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人员问责办法

2022-07-23

第一篇:行政人员问责办法

市林业局行政工作人员问责办法

安宁市林业局行政工作人员问责办法 (2010年12月26局党组扩大会议通过) 安林党[2010]18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强化行政责任,促进行政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恪尽职守,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宁市林业局在职全体干部职工(以下称行政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照本办法问责。

第三条 问责坚持权责统

一、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和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问责事项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二)独断专行、决策失误;

(三)滥用职权、违法行政;

(四)办事拖拉、推诿扯皮;

(五)不求进取、平庸无为;

(六)执行不力、抵制不办。

(七)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八)态度冷漠、作风粗暴;

(九)铺张浪费、攀比享受;

(十)暗箱操作、逃避监督;

(十一)监管不力、处置不当;

第三章 问责方式

第五条 问责方式:

(一)警告谈话;

(二)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三)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四)责令公开道歉;

(五)通报批评;

(六)调整工作岗位;

(七)停职检查;

(八)劝其引咎辞职;

(九)责令辞职;

(十)建议免职。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

采用前款第

(六)项至第

(十)项问责方式的,参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理。

被问责的情形构成违反党纪、政纪应追究纪律责任的,上报市纪委、市监察局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条 根据被问责情形的情节、损害和影响,决定问责方式。。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昆明市领导干部问责办法实施细则全文

第一条 为规范领导干部问责工作,正确、及时地处理问责事项,根据《昆明市领导干部问责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问责的内容、程序和决定权限等按照《办法》规定办理。

第三条 根据问责线索,需要进行初步核实的,填写《昆明市领导干部问责线索初步核实审批表》(式样见附件1),经市纪委、市监察局分管领导批准后进行初步核实,并形成初步核实报告。

第四条 经初步核实所反映的问题存在,需要启动问责程序的,填写《昆明市领导干部问责审批表》(式样见附件2),经市纪委常委会议暨市监察局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启动问责程序。

第五条 启动问责程序后,由市纪委、市监察局协调相关部门成立调查组进行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内容包括:被问责人的基本情况、过错行为的具体事实、基本结论、问责建议等。 第六条 调查核实的方法和应当注意的事项参照办理违反党政纪案件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采取诫勉谈话方式进行问责的,由市纪委、市监察局指定专人进行诫勉谈话。诫勉谈话应当由两人以上进行,并作好谈话记录,经本人核对并签字后,归入问责档案。

诫勉谈话时,应当向谈话对象说明谈话原因,认真听取其对有关问题的解释和说明,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并要求其提出改正措施。

第八条 采取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方式进行问责的,由市纪委、市监察局将《问责决定》送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和被问责人所在单位,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和被问责人所在单位负责落实。

第九条 采取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方式进行问责的,被问责人应当在收到《问责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书面检查交市纪委、市监察局。检查认识不深刻、改正措施不到位的,可以责令其重新作出书面检查或采取其他问责方式问责。

第十条 采取责令公开道歉方式进行问责的,被问责人应当在收到《问责决定》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按《问责决定》要求的方式公开道歉。

第十一条 采取通报批评方式进行问责的,由市纪委、市监察局在适当范围内进行通报。

第十二条 采取调整工作岗位方式进行问责的,应当在征求市级分管领导的意见后,由市纪委常委会议暨市监察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提出调整工作岗位的建议,由市委组织部等干部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采取停职检查方式进行问责的,由市纪委常委会议暨市监察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提出停职检查的建议,报任免机关批准,作出停职检查的决定。停职检查期限一般为1个月;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时间的,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延长1个月。停职检查期满后,由市纪委、市监察局根据其停职检查期间的表现情况,及时提出解除停职检查或进行其他调整的意见,经任免机关批准作出决定。

第十四条 采取劝其引咎辞职方式进行问责的,应当征求市级分管领导的意见,由市纪委常委会议暨市监察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提出劝其引咎辞职的建议,并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后,指定专人与被问责人谈话,由被问责人以书面形式向任免机关提出辞职申请(辞职申请应当说明辞职原因并汇报思想认识等),由任免机关作出是否同意其引咎辞职的决定。

第十五条 采取责令辞职方式进行问责的,应当征求市级分管领导的意见,由市纪委常委会议暨市监察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并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后,提出责令辞职的建议,报任免机关批准作出责令辞职的决定,由市委组织部等干部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第十六条 采取免职方式进行问责的,应当在征求市级分管领导的意见后,由市纪委常委会议暨市监察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并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意后,提出免职的建议,报任免机关批准作出免职的决定,由市委组织部等干部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第十七条 对被劝其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的领导干部,根据个人情况予以适当安排,原职级不变,由市委组织部等干部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对受到上述问责处理的干部,市纪委、市监察局要进行跟踪考察,作出问责处理决定时间满1年的,要写出跟踪考察报告。根据跟踪考察情况,对于改正错误好、工作积极主动、工作成绩突出的,经市纪委常委会议暨市监察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可以向任免机关提出重新任职的建议,由市委组织部等干部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办理。

第十八条 被受到问责处理的领导干部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问责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提出申诉。作出问责决定的机关在收到被问责人的申诉后,应当及时安排不是原调查人员的两人承办,并根据复查、复核情况,由原决定机关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维持、变更或撤销原问责处理的决定。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

第十九条 上级机关对领导干部问责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 科级(含)以下领导干部的问责工作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昆明市环境保护“一岗双责”问责办法

第一条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行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制度的决定》(云政发〔2010〕42号)以及《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行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昆政发〔2010〕45号)精神,确保我市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制落实到位,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环境保护“一岗双责”是指:各级组织、各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和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在其职责岗位上,要履行抓好业务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双重责任。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府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其所属机构,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具有或受委托行使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的组织,公立学校、医院、科研院所(中心)等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领导干部。

第四条 问责遵循权责统

一、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罚当其责和教育与惩戒相结合、改进工作与追究责任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责任单位管辖区域内发生重大或特大环境污染事故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责任人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问责。

第六条 责任单位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工作职责,办事拖沓,甚至拖着不办、顶着不办或工作任务没有按时完成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责任人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责令辞职、免职问责。

第七条 牵头单位不主动牵头组织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工作职责,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不力或工作任务没有按时完成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牵头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责任人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免职问责。

第八条 配合单位在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工作中存在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推诿扯皮甚至干扰、阻挠行为或工作任务没有按时完成的,视情节轻重,给予配合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责任人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问责。 第九条 其他有关单位在落实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工作中,应当提供协作配合而不协作、不支持、不配合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责任人诫勉谈话、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问责。

第十条 其他影响环境保护“一岗双责”责任制落实的,应当进行问责。

第二篇:元江县统计局工作人员行政问责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元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政府部门及乡镇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的通知》,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元江县统计局工作人员和各乡镇统计站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照本实施办法问责。

第三条 问责坚持权责统

一、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和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问责事项

第四条 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不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指示、决定、命令和统计法规、统计制度规定及不按时上报统计报表的;

