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自查自纠工作总结

2024-04-12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自查自纠工作总结(精选12篇)

篇1: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自查自纠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自查自纠工作总结

一、接到卫生局关于《转发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开展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工作专项检查的通知》文件后我院领导十分重视,立即召开了动员会议,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认真学习自治区卫生厅及市卫生局的有关文件,进一步提高对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的认识。

二、按照文件的精神及检查内容对本院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于本月进行自查并进行了分工,实行负责制,由业务副院长抓落实,分工到科室,到具体责任人,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1、重点对抢救室制度、工作流程再次检查;对急救药品、物品进行了再清点,要求做到无遗漏、无过期。同时还安排两次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专题培训课程,对我院相关员进行多项急救知识培训,要求医护人员人人熟悉,其他人员人人了解。

2、对供应室灭菌效果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达标;手术室、口腔科、检验科等科室要求严格按制度执行,确保无交叉感染发生、无过期失效药剂及试剂、消毒严格。

3、毒麻药品按规定制定专人严格管理,并再次对医务人员进行了规范毒麻药品使用与管理的再培训,确保无乱开乱用现象。

4、药品、器械、医疗事件等由相关监管组织长期监管,并建立由相关的防范措施、应急预案,并记录在册,定期检查。

5、放射科、检验科按制度严格管理,经多次抽查没有发现剧毒试剂、危险品的存放。

6、对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监管人员进行了工作调动并及时补选,已详细的做好交接班。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组织健全、监管到位,每月有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反馈,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7、对自查自纠工作进行了点评,总结,表扬先进科室,对发现问题的部分,限期整改并要求拿出限期整改的方案,确实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工作落实到位。

篇2: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自查自纠工作总结

按照《XXX中医医院环境大清整管理大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医务科对医疗质量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行了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严抓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1、严格落实各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专科规范和临床路径的诊治流程,开展临床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2、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医生值班制度、会诊、疑难病例及手术讨论制度等18项核心制度,加强病房的查房记录、病情分析、诊疗计划等医疗文书质量,提高临床医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3、严格落实执业医师管理制度,无出租、承包科室,超范围行医现象。

4、定期由医务科组织病案、科教等相关部门对全院的医疗文书、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反馈并限期整改。

二、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理解

1、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健全医患沟通制度,完善医患沟通内容,认真落实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把诊治检查的必要性、适应症、并发症、费用等情况充分向患者及家属进行说明。

2、加强医院投诉管理工作,建立患者投诉中心,将行政值班前移。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避免矛盾升级有效应对。

三、完善医疗安全报告制度,做到积极有效应对

1、严格按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完整、准确报告相关不良事件。

2、不断完善医疗安全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做到积极有效的应对,尽可能的清除医疗安全事件的不良影响。

四、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1、在医患沟通方面个别医务人员的意识还不够,沟通准确度不到位。以后将进一步加强医患沟通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沟通技巧。

篇3: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与医疗安全

1.1 医疗设备质量好坏与患者医疗质量息息相关, 影响医疗质量的医学工程保障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设备自身设计缺陷、使用因素、病人因素、环境因素、流程因素等, 临床工程师应从生物医学工程的角度分析、识别这些因素并设法减少和排除, 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患安全。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是保障设备安全、有效运行, 降低设备临床风险重要的事前控制手段。医疗设备的性能和功能退化, 环境对参数指标的影响, 是否可确知哪些退化是可以通过预防性维修可以减少的, 哪些是通过更换器件和耗材来排除的, 这些 都需要临床工程师们来挖掘和考证。

1.2 近几年来国家已经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列入重点监管的范围。并从生产、流通、使用这三个环节着手, 建立起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严格的申报制度。在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三章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的管理中就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作了明确规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必须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和产品必须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必须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应当从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者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的医疗器械, 并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不得经营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医疗机构不得使用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医疗机构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使用过的,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 并作记录。 国家建立医疗器械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和医疗器械质量事故公告制度。

2医疗设备存在的安全问题

2.1 生产环节包含原材料的购入、品质检验是否符合生产制造的标准要求;生产的工艺流程是否达到生产的设计要求规范;生产出产品的各项参数是否通过了的检验, 是否达到或优于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不合格产品的回收处理的问题, 是否有流入到市场。

2.2 流通环节包括经营企业的合法资质的认定, 经营范围的确定, 所销售产品是否合格, 销售手段是否合法, 进货渠道是否正当。怎样才能防止不合格产品、假冒产品和其他非法生产或不正当渠道所获得的产品进入到流通领域, 以及销售有无售后服务能力。

2.3 使用环节包括购入前的考察论证、购入后的验收、培训。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如何解决, 日常维护保养、检查、维修等问题, 同时还必须注重设备安装的条件和工作环境是否达标, 如:接地、电源条件、温、湿度、净化要求等。操作是否遵守操作规程, 计量设备是否按时校验。

3医疗设备安全管理和措施

3.1 医疗设备安全管理

3.1.1 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把关。

3.1.2 建立医院准入标准, 形成综合评价能力。

3.1.3 制定采购各环节的规划、依据和制度、流程。

3.1.4 用制度管人, 按程序去办事, 并接受公开监督和审计。

3.1.5 建立优秀供方名录和供应信息链。

3.1.6 对新引进设备要完成以技术指标为基础的质量检测和临床功能验收制度。

3.1.7 制定操作规范、标准、指南或手册, 纳入医疗护理操作常规。

3.1.8 国家建立从业人员培训、考核、资质认证制度。

3.1.9 医院应建立岗前培训和操作许可证制度。

3.1.10 定期送检和质控、校准, 以保证设备的准确性。

3.2 医疗设备安全措施

3.2.1 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前评估管理是指医疗机构为确保进入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合法、安全、有效, 而采取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采购论证和技术评估制度, 确保采购的医疗器械符合临床需求。购入前可行性研究 购入前临床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充分交换意见。对市销的各家设备, 对其性能、安全性、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周密的研究后, 把充分的技术依据提供给决策部门。

3.2.2 医疗机构应建立医疗器械验收制度。医疗器械验收应由医学工程部门组织实施并与相关的临床科室共同评估临床试用的结果。 验收及安全措施 到货后开箱, 安装, 对各项技术指标、安全性能逐项进行检测。如果发现问题, 及时与厂家取得联系。

