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旅游资源开发

2023-05-17

第一篇:中国特色旅游资源开发

重庆武隆特色旅游资源开发

2010级化工与制药专业熊婷

摘要:特色旅游,是指为满足旅游者某方面的特殊兴趣与需要,定向开发组织的一种特色专题旅游活动。简述武隆喀斯特色自然环境资源,分析了其独特的景观和其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

关键词:武隆,特色资源,开发

一、武隆特色资源

武隆,位于重庆东南137公里的乌江下游,具有喀斯特地貌,是继张家界、九寨沟 等地之后中国第六处,重庆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该地喀斯特地貌发育成熟,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的溶洞群。还有天坑、地缝、峡谷、峰丛、高山草原等多种景观形态,以及土家族、苗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目前开发开放的有芙蓉江、天生三桥、龙水峡地缝、芙蓉洞、仙女山、黄柏渡漂流六大景区和“印象.武隆”大型山水实景歌会。

(一) 芙蓉江

主要旅游资源:

1、溶洞。沿江有开发价值的溶洞有9个,尤以芙蓉洞最具特色,其规模宏大,景观丰富,多数洞穴沉积物属于国内罕见,世界稀有。

2、峡谷。芙蓉江主要有7个峡谷,其中半峡、朱子峡两岸峭壁临空,藤萝倒挂,峭壁上石钟乳丰富多彩。

3、水景。芙蓉江水创造出千姿百态的流泉飞瀑,湛蓝的深潭浅滩。半峡 有“玛瑙飞泉”和线坝的“龙孔飞瀑”是深山中的两大奇观。

4、动植物。规划区内分布240多种脊椎动物如黑叶猴、猕猴、鸳鸯、红腹锦鸡等 ,还有芙蓉江大小跳鱼滩的鱼跳奇观更是可供游人欣赏。江两岸有丰富的植物种类和常绿阔叶林,内有阿宽蕉、海芋、黄桷树等, 构成芙蓉江风景区优美的要素。

5、漂流。漂流已经成为武隆的旅游业的重头项目。

(二) 天生三桥

天生三桥,桥既是洞,洞便是桥,环抱着两个天坑,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唯一外景拍摄地点就在该区内。

(三) 龙水峡地缝

龙水峡地缝的“一线天”景观十分壮观:峡谷幽深曲折,壁立千仞,谷底引首仰望,唯见天光微漏。 地峡中流水长流,泉瀑飞溅,幽幻无穷。

(四)芙蓉洞

芙蓉洞是名副其实的地下艺术宫殿。该洞全长2392米,宽高多在30到50米以上。此洞[3][2][1]

高大雄伟,空间宏大。内有如浮筏石笋和石膏花支洞的鹿角卷曲石、石膏花瓣等。

(五) 仙女山

仙女山主要特点是明显的草原风光,有“川东牧原”之称,娱乐主要项目有跑马、射击、开车、冬季滑雪等。

二、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思路与策略

武隆近年来,武隆利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区内独特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特色旅游。武隆发展旅游业已有10多年时间,借助其独特的风光和特殊的地理,已在和国内出名,乃至世界出名。为此,武隆正在坚定不移地朝着具有国际影响力精品景区的目标全面迈进。

(一)抓住精品景区打造机遇推动旅游接待上档升级

2011年,武隆旅游计划投入20忆完成景区建设配套升级,并将改善接待条件、增加景区接待能力和旅游接待量作为提升工作的重点之一。景区建设方面,武隆严格的按照 要求标准,积极推进国家 AAAAA景区创建工作,对景区非达标的标示标牌、停车场、步行道等进行逐一排查,改造更新,借此提档武隆的旅游接待服务标准与水平,以满足接待国内外不同区域游客的需要。另外,景区可进入性还将进一步增强,武隆正在规划建设高速公路武隆出口到天生三桥的高等级旅游专线公路,以及芙蓉洞--天坑--天生三桥的旅游环线公路,以缩短进入景区的车程,为游客留有更多时间游玩景区。

(二)以节庆活动为载体推动客源总量提升

武隆通过长期的摸索发现,将景区自然特色风光与多样主题活动嫁接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连缀来吸引客人的眼球是拉动客源提升的有效方法。

(三)促进产业联合丰富旅游内容

国内唯一的国际山地户外体育运动A级赛事----武隆国际山地公开赛已连续成功开展多年,赛事吸引了来自美国、新西兰等34个国家和地区的96支户外运动队伍先后参加,已经成为世界户外运动的三大品牌赛事之一,实现了旅游与体育的完美结合。

