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说爱你也容易!(教师中心稿)

2024-04-11

想说爱你也容易!(教师中心稿)(精选14篇)

篇1:想说爱你也容易!(教师中心稿)

作文,想说爱你也容易

李明

摘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需要循序渐进、科学训练。即培养兴趣,让学生想写;重视积累,让学生能写;培养创新思维,让学生会写;创新评改,让学生完善写。只有经过这四步练习,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才可以稳步提高。

关键词:创新方法成效

作文,是语文教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中考、高考的“重头戏”。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已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然而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怎样有效的作文教学仍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写作能力仍是学生学习最薄弱和最需要加强的一个环节。究其原因无怪乎学生的生活圈子过窄,缺乏生活感受,对硬性规定的题目和内容不了解,更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失去了写作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认为循序渐进,科学训练才是必由之路。具体操作如下: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想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从而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首先需要创设自由宽松的观察读写环境和纵情驰骋的思考空间,培养创作激情的良好“心境”,以免“思难易改”。

其次,要诱发兴趣,并始终保持兴趣这一创新的起点,在听说读写和观察思考的全程学习与生活中,启疑探究,捕捉灵感,创新作文。

二、重视积累,让学生能写

高尔基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中外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阅读面拓宽了,视野自然开阔,既积累了素材,也学会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同时也顿悟了作文之道。”写作文光有兴趣是不够的,“要立言需有物”,就是要有米下锅。

三、培养创新思维,让学生会写

要想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夯实基本功的同时必须做到对生活要有独到见解,必须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重视思维训练。

首先,善于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古人说:“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偷”为模仿,“偷意”和“偷气”为模仿的创新。

其次,求异思维可以避免人云亦云。求异是创新性的一个重要特点。作文教学应注意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进框、不落套、不师云亦云、不邯郸学步,突破传统思维模式。

再次,逆向思维常能令人耳目一新。逆向思维,即“反弹琵琶”。运用它可以重新审视为一些熟语警句,如“班门弄斧”指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对此人们一贯持否定、批评的态度,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鼓励人们敢于向权威挑战,展示自己的实力,故提倡“弄斧必到班门”。

最后,发散思维可以让学生多角度立意。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如“东施效颦”可从批评不顾自身条件,生搬硬套,不仅美不了,还要招笑去立意;可从规劝东施美贵在身心健康,不必急,不必愁立意;可以肯定东施有爱美之心,但不懂致美之法;可指出简单的模仿并不美,因人制宜,创新才美;可讨论健康美;还可以批评闭门指责不对,应当关心同情,与东施为善等等。这样,变换角度,确定多个重点,思维开阔多了。坚持训练,对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四、创新评改,让学生完善写

其实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望,给他点儿阳光就灿烂,因此,作文批改,让学生去表现,就能使他们张扬个性,树立一种全新理念,通过批改调动作文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其智力,培养其能力,把作文写、改、评乃至命题的权利全部交还给学生达到“以改促写”目的,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1.教方法,让学生会改。首先,学生自改,看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其次,互改,注意两点:(1)既省时又要质量。需“三遍法”,第一遍快速浏览,勾出错字、病句;第二遍慢读,从头至尾精批细改,写好眉批;第三遍粗看,即检查批改情况,又酝酿批语。

(2)批改要抓关键,抓重点。看中心是否明确,段落是否分明,观点是否正确,文风是否端正,语言是否通顺,字体是否工整,标点是否恰当。每次作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要侧重一两个问题即可。2.分小组,让学生互改。可把全班同学分组,四人一组,任命一组长负责批改。批改时,小组内两人批改一本,写好眉批和总批。3.勤指导,让学生改好改对。批改时,教师加强巡回指导,即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种繁杂问题,要及时指导好学生批改。4.做笔记,让学生有收获。批改或复阅本组其他学生作文时,要求边批边记,即把四本作文的优缺点找出来,以便与自己的比较。5.写后记,让学生谈体会。仔细看批改后的作文,要即看原文,又要看批语,改正错字,病句,甚至重点,然后对照别人作文的优点,写出此次作文的感受或受到的启示,以及对自己作文的修改意见。这样,使自己的作文每次都有一个升华的过程。6.再审阅,使教师心中有数。学生写完作文后记,再次交上来,教师既看原文,有看批语,还看后记,并随时做审阅记录,为讲评收集素材。看原文以了解学生写作;看批语,以掌握互评情况;阅后记,以发现学生收益。7.搞讲评,让学生晓之作文之理。教师经过浏览审阅,对全班学生作

文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在写作讲评提要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每次作文情况作出概括总结,并抓住普遍性的问题重点讲评。讲评要每次侧重一两个重点。

五、爱上作文

马克思曾说过:“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育学生去探索创新。”尤其是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迫切呼唤,国家发展对教育的强烈要求。从这一点说,培养创新思维,其意义就不仅是开拓写作思路、激发写作兴趣的问题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语文老师就更需要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去开掘学生的创造灵泉,引来学生的思维活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使学生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学生对作文将再不会“谈文色变”,因为,这是自然地倾诉,这是真情的流淌,这是创新的机会。

篇2:想说爱你也容易!(教师中心稿)

曾几何时,一提起作文,我就头疼,提起笔却无从下手。等上了六年级,有幸结识了沈老师,是沈老师的淳淳教诲使我对语文这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的教学方法很独特,她总是把一篇文章的重点抽出来,稍加分析,然后让我们一起吸取这些知识。难能可贵的是沈老师对我们的作文指导更是有一套。

记得开学初沈老师就反复教导我们观念的开放是新课程作文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作文教学的价值追求。至今沈老师说的那句话对我来说仍然言犹在耳:“我们要树立‘为做人而作文’的理念,我们要通过作文寻求做人的真谛,把习作的过程与提高我们自身的道德情操、升华我们的思想境界、提高我们的文化品味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我们作文中出现的认识偏差,沈老师总是及时地进行积极的引导,使我们明白什么才是真善美与假恶丑。

平时,沈老师经常组织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我们从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她总是叫我们写真实的事例,比如,开学初,让我们写一写新老师、新同学;在一次老师开会之后,让我们写一篇《这堂课,老师不在》;在经历了一天学校因整修电路而停水停电的日子,让我们写了《没水的日子》;还有学校运动会之后写的感言、最后毕业前的《大话六三》……正是有了这一次次刻骨铭心的亲身经历,我们大家都写出了感情丰富的文章,正是在一次次作文的习作和讲评中,我们为自己的无视纪律而脸红,为我们的随意浪费而担忧,为我们真诚的友谊而欢呼。

清楚地记得那次作文课上老师的精彩指导:

那天,沈老师走进教室看着大家,一脸笑容。可我总觉得老师的脸上还有点神秘。我想:一定又是什么有趣的作文了。这时,老师却一本正经地说:“大家都那么喜欢玩电脑,今天就让你们满足一次。”“太好了!”“耶!”欢呼声顿时充满了整个教室,有的同学高兴得跳了起来,有的同学高声说着自己要玩的游戏的名称,有的同学还激动得互相拥抱。我的“电脑迷”同桌更是开心,你看他一边欢呼,一边还做出很劲暴的动作,活像一只发疯的狮子。

可我却高兴不起来,虽然我以前也很喜欢看电视,玩电脑。但是,由于我眼睛近视了,爸爸妈妈不让我玩,不让我看,慢慢的,我也习惯了。现在把兴趣转到看课外书、写作文上去了。唉,要是能让沈老师把刚才的话收回该多好啊!

