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化学论文

2022-05-12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绿色化学化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目的:采用化学信息学方法,分析中药化学成分分子结构特征与其抗菌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Cytoscape和ChemViz计算中药化学成分与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的二维化学结构相似度以及表征细胞渗透性的拓扑参数TPSA(TopologicalPolarSurfaceArea,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

第一篇:绿色化学化学论文

把握好中学化学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有人认为教学中的情感成分在试卷中无法考核,又占用知识教学时间,就压缩或根本就不流露。其实情感是有弹性的,可多可少、可大可小。在教学中情感的需要和产生是自然而然的,肯定会影响认知、意志、价值观等,因此教师应把握好中学化学的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是教学工作中重要元素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一般说来,凡能满足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能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反之,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避免情感的干涉作用。

心理学基础知识告诉我们: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知)—情感过程(情)—意志过程(意),情感在心理过程中占其一。但在实践中我们对认知过程、意志过程的重视是远远大于情感过程的。有些课枯燥乏味、大量灌输,把学生当作无情无感的容器,事倍功半。教学不能只重视认知过程。任何意志行动总包含着认知、情感成分,而认知、情感过程也包含着意志成分。情感也是试卷能考的,且不说不良情感影响考试水平,就内容来说,近年来高考出现了越来越多有利于情商高的学生得分的题。情感影响作文得分最明显,理科联系实际的题只有平时关注生活、社会责任感强的人才答得好。

有的学生不喜欢化学,把化学与环境污染紧密联系,把污染罪责归咎于化学工业和化学品。其实这只是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略举几例即可改变此看法:合成材料解决了大量金属、木材、棉花、橡胶等自然资源的消耗与占地的问题;合成药物解决了千百万人的健康长寿问题;化肥、农药解决了农作物大量增产和因病死亡的问题。没有化学工业或化学品,人类资源将会极度匮乏。污染的解决还是要靠化学科学发展来解决。这样学生会重新认识化学,认为人类离不开化学工业,于理于情都会对化学科学产生敬意,积极学习化学。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和每一堂课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尝试和反思,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这样,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才会精神饱满,在充满自信、积极思考、热情互动的情绪下学习。教师通过情感共鸣的讲授、讨论、实验等激发学生自觉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师生双方获得最佳的配合态,能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二、情感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情操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伴随着理智作用的、持续稳定的、系统化了的高级情感。“高级”是需要的一种分级,高级不等于高尚,但可以修养成高尚。

满足衣食住行等需要的快乐是初级情感,满足社会性需要而产生的则是高级情感。高级情感具有较高理智性,与道德信念、道德理想、世界观等紧密相连,因而培养的渠道很多,教育的可能性很大。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学生的品德,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这样有利于学习责任感的增强,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关系看,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是心理的两大部分。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它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起来的,又反过来影响心理过程的进行。个性中稳定下来的情感特点会先入为主地影响人对事物的态度,因而教师从个性心理特点入手可以培养学生的高级情感,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人格特征。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极其丰富,情感教学不仅要将认知之内的情感本身作为目标之一,而且应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涉及到意志、兴趣和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利用好学科资源会使自身和化学显得厚重,并使学生也有较大的情感厚度。

三、情感生成和知识学习是必然的

情感是伴随着认识过程的展开而产生和变化的,认识是情感的基础,也是教学的主要工作,知情并进天经地义。过难或过易、枯燥或花哨的知识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情绪。难点要由浅入深、循循善诱、控制分寸、分散学习、反复呈现;易点要点明关键处、易错处,增加新鲜感,加快速度,增加容量。枯燥的要具体化、生动化,挖掘内在逻辑美、方法美等;花哨的要抓住要点,稍及其余。总之,要使内容难易适当、看(学)起来平易近人。

如:学习较抽象的离子键、共价键,可由钠在氯气中燃烧的漂亮现象开始,引发学生快乐的情感,然后从化学反应本质开始讨论成键原因是什么、成键粒子是什么、成键本质是什么、成键元素是什么等问题。用电子式表示也按原子、离子、化合物的顺序。知识内在的逻辑能一步步吸引学生积极探索,也使学生养成科学的考问方式。收效甚丰、乐在其中。