2011年,上演了由张艺谋担任艺术顾问的大型山水实景大戏----《印象.武隆》,充分的结合武隆的独特自然景观特色、人文民俗特点。它展示了旅游与文化,旅游与艺术的魅力和张力,必将作为武隆旅游乃至重庆旅游的新亮点,进入全球游客视线。

结语:个体华丽精巧,全景灿烂缤纷,这就是武隆风景的真实写照。武隆应抓好这一机遇,充分的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兴勤.芙蓉江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旅游资源

[2] 谭梅.鄂西乡镇生态旅游开发分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2

[3] 霍斯佳,范文静,孙克勤.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重庆武隆喀斯特地貌为例. 安徽农业科学

第二篇:广西旅游资源与特色旅游产品开发

更新时间: 2006-03-23 21:12:59.0 作者: 袁铁象 来源: 广西旅游局 阅读次数: 11广西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旅游产业基础较好。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加快建设,广西旅游业正日益显示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中外游客前来广西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在国家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WTO新形势下,在加快西南六省七方区域经济协作进程中,广西将进一步发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努力将广西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驰名中外的旅游先进省区。

一、广西旅游资源与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奇观胜景遍布八桂大地,堪称旅游资源大省。我区的旅游资源以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体,以桂林山水、北海银滩、民族风情,边关风貌为主要特色,与其它省(区)、市比较,呈现以下明显特征:一是种类多,主要有:瑰丽多姿、秀甲天下的山水奇观;气势超群、形肖神似的峰林和山地景色;鬼斧神工的岩溶洞穴景观;形声动魄的瀑布奇观;富含各类有益人体矿物质的冷、热、温、奇泉;绚丽多姿的滨海风光;浩瀚林海的森林公园;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历史悠久的古迹和众多的革命纪念地;古朴浓郁、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以及宗教寺庙文化,侨乡风光以及独具魅力的南国边关风貌等。二是分布面广,广西所有地、市和绝大多数县都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三是旅游资源的等级和品位高,特点突出,其中有些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具有代表性和垄断性:如世界驰名,山水甲天下的桂林风光;滩长平、浪柔软、沙洁净、水湛蓝、无鲨鱼的北海银滩;险峻壮观、神秘莫测的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多姿多彩、令人陶醉的壮、瑶、苗、侗等各少数民族风情;“千古之谜”的花山崖画;我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兴安灵渠;震惊中外的太平天国起义旧址桂平金田村;亚洲第一跨国瀑布——横跨中越两国边境的大新德天瀑布;世界第五长寿之乡的盘阳河流域及其风光;高峰丛、深洼地喀斯特地貌奇观——大化七百弄;世界奇观——龙胜龙脊梯田等。

除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外,优越的区域位置更是广西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广西作为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的既沿边又临海的省区,地处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的交汇处、位于华南与西南经济圈、港澳与内陆经济圈、东南亚与南亚经济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结合部,是祖国大西南出海的重要通道,是环北部湾经济区域合作的重要基地之一。独特的区位优势,不仅有利于广西在更大范围的旅游区域经济格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而且极利于广西旅游客源市场的开拓、旅游区域经济的联合和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

二、广西特色旅游产品建设取得重大的进展

近几年,广西始终坚持以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为中心,以特色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