3.2.3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开展医疗器械使用的相关培训, 建立培训档案, 并建立考核制度。 临床使用医疗器械应当严格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 不得超适用范围使用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 为确保患者和操作者的安全, 对操作者进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厂家负责一定的培训。但是具体的原理、能量的特性和对人体的作用原理、基本性能、操作顺序、安全对策及禁忌事项等应由工程技术人员负责进行培训。对治疗仪器、紧急事态的处理训练, 也是很有必要的。

3.2.4 无论什么设备, 使用时间长, 其性能和安全性随之而下降。因此要进行日常保养, 定期保养, 故障检修等工作。日常保养, 每日诊疗开始之前要检查安全性和设备的基本性能。即确认接地是否良好, 并进行一次校正。工作结束时, 有无性能下降等问题, 检查一次。因此, 每台设备应备有日常运转、保养记录本和使用记录本。定期保养:为早期发现故障及性能下降等问题, 要定期、详细地检查性能、安全性等问题。因设备不同, 检查项目也不同, 但大体上是机器及零件的外观、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及电气安全性等问题。故障检修:当设备出现问题时, 首先要弄清楚是操作上的失误, 还是设备本身的问题。如果是设备本身的问题, 就要修理。修理后的设备, 要按给定的技术指示进行校正。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发生医疗器械安全事件或出现故障, 应立即停止使用, 并通知医学工程部门按规定进行检修;经检修达不到临床使用安全标准的医疗器械, 不得再用于临床。

3.2.5 医疗机构应当对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预防性维护、检测与校准、临床应用效果等信息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估, 保证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处于完好与待用状态、保障所获临床信息的质量和安全。预防性维修工作也十分重要, 他可以帮助我们提前发现和处理设备隐患, 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一些新产品投入使用的质量跟踪也十分必要。

3.2.6 计量设备的规范化管理要求我们按照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检验的期限, 按时定期对计量器具送检, 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计量不准的仪器要及时送修并检定、达不到要求的应坚决更换, 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检验分析设备、B超、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放射设备、血压计等一些常用急救设备, 通过对这些设备的校准, 这使医疗检查和诊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得到了保障。所以计量管理做好质量控制的关键。

篇4: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自查自纠工作总结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核算;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医院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服务基层百姓的基层医疗机构,必须要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医院竞争力。2011年7月1日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为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依据。作为会计制度重要内容的会计核算工作,是以往基层医疗机构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要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

一、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核算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其虽然规模较小,但”五脏俱全”,而由于传统观念、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院会计核算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对象不科学,影响核算准确性

现行的制度和规定中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出分为医疗成本和公共卫生成本两大类,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也将以上两个内容作为主要对象进行核算。但从实际情况看,特别是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其日常成本支出除了以上两项外还包括有医疗卫生服务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很难简单地归为两大类之中。这就造成了会计核算时,如果简单地将相关费用硬性的划入医疗和药品成本之中,就难以真实反映两者的真实情况,使得会计核算不准确。

(二)医院会计报表信息不完善,影响管理者决策

会计报表是医院管理者准确了解单位财务运行情况,针对性制定措施的最可靠依据。但在基层医疗机构中,一方面受医疗水平的制约和群众法制观念提高的影响,医患纠纷的比例日益增加,相关的医疗纠纷、医疗诉讼等问题不断发生,使得医院财务运作受到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由于自身负债率和相关资产管理工作因素的影响,一些医院的会计报表未能全面的现实出单位财务运行的实际情况,无法准确显现医院的经营状况。

(三)重资金轻资产,影响会计核算全面性

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是基础医院管理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对于一些固定资产而言,现行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按原价值核算,从其购入、使用、保养直到报废或出售,账面金额一致保持购入时的价格,而忽视了资产因老化、磨损等方面所造成的影响,导致在计算固定资产是存在着帐物价值不符的问题。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由于相对资金较少,因此更为重视平时的创收,而在物资管理方面则重视不够,浪费现象严重,也导致了会计核算工作中资金与资产核算出现问题。

(四)会计核算管理体制不健全,影响工作开展

一是基层医疗机构在会计核算人员的使用方面,由于自身资金和规模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没有独立的会计核算人员,而是将职能分散在财务以及相关的科室之中,难以发挥会计核算工作的作用;二是即使部分医院设立的核算人员,但由于医院工作性质的特点,相关人员面对大量的财务数据,往往势单力薄,疲于应付,核算质量难以保证;三是在观念意识方面,无论是医院的管理层还是工作人员对会计核算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存在着重创收轻管理、重增收轻节支、重资金轻实物的思想。

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对策建议

(一)完善基础医院会计核算制度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医院全体人员的会计核算意识,将切实将会计核算工作纳入到日常的工作之中,变个别人员的行为为全体人员的行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会计人员相对数量不足的问题;二是针对基础医院开支种类较多的实际情况,改进相关费用的分担办法,进一步细化成本计算的项目内容,从而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性;三是加强对医院会计核算人员的培养力度。上级医院要实时组织相关人员的培训,通过开展集中学习、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专家讲座等形式,提高其业务水平;基层医疗机构也要让相关人员能够有机会到一线调查了解情况,掌握医院收支情况的最真实数据,提高其工作的针对性。

(二)注重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一方面,要及时对各种设备的使用、维修情况进行入账并计提折旧。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由于其自身资金实力的限制和不少医疗器械公司采取的先使用在签订合同的促销方式的影响,不少基层医疗机构都是采取使用后付费的形式,约定在设备使用期内分阶段付款。而这种方式由于没有采取计提折旧的方法,无形中增加了相关科室的收益,而其成本却并未发生变化,导致在成本计算时未能准确反映其真实的情况。因此,对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人员要及时进入相关环节,实时计提折旧,准确反映医院的真实状况。另一方面,加强对固定资产登记的管理。及时设立《固定资产登记薄》,全面、准确、详细的登记医院的固定资产情况以及其他使用、维修等内容,加大固定资产的管理。

(三)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支出的控制

篇5:医疗质量安全自查自纠报告

根据渭南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助产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对重点科室、重点部门进行了全面的检查,现就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院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健全完善了各项医疗管理制度职责,定期深入科室进行督导检查,督促核心制度的落实,检查结果与医院绩效考核方案挂钩,有效地促进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

