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2022-08-30

心得体会是我们接触事物产生的思想,也是我们明确自身发展目标的重要方式。如何结合自身的成长情况,写出勉励自身成长的心得体会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更多范文可通过本站顶部搜索您需要的内容。

第一篇: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心得体会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由过去的“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以下是我学习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江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的,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

会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学生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二、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可以采取众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认为,在众多环节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而高尚师德的表现,我认为首先是行为。

三、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教与学的方式的变化,能不断地给学生以新奇,让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高昂劲头,让学生“乐学”,进而“会学”。而且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得以锻炼和提升,使观察力更集中,注意力更持久,想象力更丰富,思考力更敏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较高要求,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本文是就本次学习新课程理念并结合实际教学写的几点总结与心得体会,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

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的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总之,只要用心去想去做,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给课堂带来无穷的乐趣。

第二篇:新课程新理念学习心得

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繁、难、偏、旧”的课程内容,已滞后于教育发展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强调: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地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这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以下是我学习新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认真解读,增强意识,明确主题。

新《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反映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社会变化与发展要求的课程目标,必须以注重学生健康个体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创新、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特征。新课程目标,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新课程改革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指导深度,而且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终目的。为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应扮好应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认真学习课改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课改意识,在行动中支持课程改革。

二、求真务实,实践开拓,角色促进。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它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每位教师思想观应有新的转变,新课程《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爱好;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彻底实施。

三、积极创新,挖掘资源,充实教学。

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也就是说,新课程提倡留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聪明的发挥。因此,学校必须创设环境让教师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在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教研中交流、研讨,并获得共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才可有高层次的提高。教师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究。

总之,新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新的起点、新的重任都需要发挥每位课改教师的聪明与辛勤劳动。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今天的努力将会换来明天的硕果累累。

第三篇: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本学期学校要求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通过本次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无论教学内容安排还是呈现形式,处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创设情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数学课程力求将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与课程的框架设计、内容确定以及课程实施有机结合起来,为广大数学教师深刻领会数学新课改精神,有效的进行数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不是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而是习惯于把教学过程归结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上课做不完,课外继续练,在大量反复操作的基础上达到掌握的目的。教学评价时,主要看结果,即分数的高低。新“课标”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对此,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轻过程,重结论,单纯依靠重复操练的“经验性”教法,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开展教学,减轻学生大量的重复操练产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着力点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真正把学生当作数学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心理规律,创设情境,注重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参与动机,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并作出评价调控。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有畏难情绪、不积极参加学习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真诚的鼓励、热情的帮助、细心的辅导,促其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参与活动的时间尽量多些,参与活动的效率尽量高些,教师应多考虑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的画面,有利于反映事物变化的过程,易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说、议、做、练等多种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营造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浓厚气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提高参与的质效。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在独立探索、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

三、教师在平常课堂教学中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会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就是使学生达到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学习新课标,就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新课改。教学方式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变了,认识这个变化,接受这个变化,适应这个变化,才能和学生一起实施教学的改革,共同实现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虽然,教学方式变了,教师角色变了,教学观点变了,但是目标不能变,为了孩子一生的持续发展,我们将坚持不懈的将课改进行到底。 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本人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争取早日成为新课改中合格的、成熟的数学教师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通过这些天的学习,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会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这次再学习让我真正懂得了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

我有幸参加市级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为期十天的培训虽然很短暂,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很充实的。在这里有走在新课程前沿的专家和一线教师,能听到他们不同风格的讲座,不同风味的上课,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具体体会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新课程是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对于教师而言,首要任务就是建够新课程有效教学理念。要该掉传统的“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观念。通过培训,我知道了怎样去定位、去思考、去摸索、去创新,让我的课堂充满激情。我知道了怎样让我的学生真正的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良好的数学教育就是不仅懂得了知识,还懂得了基本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磨练。在教学上要由关注“教”向关注学生“学”转变。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不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做中学”,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交往中学习。要关注个体主动探究和情感体验。在行动上教师要赋予学生真实的“爱”,这种爱是一种对全体学生的关注,是一种对每位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平等的尊重,是一种深刻的理解,是一种“容错”的悦纳,是一种精神的激励。在教育由以本为本变为以人为本,教师由控制者、评判者转向参与者、引导者,学生由接受型转向探究型与接受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学生,学生在面对一个问题时他们是如何思考的,其中是否存在着经验。同时要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结合实践,提高效率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转化成我自己的理解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注重课堂实践和资源整合,运用专家的教育智慧补己之短,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教育内容,推动教育教学的行为变化。教师应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向更完善的目标努力。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骨干教师,就必须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专家教授们的新理念新视野就像一扇窗,为我带来外面广阔天地的一束灿烂的阳光。今后教学,我要努力实施新课程改革,把培训学习到的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评价方式用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不断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课堂上设计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变学生被动为主动,使课堂氛围活跃,提高教学效率,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 内容丰富,博采众长

