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目标

2024-04-30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目标(共9篇)

篇1: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目标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目标

1、实施层级监督,确保质控要求落到实处

(1)抓好医疗质控管理网络建设。医院结合实际,构筑了一个全员参与、多层次的动态二级医疗质控管理网络,即院级质控、科室质控。医院制定质控目标,明确各质控网络的工作职能及责任分工,形成了分片、分点自控和互控的闭环监督体系。

(2)抓好临床科室质控小组监督。各科室设立兼职质控员,严格按照质控标准实时监控本科和相关科室的医疗质量动态,检查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情况和医疗文件书写质量,及时报告本科的医疗差错情况以及提出改进医疗质量的合理化建议。同时,科室成员亦行使自控和互控职责,使科室每个医务人员切实做到质量从身边做起,自我约束,互相监督。

(3)抓好职能部门质控监督。医务科每季度组织各科室质控小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收集反馈各层面质控信息,调查核实医疗缺陷情况,将检查结果及时书面反馈至有关科室和具体医务人员,召开医疗安全工作会议开展医疗调研工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考评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案,推进医疗安全工作管理。

(4)抓好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质控监督。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以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分析、处理质量管理重要问题的方式进行监督

管理,对发生医疗风险的情况和典型案例分析情况,及时通报临床科室,引起高度重视,预防各类医疗事故发生。

(5)建立医疗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医疗规章制度的科室与个人进行严肃处理,对未及时汇报医疗安全隐患的科室与个人加重处罚,对发生重大医疗纠纷、严重差错事故的科室和个人,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6)建立激励与约束制度。医院充分运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季度医疗质量考评分数纳入科室目标管理,并作为科室的绩效评价指标。

2、加强质控管理可以增强纪检监察的效能

医疗安全、医德医风建设、廉政建设工作息息相关,不断加强质控管理,可以及时有效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将预防“关口”前移,确保医院安全无事故。

3、深化质控管理可以促进队伍建设的长足进步

依靠层级监督抓落实,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科室负责人以及医务人员参与医疗质量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依法行医、廉洁行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提高人员整体素质、促进队伍建设的长足进步起到长效持久的作用

篇2: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目标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为通过科学的质量,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不断发展,特制定盐城新东仁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

一、质控指标:

原则为医疗质量控制第一责任人,充分发挥三级质控网员的作用,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院质控办每月组织检查二次,科室每月自查不少于一次,有活动记录,有效果评价,有整改措施,院质控办每月将结果及时反馈,并定期向院领导和质量管理委员会汇报。

(一)科室重视医务人员的素质培养,有开展业务学习的措施、计划,有活动记录。

(二)强化终末质量管理,每份归档病历有科主任签名以示负责外,并有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考评,实行丙级病历一票否决。

(三)开展“三基”“三严”训练,每半年业务考核、技能考核,要求参考率100%,合格分85分。

(四)有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办法,科室有抗生素分级分线使用指征,临床抗生素使用率控制在50%以内,门诊处方抗生素使用比列控制在20%之内。

(五)药剂科有严格的特殊药品、有效期药品管理措施,制定抗生素生物制品使用规范,开展用药指导与不良反应监测,合格率大于90%,开展抗生素合理使用、合理用药、合理检查、每月予以通报。

(六)院感染性疾病科有完善的管理制度,能适应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处理和治疗。

(七)院感组织健全、有院感控制方案、管理制度和考评办法,并定期通报。

(八)为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组织有关职能科室,对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执行情况定期不定期检查和监督。

(九)各科室能积极完成各项公派任务,如抢救工伤、卫生救灾、卫生下乡、扶贫、义诊等。

二、环节质量管理

(一)加强门诊管理,改善服务态度,指导病人就医,完善相应措施。

(二)门诊内、外、妇、儿科,条件允许时,每天要有主治医师医师以上人员出诊,其中内科、外科门诊每天应保证一名主治医师在岗,并承担指导低年资医师帮助解决疑难问题。进修、实习医师不得单独出门诊。

(三)严格执行门诊“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病人,对疑难病人应及时请求上级医师或相关专科医师会诊,对初诊病人进行特殊检查,没有结束时,第二天持有关检查报告复诊时,应及时给予诊治,不得重复挂号。若首诊医师不在,当班专科医师应予接诊,不得推诿。

(四)门诊应保持就诊环境的卫生、清洁、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认真做好门诊日志的登记工作。

(五)急救通道24小时开放,急诊室人员、床位、设置、药品、器械、通讯机车辆配备等保证医疗、抢救、和转送病人的需要。

(六)急诊值班医师在遇到急诊病人时,应尽快接诊,妥善处理、不得拖沓。实施紧急抢救时,若专科医师不在现场,其他医护人员应积极救治,对需要多科协作的紧急抢救,因推诿、拒绝造成恶劣影响及后果者,应追究其责任。急诊观察必须执行病床前交接班制度,留观和输液病人有病情变化时,及时向值班医师汇报,当班医护人员应经常巡视病人,对危重或手术需住院的病人,急诊室应及时通知有关科室,并携带有关诊疗资料护送病人到病房。

(七)新入院病人到达病房后,当班护士要及时做好接诊工作,向病人或家属介绍科室情况及有关注意事项,宣讲《住院病人须知》并签字,立即通知当班医师接诊处置。本班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并认真书写病历和各种记录,要求新病人30分钟内得到妥善处理。

(八)严格执行《江苏省病历书写规范》,新入院病人入院病历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录由首诊医师当班完成,无证医师不得书写首程。入院病历如有本院低年资医师或进修实习医师书写,上级医师要及时修改签名,以负其责。同时在患者入院48小时内书写入院诊断。在诊疗过程中,所有检查、治疗和更换药物,床位医师应及时写在病历医嘱单上,并做病历记录。凡有创检查,各类手术和特殊诊疗,特殊用药均需告知病人或近亲家属,征得病人和近亲家属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方可执行。

(九)严格执行《医嘱制度》,凡住院期间进行任何检查、会诊、换药和小治疗及护理项目等,均应有医嘱,书写任何医嘱须注明时间至分,护士执行医嘱应记录执行时间,若遇紧急抢救病人不能及时下达书面医嘱而下口头医嘱时,执行口头医嘱者应口述两遍医嘱,经医师确定无误后方可执行,事后立即补开医嘱并记入病历。

