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特殊教育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清末民国时期特殊教育发展研究(1874-1949)

摘要:特殊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是时代文明进步的体现,是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残疾人权益平等,让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社会对残疾人的教育关注十分有限,并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特殊教育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交融中产生,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调适和完善。基于对这一时期特殊教育发展的背景审视、内容考察、影响因素分析与特点归结以及对发展历程的评析与启示思考的探讨与研究,为当代中国特殊教育的本土化发展累积经验、提供借鉴。论文以历史的角度,对清末民国时期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考察,从特殊教育各时期具体的内容入手,以全局和局部相结合的方式,描绘出这一时期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图景。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及比较研究法等,探索变迁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中积累了何种经验,并对历史进程进行分析解读,以达到以史鉴今的目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清末特殊教育的滥觞与起步。主要探讨了自西学东渐伊始,社会有识之士对特殊教育的舆论宣传及教会特殊教育机构建立所经历的初期探索历程,具体包括特教师资培养、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与教学方法移植、学校的经费来源以及生源和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通过对清末特殊教育的初创历程进行描述,分析这一时期特殊教育的发展受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揭示其发展背后的推动力。第二章民初特殊教育的规范化发展。国家通过制定教育宗旨、划定特殊教育的行政管理来确立特殊教育在学制体系中的地位,对特殊学校的管理发挥着若隐若现的作用,特殊教育开始逐渐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中。同时,特殊学校的办学实践有了新的起色,在特教师资培养、课程教学、经费来源等方面趋向正规学校发展,生源和学生就业也较原来有了较大变化。第三章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特殊教育发展的转型渐变。随着国家在政治上得到统一,教育行政也趋于稳定,政府除了制定特殊教育宗旨和对其进行教育行政管理划分外,开始加强对私立特殊学校的立案监管。同时,义务教育政策的完善,卫生教育、慈善救济政策的强化实施,对这一时期特殊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辅助推动作用。特殊教育的师资培养、课程设置、语言教学、办学经费等方面“中国化”的色彩愈益浓厚。第四章南京国民政府后期特殊教育发展的挫折复兴期。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给本就薄弱的特殊教育事业重创一击,但在民族生存危机意识强烈的时代背景下,受过教育的残疾人接手开办特殊教育的重任,政府在保存和发展特殊教育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使特殊教育事业得以存续。战后,政府对特殊教育制定了相对完善的规划,但受政局动荡影响并未实施。不过,特殊教育在民间推动与政府引导的合力作用下,特教师资培养专业性逐渐增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实践日渐规范,经费来源也逐渐有了稳定的保障,特殊教育逐渐向制度化的方向迈进。第五章在对清末民国时期特殊教育发展历程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特殊教育发展的内外因素,来揭示其自身与所处环境的互动关系。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在大环境的更迭所产生的影响,同时特殊教育自身功能的转换,人本价值的逐渐突显,以及适应本土发展的自我调整,也是促成其具有独特发展态势的关键因素。在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下,清末民国时期的特殊教育显现出了鲜明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也是这一时期的特殊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发展的重要时代标识,更有助于厘清特殊教育的发展思路。第六章从清末民国时期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中,辩证地评析特殊教育发展的经验和局限性,并以史为鉴,探索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即拓展特殊教育观念视角,社会融合与自主发展并举;加强特殊教育政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优化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师资专业化发展;丰富特殊教育课程教法内涵,把握借鉴与创新合理尺度;扩充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凝聚多元力量均衡发展,这些经验可以为当下特殊教育体系的充实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清末民国时期;特殊教育;特殊学校;中国化

学科专业:教育史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研究的问题

三、文献综述

四、相关概念界定

五、研究的价值

六、研究思路与方法

七、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清末特殊教育的滥觞与起步(1874—1911)

一、清末特殊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动荡政局为开办特殊教育提供宽松土壤

(二)西学东渐的文化传播为特殊教育的产生创造条件

(三)新教育发展为特殊教育移植创设宽容氛围

二、清末特殊教育的嚆矢

(一)清末特殊教育的舆论宣传

(二)教会特殊教育机构的兴起

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启蒙

(一)盲教育师资培养的肇始

(二)聋哑教育师资培养的肇始

四、特殊教育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的初步探索

(一)确立“识字明道”的培养目标

(二)尊西仿新的课程体系初具

(三)教学方法的移植与改进

五、特殊教育经费对西国的依附

(一)教会慈善人士的联合募捐

(二)国内教会组织的支持资助

六、特殊学校生源就业与发展规模

(一)学校生源及就业情况

(二)教会办学的零星尝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国初期特殊教育的规范化发展(1912-1926)

