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反思

2023-03-28

第一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反思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由于文章的形式比较特殊,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它是一名小学生——苗苗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首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的、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

在教学时,我首先从介绍本文文体“访谈录”开始,引入了解季羡林先生,让学生知道季羡林的学识,了解季老的著作,季老的不凡之处。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苗苗给季老提出了哪些问题,指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主线,然后再指导学生模仿情节进行采访,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对话的基调,感悟苗苗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季老又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多次的朗读、引导,学生知道了:苗苗是个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而季老毫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在幽默的谈吐中善于诱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找准了这个基调,再让学生去交流季老在“读闲书”、“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文”的问题方面的主张,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谈自己的想法,延伸课外知识,进而知道文意不但是要告诉苗苗,更是要告诉我们大家:“要加大阅读量,以促进习作的提高”,“不要偏科,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加强古诗文的积累,学好外语”,从而使学生在学文中渐渐喜欢上阅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到题目,品味课题的寓意,表面上,“小苗”指苗苗,“大树”指季老,实际上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需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就是那棵给小苗营养的学识渊博、学有建树的根深叶茂的大树。最后再指导学生从对话中去感受和学习一些采访的技巧,如何在访谈中有礼貌地请教、表达观点、倾听对方的表述等,让学生学有所获。

第二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童年时的窃读让我从书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这节课我们要接触一篇访谈录。也就是一个小女孩儿童一位学者的对话。这个小女孩是一个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苗苗。这位学者是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大学者——季羡林先生。季羡林先生的德高望重,精通印度语、梵文等,他是北大的教授,这篇访谈录就是在他北京大学的家里进行的。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苗苗走进季羡林先生的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好,请大家跟老师一起。齐读课题————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那么,在进入课文之前,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节课出现的生字和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以及一些相关的文献解释。

一、

1、我们看到课后出现了三个生字:彭、侠和嗯,这三个字。那么这三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记住它们的偏旁来记住这样的三个字。

彭字我们知道它的偏旁是三撇儿, 侠的偏旁是单立人儿, 嗯的偏旁是口字旁。

记住了这三个偏旁,我们就很容易把这三个字牢牢的记在自己的脑海里了。

2、再来看一看,这篇访谈录里面出现了很多很多的文学名词,我们来看一下。 书中提到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当时他们分别称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他以三国志为基础,结合他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了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描写的是汉末。三国时期复杂的军事和政治的斗争。

那么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它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塑造了一百零八个农民起义的英雄形象。也就是在文中里所指到的一百单八将。就是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还有文中所提到的绿林好汉。你是指水浒里所描写的。请以后具体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

除了这两部小说之外,还有彭公案 、施公案、三侠五义。这三部都是为清代的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

再来说一说文中提到的古文观止。这一部散文集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

3、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两个词语,有必要给大家解释一下。 滚瓜烂熟——就是形容朗读、背诵的非常的熟练流利。

偏科——这一词就是指单独的注重某一科儿不能全面发展,就称为成为偏科。

二、接下来老师就来把这篇访谈录范读给大家听。看一看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都提出了自己的哪些见解呢?

1、同学们,听了这篇访谈录之后,你知道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都提出了哪些见解吗? 对了,他对我们呀,提出了三点见解。 第一点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第二点 要中心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能偏科)。 第三点 也就是要进行古诗文的积累。

三、这三点就是季羡林爷爷他自己对读书所提出来的见解。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己来分角色朗读读这篇访谈录。看看从两人的对话中能不能,感受到他们两个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呢?

1、我们来看看这样的几个地方。

比如说有这样的一段话,(季羡林爷爷说的):“我小时候就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儿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在大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那么在这里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而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闲书与正科的区别源自于教师与家长的界定。

2、那么这句话就是季老先生现身说法,举出的日记童年读书的例子。 我们从中就可以看出季羡林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他说的是形象而生动。让我们听起来如临其境。

3再来看一看:“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儿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那么我们从苗苗这稚嫩的语言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天真与可爱。

四、

1、再来说说季羡林先生所提出来的贯通。他说在三贯通,这才是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我们刚才说了三贯通是指清华大学提出来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样三方面滴贯通。这句话就是季老先生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

2、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那我们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性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3、所以。这一些都是季老先生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的关爱之情。

五、那么了解了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之后。我们再来看一看这篇文章与以往文章有什么不同呢?

对了,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采取的是一问一答的形式。那么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就可以用这样的记录方式,那就非常的好。我们同学们呀,可以把我们在第一篇课文里所进行的读书活动继续下去。可以找身边的人也来进行这样的访谈录的学习。这样我们的读书生活就会开展的丰富而多彩。

六、那么现在我们再来回过头,来看一看这篇课文的题目,《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小苗是指谁呢?大叔又是指谁呢?