没有情感交流的教学,不会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其往往是情感支配理智。教师进课堂要精神充足,教学过程展现的知识应该是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教育是人和人的互动,教师教学应是知识和情感同时输出,教师输出爱才有爱的回报,输出情感才有情感的共鸣,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和对其执教的学科成绩成正相关。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情感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以求与学生“情感共鸣”,切忌滥用情感。

学习成绩好是自我实现、被人承认的情感需要,教师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学生才会乐学。要让成绩优秀的学生长久保持其学习热情,教师就要帮助他们建立坚强的挫折抵抗墙,正确对待失败,对成绩落后的学生教师要关怀鼓励,不断提高其基础知识水平,发挥特长优势,有过人处,则有自信,有学习热情。

四、在活动中产生真实深刻的情感

在活动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是最适合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的特点的。化学实验、研究性学习、参观企业等是行之有效的好形式。

化学实验必须动手、动脑、动情。这里的情是同学合作情、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情、对科学家的敬佩情。实验的感性滋润、实验成功的惊喜、实验失败的懊恼等也是情感体验。如:钠的性质实验,钠在烧杯中与滴有酚酞的水反应,钠浮在水面,熔成小球,发出嘶嘶声,不断游动,水变红等现象,每一个现象对应钠的一个性质,可喜、可思、可感叹。有的同学钠块放多了,燃烧,甚至溅出,可怕、可警醒。严肃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规律,只要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就会牢记。

在环境保护教学中,可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了解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加剧的危害;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等与工业“三废”的关系。在我国部分城市出现酸雨,可组织学生测定当地雨水的pH值,亲身感受环境污染的危害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然后带领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亲眼目睹化学在解决环境污染中的作用,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要发展学生对化学科学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首先要热爱化学科学,热爱化学教学,热爱学生,教师积极的、强烈的情感才能感染、震撼学生的心灵,正所谓“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情感“资源”在理论上无限量地存在于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之中,而不仅仅来自于教学内容本身。即使是教学内容本身并不包含情感因素,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情感化处理,从而更好地达到以情感促进教学的效果。

作者:张 娜

第二篇:中药化学成分抗菌活性化学信息学研究

[摘要]目的: 采用化学信息学方法,分析中药化学成分分子结构特征与其抗菌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 采用Cytoscape和ChemViz计算中药化学成分与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的二维化学结构相似度以及表征细胞渗透性的拓扑参数TPSA(Topological Polar Surface Area,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继而计算8大类中药化学成分与已知抗菌药物的整体化学结构相似程度。结果:相比其他类别的中药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表现出与现有抗菌药物较好的结构相似度,适宜的细胞渗透性。结合其较好的药物安全性特点,提示这类化合物可作为进一步合成抗菌药物的优选先导化合物骨架结构来源。结论: 化学信息学的应用有助于探究中药化学成分分子结构特征与其抗菌活性的构效关系,寻找合适的抗菌药物先导化合物骨架结构。

[关键词]中药化学成分;抗菌活性;化合物结构相似度;化学信息学

近30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飞速发展,抗菌药物的生产与使用日益普遍。人们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些都益于针对于不同作用途径的抗菌药物的不断涌现和大量的临床使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等。抗菌药物在发挥日益强大的抗菌功效的同时,致病菌也不断对现有药物产生适应性[1]。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迅速产生[2]。另外,抗菌药物存在诸多不良反应,如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均十分常见,另外还包括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耳肾毒性等等[3-5]。结合以上事实,一方面深刻表明应在临床上严格控制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另一方面也强烈提示开发新的基于全新的分子母核结构的抗菌药物应成为当务之急。

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化学成分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6]。本文依据化合物结构相似,可能具有相似的药理作用这一合理假设,通过化学信息学软件的合理使用,比对中药化学成分与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菌药物的二维化学结构相似程度,从中优选出具有较好抗菌活性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别。研究结果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对其结构改造,合成全新的基于中药化合物骨架结构的抗菌药物,提供理论指导和前期研究基础,从而替代当前细菌已经对其耐药的抗菌药物和使用后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

