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2022-06-28

第一篇: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姓名:王慧学号:11142128

【中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因特网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给传统政府的管理模式带来一场革命。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标准。本文从电子政务的特点及发展入手,结合我国近年来电子政务发展的历程,总结出我国在电子政务的道路上的成就及不足,以期得出相关有效的策略为我国电子政务在政府应用上的作用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正文: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与特点

电子政务,政务是核心,电子是手段,就是指政府机构应用现代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彻底转变传统工作模式,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全方位、高效、优质、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的特点:

第一,在电子政务的概念中,核心内容是政务,也就是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电子政务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手段;

第二,电子政务是对政府组织结构和流程的优化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政府上网;

第三,电子政务提供跨越空间、时间和部门限制的沟通和协作渠道,用于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第四,电子政务必须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它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从电子政务的概念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电子政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应该符合以下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借助于电子信息化硬件系统,硬件系统是电子政务实现的载体;二是处理的事务都是与政府有关的公共事务,是政府实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一种手段。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

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从国家大力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开始,电子政务的发展经历了下面四个阶段①:办公自动化阶段(准备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3年)、“三金工程”阶段(启动阶段1993年3月—1997年4月)、“政府上网工程”阶段(展开阶段1997年4月—2000年10月)、“三网一库”阶段(发展阶段2000年10月至今)。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

1.我国电子政务起点比较低。这是因为我国总体上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从办公自动化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

西方国家政府机关的办公自动化早在20世纪的60—70年代就完成了。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不平衡。由于我国各地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我国的电子政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是在中央政府的“推动”和需求的“拉动”下从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开始的。

3.我国电子政务的目标和出发点更具多样性。由于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管理方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到政府政务的活动,因此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促进政务活动的变革。

(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根据《第十九次《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 报告》显示①,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我国共建成各类网站843,000个,上网计算机总数5940万台,上网用户总人数13700万人,我国域名总数(包括我国国家顶级域名CN和COM,NET,ORG等通用顶级域名)为4,109,020个。虽然我国信息化基础设施总数很大,增长速度较,但互联网络的普及程度目前还很低,发展空间仍然非常大。

2、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站建设已初步完成。根据《第十九次中国 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①,截止到2006年12月31,我国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1,803,393个。与2005年同期调查的1096924个相比增长了164.4%。我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CN下注册域名数增长势头强劲,不同部门局域网已搭建完成。

3、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和资源共享使办公效率大幅提高。许多地方政府,如上海,深圳、天津等沿海城市都提出以电子政务为核心内容的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计划。

4、政府网站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加强,双向互动性有所 提高。根据《2004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显示④,在信息服务提供方面,大多数的政府网站提供“政府职能”、“业务介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政府新闻”。政府网站提供最多的交互性服务有“政府信箱”、“留言板”、“投诉,举报/信访”、“民意调查,意见征集”等。

二、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策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电子政务的起步及发展皆晚于他国,不仅表现在理论研究的不成熟和短板方面,在实际应用中也表现出一系列的问题:

1、电子政务的认识上还存在误区

一是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把工作与电子政务割裂开,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 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或者成为一种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以为把政府的一些政策、法规和条例搬上网络就万事大吉,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和网络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三是部分政府公务员担心发展电子政务会对自身的既得利益构成威胁,对电子政务有抵触、消极情绪。

2、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性规划和统一性标准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各级政府、不同部门中零散进行的,条块分割较为严 重,缺乏统一规划,使得大部分建成的电子政务系统模式不统一,彼此之间很难实现互联、互通、互利用、互操作。一味追求国外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缺乏统一标准是主要原因。目前,跨部门、跨地区对数据互联共享的需求已十分迫切,电子政务标准化已成焦点问题。

3、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未到位

由于我国现行的政府机构都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曾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运作,尽管现在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但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还随处可见,如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叠严重,审批过多,政府工作缺乏严格的程序,行政流程不合理,透明度低,暗箱操作严重,政府决策科学性差,对政府行为缺乏监督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与电子政务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而要杜绝这些行为,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办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迅速实现电子政务所要求的“一站式”“一体化”服务还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

