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道德与法治八上

2022-08-23

第一篇:人教道德与法治八上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测试卷

第一单元 《丰富的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第1—8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第9—15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45分)

1. 如果说社会是张网,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

)

A.网上的一个结点 B.漏网之鱼 C.互不相干的个体 D.一条线

2.小王在家里主动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努力学习,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在社区主动担任卫生监督员。小王的这些行为表明 (

)

A.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D.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和参加劳动

3.在郁郁葱葱、石壁林立的会昌汉仙岩景区中,坐落着一处凉爽的免费茶摊。这便是由80岁当地老人周文荣经营的茶摊。23年来,周文荣几乎每天都往返于汉仙岩崎岖的山路。这位身体硬朗的老人表示,自己没有生过大病,而只要自己走得动,就会继续来这坚持经营茶摊。周文荣的事迹启示我们(

)

A.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养成亲社会行为是公民义不容辞的法定义务 B. 主动关心社会、奉献社会有利于实现人生价值 C.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D.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4.2017年元宵节,服役于福建莆田武警支队的江西遂川籍“兵哥哥”赖洪福,在执勤时,捡到一个无人认领的黑色双肩包。经查看,包内有现金41104.1元,经过多方联络,终于将这些“救命钱”物归原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社会生活需要我们养成亲社会行为 B.实现人生价值不应追求个人利益 C.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立的 D.传递了爱岗敬业的正能量

5.2016年春晚,孙涛、邵峰、王宏坤、李屹伦表演的小品《放心吧》是紧扣当下泛滥的网络诈骗问题,引发不少网友点赞。网络诈骗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善于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

B.上当受骗都是因为免费的东西太诱惑人 C.生活中处处是陷阱,防不胜防

D.减少网络诈骗只需国家健全法规、加强监管 6. 2017年的前三周,中国政府网开设的“我向总理说句话”就收到海内外网民留言超过10万条。网民围绕“办事少跑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话题,对政府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留言经汇总整理后,报送国务院相关领导和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这说明 ( )

A.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网络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生活效率

C.网络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D.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了新平台 7.“这是您孩子的成绩单”“您的银行密码出现异常,请尽快修改密码”……这些看起来仿佛是老师、银行客服发来的短信,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一个个手机病毒。一旦手机用户点击了短信,就会造成手机中毒,账户失窃。这警示我们(

)

A.手机诈骗十分隐蔽,普通用户无法防范 B.网络交往对象是虚拟的,完全不可相信

C.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要提高网络交往警惕性,注意自我保护 D.要做到信息节食,不能利用手机上网

8.网络购物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上买东西。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67亿,占网民比例为63.8%。这说明 (

)

A.网络生活比现实生活好得多

B.网购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实体店购物方式

C.网络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D.人们对网络的痴迷已经达到无法控制的程度

☆温馨提示:以下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9. 某学校在开展助残的活动中,许多同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冷漠的变热情了,脆弱的变坚强了。可见(

)

A、人在社会中能够不断的成长

B、我们应该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化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C、我们成长的过程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D、我们的情绪变化太大

10.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学习知识,同时也要(

)

A、关注社会并了解社会,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B、避免和别人的交往以影响自己的学习 C、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 D、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11.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下列做法属于实现社会化的是

(

)

A.学习社会知识 B.帮助老年人 C.经常听广播读报纸 D.社会成员的影响 12.下列对网络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网络交往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B.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C.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网络交往沟通无极限,百利而无一害

13. 小王是一名九年级学生,由于迷上网络游戏,学习成绩较之前有了很大下滑。如果你是他的同学,你会如何劝他( )

A.沉迷网络游戏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损害身心健康

B.要明确学习的意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C.只要自己资质聪慧,玩玩网络游戏也无妨 D.要提高媒介素养,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14.为贯彻落实2017年“扫黄打非”行动方案和第三十次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从2017年3月至11月,全国各地认真组织开展“净网2017”“护苗2017”“秋风2017”等专项行动,针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存在的淫秽色情信息、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及“三假”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严厉打击不法行为,持续净化文化市场环境。为此,青少年应该( ) A.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B.提高辨别觉察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C.学会“信息节食”,不浏览、不传播淫秽色情信息

