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责医疗

2024-04-21

岗位职责医疗(精选11篇)

篇1:岗位职责医疗

1.负责编报上级规定的报表,及时向院领导及医疗、教学、科研提供所需的统计信息资料。统计资料必须做到准确、完整,并加以必要的说明,按期上报。

2.督促各科室认真做好医疗统计数据的院内局域网填报工作,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

3.每天认真核对门诊、病房及医技各科室填报的工作日志,查缺补漏,做到统计数据完整、准确、及时,真实可靠。

4.保证统计信息计算机网络的畅通,经常深人各科室核对原始资料。

5.按照领导和管理的特殊要求,提供所需的各种统计信息资料。

6.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统计水平,保管好各种医疗统计资料。

篇2:岗位职责医疗

l.在医务科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落实全院医疗、预防保健工作。

2.负责全院医疗事务工作,下科室收集、了解医疗情况,掌握各业务科室医疗技术工作情况,分析各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情况,参与协调危重病人的抢救、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和院内外会诊。

3.协调、支持、检查和管理各医疗部门开展专业技术工作。

4.协助病案委员会,具体负责病历质量的检查安排、总结等工作。

5.督促检查各种医疗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按规定执行医疗质量考核,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6.负责院内临时性医疗活动的具体组织安排,并检查落实。

7.负责收集、整理全院医疗方面的计划、小结、总结;草拟医疗质量管理文件;做好各种登记。

8.负责红会、医疗救护物资准备等工作。9.医务科其他人员不在岗时积极代办有关事宜。10.完成科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内务干事岗位职责

1.在医务科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医务科的日常内务工作。

2.协助医疗干事负责安排协调危重病人的抢救、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和院内外会诊、转诊等工作。

3.负责有关文件签收、保管,来信处理等工作,配合并落实其他职能部门要求外派医务人员的确定等工作,必要时向科长汇报。

4.协助科长协调各业务科室的工作,安排临时性院外医疗任务。

5.负责一般医疗纠纷的接待、协调等工作。6.负责医务科印章的保管和使用,重大事宜须向科长汇报。

7.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医患沟通接待干事岗位职责

l.在医务科长的领导下工作,负责医疗纠纷的接待、调查、处理等工作,协助并指导科室的医疗纠纷接待、处理和善后等工作,提出处理医疗纠纷方案并草拟处理意见供领导参考。

2.协助医务科长制定医院医疗纠纷防范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督促检查;定期组织医疗政策法规讲座。

3.协助律师负责法院诉讼材料、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材料的准备和参加鉴定人员的组织工作。

4.定期总结全院医疗纠纷接待处理情况,做出相应分析,供领导参考。

5.协调安排已经发生或有纠纷苗头病人的诊治及善后处理工作。

篇3:岗位职责医疗

1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方式的选择

1.1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和种类划分

1.1.1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特点。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农村医疗服务和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医疗服务是指由政府、政府的职能部门、非营利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集体及私人性质的诊所向农民提供的常见病、多发病等疾病的诊断及医疗服务。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是对农村一定范围内的疾病预防与保健、健康教育、环境卫生、医疗保障,降低农村居民群体的健康风险,确保农民获得最基本的初级卫生保健。

农村医疗服务具有一般医疗服务的共性: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产生的诱导性医疗需求、外部性、不确定性和供方垄断。同时由于农村医疗服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特殊性决定了农村医疗服务的特点。

其一,农民医疗费用负担过重。2003年卫生部“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结果显示,从1998年-2003年的5年间,农村居民年均收入水平增长了2.4%,而年医疗卫生支出却增长了11.8%,后者是前者的5倍[1]。2004年,城乡人均收入差距为3.21:1。但是,医院看病收费标准却是没有城乡差别的,相对于农民的收入,农民医疗费用负担过重,因病致贫的问题更突出。

其二,资源的可及性偏低。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在城市和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以及不同收入阶层的差距拉大。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中医疗服务的距离可及性数据显示农村地区距最近医疗单位距离均大于城市,医疗资源可及性的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显著,同时城乡医疗机构分布的密集程度差异扩大趋势明显。

其三,医疗服务需求不足。如图1, 由于农民医疗缺乏医疗保障,费用负担过重,资源的可及性偏低,2003年,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医疗需求受到抑制[1]。C和B交叉部分代表的有效需求低,而农民的医疗需要B更是远大于A,因此是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农村医疗有效需求不足。