4、公众信息需求了解不够,忽视对公众与企业的满意度调查

尽管“服务型”政府在理论上已经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同,但是在实践中,行政组织传统的“只向上级负责”而非“关注效果,向用户负责”的作风仍然十分普遍。这导致的问题包括:①政府信息公开范围较小,在可公开可不公开的灰色地带大都做法保守,以不公开为主;②忽视公众的需求调查,只围绕着上级政府的评价指标转,在网站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但是与公众的真实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网站的有效利用率仍然很低;③网站的服务功能仍然不够完善,网上办事项目较少,忽视企业用户的需要,缺乏信息无障碍通道建设,忽略残疾人等信息弱势群体的需要;④笔者的研究显示,政府在网站建成后,基本没有进行过对公众、企业用户的满意度调查,在网站升级投资立项时,仍然存在着很大主观性与盲目性。

5、缺乏专业的电子政务建设人才

电子政务在我国已经开展了5年多的时间,但时至今日,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请一些专业的网络公司进行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后,长期请网络公司人员驻守,一旦网络公司人员离开电子政务系统运转就受到影响,有的地区在市、区级政府部门均实施了电子政务的前提下,真正的电子政务人才屈指可数,个别部门甚至没有一个人懂得操作电脑,在这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电子政务系统其运作情况可想而知。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发展对策

1、转变观念并提高认识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电子政务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对此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要求从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开始。因为电子政务的实施必然会牵涉到政府各相关部门的既得利益,如果没有主要领导的支持和参与,电子政务的发展势必会流于形式。其次要求广大政府公务员真正树立起“执政为民”的思想,认识到电子政务是贯彻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途径与方法,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体现。再次要求政府各相关部门进行“系统思考”,克服本位主义思想,从整体利益出发,顾全大局,使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2、制定发展规划并建立统一技术标准

标准化是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的提。目前,必须重点建立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我国政府办公特点并与罔际标准兼容的电子政务标准,制定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组织建立电子政务标准化工作系统,编制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修订和制定急需的标准实行方式,构建标准符合性检测机制和实施机制,完善标准咨询与服务体系。

3、加大行政改革并创新政府管理

实施电子政务,将使原有的行政方式转换到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它需要业务模式做较大的调整,需要优化和扩展行政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将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从简单地取代手工劳动提高到工作方式优化的新层次。更重要的是需要与企业、团体、民众、社会服务机构等众多的网上客体协调。所以,政府要在未来社会中提升管理的权威和效率,要在国与国竞争中取得优势并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如何适应新的行政环境,调整行政组织,转变行政方法,进行行政改革。

4、加强电子政务的人性化与动态交互功能使之更贴近公众

我国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的时候.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例如加拿大,其政府所有的网上服务,都是在对用户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基础上推出的,以充分满足公民的需求和期望。我们也应该注意进一步加强对群众各方面要求的了解,以此为根据来制定工作流程,重视政务网站的人性化设计,在服务的便利性上下功夫,把方便群众、满足群众多种多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5、建设一支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公务员队伍

电子政务对国家公务员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知识存、应用技能都提出了严峻挑战。政府阚络化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公务员整体素质的高低。因此,加强以复合型人才为标准的国家公务员知识更新、电子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综合素质是实现电子政务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政府应采取“引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第二篇:厦门市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全市政务信息化工作者紧紧抓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给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机遇,全面推进政府业务管理信息化,电子公文、电子邮件、电子采购、网上审批、公共服务信息化以及各项“金字”系列工程逐步展开,促进了政府业务信息的流通共享,为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改善政府服务、构建电子化政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党政机关办公业务资源网(金宏网)

2001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厦门市党政机关办公业务资源网(简称金宏网,即政务内网),旨在为党政机关各部门和所有公务员提供一个网络化的办公环境,促进政务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应用。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做为该项目的业主单位,负责该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维护。

"金宏网"实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机关网络的互联互通,全市共有170多个党政机关联网单位。

(一)金宏网网络建设

金宏网于2001年投入运行,是以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为中心节点构成的星型城域网,全网与国际互联网实现物理隔离。作为党政机关的办公平台,目前,共有170多个党政机关单位通过金宏网实现了互联互通,极大地促进党政机关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应用。随着应用系统的不断增加,以及与数字福建联系的日益紧密,金宏网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二)金宏网应用

随着金宏网网络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各类应用也逐步丰富起来。目前,金宏网已成为全市党政机关进行内部信息交换的平台。接入的党政机关单位包括五套班子及其下属单位、各区机关、中央驻厦机构、部队、各大学等。

