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价监管模式下电网企业投资优化策略研究

2022-09-11

一、引言

《南方电网公司关于2017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 (南方电网办[2017]1号) 中明确提出, 2017年实现公司所属省级电网全面推进输配电价改革, 推动完善“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机制及配套办法, 并强调以增加定价有效资产为核心, 强化投资有效性管控, 建立公司固定资产投资与政府监管对接机制, 及时将电网投资纳入政府核定的有效资产。这些要求充分体现了网公司把握改革方向, 认真抓好落实, 继续推进, 当好电力体制改革排头兵。

李庆奎书记在2017年工作会议上指出, 管制业务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随着输配电价改革的全面实施, 南方电网公司要转变投资理念, 建立投入产出考评机制, 优化电网投资规模时序, 确保投资纳入有效资产并获得足额回报。电网企业要适应新的监管模式下, 要积极配合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输配电价水平, 要坚持电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网一盘棋优化资源配置, 争取在第一个监管周期内, 保持适度扩大的投资规模, 增强价值创造能力, 提高电网整体效能。

二、研究内容

为全面落实国家输配电价改革要求, 按照网、省公司的统一部署, 东莞局积极配合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输配电价水平, 配合完成输配电价成本监管工作, 将生产性成本全部纳入核价范围。在输配电价监管模式下, 东莞局全面分析输配电价改革对公司电网投资、资产管理和成本管控的影响, 积极应对电量增长缓慢、成本刚性增长带来的经营压力, 开展电网企业投资规模优化策略研究, 确保在监管模式下, 输配电价机制与公司生产经营无缝衔接。

(一) 电网企业投资规模优化目标和优化逻辑

1. 优化目标

输配电价监管模式下, 监管机构与电网企业都应避免电网投资不足或过剩局面的出现。一方面, 电网投资不足会导致准许的投资规模不能满足负荷增长和用户用电质量需求, 造成设备寿命缩短。另一方面, 电网投资过剩会导致设备利用率低、电网投资利用率下降, 并造成下一监管周期用户承担的输配电价飙升, 引发周期内电网投资紧缩或不足局面。据此分析, 电网投资规模优化目标是基于电网运行企业对电网资产现状、电网运行状况和电力需求预测的基础上, 确定满足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目标下确定的投资规模。

2. 优化逻辑因果图

在理想状态中, 输配电价监管机制下电网投资系统的运行模式是典型的一阶震荡系统, 输配电价随着控制目标上下波动。由于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存在信息不对称, 可能使电网投资规模不合理, 导致投资不足或过剩。据此情况, 基于系统动力学构建了监管模式下电网投资规模优化模型, 建立虚线线型因果连接线, 将东莞局计划投资规模与准许投资规模联系起来, 在研判输配电价监管发展趋势的前提下, 确定电网投资对输配电价的作用机理;在争取合理投资规模目标指导下, 主动作为实施电网投资规模优化策略;积极与监管机构进行信息交换, 调和准许投资规模和电网计划投资规模之间的矛盾, 使准许投资规模趋近于合理的投资规模, 以提高电网投资的经济、社会效益。

简化的优化逻辑因果如图1所示, 矩形点画线框内是传统的电网投资模式, 东莞局根据自身运行目标和负荷情况自主进行电网投资。圆形点画线框内表示输配电价监管机制下电网投资系统模式。

(二) 输配电价监管下的电网投资规模仿真模型

构建输配电价监管下的电网投资规模仿真模型, 分别以输配电价监管模式分析和投资规模优化思路为基础, 确定输配电价监管对电网投资作用机理。一方面, 从当前东莞局经营的基本条件和约束条件出发, 计算准许投资规模, 建立输配电价—电网投资仿真模型, 以提升对输配电价监管约束情况的把握;另一方面, 基于当前电网经济的基本状况, 按照计划投资规模进行投资, 建立电网投资—输配电价仿真模型, 以仿真计划投资规模下的输配电价变动情况, 便于制定投资规模优化策略。

(三) 输配电价监管下的电网投资规模优化策略

输配电价监管模式下, 借助输配电价—电网投资仿真模型和电网投资—输配电价仿真模型, 可以有效掌握输配电价监管目标对电网投资的约束和电网投资对输配电价变动的影响, 以判断准许投资规模是否能够满足电网健康发展的需要, 并依据对应的投资规模优化策略进行应对, 优化准许投资规模。