D.发现淫秽色情信息要积极举报,自觉维护和净化网络环境

15.2017年1月5日,网上出现“温馨提示:成都市气象局发布成都历史上第一个红色雾霾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成都市将遭遇成都2000多年历史上最严重的雾霾,AQI将超过700,局部可能超过800的肺癌临界值”的不实信息,在微博、微信、QQ群中被大量转发,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成都警方依法对造谣男子兰某进行查处,行政拘留5日。这警示广大网友()

A.上网应该遵守道德和法律

B.应自觉维护网络秩序,共建良好的网络环境 C.上网发信息是行使自己的权利,可以随心所欲 D.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二、综合题(紧扣题意,条理清楚。第

16、

17、

18、19小题各8分,第20小题9分,第21小题14分,共55分)

16.下面的情景是李铭同学在2017年暑假期间某一天的生活片段。

情景一:周六早上6点30分,李铭和爷爷到公园去晨练。 情景二:上午8点20分,李铭和妈妈到家门口的菜市场买菜。

情景三:下午3点15分,李铭和同学们一起到敬老院看望老人,教老人用手机。 情景四:晚上7点10分,李铭和爸爸一起看有关《大国工匠》的新闻,交流关于新闻的看法。

(1)李铭是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的?(2)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2分)

(2)假如你是李铭,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4分)

17.“小青荷”是对G20杭州峰会志愿者的“昵称”。这些90后青年,亭亭玉立,吐露芬芳。他们亲和的微笑和高质量的志愿服务,被誉为“峰会上最美丽的风景”。孙思雨说,志愿经历让她成长,也让她更加向往这个工作。丁雯是一名境外注册记者班车的随车志愿者,她的工作时间是每晚6时到第二天凌晨2时。然而丁雯和小伙伴们都觉得,“这个夏天,我们收获了难得的友谊。”赵妙娴为峰会做志愿者,她的收获是“自信心大增”。 (1)你从这些“小青荷”的言行中感悟到了什么?(4分)

(2)你准备怎样向这些“小青荷”学习?(4分)

18. 走路、吃饭、坐公交、甚至是骑车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空闲时间,他们总是拿着手机看。在一些公共场所,我们总能看到一些人,长时间保持低头状,手指轻点触屏,上网、玩游戏、看视频,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这些人不知不觉之间就成为了“低头族”中的一员了。

【问题探究】(1)请你谈谈对材料中现象的认识。(4分)

【出谋划策】(2)我们在享受移动科技成果的时候也要注意分寸,请你从个人的角度谈谈预防沉溺于手机的建议。(4分)

19.某中学的贴吧内,一个网名叫作“天龙”的学生,发布了大量小林同学的照片,其中有的照片含有明显丑化小林同学的意味。照片发布后,引发了一些嘲讽小林的跟帖。 (1)你怎样看待贴吧里的这种现象?(3分)

(2)如果你是小林同学,你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吗?为什么?(5分)

20.【网络生活 你我共享】

材料:很多公共场所都有免费的WIFI,为“低头族”带来了方便与实惠,却不知这里有很多安全隐患.一些不法分子借机盗取你的个人信息,随之而来的就是恼人的骚扰、诈骗。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举出一例日常生活中类似的行为。(1分)

(2)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你有哪些经验与大家分享?(4分)

(3)请你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21.材料一:一项针对当代中学生网络生活及其道德状况的调研表明,与10年前相对照,①中学生网络生活的花费在减少②网络学习正在成为中学生网络生活的“主角”③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中学生百分比降低④体验刺激不再是玩网络游戏的主要原因⑤网络游戏中与人相处更守规则、懂合作⑥中学生网络游戏中文明缺失、暴力倾向依旧严重。

材料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2日发布的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我国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4.69亿,年增长率为31.2%,网民手机网上支付的使用比例由57.7%提升至67.5%。手机支付向线下支付领域的快速渗透,极大丰富了支付场景,有50.3%的网民在线下实体店购物时使用手机支付结算。

(1)请你判断:材料一的变化中哪些是积极变化?(只回答序号)(2分)