二、加强医疗安全教育,开展学法守法用法教育、不断增强法制观念,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通过安全大会的形式,对全员进行质量安全教育,加强了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培训和考核,定期举办医疗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会,以科室为单位,由科室主任或护士长组织本科室人员认真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母婴保健法》、《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教育,使全体医务人员都能厘清模糊认识,澄清是非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养成自觉照章办事的良好职业道德操守。积极维护广大患者的根本权益。

三、严抓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落实各项制度,加强医患沟通增进医患理解。

1、严格落实15项核心医疗制度和22项产科工作制度。要求科室及个人必须认真学习,并掌握各项工作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做好“四查四看”工作,医院职能科室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科

室进行检查,查看科室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工作流程是否完善,岗位职责是否明确。我院严格准入管理制度,无跨类别超范围执业等现象。

2、认真落实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对于有创检查和治疗,必须由经治医与家属和患者进行当面的沟通,把该诊治检查的必要性、适应症、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医疗费用、医疗需要观察或者治疗的时间向患者家属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患者,如病情危重、病情波动变化大、精神异常、不配合医疗操作、随便外出等患者,必须做好解释工作,并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和理解,必要时设立专职陪护人员,并做好交接班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1.某些医疗管理制度还有落实不够的地方。

个别医务人员质量安全医师还不够高,对首诊医师负责制、病例讨论制度等核心制度有时不能很好的落实,病例讨论还有应付的情况。

2.住院病历书写还存在不少问题。

病程记录中对修改的医嘱、阳性化验结果缺少分析,查房内容分析少,有的像记流水账。存在知情同意书漏签字、自费用药未签知情同意书。

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

2、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核心制度及22项产科工作制度的落实。加强病案质量管理。

3、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篇6:医疗质量安全自查自纠检查汇报

医疗质量安全自查自纠检查汇报

尊敬的市卫生计生委领导:

根据市卫生计生委7.4召开的“医疗质量安全暨质控”会议精神和要求,院领导于7.7日下午带领全院各质控小组开展了一次医疗质量及院感工作大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基本情况

1、我院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职责明确,责任到人。2017年5月院领导为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成立了质控科,质控科在院领导的领导下,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负责,各科室主任为管理委员会成员,负责制定全院医疗质量控制目标、任务,并建立和不断完善关于医疗质量控制,规章制度和医疗质量考核标准;组织、实施全院医疗质量检查工作。

2、加强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定期进行医疗质量安全检查,检查结束后,院质控科将存在问题立即进行反馈,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分析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纠纷隐患,找出核心问题和整改措施,然后召开科长、护士长、业务骨干会议进行质量讲评,有效促进了医疗质量的提高。

3、护理管理方面

(1)护理管理组织;能够严格按照《护士条例》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组织护士长及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了《护士条例》,确保做到知法、守法、依法执业。(2)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每年制定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包括三基学习、业务讲座、护理查房等。按计划认真执行完成。

(3)临床护理管理;树立人性化服务优质服务理念,确保将患者知情同意落到实处。各科室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了健康教育内容。

4、医院感染管理

(1)建立健全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

根据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我院建立和完善了医院感染控制科。院长担任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

(2)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组织的工作职责得到了落实

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和任务要求,每年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做到组织落实、责任到人。每年召开医院感染管理会议,总结近期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情况,解决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布置下一时期的工作重点。(3)加强了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和消毒隔离意识。

(4)认真开展了医院感染控制与消毒隔离监测工作,降低了医院感染率,从未发生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现象。加强了一次性使用用品的管理。各科室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办法”,各科室按需领取,做到先领先用,有效期内使用。一次性使用用品用后,由专人集中回收,禁止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认真做好各项专项监测如手卫生、医疗垃圾处理等。

二、存在问题

1.某些医疗管理制度还有落实不够的地方,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记录不全面,个别科室无工作记录,部分工作人员对医疗核心制度掌握不全,科室质控小组没有开展实质性工作,持续改进相关资料不完善。

2.医疗质量与安全方面

如归档病历医患沟通无患方签名,无病史确认。知情同意书谈话不完善,无重点,.诊断不规范,如指数3尺、各项记录单有楣栏空项现象。下医嘱不提示,交接班记录书写不认真,交班内容简单记录不全,交班报告本楣栏、签名有空项,内容过于简单。

3.门诊医疗质量:

门诊日志登记不全,门诊病历书写不全,;门诊处方性别、年龄空项,门诊医师坐诊到岗不及时。4.院感:

这方面各科都很重视,做到了常抓不懈,但仍有小问题出现,如垃圾混放,手卫生依从性偏低,个别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前没有按要求进行洗手。5.护理:

消毒隔离:新进护士换药操作不规范,无菌观念需提高,二病区一包棉签无启用日期。护理安全:一病区急救车电筒没电。基础护理::病房不整洁,个别床单元物品多乱,欠整洁,扫床小毛巾不够,床头下有卫生死角。护理文书:个别病历外出告知无家属签名,药物过敏体温单第二页没有翻录。

三、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质量意识,把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质控工作落到实处。2.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证核心制度的落实。医务科要进一步加强质量查房和运行病历检查工作,这项工作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是很好的措施,但是要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对查到的问题除了当面讲解以外,对屡犯的一定要通过经济处罚,给予惩戒。

3、加强病案质量的管理。要进一步健全相关制度及病历检查标准,要制定奖惩办法,保证住院病历的及时归档和安全流转。

4、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控。严格执行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要将工作做细,不能应付。要进一步加大医院感染知识及手卫知识的培训和宣传力度,让每个医务人员都要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做好个人控制环节。发挥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的职责,配合院感办积极开展工作,杜绝医院感染事件的漏报。

5.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加强对新进护士各项规章制度的培训,包括业务知识,消毒隔离、手卫生、无菌观念等方面,组织学习护理文书书写规范,7月底进行考试。加强基础护理,真正树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篇7:医疗质量安全的自查报告

一、已开展的工作

区人民医院每月对病历进行科室互查、随机抽查、开展处方点评工作、进行抗菌素合理使用检查,制定专刊通报检查结果,并通过大查房等形式检查医疗措施落实情况,取得了一定效果。区中医院及时开展医患纠纷评判与分析工作,对预防医患纠纷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病历质量及管理

