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文化研究

2022-06-29

第一篇:供电企业文化研究

正确认识供电企业企业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重视和建设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趋势。实践证明,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是县级供电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提高企业劳动者思想文化素质的客观需要,也是改进供电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人民电业崭新形象,对于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的竞争能力,拓宽电力市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县级供电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认识上的偏差。这是影响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问题。随着科技发展和新能源的逐步应用,无疑会给供电市场带来冲击。农村电网改造和农电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供电企业管理的广度和难度不断加大,企业领导者不得不将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上来,无暇顾及企业文化建设。有的管理者则认为生产经营搞好了,企业物质文明上去了,企业文化自然就上去了。因此,对企业文化建设持有“顺其自然”的态度,使企业文化建设处于“被动”的发展态度。

- 1 -

概念上的模糊。将企业文化与琴棋书画、歌舞、体育等文化活动方式相混淆,或者是同企业的宣传思想工作相混淆,认为这些工作都是党、团组织的事,没有认清企业文化的实质和内涵,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全员参与的意识。

深度不够。没有真正将此项工作列入企业的重要仪事日程,局限于表面文章,“硬”件建设投入不足,“软”件建设更无从谈起,充其量只能说是“有企业文化”。

脱离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没有根据供电企业自身的特点,建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而是简单照搬照抄现成的经验模式,使企业文化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受到制约,影响了企业文化的发展。

正确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

全面认识供电企业企业文化,不仅要充分理解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而且要正确把握其内涵和特征。供电企业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确立和倡导指向明确的价值来统一职工的思想和行为,这是供电企业内增素质、外树形象的基础。笔者认为应从三个方面考虑:

要考虑企业的性质。作为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一种能源,电力是全民共同享有的财富。供电企业必须把“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主导思想,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当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要考虑电力行业的特点。电力行业,尤其是供电企业,具有自

然垄断性特点,容易滋生优越感和衙门作风,形成“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的不良现象,因而,必须教育职工树立“优质服务是电网企业的生命线”思想,使每一个电业职工都能牢记宗旨,摆正位置,珍惜岗位,做好工作。

要考虑企业的历史、现状和前景。近年来,电力发展迅速,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优胜劣汰已是必然趋势,因此,供电企业职工必须树立“真诚服务、共谋发展”的理念,变被动供电为主动服务,以全新的观念和一流的服务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引导和教育职工,积极倡导“作风就是形象”、“服务就是效益”、“敬业奉献、执着追求”、“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以市场为向导,加快多经企业发展”等观念。有了正确的导向,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减少盲目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之,企业文化与市场经济已脉相承,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勿庸置疑。实现“一强三优”目标,创建全国一流县级供电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第二篇:优秀企业文化成就优秀供电企业

作者:曹巍

【摘

要】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的标志,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到了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企业文化的树立对供电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业绩的增长,员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的企业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引导,本文提出了企业文化对供电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如何建设企业文化,为供电企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企业文化;供电企业;职业养成;重要性

一、前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通过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形成的一种理念,它既是全体员工长期以来潜移默化形成一种行为方式,同时也是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现,是一种职业道德境界,更是员工的职场信仰。不同的企业文化,代表了不同的企业发展理念和企业价值取向,同时也代表了不同的企业特征。现代企业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必须树立鲜明的企业形象,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标志,正是企业发展中避免同质化的重要手段,供电企业作为国家的一个支柱行业领域,企业的特征发展尤为重要,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会助推企业发展,成就优秀的供电企业,树立鲜明的企业标志,在竞争中独占鳌头。

二、供电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一)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于对员工思想意识的潜在影响,其作用是长期的深入的,企业文化不仅仅是表面的字里行间,更重要的是将企业文化深入企业日常运行的各个方面,从而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对企业文化中渗透的企业价值理念的深刻理解,员工也会逐步围绕企业发展的价值取向来修正个人职业发展的价值观念。企业代表的是一个群体,企业的发展就是这个群体的进步,只有大家都将努力的方向集中在一点时,才能够形成巨大的推动力。共同的价值取向就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要依靠群体的推动才能够实现企业的进步。

(二)树立鲜明的企业形象

供电企业作为一个集团性发展的企业,既有着统一的企业形象,又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和当地的人文发展树立具有个性的企业形象。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的代言,如何树立自身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区别于其他供电企业,树立鲜明的、深入人心的形象,并被广大群众认可,是供电企业需要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深刻挖掘的。供电企业大多有着与普通私营企业不同的历史感,在与社会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可以说供电企业的发展与一方经济与社会的进步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带有鲜明公众属性的供电企业,就要将这种特殊的使命感融入企业文化的凝练当中,这样才能够树立鲜明的企业形象,成为发展中的一只旗帜。

(三)加深员工与企业的联系

企业文化是实施企业管理的基础,企业管理是围绕企业文化进行设计的管理行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理解和接受,都会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和生产活动中得到体现。员工在接触企业文化初期,大多数以企业文化为约束,按照企业文化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随着员工对企业文化理解的加深和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的加重,员工会把这种约束转化为主动,自觉的按照企业文化中渗透的理念来工作,这就是企业文化的成功之处。供电企业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客户至上”,员工在这种意识的行程初期,只是按照字面的要求来做,将客户视为最重要的,然而随着员工被企业文化熏陶、影响,当他们能够先站在客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时候,那么这个企业文化就是生动的,鲜活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文化强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加深企业与员工的联系,为员工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体系,使员工在参与企业活动的过程中与企业共同成长。

