会使喉部肌肉僵紧,使共鸣腔体失去作用,造成声音单薄,缺乏弹力,所以只有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才能协调各发声器官,形成最佳状态。

2.口腔、喉腔的开度要适中。口腔的开合程度应该根据读音的要求和音高的变化而定,开得过大,声音僵硬而不灵活,开得小,构不成口腔共鸣状态,影响声音的传出;喉腔的打开程度和发声效果与共鸣关系相连,不论唱什么,音高、喉咙开度一样,状态一致,发出的声音就不完美。因此喉腔、口腔的打开还要适度。

3.舌在最佳歌唱中的正确状态。舌的状态好坏直接影响着共鸣的效果,例如,发“啊”字,舌身放平,舌尖自然抵着下牙齿,想象在唱歌状态中适松弛自然,口有流唾液感,同时下巴配合放松,使声音舒适悦耳发出。

三、歌唱技巧的表现手法

一个好的演唱者,不仅要把对生活的理解表现出来,把作品的内容、思想、情感表现出来,而且每首歌曲都凝聚着作曲家的强烈思想感情,作曲家的深情厚意蕴藏在每一个音符中,要把作者的话通过歌唱形式叙述出来,领会作者的全面构思,很好地表达作品的艺术形象。

1.声乐的二度创作。在音乐艺术的创造活动中,音乐创作,即作词、作曲是第一个创造过程,称为一度创作。音乐表演,是第二个创造过程,如果说一度创作称为盖房子,那么二度创作就是房子的装修,也是演唱者所能够征服观众的重要手段。二度创作绝不是任意、自由和无限制的,它有一个原则和范围。这个原则和范围也就是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之间维系的一种辩证统一关系的纽带。因此,二度创作的首要原则就是:必须在一度创作规定内容主体的范围内活动,即不能离弦走板,歪曲内容和作者的基调,违背作者当初创作的初衷。分析作品作者的思想观点、歌曲的思想内容。

分析一首歌曲,要透过外在的表象,分析歌曲中的精髓,理解歌词本身所蕴含的思想内容,领会作者在歌曲中究竟表现什么?比如,《江姐》主题歌《红梅赞》的实质是红梅象征着江姐,表现她外柔内刚,坚贞不屈的性格特点。节奏舒缓又充满激情,歌词中荡漾着对严冬怒放红梅的赞美,旋律优美,增添了一种昂然向上的气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充满希望的激烈感受。

2.歌唱技巧的处理。研究歌曲的曲式分段分句,各段之间的速度,强弱对比,力度进行与变化,找出全曲的高潮,如《江汩水》歌曲以低沉缓慢的音调,倾吐绵绵不断的愁思,突然出现了一个:"1"|6.5---,歌曲进入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第四乐句表现了一位旧中国妇女由于丈夫被官府抓去服苦役,劳累致死而作的悲愤的控诉。那么在演唱时就要从每一句的唱词,刚柔、连断、快慢及音色、语气语调中有所表达,使这部分旋律节奏顿挫、断后即连,仿佛是悲痛欲绝的抽泣之声将歌曲引人深入,完全投进在凄切压抑的歌唱意境之中,以达到歌曲的完善。

另外,我还在声乐教学中,注意培养他们的意志、信心与品质及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诸多因素。

总之,通过实践表明,长期坚持、反复揣摩是提高歌唱修养,获得歌唱手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徐青如,崔春荣.声乐教程.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2).

2.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10).

3.李娜,李天义.走出目前高中声乐教学中的“误区”[J].电影评介,2010(22).