篇3:自学,想说爱你也容易

新课程的实施, 关键在于能否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自学是有效的教学方式, 也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生爱上自学, 需要教师精心营造, 巧妙设计, 既要注重平时的课堂教学, 又要延伸到课外, 使自学活动灵活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一、营造氛围, 使学生想自学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与探究, 适度的激励更能激发学生的自学热情。教师在教学中应成为“平等中的首席”, 可亲、可爱、可信, 与学生平等对话, 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投入学习活动。

如, 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一课时,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所以当192÷32出现在学生面前, 思考怎样试商时, 有些学生就急不可待地发表看法:“老师, 我们会做, 只要把32看成整十数30就可以了。”这是多么可贵的思想方法, 学生已经想到用转化的方法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了。在学生尝试计算后, 教师巧妙点拨“商6与30相乘还是与32相乘呢?”“6与32相乘, 因为32才是真正的除数!”“说得真好, 一语中的讲清了计算的注意点!”真诚的语言让学生体验了积极思考带来的快乐, 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 并由“兵教兵”理解了计算方法, 享受到了自学成功的乐趣。对于课堂上自学表现突出的学生, 教师还可采用一定的方式奖励, 如, 评比“自学小明星”等。

二、巧设方法, 使学生会自学

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恰当进行方法引领是指导学生自学的根本保证。根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 教是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 不同的教学内容, 灵活采用不同的自学方式。教学相关联的知识, 可采用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尝试进行迁移。教学操作性的知识, 可让学生通过动手获得亲身体验。教学介绍性的知识, 可让学生进行阅读交流等等。

如, 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 对于教材第106页的例3, 教师就采用了阅读指导的方法引领学生自学。教师创设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储蓄罐里钱这一情境, 学生相应列出式子:a×3, a×5a×8, a×b, a×n。教师相机引导:刚才你们说的都是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 你们知道吗?在数学上像这样含有字母的式子还有更简洁的写法。学生逐条自学教师出示的表格:第一格, 字母和1相乘。第二格, 字母和数相乘。第三格, 字母和字母相乘。第四格, 相同的字母相乘, 如, a×a。学生阅读完毕, 教师随即出示5道题考考大家, 并友情提醒如果有困难可以参考规则。不难看出, 由于内容多而抽象, 教师把学习内容整理成表格, 分成四个格子, 对教材提供的“原材料”进行梳理, 使阅读内容由“厚”到“薄”, 这是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不断提炼内容的一种潜移默化, 一种暗示。是使其逐步养成“边阅读, 边思考”的阅读习惯的一种过程。教师把规则“仁慈”地留在思考题的上面, 学生可以边做题边参考, 这正是我们认识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三、拓展时空, 使学生爱自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现实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更是探索问题的广阔空间。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延伸, 捕捉信息, 开阔视野。引导学生上网开展自学活动, 查询资料, 在互动讨论问题中共享思维的火花。还可以根据学习需要相机开展一系列活动, 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如, 小调查、数学日记、数学小报等。

在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后, 教师让学生以“三角形”的口吻写一篇数学日记, 学生都热情高涨。其中一名学生写了篇“三角形的自述”。Hello!我是三角形家族的一员:直角三角形。我有一个直角, 所以, 别人称我直角三角形。我爸爸是钝角三角形, 他有一个角是钝角, 显得有些胖;妈妈是锐角三角形, 她有三个锐角, 显得有些瘦!我跟妈妈长得很像, 因为我有两个锐角。不过, 也不可以说我不像爸爸, 因为我毕竟和他有血缘关系!人们说画我们三角形很简单, 但如果你不了解我们身上的秘密, 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在我们三角形中, 两条边的长度的和一定要大于第三条边, 不然就不可能组成三角形。通过我的介绍, 你是不是更了解我们家族了呢?学生用拟人化的手法, 以介绍家庭成员的形式, 巧妙揭示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之间的关系。语言的背后, 学生已完成了知识内化及构建的过程。■

篇4:想说爱你也容易

保护心血管

巧克力含有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多酚,尤其是黑巧克力,多酚含量更高。多酚具有与阿司匹林相似的抗炎作用,在一定浓度下可以降低血小板的活化,转移自由基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因而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能。

巧克力不仅多酚含量高,吸收率也高。科学地食用巧克力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脏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此外,巧克力中含有的黄酮类物质还可大大延长体内其他重要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维生素C)的作用时间,为其他保护心血管的营养物质提供坚强的后盾。

快速补充能量

巧克力是一种高能量食品。运动前15分钟补充适量的巧克力,不但有助于运动中的能量供给,还有助于运动后体力的恢复。除此之外,巧克力还能提供很多能满足人体基本需求的矿物质和营养素,有利于提高运动和锻炼的健身效果。

抗忧郁

巧克力,尤其是可可含量更多的黑巧克力,含有丰富的苯乙胺。这种物质在人的情绪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巧克力还含有丰富的镁元素(每100克巧克力含410微克镁),镁具有安神和抗忧郁的作用,很多医生把巧克力作为抗轻微忧郁症的天然药物。

提升女性的“性福”

巧克力有一定的性刺激作用。意大利米兰的研究人员在对163位女性食用巧克力和她们性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那些每天食用巧克力的女性往往比那些不嗜好巧克力的女性,在性欲望上要高出很多。“巧克力对女性的性特征有着积极的生理影响。那些性欲较低的女性在食用了巧克力后,往往会出现明显的性冲动”,研究人员指出。他们还说:“巧克力不像是食物,而像是一种药。那些由于月经而导致情绪不定的女性,在性功能上也会下降,而这个时候,吃一些巧克力会提高她们的性功能。”

篇5:后进生,想说爱你也容易

江苏省启东市紫薇小学秦美华

摘要: 我们的教育是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进步,得到提高。长期以来,转“差”问题一直困扰着不少教师,后进生——祖国百花园中“生病”的小苗苗,更需要教师的“精心照料”。对待他们,要做到:动之于情、基于父母,晓之于理、细如雨丝,做到激励、赏识、宽容、惩罚四结合,严中有爱,爱中有导。用师爱去创设“和谐共振”的最佳教育情景,让他们在爱的滋润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后进生;激励;欣赏;宽容;惩罚;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这在学生身上尤为明显。他们之间由于先天遗传造成了智力水平的不同,后天家庭的影响造成了性格和学习习惯的不同,这些不同使得学生在学习相同知识接受相同教育时产生了分化。而这种分化使得班级中总会产生几个学习上、纪律上较为另类的学生,即大家常说的后进生。人们常把这部分学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了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而这些学生的转“差”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不少教师,有时确实令人束手无策,头痛不已。如果放弃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那么对于他们的教育将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只能是一句空话。而且还会直接阻碍班级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会使那些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中等生受到影响。因此,对“后进生”的转化也成了一名合格班主任平时工作的重头戏。如何在这些学生身上播撒“爱”的种子,也成了不少