一、民初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军权至上的政局导致特殊教育发展边缘化

(二)城市社会变动改变残疾人的救助观念

(三)教育热潮迭起为特殊教育发展创设民主氛围

二、民初特殊教育政策的形成与确立

(一)民初特殊教育宗旨的流变

(二)特殊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初定

(三)特殊学校确立地位与规范管理

三、特殊教育师资来源的自给自足

(一)特殊学校毕业生扩充师资队伍

(二)特殊学校附设短期师资训练班

四、特殊教育培养目标变革与课程教学完善

(一)确立“塑造独立国民”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内容的丰富充实

(三)语言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调试

(四)上海盲童学校的个案考察

五、广源众筹的多渠道经费来源

(一)特殊学校的外源性筹资

(二)特殊学校的内源性筹资

六、特殊学校生源就业与发展规模

(一)学校生源及就业情况

(二)教会办学增加,国人积极仿办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特殊教育的“中国化”渐变(1927-1936)

一、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教育行政渐趋稳定与教育秩序规范

(二)国内预防残疾意识逐渐增强

(三)儿童学研究的发展促使国人关注残疾儿童

二、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特殊教育政策的调整与发展

(一)特殊教育宗旨的核心确立

(二)特殊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调整

(三)私立特殊学校的管理权过渡

(四)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变通政策

(五)卫生教育与慈善救济的强化实施

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初步形成

(一)确立职业性与师范性相结合的培养目标

(二)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课程设置

(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经验积累

四、特殊教育培养目标革新与课程教学的本土探索

(一)确立“盲哑教育职业化”培养目标

(二)课程内容的宗教性弱化

(三)国人对语言教学的尝试与突破

五、西方母国经费来源缩减

(一)国内捐款与政府补助增加

(二)制定学费标准,补充学校经费

六、特殊学校生源就业与发展规模

(一)学校生源及就业情况

(二)教会与国人办学数量的此消彼长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后期特殊教育发展的挫折复兴(1937-1949)

一、南京国民政府后期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致使特殊教育重心南移

(二)特殊教育专业组织的兴起助力

(三)战后中国经济崩溃导致特殊教育生存举步维艰

二、南京国民政府后期特殊教育政策的规划与完善

(一)战时特殊教育政策的应时调整

(二)战后特殊教育政策的完善性规划

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专业性增强

(一)专业性与师范性相结合的培养目标

(二)注重系统理论学习的课程设置

(三)延聘专业教师开展培训

(四)战后拟定专业师资培养方案

四、特殊教育办学目标与课程教学体系的日趋完善

(一)确立“培养社会有用公民”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内容的规范设置

(三)特色教学法的形成

五、经费来源渐趋稳定

(一)社团组织的经费补助

(二)政府经费投入渐增

六、特殊学校生源就业与发展规模

(一)学校生源及就业情况

(二)学校数量扩充,残疾人渐成办学主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清末民国时期特殊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特点

一、特殊教育发展的外生性影响因素

(一)政权更替与国家权力触角的延伸

(二)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新生与生产力的客观需求

(三)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强势推进

二、特殊教育发展的内生性影响因素

(一)特殊教育自身的功能转换

(二)特殊教育的人本价值逐渐突显

(三)适应本土发展的自我调整

三、特殊教育发展的特点归结

(一)教育观念由“养”到“教”不断明晰

(二)教育监管由“放”到“收”的集权化

(三)特教师资培养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四)课程教学体系杂糅走向融合的本土化适应

(五)经费来源由单一走向多元的开放化集资模式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清末民国时期特殊教育发展的评析与启示

一、清末民国时期特殊教育发展的经验

(一)特殊教育本质功能的表达与强化

(二)政府主权意识觉醒加强特殊教育整顿规范

(三)特教师资培养体系的形成与教学经验积累

(四)西式课程与教学方法的植入与改造

(五)多方支援加强特殊教育根基巩固

二、清末民国时期特殊教育发展的困境

(一)角色定位摇摆不定,教育观念难转变

(二)政策法规零散不健全影响特殊教育规范管理

(三)师资培养体系欠缺阻碍教学工作进展

(四)课程教学过度依赖制约特殊教育独立发展

(五)经费支出基础薄弱导致特殊教育发展缓慢

三、清末民国时期特殊教育发展的当代启示

(一)拓展融合教育观念视角,社会融合与自主发展并举

(二)加强特殊教育政策顶层设计,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三)优化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师资专业化发展

(四)丰富特殊教育课程教法内涵,把握借鉴与创新合理尺度

(五)扩充特殊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凝聚多元力量均衡发展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思考论文提纲下一篇:哲学家与哲学思考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