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营改增”税负影响及优化建议

2022-09-10

1 引言

一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双轨制”的流转税体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双轨制”的弊端日益显现。自2012年起, 国家不断进行增值税试点改革, 由于银行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一直未被纳入到改革范围。随着“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 营业税制下重复征税、计税依据不合理、税负较高等问题不断凸显, 全面营改增势在必行。

2016年3月26日, 财政部、国税局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 (36号文) , 公布了自2015年5月1日起, “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 至此“营改增”在我国全行业内全面铺开。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营改增对银行业的影响问题值得探讨。

2 我国银行业税收制度发展进程及营改增研究现状

2.1 我国银行业税收制度发展进程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银行业按4%的税率计征营业税, 按5%-30%的税率计征企业所得税, 在完全国有化以后便不再缴纳。经历<文革加引号>, 中国的金融处于无序状态, 相关制度也不规范。改革开放之后, 国家对银行业的税收政策做出了较大调整。1997年之前为5%, 1996年至2000年调至8%, 2001年又降到7%, 2002年再降到6%, 2003年之后则恢复到5%。自2012年我国开始进行“营改增”试点改革, 2016年3月26日, 财税 (2016) 36号文规定, 自2016年5月1日起, 银行业所属的金融业开始全面实施营改增, 并规定金融服务业统一适用6%的税率。

2.2 营改增税制的研究现状

营改增政策在金融业全面展开的前后, 不少学者对于营改增对银行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 与国家的政策目标也有一定的偏差。如魏志华、张丹等根据上市银行的数据按6%的税率对银行简易计征增值税方案进行测算, 其结果显示银行业税负相对营业收入约上升2%;人民银行国库局“营改增”课题组以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进行测算, “营改增”之后整体税负上升1.6个百分点;广发证券研究中心根据10家商业银行2015年年报数据研究“营改增”后银行主要业务税收变化情况, 发现单个银行的实际税负变动额度有增有减, 总体税负成本小幅增加。

综上研究结果发现, 银行业营改增初期, 各种因素导致实际的效果可能与政策的原始初衷相背离, 营改增后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目标短期内可能无法实现。

3 银行业“营改增”前后政策变动及其影响对比分析

财税[2016]36号文件及相关文件, 规定了银行业营改增后征税范围等相关细则。这里具体从贷款服务、直接收费金融服务、投资业务、不良贷款、固定资产和业务支出等六个角度来对比分析营改增前后的政策变化, 以期更好的认识银行业营改增实施细则及其影响。

(1) 贷款服务。36号文中贷款的表述与原营业税税目中注释相类似, 将以前营业税下免税业务纳入了增值税的范畴, 而银行利息收入中仅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和公司债等非金融债利息收入需缴纳增值税。

(2) 直接收费金融服务。36号文明确规定了直接收费金融服务的范围, 并且规定了与贷款服务相关的费用进项税能否抵扣等问题。

(3) 投资业务。新法规中特别指出金融商品的交易不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并且原营业税中的退税规定并未在36号文中延续, 两种税制下均是对金融商品买卖差价征税, 不同的是营业税下是用扣除债券等持有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买入价来计算差价的, 而增值税下是直接按购入价计算买卖差价, 但是对于税赋的计算没有实质的影响。

(4) 不良贷款。新规为不良贷款提供了优惠政策, 对应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也将相应减少。

(5) 固定资产方面。新规一改原增值税中不动产及在建工程不能抵扣的要求, 扩大进项抵扣范围, 进一步减少增值税税负。

4 营改增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银行业营改增政策不完善之处,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1 重复征税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营改增的初衷是为了避免重复征税, 但是新规中对利息收入仍然按照毛利息征税, 对金融商品转让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等, 说明银行业重复征税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4.2 进项抵扣范围有限

我国银行业在进项抵扣上延续以票扣减的一般方法, 比较落后。相比其他行业来说, 首先银行服务群体复杂多样, 向其支付利息时, 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额;其次银行的业务支出中无法取得抵扣凭证的人力资本支出占比过大, 以至于实际征税过程中可抵扣进项过窄。再次, 银行贷款服务中免税的央行、同业往来业务收入和与其对应的进项相比, 前者在收入中的占比远远大于后者在进项中的比例, 按现行规定会导致可抵扣进项大量转出, 使得实际应抵扣额进一步缩减。这些都会体现出进项抵扣范围有限, 将直接拉低银行利润。

4.3 税制转换难度大成本高

一直以来, 我国银行业都是实行的营业税税制, 银行各网点都已经建立了适应营业税税制的管理和经营模式, 全面实施营改增难免会出现系统改造难、转换成本高等问题。据对农业银行初步估算显示, “营改增”后如果在全行2万多个网点布放税控机并相应增加税务专管员, 一次性约需增加投入40亿元左右。由此可知税制转换的难度和成本了。

5 优化建议

营改增初期的实际效果可能不如预期, 不仅没有达到只减不增的目的, 银行业的税负反而出现小幅上升, 因此有必要对改革方案以及银行业的现状做一些调整。

5.1 整体上需要各参与主体的积极配合

任何政策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各参与主体的积极配合。首先财税部门应深入了解银行业、银监会等部门的反馈意见, 不断完善营改增政策, 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改革方案。其次各银行业要及时掌握相关政策的变化, 逐步调整组织架构、业务流程, 力争实现税制转换的无缝连接与平稳过渡。

5.2 具体优化建议

(1) 逐渐增大进项抵扣的范围。营改增初期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进项税抵扣范围过于狭窄。所以财税部门可以考虑通过向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借鉴允许利息支出做进项抵扣。这样不仅可以打通各银行和上下游企业的抵扣链条, 有力避免重复征税, 减轻银行和企业的税收负担, 促进社会的发展。

(2) 各银行应积极进行税收筹划。为了能够降低税负, 银行应通过税收筹划进项合理避税。如从销项端和进项端入手进行税负转嫁;拆分出免征、不征收增值税的业务以及适用不同税率的业务, 合理降低税负;对不能进项抵扣的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 以购进服务的方式取得增值税发票获得进项抵扣等。

我们知道任何一项改革的实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营改增”也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相信只要各参与方积极应对, 及时调整, 终将形成一套完整的、合理的、符合中国实际的金融业增值税制度, 使得营改增红利充分释放, 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制度力量。

摘要:银行业对提高我国资金的配置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营改增”, 银行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内。总体来看, 新规定在推进改革方面意义重大, 且不乏开创性举措, 但也有不完善之处有待改善。文章在对新政策总体认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营改增前后银行业具体业务的变化。最后, 文章以“轻税负”为核心从我国财政税收和银行业发展实际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业,税收制度,营改增,优化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海伟.“营改增”背景下我国银行业流转税制改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3.

[2] 李玲.“营改增”对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

[3] 周梦雯.我国银行业"营改增"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 2016.

[4] 王梦茜.我国银行业税制改革的路径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 2014.

[5] 沈丽君.商业银行业“营改增”制度设计、财务影响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4.

[6] 刘丽平.长沙市W商业银行应对“营改增”的分析研究[D].湖南大学, 2014.

[7] 于斐.“营改增”对A银行盈利模式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5.

[8] 王刚, 贺章获, 周玉.关于我国银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思考[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 2016 (4) .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思考及完善策略探讨下一篇: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考核制度改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