班主任一直探讨的话题。从我多年的教育经验来看,作为班主任,对于后进生一味地进行指责与批评是取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只有掌握了后进生的心理,你的转化工作才算找到了门路,你的转化工作才可以正常、顺利地开展。总结这些年来的工作经验,我对待后进生主要采用了如下的几点做法:

一、激励,朝花不夕拾。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指出“应该像尊重上帝一样尊重学生”。教师要想妥善处理好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消除偏见,以自己的言行提供良好的示范,这与其说是技巧,不如说首先是一种态度。对后进生的教育,要做到“对事不对人”。也就是说,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应针对情景而不要妄评学生的人品与人格,否则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损伤其自尊。面对班级中调皮捣蛋的学生,千万不要一味地批评、讽刺他们,可以喊喊他帮你发发作业本,拿钥匙开开班门。在他犯了错之后,对他说“我很生气”。“我感到有点失望”,“我希望你立刻停止这样做”。这样,比说“真笨、死性不改!”“你是无可救药的人!”“你真是个爱惹事的人!”等刺激的语言有效得多。因为它既传达教师对事件的看法,表达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顾及了学生的自尊。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不妨利用别人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让后进生自己选择敬佩的班干部成为同桌,采取迂回战术,在这些干部身上下功夫,对其严格要求,使他们能很好地感染周围的人,让“近朱者赤”,从而去改变后进生的不良行为。同时,可以让后进生展开竞赛,要求后进生每天为自己

做好评价记录,具体内容是:课上不打扰别人听课、做作业;课间不吵架;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及时订正;值日工作认真负责等。刚开始时,每天只要达到其中的两项就奖给他本子、笔、书签等,过一段时间后要求三项,再过一段时间要求四项全部达到才得到奖品。这样,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让学生自己做记录,就让他们感到了老师对他的信任,会自觉改掉缺点。否则,让别人做记录,他们始终感到处于监视之中,易出现逆反心理。在物质奖励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采用向家长打“表扬电话”的形式,给予学生精神奖励。这样,得到了学生的喜爱,他们也会把你的转化目标,逐渐变成自觉的行为。

二、欣赏,触动其心弦。

“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被赏识,是人性中最本质的一种追求。后进生虽然存在诸多缺点,但他们身上始终有一些闪光点。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当面表达真诚欣赏之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就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使之精神振奋,它不仅为后进生指引了航道,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希望之火和信心之光。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自律守纪差,学习成绩差,是所谓的“双差生”。在班级中与同学交往,经常受到冷遇,于是便产生“生来不如人,学好不可能”的自卑心理。一次班队课上,我偶然发现他讲故事的音色特别好,讲得有声有色,家访中也了解到他还经常喜欢给邻居的孩子讲故事。于是我特意为他在班上组织了一次讲故事比赛,他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同学和老师的称赞,令他大受鼓舞。

从此,我发现他做事情少了一些自卑,多了几份自信。平时的课间,他经常将做完的课堂作业主动拿给老师看,请老师帮他面批。家作中不会做的题目,也追着老师问个究竟,因此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可见抓住了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便扬起了后进生自信的风帆。一点小小的突破,让后进生体会到了做人的尊严,于是后进生的转化便从这里开始了。

三、宽容,心与心相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因此教师要学会宽容,给后进生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厉;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怪;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批评。也许,你给学生的只是一粒种子,他们回报你的有可能是满园的春色。记得那是我刚接一个新班级不久的一节语文课上,我在黑板上正板书着,教室里突然响起一阵笑声,转过身,只见一架“飞机”正飘飘悠悠地向地面滑行。“这是谁的恶作剧?”“黄天龙!”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又是黄天龙,一股无名之火顿然而生,昨天他在课堂上扮小狗,从后排爬到前排,我还没找他谈话,今天的课堂上他居然又„„就在这时,落在面前的“飞机”却一下子吸引住我的视线,好精致!我俯身捡起:“这是你做的吗?”“是的。”他一下子涨红了脸。下课后,我把忐忑不安的黄天龙请到了办公室,从办公桌里拿出为儿子准备的一套航模材料:“这个你会拼装吗?”“我试试吧!”他挺有信心地回答。第二天,黄天龙把拼装好的模型送给了我,看着摆放在办公桌上的威武的军舰,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你的手真巧啊!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发明家。”

“我会吗?”孩子满脸迷茫。“你一定会的,只要你能从现在开始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完成,老师相信你一定行!”也许正是我没有揪住黄天龙上课破坏课堂纪律的“小辫子”不放,也许正是我让黄天龙拼装一艘军舰模型并得到我的赞扬,也许正是“你一定行!”这句话,激发了黄天龙的自信心,两个星期以后,当他把单元测验及格分“送”给我的时候,我竟也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四、惩罚,合法且必要。

惩罚绝非体罚,体罚它非但不能改善儿童的行为,相反地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使他看不到希望。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正确地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我们不是为了惩罚孩子,而是使他们认识到:一个人有了缺点和错误,就要勇敢、正确地去面对,接受应有的处罚与教育,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进行反思和借鉴,以便今后可以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结果。所以,对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尤其是对那些在纪律上经常拖班级后腿的学生,对其进行小小的必要的惩罚,我觉得很有必要。如我班就有这样一位“纪律后进生”。该生平时就有故意损坏他人物品的不良“嗜好”。今天拿这个同学的铅笔盒摔一下,明天拿那个同学的书包踩一踩,摔坏了踩坏了,赔一个就算了事了。那一个课间,他又将教室里的黑板擦故意扔坏了。找他谈话时,他轻描淡写地说道:“我赔一个就是了。”是啊,他已经赔习惯了,何况是一个只值区区几块钱的黑板擦呢,根本无所谓。如何让他记住这个教训呢?这一次,我没有采用以往的处理方式,而是除了

让他赔一块黑板擦以外,还罚他为这块过早“夭折”的黑板擦写一份追悼词,并由他作为主持,为这块黑板擦举行一个“追悼会”,当然,他还“光荣”地担任宣读追悼词的任务。经历了这次事件之后,这位学生果然对喜欢故意损坏他人财物的行为收敛了许多。如果这一次我还是像以往一样仅对他说教一番,并让他赔上一块黑板擦,我想他极有可能拿我的话当耳边风,下次依然如故。所以,只要“惩罚”教育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寄之以望、使之受益,那我觉得,我们的“惩罚”教育就是成功的。

篇6:高考数列题,想说爱你也容易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考数列题,想说爱你也容易 作者:钱军先

