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墙之爱——社区养老问题路径研究

2022-09-11

随着中国的老龄化程度的加剧, 养老问题已经是一个当今社会不能回避的问题, 为了解决我国的养老问题, 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以房养老等养老方式兴起, 而这些养老方式存在许多不足, 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迫切需求。社区养老, 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方式, 以其灵活性、简便性和高效率性等优势, 在一些社区得到成功开展。本文从政府、企业以及建立社区养老的联动机制的角度出发, 来探讨如何能够让社区养老这一养老方式能够更好地得到开展。

一、在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中, 政府应该发挥哪些作用呢, 我们觉得,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一) 立法上的引导与支持

政府首先需要做到从立法上保障社区养老的可行性, 态度决定行动, 各级政府, 特别是主要领导要提高对社区养老工作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要认真从社区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正确引导社区养老的发展。政策制定者要从实际出发, 要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差异性, 政策要与时俱进并且落实政策;政策体系要不断完善, 特别是要完善操作性强的政策。各级政府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同时在该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一个社区养老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制定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各成员单位和职能部门要明确行政职能, 在自己的分工基础上制定社区养老服务的实施细则。

政府需要从立法上完善监督机制。监督对象包括政府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等, 监督主体主要是接受服务的老人以及老人的家人。可以建立网络服务机制, 为了保证服务质量, 还要建立监督及回访制度, 比如, 在政府为社区购买服务中, 社会组织凭老人支付的代金券向政府领取报酬, 社会组织为老人提供完服务后, 由被服务老人填写‘养老服务回执’, 社区服务中心对服务质量进行回访, 服务满意率低于一定标准的, 服务组织不但拿不到钱, 还可能被取消服务资格。通过这种监督机制来保证服务的质量以及资源的合理分配。

(二) 政府要减少对社区居委会和社区组织的控制

为规范社区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活动, 政府要减少对社区居委会的行政控制, 并且从“领导者”的角色转换下来, 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 从而可以让社区居委会能够更好地自主运作。使其有钱、有权加强自身建设。社区也要明确自身职能, 根据社区居民尤其是社区老人的需要, 集中精力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服务。但同时也需要对资源的运转进行必要的监督。

(三) 政府资金支持

政府对社区养老的资金支持要建立长效机制, 并且要制度化和标准化。当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需要的资金来源多样化, 比如有政府的固定拨款和专项拨款, 社会单位的捐助以及街道经济的产业收入等直接性资金支持, 当前我国建立社区养老资金支持的长效机制, 就要把对社区养老的支持资金全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从而加大政府的财政拨款, 从而使社会保障资金支出在再分配中的比例有所提升。在一些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 政府更应该在资金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另外, 资金的支持一定要实行长期性的并且有效的制度安排;各级政府要明确自己在社区养老服务运行中的责任, 从而健全资金分担机制。各个层级的政府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责任不同, 资金负担也有所不同。政府实行资金投入的分级负责制, 能够使社区养老服务的开展得到保障。

(四) 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

我国的社会组织目前法律地位不明确, 社会对其认可程度也不高, 所以社会组织的发展道路崎岖, 社区内的养老服务组织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的标准不明确, 使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时资源被很大程度的浪费。因此, 政府应该通过招标, 选择为老人提供服务的企业, 政府还应投资在小区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 为老人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由政府发放给老人代金券, 在这些企业为老人提供服务后领取由老人支付代金券, 然后企业再凭代金券向政府领取报酬。通过政府用资金来建设服务中心、企业提供服务来盈利、老人享受服务的机制来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机制, 满足老人的不同需求。政府在购买社会组织投资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时, 要严把质量关, 同时要明确对服务的数量、社会组织资质的要求。对服务组织提供服务水平、服务质量要正确估计, 使资金得到很好的配置和使用。

(五) 走专业化道路, 培养专业化人才

为了改善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 我们需要提供的社区养老服务能够专业化、职业化, 因此, 政府可以为社区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的社区管理队伍提供帮助, 比如, 政府可以出资对社区服务工作者进行培训, 使他们的服务技能、资源管理和整合能力得到加强, 更好的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另外, 政府还可以鼓励专业院校相应专业的毕业生加入社区养老服务工作人员队伍, 从而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还可以选送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到有关高校或培训机构进行进一步的养老服务学习与培训, 提升他们的老年服务知识和技能;另外,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可以为不同社区制定不同的老年服务职业资格标准, 提高养老服务工作者队伍的质量, 更好地满足社区内老年人的需求。

二、社区养老服务的市场化

社区养老服务业蓬勃发展, 政府仍需继续发挥主导作用, 但终究是有局限的。为了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业的未来发展, 政府需要逐步将养老服务市场化。以社会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式, 为老年人提供更好更多的养老服务。同时, 对于企业来说, 也能够拓宽经营范围, 创造新的利益。

(一) 抓住社区养老服务新商机, 获取丰厚经济利益

我们支持义务服务, 但终究比率较低。社区养老服务不是纯粹的义务劳动或者福利待遇, 相反具有一定的利益性。因此, 对社区养老服务性质的重新定位, 将为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1) 明确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法人或其他组织, 希冀其能够无偿免费、长期地为社区提供养老服务必然是不切实际的事情。但在社区养老服务业存在着众多商机, 真正远见卓识的企业必会积极响应政府购买养老服务, 根据自己的经营范围、发展规划等加入到养老服务业。