主要业务子系统有:办公OA系统、公务员电子邮件系统、公文交换系统、综合统计信息系统、中经信息导播系统、电子刊物报编系统、VOD系统、信息报送系统、信息网站镜像等,以及市委办公厅的信息管理系统、市人大市政协市政府的建议提案督办系统、市委机要局机要通讯网、市直机关党工委党建门户网站、市委统战部统一战线工作网站、市公安局视频监控系统、市信访局市长专线处理系统及信访业务处理系统、全市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系统等。

市民基础数据库和市民服务信息系统、法人基础数据库系统以及全市基础数据交换平台也搭建在金宏网上。 这些应用系统开通运行后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金宏网与“数字福建”

“数字福建”是福建省全省政务网的简称,是省级部门横向网,省、市、县(区)纵向网的互联。金宏网是“数字福建”在厦门的横向接入网,与“数字福建”互联互通,透过金宏网,厦门党政机关可以访问省委、省政府、省直机关各部门以及各地市100多个站点,获取全省各地政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信息。我市工商、国土资源、粮食等部门还利用这条通道实现与省级部门纵向业务协同办公和信息共享。

运行在“数字福建”网络平台上的厦门政务信息网,由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负责维护,及时反映厦门最新的政务动态,起到了宣传厦门的窗口作用。

二、政务外网

全市政务外网平台分为一级外网和二级外网。一级外网是指联接市直各部门、各区政府的网络,是政务外网的基础架构。二级外网是指在一级外网基础上构建的直接联接社区居委会、街道办等基层单位的网络部分。二级外网是一级外网的延伸和拓展,是政务外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政务外网网络建设

一级外网采用光纤链路及多种接入方式将市直各部门、各区政府局域网汇聚到中心点——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的核心网络上。目前已接入的单位有:市行政中心所有机关单位,市财经大厦所有机关单位,人民会堂,政协大厦,劳动力大厦(统计局、审计局、林业局、劳动社保局),外贸大厦(贸发局、外贸局),市公安局、广电局、林业局、水利局、规划局、安督局、翔安区、工商局、计生委、卫生局、火炬园、总工会等共35个单位。

二级外网已连接近350个社区居委会或街道办等基层单位,实现劳动社保和计生数据的直报业务及互联网接入功能。

(二)政务外网应用

随着政务外网网络平台建设完善,稳定运行,各类应用逐步开展。目前政务外网平台开发建设了近40个应用系统,包括:规划许可审批系统、规划实施监督系统、规划档案资料管理系统、医药科技资料查询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城域网信息管理系统、执法综合信息系统、机关事业人事管理系统、毕业生就业服务系统、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测绘档案管理系统、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卫生决策支持系统、干部保健信息系统、内外资个体户登记系统、案件审批系统、经济户口管理系统、网上审批系统、信用体系建设系统、在厦企业报备系统、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地下网管系统、科技人才数据系统、招投标系统、城建档案系统、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市民基础数据库、法人数据库系统、市级网上审批平台、政府部门网站托管平台、五套班子OA系统、法院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厦门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厦门旅游服务网等。

三、政府网站建设

(一)厦门市政府网站

厦门市政府网站()于1999年12月开通,是厦门市政府的门户网站。网站提供了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英文三种版本,网站平台上汇集了60多个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网站群,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建立了全市性党政机关连通国际互联网的接入平台。经过六次改版,网站功能逐步实现了从简单的信息发布和对外宣传的窗口到政务公开、公共服务与公众参与的政务门户的转变。市政府网站的建设对促进政务公开、改进政府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便于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展示厦门城市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市政府网站现有栏目371个,其中一级栏目31个、二级栏目118个、三级栏目103个、四级栏目119个。目前网站点击数已突破1000万人次,日均点击数超过9000。

1、政府网站平台建设

厦门市政府网站是“政府上网工程”和厦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府网站以“与世界相通、与百姓相连”为建设宗旨,坚持“宣传厦门、构架桥梁、资源共享、决策支持”的原则。网站突出“政务”和“门户”两大特色,从“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定位出发,设置走进厦门、政务公开、法律法规、政民互动、办事指南、审批大厅、友好城市7个主栏目及市民、企业、投资、旅游、台商5个频道,实现政务信息公开的全面性、实效性和权威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以政府信息公开为基础,带动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设有各级栏目371个,采集信息近7万条,反映社会热点和政府工作重点。实时发布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规范性文件、人大法规,政府规章、最新公告等,公开政府41个部门422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目录和社会承诺书,加强社会监督。开设专题,设置视频直播栏目,图文并茂反映社会动态,展现城市风景。 二是注重与市民互动,为市民排忧解难。开通“市民论坛”、“政策问答”、“热点评论”、“领导访谈”、“人大代表网上对话”栏目,收到网民来贴13000条。网站将市民意见、建议、投诉转发相关委办局处理,及时反馈当事人,并定期将突出问题上报有关领导,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开展网上评政府工作,有54家市直机关和行风评议单位被列为评议对象,发挥了社会各界对机关效能和行风建设的参与和监督作用。