1资料与方法

1.1抗菌药物和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中所用的临床抗菌药物以及中药化学成分均其常用名称表示,各个化合物的SMILES字符串可在PUBMED compounds数据库中检索得到。研究中计算二维化合物结构相似度的参数为Tanimoto系数 (Tanimoto coefficient)。方法中将忽视化合物的旋光性,因此SMILES字符串将全部采用Canonical SMILES[7]。对于无法在PUBMED compouds数据库检索其Canonical SMILES的中药化学成分,则依据其二维分子结构,经ChemDraw软件重新绘制其化学结构,生成其SMILES字符串。

1.2计算化合物相似度及拓扑参数TPSA所有的中药化学成分将按化学结构特点被分为8大类,即黄酮类、萜类、木质素类、生物碱类、皂苷类、醌类、甾醇类以及香豆素类。采用网络分析软件Cytoscape[8]以及其化学信息学分析插件ChemViz[9]分别计算各类中药化学成分与现有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之间的化学结构相似性。Tanimoto系数(0~1)的大小用于表征化合物结构相似程度。计算结果越接近1,则表示2个化合物结构越相似,很可能存在相似的药理活性[10]。参考文献[10],本次研究中Tanimoto 系数的阈值设定为0.57。计算Tanimoto系数之和得到E,反映2个类化合物之间的整体相似程度[10]。此外,ChemViz用来计算所有研究用化合物的TPSA,其大小可用于衡量化合物对于细胞膜的渗透性[11]。数据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处理。当P<0.05,认为方差分析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收集的抗菌药物和中药化学成分及所使用的软件本次研究中,共纳入了161种抗菌药物。均为目前临床应用的药物品种。采用网络分析软件Cytoscape以及它的可用化学信息学插件ChemViz,依照化合物结构相似可能具有相似的药理活性的合理假设,对总共1 455种中药化学成分进行了抗菌活性化学信息学分析,以探究中药化学成分分子结构特征与其抗菌活性的构效关系。由于研究中涉及化合物个数较多,文章中不做列表显示化合物的名称和SMILES。在本次分析中,采用了Tanimoto系数作为计算两两化合物结构相似度的主要参数[7];而E作为衡量2类化合物整体结构相似度的主要参数[10],E越小,表明2类化合物越相似。所有化合物的拓扑参数TPSA由ChemViz计算得到,越小,表明药物的被动跨膜转运能力越强[11]。

2.2不同类别的中药化学成分与现有抗菌药物的化合物结构相似度存在显著差异尽管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化合物结构特点的中药化学成分均可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但是研究结果提示不同类别的中药化学成分由于其母体结构的差异,表现出存在与抗菌药物化合物结构相似度的显著差异(图1,表1)。图1为示意图,显示了甾醇类和黄酮类化合物与抗菌药物的Tanimoto系数的分布趋势,可以看出抗菌药物之间的相似度最高,其Tanimoto系数平均值为0.48。黄酮较甾醇与抗菌药物更为相似,前者的Tanimoto系数平均值为0.44;而后者仅为0.18。在所有分析的1 455种中药化学成分中,仅有少量生物碱类化合物表现出与抗菌药物在化学结构上最为相似(Tanimoto系数>0.80,图2)。在图2中,若2个化合物的Tanimoto系数大于0.80, 即用实线连接。结果表明β-咔啉类生物碱与多种抗菌药物在化学结构上非常相似,提示此类生物碱很可能具有抗菌活性。

E的计算结果与以上结果一致(表1)。黄酮和生物碱以及皂苷的E最小,与其他类别化合物相比有显著区别,提示这3大类化合物在总体上与抗菌药物结构相似程度较高。而甾醇类化学成分无一个与抗菌药物相似(Tanimoto系数阈值为0.57[10])。需要注意的是,E的大小与化合物的数目无关[10]。进一步的分析证明,黄酮类化合物与甾醇类化合物之间的E为2.1×105,2类化合物中无任何化合物之间结构相似(Tanimoto系数>0.57),说明中药化合物母核结构的差异显著影响了它们的抗菌活性[6]。黄酮化合物按母核骨架的细微差异又可细分为亚类,各亚类黄酮化合物在抗菌药物相似程度上仍然表现出显著差异(表2)。