来源:《新高考·高三数学》2012年第01期

篇7:文言文,想说爱你也容易

[摘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对此,新教材也相应的增加了名著阅读这一板块的内容,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名著有所接触,有所了解。但令人尴尬的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它并没有受到重视。名著阅读教学主要停留在了教师口头提倡,学生自愿阅读的形式之上。本文拟就“名著阅读”的现状以及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做点粗略的述评。

[关键词]名著阅读现状激发阅读兴趣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对此,新教材也相应的增加了名著阅读这一板块的内容,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对名著有所接触,有所了解。但令人尴尬的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它并没有受到重视。名著阅读教学主要停留在了教师口头提倡,学生自愿阅读的形式之上。本文拟就“名著阅读”的现状以及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做点粗略的述评。

一、名著阅读的尴尬现状

近两年来,为了督促师生对名著的重视,语文中考也开始加大了名著考核的分值。但是师生对“名著阅读”的热情并没有被从根本上调动起来,不得不说,这与我们的语文教学及考试评价体系有一定关系。先来看看我们的语文教材。目前的几种课标语文教材都对“名著阅读”有所涉及,编入了“名著导读”、“名著推荐与阅读”之类的内容,这比先前的教材是一大进步,令人遗憾的是形式过于单一,每本教材出现那么一次,无非是简介一下作者、写作背景、整本书的大体内容和风格,而后摘选那么一节名著再附上几道思考题,仅此而已,对“名著阅读”缺乏持续的关注和序列性的指导建议。我们的考试呢?翻翻近几年各地中考“名著阅读”的考查题目吧,多见“说出你所喜欢的某本名著中的人物及其性格并列举一个与其相关的情节”一类的试题。客观地说,语文考试中专门设置考查“名著阅读”的题目有其积极导向,但是,当这种考查样式简单粗糙以至僵化时,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负面的认识和效果:“名著阅读”不就考点这样的知识吗?还用的着读书吗?而且我们的语文老师为了应付考试又总结出既省力又省劲的“应考策略”。临考试前,老师勾画出课本上导读部分的文学常识,比如作者及其国籍,主要人物及其主要性格特点,主要情节或思想感情等基本信息,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名著教学仍然苍白应景,学生并没有真正揭开名著的真实面纱。

二、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其实,只要有过阅读经历的人都能认识到:每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从内容上来讲,名著一般比课内文章更丰富多彩,内容也更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趣味是阅读的根本”,只有有了阅读兴趣,学生才可能养成读书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间断的挑逗学生阅读名著的那根神经,让它始终保持高度兴奋。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名著的节选,这些节选就是一把把开启名著阅读的钥匙。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地利用好这些片段,教师可以尝试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名著的阅读教学,使学生由课内阅读的不满足而产生课外阅读的欲望,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比如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文章通过记叙鲁达路见不平,帮助金氏父女逃过卖肉屠户镇关西的欺侮,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故事,表现了鲁达豪爽仗义的性格特点。理解了《水浒传》中的英雄替天行道,“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行为时,教师可以就此进行拓展,告诉学生,这只是《水浒传》中关于鲁达的一个故事,他还有“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传奇故事,也都非常精彩;另外,《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个个性情不同,将将本领高强,人人描写传神,以此激发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去阅读《水浒传》。另外,课本后面的“名著导读”,也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名著导读”中,首先是对每部著作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的介绍,然后有“阅读建议”,最后是“精彩片断”和“点评”。读了“精彩片断”,再看主要内容的简介,许多学生都会产生一探究竟的想法,激发起了学生完成从片段到整体的名著阅读兴趣。

(二)、开展活动,让学生感受阅读成就

学生读名著往往贪图热闹,热衷肤浅的线形快读,所以一部名著阅读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名著阅读后的专题性综合实践活动。这也相当重要,它不仅能对阅读成果的梳理和归总,更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喜悦。活动的具体方式可灵活多样。我曾在指导学生阅读完《汤姆·索亚历险记》后,布置了一项综合性的书面作业:①从全书三十五章中选出十章,每章拟定一个标题(该书没有章节的标题)。学生拟的标题还是很有意思的,如第二章写汤姆不情愿干姨妈吩咐的粉刷篱笆墙的工作,于是极尽表演之天才,装出极享受的样子,煞有介事地挥舞起刷子刷墙,十足一个大画家,直到引诱着一帮孩子排着队拿着心爱的礼物来换取哪怕干一分钟如此美差的权利。旁边的汤姆则躺在一旁的阴凉地里,一边嚼着换来的苹果,一边得意的摩挲着那些“贡上”的礼物。学生给这

章拟的题目就有“天才的艺术家”、“不会画画的大画家”一笔无本生意“等等。②是:本书主要记写了汤姆的几次历险经历?请各用一句话简要概括。③是以”我看汤姆“为题写一篇读后感,④是:文章的结尾写到汤姆和哈克又一次筹划做强盗,琢磨前几章节情节发展的逻辑,您认为他们会做成强盗吗?做出您的判断,为全书再续写一段故事。这些作业批阅后,开辟“读书论坛”展示交流阅读的成果,效果甚好。另外,我们还组织全年级举行了一次“台上语文戏中人生——《汤姆·索亚历险记》情景短剧展演”的活动,学生自编演出脚本,自备服装道具,参与热情十分高涨。

(三)、延伸和比较,强化阅读兴趣

赫尔巴特认为,儿童获得的兴趣中一类思辩的兴趣。在比较中可以发展学生的思辨兴趣。比较是人们辨别事物和现象的科学工具和方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因此,教师可因势利导,通过延伸和比较阅读,强化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向“原著”延伸,如学了《在烈日和暴雨下》,读一读《骆驼祥子》;也可以向“作者”延伸,如学了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再读一读他的《项链》等;还可以向“主人公”延伸,如阅读课内推荐的名著《格列佛游记》之后,再让学生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然后分析两位主人公形象的异同点,从而深刻体会作品的主题和风格。这样一来学生读原著就读得更细心了。同时,延伸比较阅读又训练了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在自己的见解得到同学和老师肯定后,成功的喜悦又进一步强化了阅读兴趣。课外阅读还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联系,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爱看的书来阅读。当然,对所选书籍的内容要做到严格把关,方法的指导做到因人而异,效果的检测做到客观公正,激励先进,从而真正做到让每位学生每学期都阅读几本好书。

读书,是要依兴趣而定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培养和保护他们的阅读兴趣,要远比强迫他们读一两本名著重要得多、有意义得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们只希望读书能够美丽人生,读书能够升华幸福!