4.沈湘着,李晋伟整理.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责编 金 东)

第二篇:浅析高中语文诗词教学

摘要: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更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感和文化素质。

关键词:高中 诗词鉴赏

古诗词积淀着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在语文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汲取古代文化的精华,涵养心灵。高中古诗词值得我们推敲的地方有很多,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好地领略古诗文的一些语言技巧,提高鉴赏诗词的水平。

一、在意境中体会诗词意象

意象往往是学生选择分析诗歌的重要角度。意象教学即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作者所展现的情感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辨明格律、品味诗词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1.活跃思维,激发想象。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所在,读诗词,赏诗词,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例如,在《春江花月夜》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将作者描述的景致拓印在脑海: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作者用词精准、凝练,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品味、比较诗词的语言在听觉、视觉方面的美感,让学生沉浸在诗作中,激发他们的求索热望和乐学情绪。

2.在情境中感受意象。古语“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例如,温庭筠的《更漏子》中“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明朝夏完淳的《卜算子?断肠》中的“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其苦之深、其愁之重可见一斑,无不营造出深入肺腑的感伤和无奈意境。

3.借助意象教学品味诗词意境,感悟审美情怀。例如,在讲柳永的《雨霖铃》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把握特定意象的内涵来理解作者的情感。“杨柳”“残月”“酒”“长亭”等意象烘托出了作者浓重的离别情:此一去,天涯相隔,前路迷茫,愁云惨淡,如此“相思”啊!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审美情怀自然而然生发出来。

二、通过诵读体会诗词的言辞之美

“诵”即指朗诵或吟诵,是审美主体感知古典诗词的最主要途径。通过朗读,学生可体会诗歌所蕴涵的超越时空的喜、怒、哀、乐,在感情上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强化语感,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终身受用。

1.掌握古诗朗读节奏,读起来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例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体会诗词的感情色彩,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学生才能够理解寓藏在诗句中的思想感情。

2.配乐齐读,体会情感,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可以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例如,在教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配上《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在朗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配上一曲古韵十足的《高山流水》。学生通过品读诗词可以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诗词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具有演示方式生动形象、包含信息丰富等明显优势,可以为诗词鉴赏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学生对于诗词的学习感觉枯燥乏味,学习效率十分低下。而在语文课程中,古代诗词却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要恰当、适量、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古诗词重放异彩。

1.在诗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讲《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教师首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再现古诗意境和内容的图片以及文字说明,并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信息和来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借助具体可感的画面去领会文字的内涵,真切地感悟到诗词意境的高妙。

2.实现创作者与欣赏者的情感交流,拓展训练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诗词鉴赏需要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在教学古诗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理解内容的深层意蕴。

3.调动记忆内存,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教授《金缕衣》中“劝君须惜少年时,劝君莫惜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等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为形象,让学生感受到光阴如剑,懂得珍惜时光。

四、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词的语言可通过整体性语言风格比较来进行。“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这句话点出了咀嚼、推敲的重要性。因此,要想在诗歌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就要强化诗词教学,强化诗词教学中的语言欣赏。

1.揣摩咀嚼,品味作品语言。例如,《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抒发的是杜甫的痛惜之心与壮志未酬之愤,通过揣摩咀嚼语言,我们可以准确表达作者当时的生活环境、遭遇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等。

2.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诗歌的艺术归根结底就是语言的艺术,要想深入到诗人的内心,必须细心品味诗歌中的语句。例如,李煜的《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因此,我们只有在语言文字上多下些工夫,才能够深入体察诗人的良苦用心。

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诗歌更容易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积累,寻找规律,掌握技巧,有效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1]段正良,李绮.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健全的人生设计[J].管理与教学,2008(27).

[2]何晓燕.诵读?阐释?感悟?深化――高中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1(1).

第三篇:浅析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有人这样预言:今后各国的激烈较量,不在战场,而在课堂。如何推进教育创新和素质教育,中国从孔夫子时代起就一直倡导“因材施教”,但几千年来,“因材施教”却还是难解之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由于初中教材难度不大,表述形象通俗研究对象是常量,侧重于计算和形象思维,学生易于接受,而高中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许多内容难度大,方法新、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从而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特别是刚升入高中对这些变化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层目标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分层目标教学是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存在差异的基础上, 根据大纲要求, 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差异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发展过程的基础上, 将教学内容及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子目标, 并确定知识点的不同层次要求, 分层施教、分层推进、分层提高。分层目标教学中可以减少中、差生的思维障碍。让每一个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

