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教学环境工程论文

2022-07-03

【摘要】“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环境工程学科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针对环境工程原理实验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探索改革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原理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考核办法,调动学生对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奠定基础。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方法论教学环境工程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方法论教学环境工程论文 篇1:

改进实践教学促进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

[摘 要] 工程设计能力培养是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分析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实践教学入手,探讨了促进学生工程设计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法以及持续改进措施。

[关键词] 环境工程;工程设计;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 江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17077)

[作者简介] 施万胜(1980—),男,博士,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研究。

一、环境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与评价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工程专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专业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环保产业、环境教育的发展以及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变化,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需要高校所培养的学生具备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均强调以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作为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的最主要任务[2]。其中一个核心的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这是一名合格的环境工程师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当前工程教育的核心目标。在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后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中,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12项毕业要求,其中多项要求与培养学生的环境工程设计能力有关。

所谓的工程设计是工程师在现实约束条件下为具体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解决方案[3]。结合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培养能力要求,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学生的环境工程设计能力,应该是学生具备利用各种基础和专业知识对环境问题的识别能力;能利用制图、计算机技术等现代工具表达和描述环境问题的能力;能综合应用不同的科学技术知识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并能体现出一定的创造力;能在安全、环境、法律、文化、社会以及健康等现实约束条件下对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求解的能力;环境工程项目涉及的管理与经济决策能力;设计过程中的团队合作、沟通的能力等。这些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贯穿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始终,是通过学习各门课程来达到的。这些课程成为一个体系,包括数理基础课程,经济、管理及人文社会科学等支撑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实践课程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实现支撑环境工程设计相应的各项能力要求的达成。

二、环境工程设计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最终是通过学习各门课程来达成,而这些课程内容及知識会经历各知识点和知识块—实验及实习验证—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过程积累,经过不断地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得到提高。其中,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不仅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而且其结果可以很直观地用于反映学生工程设计的能力积累与提升的情况。其评价结果或学生最终的表现就是毕业设计的质量,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设计说明书中学生对于相关环境问题的识别、分析描述的准确性,所提出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在结合安全、环境、法律、文化、社会以及健康等现实约束条件下思考所提工程方案的合理性,在工程方案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管理与经济决策过程;和设计图纸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等。当然,更长远或更准确的评价应该是在学生进入工作后的能力表现,以及5年以后的工作成就。

这里简单地从学校教学评价结果来看,特别是从具体的毕业设计质量来看,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环境问题的识别和描述。在毕业设计环节中,表现在学生对于所面对的环境问题,特别是产污环节、污染源的源强、污染物性质及处理方法等方面的识别与分析不够全面、准确,导致后续工艺方案设计中出现偏差。(2)针对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环境工程设计环节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会比较盲目,在工艺方案选择与流程设计中往往无从下手,或者在计算中直接生搬硬套,最后绘制出的构筑物或建筑物的结构图与实际不相符。这些问题除了与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呈现不够直观和形象外,还因为目前环境工程设计相关课程教学中偏重理论知识和方法论的教学,案例较少,与工程实践的结合有待加强。(3)工程设计的图纸表达。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是工程设计从方案文本走向实物的重要指导文件。目前在毕业设计环节发现学生在图纸绘制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图纸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准确性方面还存在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特别是针对各单元设计细节中对构筑物、建筑物、设备、管道等的结构和空间布局表达不清晰、不准确或者不完整的情况。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更直观化地呈现环境工程实践现场,以加强学生对这些实物的认知。

三、环境工程设计能力培养过程的持续改进

针对环境专业学生在工程设计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当前最重要的着力点在于如何有效地实现教学过程的直观化,帮助学生在大脑里构建比较清晰的工程实物内容,而最直接的是加强集中实践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所学知识,并逐渐提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直观化认知的重要过程之一。在环境工程专业各实验教学中一般均开展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为了强化学生对污染治理相关设施的认知,学校购置了大量的各种环境污染治理相关设施、设备及组合工艺流程的模拟系统,建设了餐厨垃圾处理中试生产线。通过这些模拟系统和中试生产线的参观学习,让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各污染治理设施、设备的原理、功能及结构布局,为构筑物设计及绘图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对污染物治理组合工艺流程和餐厨垃圾处理中试生产线的参观学习,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各污染介质和污染物在各工艺过程中流动、转化及去除行为,分析评价工艺流程安排的合理性,为污染治理工艺方案的选择及设计提供思路和借鉴。