1.1.2 农村医疗服务公共物品属性及种类划分。

根据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分为农村公共卫生、农民基本医疗服务和农民非基本医疗服务三个层次。

农村公共卫生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典型的外部性,应由政府提供。农民基本医疗服务是针对绝大部分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全民提供所需药品和诊疗手段,以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它属于准公共产品,这类产品排他性比较小,但属于使用边际成本较高的拥挤性公共品,遵循使用者付费的原则,同时正的消费外部性要求政府应该对此类服务的提供进行补贴。农民非基本医疗服务是纯私人物品,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由居民自己承担。

1.2 政府干预还是市场配置?

从世界范围行动实践来看,医疗保健已成为生存权的一部分,由公共财政支持医疗保健制度的运作。我国宪法也赋予公民获得社会保障的基本权利。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了“农民群众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目标。

从公平方面看,无论是实行计划模式的英国,还是实行混合模式的德国、日本,都强调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即使是市场化的美国,也通过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来弥补其在公平性方面的不足。

纠正医疗市场的失灵也需要政府干预。当然政府干预也存在失灵的问题。李玲认为在中国的医疗卫生领域,既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现实问题是医疗卫生公平性下降,效率也下降。作者认为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和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建立前抽象讨论依靠市场或政府并无现实意义。

毫无疑问,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既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也需要政府干预。虽然绝大部分医疗保健的消费具有外部性,但鉴于大部分医疗卫生服务的私人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的性质,政府干预的作用并不能完全取代市场机制和个人责任。转型期政府的责任在于承担起公共物品的供给,健全公共物品供给的再分配职能,化解社会矛盾,满足人民对基本公共物品的需求,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责任在于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当前的重点是农村,具体包括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构建。

2政府建设农村医疗体系的理论依据和职责定位

2.1 政府建设农村医疗体系的依据

2.1.1 历史经验和医改教训。

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向农村倾斜,形成了以县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集预防、医疗、保健功能于一体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大幅度提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定位明确,不以营利为目的,突出“预防为主”,重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合作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形成了低水平、广覆盖的初级医疗保障机制,为全国绝大多数农民提供了初级的医疗卫生保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医疗体制改革研究报告认为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商业化、市场化取向的走向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本课题组认为问题的关键是在没有保障公民基本医疗之前试图通过市场化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由此造成:其一,医疗服务资源在层次布局上向高端服务集中,在地域布局上向高购买力地区集中,广大农村地区则重新回到了“缺医少药”的状态;其二,不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从分工协作走向全面竞争,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目标从追求公益目标为主转变为全面追求经济目标。直接后果是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破损和整体功能的丧失。

2.1.2 功能完善医疗网络是落实政府职责的基础和保证。

第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本身必须是多层次的、布局合理的,特别是终端的乡镇医院和村卫生室网络的健全,才能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确保农民都能够得到及时和便捷的医疗服务, 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的医疗需求。

第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有效运行才能发挥网络的整体功能。首先,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各医疗机构必须定位清晰。农村医疗服务网络是承担农村公共卫生和提供农民基本医疗服务的系统。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业务指导中心,负责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以及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等工作。乡镇卫生院以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要职能,提供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医疗卫生服务。村卫生室在乡镇卫生院指导下,主要承担由乡镇卫生院交给的公共卫生信息报告、健康档案建立、常见病初级诊治和转诊等农村公共卫生项目相关工作。其次,医疗管理系统与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应尽量集中、统一,在基层,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更应该合一,从而建立起一个信息畅通、反应灵敏的防治网络。再次,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各医疗机构必须从全面竞争走向协作,建立起三级转诊制度。最后,保持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动态适应性。随着农村疾病谱和农民医疗需求的变化,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及管理体制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政府要适应医疗服务提供者产权多元化下的管理渠道、方式和手段。江苏宿迁农村医疗改革直接“甩包袱”简单地一卖了之,破坏了三级卫生服务网络。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正视农村和城镇的医疗需求的差异,大病和小病的差异,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差异,在理顺县级医院和乡镇医院的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医疗机构间的协作关系。

第三,农村医疗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发挥作用的基础。农村卫生人力资源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