1、对,小苗指的是苗苗。而上述呢就是指的季羡林。

2、当然他们不仅紧就只是代表这这两个人物。其实我们做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就知道你看。

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所以把它命名为小苗。

而我们的季老呢,他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所以我们称它为大树。

小苗与大树交流的内容,就是如何生长如何的汲取精神的营养,小苗只有吸取了精神的营养,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与像大树一样的大学学者季羡林先生,他们这样深层次的交流,我想。这棵小苗一定会茁壮的成长破土。

七、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刚才呀,我们对这两个人物结合他们的语言,来对他们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分析。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苗苗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1、对。苗苗是一个热爱读书。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的这样一个可爱的小孩儿形象。

2、那我们的记忆老先他毫无名人架子,亲切,随和,在幽默的谈吐中,善于诱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所以我们为这一对。忘年交,他们的讨论而深深的感动,深深的折服着。

八、那么接下来了,老师就想。给大家说一说我们在课后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

1、比如说我们可以开展一系列的辩论活动。针对这老先生提出的这三点来开展辩论语。

A要多看书,我们可以就学习要是否应该多看课外书,这一点来进行辩论. B我们还可以根据三贯通这个内容来进行辩论, C还有我们还可以针对季老先生提出来的古诗文的积累来进行辩论,老先生说。要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那我们可以针对这个数目是否多是否少来进行这样的辩论。

那么如果你想学好语文。我们就要先爱上阅读。并且还要对阅读的文章里面滴提出的一些观点。

九、

1、想学好语文。我们就要先爱上阅读,并且还要对阅读的文章里面提出的一些观点来进行辩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我们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增长。

2、这个是第一个内容,我们还可以开展第二项活动。比如说我们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调查我们班每个学生他们所热爱的阅读书目。然后再进行归纳汇总。总结出我们这儿同学,他们的阅读的取向是哪些方面,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三个。课后的学习内容就是我们可以。在我们的身边找一个特别喜爱读书的人。也像这边访谈录一样的来进行采访。

首先列一个采访提纲。然后呢,再采用这样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做一个访谈的记录。这样我想我们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今天的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第三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 3 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重点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教学准备] 1.利用网络了解季羡林及其作品。

2.了解《水浒传》《施公案》《济公传》《古文观止》等文章。 3.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激发兴趣

1.结合课题质疑、解疑。(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小苗指的是苗苗,大树指的是季羡林。 2.为什么要把苗苗比作小苗,把季羡林比作大树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出答案来的。 3.交流课前对季羡林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1999 年 8 月 21 日,苗苗同学采访了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让我们去听听他们都谈了些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尤其注意多音字),读通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4.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再读课文,说说苗苗同季爷爷都交流了哪些问题?他们对读书各自有何见解? 2.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交流。(主要有以下方面:阅读、偏科、学习外语和积累古诗文。)

3.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感受?

他们之间的交流亲切自然。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爷爷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季爷爷: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他们的对话,使我们懂得了多读书、读好书的必要。) 4.本文是一篇访谈录,通篇都是对话,你认为应该怎样朗读?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要像说话一样自然,不做作,争取做到亲切与自然。 5.同桌分角色对话交流,朗读课文。

6.在苗苗与季爷爷交谈的内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问题?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来谈一谈。

学生自己先做准备,再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7.重点引导“闲书”的问题:

(1)在苗苗对季爷爷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是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其实,我们已经从他们两人的交流中体会到阅读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走过爱读书的童年和少年,我想说,“是阅读,为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学生自由交流,如果自己说不出来,还可以谈谈自己搜集的关于阅读的名言警句。 (3)看来,“闲书”不闲,杜甫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今天,老师想说的是,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四、品味题目,理解深化

1.再读课题,为什么要把苗苗比做小苗,把季羡林比作大树呢? (1)与二人名字有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2.文章把季爷爷比作根深叶茂的大树,其理由是什么? (1)季爷爷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2)季爷爷平易近人,关心下一代,有着高尚的人格魅力。 3.启发思考:怎样才能从一株小苗长成为一株参天大树?

五、学习访谈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1.访谈是与人交流,通过阅读这则访谈录,你对访谈技巧有了一些什么新的认识?

(1)要有礼貌地请教,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要倾听对方的表述。

2.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再细读课文,加深对访谈的认识和了解。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任选

一、两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阅读,读书时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

3.调查一下本班同学的阅读书目;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

4.写一个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

第四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多媒体教案

使用范围: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作 者:毛莲君

单 位: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小学 撰稿时间:2011年8月

 教学目标:

1.会读“彭、侠、嗯”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读书的乐趣。  教学重难点:

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收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一位小同学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容。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谈了些什么。(板书课题)

2.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课题中的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师:预习时,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我们来互相交流一下。 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有选择地补充。

4.师:如果你要采访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题?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5.今天就让我们跟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书的见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彭公案 三侠五义 嗯

绿林好汉 水浒传 济公传 一百单八将(重点指导读准多音字) ....2.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想苗苗同学和季羡林这一老一少交流了哪些问题。

3.读后交流。

预设: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三、交流感受,明白道理

1.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根据文中谈到的问题,选择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结合实际展开讨论,交流感受。也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全班交流,重点交流“闲书”问题。

