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35例临床治疗体会

2022-09-10

随着生活节奏的提高, 饮食生活的不规律, 消化性溃疡是现阶段消化内科常见的病症, 可合并消化道溃疡出血, 严重时可导致循环衰竭而死亡。临床上可表现为胃部绞痛、泛酸, 恶心、呕吐等症状, 目前临床上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仍以药物治疗为主[1]。我院自2005年10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70例, 其中35例采用泮托拉唑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5年10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70例, 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35例, 男19例, 女16例, 年龄18~76岁, 平均47.6岁, 采用常规加法莫替丁治疗;治疗组35例, 男21例, 女14例, 年龄23~75岁, 平均45.7岁, 采用常规加泮托拉唑治疗。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其中胃溃疡并出血28例, 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42例。61例患者出现呕血或便血, 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慌、乏力、低血压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白细胞正常, 大便隐血实验阳性, 所有患者肝、肾功能正常。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 阿莫西林0.25g/次, 甲硝唑0.2g/次, 每日3次。治疗组加用泮托拉唑针剂4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 L中静脉滴注, 每日2次, 连续3~7d;对照组加用法莫替丁针剂20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m L静脉滴注, 每日2次, 连续3~7d。所有患者在出血期间, 均给予禁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呕血及黑便情况。治疗期间不用再使用其他H2受体阻断剂、质子泵抑制剂和其他止血药。

1.3 疗效判定

根据消化性溃疡病并出血的临床诊断和观察指标:用药后3d内患者无继续出血、呕血或黑便, 血压、心率正常,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无继续下降, 大便转为黄色, 潜血实验阴性, 为显效;用药5d内患者出血停止, 无继续出血、呕血或黑便, 血压、心率正常,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无继续下降, 大便转为黄色, 潜血实验阴性, 为有效;用药5d后仍有活动性出血,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继续下降, 大便隐血实验阳性, 为无效[2]。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判定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 治疗组35例 (泮托拉唑治疗) 显效19例, 显效率为54.3%, 有效12例, 有效率为34.3%, 无效4例, 无效率为11.4%, 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35例 (法莫替丁治疗) 显效13例, 显效率为37.1%, 有效14例, 有效率为40.0%, 无效8例, 无效率22.9%, 总有效率为77.1%, 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

2.2 不良反应

70例患者在过程中出现胃肠道不适13例, 头晕、恶心6例, 减少剂量或适应后好转, 治疗期间全部完成治疗, 无一例停药患者, 没有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 也是引起出血的重要原因。药物止血是治疗出血的主要方法。由于胃部胃腔内的酸性环境不利于止血, 当处于酸性环境时, 新形成的凝血块会迅速融化引起出血而不利于止血状态的形成。所以止血时应以降低胃内酸性环境促进血小板凝集并保护凝血块不被吸收, 保护胃粘膜消除幽门螺旋杆菌。

泮托拉唑属质子泵抑制剂, 在强酸环境中可迅速活化, 特异性地抑制细胞壁顶端膜的分泌性微管和管泡上的H+、K+-ATP酶减少酶的分泌, 从而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是壁细胞内的氢离子不能到胃腔, 使胃液内的PH值增高, 利于血小板和凝血酶原的产生和集聚, 加速凝血过程, 促进止血。泮托拉唑生物利用度高, 抑算时间长而持久, 对肝和肾脏的损害小, 并减少体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0例患者, 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35例, 采用泮托拉唑治疗, 对照组35例, 采用法莫替丁治疗, 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8.6%, 对照组总有效率77.1%, 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70例患者在过程中出现胃肠道不适13例, 头晕、恶心6例, 减少剂量或适应后好转, 治疗期间全部完成治疗, 无一例停药患者, 没有发生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泮托拉唑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 促进血小板和凝血酶原的产生和集聚, 加速凝血过程, 促进止血, 是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病出血的有效药物, 值得在临床中使用。

关键词:泮托拉唑,法莫替丁,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晶.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天津药学, 2008, 20 (3) :38~39.

[2] 徐克成.消化病现代治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119~223.

上一篇:房屋建设质量控制与管理探究下一篇:探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惩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