一、高中数学分层目标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正在实施教育体制改革, 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注重素质的提高。而实施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 以注意弘扬学生主体性, 形成健全人格为特征的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 存在着差异, 这就要求教师从思想上接纳这些智力、兴趣、爱好、情感及个性心理不同的学生并从行动上帮助他们。在承认差异、把握差异的前提下, 对学生进行分析, 因材施教。教师在施教时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 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而分层目标教学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二、高中数学分层目标教学的策略性

就学校教育而言,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战场, 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中心环节。因此, 高中数学的课堂分层目标教学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性。

1.了解学生,对学生分层。根据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情况等因素,结合学生自愿报名进行分层共分ABC三个层次。各层次内学生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由3-4位同学构成,并任命一名同学担任小组长)。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随意调整一次。

2.目标分层。教学目标要分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纲扣本,结合学生的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目标分层是实施分层目标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对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起到定位、导向和激励作用, 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台阶。按照学生的3个层次, 可将教学目标分为3类: A 基础目标大纲的基本要求, 为后进生制定; B提高目标大纲的较高要求, 为中等生制定; C深化目标大纲的最高要求, 为优等生制定。

3. 分层授课。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即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层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集体备课时就体现出来。把学生分层的目的,在于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依照教学目标起步低层、面向中层、顾及高层。所遵循的原则:

教师在一节课的授课中先采用集体观察、集体思考、集体讲授及归纳的方法, 而后让学生分类自学、分层质疑、分层练习、分类指导。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有的学生听懂了, 又得浪费时间重新听一遍。而有的学生已经把初中数学的知识遗忘了, 这时要求老师个别指导, 帮助他们理解新知识。

整个课堂教学做到“分合”有机结合, 分而不散, 合而不死, 较好地解决各层学生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 使各类学生的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强化目标意识, 使各层次的学生都主动为达标而努力。例如在讲三垂线定理时,首先采用多媒体演示其形成、推理过程,它有助于观察力强、归纳能力强的同学掌握。画出定理的的结构图,有助于观察力强的同学掌握,对定理缩记为:线影垂直,则线斜垂直,再加多媒体三次闪烁强调,有助于记忆力好的同学掌握。对于难点,多设问,降剃度,或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减少思维的难度。下课前,检测目标达成情况。这样目标明确,该讲则讲,该练则练,该详则详,该略则略,减少了盲目教学的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4. 练习分层,课后批阅,量化检测:设计多层次练习,供不同层次学生使用,从巩固知识、检查缺漏、培养能力三方面设计。

5.分层作业 。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在对学生各层上课后对作业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基础题, 全班做; 提高题, 中等生、优等生必做, 后进生选做; 深化题, 优等生必做, 中等生选做; 还可以设计附加题让优等生做。这样就不至于优等生一下把题目做完了, 坐在那里没事干。

教学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教学目标不明确,讲课必定盲目,根本谈不上高效。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减少走弯路,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们还应做到:

1.尽量扩大消息反馈面,课堂上,先让学生发言,尽可能多的暴露问题,再由优生更正。这样,既解决了中下生的困难,又让优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使教师的点拨落到了实处。课后批阅练习、作业,一个字、一个符号、一句话、填补知识点漏洞、数学思想方法的介绍,解题方法的指导、作题步骤、书写格式的规范、思想感情的交流,成了课堂教学的延伸。

2.扩大信息反馈的点。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都注意了解学生的实际,新授时先让学生动手练习,学生会做的地方不讲,学生不会的地方则由教师加以点拨。练习、作业的问题点出来,使其思考、改正。

总之, 分层目标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保底不封顶”的教学, 它可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有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点, 避免简单的重复,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随着教学活动的进行, 把学法指导寓于目标教学的各层次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培优补差, 分类推进, 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四篇:高中政治的模块教学浅析