(十)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副主任(科主任)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主治医师每天至少查房一次。住院医师每天不少于2次,值班医师晚间应巡视病房一次,重点查危、急、重、新病人,值班期间要做到对全科危重病人的病情心中有数。要求住院医师查房时要全面掌握所管床位病人的病情,能进行较全面的检查,提出的治疗方案科学合理,诊疗方案能及时落实。对疑难、危重病人能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要一周内组织讨论。病程记录及时,内容充实,能客观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情况,对实习期医师书写的各种记录能及时修改,不超过72小时。

主治医师查房要全面掌握所管床位病人的病情和诊疗情况,查房分析全面,重点突出,能及时修改下级医师诊疗方案,并提出正确的诊疗意见。每个白班工作能带领下级医师进行教学查房,能及时督查诊疗方案的落实。对下级医师书写的查房记录应进行审阅,修改并签名以示负责。科主任主要是负责全科三级查房的组织、督查工作,定期(每月)进行效果评价。实行百分制对查房质量进行考核。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要求每周科室总查一次,新入院病人2天内必须由主治医师查房,7天内必须由副主任医师(科主任)查房。新入院危重病人8小时内要有主治医师或科主任查房记录。2天内必须有副主任查房记录。

(十一)严格执行病历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新入院病人一周内不能明确诊断者,必须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或者院外会诊。科室要建立疑难病例记录本,对讨论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并同时将综合意见记录到病程录一同归档,详细内容另记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备查,院内科室间普通会诊在接收到会诊通知单后,应尽快前去会诊,即使有特殊情况最迟不超过48小时。一般急诊会诊应在接到会诊通知单后立即进行会诊,最迟不超过10分钟内达到现场。急诊(包括工伤)抢救会诊,可先行电话通知会诊科室(事后补写会诊申请单),最后不超过15分钟。请院外会诊必须填写院外会诊申请单,经分管院长同意后方可执行,会诊单一式两份,病历存档一份,一份交医务科。各科会诊意见均应详细记录在记录本上并要妥善保管,将整理后的综合意见记录在病程录中存档。

(十二)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值班医师应按时交接班,危重病人应做到床前交接,值班期间不得擅自岗位,若遇到特殊情况(手术、会诊),应向当班护士交代去向,认真作好交接班记录,结交内容准确、详细,重点突出,交接班本妥善保管、以备查验。

(十三)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三查七对等规章制度,各级医师进行任何技术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进行,严禁违章操作,未经职能部门批准,任何人不准安排院外人员来院实习、进修,严禁进修医师、护士或实习生在院内独立工作,进修医师、护士引起的医疗纠纷、差错和事故由带教者负责。

(十四)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建立三级监控网络,有方案、措施、目标及活动记录。病区要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和法定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加强对住院病人院内感染的监控,落实医院有关合理使用抗生素管理办法。

(十五)加强对临床用血的管理,严禁自采供血。检验科要建立健全输血工作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建立质量考核指标和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严格执行用血报批制度和用血登记制度,严格执行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制度。临床科室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有合理用血和成份输血的管理办法。成份输血使用率大于50%,因病情需要输血时,应与病人签定输血协议书并做免疫四项检查。

(十六)加强手术审批,术前讨论及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疑难、危重、大手术、新手术术前必须会诊,讨论及报告审理。对新开展的四类手术项目,必须提出可行性论证报告,执行率100%,手术室要加强对手术分级的管理并落实围手术期的监护制度。

(十七)病人出院后,科室要有专人负责病室的检查及归档,实施科内把关,进行终末质量监控,使病案归档合格率100%。

(十八)医技科室一般检查或检验要当天出报告,急诊或床边检查即时出报告,做好门诊登记工作,对可疑标本要严格把关,必要时重采重做,污物、废弃标本应按规定处理。

(十九)放射科、CT室要坚持集体读片制度。报告文书要书写规范诊断结果正确。

(二十)CT、超声科室做好资料登记、保管,建立必要的阳性病人回访制度,并落实。危重病人、小儿检查时应有医护人员在场监护。

三、终末质量管理

1、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手术前后符合率≥90%

3、急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0%

4、病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4%

5、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6、住院产妇死亡率≤0.02%

7、麻醉死亡率≤0.02%

8、门诊处方合格率≥95%

9、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

10、甲级病案率≥90%

11、医护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合格标准为80分)100%

12、医疗事故发生次数为0

13、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执行率100%

14、医院感染漏报率≤20%

15、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

16、一次性注射器、输液(血)器用后毁形率100%

17、CT检查阳性率≥60%

18、大型X光机阳性率≥60%,X光机射片甲片率≥40%,废片率≤30%

19、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100% 20、病床使用率适宜范围85-90%

21、平均住院日≤10天

22、病床使用率适宜范围85-90%

23、单病种质量控制(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治愈率)严格按照单病种临床路径规定

24、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合格率标准85分)100%

25、基础护理合格率(合格标准85分)100%

26、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合格标准80分)≥85%

27、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合格标准80分)≥90%

28、急救药品完好率100%

29、年褥疮发生次数为0 30、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31、健康教育覆盖率≥90%

32、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3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率≥90%,药品和医疗器械手术麻醉履行患者告知率100%

34、甲级病历率≥90%

35、手术安全核查率100%

36、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1天

37、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疑难病历讨论率100%

38、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

39、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40、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41、医院感染现患率≤10%

42、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50%

4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60%

44、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4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46、I类手术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30%

47、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48、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4小时

篇3: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目标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各种医疗设备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各医院中医疗设备总值在医院固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同时,也为医院医疗工作的开展、医院综合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更好地保证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和应用质量,成为目前医院关心的重要内容,并且这一内容贯穿于医疗设备管理的整个过程[1]。本文就医疗设备的应用安全和质量控制进行综述,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对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旨在论述在目前情况下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对医疗设备的安全和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完善,以保证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和应用质量,减少医患纠纷,更好地为医院创造效益。