无论日常生活,还是教学过程,教师自身素质作用不可低估。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市师训办组织的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给了我一次全面提升自我的机会,使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着。阅读“培训”的学习材料,将会使我在今后的备课,授课中得到了很多启示。譬如,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设计流程的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授课方式的选择,各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融汇贯通,让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懵懂的孩子站起来学会了走路一般。犹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上,无论是课前的精心备课,课堂上的教学流程,还是课后的作业检查与教学反思,一系列流程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聆听专家讲座,如沐春风,通体舒畅,让我学会了如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评价;如何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自我潜能;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拜读同行创意,参加班级讨论,亦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三人行,必有我师”之感。在相互切磋,交流和讨论中,日常教学中存在的细微之处,也将会得到了良好的改正。班级日常事务处理的能力,也将会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总之,专家和一线教师以他们的亲身体验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做指导,让我在短暂的数天时间里更好地了解新课程实施中会面临和需要解决的困难,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骨干教师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收获了专家教授们的精髓,提升了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今后将会使我的教学世界更丰富多彩,让我在教学修养上也得到提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我参加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通过学习,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制约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我们广大的教师也应该彻底地洗脑,改变我们现有的课堂教学的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下面我就谈一下我的感受:

一、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理念之二是“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基本理念之三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深入、全面地学习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掌握课程标准的思想内涵,通晓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才能目的明确、方向集中地钻研教材,具体、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分散难点、突破疑点,从而得心应手地驾弩教材,灵活自如地选择教法。

二、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

从新的课程标准来看: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它实际上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是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在学习中对学生提供经验和帮助,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地给予一些建议,老师要向学生提供经验,帮助他们进行判断、检查自己想法的正确性,提醒他们注意探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深思熟虑地、周全地统筹学生活动。教学中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会变得开阔,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逐步由过去的“学会”向“会学”转变。例如《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我就采用了先猜想~论证~归纳教学过程。这样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三、健全新的评价机制。

评价不但有终结性的评价,还要有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应该侧重的是一个阶段后,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发展,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元领域的综合评价,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促进更好的发展,这样,评价的激励功能、诊断功能才会有始有终科学的发挥,学生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同时评价的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化、交互化,继续坚持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对待他人,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其健康的成长。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践行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

第四篇: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新年伊始,我参加了新课程培训。通过这一天的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 规模、力度大。

新课标贯穿了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切实地落实发展的理念,必须建立以下几种意识。知识意识: 教学的有效知识是知识与发展的结合点。发展性教学不是提高教学知识的总量,而是提高教学的有效知识量。课程意识:新的课程计划、标准不是教学惟一的资源;增加了选修课活动课;取消了教学指导书、参考书。学生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教学观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育教学全方位的变化:教学内容、方法、形式的变化,领导、教师、学生角色的变化,教师生活、工作、思维方式的变化。要主动适应这些变化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改革。

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

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课堂教学模式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这场革命中,教育教学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

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各种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写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我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1)真正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与主体意识的培育,强调对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关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以及对学生人格的完善。(2)明确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教师必须把以新课程为依托的教育活动当成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使教学在创造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演绎出无穷的生命力。(3)思想素质方面,教师应依托新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以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

2、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师观。

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1)从师生关系看,新课改所贯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为一种生命活动、作为师生平等交往和对话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从传授知识的核心角色中解脱出来,尽快充当起教学活动中的共在的双主体之一的角色(另一主体是学生),发挥出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促进另一共在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组织者和引导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这一过程是教师由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

3、确立交互主体的新学习观。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满足学习需求,体验学习兴趣,发展学习个性,实现学习上的大飞跃。