三是以网上审批服务系统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公共服务电子化和行政审批方式方法的转变。联接各主要委办局、行政服务单位的网上审批流转系统,向市民、企事业提供网上24小时行政审批申报和查询服务,可提供186项上网审批事项,42家单位1040项办事指南,下载办事表格686个,方便市民查询审批项目的审批依据、程序、要求、时限、经办部门。

人民日报、厦门日报、海峡导报等媒体多次专题报道厦门市政府网站在开展政务公开、网上办公和网上办事等方面的工作,并予以充分的肯定。2002年信息产业部委托有关权威机构对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政府网站进行评比,厦门名列第十位; 2003年全国副省级以上城市政府网站评比中,厦门市政府网站排名第七;2003-2005年连续三年在“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上获得“优秀政府门户网站”称号;2006年在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办的针对全国333个地级政府网站的评比中,厦门市政府网站排名第九。

2、政府网站应用

依托市政府外网平台建立以市政府门户网站为主站的厦门政府网站群,对市政府门户网站已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市政府门户网站主站的内容管理、全文检索、网站群管理,努力为各政府部门提供子网站生成、通用交互式应用、网上办事的通用平台。主要应用服务系统如下:

信息自动抓取系统:从互联网上实时、自动、准确地获取信息,保存到内容管理系统信息资源库中,供网站信息管理人员审核和编辑利用,实现信息实时监控和采集功能;智能化的信息过滤、自动分类等信息处理功能;信息发布和检索功能。

TRS政务垂直检索系统:一个统一的入口,网民查找厦门区域政务信息的第一选择。提升厦门人民政府网作为厦门政务门户所具有的领导形象; 政府在线综合服务系统:提供政民互动、建议提案、领导信箱、办事指南等功能和服务。

行风绩效电子评议系统:实现评议活动的社会化、网络化、电子化。 网站流量分析系统:网页统计分析结果可作为网站内容和结构的调整的重要参考数据,也便于政府网站群中各部门对于信息维护工作量的考核以及分析。

网页防篡改系统:由于目前大量的安全措施(如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集中在网络层上,它们无法有效阻止网页篡改事件发生。因此,开发专门的网页(主页)防篡改系统来保护网页和保障网站内容的安全。

3、政府部门网站评比

四、网上行政审批系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推进行政审批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降低成本,促进廉政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厦门市政府开展了网上审批工作。

(一)建设模式

分两种建设模式:一是集中建设模式。单一审批、不涉及跨部门的项目,原则上全部由厦门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通用的市网上审批服务系统,在市级平台上运行,由各政府部门与信息技术服务中心配合部署上网。二是自行建设模式。由部门牵头,按时间、技术接口要求,自行开发完成网上审批项目系统软件。各部门自行开发的系统应留有电子监察的接口。市贸发局、市地税局等13个部门42项项目采用自建模式开展工作。

(二)建设情况

厦门市经过审批制度的改革,现有行政审批事项422项(其中审批事项301项、转报事项76项、备案事项45项)。2005年共有28个单位推出168项审批和服务项目实行上网审批。

(三)应用情况

1、223个审批及服务项目实现网上预审

网上预审就是行政机关网上接受行政相对人资料申报后,通过现场查看,核对原始证件等相关办事流程,最终颁发行政许可证书,完成行政审批工作的项目。

发改委、经发局、教育局、民政局、劳动社会保障局、交通委、卫生局、外资局、质量技术监察局、统计局、水利局、地税局、贸发局、人事局、港口管理

局、工商局、国土房产局、公安局、民政局、新闻出版局、农业局(林业局)、安监局、外办、物价局、粮食局、火炬管委会等33个部门,已按规定时间推出了223个审批及服务项目的上网预审工作。其中,人事局已实现毕业生就业、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人才等业务的网上办理,50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办理入网,审批毕业生就业申报8万多名,下载量达50多万次。市地税局已有19个项目实现网上审批,全市90%以上的纳税人通过网站进行报表报送,95%企业用户通过网上报税,79万社保缴费人员、120万个人所得税缴纳人员实现网上办理,网上下载的税务报表格式和涉税软件超过200多种,基本满足了纳税人的日常办税需要,方便了纳税人,节省了纳税成本,工作效率和征管质量进一步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实现网上审批后,全市每年可节省纳税成本上千万元。市港口管理局开通“在港口内进行危险货物的装卸、过驳作业”网上审批项目以来,共有1407艘船只通过了审批,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2、37个审批服务项目实现网上终审