【内容摘要】高中的政治教学呈现的是一种系统、细化的模块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得政治知识点以类别性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所以学生根据这种系统化且细致化的政治模块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网,帮助学生理解政治问题,并且从模块教学的方式中,学生能够加强对知识的记忆。

【关键词】模块教学

知识体系

探究学习

高中政治知识体系是一个较为繁杂的网络,学生进行学习时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容易产生疑惑,而模块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分析知识体系,形成有秩序、有思路的政治知识网。

一、单元模块教学对知识点梳理的有利作用

单元模块是政治教材中已经存在的知识体系,在这个知识体系中,学生需要对单元内容进行了解,对其中的重要知识点要深化记忆。单元模块为学生学习政治构建了一个个细小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有范围可循、有理论可依,所以单元模块教学起到一个引导性的作用。例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从单元的标题中便能够发现此单元讲解的是经济环节中分配问题,包括着“个人收入的分配”、“财政与税收”、“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这些部分。还比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其中包括着“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些部分都与单元标题息息相关。教师在讲解完单元内容后,学生也许会因为内容繁多、知识点难理解等问题难以消化本单元的内容,而这个时候单元模块的优势就体现出来。学生可以从单元的标题中去回忆相关的知识点,把漏掉或者记忆不清的内容挑出来再次琢磨,避免了学生的知识漏洞,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进行知识点复习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单元模块的提示来重新梳理知识点,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推动政治学科的学习。

二、主题式模块对知识体系形成的有利作用

高中政治知识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针对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来说,每一本书便代表着一个主题,这对于知识整理和理解有一定的帮助性。教师在教学时也要遵循着主题模块的引导性规律,学生在这种主题模块的引导下也能更加快速的搜寻知识点。例如人教版高中政治中涉及到“科学发展观”这个问题,科学发展观有这样几项内容:以人为本的核心;第一要义是发展;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教师在讲解科学发展观时,可以要求学生放宽思维,去想象所有教材中哪些内容涉及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比如必修一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就涉及到科学发展观中的统筹兼顾这个内容,生产、劳动和经营这三个环节要统筹起来考虑,兼顾到每个环节的问题才能保证整个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节内容中,体现了科学发展中的发展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发展是重中之重。这些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生活”这本教材中的体现。在必修二“政治生活”中也有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比如“我们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其中政府的宗旨是以人为本,正好对应了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还比如必修三“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这节内容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所以也要重视。

教师通过这种主题式模块教学法把教材知识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归纳,学生在这样一种教学方式的锻炼下,对政治知识的把握也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三、探究性模块对学生学习态度改善的影响

模块教学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对探究性模块的教学,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并且通过探究、讨论、合作等形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有更多机会地去反思自己的学习,从而对自己学习习惯的改善和学习态度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这个主题,教室可以安排学生去讨论以下几个问题:金钱对于人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有哪些?如何看待金钱?金钱是万能的吗?学生关于这些问题的探究形式也可以多变,不一定是搜查资料,也可以进行问卷调查、走访朋友家庭等形式来进行探究,记录下人们的观点和看法,归纳整理好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总结。

还比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综合探究主题“学习型社会”,学生则可以融入到社会中去调查各种各样的群体和组织,搜集他们对“学习”的看法,以及对“学习型社会”构建的意见。学生在这种与人沟通的环境中也能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在社会上结识到形形色色的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发展也起着提示和帮助作用,从而学生更加关注到学习生活中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为自己今后的人生选择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模块教学对政治教学来说有着特殊的优势,不论是对政治知识体系的梳理,还是对政治知识体系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模块教学还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学生在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对正确学习方法的重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端正学习态度和完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窦桂梅 等.《中国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 [英]赫?斯宾塞 著;颜真 译.《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中学)

第五篇:高中生物小论文:浅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浅析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不重视分析结果;只满足于实验的成功,而不愿对实验能力、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这些目的以外,教育学生辩证地看待实验的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对实验的根本目的缺乏深刻的认识以外,不懂得如何分析实验、没有掌握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在实验教学中,除了使学生达到提高动手成功与失败、教给学生生物实验“四步分析法”、初步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还是必要的!笔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验分析的能力,并就实验分析的方法进行初步探索,总结归纳成了“四步分析法”。