(2)材料一中的调研还表明,在网络交友方面,中学生对网友依赖程度和依赖人数有升高的倾向。请分析这种倾向的弊端。(4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网络的积极影响。(4分)

(4)韩毅曾因为沉迷网络游戏而退学,后来因为看到一个母亲在网吧给儿子当众下跪,幡然醒悟,不仅自己走出了网络游戏,而且还通过以身说法,劝诫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韩毅现在在刑侦大队工作,他说:“如果不是自己决意走出网络游戏的阴霾,就不会有今天。”

韩毅的经历和感悟对你认识和利用网络有什么启示?(4分)

一、选择题(第1—8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第9—15小题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45分) 1. A 2. C 3. B4. A5. A 6.C7. C8. C 9.ABC 10. ACD 11. ABCD12. ABC 13. ABD 14. ABCD 15. ABD

二、综合题(紧扣题意,条理清楚。第

16、

17、

18、19小题各8分,第20小题9分,第21小题14分,共55分)

16.(1)(2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购物;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国家大事。参观博物馆、展览馆;走进农村和工厂,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乐趣;观看升旗仪式等。

(2)(4分)①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一幅幅省的的社会生活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②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省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为之分忧。

17.(1)(4分)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许可。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4分)①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向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18. (1)(4分)长时间玩手机或沉溺于网络会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及身心健康,不值得提倡;沉溺虚拟空间,远离现实生活,疏离了现实的人际交往,不利于自身成长。

(2)(4分)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手机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提高自制能力,加强自我监督和控制;学会分辨是非善恶,抵制不良诱惑;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陶冶情操等。

19.(1)(3分) 贴吧里的这种现象说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充斥着一些虚假的、不亮的信息。侵犯了他人和社会的合法利益,造成了恶劣影响。

(2)(5分)不会。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极端负面情绪。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20.(1)(1分)偷看别人的日记,人肉搜索等。

(2)(4分)①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③在上网时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遵守网络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传播网络正能量。

(3)(4分)有关部门要①加强对网站的管理,严厉查处在网上编造和传播谣言的网站;②制定相关法律,做到依法治网,依法惩处违法违规网站;③强化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公众举报的作用;④加强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大力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在全社会形成抵制网络谣言的良好氛围。

网络经营者要主动引导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文明上网,积极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网民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学会辨析网络信息,发现不良信息及违法、违规网站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等。

21.(1)(2分)①②③④⑤。 (2)(4分)①网络交往的对象具有虚拟性、间接性和隐蔽性。②网友良莠不齐,如果遇上别有用心的人我们容易上当受骗,生活中上当受骗的例子比比皆是。③网上盗窃、病毒传播、敲诈勒索、侵犯隐私手段多种多样,防不胜防,容易诱发犯罪。④会沉迷网络,分散精力,浪费时间,影响学习和现实的人际关系等。

(3)(4分)①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②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③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大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率。④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⑤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⑥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4)(4分)①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③在上网时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遵守网络规则,遵守道德和法律。⑤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传播网络正能量。⑥用坚强意志抵制来自网络的不良诱惑等。

第二篇: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7.2自由平等的追求教案

八下道德与法治《7.2自由平等的追求》教案

7.2 自由平等的追求 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权利意识,珍惜、尊重和维护自己的权利;具有义务观念,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能力目标:增强自护意识,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珍视权利、践行平等的能力。 知识目标:理解法治视角下如何追求自由和平等,知道珍视自由、践行平等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难点:践行平等,反对特权。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PPT出示图片:非法拘禁、歧视同学 请同学们说说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引入今天要学习的自由与平等的追求。

二、新课教学 目标探究一:珍视自由 活动一:P95运用你的经验

八年级学生田某经常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督促他,他却说:“什么时间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田某有时抽烟喝酒,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老师批评教育他,他振振有词: “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 提问:(1)田某的这些行为真的是他自由吗?