第三篇:供电企业文化大家谈征文(做企业文化践行者)

供电企业文化大家谈征文(做企业文化践行者)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特别是在当前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公司发展进入了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面对新形式、新要求,国家电网公司推出了“四统一”(统一的价值观

、统一的发展目标、统一的品牌战略、统一的管理标准)企业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在公司系统全体员工中强化“一个国家电网”观念,树立“我是国家电网人”意识,全面强化目标管理,促进公司科学发展。“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简简单单的八个字既是对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奋斗方向、社会责任观的高度凝炼的概括,也是全体电力人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实际行动去诠释。

青年人有着无穷的勇气和特有的超越精神,是企业的新生力量,要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导青年人的思想进步,用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人不断成长,用科学的发展目标激发青年人的斗志。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力军,青年人工作在企业的各个岗位上。在电网建设、安全生产、资产经营、优质服务等各项工作中,青年人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用智慧和汗水把平凡的工作做得不平凡。或许你是一名电力抢修工,当你汗流浃背,严格履行抢修服务承诺时限,是诚信;或许你是一名电力运行工,当你在监视屏前默默守候,千万次无差错地执行每一道指令,是责任;或许你是生产技术人员,当你勇于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提升工作效率效益时,是创新;或许你只是一名电力外线工,当你披荆斩棘架起座座铁塔,牵起根根银线,是奉献……

在推进公司科学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我们青年人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自觉地将自己融入到企业改革发展的热潮中,在各自的岗位上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企业文化的践行者,为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为全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经济、洁净的电能及其优质服务做出青年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供电所企业文化落地

为了激发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我所建设成为企业文化有特色,队伍素质高,管理现代化的标准化供电所,根据年初企业文化建设计划,我们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下面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我所深刻体会国家电网的文化精神实质,把文化建设作为我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实施。为不使文化建设只是贴在墙上的简单、花哨、空洞的口号、标志与装饰。我所组织员工进行了文化学习培训,形成全员参与文化建设。让全所员工知道为什么要建设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有什么作用,新的文化对员工有什么要求,现在的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使全体员工真正领悟文化的真谛。

二、我所开展服务文化建设,要求我们每一个员工牢固树立“人民电业为人民”的观念,通过开展优质服务,我所用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服务,服务于客户,服务于社会发展。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满足了广大客户需求。为电力企业不断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在员工中树立“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误以“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符合企业的安全价值观,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以及应具有的安全道德,从而自觉地遵章守纪,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做到“四不伤害”,提高整体的安全水平。

四、供电所文化必须倡导民主管理。充分发动全所员工人人参与、广泛征集,集全体职工的共同价值取向和智慧之精华,提炼出爱我电业、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使全所职工在企业精神的鼓舞和约束下,自觉凝聚成与企业荣辱与共、风险与共、企兴我荣、企衰我辱的思想理念。从而更好地使员工理解企业的使命和目标。

五、企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皆荣、一损俱损。我所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上投入了很大精力,着力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倡导团队精神。在成员之间营造坦诚相待,互帮互助、共同凝聚成步调一致、无坚不摧的团队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员工的思维,发挥员工的的聪明才智,使员工个人荣誉和企业的荣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努力把企业建设好。

第五篇:小议供电企业文化建设

摘要:面对知识经济浪潮和电力改革走向纵深的新形势,供电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供电企业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执行力建设,加快构建富有时代精神和行业特点的供电企业文化。

关键词:供电企业、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

1供电企业文化的行业背景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和先行产业。从各个时期电力生产与经济增长的比较来看,往往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年份,电力生产的增长超过了GDP 的增长。供电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供电企业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之前,供电企业长期处于垄断经营,有很强的计划管理色彩。电力企业不是单一的生产、经营、管理型企业,而是集生产、经营、服务、管理于一身的复合型企业。电力体制改革后,进行了“厂网分开”,发电企业的业务侧重于生产,而供电企业侧重于电网经营和服务。 2供电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2.1公益性与利润性并存

供电企业文化以“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为核心,是一种社会效益至上的企业文化。具体来说:服务文化在企业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供电企业产品就是通过为用户提供服务来实现其价值。生产和服务是供电部门统一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供电企业,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这就要求供电部门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当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用电需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在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提高社会公共利益,发挥供电企业的作用,为社会、用户提供安全、优质的能源和一流的服务。这两者并不是对立的。企业形象体现奉献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意:从企业外部看,企业给用户和社会可信赖的形象,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公认的;从企业内部看,企业是全体职工在工作中产生和供电企业荣辱与共的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激烈竞争中,优良的企业形象已成为供电企业之间竞争的重要力量。

2.2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

供电企业文化建设要以突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为重点,但同时也具有综合性。供电企业文化的基础价值理念应当是:

安全理念:它是供电企业最为重要的、也是建设、完善和发展最好传统的价值理念,“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到每位电力职工心中,安全管理工作也是供电企业最为重要的工作。

质量理念:是与安全理念有紧密联系的,也是供电企业传统理念之一。供电企业文化首先应倡导质量理念,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电能,这就要求供电企业每一个员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和高超的职业技能。

服务理念:供电企业属于社会公用型行业,优质服务应是供电企业文化着重强调的观念。作为供电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应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树立“客户就是上帝”的观念,真诚而高效地为客户服务,赢得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市场理念:买方市场的形成要求供电企业从用户围着企业转改变为企业围着客户转。电力市场的供大于求要求供电企业不仅要适应市场,而且要不断地调研市场、开发市场、开拓市场,以市场为龙头,带动企业的发展。

效益观念:供电虽然属于社会公用型行业,但也必须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供电企业文化也应突出收益观念,倡导提高资本盈利率,并承当相应的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创新。在当今电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敢于标新立异,开拓电力市场。

团队精神:企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应着力培养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员工个人的荣誉和企业的荣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家共同努力把企业建设好。[ ] 3供电企业文化的基础

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释放出他们的最大潜能。以人为本也是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供电企业可以从五个方面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

3.1建立岗位轮换制度

人才学有一个叫做“鲶鱼效应”的定律。鲶鱼效应在管理中就是促进员工流动、择优上岗。如果一个企业不鼓励员工流动,那么企业就没有活力。

3.2增强相互信任

在一个企业内,如果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缺乏相互信任, 他们就不可能真诚合作, 企业也就不可能出现1+1大于2 的整合功能。如何实现信任,就是要高层管理者对基层管理者适当予以放权,加强宏观调控,减少微观管理,就能有效的增强基层供电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增强了相互间的信任。

3.3引导观念更新

电力体制改革并非仅仅是“体制”改革,更重要的是“观念”转型,对于企业来说,落后的观念也是制约员工才能发挥的重要因素。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迫切需要树立三种理念:一是能力差别理念。二是互动管理理念。三是共赢平台理念。

3.4主动承担风险

供电企业内部的许多创新性工作,风险大,如果对失败惩罚过重,职工就“不敢”创新,所以企业要主动承担创新风险,在企业内创造一种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文化环境。 4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突出特征就是文化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生机勃勃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关键就是执行。在领导者的提倡下,执行应该成为企业的基因,贯穿于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企业运行的三个关键因素:战略、人员与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执行”的精神来指导落实。

5供电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供电企业文化不可能是孤立的,它以当今中国主流文化和社会文化为背景,承受了中国传统文化并受当今世界文化的影响,因而与其他行业的企业文化一样具有人本性、和谐性。各供电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通过以下五个途径抓好企业文化建设。

5.1以人为本,建设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是企业群体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是企业目标和企业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和综合体现。实践证明,任何一个企业想要成功,必须使企业目标成为企业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和坚定的信念。所以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信念,作为一切政策行动的最高准则。其次要培养职工共同价值观,以形成鲜明的企业精神,同时通过不断了解、引导和满足职工的各种需要,来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2与时俱进,建设企业竞争文化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供电企业文化要建立新的竞争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在企业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是电力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灵魂,过去由于管理配置不顺,加之电力垄断性,供电企业职工竞争意识淡薄,改制后,随着电力市场的构建和开放,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这个竞争是激烈的残酷的。因此,供电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在构建电力市场的过程中,努力建设竞争文化。在战略管理、市场开拓、激励和约束机制、各项创新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是电力企业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以次推动电力企业的发展。

5.3敢为人先,建设企业创新文化

新世纪里, 企业的生产规模或成本不再成为重要,而创造性和灵活性将成为宝贵的资源。创新才能发展,敢于创新、敢于领先一步,就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这不仅可以赢得巨大利润, 同时也赢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宝贵财富,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要保持强大动力的唯一法则是创新,必须全面的构建观念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5.4优质服务,建设企业服务文化

服务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在当前形势下,面临严峻挑战的电力企业抓住市场,适应客户,关键在于优化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项目,构筑新型的服务文化。电力职工转变“以我为主,与我方便”的观念,确立“客户至上,方便客户”的观念,努力开创一流服务活动,并不断完善服务业务,开发、配套各项电力业务新功能,追踪电力发展新技术,为提高供电服务质量提供物质保证。

5.5精心策划,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先于一切、重于一切,安全是企业全部工作的基础,是企业文明的标志。安全没有保证,生产便失去意义。要生产必安全,不安全不生产。要以人为本首先是关爱员工安全,员工的生命、健康和把员工家庭幸福放在第一位。安全管理的主旨:防患未然,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抓安全无捷径,唯有持之以恒。

总之,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好供电企业文化,树立供电企业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使供电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实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因此,供电企业文化务必要打造好、建设好。

参考文献:

[1]孙兵:《电力行业企业文化现状调查》

[2]申亮、马同涛:《浅谈中国电力企业文化建设》

[3]李宗红、朱洙:《企业文化:胜敌于无形》

上一篇: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下一篇:古典诗歌描写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