2.3中药化学成分TPSA分析药物跨膜转运与药物在细菌内部的有效浓度紧密相关[11],进而将显著影响药物的抑菌或杀菌活性。本次研究中,采用衡量化合物细胞渗透性的拓扑参数TPSA来总体比较各中药化学成分和现有抗菌药物在被动跨膜转运上是否存在显著区别(图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中药化学成分类别与现有抗菌药物在细胞渗透性上存在显著差异。除了皂苷类化合物的TPSA普遍偏高,提示其分子结构极性较强不易通过细菌细胞膜,其他各类中药化学成分均表现出较好的细胞膜渗透性能。对黄酮各亚类化合物的TPSA分析结果表明,各亚类化合物的TPSA不存在显著差异。

3讨论

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已经在我国造成大量抗生素不同程度的耐药,并且这种趋势不仅没有缓解,而是在逐年加剧。如何合理使用这些药物,避免耐药性菌群的出现,也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同时,抗菌药物的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也同样困扰着诸多医务工作者。

在药理学中,存在这样一个合理的假设: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往往会具有相似的药物作用,并表现出近似的药理活性。而通过计算和比较在巨大的化合物空间中的化合物之间的结构相似性,有可能发现化合物或是药物的新的药理作用[10]。本次研究中,将采用现有的化学信息学软件计算和分析超过1 450种的中药化学成分与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之间的结构相似性。试图从中寻找到合适的先导药物骨架结构的来源。将这1 455种天然化合物按其结构特点分为8大类,即黄酮类、萜类、木质素类、生物碱类、皂苷类、醌类、甾醇类和香豆素类。对各大类化合物分别进行分析和讨论。而对于黄酮类化合物,还特别按其母核结构的细微差异,将其细分为5个亚类(表2)。总体而言,各大类中药化学成分与现有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在结构特征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图1)。生物碱、皂苷和黄酮化合物表现出于与抗菌药物的显著相似(表1)。本次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一致[6,12]。有4种生物碱化合物分别与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大环内酯类乙酰麦迪霉素、糖肽类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高度相似(Tanimoto系数>0.800)。本次分析不仅能说明生物碱存在抗菌活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其抗菌活性的多重分子作用机制。具有多重抗菌作用机制无异将避免细菌出现耐药。这一优势使生物碱成为相比其他类化合物更为合适作为抗菌药物开发的先导化合物,但生物碱潜在的细胞毒性还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评估。尽管皂苷在抗菌药物相似性上表现良好,但较大的分子极性很可能限制这类化合物进入细菌内部,显著降低其抑菌或杀菌活性。有所不同的是,黄酮类化学成分表现出与现有抗菌药物在结构上的显著相似,提示其具有不容忽视的抗菌活性[6]。黄酮类化合物属于多酚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一方面这一结构特点使其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能,同时也进一步揭示同样的结构特征很可能也使这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抗菌活性[6]。此外,黄酮类化合物多来自天然的饮食来源如大豆,相比生物碱类物质毒性较小。前人研究表明大豆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13],这与分析结果是一致的(表2)。

终上所述,研究表明化学信息学方法有助于解析中药化学成分的化合物结构特征与其抗菌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有助于揭示中药化学成分的潜在抗菌作用,同时可用于发现和寻找合适的抗菌药物先导药物骨架结构来源。本次研究将为今后进一步合成全新的基于中药化合物骨架结构的低毒有效的新一代抗菌药物,提供理论指导和前期研究基础。

[参考文献]

[1]何礼贤.从耐药机制看抗菌药物的发展[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08,29(4):15.

[2]李静.抗菌药物的发展及其细菌耐药性[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8(5):35.

[3]曲彩虹,苏向阳,黎小研,等.249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7(12):75.

[4]范瑞娟,张建军,成马瑞.135例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2011,8(3):40.

[5]崔敏,逢晓云,苏颖杰,等.149例喹诺酮类抗菌药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2010,19(9):501.

[6]Saleem M, Nazir M, Ali M S, et al.Antimicrobial natural products: an update on future antibiotic drug candidates[J]. Nat Prod Rep,2010,27(2):238.

[7]Rogers D J, Tanimoto T T. A computer program for classifying plants[J]. Science,1960,132(3434):1115.

[8]Smoot M E, Ono K, Ruscheinski J, et al. Cytoscape 2.8: new features for data integration and network visualization[J]. Bioinformatics,2011,27(3):431.