(2)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对田某的言行进行评价。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第十五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田某对自由的认识是错误的。法律是自由的保障,自由是在法律保障下的自由,只有在法制体制下人民才能够充分享有自由;而法律是自由的体现。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人们做任何事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1、珍视自由要珍惜权利

自由和法律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所以我们要做到珍视自由,就必须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同时,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过渡:除了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外,我们还应该怎样珍视自由呢? 活动二:唐某“微博骂人”事件

阅读教材第96页“探究与分享”,思考提出的两个问题。 (1)请你评论唐某的言行。 (2)如果你是关某,你会怎么做? 小组探讨交流各自观点。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2、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

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小结:公民如何珍视自由?

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为您的权利; ②依法行使权利。

过渡:珍视自由要求我们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为您的权利,要依法行使权利。那践行平等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学习来寻找答案。 目标探究二:践行平等 活动三:陈云的言行

阅读教材第97页上面的“探究与分享”,思考:陈云的言行对于我们践行平等有什么教育意义?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作出小结。

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使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合法权益等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 (1)特权的含义及表现

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特权是平等的大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然而,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

(2)如何反对特权

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知识拓展:认识身边的特权现象:

①福利享受型代表:公款吃喝、旅游,奢华接待,超标办公室、超标车,额外福利…… ②破坏规则型代表:交规无奈特权车。 ③抢占资源型代表:特权房、特权医疗。 ④安全堡垒型代表:某些特供食品基地。 ⑤思想意识型代表:我是××、我爸是××。吉林一环保局长:“领导就得骑马坐轿,老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方大国夫妇:“如果没有我们,你连饭都没得吃。” ⑥大树乘凉型代表:跋扈官二代、领导亲属吃空饷、子女凭领导特权就业经商等。 活动四:就业歧视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教材第97页下面的“探究与分享”,分小组讨论问题:结合三幅图片,与同学交流生活中存在的就业歧视的事例。

提示: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现象,户籍歧视、学历歧视、残疾歧视、乙肝歧视、相貌歧视、属相歧视、酒量歧视等等常见诸报端。

2、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益

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活动五:阅读感悟

阅读98页阅读感悟,分析材料。

提问:案例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3、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1)生活中不平等现象及危害

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面对这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小结:如何践行平等? ①反对特权;

②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③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是在学习上节课认识自由和平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和解决两个问题:如何珍视自由和践行平等。希望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按照所学要求,努力做一名珍视自由和践行平等的中学生。 【板书设计】

第三篇:2017-2018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部编版)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单元练习题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部编版)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初心与我国的宪法原则相对应。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

)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C.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D.人民是生产资料所有者

2.近日,国务院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十三五”时期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切实保障特殊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这充分证明(

) A.共享发展成果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 B.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C.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D.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3.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中到一点就是要(

) A.惩治腐败,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B.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C.提高国家机关的办事效率

D.防止各种权力被滥用 4.结合右图漫画,下列对这一制度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 ②宪法规范国家权力运用和行使 ③履行宪法赋予的责任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懈怠、推诿责任 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勇于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7年“打虎”新进展:4名省部级干部被立案侦查。近年来,“网络反腐”成了网络上的一大热词,“小鼠标大力量”,上至副部级官员李春城,下至深圳“20亿身家”村干部,一批“老虎”“苍蝇”先后被打倒。这说明(

) ①建立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体系的重要性

②保障人民的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

③要“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④网络反腐是公民履行监督义务的重要渠道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从右图漫画中,我们认识到网络监督(

)

A.拓宽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 B.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 C.实现了公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愿望 D.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

7.每年的12月4日是我国国家宪法日。今年某校的宣传海报上出现了如下内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②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③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④宪法是普通法律的总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下图告诉我们(

)

①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②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③普通法律法规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 ④普通法律法规的内容不能与宪法相违背、相抵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习近平在2016年12月4日即第3个国家宪法日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这就要求我们(

)

①增强宪法意识,自觉学习宪法 ②把宪法作为我们行为的最高规范 ③时时宣传宪法,事事遵循宪法 ④检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规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0.宪法是一国法律的“母亲”。有人形象地将它比喻为“国家的资格证”和“政府开张营业的许可证”。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决定,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对此,有人说:宪法不是“闲法”,保障宪法的实施就要坚持依宪治国。这一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11.材料一: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材料二:阅读漫画。

(1) 在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有哪些?