篇8:作文,想说爱你也容易

这里以2014届南通二模考试的作文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成为自主作文的受益者。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 今日一位摄影师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死死冻住, 无法动弹的画面。报道分析称, 当地气温突然回升, 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 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然而, 湖面可能一夜之间就又冻住了, 青蛙于是被冻在湖中央。那位摄影师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 看上去是一只青蛙在睡觉, 但再也不能跳起来。他推测, 青蛙当时正打算从冰面上钻回水里, 被冻住了。他感到格外伤心:可怜的小家伙显然没有能做到, 就死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题目,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南通市2014届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卷》

一、“自我准备”方知难, 吃了苦头长记性, 记住常式势 在必行

摆脱传统的作文方式, 也就是摆脱过去老师一手包办, 一路陪伴的方式, 开启全新的作文模式, 也就是开启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定文体的作文模式。

此次作文学生的立意有:春天真的已经来临了吗、青蛙的悲剧、注重表象的结果、误判改变人生、发现美、残缺美、遗憾美、人应该有悲悯之心、美好的追求……立意五花八门。其实每一次作文都要解决立意, 如果只是靠碰运气, 作文分数是得不到保障的。对于材料作文中故事类的类型, 可以采取相通的方法, 以不变应万变。具体来说就是:找出涉及的角度, 把握情感的倾向, 概括出“不脱离”材料的立意, 为了全面不忘辩证。

此次作文, 学生能够看到主要涉及两个角度:青蛙、摄影师。从情感倾向上看, 这里一个关键词是“美”:青蛙是展现“美”, 虽然带有遗憾同样值得赞扬;摄影师是发现“美”, 虽然心怀遗憾一样值得追寻。那么我们就能得出准确的立意了:

把这个表格作为材料类作文的常用基本技法, 做到“心中有法”, 面对作文时才不会措手不及。

二、“自揭伤疤”方知痛, 疼痛之下寻技巧, 问题定会迎 刃而解

平日里, 学生常感叹:为什么我的作文得分这么低?老师竭尽全力对每一位学生做中肯的点评和指导, 可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如果换成平时, 老师会为学生写好点评, 让学生自己按照要求改一改, 成为一篇立意正确的文章, 当这样的失误已经不是第一次在这个学生的作文中出现时, 可以改一改解决问题的方法。找来学生面批作文, 已经成为现阶段高三改作文的常态, 首先不告诉学生问题在哪里, 让学生自己对照高考作文的评分细则看看问题存在点, 正所谓“自揭伤疤”才知痛。

作为老师, 其实也可以根据评分细则给学生预设几个常见的失误点, 比如, 针对作文的开头, 老师可以在平时的作文中渗透基本要求:

就拿上面的《遗憾, 也是一种美》开头来说, 学生自主对照表格, 自然会发现存在的问题: (1) 题目中有一个“也”, 但是从开头来看, “也”属于多余的角色, 完全可以抛弃掉; (2) 第一段把材料分析了个遍, 事实上作文根据观点的来源点, 有选择性的使用材料, 这样来看, 第一段属于多余的内容, 或者说花的笔墨过多, 会混淆视听; (3) 文章的观点属于标签式观点, 如何能一下子得出“这样的遗憾, 也未尝不是一种美”。“美”从何谈起?

当然这里只是列举开头自评法, 有心的老师可以帮学生按照作文结构板块, 制定自评表, 使学生自己悟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不留“伤疤”, 相信学生会痛定思痛的。

三、“自寻良方”见效快, 想要效率高, 自然会动脑

作文课堂评的是学生作文中的普遍性问题, 对于个体存在的个性问题, 老师应该指导学生动脑筋、找方法, 用最短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切实解决。

比如, 此次作文, 以记叙文为例, 或许他们想要响应高考阅卷组对记叙文的呼唤:“一般说来, 写记叙文容易避免公理、常识、大道理的生硬表述, 容易写出“个性”, 容易取得好成绩。这话讲了多年, 但应者寥寥, 今年再郑重声明一次!”班级写记叙文的学生大有人在, 他们都想证明自己是一个有故事、能编故事的人。《镜中花》《永恒的一瞬》……故事花样百出, 分数却是高低不同, 其实从作文中还是可以看得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度。要想写好记叙文, 必须学会观察生活, 选取适合作文的事件和角度。

高考记叙文写作讲求的是“神似”说, 文章故事能对应材料, 写出生活情趣, 符合材料立意就算成功的记叙文。学生知道观察社会, 联系现实, 为我所用, 肯动脑筋, 追求效率, 正所谓“自寻良方”成效快!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把真实生活里所不曾经历过的事勉强拉到笔底下来, 那是必然失败的勾当。人固然不必为这些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 但是做了人就得担负起人的责任, 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

作文, 一个考查学生多项能力的考题, 很多学生眼中作文就是一个拦路虎、绊脚石, 谈起作文满腹恨, 但是只要老师教的得法, 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自我调整, 对于作文也能潇洒的说“作文, 想说爱你也容易!”

摘要:现行教育之下的作文写作成为了老师和学生共同头痛的问题, 老师如何放手, 学生如何自主解决, 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作文,自主作文,探求方法

参考文献

篇9:想说爱你也容易

听到这样的话,难免有些心酸,身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对语文的热爱实际上就是在我的初中时代产生的,总觉得太神奇啦,那些在小学,老师只是要求一点一画写端正的字经过组合竟然可以放射出炫目的光芒,那些本来只是字的汉字原来可以飞舞起来,把人带进一个个光彩照人的世界,我在屈原的陪同下在“漫漫长路”上“求索”,我在杜甫的带领下去“一览众山小”,我在苏轼的呼唤下去“把酒问青天”,我完全沉溺于这美不胜收的世界,太美丽啦!而且还神奇,如只是一个“看”字于它意思相近的字就多达上百个,有书面语“谛听”“凝眸”、有口头语“瞧”“瞅”、有表示距离远近“远观”“近看”、有表示范围大小“顾盼”“环视”,实在太多啦,这样美丽而神奇的学科,怎能叫我不深深的爱上她。

可现在,身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该如何让我的学生也和我一样爱上初中语文呢,我想把自己几点不成熟的意见说出来探讨一下:

策略一:要把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好

小学的语文教学特点就是老师教得特别细,尤其是低年级的老师,一笔一画,一点一捺,往往是进行“认字”的教育,进入初中后,语文教学有所变化,初中语文由“认字”发展到“识文”,要引导他们把以前只是会读会写的字放到一篇篇文章中去感悟,培养他们良好的读书习惯,尤其是自学习惯,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去领悟初中语文那美丽神奇的魅力,让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知道,我以前认为语文简单,就是会读会写,是多么的肤浅,原来语文的天地如此美丽,一个字可以有那么多的表达,一篇文章可以有那么多的含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原来,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候,语文也会不同,学会在寓言中明白道理,学会在诗歌中寻找色彩,学会在散文中谛听音乐,学会在小说中感悟人生。初中语文的课堂要让学生们不仅识文断字,更要让学生开始认识,开始了解,开始思考,开始摒弃。让每个学生能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学出不同风格的语文。“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语文”,自然,对语文就会产生探求的欲望,就会被语文吸引,从而去爱上语文。

策略二:要培养初中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文学的感情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公元前就出现《诗经》、《楚辞》等伟大的作品,公元后的作品更是灿若群星,让学生去读,一开始会觉得有困难,但只要鼓励他们坚持下去,永不言弃,把他们思考的能力和想象力充分挖掘出来,他们就会去爱上初中语文。爱中国字,赞中国文,中国字同样是方块字,但写起来却可以千姿百态,一个字犹如一幅画,从字形上看:有粗,有细,有直,有曲;从结构上看:有上下结构,有左右结构等等,从书写上看:有楷书,有隶书等,写在纸上,如跳动的精灵,翩翩起舞,美感十足,讲究匀称,讲究美。