﹙二﹚对上级明令禁止的行为置若罔闻,不遵守、不制止、不纠正、不查处、甚至参与的。

第五条 独断专行、决策失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决策过程中,独断专行或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决策或报批的;

1 ﹙二﹚不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重大事项、干部任免、大额资金使用上不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集体决策的;

﹙三﹚决策失误,造成损失和影响的。

第六条 滥用职权、违法行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制定、发布与法律、法规、规章或上级政策规定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决定的;

﹙二﹚不按照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规定开展统计调查和利用统计调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欺诈活动,及指导基层工作失误的;

﹙三﹚在法定条件和标准外附加或变更标准,要求或授意下属要求办事人提交与申请办理事项无关材料的;

﹙四﹚违反《统计法》规定,泄露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或者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造成损害的。

第七条 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对职责范围内应当办理的事项,不履行职责认真办理,拖着不办、顶着不办的;

﹙二﹚对应该及时办理的事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久拖不办,未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及违反限时办结制的;

﹙三﹚对公开承诺的事项,不按承诺程序和要求办理,故意刁难、拖延,违反服务承诺制的;

2 ﹙四﹚工作中主动不够,配合不力,致使工作延误的。 第八条 不求进取、平庸无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对上级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大事项,消极对待,执行不力,影响整体工作进程的;

﹙二﹚对本单位存在或反映的问题,不调查研究,不认真解决的;

﹙三﹚对工作拈轻怕重、讨价还价、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怕担责任,影响整体工作部署和工作进度的;

﹙四﹚工作不努力,工作无成效,平庸无为,干部群众意见较大的;

﹙五﹚不遵守工作纪律和完不成工作任务的。

第九条 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对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和基层及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处置中隐瞒真相,歪曲事实的;

﹙二﹚统计调查或汇总过程中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三﹚隐瞒案件真相、歪曲案件事实、瞒案不报、压案不查的。 第十条 态度冷漠、作风粗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3 ﹙一﹚对下级请示汇报或反映要求解决的合理事项,故意刁难、态度粗暴、挂断电话等不文明行为的;

﹙二﹚对来访者,态度冷漠,脸难看,服务不到位,作风粗暴的;

﹙三﹚对群众的上访、检举、控告、申诉不接待,不依法受理,无正当理由拒绝的。

第十一条 铺张浪费、攀比享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违反领导班干部廉洁规定和因公出国﹙境﹚管理、公务接待、小汽车配备及使用、装修办公用房等有关规定的;

﹙二﹚不从实际出发,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 ﹙三﹚用公款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的。

第十二条 暗箱操作、逃避监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对应当公开的事项不公开或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真实的;

﹙二﹚决策事项应透明而不透明或应征求意见而不征求的; ﹙三﹚不接受党组织、人大、政协、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的。

第十三条 监管不力、处置不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领导班子不团结,不作为,影响工作开展的;

4 ﹙二﹚管辖范围发生违法调查、滥用职权、徇私舞敝、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查处不力,甚至包庇、袒护、纵容的;

﹙三﹚对重大统计调查、普查组织指导不力,造成重大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

(四)对统计数据审核不严,造成统计数据失真的; ﹙五﹚对群众性、突发性事件不能及时有效进行处理或处置失当,造成损失和激化矛盾。

第三章 问责方式

第十四条 问责方式:

(一)诫勉谈话;

(二)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三)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四)责令公开道歉;

(五)通报批评;

(六)调整工作岗位;

(七)停职检查;

(八)劝其引咎辞职;

(九)责令辞职;

(十)建议免职。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独使用或并用。

采用前款第

(六)项至第

(十)项问责方式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的程序办理。

5 被问责的情形构成违反党纪、政纪应追究纪律责任的,由县纪委、县监察局立案查处。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五条

根据被问责情形的情节、损害和影响,决定问责方式。

(一)情节轻微,损害和影响较小的,对行政问责人采用诫勉谈话、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的方式问责;

(二)情节严重,损害和影响较大的,对行政问责人采用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的方式问责;

(三)情节特别严重,损害和影响重大的,对行政问责人采用劝其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建议免职的方式问责。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1年内出现2次以上被问责的;

(二)在问责过程中,干扰、阻碍、不配合调查的;

(三)打击、报复、陷害检举人、控告人、证人及其他有关人员的;

(四)采取不正当行为,拉拢、收买问责调查人员,影响公正实施问责的。

第十七条

发现并及时主动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害和影响的,可从轻、减轻问责。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免予问责:

(一)因下级机关(部门)以及有关人员弄虚作假,致使难以作出正确判断,造成未能正确履行职责的;

(二)因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内部管理制度未作出具体、详细、明确规定或要求,无法认定责任的;

(三)因不可抗拒因素难以履行职责的。

第四章 问责程序

第十九条

通过以下渠道反映有本细则第二章规定情形的,由办公室组织人员进行初步核实。

(一)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机关及其领导的指示、批示和通报;

(二)县统计局领导班子作出的工作部署和提出的意见建议;

(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议案、提案等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

(四)行政机关、监督机关和司法机关等提出的意见建议;

(五)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检举、控告;

(六)巡视(巡查)、工作检查或工作目标考核中的意见建议;

(七)新闻媒体的报道;

(八)县、乡镇统计干部、职工反映; ﹙九﹚其他渠道反映的。

第二十条 经局四项制度贯彻实施领导小组初步核实,反映的情况存在,向县统计局党支部提出书面建议。

第二十一条 由县统计局决定启动问责程序。由办公室、执法小组组成县统计局调查组进行调查。

被调查的行政问责人应当配合调查。阻挠或干预调查工作的,调查组可以按照干部任免程序的有关规定,提请暂停其职务。

7 调查组应当听取被调查的行政问责人的陈述和申辩,并进行核实,如其成立,应当采纳。不得因被调查人申辩而从重问责。

第二十二条

调查组一般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并向县统计局提交书面调查报告。情况复杂的,经过批准,可延长15个工作日。

调查报告包括问责情形的具体事实、基本结论和问责建议。 第二十三条

调查终结后,由县统计局作出行政问责决定。

第二十四条 问责决定书应当自作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送达,并告知被问责人享有的权利。

问责情况应及时告知提出问责批示、建议的有关单位或个人。

第二十五条 被问责的行政问责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决定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县统计局提出申诉。申诉期间,问责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二十六条 县统计局收到被问责人的申诉,应当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复议、复查,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问责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问责方式适当的,维持原决定;

(二)问责认定事实基本清楚,但问责方式不当的,变更原决定;

(三)问责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凿的,撤销原决定,并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恢复名誉。

第二十七条

调查组成员与被调查的行政问责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依法回避。调查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8 玩忽职守,作出的调查结论与事实出现重大偏差,致使县统计局作出错误的问责决定,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执行情况将入年度工作考核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对干部评优评先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于执行效果显著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年内有一次被问责的,将不得参与评优评先,年内有二次被问责的,将不得列为考核提拔对象,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进行处理。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元 江 县 统 计 局 二〇〇八年八月十日