(2) 结合材料二中漫画,谈谈我国立法以及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过程中的做法。

12.2017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四个“国家宪法日”,也是第十七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其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宪法,小凯所在的八年级(2)班准备到附近的社区开展一次宣传活动。 (1)【拟定形式】八年级(2)班的同学在班上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宣传宪法?

(2)【思维体操】如果你是小凯,你准备向社区居民宣传有关宪法的哪些内容?

(3)【助力行动】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样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尊严?

答案:

一、

1----9

BCBDA

ACCC

二、

10.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因为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一切组织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 11. (1) ①人权的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②人权的内容: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2)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③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12. (1) 出黑板报;召开主题班会;开展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

(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宪法的程序最为严格;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 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具体要做到:①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②认同宪法。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③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④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四篇:道德与法治八年级期中测试题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期中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答案写在题号前面,42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这一条款规定了

A.我国的国家性质

B.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C.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2.2017年12月4日,我国迎来第四个国家宪法日,各种主题活动在全国展开。某校开展宪法进课堂活动,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B.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其他法律的总和

C.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违反宪法的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处罚 D.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我国的根本制度等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3.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这说明

A.我国公民的各项权利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有保障 B.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C.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D.宪法集中体现了公民的共同意志

4.下列选项中,对“民主集中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B.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C.民主集中制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D.民主集中制有利于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5.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引入了一些引爆媒体的新名词,其中“有权不可任性”浸润人心。下列对“有权不可任性”理解最贴切的是

A.履行职能,提升政府形象

B.民主决策,提高工作效率

C.简政放权,降低行政成本

D.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

6.“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总书记的讲话表明

A.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B.依法治国的本质就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C.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就是依宪治国 D.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 7.在我国,作为国家的公民,我们享有公民的权利。这里的公民权利是指 ①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

②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③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④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 8.自2016年12月1日起,个人通过自动柜员机(ATM机)转账的,在发卡行受理后24小时内,可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转账。这一规定的实施

①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

②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③严厉打击了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违法行为

④不利于公民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9.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下列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是 ①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③人身自由

④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0.《法律在线》栏目邀请网友参与互动。下列网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曼哈顿:入室盗窃他人的钱财主要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 B.微日记:偷看他人日记并到处宣扬侵犯了他人的荣誉权 C.侠客行:给同学起侮辱性绰号是没有尊重他人名誉权的表现 D.好声音:学校在校园网介绍我的先进事迹侵犯我的知识产权 11.下列行为属于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有 ①李勇主动为灾区捐款捐物

②林华按时纳税

③刘霖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④陈泉坚决保守国家秘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2017年5月9日下午,一名候车男子在合肥地铁长淮站无故按下站内紧急停车按钮,影响到列车的运营安全。该男子因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被处以行政拘留。该案例警示每个公民

①要增强权利意识

②要牢记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有些人只想享受权利,不愿履行义务,对此你的认识是 A.正确的,她充分享受了权利 B.错误的,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C.正确的,充分享受权利才能更好履行义务 D.错误的,她应该先履行义务再享受权利

14.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采取教师城乡轮岗交流、“强校+弱校”等措施,使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满意度居全国19个重点大城市首位。青岛市的举措

①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②从根本上解决了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③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④为学生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提供了机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二、非选择题

15.观察漫画《走进笼子》,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说一说“走进笼子”的原因。(6分)

(2)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怎样行使权力?(8分)

16.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日前,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17年“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的通知》,将于2017年“12·4”国家宪法日前后,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为主题,集中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1)请你谈谈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重视维护宪法权威。(4分)

(2)假设学校开展学习十九大精神、宪法宣传进校园的活动,请你设计两种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4分)

(3)有人认为我们还是中学生,没必要学习和了解宪法,请谈谈你的认识。(4分)

3 (4)请你就中学生如何弘扬宪法精神出谋划策。(4分)

17.《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和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在未经授权的情境下通过电子化复制,将期刊上刊载的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受戒》提供给公众,并进行付费下载,两家公司被中国文字著作协会诉至法院。2017年9月20日下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据悉,此案系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提起的首起维权诉讼。