[9]Resource for Biocomputing, Visualization, and Informatics chemviz: cheminformatics plugin for cytoscape[EB/OL]. [2012-08-23]. http://www.cgl.ucsf.edu/cytoscape/chemViz/

[10]Keiser M J, Roth B L, Armbruster B N, et al. Relating protein pharmacology by ligand chemistry[J]. Nat Biotechnol,2007,25(2):197.

[11]Ertl P, Rohde B, Selzer P. Fast calculation of molecular polar surface area as a sum of fragment-based contribution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prediction of drug transport properties[J]. J Med Chem,2000,43(20):3714.

[12]Brtz-Oesterhelt H, Sass P. Postgenomic strategies in antibacterial drug discovery[J]. Future Microbiol,2010,5(10):1553.

[13]谢明杰,陆敏,邹翠霞,等.大豆异黄酮的抑菌作用[J].大豆科学,2004,23(2):101.

Chemoinformatics study 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s

ZHANG Kun, LI Yan, ZHANG Zhuo-ran, GUAN Wen-hui, PU Yan-chun

(Department of Pharmacy, Fou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chemical structure similarity; chemoinformatics

doi:10.4268/cjcmm20130532

[责任编辑孔晶晶]

作者:张鲲 李岩 张卓然 关文辉 蒲艳春

第三篇:会计学与化学学基础比较探讨

[摘要]会计学与化学学的比较不是具体内容的比较和运用,不是将化学的原子分子移植于会计学,而是比较会计学与化学学的理论基础,方法论以及理论体系——哲学,从中获得两个学科的营养互补和学术思路的借鉴。

一、会计学与化学学有可比性吗

可能多数人都认为两者不会具有可比性。会计学与化学学是两门风马牛不相及的学科,会计学是社会科学中的管理学科,而化学学属于自然科学。

会计学与化学学真的具有可比性吗?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列宁曾经指出:要真正的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一切科学的发展证实了客观的普遍的联系,而关于普遍联系的思想和寻求事物、现象间真实联系的努力又推动着科学的发展。科学的真正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现象间所固有的联系。因此,普遍联系性是会计学与化学学可比的客观基础。

现代科学发展的融合趋势,向会计学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促进了会计科学的融合发展。笔者把会计同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之间通过移植方法形成的边缘学科图示如下:(图1)

会计学与化学学比较的目的就是将化学学的理论、方法移植或运用到会计学科,使本学科的理论、方法发生显著的或质的变化。

二、会计学与化学学理论基础的比较——哲学

理论基础,指对构建某个学科理论起支撑或指导作用的有关理论。哲学对于会计学与化学学的理论构建发挥了总体的指导作用。应用哲学的基本原理,构建(建立、完善和发展)会计学与化学学的方法论和理论体系。

(一)化学学的理论基础是哲学

化学的每一个重大的发现和突破,化学理论体系的建立,都受到了哲学思想的影响。以《化学学导论》(廖正衡,1992)一书为参考,《导论》通篇都运用发展和历史的观点研究化学的发展规律,以化学史为基本线索,用哲学思想分析化学发展的规律性。如,1.化学的本体论问题。对化学科学逻辑结构与经验内容的分析,化学研究对象,化学的分类,化学与其它科学的关系,化学边缘学科的开拓等,《导论》中都有涉猎。2.化学的认识论问题。化学职能论,化学发展论,化学概念论,化学认识论等章节,体现了认识论的内容;化学知识的传递,如化学人才论中化学人才的培养、教育、开发等问题。3.化学方法论。

从化学的研究对象的演化也反映了物质产生精神,而精神又对物质有反作用的唯物观。如图2:

从化学发展过程可以看出,不同阶段的化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也受当时的哲学思想的影响。1.古代自然哲学的一个特点,是在非常有限的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整个自然变化发展的图景。因此,这一时期以制陶、青铜器为主,强调实用性,对物质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和幻想中。2.中世纪,哲学处于神学的统治之下,化学研究也不可避免打上了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印记。受此影响,帕拉赛尔苏士就用炼金术来制备药物,创建了医疗化学。3.近代(17世纪至19世纪末),在文艺复兴的风暴中,哲学挣脱了神学的锁链,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是具有唯物主义特征的机械论哲学影响,波义耳在研究燃烧现象时,针对金属在密封玻璃瓶中燃烧后金属灰增重的事实,透过现象进行了说明(尽管是错误的),这种重视本质的研究方法不仅影响到了燃素时期,而且也影响了到了18世纪中叶拉瓦锡推翻燃素时期的化学大革命时代。4.现代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影响了整个世界科学的发展,受此影响,现代化学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量子化学的发展,分子轨道理论的建立,计算化学的创立,无不受到了矛盾体辩证统一的影响。如,计算化学,一开始就把原子核运动和电子运动分开来考虑,把复杂的分子波函数整体作为单电子波函数的成绩来考虑,在复杂的矛盾体系中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化繁为简,从简入手,解决复杂问题。