三、创新教学模式的实验构建教学的新飞跃

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的改革。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教法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坚持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才能真正构建出完全符合新课改所需要的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不能只讲在嘴上、写在纸上,而在行动上不落实。否则,教学就只会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无法实现质的飞跃。新课改也会是穿新鞋走旧路,有声势没实效,最终只能陷于肤浅。

新课改涉及到诸多复杂关系,需要全方位地协调。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新课改是系统工程,可谓任重道远。但是,我相信,只要广大教师能够积极投入、大胆探索,各方齐心协力,新课程改革一定能够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

第五篇: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程心得体会

(一)新课程新在哪里

1、教材全新的设计理念。

一是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二是主张“双主体”互动论。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三是强调“新三中心”。新三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

2、三位一体教学目标。

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搜集、阅读、探索、思考、观察、实践、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成为学生培养高尚道德和体验丰富人生的环境。

3、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

由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向自主探究合作式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研究式——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讨论式——参与式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式——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学习;小组协作式——小组成员协作,互相分享;和谐合作式——师生之间互教互学、平等合作;综合活动式——在活动中学、在实际情景中学。

4、灵动鲜活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它给思维的“活”

提供了条件,学生得到了解放,教材变得开放,教学过程开放了,教学时空也开放了。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拥有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他们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自由表达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质疑、指正和批评教师观点或教材观点,拥有被尊重的权利等等。给予学生这些自由和权利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发展。

(二)新课程如何实施

1、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新教材每一框内容活动不少,设计的问题很多,很容易触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我们的学生,有时我们可以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活动情境,因此,对于教材中活动我们要精选巧用,选准切入点,灵活处理这些活动,切忌“照本宣科”,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机会,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思索、探讨,学生自己能做的一律让学生自己去做,学生自己能想的一律让学生自己去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而是要求教师将舞台还给学生;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削弱,反而更重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会因

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选择、对学生疑惑的指导,

获得成功的激励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3、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去发现和矫正错误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变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也体现了知行一致的原则。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做出正确判断。

2

新课程学习体会

我看体育课程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给体育课堂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理念和活力,新大纲、新教材和课程标准和出台,大大拓宽了原本体育课的学习领域,让我们这些体育教师尽快地进入角色,积极追求一种全新教学方式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如果教师不能领会课程标准的真正含义的话,那么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就会被老师误认为“放羊式”教学了。如此看来,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精神上,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改造、加工、整合,使之变成学生喜欢的可以亲身体验的、有兴趣的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教学活动,以健康、快乐教学为中心,讲求学生个性化发展,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体现个体差异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手段,培养终身体育为目的。

对于《新课程标准》的态度是看得懂,能理解读起来明白,说起来容易,但琢磨起来却又有些模糊,干起来会觉得困难重重。也就是说:理论上是赞同的,实践中是茫然的。

如:一些学校的领导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以致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探究存在的问题,只能从形式上去装“象”。包括一些评优课,展示课等都带有演戏的味道。再就教学内容是众口难调。现在一个教学班有50—60人之多,有男生有女生,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运动能力各不相同。不论选择什么教材,教师无论怎样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总有一部分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或应付差事,甚至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如果教师硬行实施教育,就必然与《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相矛盾。

针对以上的问题和实施面临的问题。首先,体育教师必须从角色转变,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能再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要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善于总结。其次,教师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变知识的容器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再次,转变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定的空间,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终身体育观紧密结合起来。最后,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表扬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体育教学过程也离不开表扬的教育方法,在整个教学中,会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对部分素质差的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应使其丧失信心,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安全因素要及时排除,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更好地上好体育课。

总之,在新课程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一堂好的体育课,最应该提倡的也是最“本色”的东西,就是通过对教材内涵的把握与处理,创设一种氛围,设置某种情境,使学生忘我地、兴致勃勃地主动投入到那种愉快的体验,探究之中。最后,教学不仅要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给体育课堂教学注入了全新的理念和活力,新大纲、新教材和课程标准和出台,大大拓宽了原本体育课的学习领域,让我们这些体育教师尽快地进入角色, 3 积极追求一种全新教学方式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如果教师不能领会课程标准的真正含义的话,那么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就会被老师误认为“放羊式”教学了。如此看来,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教师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精神上,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改造、加工、整合,使之变成学生喜欢的可以亲身体验的、有兴趣的对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教学活动,以健康、快乐教学为中心,讲求学生个性化发展,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体现个体差异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为手段,培养终身体育为目的。