1.在院运行病历管理不规范。多份在院病历出现排序混乱、检查报告单混夹的现象,甚至有入院一周的患者的检验单还没有及时粘贴。入院证用废纸打印。区中医院在院病历中有缺少体温单、医嘱单、医患沟通记录单的现象。

2.对病历书写规范的理解和执行不够到位。大部分病历住院记录中对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症状体症描述欠缺或不够;首次病程记录对诊断依据的记录或描述不够规范,缺少鉴别诊断内容。对异常的辅助检查结果不重视,异常结果没有分析、处理记录;病程记录中夹带英文缩写如:kcl。

3.病历内涵质量有待提高。三级查房制度内涵质量不高,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流于形式,缺乏对病人个体诊治方案等的针对性分析,缺乏指导意义;术前讨论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患者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选择的理由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对策进行讨论;医患沟通流于形式,对于病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转归的交代过于简单、格式化,没有个性化体现对异常的辅助结果、入院后新增的诊断、重要的检查治疗措施等普遍缺乏沟通,病情的沟通不透彻、不清晰明了。

4.拷贝现象普遍存在。如:上级医生查房内容与首次病程记录几乎雷同,有大篇幅拷贝现象;转出记录、转入记录中的病史记录、体格检查与首次病程记录雷同,有拷贝现象;

5.仍然存在重度缺陷病历。非患者本人签名的各类同意书缺少授权委托书或者受委托人员的身份证明。

(二)核心制度的落实

1.交接班记录不及时、不完整,甚至交接记录空白。

2.疑难危重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落实不到位。大部分病区今年1至9月份讨论记录本空白甚至缺失。

3.三级查房记录过于简单,缺乏分析,指导意义不大。对住院病人病史、病情、治疗情况不够深入、全面,对病人管理存在缺陷,安全意识淡薄。

4.“危急值”报告制度未落实。病程记录中未记载分析,没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没有治疗后的复查、处理记录,诊疗过程中体现不出“危急值”的临牀意义,对“危急值”不够重视。

(三)医院感染管理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执行效果不理想,少部分人员还没有掌握标准洗手法。输液室地面及门口可见棉签、输液贴。

(四)医疗质量监督管理

未有效落实院、科两级质量管理工作。区中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未按计划组织定期检查考覈,职能部门未定期下科室进行医疗质量检查。两家区级医院大部分临牀科室未开展相应的质控活动,对科室医疗质量未进行有效管理。医疗质量检查、考覈结果未与绩效考覈挂钩。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提高认识,完善院、科两级质量管理体系。健全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院长是医疗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临牀、医技等各科室科主任和护士长是科室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要切实提高对医疗质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内部监督管理,充分调动科室管理责任人的积极主动性,将责任分工落实到每一个人。落实院、科两级质量管理制度,做到层级管理,责、权明确,严格考覈,使医院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

(二)强化质量控制措施,加大督促考覈力度。狠抓医务人员核心制度、“三基三严”及医患沟通等知识培训,做到人人熟悉医疗卫生法律规章制度,人人掌握岗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人人注重医患沟通。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完善病人安全管理、医疗技术准入、不良事件报告、分级护理等规章制度,并抓好贯彻落实。明确各项医疗管理工作目标,制定考覈细则,形成不定期检查和定期考覈的工作机制。

(三)重视医疗质量检查、考覈结果的应用,形成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机制。制订医疗质量管理考覈和奖惩办法,将医疗质量检查考覈结果与科室、个人的效益考覈、职称聘用、年度考覈等挂钩,奖优罚劣。

篇8:护理质量与医疗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对2005年以前10年的统计显示, 10年中与护理和医疗安全直接相关的医疗投诉107例, 平均每年10.7例, 其中27例直接与护理质量相关, 平均每年2.7例, 占25.2%。直接与医疗安全相关的80例, 占74.8%, 因此而涉及法律纠纷的50例, 涉及经济赔偿的40例, 给医院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并对医院的总体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

1.2 质控管理方法

实行三级管理模式, 成立护理部质控、大科室质控和科室质控。将护理质控小组从功能上分为整体护理、护理文件、护理技术操作、护理管理质量4类。小组成员包括护理部门分管主任, 科室护士长和科室护理骨干[3]。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明确分工, 同时又兼顾综合协同, 明确各级质控小组的权力范围和责任, 保证任务的完成和护理管理质量。具体由护理部提出总体质量要求, 质控组组长制定工作计划, 然后明确分工, 分清职责、工作内容, 有明确的管理目标, 有年计划、月重点、周安排[4], 并上报护理部, 同时根据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改进。

在职责划分中, 整体护理部分负责落实开展护理程序, 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 定期对护理人员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考评;护理文件部分主要是对护理文件的书写进行规范, 点评护理记录, 制定护理记录标准, 抽查住院病历、出院病历, 对病历进行质量监控;护理技术操作部分主要对科室护理质控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考核, 上报, 然后由大科室和护理部进行抽查和点评;护理管理质量部分的职责包括对病区进行规范化、标准化, 消毒隔离, 急救药品及设备性能检查, 基础护理和危重病人的特殊护理。

1.3 医疗安全管理方法

1.3.1 医疗安全管理需加强的理念

一是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二是克服医疗安全管理中存在的无所谓心理、侥幸心理, 片面追求工作数量和速度, 盲目自信, 马虎轻率, 借口推脱, 对医疗管理总是抱怨, 吹毛求疵, 带着情绪工作, 沟通不畅等形象。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和指标, 转变安全管理方式, 从“投诉管理”转变为安全管理, 将医院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主动态度, 注重医疗安全预警, 建立安全防范模式[5]。

1.3.2 医疗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

一是尊重规律,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民法通则》中相关法律法规, 认清自身的权利, 义务和责任。二是抓好医院制度建设, 使各项服务都有章可循, 实行按规定服务[6,7]。三是杜绝侥幸心理, 事事按规则执行。四是制定管理制度实施程序及各种技术操作程序, 做到按规程操作。五是实行层层责任落实, 按规范操作和沟通。