突出建设旅游精品,改造提高传统旅游产品,大力开发新的特色旅游项目,逐步推进新的旅游热点和特色旅游线路,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广西一贯推行“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运作、专家管理”模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性投人、招商引资,股份合作制、企业和社会投入,争取旅游国债和旅游发展资金等多形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开发了一批特色突出、主题鲜明,吸引力强,上规模、上水平的重点旅游项目。其中,由自治区旅游发展资金重点扶持,引导各方面资金集中建设的项目主要有兴安灵渠、资江八角寨、龙脊梯田、阳朔西街改造一期工程、桂林漓江补水工程、桂林虞山公园、柳州奇石城、柳候公园、南宁杨美古镇、南宁青秀山、广西药用植物园、武鸣壮文化大观园、北海银滩西部景区、北海海滩公园改造、北海涠洲岛火山遗址公园、凭祥友谊关景区、大新德天瀑布、靖西通灵大峡谷、乐业大石围天坑溶洞群、南丹白裤瑶新寨、武宣百崖大峡谷等重点特色旅游项目;近几年引进境外、区外资金成功开发的重大项目主要有桂林乐满地休闲世界、桂林愚自乐国际雕塑公园、阳朔世外桃园、荔浦银子岩、北海海底世界、大新德天瀑布等;各级政府通过财政投入、银行贷款、部门集资等各种形式筹资开发的主要有桂林市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漓江补水工程和漓江两岸的绿化美化工程;南宁市大力开发杨美古镇和青秀山;兴安县多渠道筹资建设灵渠景区,荔浦继续完善丰鱼岩景区和改造进景区道路,容县成功开发都峤山——贵妃园景区,陆川集中力量建设龙珠湖、九龙温泉山庄景区,武鸣调动各部门资金开发伊岭岩旅游度假会议中心,蒙山县自主开发西炮台公园和太平天国封王建制旧址,南丹主要依靠地方财政资金建设山野温泉和白裤瑶新寨等。近几年我区呈现的良好旅游形势,增强了区内企业、投资商开发旅游项目的热情和积极性,不少区内企业和个人斥资建设旅游项目,如金秀圣堂山生态旅游景区、象州温泉源头宾馆、靖西通灵大峡谷、横县九龙瀑布、永福麒麟山景区等。另外,我区积极争取旅游国债和国家有关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如龙脊梯田、兴安灵渠、资江——八角寨、北海银滩西部景区、南宁青秀山、昭平黄姚古镇、大新德天瀑布、阳朔遇龙河——兴坪景区、乐业大石围天坑溶洞群旅游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旧址旅游区、钦州七十二泾滨海旅游区等11个重点特色旅游项目。 在大力推进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的同时,近几年广西还加大了旅游产品结构与布局的调整优化和传统旅游产品的完善提高。一方面,在丰富和完善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同时,着力开发休闲度假、会议商务,生态旅游、修学旅游、探险旅游等新旅游产品,从总体上增强广西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着力调整优化广西全区旅游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广西龙头——桂林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形成南北对接、东西呼应,客源互流的大旅游、大市场格局,延长游客在广西的停留时间,增强旅游消费、提高广西旅游业的整体效益。其次,近两年广西大力开发旅游区(点)质量等级评定工作,以此促进现有旅游景区(点)环境、管理、服务质量的提高,逐步使广西旅游景区(点)迈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目前,广西已有14个景区列入国家4A级旅游区(点)名录,10个旅游景区荣获国家3A级旅游区(点)称号。

三、构筑广西特色产品体系的战略构想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业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广西旅游业要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要建设一批世界级的、有强烈吸引力和震撼力的精品,并以此形成有很强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为此,广西应紧紧围绕旅游产业“四区一带一龙头”的总体战略布局和“一个中心,四大支柱、四大体系”的战略构架,以全新的理念、创造性的思维、宽广的视野,以资源为依托,市场为导向,通过实施资源集约、产品整合、区域联动等策略,按照突出特色、提升品位、丰富内涵、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的总体要求,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上规模、上水平的特色旅游产品,并以“版块式、点轴式”等形式组合提升,形成广西山水风光、滨海休闲度假、民族风情、边关风貌为主体的特色旅游产品体系。继续推进”411—5103840”工程,建设和完善桂林山水民俗旅游线、南国边关风情旅游线、环北部湾滨海边境旅游线、桂东历史文化宗教名胜旅游线和南昆铁路奇山秀水生态风情旅游线等5大旅游线路以及桂(林)一海(北海)高速公路旅游带、中越边境公路旅游带、滨海公路旅游带、黔东南——桂林、桂林——贺州——广州等特色旅游线路。突出开发桂林山水风光游、北海银滩休闲游、南国边关揽胜游、壮乡文化风情游、瑶苗侗乡采风游、千年灵渠寻古游、花山崖画探奇游、金田名胜古迹游,百色小平足迹游、巴马寿乡探秘游等10大旅游精品;建设38个重点旅游项目;完善40个重点旅游市、县。重点抓好漓江补水、兴安乐满地、愚自乐国际雕塑公园、漓汀大自然艺术剧场、兴安灵渠、龙胜龙脊梯田、阳朔西街、南宁壮乡之旅,南宁青秀山、北海银滩、涠州岛、大新德天瀑布、靖西通灵大峡谷、凭祥友谊关、昭平黄姚古镇、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旧址、乐业大石围天坑溶洞群旅游区等重点旅游项目的建设。将这些项目建设成为21世纪广西新的旅游精晶和参与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的主要载体。

四、进一步提升广西旅游的对策与措施

(一)继续加强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是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要求搞好旅游项日策划和旅游景区(点)规划设计,高品位的旅游资源才有可能开发成一流的旅游产品,旅游资源和环境也才能得到切实保护。为此,要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学习借鉴国际高水平的旅游规划理念,不断提高广西旅游规划水平。同时加强规划实施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旅游规划对旅游产品开发的指导作用。