2 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在现代医学工程中,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非常明显。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计量仪器和检测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2]。在诊断中使用的血压计、心电图机、脑电图机、X线机、超声波诊断仪、CT及MR设备,在治疗中使用的激光治疗仪、紫外线治疗仪、高压氧舱和用于放疗的直线加速器、中子刀,等等,如果量值不准确或误差过大,则很难保证诊断和治疗的质量。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和要求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和自身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3]中有关医疗行为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都对医学计量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来,我国地方、军队医疗卫生部门的体制、机制改革仍然在艰难探索中前行。医学工程学科的成立、成长同样面临诸多问题。虽然医学工程学科的出现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与其他临床医学相比,发展潜力仍然很大。然而近几年,由于种种原因,该学科却出现被边缘化的趋势。今后的路怎么走,走向何处,值得业界人士深思。因此,要求我们立足于本职,对医疗设备的应用安全和质量控制进行关注和重视,保证医疗设备正常并且高质量地服务于临床。

3 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及实施

3.1 建立检测中心

我院结合总后下达的《军队卫生装备质量控制工作的要求》建立了卫生装备质量监控检测中心,2008年8月购进了总后统一指定的美国FLUKE公司的7项检测设备:呼吸机质量检查仪、高频电刀监测仪、无创血压监测仪、血氧饱和度检测仪、多参数模拟器、输液泵检测仪、电气安全测试仪等相关检测设备,并由原来承担维修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所维修设备的质量检测工作。

3.2 完善各项规章工作制度

建立了《医疗卫生装备质量控制监督检查制度》和《质量环节考评制度》等,制定了各项工作流程,把每个具体工作环节跟责任人联系起来,及时调整改正各工作环节的不足之处,并定期进行考评。

3.3 医疗设备应用前的例行检查

医疗设备使用前的例行检查是检验或确认其性能特性能否满足正常诊断及治疗质量的要求。不同医疗设备具有不同的工作机理,例行检查的项目、内容、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对于不同类型的医疗设备,应分别制定各自的使用前例行检查技术规范及相应的程序化文件。由于对医疗设备使用前的例行检查没有明确规定,一般由厂家工程师进行安装即可,部分医院临床工程技术人员在医疗设备使用之前并不进行例行检查,或这种检查属于“有无故障检查”的层次,未涉及其质量特性如精度等级、安全特性等。因此,需要我们加大使用前例行检查的力度。

3.4 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履历记录

医疗设备的质量履历记录是指对可能影响医疗设备质量特性的要素进行记录,如安装质量状态、故障发生与处置信息、计量检定结论、使用前的例行检查结果等。建立医疗设备质量履历记录表旨在为其质量评定、质量审核及采取质量控制措施提供依据。质量履历记录表由医疗设备使用者负责完成。

3.5 医疗设备安全和质量控制的内审机制

质量内部审核是自律机制。在医院内部选拔责任心强的质量管理人员,到认证机构进行注册审查员的培训,考核合格者成为医院内部的注册医疗设备质量控制审查员。审查员按预先建立的质量控制文件,定期对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审核,向医务管理部门反馈相应质量状态信息,并加以总结整理。

3.6 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信息的反馈

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信息是指对其诊断、治疗效果判断或评价而形成的结论。医疗设备使用者是其诊断特性或治疗特性的第一感知者,而且,医疗设备使用者是经考核合格并且要持证上岗,熟悉所用设备的基本构造原理、性能特点以及故障规律,医疗设备使用者反馈的质量信息对其质量控制具有重要价值。

3.7 计量检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导则第25条中对计量检定进行定义[4]:通过检查和提供客观证据表明已满足规定要求的确认。计量检测最早用于工业产品的质量控制,对保护社会公众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使用中的医疗设备进行计量检测,是检验或检查其技术参数是否满足相应标准、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要求,从而对其质量特性或其可用性进行确认,其作用在于排查并处置不合格的产品,确保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颁布以来,国家相继明确规定了近60项约120种强制检定项目,其中与医疗卫生安全密切相关的医学计量项目占到总数的2/3。所以,关于计量检定的项目和内容,国家法律有严格的界定。

质量控制所涉及到的范围更宽、更广、更深、责任重大,但它不受法律的约束,弹性较大。它所涉及到的范围和项目,有的与计量检定项目交叉,有的在强制检定项目之外。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的部分项目就是如此。医疗质量管理往往忽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

3.8 预防性维修

预防性维修是指医疗设备尚未发生故障时,将诊断或治疗暂时中断,对其性能、安全性、工作状态等进行检查,排除故障隐患或进行技术改造,以维持、改善或提高医疗设备的质量。实施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修,是贯彻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理念,使医疗设备的良好诊断及治疗特性具有一贯性的必要之举。

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控制体系具体流程图[5]如图1所示。

4 小结

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控制是一种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其目的是排除医疗设备使用质量隐患及缺陷所导致的医疗服务质量下降。因此,在实施这一体系过程中,需要各相关部门能够增强责任心。医疗设备在医院中的投入、使用、维修和报废各个过程中,应始终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之发挥最大效率;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责任,以期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能够找出原因,进而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控制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作,目的是提高医疗设备的投资水平和管理水平,既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同时应兼顾装备自身以外的价值[6],以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效益,造福社会。

总而言之,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控制对医疗服务质量有决定性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不仅能够通过最后效果得以验证,而且对医疗设备使用过程各项技术参数及其变动性进行连续性控制,使医疗设备对人类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摘要:通过对当前医疗设备应用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意义,探讨了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控制体系的方案及其实施方法,同时阐明了在该体系的实施过程中对相关人员的要求。

关键词: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体系

参考文献

[1]吕文生.加强计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9):11.

[2]郭勇.医学计量[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

[3]杨寄春.医疗器械科建设管理规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40.

[4]陈燕踢,张洁.浅析医院计量管理的现状及强化措施[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2):72.

[5]陈宏文,廖伟光.浅谈医学计量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4):63,72.

篇4: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目标

关键词:数字化医院;医疗质量;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07-0000-01

Digitalization Hospital Construction Application on Medical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Xie Mingjun,Zhang Yi,Xie Gang

(Sichuan Yibin First People's Hospital,Yibin644000,China)

Abstract:The digital hospital,simply,is the use of advanced computer and network technology,the patient'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formation,health and economic information with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for the most effective collection,storage,transmission and integration,and integrated into the community health care Database of hospital,the hospital provides services to the"sick to visit doctor"the patient extended to the entire community.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hospital quality of care and the role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were discussed.