2 结果

2.1 医疗投拆情况

经过成立质控小组,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 截止2010年5月, 在这5年中, 我院与护理和医疗安全直接相关的医疗投诉17例, 平均每年3.4例, 其中5例直接与护理质量相关, 平均每年1.0例, 占29.4%。直接与医疗安全相关的12例, 占70.6%, 其中有9例直接与急诊相关。涉及法律纠纷的17例, 涉及经济赔偿的15例, 与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之前相比, 医院因此减少了经济损失, 同时医院的总体形象也大为改观。

2.2 制度建立和管理效果

建立护理质控小组之后5年中, 根据护理部的问卷调查及统计资料显示, 病人及家属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在不断上升, 由2003年的82.0%上升到2008年的94.5%。同时, 病人及家属对医生的责任意识、责任心等评价都有了积极的评价。其对医生服务满意率也在不断上升, 由2003年的20.0%上升到2008年的48.0%。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与病人的生命安全直接相关。其关键不是事后检查, 而是事先预防, 因此实施护理质控对提高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医疗安全与医疗效果是因果关系, 医疗安全直接影响社会与经济效益。不安全医疗会导致病人病程延长和治疗方法复杂化等后果, 不仅增加医疗成本和经济负担, 有时还导致医疗事故引发纠纷, 影响医院的社会信誉和形象。通过摸索, 我们的经验是:提高护理水平和减少医疗安全隐患, 管理的科学化, 规范化和程序化是重要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魏芳, 王素娟.成立护理质控小组, 提高护理质量[J].中外医疗, 2009, 34:72.

[2]徐传利, 段志英.谈医疗安全管理的五要素[J].现代医院管理, 2009 (32) :38-39.

[3]何晓燕, 夏燕, 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 (1) :29.

[4]杜美芳, 刘润兵.基础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包头医学, 2009, 33 (4) :86.

[5]杨甫德.浅谈医院管理中的医疗安全管理理念[J].医院院长论坛, 2009, 11 (6) :451.

[6]王欣, 杨美玲, 张进, 等.百分权重法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0, 24 (5A) :1195-1196.

篇9:开启医疗工作者安全防护新时代

龚进礼指出,去年成立的“全国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科技推广中心”已经初步打造了跨界服务平台,包括“视觉遮蔽”与“单向导湿”两项技术在内的多项科技成果得到医疗领域的认可。“中心”作为连接两个行业的桥梁,希望在未来成果转化时与医疗行业制订出新的秩序,把更多更好的纺织技术推向医疗领域。翁素贞表示,跨界技术交流研讨会十分必要,能够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医用纺织品,让纺织技术更好地为医患双方服务。

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施楣梧介绍了已经在多家医院应用的绿色手术服面料,该面料可以同时解决吸湿排汗和阻隔病人体液渗入两个问题。天津尘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卫东介绍了高阻、透气纳米技术防护PM2.5的口罩面料新技术。佛山金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林裕卫介绍了应用在一次性防护上的最新TPE无孔防水透湿膜材料。上海洁润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翁昔阳介绍了除异味、促进人体微循环,可吸湿、防霉、抑菌的竹炭纳米纤维新材料。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院长陈南梁讲述了当下医疗卫生用纺织品的发展状况。解放军三零二医院全军传染病防治技术临床培训基地副主任张秀提出,防护服技术指标应由医护人员与纺织专家共同制定。

研讨会上,张秀等四位医疗工作者还与陈南梁等四位纺织专家,就标准联合制定、共同完成技术评价等问题进行研讨,并回答了在场听众的提问。(刘勤 文/摄)

全国纺织行业细纱工职业技能竞赛正式启动

4月21日,2016 年中国技能大赛——“魏桥-经纬杯”全国纺织行业细纱工职业技能竞赛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2016 年全国纺织行业细纱工职业技能竞赛已列入人社部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的国家二类比赛项目,竞赛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人社部和全国总工会相关单位共同主办,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承办,山东魏桥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和经纬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共同协办。

此次竞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进行,仍将进行理论(应知)考试和实际操作(应会)考核两个部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纪委书记、人事部主任王久新表示,细纱工技能竞赛能够有效地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行业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徐文英指出,细纱工技能竞赛是纺织行业历史最悠久的比赛,也是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纲要和纺织“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举措,对行业技能操作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希望借这个契机在行业内形成学知识、学文化、学操作的良好氛围。

(欧阳潇)

2016羊毛针织新锐设计师大赛启动

当绿色环保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高端且天然的毛针织产品逐渐成为服装设计界的宠儿。2016羊毛针织新锐设计师赛应运而生,让创意为针织增彩,让羊毛连接未来。

“尚无境 织未来——2016羊毛针织新锐设计师大赛”征稿目前已正式开始,征稿日期为4月20日~5月30日。本次大赛由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指导,并得到了国际羊毛局与SPINEXPO的支持。

大赛设计主题为新澳2017/2018秋冬针织流行主题:Ancient Greece、Space、LILI及Urban street。同时,新澳为本次大赛提供了EMPIRE、CASHFEE、EASY CARE、LANA BLEND四组不同风格与功能的主打纱线,每款纱线皆有专属色卡,供广大新锐设计师创作优秀作品。(郭春花)

篇10:医疗质量安全的自查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消除安全隐患、保障患者就医安全,我院根据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要求,进行了严格的自查自纠工作。现将有关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院领导对医疗质量安全非常重视,并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医疗质量安全稽核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应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实施方案。每月定期对各科室部门进行医疗质量安全稽核,并召开稽核会议,对于在稽核过程中存在的医疗隐患问题,给予整改通知,并要求存在的问题科室给予整改情况说明,且要求立即整改。

我院稽核领导小组于xx年2月底对各科室医疗质量安全制度,医德医风建设,医疗安全应急处理,进行认真细致检查,对全体医务人员执行岗位职责,医疗核心制度,诊疗标准,病例书写质量及护理操作规范,工作责任心,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自查。检查中发现个别病例书写不完全规范,医务人员对医疗核心制度淡薄。

二、我院在xx年3月2日下午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全院医务医疗质量安全认识,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精心组织,具体落实;严格自查,积极整改。

德阳禾成肝胆病专科医院

xx年3月

★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 医疗自检自查报告

★ 医疗废物自查报告

★ 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检查汇报材料

★ “医疗质量与安全大讨论活动”活动总结

★ 医疗担保书

★ 简历医疗

★ 医疗工作计划参考

★ 医疗自荐信

篇11: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顿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落实xx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相关文件要求。配合丰台区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顿活动,我院开展了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顿自查梳理工作,现将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医疗质量管理