第四,确立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区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院,解决非营利性医院的财政投入问题。

2.2 政府建设农村医疗体系的职责

2.2.1 农村医疗网络的规划建设。

国家制定区域卫生规划指导原则,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地市级人民政府据此制定当地区域卫生规划,通过分析区域经济、人口情况、卫生事业发展和资源配置现状对卫生未来发展需求进行预测,对主要卫生领域的机构、床位、人员、设备、经费的配置做出规定。各区域政府要对区域内全部卫生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监督和统一管理。规划还必须充分体现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支持公立医疗机构加快发展,鼓励民办医疗机构参与农村医疗卫生服务。

2.2.2 农村医疗网络的运行维护。

农村医疗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快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要尽快完成乡镇卫生院的人员、业务、经费划归县级管理,加快纵向整合。另一方面,要实现由“办”向“管”,由部门管理向行业管理、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过渡,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对卫生机构的卫生服务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患者利益,加强监管规范农村医疗卫生服务项目,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服务市场的运行规律,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卫生服务行业运行机制。

2.2.3 农村医疗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

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调整卫生人力资源城乡分布、地域分布和专业分布,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组织、推动和支持。为此应加大现有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的在职培训,鼓励、吸引高等医药院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就业服务,建立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制度,发挥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建立稳定的农村医疗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长效机制。

3政府建设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和职责定位

3.1 政府建设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理论依据

3.1.1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再分配的职能。医疗保障是指公民因患病负伤或生育需要治疗时由国家社会或劳动者所在企业机构向其提供必需的医疗服务或经济补偿的一种制度。包括商业保险,2003年城市居民医疗保障覆盖率为55.2%,农村居民医疗保障覆盖率也只有20.9%[1],差异明显。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没有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也无法保证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还承担着再分配的职能。再分配的是区域间和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这也是补历史的欠帐。

3.1.2 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具有现实的重大意义。其一,农村医疗保障可以发挥“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其二,减轻农民农民医疗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强化国家竞争力的需要;其三,解决城乡的“二元”经济,减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1.3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只能由政府主导解决。农村医疗保障作为制度变迁,需要集体行动,而且制度安排作为公共物品,“搭便车”便成为固有的问题,因此,由自发过程提供的制度安排的供给将少于最佳供给,只有由垄断强制权力的国家作出安排,通过强制式的变迁,才能实现制度的“规模经济”。此外,纠正制度演变的路径依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过分向城市倾斜,也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干预。

3.2 政府建设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职责

3.2.1 农村医疗制度的目标规划。

第一,制定基本政策和发展规划。

首先合理界定“基本医疗”的水平、范围、项目和保障方式,低水平、高覆盖率起步。其次,同步推进配套制度改革,降低制度的边际成本,提高制度的边际效力。

第二,把城乡居民纳入一个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逐步建立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与城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衔接。

3.2.2 农村医疗制度的设计。

在设计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同时,尽快研究制定其他补充医疗保障方式,建立对基本医疗进行补充、多种形式、满足不同保障水平的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第一,确保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中的基础性的作用。政府作为主要筹资主体的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一个重要突破,具有帕累托改善的意义,但不可避免地面临路径依赖的压力,因此必须在政府公共财政收入增长的条件渐次推进。目前定位于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需要过渡到强制性的社会医疗保险。

第二,准确定位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处理好救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关系。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起最后“兜底”的防线作用,它与新型合作医疗在制度性质、保障对象、实施内容均不相同,不存在替代关系。因此,医疗救助制度必须与整个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同步推进,使两者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牵制。

第三,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农民健康保障制度的补充形式,可以满足农民较高层次的医疗需求。必须规定农民只有在参加基本医疗的前提下,才能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3.2.3 农村医疗制度实施

首先,协调一致,因地制宜,建立起稳定的筹资增长机制。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需要各方的良好配合、协调,而客观上存在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要求农村医疗保障的主体、项目、资金筹集、管理方式、待遇标准等方面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有所侧重和区别。在制度推进的初期政府要大力宣传,建立示范效应,在制度的稳定期要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监管。政府还要建立公平合理的筹资增长机制,减少财政支持的随意性,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形成农民对医疗保障制度的稳定预期。