Keywords:Digitalization hospital;Medical quality;Performance management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和复杂。这种形势给我国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医院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近些年来,“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很多医院都在探索以病人为中心的相关流程再造。在这种形势下,数字化医院应运而生,它的出现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和绩效管理起到了不容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关于数字化医院

所谓数字化医院,简单讲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病人的诊疗信息、卫生经济信息与医院管理信息等进行最有效的收集、储存、传输与整合,并将之纳入整个社会医疗保健数据库的医院,使医院的服务对象由“有病求医”的患者扩展到整个社会。患者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只要通过网络接入,就可轻松查询个人健康档案、向医生进行健康咨询等;需要到医院就医时,可以在家中挂号或预约医生。数字化医院的出现,使得医疗环境更加惬意,在未来时间里,患者到所有大医院看病也许就不需要带病历,医生诊治开药再也不用写处方了,这种方式优化了医疗流程,降低了运行成本,从而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绩效管理水平也得以极大提升。

三、数字化医院建设对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

数字化医院的出现使医院运行的流程、环节和手段等都发生了革命性和根本性的改变,为保持医疗质量稳定、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和促进医疗质量提高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平台,发挥着显性的或隐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海量信息可供适时利用。在数字化医院中,由于医疗服务流程的全面数字化,患者所有的诊治信息都可以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呈现出来,所以,在后续医疗活动的任意环节中,医生都可以对既往的诊治活动进行适时调阅,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动态掌握,这对患者的病情分析和预测极为有益。(二)无纸化传输确保优质的诊疗活动得以开展。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临床医疗特别是急危重症诊疗越来越依赖科学、快速的辅助检验结果,而传统的工作方式使得大量的宝贵时间都耗费在信息录入和登录等环节上,数字化医院利用PACS和LIS系统,采取检查结果主动推送的方式,使检查结果能在第一时间到达临床医生的工作桌面,减少了报告打印、发送的时间,从而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临床诊治中。(三)透明服务方便病员监督。在数字化医院的背景下,所有的医疗活动都能在网络系统中被记录下来,“网络质控系统”和“综合质量查询系统”使得所有的诊疗活动变得透明化,这有利于加强医疗质量监控,指导医疗活动方向,从而真正实现了全程医疗质控;另外,管理者还可以对全院的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医疗活动进行分析、监控以及评价,及时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了工作效率。

四、数字化医院建设对改进绩效管理的作用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对团队、部门或职工的行为及其结果进行分析、规划、评估及改进的管理过程,它具有系统性和目标性的特点,重视过程,强调沟通。建设数字化医院是实现医院绩效管理的重要技术保障和支撑,它对医院的绩效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数字化医院建设与绩效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在数字化医院的内涵中,必须包括行政组织、医疗行为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全方位管理模式的规范化,而这些内容同时也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绩效管理是医院管理模式改造和重建的过程,因此数字化医院建设对绩效管理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二)医院的决策支持、绩效管理和成本核算三大应用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医院广泛追求的目标。而其中加强绩效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质量优、覆盖广的服务,它要求医院要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数字化医院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遵循无纸化、无胶片化的工作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医院成本,节约能源,促进绩效管理的有效开展。(三)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国目前还没有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绩效管理,表现在绩效计划环节上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不协调,绩效考核环节上的考核指标和考核结果没有显示差异性,绩效应用环节上几乎是一片空白。而数字化医院建设可以使得绩效管理显得更科学、更便捷、更直观。由于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数字化医院中的绩效管理的考核指标收集可以变得更加高效,流程指标、财务指标和行为指标等都会变得更有意义。因此,建设数字化医院可以使医院的绩效管理目标落到实处,并真正做到全员参与。

当前,医院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医疗质量和绩效管理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如何继续发展数字化医院方面,将可能遇到一定的艰难和坎坷。突破瓶颈,推进数字化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国内业界人士还需要不断地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炳胜,王景明,彭东长,张立新,李德炳,鲁传冬,郭鹏飞.数字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模式转变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07,(11)

[2]吴兵,郑孔林,刘喻.构建数字化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的研究[J].中外医疗,2009,(10)

篇5: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会议

同志们:

伴随着春节的喜庆,我们又开始了农历新的一年的奋斗历程,细细回味刚刚过去的一年,我院借“医疗质量万里行”、“医疗窗口亮起来”和“三级综合医院等级复审”的东风,科学管理、规范实施、注重落实,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引进先进循证医学模式、落实单病种质量控制、导入临床路径管理等现代管理理念,使医院管理逐渐向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转化,促进了医疗各项工作又上一个新台阶,取得了医院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展望今年,我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塑三甲形象,建和谐名院,实现医院的等级复审,将是我们的核心任务,我们有信心在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扎实工作,实现年初制订的总体战略目标。

今天,是节后我们举行的第一个隆重会议,即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会议,凸显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在医院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这项工作的极其重要性。此次会议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上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找出不足,缩短差距,不断进步。同时表彰在工伤抢救、维护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和医疗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以此彰显先进,促进今年各项工作全面展开。

现在我宣布,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会议现在开始。

首先,会议进行第一项议程:请同志,宣读受表彰人员名

1单。

(宣读完毕)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获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

下面,会议进行第二项议程:请院长助理、质控部部长作《2009年质量管理工作分析报告》。

(报告完毕)

会议进行第三项议程:请医护部部长作《2009年医疗安全工作报告》。

(报告完毕)

下面,会议进行第四项议程: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院长、党委书记同志发表重要讲话。

(讲话完毕)

同志们:

刚才,院长助理、质控部部长同志和医护部部长同志分别就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进行了工作报告,对去年的工作作了精细总结,对今年的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展现了我们今年将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方面加大管理力度,以“塑三甲形象,建和谐名院”为目标,推进医疗质量和