中国文就更美了,一个字往往能够创造一个美好的意境,如在教授冰心的小诗《母亲》时,我尝试了一种方法,先让学生想象困难来临时,会首先想到哪个倾诉对象,学生说了很多,我又设置一个问题,为什么首先想到他?再回头抓住文中的“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的“只”字,学生立刻就能领悟到母亲那宽厚的爱,一个字就能让感情强烈表达,这就是中国文字的魅力。学生就对小诗就有了学习兴趣,而且爱上这神奇的文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多些这样的尝试,学生当然会慢慢爱上语文,从而有学好语文的渴求。

策略三:让孩子在学语文中有成就感

初中语文,由于其独特的特点,不像初中的其他学科,能立竿见影给人带来满足感,数理化,一道题总会找到一个答案,经过自己的努力,把它找出来,心理上迅速会有满足感和幸福感,而初中语文,没有标准答案,不同人会有不同答案,甚至同一个人不同年龄的答案也不同,就不会立刻产生自豪和征服的快感,它甚至不像小学语文,我会写一个字了,会造一个句子了,立刻就会觉得付出有回报啦,初中语文教育非常尴尬,大部分中学生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把课下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有些学生有时一天除语文课外一分钟也不学语文,为什么这样呢?语文学习过程中缺少自我价值的实现感,语文学习的效果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而应试教育的评价标准造成各学科之间的时间之争,学生往往会选择短时间里快速见效的,所以花在语文上的时间就更少了。学生潜意识中认为语文是母语,很容易学,或者拉开的比分不会太明显,不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

遇到以上的情况,我认为一定要首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这种兴趣保持下去才行,为让孩子保持对语文的兴趣,在苏教版语文八年级课本中有个汉字的专题,我倒建议把它用在中学的第一级语文课上,让学生爱上汉字,了解汉字,产生探索的欲望。

让学生从第一课开始就准备一本大的本子,可以摘抄,也可以写心得,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都行,积累下来,会觉得好多美丽的词句总在身边萦绕,用时轻而易举,在课后让学生甚至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老师,会如何来组织这节课。一段时间下来,学生会自然对语文产生兴趣。

篇10:想说爱你也容易!(教师中心稿)

报道一:射阳县洋马乡一位普通农妇的儿子高考得中,乡亲们欢天喜地地给她家送来了一幅对子:“清华是你今生的骄傲,洋马是你永远的故乡”。作为母亲,她读懂了乡亲们的一片真心,就是告诫她的孩子不要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就是不要忘掉根本,忘掉家乡。儿子离家前,她千叮咛万嘱咐:孩子,我们是农村人,上了大学,可不能瞧不起乡下人,可不能忘本呐。上学以后,这个质朴的农村孩子没有忘记母亲的叮咛,就连给母亲打电话时,也会努力提醒自己不说普通话,而要用方言,因为这样可以明白地告诉母亲,他没有忘本!然而有一天,当他听到电话那端传来的母亲生硬的、还带着浓浓乡音的普通话时,他惊呆了:一个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射阳的农家妇女怎么也说起了普通话?母亲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惊诧,说:孩子,现在我们洋马的中药材生意很好,外地客商纷纷到我们这里来订货。我们如果说方言,人家会听不懂,所以乡里乡亲的现在都在学说普通话。从今天开始,你跟妈妈通话时,可要讲普通话,这也是我学说普通话的一个好机会呀。儿子欣喜之余感慨万分:今天,农村经济在发展,农民的语言观念、语言面貌同样在与时俱进!

报道二:聘请保姆新鲜事,必须会说普通话。南京的黄先生想给未满周岁的儿子找一位保姆,他在报上登出广告,保姆要有高中学历,还必须说普通话。黄先生告诉记者,保姆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很大影响,对保姆要求高是对孩子负责。

报道三:会讲普通话,购物可打折。香港电台普通话台决定在2001年9月13日,由“汇丰普通话基金”赞助,举办第一次普通话日,鼓励港人说普通话。香港电台还与香港旅游服务业协会和香港总商会等机构合作,邀请他们旗下约3000家会员商户,展开“普通话日购物优惠”活动。9月13日当天,顾客凡到贴有“普通话日”招贴的商店,用普通话购物,即可获得九五折优惠。

哦,原来普通话已经进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说普通话已经逐步成为许多人的自觉行为。

篇11:想说爱你也容易!(教师中心稿)

公开课,作为展示教师风采、进行教学交流、促进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让广大教师从名师公开课中开阔了眼界,取得了真经;从自己的公开课上悟到了差距,收获了成长。然而,与之伴生的种种问题也将公开课蒙上了质疑的阴影。更应该引起注意的是,这些问题和现象阻碍了公开课发挥其原有的作用,甚至偏离了发展的轨道。

一、偏离重点伪激趣

一些公开课上出现了不围绕教学重点授课的现象。其实,教师对教学重点了如指掌,但他们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发现,围绕教学重点讲课,教学难度大、学习积极性难调动,课堂不够“热闹”。因此,一些教师就将教学重点转换为“学生喜欢的话题”。这样,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发言也精彩起来了„„

二、无度激励失底线

公开课上,教师大多笑靥如花,极尽表扬之功,即便学生的表现并不是特别突出,也会以“你真棒”“你有作家的天赋”等褒扬之辞来回报。还有的教师会以“你想怎么坐就怎么坐”“你想怎么举手就怎么举手”等来活跃课堂,这似乎成了解放学生个性的标志„„

三、千人一面无个性

许多学校都有这样的传统:哪位教师要去赛课,就要先在学校里进行多次试讲,其他教师反复听课并提出修改意见,甚至细致到什么时间做什么手势等细节,以期完美呈现,即所谓磨课。可是,在一次次的打磨中,参赛教师的课堂设计被打乱、杂糅,容纳了众多教师各自的优点,甚至最终面目全非„„

追求常态化公开课

前段时间,特级教师张祖庆在博文中写道:“最近喜欢不试教直接进入课堂上公开课。这不是托大,也不是藐视公开课,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敬畏。我想,观摩的目的,不是为了把一块完美的玉石拿出来供大家把玩,而是把模糊的教学理念具象化,大家一起研讨、碰撞、产生新的想法,这才是价值所在。原生态的课,才更贴近一线教师,也更接地气。”读后很有共鸣,我们应该追求常态化的公开课。

一、多一些真实,少一些作秀

老师们也许都不陌生这样的场景:许多公开课执教者尤其是东道主学校的参赛教师,往往把上课班级安排在基础较好的班级,甚至到各班选出优秀的学生临时拼凑成一个班。优秀学生成绩好,发言积极,准确率也高,容易“上”出较好的教学效果。

还有,教材中都有些章节或内容便于课堂发挥,便于师生互动,老师把握起来往往容易驾轻就熟,课堂效果良好,容易得到评委的好评。于是,许多讲课教师都倾向于选择这样的章节或内容,而对教材里所谓难教的内容采取回避态度。

