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例小切口联合点式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分析

2022-09-10

下肢静脉曲张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 在我国张培华等[1]调查发病率为8.6%。主要表现为大隐静脉扩张, 迂曲。发病初期多有患肢肿胀、沉重及钝痛感、易疲乏, 晚期出现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 严重者出现湿疹及溃疡, 可并发出血及血栓性静脉炎,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手术一直是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2]。我院自2005年2月开始采用小切口联合点式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 男49例, 女35例, 年龄20~65岁, 平均42.5岁。共99条肢体, 右下肢28例, 左下肢63例, 双下肢8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 均有下肢酸胀、沉重、易疲乏感, 其中皮肤色素沉着30例, 合并湿疹样皮炎14例。术前均做彩色多普勒检查和Perthes试验及Pratt试验, 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 评估下肢深静脉回流及深、浅静脉和交通支瓣膜功能情况, 以排除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动静脉瘘等其它疾病, 明确诊断为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

1.2 手术适应证

适用于单纯下肢浅静脉功能不全及其属支功能不全, 深静脉通畅, 无明显返流及手术禁忌的患者。

1.3 手术方法

(1) 术前标记:术前1d患者站立后使下肢浅静脉曲张到最大程度, 用龙胆紫沿曲张静脉走行画线并用碘酊固定, Pratt试验阳性者画叉标记交通支点位。 (2) 麻醉选择:连续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麻醉。 (3) 高位结扎:先从腹股沟皮纹下0.5cm股动脉搏动内侧1cm处取与腹股沟韧带平行切口长约1.5~2cm, 解剖大隐静脉, 结扎所见各属支, 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近端 (距股静脉0.5~1cm) , 远端插入剥脱器至膝关节内上方0.5~1cm, 以剥脱器为标志切口约1cm, 游离静脉切断, 远端结扎, 近端利用剥脱器将大隐静脉向上拉出, 抽出大腿段主干后即刻用棉垫沿剥脱路径压迫5min。 (4) 起始部结扎:在内踝内上方大隐静脉起始部用尖刀做0.3cm切口, 切断大隐静脉主干, 断端结扎。 (5) 小腿部点式剥脱:沿术前描记的曲张静脉标记用尖刀做多个约0.3cm切口。切开皮肤至血管外膜层, 将曲张静脉先用血管钳拉出, 再用绞拉法最大限度的拉出静脉。有交通支点位标记处做0.3cm切口, 于筋膜上结扎交通支。 (6) 包扎及术后处理:腹股沟及膝关节内上方切口5-0吸收线皮内缝合, 其它切口用美敷拉拢, 用弹力绷带自足背至大腿中上段包扎。如有小腿合并湿疹样皮炎处用复方康纳乐霜软膏做成单层纱布敷于患处。术后抬高患肢, 在床上活动踝关节, 鼓励患者24h后离床活动, 术后第3天拆除绷带, 穿弹力袜3个月。

2 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恢复良好, 术后住院3~5d, 术后24~48h可下床活动。下肢皮肤切口愈合良好, 无切口出血、皮下血肿,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隐神经损伤及淋巴瘘发生。本组术后残留曲张静脉2例, 于门诊局部注射硬化剂后消失。本组随访到79例, 随访时间6个月~4年, 下肢酸胀、沉重、易疲乏感均明显好转, 皮肤色素沉着消失或明显减退, 湿疹样皮炎消失, 均未见复发病例。

3 讨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属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范畴[3]。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常见的相关因素有:长期站立、女性妊娠、年龄、不同原因导致的腹内压升高、家族遗传等。自20世纪初Homans提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以来, 该术式一直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最主要手段, 有学者认为具有根治效果并推荐为首选术式[4]。手术的基本原则是大隐静脉剥脱阻止浅静脉返流, 曲张浅静脉的切除, 以达到消除静脉高压的来源和曲张浅静脉的目的。但传统手术切口大, 创伤大, 残留疤痕明显, 术中出血多, 隐神经损伤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美观的要求及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近年来微创技术广泛用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主要包括:透光直视旋切术、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大隐静脉射频消融术、腔镜交通支手术[5]及泡沫硬化剂治疗[6]等, 其特点是创伤小, 美观, 术后恢复较快等, 但其术后浅静脉炎发生率高, 术后早期疼痛明显, 易发生皮下淤血及血肿, 临床效果有待于观察, 设备及治疗费用较昂贵, 技术要求较高, 在基层医院较难开展。我们采用的小切口联合点式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是以传统手术为基础, 操作简单, 无须特殊器械。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具有以下优点: (1) 大隐静脉主干剥脱于膝关节内上方, 手术隧道短, 手术中出血少, 不损伤隐神经, 术后一般无血肿、皮下淤血及下肢疼痛等。 (2) 小腿部曲张静脉采取点式剥脱, 每个小口可以剥除曲张静脉5cm左右, 切口部位依据曲张静脉的部位选择, 手术较为彻底, 复发率低。 (3) 小切口创伤轻, 出血少, 术后愈合好, 无明显疤痕, 对外观影响较小。 (4) 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张涛[7]等认为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复发主要是术前诊断错误和手术操作不当等因素所致。我们术前充分评估下肢静脉回流及深、浅静脉和交通支瓣膜功能,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有效的减少了术后复发率。同时对于小腿合并湿疹样皮炎患者, 我们应用复方康纳乐霜软膏做成单层纱布敷于患处, 复方康纳乐霜软膏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对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皮肤湿疹样皮炎效果显著。

通过几年的临床观察和总结, 我们认为小切口联合点式剥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安全易操作, 复发率低, 费用较低, 有切口小、疤痕不明显、美观等微创技术的优点, 又有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 对改善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摘要:下肢静脉曲张主要表现为大隐静脉扩张, 迂曲。发病初期多有患肢肿胀、沉重及钝痛感、易疲乏, 晚期出现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 严重者出现湿疹及溃疡, 可并发出血及血栓性静脉炎,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小切口联合点式剥脱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培华, 蒋米尔, 戴乐天, 等.华西四省一市周围血管疾病调查研究[J].普外临床, 1993:162~164.

[2] Bergan JJ.Venousre Flux:Guideline for management[J].Vasc Surg, 1997, 3 (3) :286.

[3] 吴在德, 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639~641.

[4] 杨宏新, 杨振林, 王荣华.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400例体会[J].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 2005, 3 (11) :49~50.

[5] 刘鹏.微创技术在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与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5, 4 (25) :210.

[6] 刘小平, 温朝阳, 梁发启, 等.泡沫硬化剂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35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2 (26) :136~137.

[7] 张涛, 杨本迅, 沈荣基.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原因的探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4, 13 (1) :77~78.

上一篇:中外合作专业英语教学微探下一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