(二)实习教学

实习环节是学生将专业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环境工程专业实习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环节,是学生对环境问题及相关治理技术等环境工程相关专业知识从认知与体会,到印证与体验,再到应用与深化的学习过程,通过这些过程,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掌握分析及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为最终进行环境工程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我校环境工程专业三个实习环节分别安排了2周、6周和5周的实习时间,分别在第4学期、第6学期期末和第7学期期末开展。在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和不断提高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环境工程能力要求的大背景下,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积极探索提升实习环节教学效果的方法并进行不断的持续改进。以毕业实习环节为例,近几年来,专业不断强化了本科实习环节的教学工作,将毕业实习时间由过去的2周增加到5周,并根据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评价过程的信息反馈,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持续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实习准备和实习安排。针对学生实习要求,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实习基地,所涉及的实习内容涵盖了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土壤污染修复等相关技术知识。在实习安排上,采取“参观型”和“准员工型”相结合的实习方式。一些基地的实习采用参观的形式,以扩大的学生的知识面为主,使学生更广泛和更直观地了解各种类型污染的治理技术和实际工程应用,特别是为学生在未来针对各类污染源的治理工程项目中进行工艺方案设计时提供一些参照。一些实习基地的实习采用“准员工”的实践形式,学生在某工业生产企业进行1~2周的集中实习,在实习中可以从企业安全生产、产品生产工艺、物料平衡、产污环节分析及源强计算、清洁生产与污染控制工程措施、污染治理的工艺流程、污染治理设施的功能结构及设计参数、环保设备的选型、管道设计及布局、污染治理设施及辅助建筑物等的空间布局、污染治理设施与设备的运行及调控等全方位理解和应用环境工程设计的相关原理和基础知识,深入体会实现一个完整的环境工程项目方案设计所需要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和相关知识储备,为未来工作中解决各种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奠定基础。(2)实习中加强知识引导,减少实习中的盲目性。在毕业实习开始前,各实习指导教师需先深入实习基地,对即将进行的实习过程与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对接和资料收集,编制完整的实习指导材料供学生预习和参考,减少实习中的盲目性。同时,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的引导。一是做好实习动员,和学生明确实习的重点和面向环境工程设计的问题导向,结合环境工程设计说明书内容编制要求拟定实习报告书的书写内容和格式,以引导学生加深对环境工程设计方案编制过程的理解,以提高学生实习的针对性。二是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引导,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和准备,并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增强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实习形式,提高实习效果。三是在学生实习总结汇报以及实习成绩评定等方面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侧重对实习过程中与环境工程设计相关问题的理解与思考。

此外,针对毕业实习环节,学院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一是外部信息反馈,学院与实习基地单位保持密切的交流和沟通,建立了教学质量外部信息反馈和评价机制,就学生实习实践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并用于指导实习过程的持续改进;二是内部信息反馈,是通过学生的实习表现、实习报告和实习总结汇报等综合成绩以及实习后的学生座谈和问卷调查等形式,理清实习中好的方面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在下一次的实习中进行持续改进。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实践性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是从理论学习向工程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也是完整的再现和强化环境工程设计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毕业设计除了考查学生文献查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等以外,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环境问题分析、工程方案设计、工艺计算及图纸绘制等环境工程设计能力,也即综合评价学生应用专业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了避免出现闭门造车、不能联系工程和生产实际的问题,结合以往毕业设计说明书和图纸的质量,学校一直在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学生毕业设计环节与实际的生产相结合,并进行教学过程的持续改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支持青年教师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如鼓励青年教师多参与学生的实习实践环节,多参与企业环境治理等相关横向课题,以及邀请来自市政设计院的工程师到校开展工程设计方面的讲座、培训等。(2)积极鼓励教师与各行业生产管理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联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通过校企联合指导课题,增强课题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程环境。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请教企业中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学校教师也无法传授的一些实践经验。(3)在校内教师指导的基础上,邀请有经验的工程师参与毕业设计的过程检查和毕業设计答辩环节,从多角度对学生的工程设计过程进行查缺补漏,确保整个环境工程设计过程的完整性和设计内容的准确性。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持续改进,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四、结语

环境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化和循序渐进的工作。本文在分析当前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过程的直观化效果,从而促进了学生环境工程设计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金莲,赵南南,邬容伟,等.环境工程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江西化工,2017(6):16-18.

[2]李颖,张胜楠.基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2):3-4.

[3]雷庆,王敏.从课程视角看工程设计能力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52-156.