其次,及时纠正制度的漏洞和缺陷,建立起制度调整的反馈机制。任何政策、制度都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保持制度稳定性的前提下要及时修正实践与制度冲突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否则,制度的效力必然逐渐弱化,过早进入制度衰退期。必须明确试点基础上的全面推广的制度仍需要不断完善。在农村社会保障领域,最早推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这个必须的环节[4]。

3.2.4 监管。

政府的监管是必须的,作为筹资主体之一的制度的提供者和需求方的农民具有参与、知情和监督的权利,具体包括基金的筹集、使用、补偿水平的确定,农民的监督才是农村医疗卫生的治本之策,增加农民群体的表达自己愿望和维护自己利益的能力,才能维护自己的健康利益。当然农民必须以组织形式参与监督,组织化程度越高,监督成本越低。利用农民组织的共有规范建立委托制,实现农民与基层卫生机构之间委托与受托、服务生产与服务监督的相互制衡,真正实现“民办官助”。

4全面落实政府职责的根本所在

第一,提升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律层次,增强制度的稳定性和规范化。

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均是以行政法规和文件的形式实施的,在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上存在致命的缺陷。一方面提升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律层次具有必然性,在西方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立法先行的原则,我国的渐进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经过近几年的试点阶段后,已基本具备立法条件[5],另一方面以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明确各利益主体——农民、定点医院和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的权利义务,对他们的行为形成刚性约束,可以减少政策的自由裁量空间,推动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朝着稳定的、规范的方向发展。

第二,建立农民、定点医院和政府的信任合作关系。

政府可置信的承诺是关键。在2003年的新型合作医疗试点之前曾有过两次恢复和重建合作医疗的工作,但都由于投入太少和基层的应付性行为等原因而终于失败,极大地打击了农民对合作医疗的信心。过度商业化和市场化引起的医院的诱导性医疗需求也破坏了农民与医院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恢复和重建农民的信心也是制度低成本实施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2][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http://www.moh.gov.cn/newshtml/17221.htm.

[4]厉昌习,满广富,薛兴利.从个案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方向[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4):20.

篇4:医疗保健业的最佳岗位

1. 牙科保健

工作环境评分:54.55

压力水平:12.09

体力要求:42.55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6.8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38%(预计增加6.85万个岗位)

2.听觉病矫正专家

工作环境评分:53.13

压力水平:9.37

体力要求:47.13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6.7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37%(预计增加4800个岗位)

3.职能治疗师

工作环境评分:54.13

压力水平:13.1

体力要求:46.13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7.2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33%(预计增加3.64万个岗位)

4.物理治疗师

工作环境评分:59.13

压力水平:14

体力要求:53.13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7.6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39%(预计增加7.74万个岗位)

5.验光师

工作环境评分:59.94

压力水平:16.52

体力要求:52.94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9.5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33%(预计增加1.13万个岗位)

6.药剂师

工作环境评分:65.29

压力水平:15.7

体力要求:53.13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11.2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25%(预计增加6.97万个岗位)

7.医师助理

工作环境评分:72.8

压力水平:32.07

体力要求:46.8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8.6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30%(预计增加2.47万个岗位)

8.脊椎推拿师

工作环境评分:60.94

压力水平:13.5

体力要求:53.94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6.7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28%(预计增加1.49万个岗位)

9.全科医生

工作环境评分:81.5

压力水平:25.29

体力要求:58.5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20.5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24%(预计增加16.83万个岗位)

10.注册护士

工作环境评分:65.75

压力水平:30.16

体力要求:47.75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6.5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26%(预计增加71.19万个岗位)

11.语言病理学家

工作环境评分:46.86

压力水平:12.91

体力要求:47.13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6.7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23%(预计增加2.88万个岗位)

12.精神病专家

工作环境评分:80.5

压力水平:24.5

体力要求:59.5

中等工资平均数额:16.4万美元

预计至2020年就业增长率:24%(宁良凌编译自美国《福布斯》)

篇5:医疗行业岗位职责

1.项目的需求调研、收集、整理、项目方案的制定;

2.设计合理的实施方案,引领客户需求;

3.完成面向客户的`方案展示与产品培训、上线、运维、验收;

4.负责项目过程文档管理与确认工作。

职位要求:

1.有erp或hrp实施经验,有nc或u8实施经验优先;