安全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特别是院长、党委书记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年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给予了足够的肯定和认可,对今年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和具体要求,并从:持续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抓好质量管理重点薄弱环节、健全医疗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卫技人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医患之间和谐良好沟通、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措施共六个方面,就今年如何提高医院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以此促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再谱新篇章。会后,各科室要深入学习宣传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注重落实,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院党政的部署和要求上来,奋力开创医院科学管理的新局面。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做好今年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我提四点要求如下:

第一,夯实基础,以医疗质量的超严要求为目标

新世纪的医疗质量要求必定是超严的,这也是新世纪医疗质量管理的目标,这种超严将意味着医疗质量要求将向更深、更广、更高标准的方向发展,如诊断治疗质量的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增加、医疗效率的提高、缺陷率的下降等,以此引导全院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尽可能地向更高的目标挑战。因此,首先要注重基础质量的落实,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的落实,关键环节、重要部门、要害岗位的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其次要树立全员的质量理念,质量不是院长、职能部门几个人或几个部门的事,也不是科主任的事,要靠每一个人;第三要重视环节质量、重视内

涵质量,要特别加强对薄弱环节、对危重病人的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要服务到位,讲规范、讲质量、讲全程、讲理念。

第二,强化意识,以持续质量改进和管理创新为手段

持续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创新是医院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有利武器,是达到未来超严质量要求的重要手段。持续质量改进帮助我们不断寻求过程中的不良因素,不断关注病人的需要,通过高层的、持续的、预防性的管理和改进,持续不断地提高医院治疗水平。质量管理创新不同于持续质量改进,要求我们突破习惯性思维,去寻求一种更新、更有效的质量管理方式,从而促进医院质量质的飞跃。品质管理大师克劳士比认为:“质量就是符合要求,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对的,如何做才能达到这个标准”,所以要强化质量意识,用我们的制度、措施、流程、方法来规范和指导临床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进一步促进临床诊断、治疗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医务人员的临床医疗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第三,注重人人,以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有机结合为根本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企业文化理论,强调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全院各级领导干部要以人为中心,通过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开发人的潜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管理绩效。要重视文化管理,通过一个良好的院、科建设文化,引导激励医务人员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消费的服务。“人的质量将成为质量管理的核心”,医疗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提高卫生技术队伍整体素质,而提高医疗质量安全,关键是医疗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必须建立在制度

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我们服务面对的是人,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必须要通过提高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医院的全面质量。

第四,防范风险,以医疗安全的科学管控为基本着力点

近年来,有关医疗安全、医疗风险、医疗危机、医患纠纷等的不良事件频频见诸于媒体和报端,院方深感困惑,患方怨声载道,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完善制度、规范行为、强化管理、落实措施、全面防范、突出重点。要在工作中树立警惕观念、防范风险发生、加强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改善医疗服务、促进医患和谐,要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落实医疗核心安全制度,主动地研究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掌握医疗风险的规律和预防、处理的方法、技巧,避免风险的发生,这不仅是新形势下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防范医疗风险的重要举措,更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环节,也是我们化解医疗风险,消除医疗隐患,保证我们医务工作人员自身平安的工作要求。

同志们,今年挑战与机遇同在、创新与发展并存、奋进与开拓同行,让我们在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共同努力,加强和规范医院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增强医院的竞争实力,为保证我院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篇6: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

理责任书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特制定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

一、成立医疗科室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小组,明确科室主任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

二、坚守工作岗位,尽职尽责,严格执行《医疗工作制度》、《工作人员职责》,《医院医疗质量与护理质量考评标准》。

三、严格执行首诊疗负责制和急诊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认真接待每一位门诊,急诊和住院病人,尽职尽责地做好检查、诊疗工作,特别是对急诊、危重病人,应接尽全力进行抢救,及时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和必要的抢救器械,并定位放置,定期维修,及时消毒与补充。医护人员要密切配合积极抢救病人,要严格执行危重病人签字制度,危重病人一定要告知家属知情并在病理上签字。

四、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和查房制度、会诊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值班制度、交接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对诊断不明和疑难复杂病人应及时会诊,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如果仍不能解决应及时向医务科汇报,请示业务副院长进行处理。

五、严格执行病例讨论制度。每月组织一次临床病例讨论,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对死亡病例及时按要求进行讨论,其中对意外死亡或引起医疗纠纷的病例讨论必须有医务科、护理组和业务副院长参加。

六、加强业务学习和“三基调训”(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树立三严作风(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七、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发扬救死扶伤、精益求精、开拓进取、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严格遵守新农合、医保等有关规定,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优质服务,用真诚和负责的态度来赢得病人和社会各界对医院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八、所有进修实习人员必须经医院同意,到医务科登记,由医务科通知科室接受,各科室不得擅自接受进修实习人员。

九、后勤(收费室、救护车驾驶员等)按相应职能职责制定安全责任书,并与相应人员签订。

十、实行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一票否决。

凡违反以上规定,发生医疗纠纷,造成医院经济损失者,按《禄丰县和平镇卫生院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处理规定》处理。

1、一年以内发生两次以上医疗纠纷者加倍处罚。

2、由于违规违章造成医院重大损失的直接责任人将降薪、降职、停岗、辞聘处理。

3、本考核中,考核结果与评选、评优、晋级、晋升挂钩,发生医疗事故者实行一票否决。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医院、科室各保存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医院负责人签字

科室负责人签字:

篇7:医疗质量安全555目标管理方案

*******关于开展

“555目标管理”活动实施方案 ****卫生院各科室:

为响应市局提出医疗质量安全“555目标管理”通知,切实加强医院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根据区卫生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经院领导研究决定在我院集中开展以医疗质量安全“555目标管理”为主题的专项整治活动。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目的根据卫生部‹医院评审暂行办法›等相关规范、标准要求,针对医院历年区卫生局检查存在的问题,通过医疗质量安全“555目标管理,突出医院管理的个性化和针对性,提高医疗质量,努力解决当前医院管理特别是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进一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组织管理结构,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有效防范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活动范围

医疗,药剂,护理,院感,医技等科室。

三、活动内容

(一)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着力提高质量意识

加强对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医务

人员医疗风险、安全责任意识。要加大对各科室主任和全体医务人员的管理、教育力度,强化质量安全意识,提高质量管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围绕医疗质量管理专项整治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要采取多种宣传、培训形式,宣传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专项整治活动的意义、要求和好做法、好经验,宣传管理规范、质量可靠、群众满意的先进典型,宣传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绩,着力营造有利于促进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的舆论氛围。