第三篇: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

政责制暂行

阳江市国土资源局翻印

- 1 - 法 行问办

行政问责制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强化各级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组织的行政责任,促使各级行政工作人员恪尽职守、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提高行政效率,防止和减少行政过错,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政问责制,是对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政府直属机构、派出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和法律、法规赋予行政职能的单位以及各县(市、区)政府的行政相关责任人,包括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直接责任人等,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因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行政职责,导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进行行政监察和责任追究的制度。

第三条行政问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追究其行政责任:

一、不认真执行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的有关文件规定、决策和工作任务;不落实上级决定的

- 2 -

事项,影响政令畅通,导致工作目标任务不能完成的。

二、没有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的权限、程序、时间和工作要求进行决策或审批、办理有关工作事项,造成工作失误、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三、不认真履行职责,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态度蛮横、推诿扯皮和“吃拿卡要”或乱收费、乱罚款等,影响部门和政府整体形象和全局发展的。

四、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收受当事人财物、接受当事人宴请、参加当事人提供的旅游或娱乐活动等行为的。

五、不采纳正确意见,不按照上级决定办事,干预他人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过错的。

六、虚报、瞒报、迟报、漏报造成不良影响或损失的。

七、政令不通,治政不严,对上隐瞒问题,对下包庇、袒护、纵容,或者指使、暗示下属部门或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八、对市领导交办事项能办而不办,能提前办而借故拖延的。

九、在抗御各种自然灾害,处置重、特大事故以及在防治重大疫情中未按上级有关规定和要求

- 3 -

及时、有效处理,造成损失或严重后果的。

十、其他应当追究行政责任的行为。

第四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检举、控告、投诉,或经新闻媒体曝光、工作考核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应进行行政问责行为,由市监察部门调查核实并对行政问责对象进行责任追究。如国家和省、市对行政问责已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对检举揭发行政过错行为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第五条在追究问责对象行政责任时,应根据行政过错事实和职责情况,准确界定相关人员所应承担的具体责任,依法对直接责任人、直接领导、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给予相应的责任追究处理。责任追究方式包括诫勉谈话、提醒注意、书面告诫、责令限期整改、责令做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考核为不称职、责令辞去领导职务、调整工作岗位、免职、辞退、纪律处分等。

以上追究方式可以单独适用或者合并适用。

第六条在进行责任追究时,应当区别初犯、重犯、屡犯及责任轻重等情况,体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政策。

- 4 -

一、第一次出现需追究行政责任情形的,对直接责任人要调整工作岗位,对直接领导或分管领导要进行提醒注意,对主要领导要进行诫勉谈话,并向公众作出解释和责令整改;

二、一年内出现两次需追究行政责任情形的,以直接责任人要免职,对直接领导或分管领导要调整工作岗位,对主要领导要进行书面告诫,并视情节给予考核定为不称职。

三、一年内出现三次(含三次)以上需追究行政责任情形的,对直接责任人要依照有关法纪进行纪律处分或辞退处理,对直接领导或分管领导要责令辞去领导职务或免职,对主要领导要调整工作岗位或降级使用。

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应问责行为,一次就可依法依纪对直接责任人进行调整、辞退或开除,并对直接领导或分管领导、主要领导从重处理。

第七条被问责的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理:

一、干扰、阻碍、不配合对其行政过错行为进行调查的;

二、对投诉人、检举人、控告人打击、报复、陷害的。

第八条对情节轻微、未造成不良后果的问责行为,且责任人认错态度好并能认真整改的,可

- 5 -

免予问责;对由于不可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造成损害结果的,可不予问责。

第九条问责工作由监察部门负责执行,有关部门支持配合。

第十条本办法由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 6 -

第四篇:吉林省行政问责办法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强化依法行政责任,推进服务政府、效能政府、法治政府、清廉政府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发„2010‟19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委托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活动的组织及其从事公务的人员(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因不履行、不当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行政行为,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照本办法进行问责。

第三条 行政问责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相结合。坚持严格要求、实事求是,权责一致、惩教结合,依靠群众、依法有序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四条 受到行政问责,同时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条 省政府统一领导全省行政问责工作。乡(镇)以上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管辖范围内的行政问责工作。

政府工作部门负责受理、调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应当由本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问责案件。

监察机关负责监督、指导本级政府管辖范围内的行政问责工作,受理、调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应当由本级政府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问责案件,并提出处理建议;监察机关派驻机构负责监督、指导驻在部门行政问责工作。

第二章 行政问责情形

第六条 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按照 “谁决策、谁负责 ”的原则,有下列违法违规决策或者决策失误情形之一,造成严重后果、恶劣影响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决策内容违反党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或者与上级的决定、命令不一致、相抵触的;

(二)超越法定权限或者未按规定程序进行决策的;

(三)依法应当决策而不作出决策或者不及时决策的;

(四)决策严重失误的;

(五)发现决策错误、失误或者失当,不及时纠正、改正或者调整的;

(六)其他违法违规决策或者决策失误的情形。

第七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不作为情形之一,导致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不执行政府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的;

(二)对依法申请、请求、申诉的行政行为,未按照规定受理、审查、决定的;

(三)未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对行政管理服务对象执行法律、法规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未及时监督检查的;

(四)对履职中发现的违纪违法、重大隐患等问题未依法制止、纠正或者处理的,或者不按照规定移交有关部门处理不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的;

(五)不执行具有监督管理职能的机关依法作出的决定,或者不采纳其提出的正确建议的;

(六)未依法履行职责,造成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安全等领域责任事故,或者发生其他较大事故、事件、案件,或者在较短时间内连续发生事故、事件、案件的;

(七)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事故处理未采取预防、风险处臵、应急管控等措施,导致事态恶化的;

(八)对公共资产、资金、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监管不力,导致管理混乱,或者发生违法违规问题的;

(九)不履行对社会、公众公开承诺的;

(十)其他不作为的情形。

第八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乱作为情形之一,导致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超越法定权限实施行政行为的;

(二)违反规定程序实施行政行为的;

(三)实施行政行为显失公正的;

(四)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或者监察机关、审计机关、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决定的;

(五)违规委托、安排或者默许无行政执法资格主体履行行政职责、实施行政行为的;

(六)在执法过程中,故意向当事人提供违法活动实施条件或者创造特定环境,以引诱当事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七)迟报、谎报、瞒报、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大事故和其他重要情况的;

(八)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事故处理失当,导致事态恶化的;

(九)工作作风懈怠、工作态度恶劣的;

(十)其他乱作为的情形。

第九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慢作为情形之一,导致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无正当理由未能完成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目标的;

(二)对应当履行的职责,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的;

(三)遇到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事故未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的;

(四)对违法违规行为、安全隐患等问题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的;

(五)其他慢作为的情形。

第十条 行政机关及其领导干部有下列落实内部监管职责不力情形之一的,应当予以问责:

(一)对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履行职责中的重大问题未及时研究、处臵、报告的;

(二)未按规定建立健全或者依法公开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监管责任清单的;