网上终审项目,即“网上预审,一次办结”,就是行政审批机关网上接受审批资料后,通过内部的审批流转程序,实现终审。行政相对人只须最后到审批机关核准原件、领取批件或证书。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民政局、地税局、人事局、贸发局、农业局(林业局)、统计局、新闻出版局、市政园林局、粮食局等九家单位结合网上审批工作特点,按照效能、有序、便捷的原则,不断优化流程,推进网上审批工作实现网上终审,如:贸发局的货物进出口许可、公安局的人口人事系统联动、市政园林局的砍伐移植城市树木许可、市地税局减免税及抵扣等项目。这样既减少了企业或市民往返办理次数,大大降低了办事成本,同时节省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率。

3、5个部门已经推行网上年检年审

年检年审不属于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但大部分行政许可部门从方便相对人办事出发,针对网上年检年审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大力推进网上年检年审工作。比如,新闻出版局、工商局已基本实现年检年审事项网上办理,传统的年检年审方式正在逐步退出。新闻出版局已为印刷企业提供了1234次网上年检年审服务。市工商局开通网上年检年审以来,共受理8000多个企业的年检申请,大大节省了行政机关和企业的人力、物力。外资局、贸发局、民政局等部门的网上年检工作也取得了较好成效。

4、基本实现网上服务和政务公开

对于还未实现网上预审、终审的审批项目,各单位都能及时做好审批事项的网上查询、办事指南和申请表格下载等服务工作。目前,全市还有50个审批事项、8个备案事项在网上提供办事指南和表格下载,基本实现了政务公开和网上服务。

五、宏观决策支持系统

该系统由厦门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和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于2005年共同组织建设。

(一) 建设目标:

依托厦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建立标准化、可共享、可复用的决策信息库(城市决策数据库和知识信息库),开发相应的信息处理应用系统,有效集成,实现决策信息采编、内容组织、信息报送、传输、加工分析处理、数据整合、信息发布、展示、共享、查询、决策支持服务和管理应用的一体化和智能化,形成全市决策支持信息库,提高快速科学决策能力。

(二)建设内容:

1、建设决策信息门户。它是用户统一登陆窗口,作为信息内容检索通道和决策分析参考信息浏览界面。实现信息报送、信息共享、信息检索、信息交互以及利用定制模板展示个性化参考信息的功能。

2、建设决策数据库及应用管理系统。以《厦门市委决策数据总汇》为基本依据,根据“统一指标规范、多种报送方式、集中数据管理、按需分布应用”的原则,以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数据库设计,提供数据抽取、数据检索、数据挖掘、数据建模、统计分析、预警评估、数据维护管理、数据模板等功能。

3、建立政务知识库及应用管理系统。根据业务需求动态确定共享信息资源分类和用途,对现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建成跨不同种类数据库、可检索多种格式文档、系统资源可随时扩充的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和网络电子资料库。提供信息自动采集工具、信息转换入库工具、快速检索工具、信息管理工具,对采集的数据实现排重、审核、加工、批量入库、发布、查询等功能。可进行专题信息采集的分解分工和应用的归集管理,可分层建立关联信息体应用,建立调研主题数据分类关联系统。

(三)系统模块: 包含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新知探索、统计分析、调查研究、决策会商、公文处理、领导日程、图书室、决策直通车等模块。随着应用的展开,将围绕“办文、办会、办事”,为领导的决策提供较为快速和科学的环境。

六、政务电子数据交换(EDI)平台

政务电子数据交换平台(EDI)支撑六套业务系统:统计局工交直报系统,统计外经直报系统,财政工交直报系统,财政外经直报系统,经发局直报系统,外资局一般贸易网上直报系统。

EDI网络系统通过信息中心的EDI平台数据交换中心,联接市局端、区端和企业端。市局端通过光纤与信息中心联接,企业端和区端通过公网联结到信息中心。系统采用C/S(客户端/服务器)为主B/S(浏览器/服务器)为辅的架构,主要功能模块有报表数据的录入、审核、报送、导入导出、查询、汇总等。