(二)认真排查安全隐患,切实解决突出问题

卫生院各科室要针对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工作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进行深入的自查,提出整改意见、措施并逐一落实;各职能部门要对各科室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中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开展全面检查,及时查找和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对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科室、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要针对部分医务人员服务宗旨淡薄、医疗安全责任意识不强、执业行为不规范、规章制度特别是医疗核心制度落实不够、医疗技术准入管理不严、院感控制不力等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要对自查、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大整改力度,不断持续改进,做到整改事项落实、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落实、整改时限落实。

(三)全面贯彻卫生法规,坚决落实核心制度

卫生院组织全院务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

处理条例》、《护士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关于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的通知》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首问负责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校验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等。要采取考试、演练、检查等多种措施保证各项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落实到位。

(四)建立完善报告制度,加大行业监管力度

建立完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增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

全事件分析、预警和处理能力;要严格执行卫生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出现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事件后,要及时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并按照规定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三、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5月8日-2012年5月14日)

卫生院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组织广大医务人员学习医疗

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加大“三基三严”培训力度。通过学习讨论,提高思想认识。

(二)目标制定阶段(2012年5月15日-2012年5月25日)

1、按照本方案的要求,对照往年医疗质量检查反馈和日常医疗质量

检查结果,管理法律法规和卫生院规章制度,查找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隐患的薄弱环节,针对发现的问题,并挑选、确定出每一方面最急需解决、安全隐患最大的5条具体问题,同时制定5条具体的质量提升目标。达到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的目的。

2、各科室提交安全和质量具体目标报告。报告内容要详实,包括:

每个目标目前的现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解决问题和提升质量的办法、步骤和措施,以及带来的效益等。

(三)目标完成阶段(2012年5月26日—2012年9月26日)

各科室根据提升目标追条落实,医院对各科室进行督查工作,对督

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进行整改,切实解决医疗质量管理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完善并落实。

(四)总结验收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

医院对专项活动进行总结,树立典型,交流经验,宣传先进。将活

动中形成的一些好的制度、做法转化为医院管理的长效机制。评价结果将计入年终考核,评优晋级优先。

四、工作要求

这次医疗质量管理专项整治活动要求在全院范围内掀起医院管理“大检查、大整改、大落实、大提高”活动的高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实质所在,各科各类医务人员要树立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这次医疗质量管理专项整治活动作为减少医疗安全隐患、遏制事故发生的重要举措全面加以推进。要牢固树立医疗质量是根本、医疗安全是医疗生命线的理念,深入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专项整治活动,落实各级管理责任制。各科室主任要切实履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结合本科室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明确责任,落实责任,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整改到位。

(二)精心组织,有序推进

各科室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要进行广泛的宣传和动员,让科室医务人员了解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增强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认真组织培训,让医务人员进一步了解医疗法律法规的精神和医疗管理制度规章的要求。要加强检查督导,确保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要严格按照活动安排的步骤和程序,认真落实各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保证活动质量,有序推动活动进展。

(三)把握原则,突出重点

各科室要坚持把医疗质量管理专项整治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观、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万里行、医院院务公开、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相衔接,做到互为推动,互为促进;要坚持科室自查自纠与院方督查相结合,实现以查促建、纠建并举;要坚持教育和查处相结合,做到树立典型,查处违纪。要利用这次活动对涉及医疗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同时,要牢牢抓住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认真查找当前医疗质量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着力解决突出的矛盾和问题等重点。

(四)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既要立足当前,解决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又要着眼长远,通过本次活动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的长效管理机制。

(五)从严要求,重在实效

医疗质量管理专项整治活动的主要目标要通过医务人员依法执业、规范执业,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来实现。各职能部门要在医疗质量管理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督管理,对在活动中出现应付推诿的,要坚决及时严肃处理,并予以通报,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卫生院

篇8: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目标

关键词:放射诊疗,放射防护与安全,医疗设备,应用安全,质量管理

医学影像迈进数字化时代,更使得X射线诊断学、介入放射学、临床核医学、放射肿瘤学等各类放射诊疗,充分凸显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各类放射诊疗技术和设备的方兴未艾发展,生动反映出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科学、电子学、生物医学工程同基础与临床医学密切交叉融合的杰出成果。各类放射诊疗在数字医学发展进程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2]。

电离辐射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统称医用辐射(medical uses of ionizing radiation)[3]。其所形成的各类放射诊疗(radiodiagnosis and radiotherapy),必须特别借助各种密封放射源、开放型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和各种各样射线装置等所发射的各类型电离辐射,才能够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达到施行健康查体、疾病诊断和肿瘤治疗的目的。由此就存在着特殊的既专业性强又比较敏感的放射防护与安全问题[1]。尤其当下X射线诊断学、介入放射学、临床核医学、放射肿瘤学等各类放射诊疗的新技术方法和高新技术设备(许多又均属于大型医疗设备)层出不穷,并且越来越广泛地普及至基层乡镇医院。所以,当前在落实卫生部《2010年卫生工作要点》所确定的第四项“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4],并具体贯彻实施2010年新颁发实施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中[5],施行各类放射诊疗所独有的放射防护与安全问题,毫无疑问是各地各级从事放射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开展所有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

1 各类放射诊疗的突飞猛进是数字医学发展的显著特征

正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所指出,X射线的发现“宣布了现代物理学时代的到来,使医学发生了革命”。而后X射线诊断学又再次发生一场革命,即20世纪70年代,与发现X射线同为荣膺诺贝尔奖成果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X-CT)问世,从此开辟了医学影像数字化的新时代。此后X射线CT接连经历了五代更新,近二十多年来探测器排数不断翻番直至涌现256排、320排的多排(层)螺旋CT(MDCT/MSCT),以及新近问世的双X射线源螺旋CT等,已经迅速在临床医学实践中大显身手[1]。