(一)加强医院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认真做好医疗质量和安全防范工作。

严格落实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科室级质量管理,注重医疗质量内涵管理,强化环节和流程管理,全面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强化监督与检查,变静态管理、事后控制、被动管理为动态管理、全程控制、主动管理,推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医院各级领导和科室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紧迫感。强化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本机构医疗安全管理相关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制订并严格落实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消除侥幸心理、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理顺工作机制,周密安排、精心部署,认真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为充分落实卫计委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顿检查,我院及时召开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会等会议。及时传达卫计委医疗质量和安全专项检查精神,对医院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汇总、分析、反馈,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措施和解决方案;结合日常质量环节的监管,积极开展医疗夜查,加强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把质量管理的重点从终末质量评价扩展到临床医疗全过程的每个环节质量的检查、督导上去,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反馈并限期整改,确保医疗质量监控管理的无缝连接。

(二)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医院规章制度,加强落实责任追究制。

医院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相关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细化并严格遵守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严格督导核心制度的落实。加强医患沟通培训,确保三级查房、疑难病例救治、交接班制度、首诊负责制、急会诊制度等核心制度落实标准达100%,组织科室加强对诊疗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考核,建立医疗质量和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和规范,建立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安全风险监控和管理机制。在活动期间,医院认真梳理各项制度的可行性、实时性和合规性,要突出围产期安全、围手术期安全、有创操作、危急值报告、实验室安全风险管理,针对发现的问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要加强对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的监管,加强对不良事件等安全信息的监测,做好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及处置工作。

根据卫计委专项检查要求,医院认真执行各种规范、指南、操作规程、制度等,规范临床服务行为,坚决杜绝违反医疗操作常规行为的发生。建立了健全医疗安全评价和监管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同时建立了健全的医疗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对违法违规、违反制度规范等造成质量安全事件的,坚决追究相关岗位人的责任。对工作中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工作疏漏、职责懈怠、违反操作规程等造成的各类医疗差错和事故的责任人,严格追究责任。

(三)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教育,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结合卫计委专项检查精神,院领导高度重视,在全院大力宣传培训力度,增强所有职工的医疗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对新入职、实习、返聘等人员认真做好岗前培训、岗间监管、岗后考核,抓好薄弱环节、重点环节管理;强化全员“三基”、“三严”训练教育,落实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临床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形成医疗不良事件定期分析和通报机制,开展典型案例分析,营造人人重视医疗安全、人人落实医疗安全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

(四)开展自查排查和专项督查,查漏补缺,防止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医院积极开展医疗质量和安全自查工作。对医疗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尤其是加强对于医院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和重点操作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加大对产房、新生儿室、手术室、门急诊、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室、内镜诊疗室、高压氧治疗室、消毒供应室等医疗风险较高的科室和部门的规范管理与风险防范专项督查力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切实做好整改落实,建立医疗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形成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

1.积极开展医疗质量基础管理工作,加强日常质量环节的监管和跟踪。通过参加科室早交班、科主任查房和科室质量小组活动。通加强与与临床沟通,充分掌握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保障了我院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落实和运行。同时加强病案质量管理,重视病案质量的内涵建设。通过医疗夜查、日常检查和终末归档病历检查等多种方式,确保我院病案质量。

2.增强危重症救治能力。

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建立绿色通道,规范流程,组织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定期有计划的开展全院疑难病历讨论工作,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我院疑难病例诊疗水平,医院急危重病抢救水平全面提升。

3.加强围手术期病人的管理。

加大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力度。按照分级手术准入及手术医师分级手术资格进行管理,对于高危复杂手术患者,加强多学科之间的会诊及协作,做好重大手术的风险评估,严密跟踪术后情况,减少非计划再返手术率,保证手术安全。医务处把新手术病人和术后三天病人,尤其是危重症或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患者做为工作重点进行严密跟踪专项检查,积极做好重大手术的术前风险评估,加强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督查,有力地保证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

4.积极完成医院不良事件和危急值管理工作。完善不良事件上报奖惩机制,鼓励科室上报不良事件,并针对不良事件组织相关科室进行分析、讨论,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控制,消除医疗隐患。加强危急值管理工作,对科室危急值管理定期进行抽查,并纳入医疗夜查房内容,保证我院“危急值”报告制度有效落实。

5.抗菌药物使用和处方管理。

落实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工作。与科室签署了2016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目标责任书。规范合理用药制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强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制度的有效落实,充分发挥临床药学对临床医疗的指导作用,促进我院药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改进。11.输血管理工作。

6.召开临床用血管理委员,对临床用血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加强了临床用血管理。开展围手术期临床用血专题培训,加强对手术、危重病人临床用血风险评估,鼓励科室积极开展自体采血和自体血回输技术,保证临床用血病人安全。促进医院合理用血工作的提升。

二、护理质量管理

(一)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依据《护理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执行标准WS/T431-2013)、《护士条例》、《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北京市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要求。2015年医院对现行的护理规章制度、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以及护理系统应急管理预案等内容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内容涵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环节质量管理、护理工作质量管理、医院重点部门管理以及护理系统应急预案等80余项内容。同时还修订了《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专科疾病护理常规》等100余项。

规范使用护理管理手册。为了加强对科室级对护理质量督导,落实规范管理。制定下发护理管理手册,并制定书写记录标准,进行严格考核管理。

(二)规范建立护理人员分层培训考核机制,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1.建立了护理人员分层培训考核机制。强调护理人员按能级和职称进行分层培训,同时根据人员职称和能级制定严格的分层培训计划。每个层级均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考核重点;培训时以提升护理人员应急应对能力、临床带教能力以及出入院、转科等关键环节流程执行能力为重点,不断强化培训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同时还将案例分析、现场演练以及授课讲座等内容贯穿于实际考核中,考量的是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应用能力。

2.多途径开展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和宣贯,强化“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制度。院内组织对《护士条例》、《临床护理实践指南》、《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规范》、《护理分级》、《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每年2-3次;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护理应急预案等相关内容培训、演练及考核每季度1次,使护理人员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熟知风险应对流程。3.建立了院内“护理技能师”规范化培训机制,并已完成了17人次的重症医学科临床实践培训。通过培训和临床实践,提升了护理技能师的急诊急救技能和危重症救护技术,也为促进院内护理人才培养和培养专科师资力量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的质量督查、跟踪、应对及管理。