2.了解医院管理业务,具备财务和物流相关知识背景;

3.能够独立实施财务、人力或供应链模块;

4.具备出色的沟通和方案能力;

篇6:咨询医疗专家岗位职责

1.负责做好会员的电话咨询和网上专家答疑,做到回答准确并做好记录。

2.对目前医学上一些热门敏感的话题收集资料,综合分析资料,提出基本论点及健康处方。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肝炎、亚健康状态等。

3.负责医学专业知识方面的销售支持和相关知识讲座。

篇7:医疗岗位职责(本站推荐)

一、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住院患者的医疗、护理、管理等工作。

二、及时详细、全面地收集病史,认真进行查体和其他辅助检查,及时准确作出诊断,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按规定格式和时间完成病历记录。

三、根据医嘱及时对患者实施治疗和各项护理工作。

四、医疗、护理人员积极参加院内外组织的业务大查房和疑难病例的会诊,按要求认真作好各种记录,并妥善保存。

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和及时报告处理各种差错事故。

六、做好病区规范化管理,病区做到“四化”、“八字”。

七、抓好医德医风建设,抓好全科优质服务。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主动征求患者意见和要求,不断改进工作。

八、定期组织业务人员开展“三基”训练,努力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引进和开展新业务、新技术。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提高本专业技术水平。

九、负责药品、医疗器材质量控制,被服的清领、保管工作,以及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十、完成病历资料的登记、质量控制、统计、送交工作,保持病历书写正规、整洁、符合要求。

十一、负责本科经济管理工作,努力增收节支。办理患者出院手续,按规定不多收不漏收各种费用。

十二、完成病区医疗、护理质量控制的计划,督促、检查、评价、奖罚及总结上报工作。

十三、根据本病区专业特点,积极开展新药物、新疗法的筛选和应用。

十四、严格执行传染病登报和医院感染管理的有关法规及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病区卫生宣教工作。

十五、完成院长交办的其它工作。

临床科主任职责

一、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科主任是本科诊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院长负责。

二、定期讨论本科在贯彻医院(医疗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三、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四、领导本科人员,完成门诊、急诊、住院患者的诊治工作和院内外会诊工作。应用“临床诊疗规范(常规)”指导诊疗活动。

五、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危重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六、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七、保证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在本科贯彻、执行。可制定具有本科特点、符合本学科发展规律的规章制度,经院长批准后执行。严防并及时处理医疗差错。

八、按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原则,决定各级医师手术权限,并督促实施。

九、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钩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十、领导组织本科人员的“三基训练”和定期开展人员技术能力评价,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十一、参加或组织院内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工作,并接受和完成院长指令性任务。

十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

1、工作资历:必须是本专业的主任(副主任)医师,具有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和技术专长。

2、工作能力:对本专业临床及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十三、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临床主任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二、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特殊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会诊,参加院外会诊和病例讨论会。

三、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四、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五、定期参加门诊工作。

六、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七、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

八、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九、副主任医师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临床主治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

二、按时查房,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

三、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四、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五、主持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七、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八、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总住院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领导下,协助科主任做好科内各项业务和日常医疗行政管理工作。

二、带头执行并检查督促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三、负责组织和参加科内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抢救和治疗工作。带领下级医师做好下午、晚间查房和巡视工作。主治医师不在时代理主治医师工作。

四、协助科主任和主治医师加强对住院、进修、实习医师的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

五、组织病房出院及死亡病例总结讨论,做好病死率、治愈率、化脓率、病床周转率、病床利用率及医疗事故、差错登记、统计、报告工作。

六、负责节日假日排班及书写各种手术通知单。

临床住院医师(士)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新毕业的医师实行三年十二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担任住院、门诊、急诊的值班工作。

二、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检验和放射线检查工作。

三、书写病历。新入院病员的病历,一般应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检查和改正实习医师的病历记录。并负责病员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员病案小结。

四、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员病情的变化,提出需要转科或出院的意见。

五、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应全面负责,在下班以前,作好交班工作。对需要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用口头方式向值班医师交班。

六、参加科内查房。对所管病员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巡诊)时,应详细汇报病员的病情和诊疗意见。请他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

七、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八、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九、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