(二)加快与旅游产品开发相配套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有关优惠政策和资金,加快通往旅游景区公路的建设步伐,开通更多全国各省区直达广西的旅游专列。完善北海至越南下龙的海上航线,以及防城至下龙的近海航线。经营好香港北海——南宁——香港的空中航线;巩固桂林——汉城、桂林——福冈航线,增加上座率;尽量开通广西至新加坡航线;将泰国至南宁的航线延伸至桂林。通过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更好地发挥我区旅游在东连西接、南来北往的区域性旅游枢纽作用,切实保护好资源和环境,注意将生态旅游与生态扶贫紧密联系,通过开发桂西北河池地区、

百色地区的生态旅游,既保护资源环境,发展旅游,又促进生态扶贫,旅游扶贫。

(三)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和旅游经济布局。在改造提高观光型旅游产品的同时,着力开发商务旅游、会议旅游、修学旅游、生态旅游、特种旅游等新产品,从总体上增强我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做好做足旅游购物文章,提高旅游购物在旅游总收人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效益。努力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极,对于我区那些客源市场潜力大、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好、接待服务设施较完善、相关配套产业较发达、旅游产业意识强烈的重点旅游城市,通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特色景点开发,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途径,重点扶持培育发展为我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极。除继续抓好全区旅游龙头桂林市的建设以外,近期将重点培育发展南宁、北海、梧州、防城港(东兴)、柳州、凭祥6个旅游经济增长极。

(四)进一步加强区域旅游经济的联合与协作。一是要加强与港澳台,东南亚特别是越南在旅游项目开发、客源市场促销、旅游线路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大力推进对越边境旅游的发展;二是要加强与东部省、市合作,将我区的旅游资源优势与东部省市的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优势形成互补联合;三是做好西西联合。与西南的云南、贵州,四川、重庆,西藏等省(区)市联手合作,资源共享,客源互流,促进相互投资,开展联合宣传,利用各自优势联合开发上“山”下“海”出国旅游线和跨省旅游大环线,充分发挥广西大西南出海通道的作用;通过“广西铁路旅游大篷车”的宣传促销活动,宣传广西旅游整体形象和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战略举措,提升广西整体知名度。与西部省(区)旅游部门在宣传促销上联手打出“西部牌”,形成统一的对海内外的宣传攻势,谋求包括广西在内的整个西部旅游的整体综合宣传效益。

(五)营造良好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在西部开发中要有新思维、新观点,用改革开放思想指导各项工作,清除各种障碍和束缚,改革体制,完善机制,扩大开放领域和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在旅游饭店业、娱乐业、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旅游交通、旅行社等各方面全方位向国内开放。同时,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特别是法制环境和投资环境,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增强法制意识,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依法办事效率。制订诸如鼓励项目投资,旅游组团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努力创造一种能够融人全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范畴的氛围。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广泛吸纳区外、境外、国外的资金以及技术,人才参与广西旅游业的开发建设。

(作者为广西旅游局规划财务处处长)

第三篇:加强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具体开发路径,提出了几点加强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策略。从而能够进一步加快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进度,为广大的旅游爱好者开发出最具特色民俗文化的旅游项目,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路径;可行性策略

前言

目前,是我国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时期。而在我国旅游事业的众多旅游项目中,民俗特色旅游项目是当前最受广大旅游爱好者所追捧的。在一定程度上,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将会开启我国整体旅游事业发展的新篇章。那么,为了更好的利用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就需要我国的旅游事业对其加以开发利用,把最具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资源,变得更加具有旅游价值,更加能够满足广大旅游爱好者的现实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整体旅游事业的发展。

一、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具体开发路径

(一)集中化开发

对于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集中化开发路径来说,主要就是针对一处或者一种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化开发。以此,来提高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效率,更好的整合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有效的把所开发的一处或者一种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其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开发出来,让所有的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都能够在一个集中的空间内相互融合。从而能够扩大所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文化项目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民俗特色旅游爱好者参与其中。如我国目前的民俗主题文化园、民俗的陈列馆、民俗的文化村、民俗的博物馆等,都是采用集中化的开发路径,将一类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进行集中化开发,实现一类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整合。

(二)生态系统化开发

所谓的生态系统开发路径,主要强调的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极具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予以保留,实行就地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这不仅是对民俗文化遗产的保护,更是对民俗文化遗产传承与延续。如民族生态的博物馆、文化遗产观光园等,都属于采用生态系统化开发路径,对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三)生活化开发