(三)未按照规定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的;

(四)未对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履行行政职责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的;

(五)未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工作制度规范,或者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的;

(六)向上级单位汇报、报告工作时弄虚作假的;

(七)对反映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履行职责中存在的问题,未按规定受理、调查、处理、回告的;

(八)泄露投诉、举报信息,或者压制、打击、报复投诉人、举报人的;

(九)对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问题不依法追究责任,或者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和组织处理而不移送或者不及时移送的;

(十)对有关机关依法依规提请支持、配合、协助调查的事项不支持、不配合、不协助的;

(十一)抓作风建设不力,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或者分管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突出,造成不良影响的;

(十二)其他监管不到位,造成不良后果或者影响的。

第三章 行政问责责任划分

第十一条 应当予以问责的有关责任人员的区分:

(一)直接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起决定性作用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二)主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直接主管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直接领导责任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三)重要领导责任者,是指在其职责范围内,对应管的工作或者参与决定的工作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对造成的损失或者后果负次要领导责任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第十二条 批准人批准的事项,导致行政行为违法、不当或者显失公正的,批准人负直接责任。因承办人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或者工作失误,致使批准人不能正确履行职责,导致行政行为产生不良后果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

第十三条 承办人未经批准人批准,或者不按照批准人批准事项实施具体行政行为,导致行政行为产生不良后果的,承办人负直接责任。

第十四条 因指令、干预,导致行政行为违法、不当或者显失公正的,发出指令、干预的行政机关领导干部负直接责任。

第十五条 集体研究作出的决定,导致行政行为违法、不当或者显失公正的,行政首长负主要领导责任,持相同意见的人员负重要领导责任。

第十六条 因上级机关改变下级机关意见,导致行政行为违法、不当或者显失公正的,上级机关行政首长负主要领导责任。

第十七条 本章所称批准人一般指行政首长。依照内部管理分工规定或者经行政授权,由其他人员行使批准权的,行使批准权的人员视为批准人。承办人一般指具体行政管理事项承办人员。

第四章 行政问责的方式和适用

第十八条 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问责,根据其行为性质、情节轻重、危害程度等因素,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处理;

(二)情节较重的,给予责令公开道歉、诫勉谈话、停职检查、调离岗位处理;

(三)情节严重的,应当引咎辞职,或者给予责令辞职、免职、罢免处理,符合公务员辞退规定情形或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解聘条件的给予辞退或者解聘处理。

前款问责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使用。

第十九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受到责令公开道歉、诫勉谈话、停职检查、调离岗位、责令辞职、免职、罢免问责和引咎辞职的,取消当年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受到诫勉谈话问责的,六个月内不得提拔或者重用。

受到调离岗位问责的,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

引咎辞职和受到责令辞职、免职问责的,根据问责情形至少一年不安排职务,至少两年不得担任高于原职务层次的职务。

同时受到纪律处分的,按照影响期长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对行政机关的问责,根据其行为性质、情节轻重、危害程度等因素,分别作出如下处理:

(一)情节较轻的,给予责令限期整改处理;

(二)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处理;

(三)情节严重的,给予责令公开道歉处理。

前款问责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使用。

对行政机关问责的同时,追究行政机关首长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行政机关受到责令限期整改问责的,在当年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时扣减评分;受到通报批评、责令公开道歉问责的,取消当年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第二十二条 问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应当从重问责处理:

(一)一年内被问责两次以上的;

(二)隐瞒事实真相,干扰、阻挠、不配合行政问责调查的;

(三)打击、报复、陷害检举人、控告人和证人的;

(四)拒不纠正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

(五)有徇私舞弊、收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财物、接受宴请、参加其提供的旅游和娱乐活动等行为的;

(六)其他按照规定应当从重处理的。

第二十三条 问责对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问责处理:

(一)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调查,并主动承担责任的;

(三)有立功表现的;

(四)其他按照规定可以从轻处理的。

第二十四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有本办法规定应当予以行政问责的情形,但尽到合理注意义务的,不予行政问责。有本办法规定应当予以行政问责的情形,情节轻微并主动改正的,可以免予问责。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对具体行政行为责任人进行问责:

(一)因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内部管理制度未作规定或者规定不具体,无法认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责任的;

(二)因意外事件或者不可抗力因素致使行政行为产生不良后果的;

(三)工作范围内发生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安全等事故,责任主体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经查实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依规尽职尽责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所称情节较轻,是指给管理服务对象或者行政管理秩序造成一般损害,或者较小不良影响的;情节较重,是指给管理服务对象或者行政管理秩序造成较重损害,或者较大不良影响的;情节严重,是指给管理服务对象或者行政管理秩序造成严重损害,或者重大不良影响的。

第五章 行政问责程序

第二十七条 对下列途径发现的行政问责线索,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原则,由监察机关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受理并初步核查后,对需要问责的应当提出问责建议,经有管理权限的机关批准后启动行政问责程序:

(一)上级或者本级人大常委会、政府的监督、检查;

(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议案、提案等形式要求;

(三)上级行政机关的指示、批示;

(四)监察、审计、法制等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

(五)本机关的内部监督、检查;

(六)行政诉讼;

(七)行政复议;

(八)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投诉、控告、检举;

(九)公共媒体披露本办法规定的应当予以行政问责的情形且确有证据;

(十)巡视、工作检查或者工作目标考核;

(十一)其他途径。

第二十八条 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或者本行政机关负责人发现管辖范围内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应当予以行政问责情形的,可以直接决定启动行政问责程序。

第二十九条 由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直接决定启动行政问责程序的,由监察部门协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审计、法制及其他相关部门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由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或者直接决定启动行政问责程序的,由本机关相关机构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第三十条 监察机关对问责对象的调查程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规定执行。其他行政机关对问责对象的调查程序按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规定执行。

调查认定的事实及拟给予问责的依据应当告知问责对象,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并对其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记录在案;问责对象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予采信。

第三十一条 经问责决定机关领导班子集体研究,作出对问责对象给予问责、免予问责或者不予问责的决定。在问责决定作出后15日内,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将问责决定报送同级监察机关备案;对实名投诉人,应当告知其问责结果。

第三十二条 对事实清楚、责任明确、不需要进行问责调查的,问责决定机关可以直接作出问责决定。

第三十三条 问责调查机关或者机构应当代问责决定机关拟定•行政问责决定书‣。

•行政问责决定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问责的行政机关名称、隶属关系和行政首长姓名、年龄、民族、政治面貌、职务、级别等基本情况,或者被问责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姓名、年龄、民族、政治面貌、职务、级别、工作单位等基本情况;

(二)经查证应当进行问责的行为事实;

(三)问责方式和依据;

(四)不服问责决定的申诉途径和期限;

(五)问责决定机关的名称、印章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第三十四条 问责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问责决定机关应当在作出问责决定后5个工作日内将•行政问责决定书‣送达问责对象及其所在单位,并在一定范围内宣布。问责决定机关应当指派专人与问责对象谈话,做好其思想工作,需要进行工作交接的要督促其做好工作交接等手续。