十、在门诊或急诊室工作时,应按门诊、急诊室工作制度进行工作。

篇8:岗位职责医疗

一、完善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的立法

立法是有效处理医疗纠纷的根本法律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9 年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中指出要完善卫生法律法规,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立法工作, 逐步建立健全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比较完整的卫生法律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近几年全国不少地方在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 也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地方立法将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总结上升为法律制度, 将医疗纠纷的预防和处置纳入法制化轨道,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工作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建章立制, 一是明确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在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工作中的职责, 使得各政府职能部门在医疗纠纷处置中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二是建立一系列有利于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的制度, 如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实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医疗安全责任制度等;三是可以进一步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

二、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职责

近几年全国各大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纠纷逐年上升, 据报道, 全国医疗纠纷2006 年为10248 件, 2009 年为16448 件, 2010 年为17243 件。究其原因, 医院在医疗服务、收费等方面的问题是主要原因, 其他则是由于少数医务人员素质差、医术不高、服务态度不好、责任心不强以及医疗界存在的不正之风所造成的。医院没有完整、健全的规章制度, 或者有但是执行不到位, 缺乏有效监督;还有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 医院的发展思路有问题, 只注重经济效益、搞创收, 忽视了思想品德、医德医风建设。鉴于这种情况, 政府应该在以下方面加大监管力度:

1.严把“入口关”。鉴于医学的特殊性, 世界各国对医疗机构、医师执业的准入都实行了非常严格的控制。我国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及其实施细则、《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条例》 等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的成立条件、执业登记, 医师和护士的执业资格考试、执业注册、执业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等都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 其目的在于把好医务人员的“入口关”。同时明确规定了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该本着对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负责, 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负责的态度, 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监管职责, 严格执法, 对医疗领域内发生的各种违法行为严惩不贷, 对那些不符合条件, 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要及时、依法把他们清除出医疗领域, 杜绝滥竽充数之辈混迹于医疗队伍, 净化医疗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保证医疗安全, 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 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执业水平。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与疾病的斗争是永无止境的, 而且现代医学分科越来越细, 医务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积极、主动地参加医学专业学习, 接受医学继续教育, 及时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前沿知识, 补充新知识、新信息, 掌握新方法、新技术, 才能跟上医学发展的步伐, 更好地造福人类。政府部门对此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统筹规划, 加大投入, 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为医务人员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创造条件。其次, 监管工作要经常化、制度化, 防止各种培训走过场, 流于形式。最后,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 奖勤罚懒, 既检验培训学习的效果, 又营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只有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过硬, 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才有了切实的保障。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医疗体制问题是医疗纠纷发生的总根源。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 有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成员的不满, 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长期以来, 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投入严重不足, 为了谋求发展、参与竞争, 医院普遍采取“以药养医”等政策, 由此导致医疗费用不断攀升, 在“看病贵”、“看病难”的现实压力下, 患者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产生信任危机, 经济利益的冲突使医患双方容易产生医疗纠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 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责任, 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促进社会公平。坚持公立医院面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导地位, 明确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目的和责任, 转变公立医院逐利行为。我国的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政府应该加大卫生投入, 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进而才能从源头上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 大大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四、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我国公立医院占全国医院的绝大多数, 所拥有的各类资产均属国家或集体所有。它们虽然属非赢利性的事业单位, 但对临床实践中因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或技术方面的缺陷而给患方的人身、财产造成一定损害时, 理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然而在实践中, 某些患方受利益驱动, 漫天要价。由于我国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法规严重滞后, 导致司法机关的执法活动极为混乱, 巨额赔偿迫使医疗单位陷入困境。一些医院的领导怕事情闹大, 有损医院的声誉;更怕媒体曝光, 受到上级批评。因而在是非面前不敢坚持原则, 为了息事宁人, 只得委曲求全。这些做法看似维护了患方的利益, 实质上却是严重损害国家或集体利益的非法行为, 是拿国家、集体和广大职工的合法利益做交易, 是慷国家之慨。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监管人, 对此决不能袖手旁观, 而是应该积极行使保护国有资产的职责。为此全国很多省市出台了预防和处理医疗纠纷的有关办法, 明确规定了公立医疗机构与患方通过双方自行和解的途径解决医疗纠纷时赔偿数额的上限。如《广东省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三款规定:“医疗纠纷赔付金额1万元以上的, 公立医疗机构不得与患者或者及其近亲属自行协商处理。”而且办法对违反该规定的行为在后面的法律责任中规定了行政、刑事等法律责任。这样做的目的, 一是避免公立医疗机构在协商、调解中随意处置国有资产, 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二是避免助长“大闹多给, 小闹少给, 不闹不给”的歪风邪气, 引导大纠纷、大索赔走司法途经依法解决问题, 医院不应与“医闹”妥协。