(二)会计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哲学

会计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哲学,应用哲学的基本原理建立的会计的理论体系。以《高级会计学教程——会计学总论》(于玉林,1994)为例我们可以看出哲学在整个体系中既贯穿其中,又指导了整个体系的建立。{总论)也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和指导去研究会计问题和会计学的发展。

1.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用于研究社会现象而形成的关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会计属于社会科学,与社会息息相关,必然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矛盾的影响,会计学的历史发展这一章节,正是印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坚持唯物主义原理,就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问题,坚持会计的中国特色,同时结合辩证法的思想,重视会计的国际协调。

2.依据唯物辩证法,研究会计的对象问题。科学之间的本质区别正是因为研究对象的不同。正确、全面的了解会计的研究对象——资金运动势必非常重要。会计学理论基础这一章节,作了详细的论述,用系统的观点研究会计系统论,把握影响会计这个系统的各种因素。

3.会计学的认识论问题,包括会计概念和理论的演化,会计的发展规律、会计客体论等。 4.会计学方法论。包括会计研究的一般方法,会计的理论结构,会计的基本范畴等。

三、会计学与化学学方法论的比较

方法论是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之分。哲学方法论是后两者的概括和总结,并对后两者有指导意义。

人们在研究和教学中,除了使用科学仪器等物质手段外,还必须使用方法这种思维工具。方法贯穿于人们认识过程的始终,无论是认识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还是由理性到实践的阶段,都离不开方法。

(一)化学学的研究方法

化学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化学发现方法、化学检验方法和化学发展逻辑方法。其中,化学发现方法又包括:逻辑思维(归纳、演绎、比较)和直觉思维(想象力,直觉)。

不同时期化学方法侧重不同,了解化学方法的历史演变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掌握化学方法,有效的开展化学研究。化学方法的历史是经历了思辨方法→准实验方法→经验方法→理论方法(抽象法、演绎法、假说法、比较法、非逻辑思维方法)→综合方法等五个发展阶段。

(二)会计学的研究方法

会计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会计经验知识方法(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会计理论知识方法(抽象法、比较法、分类法、结构法、分析法、综合法、概括法、模型法、数

学法等),会计学发展方法(系统法、假说法、移植法、相似法、类比法、组合法等),会计理论验证方法(实证法、行为法、评估法等),会计研究成果的表现方法(会计论文撰写方法、会计书籍撰写方法、会计研究成果发表方法等)。

(三)方法论比较的启示

1.方法论的联系与区别

会计学与化学学的方法论体系基本是一致的(如图3)。哲学方法是最高的方法论指导,决定和指导具体方法的运用,同时会计学与化学学又分别受社会科学方法与自然科学方法的影响。

2.方法论比较的启示

重视非逻辑思维的作用。化学方法论不但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逻辑思考步骤,而且还提示人们注意科学研究中随时出现的一些非逻辑因素如直觉、灵感、科学幻想等。直觉、想象、潜意识和灵感属于发散思维,它们不受逻辑规则条条框框的制约,非逻辑思维发散、自由,联想的方面广,有充分的灵活性,富有创造力,能直接接触到问题的结论。会计研究也应如此,这虽然只是一种猜测,有待我们利用逻辑推理验证猜测的成立,或将它否定,但是有助于会计的创新研究,善于联想各学科的本质联系。

认识会计研究的定位问题。科学研究通常被简单地划分为纯理论和应用研究。化学研究的成果可以转化为生产力,日本经济在战败后不到10年就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正是得益于化工的研究与发展。相对于会计来说,化学更应该注重应用研究,但事实并非如此,化学的发展是理论化学人、应用化学人和两栖化学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对会计也是如此,会计研究的定位是纯粹的哲学思想层次还是纯粹的操作手段层次,或是介于两者之间,或者没有必要争论对与错,只要促进会计的发展就可以了。

可以避免无谓的方法之争。化学学思辨阶段的纯粹的思辨方法、准实验方法由于其依赖的事实的模糊性和方法的幼稚性已经逐渐被淘汰。会计学的一些研究方法是否业已经没有存在的价值而趋于或者需要被淘汰呢?