第三十五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受到停职检查、调离工作岗位、责令辞职、免职、罢免等方式问责或者引咎辞职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程序办理。

受到辞退或者解聘问责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第三十六条 依照本办法规定应当给予行政问责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已调离的,问责调查机关应当向有干部管理权限的机关提出处理建议。

第三十七条 问责对象行为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经济损失并涉及赔偿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有关规定给予赔偿。问责对象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 行政问责实行回避制度。参与调查人员与问责对象、投诉人有血缘、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调查的,应当主动提出回避申请。问责对象和投诉人有权要求行政问责调查机关行政首长回避。

第三十九条 行政问责调查机关行政首长的回避,由其上一级行政机关决定。调查人员的回避,由行政问责调查机关行政首长决定。行政问责调查机关或者其上一级机关,发现参与调查人员有应当回避的情形,可以直接决定该人员回避。

第六章 复核申诉

第四十条 问责对象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行政问责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向问责决定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核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作出复核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收到•行政问责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直接提出申诉。

第四十一条 作出问责决定机关应当自受理复核申请后30日内作出复核决定。

申诉受理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诉之日起6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案情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30日。

第四十二条 受理复核、申诉的行政机关审核后,应当区别不同情况作出下列决定:

(一)原问责决定正确的,维持原决定;

(二)原问责决定所列事实不存在,或者事实不清楚,证据不足的,撤销原问责决定;

(三)原问责决定违反规定程序,影响公正处理的,重新调查或者责令原问责决定机关重新调查处理;

(四)原问责决定事实清楚,对问责行为的情节认定有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有误的,可以直接变更问责方式。

第四十三条 受理复核、申诉的行政机关应当将复核或者申诉的书面决定送达问责对象及其所在单位,并报送同级监察机关备案。

第四十四条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问责决定的执行。受到问责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因提出复核、申诉被加重处理。

第四十五条 问责对象受到错误问责的,作出问责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及时纠正;造成名誉损害的,应当在公布问责决定的范围内恢复名誉、消除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补偿或者赔偿。

第四十六条 调查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导致调查报告出现错误或者失误的,应当按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追究政纪责任。

第七章 附

第四十七条 被问责行为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八条 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事业单位中由行政机关以委任、派遣、提名等形式任命的人员和专职从事社会团体工作的行政人员,以及参照公务员管理的部门、中直驻本省的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由吉林省监察厅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7年11月1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吉林省行政问责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牡丹江市行政问责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正确、及时、公正、高效实施行政管理,防止行政过错和行为失范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及其派出机构,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或行政机关委托行使行政职权的组织(以下简称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行政问责,是指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的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发生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伪作为等行政过错,或者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实行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

前款所称不履行职责,包括拒绝、放弃、推诿、不完全履行职责等情形。不正确履行职责,包括无合法依据以及不依照法定程序、规定权限和规定时限履行职责情形。

第四条 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问责实行权责统一,有错必纠,过错与责任一致,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行政问责主体为市政府,行政问责办公室设在市监察局,行政奖励办公室设在市人事局。

第二章 行政问责范围

第六条 行政机关执行上级机关的决策和部署不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主要领导干部问责:

(一)不贯彻执行或不正确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级行政机关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的;

(二)无正当理由,未完成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应由其承担的工作任务或未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的指示、决策或交办事项的;

(三)不正确执行上级机关依法作出的决策和部署,给公共利益、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的;

(四)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效能低下,致使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未能按时完成,影响全局工作安排的;

(五)其他执行上级行政机关决策、决定不力,政令失畅的。

第七条 行政机关违反规定进行决策,发生重大决策失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主要领导干部问责:

(一)超越部门权限擅自决策,制定与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政策规定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行政决定或者命令的;

(二)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及重要人事任免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重大决策事项不按照规定进行公开、公示、组织咨询论证或者可行性论证的;

(三)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未按照规定通过组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的;

(四)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专项资金使用、国有资产转让、政府采购、土地征收、划拨及出让、产权交易、金融信贷等重大问题上不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办理,违规操作的;

(五)因决策失误、工作疏忽和违规操作等人为因素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或者其他不良社会影响的;

(六)违法设定或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检查或行政强制等行政行为的;

(七)其他违法违规决策或决策失误的。

第八条 行政机关治政失当发生不作为、乱作为、伪作为等行政过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主要领导干部问责:

(一)因机械、教条、简单执法,或以执行各种政策、法规、规定为借口,给外来战略投资者设置障碍、拖延审批时间甚至刁难勒卡,严重影响项目引进和落地,严重损害投资环境和我市形象的;

(二)因机械、教条、简单执法,或以执行各种政策、法规、规定为借口,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三)瞒报、谎报、迟报突发公共事件等重要信息的;

(四)发生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时,未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及时、妥善、有效处理和组织救援工作的;

(五)未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制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者发现重大公共安全、生产

1 安全隐患后不依法采取措施,出现重特大责任事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六)采取行政措施违法或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对涉及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重大问题或者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不及时解决,致使矛盾激化,造成闹事、集体上访或其他重大事件,严重影响生产、工作和社会正常秩序的;

(八)采取授意、打招呼、批条子、指定、强令等方式,影响和干预市场经济活动,或者对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等行为监管不力、纵容、包庇的;

(九)截留、滞留、挤占或者挪用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代管资金的;

(十)行政部门直接负责或者下属单位直接管理的重大建设项目发生重大失误或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

(十一)违反规定安排使用救灾、社保、救济等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造成资金浪费或国有资产流失的;

(十二)有意隐瞒重要信息或未按规定内容、时限、程序进行政务公开,干扰政务公开或设置障碍抵制政务公开监督检查的;

(十三)监督管理不力,致使机关工作人员多次发生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和失职、渎职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或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

(十四)其他行政过错或治政失当行为的。

第九条 行政机关领导班子不认真履行内部管理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其主要领导干部问责:

(一)本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或出现严重违反工作纪律行为的;

(二)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造成不良影响,用人严重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对本部门的违纪、违法行为隐瞒不报,包庇、袒护、纵容的;

(四)指使、授意本部门工作人员弄虚作假的;

(五)授意、指使、纵容本部门工作人员阻挠、干预、对抗监督检查或者案件查处,或对办案人、检举人、控告人、证明人打击报复的;

(六)因管理不力造成本部门多名工作人员被行政问责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不良社会影响的。

第十条 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发生行政过错或行为失范,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问责:

(一)对依法、依规应办理的事项,党委、政府决定的事项,不按规定和要求落实,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拖延不办、顶着不办、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二)对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上级交办的事项,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完成的;

(三)滥用职权,违反程序规定,乱执法、乱罚款、乱收费,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四)在行政审批中,人为设置障碍、推诿拖延甚至刁难勒卡,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项目的引进落地的;

(五)对外来办事人员态度生硬蛮横,服务质量差,甚至因言行不文明导致冲突,造成不良影响的;