(1)当合法权利受到损害,我们应该怎么办?(4分)

(2)公民维护权利可以采取哪些方式?(4分)

(3)诉讼有哪几种?(3分)

(4)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4分)

18.材料:王冠的一天:早晨,八年级学生王冠背起书包上学。到了学校,王冠把吃剩的面包随手往教学楼的楼梯边一扔,走进了课室。午饭后,王冠到邮局代表学校的红十字会给灾区的受灾学校寄信,回校的路上,看到有两名社会青年在持刀敲诈勒索一名低年级的同学,王冠急忙到附近的公用电话亭打“110”报警。放学后,王冠用自己的零花钱给生病的妈妈买了一块她喜欢吃的蛋糕。晚上,他就前两天社会调查中了解到的“校园周围还有很多黑网吧”的现象,向有关部门提出综合治理的书面建议。

(1)王冠享受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至少写出三项,6分)

(2)请你评判一下,说说在王冠的一天活动中,哪种行为是不正确的?请从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说明原因?(7分)

4

1A 2A 3B 4B 5D 6B 7B 8D 9D 10C 11C 12D 13B 14C 15(1)①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②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这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2)①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②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③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国家权力。④行使国家权力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16(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2)开展关于宪法知识的竞赛活动;举办宪法知识的手抄报比赛:举行宪法知识讲座活动、开展宪法朗诵活动等。 (3)认识错误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4)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认同同宪法,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践行宪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的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17(1)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 (2)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3)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自诉。

(4)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18(1)享受了受教育权、通信自由权、监督权、财产权等权利: 履行了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扶助父母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

(2)王冠随手乱扔垃圾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污染环境。

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5

第五篇: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10.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在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方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在国家机关内部作出决策、决定时,实行民主集中制。

11.我国宪法是如何规范权力运行的?

(1)宪法不仅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相应的职权,而且严格规范职权的行使。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的权力。

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2)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行使权力应当有法律依据,不能超越权限行使权力,也不能滥用权力。任何超越权限、滥用职权的行为均应承担法律责任。

(3)人民通过宪法和法律将国家权力授予国家机关。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来说,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

(4)宪法和法律还规定了国家权力行使的程序,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5)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12.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13.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14.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15.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3)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4)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5)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6.为什么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

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17.如何保证国家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18.人大如何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19.如何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20.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1)增强宪法意识,对国家公职人员来说尤为重要。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就是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授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学习宪法。②认同宪法。③践行宪法。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第二单元 理解权利义务

第三课 公民权利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

(1)由宪法规定。

(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

(3)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形式。

2.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

(1)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或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4.除三项政治权利和自由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这些权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公民基本权利:①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②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③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2)权利的共同特点:由宪法规定,并受到宪法和法律保障。

5.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我国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利制定的政策是什么?

(1)地位(或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2)保障政策: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6.我国公民应该如何行使基本权利?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按照法定程序办事的意识,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要用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进行。

7.为什么公民行使权利要遵守正当的程序?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

第四课 公民义务

8.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基本义务有: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④依法纳税。⑤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公民应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劳动的义务、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9.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怎样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坚持二者的统一?

(1)二者关系: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的充分实现,可以激发公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其履行义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反过来,公民自觉履行义务,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又为其权利的实现提供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②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2)坚持二者统一做法: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受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

10.什么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我们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1)含义: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

(2)要求或做法:①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如履行受教育义务、依法纳税、遵守公共秩序、保护野生动物、遵守交通规则、依法服兵役、爱护公共财产等。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11.什么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其后果是什么?

(1)含义: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实施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或者没有实施法律要求做的行为,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

(2)后果:违反法定义务,必须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公民违反民事法律,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违反行政法律,应当依法承担行政责任;违反刑事法律,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

1.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

2.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地位: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形式: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作用: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发挥主体作用。

3.我国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含义: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具有关键作用。

4.我国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含义:是生产资料属于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经济形式。

(2)地位: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重要作用。

5.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1)形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

(2)作用:在支撑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6.国家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或态度是怎样的?这两种经济的地位如何?