近代接连不断涌现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可概括划归五大类别,即:(1)诸如各类X射线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计算机摄影CR、数字摄影DR、数字胃肠点片DSI等各种数字化X射线诊断设备;(2)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装置PET等临床核医学显像设备;(3)PET/CT、SPECT/CT等各种多图像融合一体机;(4)彩色超声成像、核磁共振成像装置MRI、功能磁共振成像装置f MRI等非电离辐射医学影像设备;(5)还有与这些主流诊断设备的数字化医学影像传输及管理等需要相适应,随之迅速发展起来的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医学数字影像通信DICOM、医院信息系统HIS等。这些不仅在近代X射线诊断、介入放射学、临床核医学等临床医学实践中建立了丰功伟绩;而且在肿瘤放射治疗的模拟定位、治疗计划设计与剂量验证、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评价中发挥了突破性的重要作用,还显著推动了基础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发生质的飞越,例如迅速崛起了分子影像学(molecular imaging)[6]。至于放射肿瘤学中的数字化放射治疗设备以及图像导引四维放射治疗IGRT、自适应放射治疗ART等新方法,均无不渗透与融入了数字化技术[1,2]。这一切表明,从医学影像数字化开始,实际上是催生并促进了数字医学的发展。由此可见,近代X射线诊断学、介入放射学、临床核医学、放射肿瘤学等各类放射诊疗,缘于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科学、电子学、生物医学工程、基础与临床医学等诸多学科密切交叉融合而突飞猛进,正生动反映了数字医学发展的显著特征。

现代各级医院,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适应数字化医院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开展各类放射诊疗服务的医院,其医疗设备的应用安全和质量管理,必须积极应对因数字化所产生的观念转变和新挑战[7],并且足够重视相应的放射防护与安全。

2 各类放射诊疗的放射防护与安全问题影响面非常广泛

X射线诊断学、介入放射学、临床核医学、放射肿瘤学等各类放射诊疗,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蓬勃发展的态势和独有的放射性特征,凸显既十分特殊又非常敏感的放射防护与安全问题,必须引起充分重视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加以严格的特殊管理[8]。

各类放射诊疗所固有的放射防护与安全(radiological protection and safety)问题[9],首先,涉及到许多医学放射工作人员所受职业照射(occupational exposure)的防护。我国大陆有超过4.4万多家各级医院开展程度不同的各类放射诊疗服务,大约已有十四五万相关临床医学科室的医学放射工作人员,他们是因工作需要而接受职业照射的放射工作人员队伍中很大的一个分支[10]。《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施行)赋予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贯彻落实。第二,涉及到数以亿计的众多受检者与患者所受医疗照射(medical exposure)的防护。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的报告书明确指出,受检者与患者所受的医疗照射,是公众所受最大的并且将继续不断增加的人工电离辐射照射来源[11]。例如仅X射线诊断检查,我国大陆31省份在1998年就约施行了2.45亿人次[1]。随国民医疗保健需求和数字化放射诊疗设备的不断剧增,因健康查体和疾病诊治需要而接受各种医疗照射的人数势必越来越多,各类放射诊疗年应用频率的不断持续增长是不可避免的。基于“趋利避害”这个放射防护宗旨,从合理减少电离辐射照射诱发癌症等随机性效应发生几率出发,受检者与患者所受的医疗照射防护与安全已经成为国际、国内放射防护领域新进展的重点[1,12]。第三,不断增加的各类放射诊疗设备,所安装的各机房工作场所及其周围环境,涉及到有关公众成员的放射安全;临床核医学还涉及到使用各种开放型放射性物质可能导致的固态、液态、气态放射性污染和医用放射性废物处置问题;由此产生的公众照射(public exposure)防护不可忽视。可见各类放射诊疗所特有的放射防护与安全问题影响面非常之广[9],各类放射诊疗的质量保证十分重要。

无论国外或者国内,施行各类放射诊疗实践均可能由于贯彻执行有关法规与标准不严格、形形色色的设备故障、各种人为失误等不慎发生意外医疗照射事故,甚至引发有关受检者与患者或医务工作人员、维修人员的放射损伤以及导致事故人员死亡[13],尤其肿瘤放射治疗和介入放射学发生事故的几率相对多些。而放射事故往往容易与“核恐怖”联系到一起,具有专业性较强和社会公众敏感及心理影响大等特点,更需要培植安全文化加以认真防范和相应加强应急准备[1]。因此,各类放射诊疗的放射防护与安全必须得到特别的重视和切实的加强。

3 必须充分重视加强各类放射诊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和医疗照射防护

卫生部《2010年卫生工作要点》要求今年必须对各地各级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监管”。必须通过建立与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的控制、评价与监督体系和监管制度,“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4]。针对具有特殊性的各类放射诊疗设备及其应用,更必须借此东风充分重视和大力加强相应的质量控制和医疗照射防护。

各类放射诊疗设备及其应用,除了属于医疗器械共同的电气安全、机械安全、温度与环境适应条件等普遍通用性要求外,还专门有独特的放射防护与安全要求[9]。同时,前面述及的诸多数字化放射诊疗设备,许多均属于高新技术的大型医疗设备,占据了各级医院很大比重的医疗资源。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估计,放射学经费占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费可达到10%[14]。如今的各类放射诊疗设备的价格均相当高,往往可占到一些大型医院全部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的1/3甚至一半。因此,充分发挥这些高新大型放射诊疗设备效能,必然是各级医院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这也是全面贯彻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1994年第149号令发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2000年第276号令发布)和2010年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组织制定实施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的特殊需要。各类放射诊疗的放射防护与安全,不仅旨在保护诸多科室的医学工作人员、广大受检者与患者以及有关公众,而且是有效防范放射事故的迫切需要,同时更直接关系到放射诊疗临床医学实践的质量水平和诊治效果。所以,务必把各类放射诊疗的放射防护与安全,作为医疗设备应用安全和质量管理的重点。

我国大陆31省份已有4.4万多家各级医院需要加强各类放射诊疗的放射防护与安全。随着放射诊疗的发展,还会有更多医院引进各种放射诊疗设备。各类放射诊疗的放射防护与安全,包括放射诊疗设备的放射防护与安全性能、相关设备机房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设施与用品、临床使用中正确的安全防护操作等三大方面。我国迄今已有专门的放射防护法规与标准体系来加强具体规范和约束[15],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展开具体阐述,读者可查阅各参考文献。尤其卫生部2006年发布实施了针对性很强的《放射诊疗管理规定》[16],强化了放射诊疗的审批与许可制度,必须遵照这些法规和标准认真贯彻实施。