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生活化开发路径,要以百姓的实际生活为主旨。要以尊重民俗文化客观的演变规律为前提,让众多的民俗文化爱好者能够走进他们的实际生活当中,进行角色的互换,切身的体会民俗风情、民俗的特色文化。此类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主要是以那些生活方式蕴含着较为强烈民俗气息的地区为主。如民族的村寨、苗族的火枪部落、壮族村寨中的坝美村等。这些都是具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特色文化的地区,他们的生活方式与习性上都有着强烈的民俗文化底蕴。因而,在进行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时,需要把握住这些特色的民俗村寨与村落,运用生活化开发路径,开发出最具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链条。

二、加强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策略

(一)坚持可持续性的开发原则

对于我国的旅游事业来说,要想进一步加强对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就需要我国旅游事业坚持可持续性的开发原则,统筹协调规划,对整体的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设计。从而能够更好的利用我国的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将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潜质充分的挖掘出来。同时,要站在全局的思想来观看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全局,制定长期的开发计划与方案。要在保护我国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同时,将其民俗文化价值开发出来,再通过合理的资源整合,开发出最具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项目。

(二)以民俗特色文化主题为核心

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之所以称之为特色。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性、穿着、饮食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那么,要想更好的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就需要我国的旅游事业坚持以民俗特色文化主题为核心,不要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偏离这一主题。在进行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深度挖掘各个民族所蕴含的特色民俗文化,将其民俗文化的内涵挖掘出来。同时,要围绕着特色的民俗文化,开发出相应的民俗特色文化项目,如民族友谊之林、民族之林等,将华夏文明进行层次化的展示。此外,也可以采用民俗文化表演等多种形式,突出民俗特色文化的主旨与内涵。从而不仅对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与利用,还极大的弘扬了特色的民俗文化。

(三)有效的利用电视媒体的影响力

在开发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我国的旅游事业可以有效的利用电视媒体的的影响力,进行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自然化、生活化开发。如近几年最火热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在《爸爸去哪》电视节目中,每期都会涉及到一些民俗特色的旅游文化。如《爸爸去哪5》,里面就涉及到了藏区民俗特色文化生活化的体验。自《爸爸去哪5》开播以来,藏区的民俗特色文化主题旅游项目迎来了旅游新热潮。因而,对于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来说,不仅要加强对线下的开发,还需要进行线上的开发,与电视媒体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带动我国民俗特色文化旅游项目的飞速发展,让我国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之路越走越宽。

结语

目前,民俗特色旅游文化逐渐进入了广大旅游爱好者的视野。那么,为了给广大的旅游爱好者提供最具特色的民俗特色旅游项目,就需要我国的旅游事业坚持可持续性的开发原则、以民俗特色文化主题为核心、有效的利用电视媒体的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加强民俗特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广大的旅游爱好者提供优质的民俗特色旅游文化项目,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特色旅游商品开发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发挥我市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加快特色农产品的发展,培植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特色农业旅游商品品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市旅游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践行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增收”为指导,以发展旅游产业为载体,以特色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特色、规模、效益农业”的总体要求。选择具有竞争优势或潜在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作为特色旅游农产品的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实施扶优扶强战略,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培育;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旅游农产品产业集群,从整体上提升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我市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

二、基本原则

以市场为导向,瞄准现实需求,着眼潜在需求,统筹规划,重点发展商品率高、开发前景广的特色农产品,用产业化的理念谋划发展,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特色旅游农产品产业。加大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无公害、绿色、有机化,打造安康旅游农产品名牌,构建特色产业群体,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三、开发目标

1、特色农产品的确定

我市特色农产品品种多、分布广,依照特色农产品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结合“市场竞争力强、开发增值潜力明显、技术成熟、规模相对较大、对农民增收贡献率高、见效快”的原则,确定以腊肉、蚕丝、茶叶、魔芋、绞股蓝、木瓜食用菌、富硒菜油、富硒大米、皱皮柑为十个优先发展的特色农产品,并进行系列产品开发。

2、目标任务

到2012年,实现“五个一批”和“两个提高”,在全市培育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安康乃至西部区域特点、知名度高的特色产品品牌,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带或产业区,建成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带动一批农民致富,推动我市特色农产品向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发展,显著提高特色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腊肉

