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副主任工作职责

2022-09-04

第一篇:医疗副主任工作职责

临床主任医师岗位职责(医疗卫生事业)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以及技术与理论提高工作。

2.定期查房并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会诊。负责三类手术的审批。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4.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5.定期参加专家门诊工作。

6.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

8.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9.组织本科室人员的政治学习以及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

副主任医师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负责二类手术的审批。

第二篇:教研室主任岗位职责(医疗卫生事业)

1.在主管教学院长和教务科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本教研室的教学工作,及时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

2.组织制定本教研室发展规划,主持教研室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制定完整的学期授课计划,落实教学大纲。

3.全面负责本教研室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与教学评价;负责组织集体备课、预讲、听课、小讲课、教学査房、病例讨论等工作,重视培养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每学期听课在8次以上。

4.协助学院做好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5.协助教务科做好见习、实习同学的管理。

6.积极开展教学活动,每月组织一次教学工作会议,研究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

第三篇:临床科主任岗位职责及医疗质量质控实施细则

一:行政方面:

1、安排全科人员的医疗、护理及教学、科研工作,各司其职,运转有序。 科内医护人员团结协作。

2、遵守劳动纪律,无迟到、早退。

3、医护人员服装整齐,佩带胸卡。在病区、诊室及医院内禁止吸烟。

4、环境整洁、工作间、办公台无杂物。

5、按规定总结汇报:

科主任写好每年工作计划和年终总结、各种培训计划及实施。(A、科内的业务学习讲座要求一次/月;B、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计划,不少于2次/年、C、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培训、病历书写规范化书写培训;D、住院医生培训计划、培训记录、发住院医生培训手册;E、三基三严培训)。

科内每月工作有小结,每季度写好季度总结,总结科室医疗质量情况,执行各项制度(尤其是核心制度)情况,以及落实上级、医院及部门领导会议精神情况,总结科室存在问题,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将总结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会议上进行汇报。卫生局年终检查前写好年终总结并上交。

二、规章制度(核心制度):(医疗质量管理)

1、落实岗位责任制及科主任查房制度(三级查房制度):要求科主任对新 入院的病人二天内要予以查房,每周科内大查房1-2次,并对科室危重、疑难病例随时查房。病历有记录。

2、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

3、科室重大抢救应到场参与指导,对疑难危重病例及时进行讨论、会诊。术前讨论;并做好相应登记记录工作。

4、执行医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

5、组织科内业务学习(每月科内组织业务学习一次),负责科内人员的各种培训、考核。指导科内医师开展科研教学活动及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6、检查病历质量及审阅出院病历:经常检查科室所属医师病历书写情况及门诊处方情况,并在每月小结中进行分析总结。

7、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管理:

检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管理的各种登记本和记录本。(差错 事故纠纷登记及讨论制度并有记录,一式二份,按时提交医务科;死亡病例讨论并有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及登记本;危重病人抢救记录及登记本;病人出入院登记本;交接班本)。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首诊负责制、急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三级医生负责制度及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值班与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医师与麻醉医师资格管理制度和手术审查批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知情同意及签字制度的执行。临床用血审核及管理制度。医疗缺陷事故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对科室的医疗缺陷、差错、纠纷及医疗不良事件及时上报、处理,并对医疗缺陷、差错、纠纷、医疗不良事件及医疗投诉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及整改措施。

8、合理用药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9、突发事件的处理;突发事件、重大疫情、传染病报告制度及网络报告。 死因报告。

10、科内医师发现性病、院感病例及药物不良反应上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 整改。

11、其他规章制度的落实。

三、医疗质量指标及达标:

1、病床使用率70%

2、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

3、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0%

4、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

5、治愈好转率92%

6、甲级病历,无丙级病历。及时提交病案。

7、合理用血,成分输血符合指标。

8、用药、检查合理。

9、其他医疗指标符合要求。

10、无误诊、漏诊。严重差错、医疗事故为0。

四、医德医风:

1、服务态度。病人反映或反馈意见有记录,有整改意见。不准有冷、顶、硬,推诿病人。

2、无病人或家属投诉,不与病人或家属吵架。

3、问卷调查满意度在90%

4、不向病人或家属暗示、索取红包。

5、不收受药品回扣。

五、其他:

1、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科研活动。

2、上级指示有传达、有记录。

3、医院分配的其他任务认真完成。

第四篇: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工作职责

一、为参加合作医疗村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二、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合作医疗的政策法规;

三、协助并参与调查、统计与合作医疗有关的技术资料;

四、负责合作医疗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及归档,负责合作医疗的医疗服务监测和管理。

五、参与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

六、在提供合作医疗服务中,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严格执行医疗常规,认真执行合作医疗有关规定,实事求是,尽职尽责,自觉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

七、张榜公布医疗收费标准和合作医疗基本药物价格

兴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五篇: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目标

1、实施层级监督,确保质控要求落到实处

(1)抓好医疗质控管理网络建设。医院结合实际,构筑了一个全员参与、多层次的动态二级医疗质控管理网络,即院级质控、科室质控。医院制定质控目标,明确各质控网络的工作职能及责任分工,形成了分片、分点自控和互控的闭环监督体系。

(2)抓好临床科室质控小组监督。各科室设立兼职质控员,严格按照质控标准实时监控本科和相关科室的医疗质量动态,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情况和医疗文件书写质量,及时报告本科的医疗差错情况以及提出改进医疗质量的合理化建议。同时,科室成员亦行使自控和互控职责,使科室每个医务人员切实做到质量从身边做起,自我约束,互相监督。

(3)抓好职能部门质控监督。医务科每季度组织各科室质控小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收集反馈各层面质控信息,调查核实医疗缺陷情况,将检查结果及时书面反馈至有关科室和具体医务人员,召开医疗安全工作会议开展医疗调研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考评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案,推进医疗安全工作管理。

(4)抓好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质控监督。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以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分析、处理质量管理重要问题的方式进行监督

管理,对发生医疗风险的情况和典型案例分析情况,及时通报临床科室,引起高度重视,预防各类医疗事故发生。

(5)建立医疗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医疗规章制度的科室与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对未及时汇报医疗安全隐患的科室与个人加重处罚,对发生重大医疗纠纷、严重差错事故的科室和个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6)建立激励与约束制度。医院充分运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季度医疗质量考评分数纳入科室目标管理,并作为科室的绩效评价指标。

2、加强质控管理可以增强纪检监察的效能

医疗安全、医德医风建设、廉政建设工作息息相关,不断加强质控管理,可以及时有效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将预防“关口”前移,确保医院安全无事故。

3、深化质控管理可以促进队伍建设的长足进步

依靠层级监督抓落实,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科室负责人以及医务人员参与医疗质量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依法行医、廉洁行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提高人员整体素质、促进队伍建设的长足进步起到长效持久的作用

上一篇:研究生生活委员工作下一篇:以卡办卡要什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