四、会计学与化学学理论体系的比较

理论体系是由某个学科的理论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一门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

(一)会计学与化学学理论体系的联系与区别

1.会计学与化学学理论体系的联系

会计学与化学学的理论体系都是一种演绎式的思维,都十分强调以对象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重视概念的定义和体系的完整性,并由概念推广到内容。都是从实践活动抽象出理论,并不断推动实践的发展。

(二)理论体系比较得到的启示

1.完善会计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诚然,各类学科的范畴、概念也会由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而有所改变,尤其是社会科学,但是既然作为一个学科的范畴就必然有稳定的一面,在短时期内是不会改变的。关于会计的定义及会计学的范畴颇受争议。化学的定义有其演变的过程,但是它的对象的演变及最终的定义依然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会计学可以借鉴化学范畴确定的原则、制定过程中的经验来完善会计的理论体系。

2.开拓会计学理论体系视野

从会计学与化学学的体系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化学与物理的研究与发展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因此,研究会计理论体系不能仅局限于会计领域,应将其放到有关经济学理论体系中考察,如此才能更有助于构筑全面、完整、实用的科学理论体系。

五、比较促进会计学的发展

(一)从化学的研究中吸取营养

通过对不同学科的比较分析,可以从中发现各学科间的异同,研究学科间的本质联系。对会计学与化学学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在会计研究中,全方位的吸取化学的营养,把某些研究方法、研究思想、甚至某些研究成果,有机的融合在会计理论研究之中,丰富会计的研究内容。特别是化学思想的借鉴,如有机化学中的可逆反应,反应是一直进行的,并且表面上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有用仪器测量后才会知道反应的方向及程度。会计中如关联方关系的判别也是如此,关联方关系具有隐蔽性,需要把握判别关联方的实质问题,而且关联方也是不断变化的,应该在动态上判定。

(二)借鉴化学研究的方法

在化学学的发展过程中,每次重大突破都与新的科学研究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的诞生存在密切联系。化学方法论在化学认识中的作用,除了直接涉及化学理论的客观内容外,还要涉及化学理论体系的构造形式和表述方式。在会计研究中,合理的借鉴化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会计中的某些技术问题和一些理论研究过程中的路径依赖。

如在方法论比较中所述的非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在现代化学研究中方法的演变有一个可以相对区分的阶段,化学中理论方法和经验方法的关系十分复杂,特别是理论方法的作用更加直接,往往需要先运用理论方法加以考察,直至“猜测”到了某些化学事实,然后才用经验方法加以检验、修正和确认。

(三)在会计研究中吸取有益的化学思想

会计学与化学学毕竟是不同的科学,前者是社会科学,后者是自然科学,不会是具体内容的借鉴,更多的应该是思想上的相通以及经验教训的相连。化学方法与物理方法是不可分的,它们研究的是同一物质世界物质的不同阶段。化学家一般将复杂的化学运动“还原”到较为简单的物理运动进行考察,揭示化学运动的本质。如今的社会环境错综复杂,不同因素的确有所侧重,但是在有些问题上单纯的舍弃次要因素是不可行的,因此,进行会计研究更应借鉴这种思想,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分片断的把握,然后再系统的分析,由繁入简。

(四)改变会计研究的观念或者思路

化学是有关物质世界的理论,客观性强;而会计学是社会科学,是关于契约关系的理论,有别于外部世界,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它反映出了我们自身许许多多的不足,如短视以及我们的观念落后于现实。正如凯恩斯对说:“许多人的经济思想是以他们几十年前所学的东西为基础的。但由于在经济中运作的每一个人都想成为专家,教条主义思想因而大量存在。”因此,通过对化学的研究,借鉴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观念,改变人们进行会计研究固有的局限性,主要是改变人们自身的局限性,如,教条主义或重视短期效应等。

作者:孟 慧

上一篇:关于财务管理论文下一篇:加油站卸油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