对于《新课程标准》的态度是看得懂,能理解读起来明白,说起来容易,但琢磨起来却又有些模糊,干起来会觉得困难重重。也就是说:理论上是赞同的,实践中是茫然的。

如:一些学校的领导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忽视或轻视体育的行为、观念、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以致于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太大,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探究存在的问题,只能从形式上去装“象”。包括一些评优课,展示课等都带有演戏的味道。再就教学内容是众口难调。现在一个教学班有50—60人之多,有男生有女生,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质运动能力各不相同。不论选择什么教材,教师无论怎样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总有一部分学生是在被动接受,或应付差事,甚至扰乱正常教学秩序。如果教师硬行实施教育,就必然与《课程标准》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相矛盾。

针对以上的问题和实施面临的问题。首先,体育教师必须从角色转变,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等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能再将自己禁锢在体育这一门学科的壁垒之中,而是要更多地加强体育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不断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善于总结。其次,教师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变知识的容器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再次,转变以往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切实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一定的空间,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与终身体育观紧密结合起来。最后,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教师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表扬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体育教学过程也离不开表扬的教育方法,在整个教学中,会时刻注意课堂上的变化,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指导,对部分素质差的学生,不应过于苛责,不应使其丧失信心,及时进行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特别是安全因素要及时排除,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更好地上好体育课。

总之,在新课程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一堂好的体育课,最应该提倡的也是最“本色”的东西,就是通过对教材内涵的把握与处理,创设一种氛围,设置某种情境,使学生忘我地、兴致勃勃地主动投入到那种愉快的体验,探究之中。最后,教学不仅要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

4 新课程学习体会

1、学会如何去处理体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成为教师步入成熟的重要环节之一。

2、在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实际问题,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

3、(1)学生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体育课一直作为一门副科,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生都错误的认为体育课是玩耍课,因而在思想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敷衍了事。学生在上自己喜欢的体育内容时,思想还比较集中,体育课收到的效果也很好,而一旦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时,学生就不愿意参加练习,行为懒散,体育课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组织纪律方面.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纪律约束,

就无法进行教育。如集合、整队、队形、队列变换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才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而现在的学生上课往往只想着玩,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出现接嘴打闹,推推搡搡,不服从指挥与安排的情况,有的内容不按要求完成或不参加,在服装、考勤方面不能按照体育课的要求去做,

新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在这些方面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很难很好的把教学内容贯彻下去。

(3)意志品质方面.

学生上体育课爱偷懒,有点小伤小病就请假。对于难度较大的教材,怕经受挫折,没有勇气去尝试,缺乏勇敢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较欠缺,如中长跑运动时间长,运动量也较大,很多同学都不愿意上这样的课、

这次新课程改革的规模、力度之大,让我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和希望。回顾历史,近百年来在诺贝尔的领奖台上无一名中国人,中国与诺贝尔奖无缘和我们中国的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四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感觉到自己教学中很重视学生成绩(分数),根据纸笔测验的成绩推断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忽视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各类艺术教育成为了一些家长、教师的素质教育,教师为个别优秀学生使劲全身解数。

通过培训,以前的教育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意识到现代教育观念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能充分发展,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发展科学素质,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技的发展。

我们的生活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又是有规律可循的,学生就要有一种自己探究的能力才能认识自然、社会,才有能力识别伪科学,而教师只能在其探究中给予帮助。听讲座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如教学大气压的存在时,问题:将纸盖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然后倒过来会出现什么现象?对于这个问题以前叫学生一实验就清楚了,显然这么做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不到培养。可以先让学生猜测倒过来后的现象并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根据提出的方案让学生自己分析得出,这就给学生提供了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我们的教学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但以往我们都忽视了,教师都是用一个实验结束一个问题,学生也成了一个观众,精彩过后什么都没有,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们老师都很负责的完成实验,等考试的时候学生脑子又一片空白的缘故吧!没有体验哪有获取。