以现有镇坪美味佳公司为龙头,扩建、兴建年加工腊肉50吨的加工企业2—3家,提高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打响“镇坪腊肉”、“八仙腊肉”、“南宫山腊肉”品牌,实现生产腊肉200 吨,同时按照旅游方便食用的思路,进行产品系列开发,满足市场需求,催生产业效益最大化,年产值达到 1亿元。

开发品目:腊肉、即食腊肉干、腊肝、配套洋芋干、干竹笋

承担单位:镇坪美味佳公司、平利县八仙农家腊肉厂、岚皋县南宫本文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山腊肉加工厂

( 二)金州丝绸

以安康市巴山宝业丝绢公司、巴山丝绢公司、石泉县永宏丝业有限公司、鎏金蚕家纺有限公司为龙头,进行蚕丝被、真丝衣、真丝手绢、围巾的系列开发。

承担单位:旬阳县冬青村柑橘协会、汉滨区九里湾柑橘协会

(十一)安康绿壳蛋

以旬阳县兴农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和岚皋县秦巴生大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推行无公害、绿色标准化养殖技术,是蛋产量达到100万枚。

承担企业:旬阳县兴农畜禽养殖有限公司

岚皋县秦巴生大农业有限公司

五、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要把开发十种农业特色旅游商品提高到丰富安康旅游内容、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增强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和提升安康形象的高度来认识。旅游、农业、文化、工商等各部门要相互协调,共同营造研制、开发、生产、销售旅游商品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谋求安康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二)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发展规划。政府应发挥宏观引导职能,树立大旅游的观念,注重从政策和资金投入方面扶持农业特色旅游商品开发项目,促进旅游业六要素的协调发展。要有一个明确的旅游商品发展规划,可邀请有关专家,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发展规划。

(三)加强产品认证,提升产品质量。安康特色旅游农产品的开发要按照“优质、特色、安全”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无公害、绿色产品认证步伐。同时由市农业局、双创办、旅游局、质监局、工商局、卫生局联合组织开展安康特色旅游农产品标识认证活动,从而提高我市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质量。

(四)明确开发思路,提升整体水平。把特色农业旅游商品逐步培育成旅游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加快旅游商品发展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精品为龙头,突出地方特色,提升旅游商品形象,推进安康旅游农产品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系列化、礼品化和便携化。

(五)强化品牌营销,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政府的公共资源优势,以政府权威性为基础,将一批质量上乘、文化品位高的特色农业旅游商品作为公务礼品的首选商品,扩大市场影响力;利用各种文化节庆活动展销安康旅游商品;积极参加全国性的旅游商品交易会,推介安康旅游商品;举办面向省内外的旅游商品设计、征集大赛活动,评选出构思独特、设计新颖的旅游商品进行开发;利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网络等,扩大安康旅游商品信息发布的区域范围。

(六)营造购物环境,规范市场秩序。可建设大型旅游购物中心,设立网上品牌专卖店,联络全国主要旅游商品批发市场,发展品牌加盟销售商等;进一步健全旅游购物市场的投诉制度,加强旅游购物市场监督检查力度,尤其要依法打假维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维护旅游者和旅游商品研发、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起旅游商品行业自我保护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实现安康特色农业旅游商品经济健康发展与旅游者满意的双赢目标。

(七)设立专项基金,建立长效机制。参照国际比较通行的做法,设立安康特色农业旅游商品开发专项基金,建立政府引导性的投入机制,培育、扶持一批重点特色农业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和销售专业市场,尽快将特色农业旅游商品这一新兴产业做大做强。

第五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实验方案

作者:王桂芹(十„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197

更新时间:2011-10-10

★★★

【字体:小 大】

一、问题的提出与背景分析

1、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现状与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和逐步深入,打破了固有的课程设置模式,变单一的国家课程主导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齐头并进的新格局,确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给予了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使得学校从课程的使用者转而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开发者,增强了课程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在新课程改革中,学校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和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打破了传统课程自我封闭的局限,有助于学校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课程资源;努力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合理配置设施资源,转变服务方式,提高使用效率。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有助于学校拓展校外课程资源,重视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与校外机构合作。此外,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能够充分展示和彰显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基于此,许多学校都加大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得到了空前繁荣,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许多学校因地制宜开发出了既具有学校特色,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积累了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校本课程开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有许多学校不问条件具备与否,也盲目加入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列。其二,校本课程开发背离了需要性原则。不问学生需要与否,一厢情愿的开发校本课程,结果是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加重了学生负担。其三,忽视了地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许多学校没有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和地方资源,校本课程内容雷同,缺少特色。