(六)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外出告知制度,上班时间无故迟到、早退,工作时间打牌、下棋、玩电子游戏、上网聊天、炒股票或有其他违反工作纪律行为的;

(七)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一次性告知等“七项制度”,给服务对象或当事人带来不便或麻烦,造成不良影响的;

(八)弄虚作假、误导、欺骗上级领导和公众的;

(九)行政执法执纪人员所办案件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认定错案或败诉的;

(十)其他各种行政不作为和行政过错的行为。

第三章 行政问责方式

第十一条 行政机关领导干部被问责的,采取下列方式追究责任:

(一)作出书面检查;

(二)责令限期整改;

(三)通报批评;

(四)诫勉谈话;

(五)停职检查;

(六)给予行政处分;

(七)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十二条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被问责的,采取以下方式追究责任:

(一)作出书面检查;

(二)取消当年评选先、优、模资格;

(三)通报批评;

(四)扣发奖金;

(五)调整工作岗位;

(六)给予行政处分;

(七)辞退;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第十三条 被行政问责的领导干部在当年公务员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档次,当年不得提拔重用。部门主要领导或多名(三人以上)工作人员被行政问责的,该部门在当年目标管理考核中不得评为优秀档次。

第十四条 有问责情形的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引咎辞职的,不再依照本规定追究责任。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追究其他责任的。从其规定。

被问责的主要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涉嫌违反政纪,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由监察机关依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涉嫌违反党纪的,移送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五条 对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问责或者不予问责的决定,应当书面告知本人。

第四章 行政问责程序

第十六条 行政问责是行政监察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对行政机关和部门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行政责任追究和纠错处理形式。对行政机关领导干部的行政问责,由行政监察机关按照《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对重大及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在市长的领导下,由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并提出问责意见或建议,报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监察机关组织实施。

市行政效能投诉中心设在市纪委监察局执法监察室,负责受理行政效能和行政问责的信访举报(举报电话6556110)。

第十七条 市长发现行政部门主要领导干部有本办法规定的问责情形或者下列问责信息,指令监察机关启动问责程序,或行政监察机关根据下列问责信息,经主管领导批准,也可启动问责程序。

(一)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署名的举报和申诉;

(二)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批示;

(三)行政执法、执法监督和司法机关提出的问责建议;

(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问责建议;

(五)主要情节属实的新闻媒体曝光材料;

(六)其他问责信息来源。

第十八条 监察机关按照下列程序进行问责:

(一)对需要调查的事项予以立项;

(二)制定调查方案,组织实施调查;

(三)根据调查结果,做出问责意见或建议;

(四)向市长提交调查情况报告;

(五)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讨论问责决定;

(六)监察机关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决议,实施问责并下达问责决定。

第十九条 监察机关原则上应当在30日内完成调查工作,并向市长提交书面调查报告。市长接到调查报告后,应当在15日内,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做出问责或者不予问责的决议,由监察机关下达问责决定。

第二十条 监察机关调查组成员与拟被问责的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在调查前或者调查过程中,应依法实行回避。

第二十一条 在调查过程中,拟被问责的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向调查组做出书面说明,有关部门和人员应当对调查组的调查工作予以协助和支持。

拟被问责的行政部门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在问责期间可以就问责的事项向市政府陈述和申辩。

第二十二条 行政问责当事人对问责处理决定不服的,自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行政监察机关申诉复核。复核期间,行政问责处理决定不停止执行;行政监察机关自收到问责当事人申诉申请之日起(以到达地邮戳为准)3个月内给予答复。

第二十三条 依照本办法需要发出通知和决定等文书的,由市监察局负责拟定和送达。

第二十四条 被问责的行政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拒绝执行问责决定的,依照管理权限免去其职务后,再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第二十五条 参与问责调查工作的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通过调查,对反映问题失实的情况,行政问责实施部门须向市政府写出书面调查报告。

第五章 对有功人员的奖励

按照奖惩并重的原则,在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行政问责的同时,对能够正确履行职责,工作成效显著的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将予以奖励。

第二十六条 奖励范围

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一)提前、超额完成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的指示、决策或交办的事项,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

(二)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本部门和本人工作受到市级以上表彰,相关经验做法在省级以上进行介绍和推广的;

(三)科学预测,决策果断,措施得当,杜绝或避免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或在公共事件发生后,有效减少损害和不良影响的;

(四)合理安排使用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积极开源节流,为国家节省大量资金的;

(五)创新服务、积极服务、周到服务,工作效率高,受到群众和企业表扬的;

第二十七条 奖励方式

(一) 通报表扬

(二) 记功

(三) 记大功

(四) 授予先进工作者或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五) 升级

(六) 升职

(七) 通令嘉奖

在给予上述奖励时,可适当发给奖品或奖金。

第二十八条 奖励程序

(一) 各行政机关提出奖励申请;

(二) 上级领导机关审批;

(三) 人事部门向市长提出奖励建议;

(四) 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讨论奖励决定

(五) 人事部门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决议进行奖励并下达奖励决定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司法机关、群团机关和具有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问责,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各县(市)区的行政问责,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监察局、市人事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试行。本办法若与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

附件

需实施行政问责的过错行为示例

一、需对行政机关主要领导问责的过错行为:

(一)执行上级机关的决策和部署不力的行为

1、不贯彻执行或不正确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级行政机关依法做出的决定和命令的。

例:某市酒类专卖局违反《行政许可法》,对已经被废止的酒类生产、批发、零售等许可项目,仍在进行行政审批,该局被责令限期整改,并给予主管领导行政警告处分。

2、无正当理由,未完成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应由其承担的工作任务或未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的指示、决策或交办事项的。

例:某局无正当理由,对市政府下达的“美化、绿化、净化、亮化”工程任务目标,没有按期完成应当承担的工作任务,该局被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主管领导被诫勉谈话。

3、不正确执行上级机关依法做出的决策和部署,给公共利益、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的。

例1:某部门“两会”期间,没有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及时下派煤炭安全生产检查组深入矿区排查安全隐患,致使某煤矿此间发生死伤多人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该部门主管领导被责令引咎辞职。

例2:某市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在审批招商引资项目中,相互制约不配合,迟迟不给审批对象办理有关审批手续,严重影响了招商引资的一医药企业项目按期落地,该部门主要领导被通报批评并诫勉谈话。

4、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效能低下,致使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未能按时完成,影响全局工作安排的。

例:某部门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对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以企业土地变现安置职工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职工上访,影响国有企业改制的推进和落实,对该部门通报批评,主要领导停职检查。

5、其他执行上级行政机关决策、决定不力,政令不畅的。

例1:某部门对市政府要求严格防止冬季煤气中毒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制定预防和紧急抢救预案,在发生重大煤气中毒事件中,抢救不及时,措施不得力,造成了人员伤亡,该部门被责令限期整改,主管领导被责令辞职,“一把手”给予行政处分。