新课程已走进我们的校园,我也该改改以前的教学思想,让新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教旧的教材,重构新的课堂。面对新课程大家都是新的,只有在教学中慢慢体会。

5 校本研修心得体会

——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我作为教研组组长,我们组科目多,学科性强,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校本研修,我提高了认识,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实现了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传统的教学法,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播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合作学习体现互动性和交往性,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不同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

教师在小组合作前,要做适当的讲述,讲述要有目的,(1)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告诉学生他们会学习什么,他们必须掌握什么,(3)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为了提高效率和缩短宝贵的时间,可采用例子或图例来增加讲述的清晰度,必要时在讲述结束前可向学生提问以确信他们理解了讲述的内容。

对于合作学习,解决好以下四对关系:

1、合作与学习,合作是学习的手段,又是学习的目的。

2、合作与竞争,包括小组竞争和组内竞争。

3、目的是为了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水平的整体性提高。

4、合作与独立,没有独立学习做基础的合作学习犹如空中楼阁。

总之,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育,学习的快乐。教师要加强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学习,并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适合学科的合作学习模式,使学生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合作学习、探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7 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大写的人

——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有人担心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轰轰烈烈的学习,平淡无味的实践。如果我们对于新课程标准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学习上,如果我们老师自身尚缺乏实践新课程标准的素质,那么,这种担心就绝不是多余的。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关键在教师,关键在教师是不是大写的人。

一、大写的人是人性化的人

相对于天真烂漫的孩子而言,教师身上或多或少的有着因袭的沉重:几千年封建文化糟粕以及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阴暗与肮脏使得有些教师或官本位、奴才味十足,或明哲保身、庸碌无为,或奴才成为主子后的变本加厉的专制„„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他绝不轻视他人,也绝不轻视自己。他尊重学生独立平等的愿望,但也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欣赏学生的奇思妙想,又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予帮助与指导。教师的人性化,主要应是以人为出发点,以培养人格健全、思想独立的人为指归。平等、尊重、宽容、仁爱等不是也不应是外贴的标签,而是深入骨髓的思想、文化、精神。只有当平等、尊重、宽容、仁爱等真正成了教师深入骨髓的思想、文化、精神,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人性化的课堂,我们的民主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主。我们才能彻底告别演戏、作假、虚伪(我们太会演戏了,无论怎样严肃、崇高的事情,我们都可能“玩”一把),迈向自尊、自信、自强!

二、 大写的人是学习型的人

新课程理念要求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在传统社会中,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以便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将会重复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只是传前人之道,教固定知识,解相似之惑,也就有一本教材打天下之说。而在信息社会中,对于人来说,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比掌握多少知识更为重要,因此,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应是教学生“学会学习”。这就需要教师成为学习型的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做学生的楷模。朱熹有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我们教师都能拥有不断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就一定能够成为博学多才的学者,具有广博深厚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精湛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知识,就能够不断吸收新知识,开阔视野,提升境界,实现自身的不断超越。

三、 大写的人是创造性的人

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是创新与开拓,学校教育中,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教会学生学会创造,培养内心觉悟和自主发展的人。一个必要的前提是:教师是具有独特教育理解的人。凡创造性教师一定具有个人化的教育哲学观。这种个人化的教育哲学观是对教育、对教学、对课程、对知识、对师生关系、对教育理论等独特的个人化的理解,这种独特的、个体化的教育理解具有反思和批判特征,以弥漫式与渗透式的形式,以内源性与外发性相结合等方式投射到教师的整个教育活动中,成为创造性教师的思想支撑和动力来源。僵化的、保守的、自负的、经验主义的教师是不能与创造性画等号的,也就难以培养创造性的人才。能否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能否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能否鼓励学生大胆突破常规、定论,是判断一个教师是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标志。不盲从,不虚妄,重视启发学生的内心觉悟,创生自主发展的生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新时期的崇高使命。

有个古希腊学者说过:“人脑不是一个可以灌注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可以点燃的火把。”在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实施过程中,让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成为大写的人,去点燃火把,照耀世界!