1.严格落实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分析制度。医院制定了“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严禁瞒报、漏报现象发生。同时按照卫计委要求严格落实护理不良事件实时上报和网络直报工作,护理部有专人负责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统计汇总和网络直报工作。

2.规范质量跟踪、分析制度。建立了由“皮肤问题管理小组”负责的分区管理责任制,落实对院内护理不良事件的现场跟踪、监督指导工作,同时负责核查所报案例的护理记录的准确性、护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分析整改的及时性等工作;院内定期召开典型案例分析会每季度一次,选择院内典型案例,进行原因分析、讨论整改措施,以实现相互学习、经验分享、警钟长鸣的作用。

3.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纳入医院缺陷考核内容,对于上报不及时、发生事件改进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科室进行考核;同时组织院级相关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四)加强护理质量动态管理,全面落实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

1.加强环节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关键制度及流程的落实情况督导。护理关键制度包括入院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巡视制度、告知制度、护理计划执行制度和健康教育制度等,护理部将关键制度落实检查列入月控考核重点,每月进行不定期检查3-4次,对危重病人、手术病人实现100%复合,一级护理病人每月抽查30-50人次,以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位。

2.在输血、输液、标本采集、围手术期管理等环节质量检查中,加强对医嘱执行、查对制度、腕标制度、交接班制度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环节质量的督导,加强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技术操作中的操作规程落实情况的监管,最大限度的保证制度和流程的执行。

3.加强重点病历的终末质量监管,实现100%复核。对患者年龄≥60岁、ADL≤40分、住院时间≥7天、出院时一级护理病重的病历、输血病历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病历实现100%复核。

4.加强护理交接班环节质量督导。护理部每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考核3-4科次,每年组织护理交接班观摩考评3-4次,通过督导交接班全过程,不断加强护理过程的监督、检查、指导和信息反馈,在保证各项安全措施落实的同时,提高护理交接班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5.规范院内高危药品管理,保证高危药品用药安全。严格执行高危药品管理要求,针对高危药品科室要有专人管理和定期清点制度,护理部将高危药品管理纳入质量考核红线项目,每月检查3-4次,以保证用药安全。

6.努力构建专业化质量管理队伍,提升专业管理能力。加强对输液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成立院内“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定期组织静疗小组活动发挥监管作用。结合静脉输液实践指南标准,定期组织小组及院内培训,培训重点是静脉输液实践指南、静脉治疗药物配伍方法、静脉输液用具的正确选择、静脉输血规范标准等;通过小组成员定期对临床静疗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开展静脉治疗问题调查和循证护理学研究,帮助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结合院内用药动态,在院内局域网建立了安全用药荟萃提示栏目,将临床用药的护理注意事项、常用药品配伍禁忌以及易发静脉炎的药品等进行提示,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7.加强对皮肤问题、复杂、难治伤口的处理及环节质量控制管理。成立了“皮肤问题管理小组”,对护理安全风险评估实施统一管理,并在全院实施质量监控;定期组织相关院内培训,每年2-3次,并依据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糖尿病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南等,规范了院内皮肤问题护理管理程序;通过小组成员对院内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监管,对院内压疮、失禁、伤口等复杂的护理问题进行统一管理和专业指导,有效提升了护理人员应对能力。

8.成立院内气道护理管理小组。为进一步制定规范化的气道管理技术、氧疗护理技术提供保证。

三、医院感染管理

(一)结合实例重点剖析,提升全员医院感染风险防控意识。

结合近期浙江医科大学医院5例艾滋感染和青岛城阳医院9例乙肝院感暴发事件,召开医院感染质量重点科室会议,要求结合2个案例针对科室存在院感管理情况和风险进行排查。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分批次到重点科室如血液透析室、妇产科(含产房)、临床检验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等科室,对照案例进行剖析,结合自身完善科室感控预防措施,不断提高科室全员人员感控防范意识,提高执行力。

(二)对标新规范,完善医院院感制度和流程。多年来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健全,有细化的操作制度与流程,有细化的医院感染监测标准作业流程,医院感染办公室根据医院感染风险评估,确立医院感染重点环节管理工作,并不断依据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度修订和完善。按照2016年-2017年最新颁布的医院感染行业规范12个,重点是对新规范的学习、解读和贯彻工作,对血透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腔镜中心、口腔科室、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临床检验科、行保处保洁等开展针对性学习和督办,提升相关部门和科室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意识,逐步完善医院相关重点科室和环节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规范,增强科室自我完善,自我管理、自我培训和提升的自觉意识,形成以制度和流程为核心的主动预防和控制感染的行为。

根据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2017年院感办将完善制度有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管理与预防制度、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与预防制度、口腔科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管理与预防制度、腔镜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与预防制度、血液透析中心医院感染管理与预防制度、介入室医院感染管理与预防制度、医院感染暴发与管理报告制度与流程、医院病区医院感染管理与预防制度等,同时进行科室医院感染质量考核细则进行修订,做到制度明确,督查到位,奖惩分明,保证医院感染管理的高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三)全面布控,查找隐患,重点排查,强化医疗安全。对感染管理自身情况、特点和质量控制中的薄弱环节,感控办多次召开质量督查人员会议,针对质控中存在问题进行重点督办。对门诊系统进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不到位、执行力差的情况进行重点督办,检查科室和专科诊室,督查内容:医务人员的防护、手卫生管理和日常落实、环境清洁和仪器设备清洁消毒、医疗废弃物处理、科室消毒隔离措施的日常落实等内容,检查3000多项次,合格率90%。

对医院感染疾病在综合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监测项目包括围手术期手术切口监测、Ⅰ围手术期手术切口抗菌药物应用监测和北京市院感质控中心4T+X围手术期手术切口监测、多重耐药菌监测、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监测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血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监测等监测,有定季度质量分析会,做到定时分析,查找问题,不断促进的医院感染质量改进和提升。

四、其他部门

篇12: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自查自纠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落实丰台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相关文件要求。配合丰台区医疗质量安全专项整顿活动,护理部开展了护理质量安全专项整顿自查梳理工作,现将检查情况汇总如下。