一、取材分析

正确取材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正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要首先考虑取材是否正确。例如,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以下简称“实验一”)中,准确切取洋葱根尖生长点部位,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一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部位不正确导致的,即没有选准根尖的生长点部位。实验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以下简称“实验二”)中,取材部位应该是在新鲜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紫色较深处。而在内表皮或紫色很浅的部位取材,往往观察不到或仅有很少紫色液泡。实验三“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的提取和分离”(以下简称“实验三”)中,选取的叶片要肥厚、色浓,而老叶、发黄的叶子则不能选择。

二、药品与试剂分析

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1、关于量的问题。有些实验对药品与试剂的量有一定的要求,如实验三中,丙酮、层析液的量就要按规定使用:提取5g叶片中的色素,用2ml丙酮是适中的,若丙酮过多,会使色素浓度降低,减少滤纸条上色素的量,使分离效果不明显;若丙酮少了,色素提取又不充分。色素分离时,向烧杯中例入层析液时,其量的标准是液面不能超过1cm(距烧杯底),否则将没及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色素就迅速溶解到层析液中去了,结果在滤纸条上得不到相应的色素分离图谱。

2、关天浓度问题。实验中,规定的浓度,都是人们经过多次试验后,认为最适合的。实验员在实验前配制药品与试剂时,浓度要配准,否则将会影响学生实验。如蔗糖溶液浓度较高时(高于30%),会使细胞因发生强烈质壁分离而失水过多,细胞死亡,不能复原。亚甲基蓝溶液在配制时,要求更高,浓度高一点点,就会影响根的活性。

3、关于纯度问题。有的实验如“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这一实验对蔗糖的纯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所用蔗糖放置时间过长会被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那么用斐林试剂检验时也会出现砖红色的沉淀。

三、步骤及操作分析

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漏做某个实验步骤。实验步骤不能少,如实验一中,根尖用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按体积比为1:1的比例混合解离后,若不经漂洗直接染色,则染色效果极差,因为根尖上附着的盐酸将和碱性染料起中和反应,从而影响着色;制片时,用镊子尖把根尖开碎,这一步也易漏掉;压片一步也容易漏掉。

2、操作方法错误。在具体操作某个步骤时,没有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做,肯定会影响实验结果。如临时装片制作时,有的学生将盖玻片直接放在清水滴上,这样制成的装片中,气泡较多,严重影响观察。实验二中,应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而不少学生是用刀片削或挖,以至取出的表皮较厚,这样在显微镜下也就看不到单层细胞。

3、操作不严格。如解离、染色时间不够,漂洗的时间或次数不足。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未将清水滴中卷起的表皮平展开来;做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时,滴入清水的次数少,滤液细线划得不细不齐,都会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四、显微镜的分析

需要用显微镜的实验,有时会因为操作的失误,或显微镜镜头污染等问题,而影响观察,看不到已经出现的现象或结果。显微镜的操作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如对光程序、高倍镜观察程序等。有的学生不按程序操作,结果既耽误了时间,又观察不到相应的结果,而且易损坏显微镜。例如常有学生在用高倍镜观察时,把盖玻片压碎了,弄脏了镜头,就是由于这些学生在下降镜筒时,眼睛看的是目镜而不是物镜,这样,镜筒下降到什么位置就不知道了。正确的程序应该眼睛看着物镜,同时下降镜筒,让物镜接近装片,然后眼看目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观察到清晰物像。此外,目镜或物镜头被严重污染、焦距没有调好、放大倍数不够、视野较暗、标本不在通光孔的中心位置等诸多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观察。

生物实验的“四步分析法”紧扣教材,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掌握;同时也便于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而且经过尝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该方法可以作为高中生物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

上一篇:青协部门见面会策划书下一篇:晴雪最后找到苏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