1. 不同情形的应对策略

(1) 准许电网投资规模过小的应对策略

在目标输配电价下, 准许电网投资规模远小于计划投资规模, 不能满足电网发展的基本需要。此情形通常出现在以成本控制为目标的输配电价监管的早期阶段, 出现输配电价增长率低于电网投资项目造价的增长率等现象, 形成累积效应导致准许投资规模不能满足电网发展需要, 是现阶段需要东莞局需要重点考虑和应对的问题。为此, 从用户角度出发, 要发挥“用户代表”作用, 加强在区域电力规划中的话语权, 做实区域电力规划工作, 科学预测电网投资需求, 调和准许投资规模和供电企业计划投资规模的矛盾。

(2) 准许电网投资规模过大的应对策略

在监管者准许电网投资规模远超过供电企业制定的电网投资计划。此情形通常出现在输配电价监管机制成熟后, 输配电价监管的转向为激励为主, 电价监管体系更加完善。此时电网运行难度大, 维护成本过高, 监管机构会考虑适当提高输配电价和扩大电网投资规模。

具体而言, 若电力用户能够接受输配电价上涨, 电网企业可适度超前规划, 适当捆绑运维费至电网建设项目招标;若电力用户不能接受输配电价上涨幅度, 应避免盲目扩大电网投资规模压低实际收益率的输配电价核定方案, 引导监管者将准许投资规模降低至合理水平并且保持正常的收益率水平, 使电网投资趋向合理。

2. 综合优化策略

(1) 建立投资规划与监管模式相衔接的管理体制

监管周期是以未来经济监管为出发点的“小周期”, 电网规划周期是以区域电力发展、能源结构演变为出发点的“大周期”, 需要将监管与规划有效衔接才能促进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投资规划与监管模式的管理体制衔接过程具体有:

事前衔接阶段, 将电网规划中的投资按照监管周期进行分块、划分与调整, 形成资本支出预测, 有利于及时计入监管资产、获得投资回报。事中控制阶段, 对输配电价监管体系的电网投资进行定期校核, 削减投资规模可能导致下一监管周期投资进一步减小, 超过准许投资规模, 超出部分不计入有效资产, 不计提收益。事后调整阶段, 依据上一监管周期的实际投资额与批复的计划投资额进行调整, 反映到下一监管周期期初监管资产中, 有利于考核电网企业所申报的投资额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2) 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强化投资规划管理监管应对职能

建立专责监管部门与团队, 设立输配电价核定与汇报岗位, 招揽具有监管合规经验人员, 以强化投资管理团队的监管应对职能, 有利于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监管机构考核指标, 最大化公司在监管框架下的整体收益。

(3) 建立面对监管机构的固定工作机制

在监管周期的各个阶段, 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 以保证监管机构考核目标和电网企业的合理诉求得到有效的协调与处理。

监管期前的申报, 建立完整的输配电价申报工作机制, 协调不同部门及时准确的按照监管机构要求申报电网投资计划与必要的监管信息。监管期中的调整, 及时落实监管政策的执行情况, 测算电网企业实际收入超出 (或低于) 允许收入的部分, 监控本年的服务质量等考核指标情况。监管期末的总结与重置, 利用监管重置机会对监管期的各项服务指标、投资额、实际收入的情况进行全盘考核, 并反映在下一监管期的资产与允许收入中。

三、总结

输配电价监管模式下, 考虑政府电价调整因素、输配电价计算中各环节 (变量) 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 建立输配电价监管机制下的电网投资仿真模型。对输配电价监管中政府和电网企业的互动进行分析, 促进电网扩大投资, 有效应对电量增长缓慢、输配电价改革和成本刚性增长带来的经营压力, 以提高东莞局管制性电网投资的社会、经济效益。

摘要:输配电价改革是本次电改“管住中间”最重要的环节,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出台了《输配电定价成本监审办法 (试行) 》等政策文件推进输配电价改革。输配电价核定后, 电网企业将更加专注电网资产运营和提高输配电服务水平。在输配电价监管模式下, 未来监管的重点将从投资规模控制逐步向投资激励转移, 科学合理的电网投资优化有利于保障企业在回收成本的同时获得足额回报, 促进电网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电网投资,输配电价,监管模式,优化策略,系统动力学

上一篇:挑战传统证据法——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应用困境分析与对策下一篇:新刑诉法视域下的刑事和解制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