(二) 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提高影响力, 累积潜在财富

企业通过组织和引导企业员工服务社区养老, 使得他们放缓了工作节奏, 享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放松, 从而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而员工通过与老年人的近距离接触, 也会增强自身对其长辈的敬爱意识。还可以向企业募集资金或鼓励他们捐赠老年人基础设施建设, 以改善服务条件;这种综合福利性和实物性的推广活动对于企业形象来说, 比起媒体广告也许更为有效、直接, 所以企业家也会愿意这么做。 (2) 企业能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的事业, 能够在公众中提高美誉度, 潜移默化地增强公众对此类企业的信心与信赖, 这笔隐形的企业财富, 可以在未来的发展中转变成直接的企业利润。

(三) 依托现代科技成果, 不断扩大经济效益

企业依托现代科技成果, 加大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协作, 开启智慧养老的新时代。随着在社会服务范围内日渐广泛和深入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 智慧养老的实现指日可待。10月24日, 宁波市召开全市养老服务业推进大会, 作为国家智慧养老的试点城市之一, 宁波市最近正在研究制订智慧养老三年规划, 将在海曙等地进行试点。 (3)

推行智慧养老, 一方面, 实现现代科技成果与人文关怀的结合, 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养老服务的水平。另一方面, 将智能信息技术应用于养老服务中, 可实现老年需求与服务供给的快速对接 (4) , 有效增大企业提供养老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提高经济效益。社区担当传递养老资源的供需信息的桥梁, 将社区养老服务的职能从以往主要提供设施和直接看望服务, 调整为收集、整合养老资源以适应老年人的需求。以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基础来为其提供养老服务, 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包括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福利机构、法律服务、交通旅游、家装物管、医疗保健等整合, 建立企业服务资源平台, 老年人只要通过呼叫系统、热线电话或者网络预订等方式选择需要的服务, 需求被后台终端所接收, 然后服务商就会立即提供相应的服务。这种方式可以为企业带来广阔并稳定的客户需求, 更为符合便捷高效的原则。

三、构建任何一个模式都需要有一些配套机制来支撑起其整个庞大的机制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也不例外。一套良好的配套设施能够更好地推动社区养老服务模式良性发展。

(一) 社区养老服务人员的证书上岗制度

这项制度最早是由英国建立的。专业的服务人员不仅仅要提供简单的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等服务, 还要提供精神方面的专业服务。这就需要从业人员掌握各个相关方面的基础技能。在我国, 专职的养老服务人员数量相对较少, 许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退休人员、下岗职工成了社区养老服务的主力军, “社区服务的专业技术与理念还没有远远渗入到实际的社区服务工作中去”。 (5) 据统计, 全国现有约100万养护人员, 其中95%以上没有执业证书, 普遍缺乏专业护理知识, 养护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偏低。而实行证书上岗制度能够有效提高解决这些问题。

(二) 定期义工

伴随着我国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人口出生高峰时期的人口开始步入老年阶段, “十二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从2011年初的1.74亿扩大到2015年末的2.15亿, 五年净增加4100万人, 平均每年净增加820万人。中远期, 老年人口总量将在2026年超过3亿, 2037年超过4亿, 2051年达到4.4亿左右的峰值。本世纪前半叶, 我国始终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 (6) 我国老年人人口基数大的特点也预示着将来专业老年人服务人数相对于老年人人数是不对等的。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建立一套定期社区义工服务的机制。

这些定期服务的义工主要来源于社会上的各单位组织, 特别是学校、医院、机关等事业单位以及一些社会上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组织及个人。这部分志愿者一般都是中青年, 参与服务的频率不高, 这样更能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也不会造成志愿者的负担。多方面的义工来源保证提供服务的多样性。另外, 由于义工来自于不同阶层, 社区完全可以通过一定的宣传为社区养老事业募集资金, 例如在学校里定期开展一些募捐活动或者慈善演出等。定期义工制度的构建和养老服务的证书上岗制度相辅相成, 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三) 联动机制的建立

联合机制就是各个社区整合自己的资源, 形成一个集各方面服务的机构。例如几个社区可以联合起来构建一个小型的服务中心。中心将政府保障、社区医疗、专业技术、商业服务等社会资源整合起来, 建立包括补贴、机构支持、个人付费的综合养老助残服务体系。

一个联合的中心把来自民政、残联、卫生、街道办事处及居委会的资源聚集在服务中心内, 避免交叉管理和重复建设, 节约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也方便了各社区老年人享受较高品质的服务。

四、结语

应对人口老龄化, 需要发展社区养老。对于已有的研究成果, 我们需要好好学习和借鉴, 对于不足之处, 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以便增强我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

摘要:中国的养老问题日益尖锐, 作为新生代的我们, 如何创建适宜老年人安度晚年的养老模式, 是今年来社会研究的重点。在形形色色的研究以及实务中, 政府、企业、社会如何参与, 如何整合资源共同推进社区养老步伐的迈进呢?文章从政府、企业、社会三主体入手, 着重研究三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试图寻找一条较完善的社区养老之路, 给老年人以无墙之爱。

关键词:社区养老,政府,企业,联动机制

参考文献

[1] 赵立新.论社区建设与居家式社区养老[J].人口学刊, 2004 (3) :35-39.

[2] 刘桂芝.推广社区社会保障的模式设计[J].税务与经济, 2002 (5) :51-53.

[3] 戴向波, 杨启龙.社区养老是解决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思考[J].老龄问题研究, 2007 (2) :3

[4] 王岚, 易中, 姜忆南,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的探讨[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2001.25 (4) :107-110.

上一篇: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趋势研究下一篇:小儿支原体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