2、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公办学校,位于珲春市郊,有着丰厚的矿山文化底蕴和优良的教育传统。一向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在教育教学进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活动蓬勃开展,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我们确立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课题。2006年12月,此课题被确立为吉林省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在新课程改革中,国家建立了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同时调整了课程结构,将10%—12%的课时分配给了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这就保证了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能够真正走进课堂,走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促使学校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创建学校特色。该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⒈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与教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导价值在于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我们认为只有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地方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抓住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和问题的关键,具有前瞻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⒉体现多样化发展的需要。综合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是建立在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地方资源状况的基础上,体现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将使课程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更好地体现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性原则。

⒊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功能和价值。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可以避免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使课程更具针对性,更能提高地方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地方资源的教育功能与价值。利用地方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同时还能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思想教育蕴含在其中。

⒋加速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地方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宝贵财富,教师对于地方资源的熟悉和了解,是课程开发的基础,更能发挥教师的价值。同时通过课程的开发,满足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需要,为其提供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建立课程开发的联合体,建立一支专业的校本课程开发队伍,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教合一,提高教育的效果。同时吸收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丰富课程资源,兼顾本地社区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还能够探索出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出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经验,更好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

可以说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教育资源的开发、校本课程体系的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学校特色的创建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它可以更好的更充分的发挥地方教育资源的价值和功效,培养出更多高规格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相信,它的成功经验的推广,必将迎来教育上的又一次革命。

三、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校本课程与资源开发的关系;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内容的整合;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途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的意义和理论意义;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特色的关系。

1、我校作为课题的实验学校,几年来,一直坚持“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的办学原则,多次承担各级研究课题,具备较高素质的研究队伍、丰富的研究经验和较高的科研管理水平,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学校具备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经验。确立本课题之前,学校就着手开发校本课程,到如今,已经初步形成了学校校本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语文积淀系列:《诗词集锦300首》、《成语1000条》、《精品寓言》、《精选格言1000则》、《名著、名篇》、和《文言文集锦》;民间剪纸系列:一年级:昆虫——蝴蝶系列、海洋系列;二年级:瓜果蔬菜;三年级:植物系列;四年级:动物系列;五年级:人物系列;六年级:吉祥文字系列;人文教育系列:包括一年级《文明礼仪篇》;二年级《尊师敬长篇》;三年级《健康成长篇》四年级《遵守公德篇》;五年级《环境保护篇》;六年级《哲理小语篇》。同时,还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教材、体育活动系列教材,为不同爱好、不同特长、不同要求的学生创造学习、成长的空间和平台。如今,我校正在积极开展“书香校园”特色创建工作,大力倡导和开展读书活动,学校领导班子率先成立了“文津书苑”,带头开展读书学习活动,在师生中掀起读书热潮,让学生在读书中成长,在读书中进步。通过这一系列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步形成了学校的特色,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实验坚持的原则

⒈需要性原则。课题研究坚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从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从社区发展的需要出发,明晰学校的培养目标,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⒉目标性原则。本课题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研究工作,坚持目标导向,目标指引,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适时进行调整,最终实现目标达成。

⒊系统性原则。坚持运用系统理论指导研究工作,实验研究坚持按计划、实施、评估、反馈、总结等环节进行,力争实现系统最优化,过程最优化,目标最大化,提高研究工作的整体效率。

⒋反馈性原则。建立科学的反馈系统,通过及时信息反馈,调整研究方案,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确保研究的科学性。

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用先进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并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验中加强理论学习,规范实验操作,力求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出理论经验,加以推广、应用。

五、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1 、精心研究,确定方向

校本课程开发应该从考察学校层次的环境着手,才能开发出适合本校环境的课程。我们要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实践,对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进行横向、纵向比较。而且我们拥有一支学历达标,素质精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软件、硬件设施齐全。学校的“特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素材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的课题。

2 、精心策划,细化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决定着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一旦确定,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就有了一定的依据。在确定课程目标时,全课题组成员要综合分析了影响目标设置的各种因素,认真、全面地考虑了特定的学生群体在未来社会中的社会角色和方向,既制定了比较笼统的、宽泛的目标,又制定了具体的、细化的目标,并根据目标设置课程纲要。做到课程开发有的放矢。并统一设定了校本活动开发的基本框架:即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准备、活动目标、活动流程、活动反思六个部分。

3 、科学规划,落实主题

课程组织就是选择和确定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课程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我们在分析学校环境和确定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设置了课程组织。将开发的体育校本课程,剪纸校本课程,语言校本课程定为校本课程的必修课,各位教师要精心组织,认真钻研,既有过程资料记载,同时也要进行简明教材编写。