在市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运维三年来,系统运行稳定,其间经历了三次跨年度应用修改。目前系统涵盖6个局办,注册企业2350家,平均年数据量约50000条,为企业与政府间数据交换提供了便捷通道,提高了报送效率,加快了企业和政府间的沟通交流,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七、人事人才服务系统

(一)厦门市人事信息管理平台

(二)厦门人事人才服务网站

(三)毕业生就业申报审批系统

(四)人员接收落户信息共享系统

(五)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服务系统

(六)事业单位招聘人员网上审批系统 (七) 厦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系统

八、金财工程

“金财工程”,即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Government Finan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FMIS),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支撑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为核心应用的综合财政管理信息系统。。

“金财工程”覆盖各级政府财政管理部门和财政资金使用部门,全面支撑部门预算管理、国库单一账户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宏观经济预测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应用需求。其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财政系统多年来“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预算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财政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同时有利于提高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加强廉政建设,提高财政管理部门依法理财的能力。

(一)“金财工程”的结构

(二)“金财工程”开展情况

目前建成了以下管理系统,基本涵盖了财政收支管理的各个领域。

1、部门预算系统

2、办公自动化系统

3、国库集中支付系统

4、预算指标管理系统

5、银行代收系统

6、工资统一发放系统

7、厦门财政网站和政府采购网站

九、金盾工程

厦门“金盾工程”建设遵循“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和“信息整合、高度共享”的原则,扎实推进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受到了公安部的肯定。

(一)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二)应用系统建设

市公安局以信息中心为基础建立了统一的标准管理体系,建成了涵盖大部分公安业务在内的30多个网络化应用系统,积累了3000万条有效数据,并通过数据整合和抽取,按五要素的要求构建综合数据库,依托信息中心建成综合查询、声讯系统、自动比对报警、综合分析等一系列平台化的基础设施,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和支持;同时以信息中心为依托,积极推动业务流程重构,建立了厦门市工作对象信息综合采集和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重点人口、监所案犯、刑嫌人员、政保对象、指纹信息等系统的有效集成,确保数据采集方便、及时、准确、完整;开发建设了集接处警、案件受理、立案、查破、人员处理、基础台帐、数据分析等于一体的厦门公安执法综合信息系统,实现了接处警信息的自动传输、案件的网络化审批及台帐和各种报表的自动生成功能,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达到解放警力、提高公安机关执法管理规范性的目的。已建或正在建设的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和公安8大信息资源库、公安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和公安信息请求服务系统、CA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系统、无线移动查询系统、重点关系人员库报警比对平台等基础性、跨业务、跨地区、跨部门、跨警种的综合应用系统,将有力地促进现代警务机制的建立,为公安工作和现实斗争服务。

第三篇: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起步晚、发展快、问题多。本文在概述了电子政务及其在中国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四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政务地区差距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加快了信息化进程。我国政府将1999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正式把政府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列为政府现代化的主要建设目标之一。

一、电子政务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电子政务(E—goverment),通俗的讲,就是政府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它是以计算机技术、INTER-NET技术和系统化办公软件为基础的,通过建立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将大量繁杂的行政管理事务按照拟订好的程序在互联网和局域网上实施的一种高效率的政府工作方式。与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相比,电子政务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网络化。利用互联网和局域网对传统政府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进行纵向压缩和横向拉深,实现政务管理的扁平化,横向拓宽政府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品质。通过建立政府间、部门间、区域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式网络关系,打破传统的层级屏障和制度壁垒,实现政务管理的网络化、整合化和并行化。

第二,数字化模块管理。传统的政府管理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和部门分工基础上的一种物理模块管理。而电子政务则是通过建立GtoG(政府对政府)、GtoB(政府对企业)、GtoC(政府对公民)、GtoE(政府对公务员)四个数字化政务管理模块,明确划分管理对象,合理安排工作流程,科学制定决策方案。因此,电子政务是一种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管理。