五、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和秩序是医院开展正常医疗业务的前提。有的患方法律意识淡薄, 发生医疗纠纷后不是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而是采取一些偏激的手段, 如在医院公共场所设灵堂、拉横幅, 拿死者尸体要挟医院;无理缠诉, 寻衅滋事;长期占据病床, 拒交医疗费;对医务人员殴打、辱骂、威胁、恐吓。面对患方的种种违法乃至犯罪行为, 当医院请求有关部门依法予以保护时, 相关部门却怠于前去行使职权, 或者顾忌群体情绪, 以“稳定”为由, 要求医院满足医闹的经济诉求。统计数字表明, 72.8%的医务人员认为在受到“医闹”的不法侵害时没有得到公安部门的有效保护;有62.59%的公安警员到达医疗纠纷现场后, 不愿介入、或不知如何处理, 有的甚至在一旁观看不予制止。身为国家治安行政机关和刑事执法机关的公安警员应该依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 对在医疗机构发生和针对医务人员实施的各种违法行为予以严厉处罚;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而不应该以“同情弱者”为借口, 有法不依, 违法不究。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医疗纠纷处置中玩忽职守, 消极推诿、敷衍, 不作为, 要追究相关人的失职责任。

六、引导正面舆论监督

媒体的关注与监督, 对促进医疗机构的行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有些媒体虽然出于维护正义的善良愿望, 但因缺乏医学知识, 不深入实际调查核实, 发表了一些片面的报道;更有个别媒体和作者出于新闻炒作的目的, 企图制造轰动效应, 歪曲事实, 甚至搞“假新闻”。这些有损医疗单位名誉的报道, 不仅损害了医院的声誉, 且激化了医患矛盾, 扩大了事态的发展, 也干扰了正常的司法活动。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应该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宣传部门要加强对各新闻媒体的监管, 要求各新闻媒体遵守职业道德, 按照有关规定, 全面公正地报道医疗纠纷,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二是新闻媒体和记者对医疗纠纷擅自定性, 做失实报道, 或在报道中煽动对立情绪, 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和后果的,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三是卫生行政部门可以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 提醒媒体注意新闻导向, 多宣传一些医疗界中正面、典型的事列, 不要对日益严峻的医患矛盾火上浇油;四是面对“患者持刀杀医生, 80%的网民叫好”的不正常现象, 政府部门应该利用手中的各种宣传工具全方位、多渠道展开正面舆论宣传, 传递正能量, 引导舆论回归到正常、理性轨道。

七、加大法律知识、医学常识的宣传教育力度

众所周知, 健康知识的普及、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不良生活习惯的改正, 都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掌握一些医学常识, 能够改善诊治过程中医患之间的沟通, 这也就能够减少相当数量由于沟通不善导致的医疗纠纷。所有这些医疗知识的普及、医患沟通的宣传不仅仅需要医疗机构的努力, 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和教育。此外, 政府还应该承担起相应的卫生法律的普及工作。现实中, 医患双方虽然对国家相关法律有所了解, 但了解的范围和了解的深度参差不齐。市民法律意识淡薄, 特别是医疗纠纷处理的法律、法规往往由卫生行政部门宣传、贯彻, 市民中知晓者甚少。因此, 强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就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张传友, 孟竞玲.论医疗纠纷中对医方的法律保护[J].中国医院管理, 2000 (7)

篇9:医疗气功排结石 复返岗位添活力

我今年54岁,今年春节前后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内,连续二次发生胆绞痛并住院治疗。经B超诊断有数枚7-10毫米的结石光团。病情缓解后,正当商量准备去上海接受手术治疗时,获悉苏州王长英医生用气功排石的信息,于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于3月12日来到苏州。