篇9: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目标

关键词:老年医疗保健;安全用药;管理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47-02

近几年,针对老年人群的医疗保健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项内容。人要老化,这是必然现象,尽管人与人在老化年龄、形式、种类上参差不齐。在探索一切生物共同的老化机理时,对迄今作为常识而接受的概念,应重新予以审视。本文主要针对老年医疗保健和用药进行探讨,从老化的概念入手,分析老年疾病的基本特征,针对老年疾病的成因,提高医疗水平,创建新的专职医疗保健体系,重点关注了老年医疗保健的用药安全管理。

一、老年医疗健康保健的根据

通过获得免疫而强化机体防御机制就是一例。再如老年人通过长年的记忆与学习,即通过经验可以避免对机体的危险。但完善社会环境以减少死亡概率尤为重要。近代社会婴幼儿死亡率显著降低,除了由于预防医学、治疗医学等医学的进步外,社会环境的改善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样,通过社会环境的改善也应该降低功能下降老人的死亡概率。关于如何完善社会环境才能降低老年人死亡概率的医学生物学研究也是老年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老年医疗保健种类

2.1 呼吸系统老年疾病基本情况

呼吸系统,这里主要指下呼吸系统,即喉以下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大家都知道,呼吸系统和外界直接相通,通过呼吸道每天要吸入大量的尘埃和细菌。这就可以解释,一个人,尤其是老年人很容易发生呼呀系统感染。有人作了这样的统计,老年人的直接死因中70%是肺部感染,其原因较确切地说有两个方面: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老化,全身和局部免疫功能都下降,支气管黏膜萎缩,腺体退化,分泌功能和杀菌功能减退,不能及时将入侵的病原微生物杀死,从而发生感染。②人类最重要的呼吸道三大防御功能,如咳嗽、支气管黏膜表面纤装置功能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都随年龄增大而减弱,年过65岁的老年人,特别是那些重度吸烟者,这些防御功能减弱得更加明显。老年人最易罹患的呼吸道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阻肺、肺部感染、腑癌、肺结核等。感冒和支气管哮喘也易发生于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现统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是一个总概念,它包括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急、慢性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并感染,化脓性支气管炎,间质性市炎,慢阻肺并感染等。老年人的肺部感染以慢阻肺并感染和支气管肺炎最为多见。

2.2 循环系统老年疾病的基本情况

建国5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条件逐渐改善,卫生事业不断发展。随着国民平均期望寿命的明显增长,心血管病逐渐成为常见病。这一变化和已发生在工业发达国家的情况相似。

1975~1978年24个省居民死亡率和死因调查显示:人口总死亡率为750.67/10万,心血管病死亡率为129.11/10万,列为首位,在死因构成比中占17.21%。在12个城市的调查显示:心血管病死亡率在50年代列第5位,在60年代仍列第5位,到了70年代窜升至第2位,而在80年代已跃居第1位。农村的情况亦是如此,1985年72县的调查同样显示心血管病死亡率占居首位。

三、药物制剂的选择

药物制剂十分重要。如果片剂的味道或大小不理想,则药物即使被吸收也是不规则的。药物本身可能是不稳定的,需要在服用前调配,或需保持在特殊的温度下以及避光等。所幸制药工业的发展已使这些问题变得不重要了。决定药物吸收的主要理化性质是:

(1)药物的脂溶性。药物的高度脂溶性是药物经被动扩散迅速通过细胞膜的基本条件;

(2)离解度。只有非离子型的药物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离解度受pH值影响,这一点随后将会讨论;

(3)分子的大小。这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药物只有在水性溶液中才能被吸收,如果药物是以固态剂型给予的话(如片剂或散剂),则其崩解和溶出的速率对吸收的影响很大。溶出的速率很大程度上受到制剂的配方或所选用药物的特殊盐类所影响。对于一些治疗安全范围窄的药物如地戈辛、苯妥英钠、华法令或锂盐,生物利用度的轻微改变可以引起明显的毒性反应。

四、老年用药的吸收安全

少数口服药物是直接从口腔粘膜吸收的。理论上讲,药物从这一途径吸收绕过了门脉循环,吸收得更快。然而,实际上采用这种给药方法的仅有很少数药物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其中最典型的是硝酸甘油。直肠吸收从理论上讲也是绕过了门脉循环的。但是这一部位的静脉吻合是相当多变的,加上本国的传统习惯,故直肠给药法相当少用。人们总认为胃肠外给药,药物作用较快且更可靠。大多数情况的确如此,但并不总是这样。事实上,当外周循环不良时,从肌肉部位注射药物的吸收差且不可靠。药物吸收后在体内的分布主要受其极性、蛋白结合率以及患者的个体特异性所决定。

五、患者对药物的顺从性

应将它局限为患者自己能够支配的活动(即就诊和服药等活动)与医嘱相符合的程度。作者觉得大多数医生正是这样理解顺应性这一术语的。对顺应性定义的这种限制只是为了弄清楚在就诊和服药间一系列过程中那些环节需要讨论,而并不意味着患者是所有顺应性问题的根源。事实上,正如我们以后将要讨论的,患者的顺应性明显地受到治疗体系(不仅是医生)多方面的影响。顺应性有二个方面:一是遵从,患者首先必须在智力上能够执行用药方案。这意味着他首先要理解用药方案,然后能将用药方案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不会因智力因素诸如丧失记忆、定向障碍或精神病等而妨碍其用药。第二,患者必须愿意用药,而且这种愿望要强到足以推动他记住按正确的时间服药。患者的这种愿望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由此而知,顺应性的含义比病人偶尔忘记用药要广泛和深刻的多。

参考文献

[1] 刘昌述,张淑秀. 老年医疗保健运用中医药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2:196+198.

[2] 张斐,宋炜,刘杰. 老龄化与老年医疗保健[J]. 实用医药杂志,2009,04:73-74.

上一篇:校园生活作文450字下一篇:水塔水位PLC控制系统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