试想,如果大家都避难就易,那么教学中的一些疑难和困惑何时才能得到解决呢?这些拙劣的作秀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失去了公开课的实践价值和指导意义,更是影响教学风气,影响学生的德育形成。

公开课,对听课老师来说,从中获得一种教学的启发、思考、借鉴;对执教老师来说,它应该是一种常态化的呈现,即有一种可学性,可操作性。它应该是执教老师平时教学的一种最优化的自然呈现,同时表现出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手段甚至新教材的一种探索。因此,要把公开课常态化,不过度预设与准备,把公开课上成常态下的精品课。公开课不拒绝漂亮,但是,拒绝为漂亮而漂亮,更拒绝作秀。

二、多一些引领,少一些表演

特级教师孙双金认为,公开课的作用不外乎两点:一是它的示范性:给青年教师作示范,教他们怎么上语文课。因为有示范性,所以一招一式要规范。板书要工整美观;教态要自然太方;语言要生动有趣;朗读要字正腔圆,入情入境。二是它的引领性。公开课的最大价值在于对教学改革走向的引领。例如当下语文课如何跳出内容分析理解的老路,转向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观摩课、公开课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引领性、方向性和规律性。因此,多一些引领是我们的追求。少一些表演并不是不要表演,我们要看他是否留下表演的痕迹。正如曹文轩教授所说:是表演但不着一丝表演痕迹,那是最高的境界。看戏的人忘记了看戏,是那个执教者也就是那个表演者最大的成功。

三、多一些个性,少一些糅合

可以这样说,绝大多数的公开课都是众人智慧的结晶,这同时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失去自己”,没有了个人风格,公开课成了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如此公开观摩又有何意义?我们的教改讲坛上如果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语文教学才能迎来灿烂的春天。事实上,目前语文教坛上存在的流派纷呈、名师各异也印证了这一点。

教改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不小心就容易迷失方向。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需要擦亮眼睛,学会甄别,在且行且思中努力做一棵会思考的“苇草”。有了自己的“主见”,就有了自己的风格,到那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公开课才独树一帜、春色满园,留给我们鉴赏和学习的天地才更宽广。

四、多一些学生观,少一些功利性

公开教学,面对的是学生。公开教学学生第一,这是不容动摇的!不能因为换了一个大场子上课,下面坐着几千位教师,就变成了观众第一,学生第二了,教学就变味了。公开课,为了谁?当然是为了学生,这是理直气壮的答案!有了这杆标杆,那么我们就要思考那些公开课:执教者哪里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哪里唤起了学生的想象?哪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哪里提升了学生的语感?而不再是仅仅关注:哪里教师课件画面美,哪里运用了好听的音乐和视频,哪里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哪个环节现场响起了掌声。教师应该多在学生思维语言发展上下功夫,少在展示自己才艺上做文章!少一些表演的成分,多一些教学的规律!我们永远不能忘了:教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益;而教学的效益,要落实在学生的发展上。

篇12:想说爱你不容易

第一点:兜里空空(没钱)。看着大家拿着五光十色的食品走出小卖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我不饿,肚子却已经在抗议了。没办法,肚子老兄,不是我不配合,实在是囊中羞涩啊!眼不见为净,我还是走吧!

第二点:由于本人大开“吃戒”,本人的体重猛升。一天清晨,我咬着一个鸡腿,来到磅秤面前,往前一站,哇塞,减了五斤!我高兴的哼着小曲,正想和妈妈去趟超市,把一些零食带回家。突然,我猛然看见“家庭每日记事黑板”上写着:磅秤坏了,如果要量体重,请先测好,再加五斤。我顿时发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叫声:秤兄,不要太绝情了,给我留点颜面嘛!唉,没办法,为了我那苗条的身材,我的勒紧裤腰带,与零食说声Beybey了!

第三点:零食好是好,但要懂得慧眼识别,买了伪劣产品,可就是“赔了身体又折财。”前一阵子,小卖部进了一批亮晶晶的饮料不少同学买来解馋。第二天,学校里就有贤友们上吐下泻。加上现在又是流感高峰期,都令我们人心惶惶。幸好,我没有去关顾,要不然,我也会有“小卖部综合症”的。一想到医院那明晃晃的针头,我就会发抖。天佑我也,谢谢天啊地啊,神啊主啊。

唉,这三点理由都足以让我戒掉“吃瘾”了,为了我的腰包,身材,健康。零食,拜拜了!我只能吃大米饭,蔬菜了。

篇13:语文,想说爱你其实也容易

借助学生自身的力量,推动学生的成长进步,进而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享受学习的乐趣——这种力量就是学习力。学习力作为一种潜能,蕴藏在学生的头脑中。人脑是世界进步的支点,是产生学习力的源泉。

一、我思故我在——借助想象,让学生的精神劳动更复杂、更丰富

为了寻找与作者感同深受的思想契合点,除了对语言文字表达规律的探索与研究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重视语言中所涉及的哲学、社会、伦理、心理和行为的内容探讨,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语文学习是智慧的,是有生命的,语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内心需求的自我表达与倾听,是一种丰富的精神世界的再现;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像软件工作者那样让英雄对话,为英雄拆解招式、设计武功、增添能量,并穿过时光隧道想象他们的精神境界。

例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中,我让满面羞惭的洪教头与林冲进行一番内心独白,学生感受到林冲的英雄气概;《秦兵马俑》一文中,我引导学生聆听千年古战场的呐喊嘶杀;从《莫高窟》卧佛的平淡与恬静,飞天下凡的愉悦与洒脱,同学们尽情想象天上人间的神奇绚丽。

课堂上给学生留有余地,让他们的思维有一个延展的空间,想象的翅膀有一个舒展的空间,教师的引领和指认使学生有更强的自信去完成学习,同时享受学习过程中的那些尝试与求证带来的成功感。

二、诵中有风骨——借助语言实践,推进学习方法的探索与创新

一个有学习力的人,他的创造才能是教者无法估量的,也是他本人无法估测的。学生爱上语文,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会涌现一批“有教养的学生”,他们会调动自己所有的感觉器官,成功地展示自己的聪明才干。我在课前五分钟设计了演讲背诵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诵读自己积累的名言佳句。这是一种由语文功利兼顾教养价值的语言实践活动,许多和语文学习无直接关系的知识、行为重新得到重视,一个人的风骨、胆识、气度在娓娓动听的诵读中充分呈现出来。“成为一个体面的人、有教养的人”成为每一个学生追求的目标,“气质”这个混沌的印象在学生的心里扎根,让他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从而以更大的热情关注语文学习。

自由地选择诵读的内容,不仅能较好地体现每个人的审美价值的不凡,还能借助知识和知识的流动在群体中产生效应。听别人诵读,是一个人内心识别、获得和均衡知识的过程,在获得收效的同时也增强了竞争能力。这种伴着思维的鼓点而来的是学习方法的探索与创新,久而久之,会让这种无形的知识和技能程序化、逻辑化,成为有形的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展现,又伴随着内在的的教养和气质释放出来。每个人在坦诚地交换他们所习得的知识的同时,释放自己,供他人享用,吸纳他人,充实、更新自己,也形成了一个流畅、生动的学习环境。