到苏州后,虽看到有3位安徽病人排出的结石标本,但仍是半信半疑,气功真有这么神吗?经王医生第一天的发功治疗,第二天即排出泥沙样的结石,随即直到第6天,排出的结石量均不多,但自我感觉胃口大增,中午饭还吃了只鸡蛋,回到房间刚坐定,突然发生剧烈地胆绞痛,立即打电话给王医生,王医生马上从家里赶来,给我发强功,并用深厚的内功在胆囊部位连吹了几下,顿时只觉胆囊处疼痛向下移行,立即疼痛解除,这是第一次化险为夷。但第二天仍然腹胀不适,小便茶黄色,我将情况告知王医生,王医生嘱咐明天的大便留给他看,第3天即18日早上大便呈陶土色,结合巩膜黄染,说明有梗阻性黄疸,梗阻部位在胆总管。当即又在我右上腹部施功,并用嘴连吹了几下,嘱咐我不要紧张,全身放松,注意休息。晚上还亲自煮粥送来给我吃。吃好晚饭后,平躺下来,一觉醒来,已觉腹部胀痛感全无,手脚也热乎乎的,我感觉胆管梗阻已经缓解了。早上王医生又陪我去苏州二院做B超,医生查来查去,既未查到胆囊结石,也未找到梗塞处,只在胆囊里发现有细小的光点,最后B超结论为胆囊炎症明显。由于黄疸严重,医生建议住院治疗。与王医生商量,王医生说,等看过今天的大便再决定。回去即解大便,王医生一看大便已转为黄色,恢复正常了,当即亲自淘大便,结果在大便中淘出许多泥沙样的结石,这下真相大白,我们均放下心来。事后经王医生解析,第一次发生胆绞痛,是因为经过6天的碎石治疗,大结石化为小结石,而分布在胆汁中,吃了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后,胆石伴随胆汁大量涌出,堵住了胆囊颈部。第二次出现阻塞性黄疸,是由于将胆囊及堵塞颈部的结石经过气功强行过快排入胆总管,由于我的胆总管仅4毫米粗,而造成胆总管阻塞。听了王医生的分析,我对气功排石及其科学理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更加坚信不疑。

事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王长英的气功排石术治好了我的胆石症,使我很快又投入到工作岗位上,我要感谢他的高超医术和高尚医德。衷心祝愿他在医疗气功科研领域里更上一层楼,为更多的结石病患者排忧解难。

篇10:医疗质量控制干事岗位职责

2.协助安排医疗工作的内外联系,办理医疗日常事务,安排特殊病人的诊治工作。

3.协助安排临时性院外医疗任务。

4.协助医务部主任协调、支持、检查和管理各医疗部门开展专业技术工作和科研工作。

5.处理病人的对外联系事务(如转院、会诊等)。

6.做好医疗保险的有关指导和协调工作。

篇11:医疗网站编辑的岗位职责

医疗网站编辑多是从事的营销网站的编辑工作,很多初入网编行业的人可能不了解网站编辑是做什么的?在实际的工作中也不知道从何下手,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医疗网站编辑的岗位职责:

1、负责医院网站稿件的新闻编辑、组稿、审稿及上传工作,保证医院新闻准时、准确无误地发布。

2、每日编辑网站原创以及伪原创内容共10篇以上。

3、负责医院网络宣传之博客营销,每天更新博客,完成栏目的每日内容更新工作。

4、按照计划和规划编辑自己任务内的栏目、文章、图片。

5、对相关领域做到全面的了解,并能原创关于此类题材的文章,制作长期知识库。

6、及时对发表的文章、图片点评,实施审核、实施修改、删除等编辑工作。

7、负责栏目的推广、营运及流量的提升。

岗位要求:

基本技能要求:

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及话题策划能力,具有新闻敏感性,并熟悉自己所在的行业知识,同时打字速度快,了解一般用户的心理及在网络上查找信息和阅读信息的习惯

1、新闻、热点事件敏感性强,新闻判断、新闻评述、选题策划、撰写采访稿等方面能力突出。

2、互联网使用经验丰富;解医疗网站的运营;

3、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和创意及执行能力,工作责任心强,具备优异的团队合作精神;

4、医疗文案策划或网站产品策划经验者优先。

其他要求:

上一篇:(领导干部)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洁自律情况总结下一篇:毕业生写简历如何避免学生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