第三,无缝隙、整合化的社会服务理念。电子政务采取的是7x24(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无缝隙政务管理方式。同时,电子政务的实施还将为公众提供跨地域、跨时空、跨部门、全方位的便捷、高效、优质的整合化服务。 第四,政务公开,便于接受社会监督。政府网站的建立使得政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能够直观的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使公众知晓政府究竟在做些什么,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从而增加政府的亲和力。同时,电子政务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社会监督平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发展电子政务看成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政府管理水平、提高政府服务品质,进而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电子政务起步较晚,但总体发展速度惊人。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政府办公自动化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重点是计算机在政府管理中的普及应用。由于当时计算机单机价格过高,政府机关很难实现批量购买和装备,所以只是在个别部门中进行了办公自动化的尝试。此外,当时市场推出的各类办公软件在学习和使用上难度都很大,这也造成了大量政府工作人员难以快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这一时期,政府办公自动化的进程缓慢。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三金工程'的实施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先后推出了“金桥”、“金关”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的实施,加速了中国政府信息化进程,为全面启动电子政务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电子政务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中国政府将1999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标志着“中国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这也使得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目前,国家各部、委、办、局以及地市级以上的地方政府都已建起了自己的网站。特别是一些经济中心城市的政府网站,不仅内容齐全、服务全面周到而且信息发布和更新快捷高效。综上所述,中国电子政务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我们用了10余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近40年的电子政务基础建设任务。然而,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加以分析。 从宏观上看:首先,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的技术标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势头强劲,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相继建立了4929个政府门户网站。在多数政府网站建设过程中,都各自制定了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使得建立起来的政府网站往往只能适用于本系统和本行政辖区内的各项管理事务,而普遍忽视了与相关政府和部门的数据接口问题,从而造成数据传输过程中系统不支持、软件不兼容、数据无法正常传输等技术性问题。这不仅极大的限制了政府网站作用的发挥,同时也将为日后统一规划、技术接轨设臵障碍。因此,及早制定电子政务整体发展规划,统一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其次,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距问题。近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迅速,但同时也暴露出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同中西部欠发达省区之间的差距。东部地区无论就注册域名的数量上还是网站建设的规模以及网站服务种类和信息更新等方面都明显的优于中西部省区;二是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网站建设比较成功的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大连、福州、兰州等省会中心城市。相比较而言,中小城市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有限,因此网站建设在质上和量上都同中心城市有着明显差距;三是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发展迟缓。目前,我国尚有相当数量的基层政府没有实现“上网”,甚至部分偏远地区的基层政府尚未实现办公自动化。这种发展差距不仅制约着基层政府的政务管理活动,同时也影响整个政府管理网络和电子政务体系的建设。

第三,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直接影响着电子政务的实施。我国目前拥有540万政府公务员和270万党群机关工作人员。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公务员(含党群机关中的工作人员)总数的10%,专科以上学历也只占到公务员总数的50%。此外,中央直属机关公务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明显高于地方政府,东部发达省市的公务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明显高于中西部欠发达省区。公务员队伍的素质问题直接影响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质量。

第四,重技术改造,轻体制改革。实施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在于政务而非电子,即改善政府治理能力,提高政府管理绩效,提升政府服务品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价值目标。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都是服务于这一价值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各级政府在加快发展电子政务的同时却忽视了自身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从而把发展电子政务单纯理解为对传统政府体制的技术化改造。仅仅靠高科技来武装政府,将无助于政府治理能力的改善。

从微观层次上看:其一,多数政府网站发布信息迟缓、信息更新不及时。各级政府在站点建设过程中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也正是中国政府网站建设快速高效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站点的建成,站点管理和日常维护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具体表现在:信息发布不及时,信息更新频率慢。其二,不少政府网站发布的信息过于单一,缺乏实质性内容,无法体现政府网站的服务性和公共性。有些政府和部门更是把政务网站办成了新闻联播和会议纪要,缺乏真正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和网上办公一体化服务。其

三、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形式主义之风。有相当一部分政府机关仅仅把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政府网站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把网站的建成视为个人的政治业绩,从而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大搞形式主义。在相当一部分政府主页中,看似内容丰富,实际却包含了许多无法打开的空页。即便是打开了也只有简短的文字说明,而缺乏实际意义。

三、关于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制定一个规范统

一、稳步发展、以点带面、合理布局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中国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只有中央统一规划,特别是由中央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包括统一的操作平台、统一的电子办公系统软件、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以及政务网站的基本模式和主题框架等)。此外,我们还必须坚持稳步发展的战略,反对急进、冒进,反对一哄而上。中央应在充分考虑到地区发展差距的同时合理选择试点单位,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其次,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公务员队伍进行计算机、互联网以及办公软件使用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地点和内容,把培训作为公务员上岗的必备条件之一。二是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除对备考人员的学历资格严格审查外,还应全面考察备考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考试内容上,可以适当增加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的考核。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省市在公务员招考中增加了计算机考试。