4 、注重过程,务实研究

校本课程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于此项内容的研究,我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既定的课程目标及课程组织,并参照其他发达地区相似课题的一些好的想法和做法,

( 1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明确目标。学习校本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业务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为校本课程开发夯实理论基础。

( 2 )、学校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环境保障,并保证课题研究的时间。在课题研究上,做到定期研究和随时研究相结合,集中研究和教师个人分散研究相结合。

( 3 )、疏通三条渠道——确保校本课程实施

校本课程要采取多种渠道才能保证其功能性、实效性。我校主要疏通和保证了三条实施渠道。

(一)课堂教学

按上级要求,我校每周安排一节校本课教学,在保证课时的同时,针对我校校本课程的学科属性,选派相关学科教师执教,并对任课老师进行培养、跟踪和指导,并引导自修、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从理念转变、行为研究、过程反思等各方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语言积淀系列校本教材课堂教学还采用定时、定量的方式实施。除校本课外,还利用每天的晨读时间进行,每周积累三条成语、三条名言警句、一幅对联,还组织学生收集精彩片断等,师生的积极性很高,结合学习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创造出一系列的校本课教学和学习方法。

(二)活动促进

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进程中,我校积极为学生创造展示学习收获、展示个性自我、共享快乐时光的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课程展示活动。如:开展校本课竞赛, 诵读竞赛活动,阶段验收活动,校本展演活动。

(三)家校携手

校本课程的实施同样需要学校教育网络合力的支持。在实施校本课程过程中,我校要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使广大学生家长高度认可、鼎力支持。与此同时,在家庭中也能积极配合学生学习,并与学生一起学习,形成了家校合一的学习空间,有效推进了校本课实施进程。

5 、巧用评价,促进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课程评价是课程开发中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评价,一是学生学业的评价,二是课程本身的评价。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边实施边评价,在评价中逐步完善实施的内容和细节。

( 1 )、学生学业的评价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中学生学业的评价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的程度,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实现校本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 2 )、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研究。为了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对课程本身进行评价前,我们课题组制定详尽的评价计划,邀请课题组顾问及学校领导共同参加,建立专门的评价小组,并指定一名课题组成员主持评价活动的组织工作,确定了评价的目标。然后,课题组成员采用调查、座谈等评价方法收集各种不同途径的信息,对教师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力求做到科学客观,同时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出一些完善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见,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研究步骤

1 、酝酿准备阶段:( 2007 年 3 月至 2007 年 6 月)

学校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进行宣传发动,拟订实验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同时制定有关研究制度。并组织教师进行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培训。

2 、实验研究阶段( 2007 年 9月至 2010年 6月)

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学校特色研究”展开实验研究,并进行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 1 )、组织教师总结研究,为实际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并再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专著,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召开研讨会,再次讨论、修改,完善研究方案。

( 2 )、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结合特色及学校实际,精心对校内外的环境进行分析,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并征求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完善课程目标。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并依靠各方力量,制定了完善的课程结构,并组织编写了体育校本教材、语言系列校本教材、剪纸校本教材。形成了系列、形成了规模。

( 3 )、加强兴趣型课程开发过程管理,建立兴趣型课程开发保障系统。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 4 )、遵循修改、完善后的具体实施方案,课程目标及课程结构,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认真而务实的研究并开展评价。我们要求各位课题研究教师必须在期初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期末写出研究总结,并在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学校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

( 5 )、定期组织汇报观摩活动,积累实验资料和阶段成果。

3 、总结验收阶段( 2010 年9月至 2010年 12月)

整理、汇总课题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然后再实践、再论证、再修改,并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验收工作,最后总结实验得失,物化实验成果。

七、研究的条件

本课题负责人是学校教学副校长,曾经常年担任语文教学和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具备较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和比较先进的管理经验,多次组织承担大型的科研活动,曾经被评为 “全国煤炭系统优秀科研工作者”。

参加研究人员中,薛冰松是珲春市进修学校德育部主任,曾经担任学校校长,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李永利是进修学校的校本教研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管理能力;邹艳霞是珲春市十小的校长,曾主持过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其他参加研究的人员均为学校科研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都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形成了一个高素质、强能力的研究团队,成为本课题研究实验的坚强堡垒。

课题研究具备由专家组成的顾问组,形成了课题研究支持力量。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2、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听取实验教师汇报

3、按时兑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创造条件为实验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机会,开阔视野,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4、实验教师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进行研究信息反馈。

5、学校做到保障实验经费。

上一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特点下一篇:职工先进个人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