三、达则兼济天下——开放的心态,让阅读成为一种自然

对学生来说,阅读是一种状态,就像冰心笔下的那个手捧着书、鼻尖上的汗水闪着太阳的香气的孩子一样,喜欢阅读是孩子们的天性,开放的学习格局、学习环境、学习心态,带来的是知识传播速度的加快和信息交流途径的多样化。为了更广泛、快捷地获取新知识和有用的信息,在名著导读中我引领学生写读书报告。读书报告是个性化学习的研究性策略展示,围绕手中的一本经典提出问题、解次问题,在研究发现中触摸作家心灵,感受人性光辉,形成个人观点的读书学习活动。在读书报告的交流中,公开而又自信、坦率地交流自己的思想,不断挑战自己的个性,公证评价他人的主张和个性,饶有兴趣地尝试新思想、新经历,在思想深处平等的交流中兼收并蓄,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把个性的阅读转化成一种无声到有声,无形到有形的过程,一种内在升华的整理过程。

在课外阅读,以自主的形式引领学生自愿阅读,自己选定达成的目标,自己进行现状调查,自己分析报告命题,自己制定对策,自己组织阅读实施,自己检查效果,自己评定总结,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增强反思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辟一方小小净土,让语言文字飞一会儿;让学生轻嗅书中的字词芬芳;让学生的大脑在课堂中得以滋养,学会释放自己的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像海绵一样自主吮吸字里行间的营养。创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我们漫步其间,感受从容与恬静,播撒智慧与情感,收获心底花开、心志坚韧的曼妙成长!

摘要:针对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接触大量纷繁信息而缺失对教科书语言文字兴趣的现象,分析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策略,从想象、实践、阅读等方面进行阐述,强调借助学生自身的力量推动学生成长,让学生的精神劳动更为丰富,探索创新的学习方法,在开放、自然的阅读心态中激发智慧潜能,从而达到热爱语文、深刻品味文字的境地。

篇14:想说爱你也容易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曾点评创业模式:“最优秀的往往是最简单的。”我认为这话同样适用语文教学,尤其是古诗词教学,我们应把读懂古诗词的方法以最简明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使之易学实用,让学生们在时间精力付出后也能欣慰地说句:古诗词,想说爱你也容易!这里,“五读”就是我所认为鉴赏诗词最切实可靠的抓手,也是最简便易行的途径。

首先,要培养学生审读标题的习惯。如欧阳修的《宿云梦馆》,一看标题便知是羁旅行役诗,感情基调应为惆怅,读后证明确实传达了归家之念。2007年海南卷《小斋即事》,从标题看应是咏物作品,按此类作品托物言志的手法解读,诗歌的主旨很容易把握。为提高通过审读标题把握主旨的准确率,教师教学诗词专题,在按文学史纵向展开的同时,更应根据题材类型进行横向打通,因为诗歌的主题与题材有很大关系,确定题材,常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就可将盛、中、晚唐一系列的登高诗拿来鉴赏,从标题到题材,从意象到手法,全面了解这类诗歌的特征。其它如怀古诗、咏物诗、边塞诗、田园诗、羁旅诗等,都有一定的鉴赏思路,所以借助标题明确题材类型,可以有方向地鉴赏作品。值得一提的是,鉴赏词作的时候,一定得提醒学生分清词牌与词题,以防部分糊涂的学生在审读词牌上耗时间。

其次,要培养学生阅读作者的习惯。知名度小的作者自可一带而过,但一些名家绝不可忽略不计。如鉴赏李煜的词,尤其是后期词,就须要带上作者特殊的经历去理解。像他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表达的是对往昔的眷恋和亡国后的凄凉。试问,如果不关注作者,了解其身世背景,怎可能读全读准这首词的思想情感?正因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多了解一些诗词大家的身世及思想。

再者,要培养学生细读注释的习惯。这里的注释指的是考题中位于诗词下方的注解。它往往提供作者创作时的背景情况,细读它是读准诗意的必需途径,这也就是诗词鉴赏中常说的知人论世。如2007年的福建卷《武夷山中》就提供了这样的注释: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兵,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做此诗时将近十年。只有细读了这些注解,再结合具体诗作的研究,我们才能读出诗人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以及借梅花所表露的孤傲不群和坚贞自励。

第四,要培养学生解读形象的能力。把握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主旨。诗词常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两种。解读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见闻、心情去判别其身份,挖掘其品质和追求。更多的时候解读形象是捕捉融入作者情思的物象,即意象,进而体悟意境,以此准确理解诗歌情感。如欣赏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和王维的《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两首绝句,就要教会学生解读意象。王勃选取的是凝滞的长江、傍晚的秋风、飘飞的黄叶,营造的是萧索荒凉的氛围,所以传达的就是羁旅之愁、思乡之情。王维选取的则是宛转的溪流、洁净的石头、鲜亮的红叶、翠碧的山谷,营造的是清新爽洁的意境,所以就传达了诗人愉悦闲适之情。这便是通过解读诗歌形象来把握诗歌主旨。为此,教学中一定培养学生捕捉意象和玩味意象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积累一定量的传统意象,如梅花、鸿雁、夕阳等。

最后,要培养学生研读技巧的能力。依附诗词的表达技巧,由表及里,很容易理解作品主旨。技巧也称之为手法,是作者表情达意的手段,诗词往往涉及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和描写手法三类。教学中教师应将这三类手法分门别类清晰地传授给学生,不要让他们犯答非所问的低级错误。如2008年四川卷考的是元散曲《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其中问题二就是“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如若学生连诗词常用的修辞格都弄不清楚,自然不可能指出元曲作者运用的对偶、比喻和夸张。再如若学生看不出夸张,也就不太可能完全理解诗人欲归隐的多种原因。如2007年安徽卷考的是词《醉落魄•咏鹰》,其中就问:词的上片主要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这里问的表现手法显然指向描写方法。通过捕捉上片意象,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很容易得出表现手法是衬托。这些意象组合就是为了衬托鹰的形象,以此表达词人内心对鹰的赞美。再如2008年江西卷考的是杨万里的《初入淮河四绝句(三)》,要求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这道题就表现手法看考的是虚与实的关系,其实由这外在形式向里挖掘,赏析的其实是表达内容情和景的关系。可见,培养起学生研读技巧的能力,往往是理解诗歌的终南捷径,教学中应有意识引导学生研读技巧。

审读标题、阅读作者、细读注解、解读形象和研读技巧就是我所说的“五读”,是读懂并鉴赏诗歌的五个实实在在的抓手。养成“五读”的习惯,并融会贯通,我相信古诗词鉴赏不会再成为高中生心中永远的痛。

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对比、设问、反问、反复、互文、用典、起兴等

2.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上一篇:水世界300字的作文下一篇:先进基层党组织申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