(1)公有制经济:①对于国有经济,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②对于集体经济,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2)非公有制经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3)地位: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基本内容: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这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并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经人民代表大会充分讨论,遵循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

8.我国人大和人大代表各自的权利或职责是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有权依法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表决各项决定、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9.我国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10.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活力。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必须保证和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机关既有合理分工又有相互协调,保证国家统一高效组织推进各项事业。

11.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它的内容是什么?

(1)政党制度:我国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内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坚持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12.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国家性质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3.我国的民主党派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

这些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主党派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参政党。

14.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5.中国人民政协的地位、工作主题和职能分别是什么?

(1)地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2)工作主题:团结和民主。

(3)职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1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促进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利于凝聚人心,反对分裂,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7.我国有多少个民族?我国形成的民族关系是怎样的?民族分布特点又是怎样的?

五十六个民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18.我国的民族制度是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实行这一制度是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的必然选择。

19.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如何实施的?

(1)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即根据本地方、本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自主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内部事务。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机关必须服从中央的领导。

20.什么是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什么?

(1)含义:我国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由居民或村民分别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组织:城市的居民委员会和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21.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产生及与居民(村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1)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

(2)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村民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规范村委会和村民的行为。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2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全国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2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是怎样的?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2)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5.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1)立法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根据宪法和法律行使地方立法权。

(2)决定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3)任免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享有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决定、罢免的权力。

(4)监督权。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县级以上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本级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工作。

26.什么是行政机关?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如何组成的?

(1)含义:行政机关是依据宪法设立的,依法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2)组成:我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领导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27.国家行政机关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本级人大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8.行政机关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行政机关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21·cn·jy·com

29.如何理解行政机关的职权?

(1)根据宪法,我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要管理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

(2)行政机关层级不同,职权也不同。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统一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30.如何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1)从行政机关自身来讲,行政机关享有哪些职权,具体如何行使职权,都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2)从外部来讲,为了防止工作人员出现履职不力、监管缺失、失职渎职、徇私枉法等问题,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权责要对等,失责要追究,侵权要赔偿。

第四单元 崇尚法治精神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1.什么叫自由?自由的意义有哪些?

(1)含义: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2)意义: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如何理解自由的限度?

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正如火车有了轨道的限制,才能顺利地行驶;车辆有了红绿灯的限制,才能安全地通行。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3.法治与自由二者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能享自由。

4.从法律意义上理解平等的含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5.平等的意义是什么?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6.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创(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7.我们应该如何珍视自由?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8.什么是特权?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是什么?

(1)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等。

9.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不平等现象?这些不平等现象的危害是什么?

(1)现象列举: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

(2)危害: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10.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

(1)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2)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一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4)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11.什么叫公平?它的内涵及具体要求是怎样的?

(1)含义: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方式。

(2)内涵: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等。

(3)具体要求:权利公平,要求每个人依法平等参与社会活动;规则公平,要求每个人受到行为规范的约束;机会公平,要求社会为每个人提供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12.公平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

(1)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不仅能保证个人应得的利益,使个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受到尊严,从而激发自身潜能,提高工作效率。

(2)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公平有利于营造更好的竞争环境,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13.怎样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

一般而言,正义行为都是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共利益的行为。

14.正义在现实生活中有怎样的价值或力量?国家或政府应该怎样维护正义?

(1)价值或力量:①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②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③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它有利于恰当地调整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安宁的社会环境,为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

(2)国家或政府维护正义要做到:①依法保障人们的正当权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济、违法者受到惩罚。②要求人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人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证其有尊严地生存。③制定正义的制度,使社会弱势群体,能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社会的关爱。④出台体现正义原则的法律法规,使之成为维护正义的有力保障。⑤采取一系列措施,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正义。

15.如何把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

(1)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

(2)个人维护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事。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形成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3)制度保障公平。对于立法而言,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16.如何守护正义?

(1)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

(2)个人守护正义。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3)司法维护正义。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遵循诉讼程序,平等对待当事人,确保司法过程和结果合法、公正。为了实现司法正义,国家积极推进以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司法改革,要求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4)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我们从点滴事情做起,携手共进,共建共享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

上一篇:如何做一个合格员工下一篇:人教版高中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