例2:某局对市纪委交办的“民心网”和“967967声讯服务热线”群众投诉的“涉环”问题重视不够,处理不及时、不到位,主管领导被通报批评并责令写出书面检查。

(二)违反规定进行决策,发生重大决策失误的行为

1、超越部门权限擅自决策,制定与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政策规定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行政决定或者命令的。

例:某市交警部门擅自下发收取摩托车拍卖费的文件,造成各县(市)在摩托车落户时违规统一收取这项费用,在社会影响极坏,责令限期整改,主要领导给予行政处分。

2、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及重要人事任免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重大决策事项不按照规定进行公开、公示、组织咨询论证或者可行性论证的。

例:某部门主要领导未经班子集体研究也未请示市纪委批准,就从基层化缘购买超豪华轿车,该部门主要领导被责令书面检查、诫勉谈话并限期纠正问题。

3、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未按照规定通过组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的。

例:某局对供热企业取暖费涨价问题,只作书面审批,没有组织各方人员参加的听证会,进行论证,造成群众严重不满和大量上访,部门主要领导被诫勉谈话。

4、在建设工程招投标、专项资金使用、国有资产转让、政府采购、土地征收、划拨及出让、产权交易、金融信贷等重大问题上不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办理,违规操作的。

例:某市建筑部门对政府的重大项目没有按规定进行招标,而是采取弄虚作假的方式邀标,同时部门主要领导从中插手、指定,搞“暗箱操作”,对部门领导给予行政处分,并责令辞职。

5、因决策失误、工作疏忽和违规操作等人为因素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或者其他不良社会影响的。

例1:某县发生重大洪水灾害,在抗洪抢险过程中,县里主要领导决策失误,抢救指挥不力,贻误了抢险时机,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县主要领导被责令辞职,并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例2:某市环保局在一企业申请环保审批时,不到现场考察,对企业上报的环评报告也不进行认真审查,就给予审批,企业生产后,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群众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主管领导停职检查,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

6、违法设定或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检查或行政强制等行政行为的。

例:某派出所到企业和行政村违规收取本应由街道办事处收取的治安管理费,派出所所长停职检查,给予行政处分,局里主管领导进行诫勉谈话。

7、其他违法违规决策或决策失误的。

例:某市城管执法局违反《行政许可法》,决定将某市场管理权以合同方式委托给无执法主体资格的一民营企业代管,该企业在代管期间发生打伤商贩事件。对该局主要领导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三)治政失当发生不作为、乱作为、伪作为的行为

1、因机械、教条、简单执法,给外来战略投资者制造障碍,致使拟引进的重大项目流失,严重损害投资环境和我市形象的;

例1:一外来投资企业拟到某市投资5千万元建厂生产,项目尚未正式落地,工商、税务等行政执法部门便蜂拥而至,收取各种规费,致使该项目无法落地,造成项目流失。给予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诫勉谈话并通报批评。

2、因机械、教条、简单执法,或以执行各种政策、法规、规定为借口,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例1:某法院不顾本地某企业经营实际,以依法讨债为名,强行将该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划走,导致该企业停工停产数月,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给予该法院主管领导诫勉谈话并通报批评。

例2:某合资企业驱车去机场接洽谈合资的谈判伙伴,途中被当地法院执行庭法警以为外地讨债为名,强行扣留车辆,不管企业的老总如何承诺都不放行,致使客商下飞机后无人接待、该重大合资项目流产。该庭领导被通报批评并责令写出书面检查。

3、瞒报、谎报、迟报突发公共事件等重要信息的;

例1:某县政府办在接到某镇上报的发生洪水淹没镇中心校的电告后,因未及时向上级有关领导汇报情况,致使救灾工作处置不及时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给予县政府主管领导行政处分并通报批评。

例2:某县煤炭局对所辖某煤矿发生煤矿坍塌致使五人死亡的事故隐瞒事实真相,仅报一人死亡,给予该局主要领导行政处分并通报批评。

4、发生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时,未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及时、妥善、有效处理和组织救援工作的;

例1:某县政府对改制企业职工集体卧轨事件处理不及时,致使铁路运输停运数小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责令县政府主管领导引咎辞职。

例2:某市六一儿童节在体育馆举行大型庆祝活动,突然发生爆炸,由于事前没有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导致馆内发生骚乱,造成数十名儿童人踩踏致死,责令该市主管副市长引咎辞职。

5、未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制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或者发现重大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隐患后不依法采取措施,出现重特大责任事故,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例1:县市两级环保部门对某县企业发生违规向江中排放工业污水情况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和纠正,造成全市饮用水水源污染事件,分别给予县政府主管领导和两级环保部门负责人责令辞职、行政处分并通报批评。

例2:某市医院住院处公共餐厅卫生防疫制度落实不好,定期消毒等管理措施不到位,致使上百名住院患者及护理人员出现食品中毒问题,其中多人抢救无效死亡。该院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被责令引咎辞职。

6、采取行政措施违法或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造成严重后果的。

例:某主管局对改制企业群众上访问题处理不得当、不到位,激化矛盾,致使企业职工集体进京上访,造成恶劣影响。给予该局主要领导行政警告处分并作出书面检查。

7、对涉及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重大问题或者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够解决而不及时解决,致使矛盾激化,造成闹事、集体上访或其他重大事件,严重影响生产、工作和社会正常秩序的;

例:某市行政部门在房地产开发拆迁过程中,本应监督开发商按规定足额发放补偿费,但因监督工作不到位,使动迁户没有按时足额领取补偿费,导致动迁户多次集体上访,造成恶劣影响。给予该行政部门主要领导诫勉谈话。

8、采取授意、打招呼、批条子、指定、强令等方式,影响和干预市场经济活动,或者对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等行为监管不力、纵容、包庇的;

例1:某市工商局主管行政审批领导,强令前来办理营业执照的企业到其指定的中介机构进行验资和商标注册,利用职权搞垄断经营。给予该局主管领导撤职处分。

例2:某市城管执法局,对一商户长期违法占道经营视而不见,不依法纠正。该局主管领导被诫勉谈话并责令限期整改。

例3:某市领导指使国土局违规为其搞房地产开发的女婿办理地价减免手续,并规避土地市场“招、拍、挂”取得土地使用权。该领导被停职检查。

例4:某市政府领导违反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直接要求某局从内弟经营的电脑公司购买电脑等办公设备。该领导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并通报批评。

9、截留、滞留、挤占或者挪用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代管资金的;

例:某市民政部门违规截留救灾救济资金购买办公用品,给予该部门主要领导行政处分。

10、行政部门直接负责或者下属单位直接管理的重大建设项目发生重大失误或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

例:某市建设局安全站因监管不力,致使某建设工地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造成多人死伤,给予该局主管领导行政记大过处分并通报批评。

11、违反规定安排使用财政资金、国有资产,造成资金浪费或国有资产流失的;

例:某市财政局违反规定擅自将某专项资金20万元外借,不能按期归还影响资金正常使用,给予该局主管领导行政警告处分。

12、有意隐瞒重要信息或未按规定内容、时限、程序进行政务公开,干扰政务公开或设置障碍抵制政务公开监督检查的;

