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器合一”思想对于产品设计的启示

2022-09-10

《周易·系辞下》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把器与道明确的区分为物质与精神,对于器和道是持对立隔绝的态度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更迭,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在强调造物的功能性和审美特征具备的同时,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相统一的“道器合一”设计思想对于设计的重要性越发不可忽视。

一、器以载道,蕴情于器——“道器合一”是实现精神与物质交融的重要途径

追溯至封建专制时期,礼乐道法严格等级化的社会中,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将礼乐道法的约束赋予器本身:“用礼为器,能除去人之邪恶;有美性,又能增益之也。置礼在身,则身正也。”这尤其体现于祭祀之礼中,诸如鼎、尊、斝在行祭礼之时使用者等级有区别,其规格、形体、纹饰、亦有不同。它们捍卫使用者的地位,维护社会各个等级之间的稳定,器的功能性和社会效用实现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交融统一。

随着社会科学的进步,器物的功能性已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器以载道,蕴情于器所能“道器合一”启示我们可以挖掘设计更深层次的含义,在设计的过程中迸发更多思想的火花,以器为媒传之以道,让使用者得到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统一。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入手,在人人平等的社会环境下复兴古代灿烂的礼乐道法,以器为载体,重新解读古典文化的内在含义。这需要从器物的本身出发,寻找其物质性与精神性的本源联系,发现器所能寄托的道,采取合宜的形式,蕴情于器。

二、重人役物,格物致知——“道器合一”与“人”关系匪浅

老子《道德经·十一章》云:“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二十八章》又云:“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古人将器物的制造提升到了精神层面,并指出制造器物的基本原则是功能效用。因此,造物的原动力来自于人的需求,其主体是人,这就是中国古代讲究的重人役物。古人常常寄情于自然物或者人造物,将自己的情感、理念、追求与物相融合,这样的物超越了物质的范畴,成为形而上的载体与媒介。相对应之下,这样“道器合一”的器对于人有反作用,它引导人的生活和行为,作用于人的思考和内心世界,达到格物致知的境界。

现今浮躁的社会大众心态之下,为了达到身心合一的使用目的,工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设身处地的模拟使用者的身体、心理状态和感受,重视人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人为本。道即是主体,器即客体,达到主体客体的内在统一,器物才能更全面的在功能、心理方面作用于人,达到最理想的统一融合。

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道器合一”赋予设计以责任感和道德心

庄子认为,圣人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应该驾驭自然。“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颈虽长,断之则悲”,自然是天地之道,符合大道才是真正的仁义,真正的圣人。《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人生于自然,必然是自然的一部分,所以自然元素往往能带动人内心的触动,道法自然的造物置于自然不显突兀,归于人群也甚觉亲近。

将自然之道施于器物,方能获得自然物与人造物的高度统一,获得外部物质世界和内心精神世界的共鸣。在这样人心浮动的社会中,过快的商业化进程消磨掉了设计者的责任感和道德心,为了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快餐式的设计随处可见,环境污染的也成为了热门话题。“诗意的栖居”已经成为了乌托邦式的理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不平衡需要我们来拨正,作为器物的创造者,应当有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师法自然,从自然万物入手,设计出与自然、社会、人和谐的器物,维持作为设计者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心,这样才能为使用者带来一片惬意自由的空间,才能有天人合一之势。

四、顺时应势,和谐共存——“道器合一”是实现传统技艺可持续发展之道

先秦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文化格局尚未成熟,各家学派思想激烈碰撞,其中以儒、道、法三家最盛,但其学说都倾向于重道轻器。而

“技”则在“器”被约束的条件下,到了不可传“道”的境地,“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直至清末,人们还固执的认为中国的“道”优,而国外的“器”良,始终没有触碰到深处的病根。古代中国具有很多优良的传统技艺,这是造物者心与物、神与质、技与形、艺与美的统一,在创造过程中,创造者将自己的精神意境通过技艺灌输于器之中,同样是“道器合一”的表现。

工业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更多的技艺之道,如何在日新月异的技术条件之下,传承传统技艺呢?不论科技如何发展,人类历史长河的灿烂文化遗产都应该被完好保留和传承,作为信息时代的设计者,我们应该具有传统手工匠人的精神,利用全新的技术搭载传统的技艺之道设计器物,在新与旧的碰撞之下,给使用者更深的思考,理解传统技艺所蕴之“道”。只有这样的共生共存,在以后的发展中才能不忘初心,将传统技艺推向可持续发展之道。

中国古典设计思想中对于“道”与“器”之间关系的辨析是深远复杂的,但是综合分析可以得出,“道器合一”设计思想对于产品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它留给设计师思考和空间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探寻并且运用,“道器合一”设计思想也将会有更加全面的理论支持,为我们的设计提供更多新的元素,开拓新的视野。

摘要:<正>《周易·系辞下》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由此可见,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把器与道明确的区分为物质与精神,对于器和道是持对立隔绝的态度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更迭,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在强调造物的功能性和审美特征具备的同时,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相统一的“道器合一”设计思想对于设计的重要性越发不可忽视。一、器以载道,蕴情于器——“道器合一”是实现精神与物质交融的重要途径追溯至封建专制时期,礼乐道法严格等级

参考文献

[1] 梁漱溟.中国文化的命运[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 邱茂泽.中国古典思想的潜能[M].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2010.

[3] 孟程程.传统“道器观”及其当代启示[N].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

[4] 饶媛媛.“道器合一”—论中国当代生活陶艺设计的道器观[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

[5] 张黔.设计艺术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 James Moultrie,Anja M.Maier Journal,An Innovative Methodology of Product Desig n form Nature[J],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 g 5,2008

上一篇:数字心电图机的检测方法分析下一篇:论听障学校教学中的兴趣与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