作者:施万胜 谢利娟 缪恒锋 邓芸 阮文权

方法论教学环境工程论文 篇2: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改革

【摘 要】“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环境工程学科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针对环境工程原理实验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探索改革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原理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考核办法,调动学生对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奠定基础。

【关键词】环境工程原理;实验;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理工大学2015年度“精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师生互动模式探索与实践”(编号:2015-JPBKY-023)和“全方位层次递进的环境工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编号:2015-JPBKZ-01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晓东,男,博士,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气污染控制;刘宁,女,博士,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水污染检测分析及其治理;王珊珊,女,博士,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气环境遥感技术研究及应用。

“环境工程原理”是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一直处于探索阶段。2003年清华大学首先开设,并受到了积极的关注;2004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将“环境工程原理”列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并编写了该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2005年清华大学胡洪营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学“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环境工程原理》出版,该教材从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辅以与环境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例题,对基本原理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注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能满足不同学科背景的环境专业学生的需求。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学形式都无法替代的。现在许多大学都将“环境工程原理”实验从“环境工程原理理论”教学课中单列出来,作为一门必修课,可见对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的重视。

一、“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现状与背景分析

我们经过数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在教学内容和体系上不断完善,力求顺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理论课程我们重点讲解环境工程原理基础和分离过程基础两部分内容,对于反应工程原理部分进行初步介绍。其中,环境工程原理基础部分重点讲述物料与能量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流体流动、热量和质量传递的基本理论;分离过程原理部分重点讲述沉淀、过滤、吸收、吸附、离子交换、萃取和膜分离的基本理论;反应工程原理部分简单介绍化学和微生物反应的计量学、动力学及其研究方法、环境工程中常见的各类化学和生物反应器及其解析理论等,为后续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等专业课程的开设提供基础。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把“环境工程原理”抽象复杂的理论形象化,而且还提高工程实验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环境工程原理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环境工程原理实验”主要用到的参考书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环境工程实验》,同时充分借鉴和吸收“化工原理”“化工基础实验”等课程实验,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特点进行设计和优化。我校“环境工程原理”安排了32个学时的课程实验,几乎涉及到课程大部分篇章,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仪器设备基本操作、巩固环境工程原理及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并达到能进行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分为三个类型:演示性试验、验证性试验和综合性试验。演示性实验是学生进行认知实习的基础,“环境工程原理”的演示实验往往是污染物的处理装置。那么,学生首先在实验室中了解到初步的污染物处理装置构造、运行原理,然后面对实际的工厂污染处理装置时就会产生比较全面的印象。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对比试验装置和实际装置的区别和差异。验证性实验即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验项目,即基础原理实验,包括电离度和电离常熟的测定、雷诺实验、过滤常数测定、流动阻力测定、流量测定等。综合性试验则是补充验证性试验中未体现而在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单元操作,包括萃取实验、吸收实验、吸附实验等。

二、“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实验开始阶段,应重点强调实验的关键技术、容易造成误差的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这些都为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实验过程中也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做法,对于实验中碰到的问题,采用讨论、研究的方法,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达到使其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实验工作能力。实验结束以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反馈,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和反复验证。

增加认知实习,领悟“环境工程原理”知识在工程观念中的应用。设置认知实习环节能够最大限度地将以往课程内容、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结果向深层次做引申,通过认识现象、发现问题、研究对象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对培养学生实际工程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除此以外,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由于实验课上的内容均是教师已经设定好的,所以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延伸至平时的科研活动中去。目前我校“环境工程原理”已经形成了两种形式的创新模式:一种形式是针对课程中的核心内容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综合实验;另外一种形式是把教学与教师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结合起来。在第一种模式教学中,教师在各章节中适时向学生介绍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介绍相关的最新成果;结合教学进度和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环境的相关热点问题、技术理论难点和前沿进展等文献资料,并采取PPT汇报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验室条件设计综合实验,申报科研创新项目,如国家、上海市及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和指导老师讨论以后进行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PPT汇报。

以科研带动创新,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裨益,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促使学生了解环境工程原理的应用及发展,丰富其专业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环境工程原理”作为环境专业重要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是学好后续专业课的基础,通过演示、验证、综合性实验的设置,使学生能在理论高度上提高对工程实践的专业深度、思维方式、分析和创新能力。总之,在“环境工程原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只有不断探索、更新观念,用新思维、新观点、新方式改革实验课教学,才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洪营,张旭,黄霞,等.环境工程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洪军.“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1,(31):180,192.

[3]王海鹰,柴立元,彭兵,等.环境工程原理教学与实践[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249-250.

[4]种云霄,余光伟,黄荣.环境工程原理课程中方法论教学[J].广东化工,2014,(15):277-282.

(编辑:秦俊嫄)

作者:张晓东等

方法论教学环境工程论文 篇3:

特色专业课在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体系中专业课设置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特色专业课在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中的作用,提出在现有专业教学体系构架下积极构建专业特色明显、服务定位明确的本科生教学模式。

【关键词】特色专业课 环境工程 本科生 教学 矿业

197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明确指出,“有关大专院校要设置环境保护的专业和课程,培养技术人才”,我国高校从1977年开始设立环境类本科专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化,在高校扩招大背景下,结合目前国内外广泛存在的环境问题,社会对环境类本科专业的需求增加,造成许多高校纷纷开设环境类专业(其中环境工程专业尤其典型)。随着竞争加剧、就业困难等问题的出现,一些学校开设紧缩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甚至出现了部分高校环境类专业一度停止招生的现象。因此,结合传统优势和行业特色对进行专业定位是关系到专业发展水平和前途的关键。而特色专业课作为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和学生培养的重要内涵,充分发挥其在构建专业特色、明确主攻和服务方向上的作用,必将对专业的发展将直至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现状分析