(1)在苗苗对季老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闲书”到底指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2)很多家长认为课外书是没用的、浪费时间的书,把课外书称为“闲书”,所以苗苗和季老都要偷偷地读。那季老为什么还要主张看闲书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到文中去找找答案。

(3)从季老和苗苗的交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阅读带来欢乐,帮助写作。你们也来说说自己阅读的感受吧。

3. 小结:老师也特别喜欢阅读。“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其实,“闲书”不闲。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设计意图】“闲书”问题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是最有话可说的,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来谈谈季老支持读“闲书”的原因。同时也要适时引导学生要学会选择有益的“闲书”。至于后两个话题——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不偏科,要学好外语;进行古诗文积累可略处理,只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即可。

四、感情朗读,品味题目

1.感情朗读。

师:此时此刻,让我们进行“现场再现”。请同学们体会文中人物的年龄、身份与情感,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来。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好问,对季老的尊敬崇拜溢于言表。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2.品味题目。

再来读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想想这个题目有什么含义呢? 预设:

(1)与二人名字、身份相关。

(2)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和大树交流的内容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从小苗长成参天大树。

【设计意图】作者取这样的题目有其深层的寓意,非常有必要引导学生理解。先引导学生联系之前对季老的介绍,想想为什么称季老为“大树”,再引导学生为什么不直接写苗苗同学和季老的名字,从而来理解其中的含义。

五、总结写法,拓展迁移

1.师:这篇课文的写作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预设:这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2.师:综合性学习要完成一篇访谈,访谈该怎么写呢? 讨论、归纳访谈的格式。

(1)访谈录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访问对象、访谈内容、时间背景等的介绍;第二部分是访者与谈者的对话。前者相当于小序,后者则是全文的主体。最后一次问答可是访谈结束时的礼节性语言。

(2)写好访谈录的关键是什么呢?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成功的访问,首先要有一个中心话题,它是和读者关心的焦点问题、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目的等分不开的。几次问答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这样就抓住了关键,重点突出,访谈不枝不蔓,记录成文自然就紧凑严整。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访谈,综合性学习及单元习作中也有这一要求,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格式和如何提问进行指导。

六、拓展作业 (任选一项)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 2.推荐阅读季羡林的《我的童年》。

3.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记录。(注意访谈的格式与要求)。 板书设计: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苗苗 季羡林 多看书 三贯通 学古文

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以培养学生默读概括能力为主。对于课文中提到的三个观点,学生比较容易把握。(1)要把文章写好,要多读课外书;(2)21世纪的青年,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3)进行古诗文积累。

值得探讨的是“闲书”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明白大量的阅读课外书是很有必要的,能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面对信息爆炸的现代,阅读经典非常必要,要让“闲书”不闲,就要看自己的判断能力,“闲书”的定论要靠我们的行动来改变。

第二个值得探讨的是为什么起码要背诵200首古诗,50篇古文。学生有些不明白为什么,和前文的“古今贯通”结合起来讲,学生便明白了这是古今贯通要做的第一步。只有积累大量优秀的古诗文,日后才能灵活贯通和运用。  资源引用: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http:/// 百度图片:http://image.baidu.com

第五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

2.分角色朗读课文,概括谈话主要内容。 3.培养爱读书的好习惯。 4.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5.把握访谈录体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名的文学家呀?(生回答)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有一位叫做苗苗的小朋友,她和你们一般大,不仅见过很多著名作家,还采访过他们。让我们来看一看,她和其中一位知名文学大家季羡林的访谈故事。(板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文的题目中小苗和大树分别指的是什么?让我们从文中来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朗读,注意生字词。2.齐读课件展示的生字词,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3.让大家说说比较难记的字,老师帮助一起记。4.用指定词语造句。4.读完课文可以得出:小苗指作者,大树是指季羡林。介绍两人生平和主要作品。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发现这篇课文和以往学的课文有些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形式,访谈录) 2.想一想,如果你是小记者,采访一个人之前,要做哪些准备?

3.同桌两人分角色认真读课文,读完后两人一起概括出苗苗和季先生交流了哪几个问题,而季先生的见解分别如何。

4.文中季先生提到多看闲书,“闲书”指什么?你认为哪些书是闲书?举例。 5.学到这里,再来重新看“小苗”和 “大树”,单单是指作者和季羡林吗?有没有更深的含义?

6.访谈的过程就好像重现了当时他们对话的场景,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人分别有哪些特点?

四、拓展延伸,小结

阅读也能带来欢乐,帮助写作。“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对阅读的感受吗?

有诗人曾说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所以,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吧!

五、作业设计

1.和同学交流你喜欢读的书,相互推荐书目。

2.选择一位同学或老师,不限主题进行一个访谈,并仿照课文写一份访谈录,不少于三问三答。注意:访谈前应做好相应准备工作。

六、板书设计

上一篇:项目相关人员岗位职责下一篇:项目销售技巧统一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