一、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一)依据《护理分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执行标准WS/T431-2013)、《护士条例》、《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北京市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与管理》要求。2015年医院对现行的护理规章制度、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以及护理系统应急管理预案等内容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内容涵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环节质量管理、护理工作质量管理、医院重点部门管理以及护理系统应急预案等80余项内容。同时还修订了《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专科疾病护理常规》等100余项。

(二)规范使用护理管理手册。为了加强对科室级对护理质量督导,落实规范管理。制定下发护理管理手册,并制定书写记录标准,进行严格考核管理。

通过多年的实践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管理责任落实和管理目标实现能力显著增强。

二、规范建立护理人员分层培训考核机制,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一)建立了护理人员分层培训考核机制。强调护理人员按能级和职称进行分层培训,同时根据人员职称和能级制定严格的分层培训计划。每个层级均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考核重点;培训时以提升护理人员应急应对能力、临床带教能力以及出入院、转科等关键环节流程执行能力为重点,不断强化培训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同时还将案例分析、现场演练以及授课讲座等内容贯穿于实际考核中,考量的是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应用能力。

(二)多途径开展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和宣贯,强化“三基三严”培训考核制度。院内组织对《护士条例》、《临床护理实践指南》、《静脉输液操作技术规范》、《护理分级》、《临床输血操作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培训每年2-3次;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护理应急预案等相关内容培训、演练及考核每季度1次,使护理人员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熟知风险应对流程。

(三)建立了院内“护理技能师”规范化培训机制,并已完成了17人次的重症医学科临床实践培训。通过培训和临床实践,提升了护理技能师的急诊急救技能和危重症救护技术,也为促进院内护理人才培养和培养专科师资力量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护理不良事件的质量督查、跟踪、应对及管理。

(一)严格落实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分析制度。医院制定了“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严禁瞒报、漏报现象发生。同时按照卫计委要求严格落实护理不良事件实时上报和网络直报工作,护理部有专人负责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统计汇总和网络直报工作。

(二)规范质量跟踪、分析制度。建立了由“皮肤问题管理小组”负责的分区管理责任制,落实对院内护理不良事件的现场跟踪、监督指导工作,同时负责核查所报案例的护理记录的准确性、护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分析整改的及时性等工作;院内定期召开典型案例分析会每季度一次,选择院内典型案例,进行原因分析、讨论整改措施,以实现相互学习、经验分享、警钟长鸣的作用。

(三)加强人员培训与考核,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将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纳入医院缺陷考核内容,对于上报不及时、发生事件改进不到位、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科室进行考核;同时组织院级相关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四、加强护理质量动态管理,全面落实护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措施。

患者安全是医疗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保证患者就医安全必须从细节管理入手,从每个服务环节做起。多年来护理部在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认真履行委员会职能,通过完善落实护理质量监察制度,规范人员职业行为,建全护理安全警示制度等,把控环节质量、落实和排查护理安全隐患,形成了各级护士、科室、护理部逐级负责的质量管理体系,各项规章制度、质量管理标准、考核机制运行正常,各项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具体工作如下。

(一)加强环节质量管理,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1.加强关键制度及流程的落实情况督导。护理关键制度包括入院制度、风险评估制度、巡视制度、告知制度、护理计划执行制度和健康教育制度等,护理部将关键制度落实检查列入月控考核重点,每月进行不定期检查3-4次,对危重病人、手术病人实现100%复合,一级护理病人每月抽查30-50人次,以保证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位。

2.在输血、输液、标本采集、围手术期管理等环节质量检查中,加强对医嘱执行、查对制度、腕标制度、交接班制度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等环节质量的督导,加强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技术操作中的操作规程落实情况的监管,最大限度的保证制度和流程的执行。

3.加强重点病历的终末质量监管,实现100%复核。对患者年龄≥60岁、ADL≤40分、住院时间≥7天、出院时一级护理病重的病历、输血病历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病历实现100%复核。

4.加强护理交接班环节质量督导。护理部每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考核3-4科次,每年组织护理交接班观摩考评3-4次,通过督导交接班全过程,不断加强护理过程的监督、检查、指导和信息反馈,在保证各项安全措施落实的同时,提高护理交接班质量降低护理风险。

5.定期组织护理夜查房每周2次。加强对非正常工作时间段护理工作质量的督导,保证夜间护理质量。

(二)规范院内高危药品管理,保证高危药品用药安全。严格执行高危药品管理要求,针对高危药品科室要有专人管理和定期清点制度,护理部将高危药品管理纳入质量考核红线项目,每月检查3-4次,以保证用药安全。

(三)努力构建专业化质量管理队伍,提升专业管理能力。

1.加强对输液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成立院内“静脉输液管理小组”,定期组织静疗小组活动发挥监管作用。结合静脉输液实践指南标准,定期组织小组及院内培训,培训重点是静脉输液实践指南、静脉治疗药物配伍方法、静脉输液用具的正确选择、静脉输血规范标准等;通过小组成员定期对临床静疗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开展静脉治疗问题调查和循证护理学研究,帮助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结合院内用药动态,在院内局域网建立了安全用药荟萃提示栏目,将临床用药的护理注意事项、常用药品配伍禁忌以及易发静脉炎的药品等进行提示,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2.加强对皮肤问题、复杂、难治伤口的处理及环节质量控制管理。成立了“皮肤问题管理小组”,对护理安全风险评估实施统一管理,并在全院实施质量监控;定期组织相关院内培训,每年2-3次,并依据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糖尿病护理及健康教育指南等,规范了院内皮肤问题护理管理程序;通过小组成员对院内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监管,对院内压疮、失禁、伤口等复杂的护理问题进行统一管理和专业指导,有效提升了护理人员应对能力。

3.成立院内气道护理管理小组。为进一步制定规范化的气道管理技术、氧疗护理技术提供保证。

五、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护理队伍结构还需不断优化,人员素质有待提升。2.护理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滞后。医院对护理人员动态、护理工作量报告、护理排班、护理质控以及护士长管理工作落实等方面难以实时监控。

3.在日常质控管理过程中还有制度落实不严格,细节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上一篇:2017-2018四年级体育上教学计划下一篇:苏村煤矿经营管理制度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