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教学普遍致力于培养可从事企事业、城乡、区域及全球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和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应用复合型人才,可在各级政府机关环境保护部门、规划部门、科研院所、工矿企业、事业单位等从事环境管理、教育、环境监测与评价、科学研究和产品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工作。环境工程本科生专业课设置一般分三部分,即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综合不同高校的课程开设情况,总体有代表性课程设置见下表(化学类、工程力学、流体力学等公共性专业基础课除外)。

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三大部分中,专业基础课重点介绍主要的环境学原理、环境与生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知识,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专业必修课则基本上各高校均为围绕水、气、固等环境工程重点方向设置专业主干课程,并结合环境监测和微生物学等基础测试评价体系和微生物学知识,对本科生在重点方向上的基本专业技能、解决问题能力等进行培养与训练;专业选修课则囊括了环境评价、质量分析、环境信息系统等现行的环境工程主要内容、方法和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研究领域以及手段。以上三个部分由基础带动专业,基于原理和方法论来解决环境工程的主要分支方向具体问题,从问题的产生到新技术、新思维支持下的环境与生态相关问题的解决与处置。再辅以相关教学实践环节如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全面培养本科生的素质和技能,以达到培养计划的要求。

分析我国高校现行的环境工程本科生教学体系,大体能满足本科生教学的基本要求。但纵观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基本上以共性为主,虽有部分高校开设了与学校传统优势或研究方向相关的课程(如中国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开设的农业生态工程课程),但总体说来,全国高校依旧普遍缺乏在主干课程体系支撑下的特色课程体系。通过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调查与沟通发现矿业类高校大部分学生对矿山、煤矿利用加工企业等存在的环境与生态问题、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方法等普遍缺乏基本知识和认识,不清楚本校环境工程专业与其他学校相比优势与特色所在,定位不明,这对于行业特色明显的高校而言,无法突出其为行业服务,有目的、有方向培养高素质、强技能人才的特点和优势。

2 特色专业课开设的必要性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重共性的特点,应有计划、按办学重点和侧重点逐步开设相关的特色专业课程,增强学生在相关行业和部门工作中的能力,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

众所周知,特色决定优势,这一点在本科生教育中也有明确的实例体现。如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作为矿业类大学(学院)的特色专业,经历了数次辉煌与沿革,其本科生招生分数近5年屡创新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也达到100%,居学院几大专业中就业率之首,甚至出现其他专业本科生考研不少同学转考矿物加工工程的情况。环境工程专业也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薄弱到壮大的过程,部分教师和人员转自传统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因此开设基于传统优势学科的特色专业课程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借鉴矿物加工工程等成熟、高水平的传统特色专业的发展模式,环境工程专业也应着力发展特色,如矿业类高校应着眼行业特点,立足厂矿及相关研究院所、教育机构等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特殊要求,以特色专业课的开设为契机,结合与相关厂矿企业的交流、实践,全面提升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水平,有目的、有方向的培养可为行业服务,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突出专业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尤其在我国高校环境相关专业本科生招生数量高居不下的客观形势下,找准特色、突出优势、明确定位必将对不同行业、不同优势学科高校环境工程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积极推进特色专业课建设,全面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水平

基于现行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主干课程体系,在完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和基本知识结构的前提下,有目的、有方向性的在矿业类高校环境工程本科生教学环节开设如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或矿业环境保护)、煤化学、矿山环境问题及实用修复技术类讲座,结合与矿区相关的社会实践环节,同时改革现有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及研究方向,优先开展与矿区生态和环境问题相关的设计与实验研究工作,如矿井水处理与回用技术开发与设备研制、焦化废水处理技术与工程设计、矿区污染土壤生态修复与工程设计等,全方位开设立体、有侧重点的特色专业课带动下的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与培养体系。

各高校从2005、2006年开始分批按专业大类招收本科生,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按环境大类招生,入学前2年修同一课程,从第3年开始自主选择专业。这就对各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高校也开始有针对性地相应调整、完善各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计划,以特色突出优势、以优势体现水平,为全面提升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在专业技能、社会竞争力、服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能力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宏,吴春笃,诸金宇.环境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高等建筑教育, 2007,16(4):69-72.

[2] 张为堂.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中国电力教育,2008, 116:132-133.

[3] 杨铁金,郑茹娟,厉悦,高立娣.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分析.高师理科学刊, 2007,27(1): 50-52.

作者:贾建丽

上一篇:课程改革下护理教育论文下一篇:高职法学教学经济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