8 落实校本教研 推进课程改革分类: 教学论文

落实校本教研 推进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在我县深入进行,如何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成绩,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大家也都清楚: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下面,我就学校在校本教研方面的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健全制度,营造校本教研氛围

我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堂改革领导小组和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学校一把手亲自抓教学管理,把主要精力倾注到教育教学上。在此基础上,我们先后印发了《活水乡校本研修方案》、《活水乡课程改革方案》、《活水乡教师个人发展行动计划书》、《活水乡教师反思卡》等校本研修方案,为了保证培训质量,我们加强了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成立了以年级组为依托的校本教研网络,中心小学领导班子下到各年级组蹲点,要求主讲教师发言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年级组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每次培训做到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另外,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与教师评聘职称挂钩、与教师业务考核挂钩、与教育教学评优挂钩。由于制度的领引得当和校长的率先垂范,教师们都积极参与到校本教研中来,努力把学校办成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学习型场所已成了教师们的自觉行为。

二、常规培训,夯实校本教研基础

学校坚持每周日例会学习制度,充分利用例会传达课改信息,交流课改经验,指导教师学会理性的思考教学问题,学会运用课改理论解决实验中出现的新问题。本学期王校长就如何批改作业等教学问题作了一次精彩讲座,同时,我们还准备邀请了市县教研室专家来学校做专题报告,以期使全体教师从中开阔视听,接受新知,丰富自我。

为提高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我们要求教师必须完成以下至少五个方面的研修量,即:

1、订一本业务杂志,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要摘抄五篇以上的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2、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2005年,学校给每位老师选用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2006年选用了《现代教育理论》等书。这些书理论联系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充实了教师理论知识结构。

3、每课有一次教学反思;

4、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

5、学习研究一位名师并写出研究报告,上学期,我们要求教师不带任何资料备了一节课,本学期我们又组织老师学习了名师窦桂梅的教学实录——《秋天的怀念》,通过与名家教案的对比学习,老师们更深切体会到如何钻研教材与组织课堂教学,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与课改同步,凸显校本研修特色

1、集体备课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课改实验的关键环节,也是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之一。从上学期开始,我校实施了集体备课制度,学校要求集体备课做到“五个统一”:统一进行教材分析;统一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及突破难点的方法;统一单元教学进度;统一单元练习题;统一单元测试。并且要求主备人提前搜集材料,写出教案,集体备课中大家共同评议、修改、完善,其他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情况对教案进行再处理,形成自己的教案。这样既发挥教研组的优势,完善教学设计,又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的能力。

2、课堂教学

从上学期开始,学校就成立了课改实验班,一方面,我们要求课改实验班教师的教学时 9 间不超过30分钟,留10分钟给学生思考或质疑的时间。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们提出了“五个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让学生多想一想;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多做一做;三是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多说一说;四是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其多看看;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多动一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我们又加强对实验班的引领与监督,要求课改领导小组成员每月至少听一节课改教师的课,与课改老师一起探讨教学方法,并适时进行指导。同时,我们还要求课改教师每月写出一篇课改小结,每学期作一次有关课改方面的讲座,上一次公开研讨课。在领导的有力监督和课改教师的积极努力之下,我乡小学的课改已初见成效。

本学期,我们还要求凡上公开课的教师都要按“观看——评课——移植——再评课”方式上课,每次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活动主题,通过观看音像示范,教师评价集体讨论编写出教案,再进行教学实践和教师评课活动。通过这种方法,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得到提高。

3、教学反思

反思能力是教师的必备素质,在课改实践中,教师要有行动,就要学会反思,只有这样,行动才能不盲从,反思才能有源头。因此,在校本培训中,我校十分关注如何提高教师的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能力。开学初,我们就印发了《北源乡教师反思卡》,要求教师做到:课前反思教学设计,课中反思教与学,课后反思成功与不足,及时制定措施加以改进,将反思结果写成教学随笔,为以后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让反思从课堂中来,回到课堂中去。

另外,学校正初步尝试“教学问题积累表”,要求教师将平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在教研活动时供教研组进行“问题会诊”,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于教学实践中,以期形成了“问题—计划—实践—反思”的行动研究的良性循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深深地知道校本研修工作任重道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县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通过开展诸多的校本培训活动,在理论中不住探索,在实践中不懈体悟,北源小学一定能走出一条科学的校本研修之路,逐步实现“教学型”向“科研型”的转化。

上一篇:校领导班子述职报告下一篇:小课题研究记录总结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