例:某县政府部门对自来水涨价没按要求举行听证会,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对该部门主要领导诫勉谈话并责其作出书面检查。

13、监督管理不力,致使机关工作人员多次发生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和失职、渎职等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或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

例:某县公安局因监管不力,致使多数基层派出所发生越权乱收治安保护费问题,责令该局主管领导停职检查。

14、其他行政过错或治政失当行为的。

例1:某贫困县政府不从本地实际出发,超标准建设豪华办公大楼,责令该县主要领导停职检查。

例2:某县领导到基层企业化缘,组织机关干部出国公费旅游。该领导被行政记过处分。

(四)不认真履行内部管理责任的行为

1、本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或出现严重违反工作纪律行为的;

例:行政审批大厅某窗口工作人员因服务意识差、态度生硬,多次与前来办事的服务对象发生口角。主管领导被诫勉谈话并责令限期整改。

2、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造成不良影响,用人严重失察、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

例1:某局违规将无学历、又没被列入后备干部的一工作人员直接提拔为科级干部,上级党委宣布此提拔无效。该局主要领导被诫勉谈话。

例2:某市领导违反《公务员法》,将没有正规学历、未参加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外甥直接安排到下属的行政机关工作。给予该领导行政记大过处分。

3、对本部门的违纪、违法行为隐瞒不报,包庇、袒护、纵容的;

例:某镇机关工作人员超生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该镇领导知情不报,后被群众举报。镇主管领导被诫勉谈话。

4、指使、授意本部门工作人员弄虚作假的;

例:某乡党委书记,授意财务人员虚报乡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在全县乡镇工作考评中骗取荣誉,搞“数字政绩”。给予该党委书记行政警告处分。

5、授意、指使、纵容本部门工作人员阻挠、干预、对抗监督检查或者案件查处,或对办案人、检举人、控告人、证明人打击报复的;

例:某局上报经济指标造假,被本局一工作人员举报,该局领导对举报人打击报复将其调离工作岗位。该局领导被停职检查。

6、因管理不力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其他情形。

例:某市文化部门组织元宵节灯会时,因对参加活动的群众人数估计不足,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导致群众拥挤踩踏伤亡事故的发生。责令该部门领导引咎辞职。

二、需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问责的过错行为:

1、对依法、依规应办理的事项,党委、政府决定的事项,不按规定和要求落实,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拖延不办、顶着不办、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例1:某局对群众举报某歌坛噪音扰民问题,拖着不办、查处不力,造成群众反复上访。给予相关人员行政处分并调整工作岗位。

例2:某市环保局执法人员得到某排污企业好处后,对居民投诉反映该企业大量排污的问题熟视无睹、置之不理,该执

1 法人员被行政警告并调离执法岗位。

2、对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和上级交办的事项,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完成的;

例: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交通安全监管科没有将事故死亡人数等安全指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给予相关人员取消当年评选、先、优模资格并扣发奖金。

3、滥用职权,违反程序规定,乱执法、乱罚款、乱收费,侵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例1:某县公安局民警酒后持枪非法闯入民宅强行检查。给予其辞退处理。

例2:某市拆迁办工作人员在房屋动迁过程中,在与被动迁户尚未达成补偿协议的情况下,就强制拆迁其住宅,严重侵害居民的合法权益。给予相关人员行政处分并作出书面检查。

4、在行政审批中,人为设置障碍、推诿拖延甚至刁难勒卡,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项目的引进落地的;

例:某局行政审批窗口工作人员要求前来办理审批手续的投资企业到指定的商标注册会务所注册,否则就给企业审批制造麻烦,该工作人员被行政处分并讥讽调离岗位。

5、对外来办事人员态度蛮横,故意刁难,服务质量差,甚至因言行不文明导致冲突,造成不良影响的;

例:某市房产交易大厅窗口人员对前来办照的群众态度生硬、故意刁难,与办事群众发生口角,造成不良影响。给予其调整工作岗位、取消当年评选、先、优、模资格并扣发奖金。

6、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外出告知制度,上班时间无故迟到、早退,工作时间打牌、下棋、玩电子游戏、上网聊天、炒股票或有其他违反工作纪律行为的;

例1:某局一科长在工作时间上网玩麻将。给予其行政警告处分、取消当年评选、先、优、模资格并扣发奖金。

例2:某局一工作人员多次迟到早退,工作时间经常出去办私事,受到行政警告处分,被取消当年评选、先、优、模资格并扣发奖金。

例3:某政府办工作人员,经常利用工作时间炒股票,被行政记过处分,取消当年评选、先、优、模资格并扣发奖金。

7、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一次性告知等“七项制度”,给服务对象或当事人带来不便或麻烦,造成不良影响的;

例1:某市房产局审批窗口工作人员未按规定时限办结房照。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并扣发奖金。

例2:某市防疫站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对办理卫生防疫许可证审批前置要件不全的审批对象,因未出具不予受理通知书,违反《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并通报批评。

例3:某市招商局代办部对外来投资者办理立项审批手续没有落实执行首问负责制。责令其工作人员作出书面检查并通报批评。

例4:某市城管执法局市场监管科没有完成该局在电视等媒体公开承诺的整治市场管理脏乱差目标。责令相关人员作出书面检查并取消当年评选、先、优模资格并扣发奖金。

例5:某局办公室没有按规定及时将本系统审批收费法律依据、办事程序、收费标准等公示。责令相关人员作出书面检查并通报批评。

例6:某市一派出所对前来办理户口迁移的服务对象,不按照一次性告知的规定办理,致使当事人跑了

七、八趟,费了十多天时间才将本应两次就能办完的事办成。责令该所户籍民警作出书面检查并通报批评。

8、弄虚作假、误导、欺骗上级领导和公众的;

例1:某县畜牧局主管科对本地发生的口蹄疫疫情隐瞒事实真相,导致疫情大面积泛滥,给当地养牛户造成严重损失。给予相关人员行政记过处分。

例2:某局一工作人员将出差游山玩水的费用,用通过不正当手段得到的假发票以接待上级领导的名义核销。给予该工作人员行政记大过处分。

9、行政执法执纪人员所办案件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认定错案或败诉的;

例1:某市房产局产权处工作人员违规为民宅办理了门市房证照,该房照在动迁中被注销。给予相关人员行政处分并调离工作岗位。

例2:某市规划局工作人员违规给在某村集体土地上建房的一城镇居民办理了规划审批手续,房产局产权处工作人员又依据规划审批件办理了房屋产权证照,该房屋证照在动迁中被依法注销,规划局和房产局在行政复议中败诉。两局相关人员被行政警告处分、取消当年评选、先、优模资格并扣发奖金。

10、其他各种行政不作为和行政过错的行为。

例:某市交警支队一交警在公路上检查车辆时,不着装、不出示证件,进行行政处罚不告知司机诉权,不开正式罚款收据。给予其行政警告处分。

上一篇:行政文员职责要求下一篇:乡镇审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