第三,加强电子政务的立法工作。法律和法规是确保电子政务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西方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便是制定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来规范电子政务(包括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信息发布、电子证件、电子公文等),并维护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目前,我国比较系统、详实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电子政务法规尚未出台。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是导致人们难以严肃对待电子政务的主要原因,这也极大的制约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第四,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政府体制改革。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政务管理的目标模式。发展电子政务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政府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改造,同时也包含着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具体的说,就是要构建扁平化的矩阵式、网络式政府组织结构;建立以信息流、工作流为基础的数字化运行机制;塑造参与式管理理念和动态的政府职能调节机制等内容。只有坚持“两手抓",才能把政府体制改革同电子政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政府体制改革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姚国章编著.电子政务基础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 [2]焦宝文主编.电子政府导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05. [3]张春江、倪健民主编.国家信息安全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05. [4]鲍宗豪主编.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07.

第四篇:电子政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电子政务现状及发展前景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尽快建立办事效率、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电子政务,促进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已成为政府适应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前提。电子政务是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综合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现代数字技术,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和透明度,实现协同工作、信息共享和决策支持为目标,将政府的信息发布、管理、服务、沟通功能向互联网上转移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在互联网上建立起开放的交互式管理和服务系统,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同时,实现政府内部自动化、无纸化办公,实现办公现代化、业务规范化、信息资源化、决策科学化,树立高效、廉洁、公正、开放的政府形象。

一、电子政务及其发展现状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

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二)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其初步成效

1、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初步成效

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电子政务代表了全球电子政务的最高水平,进入了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电子政务所采取的措施和发展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下面,以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为例来说明电子政务在国外的发展情况。

①美国。美国是电子政务的先驱,也是被公认的政府网站健得最成熟,电子政务开展得最彻底的国家。早在1994年,美国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提出“政府信息技术服务的远景”的报告,强调美国应建立注重公民服务导向的服务型政府。2002年底,布什总统签署了“电子政务法”,建立了“电子政府专项基金”,并建立了专门的协调机构-总统管理委员会,经过多年实践,美国政府在法律、组织机构、资金渠道及思想意识上形成电子政府全面的信息资源体系和较为完整的电子政府管理体系,使美国的电子政务真正走上了正轨。目前,美国联邦政府一级机构和州一级政府已经全部上网,几乎所有县市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站点。美国的政府网站内容非常丰富,目前美国政府正在将一个个独立的网站连起来,做到网网相联,以便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美国佛瑞斯特研究公司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到2006年,美国各级政府将从互联网上收取15%的各种税费,同时从网上接受3.3亿份来自企业或公众的各种申请和报告,各级政府也将会在

网上推出1.4万种网上申请服务,为公民提供完善的服务。

②加拿大。与美国相比,加拿大在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协同和互动方面做得丝毫不逊色。1999年,加拿大总理发布了国家电子政府战略计划——“政府在线”,2004年底实现政府所有的信息和服务全部上网。

③英国。1994年开始进行“政府信息服务”实验,英国政府先在互联网上建立“英国政府信息中心”,为用户提供政府、学术机构、企业等网址查询。2005年为每个市民提供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为此,政府责成每个部门和机构制定自己的电子政务策略,与有能力的技术公司建立伙伴关系,电子政务发展走向成熟。

2、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及其初步成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推进电子政务建设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多项信息化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目前,我国以“金”字头为代表的多项信息化工程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93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金桥、金关、金卡、金税和金盾等信息化工程,目前已发展到12项。其中1999年的金关工程就已实现银行、外汇管理机构以及海关的计算机联网,在关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税工程也已顺利完成首期工程,建立了税务系统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计算机稽查系统。这一系列“金”字工程的建设大大推动了我国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得相关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得到极大的推动。200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以进一步加强对推进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工作的领导。同年又制定了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5年规划,明确规定了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等,并着重建设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构架的政府系统的政务信息化枢纽框架。这些举措大大加快了我国海关、税务、公安等部门的电子政务进程,对我国信息化进程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②政府上网工具初具规模

在各“金”字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从1999年起,在全国普遍实行了政府上网工程。到2001年,全国绝大多数的管网建设已经就绪,且大多乡级以上政府都设有站点,并通过网站,向社会发布信息,有的还开始提供在线服务。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政府上网工程,目前全国已经有2200多个政府网站,大多数政府网站都已实现了通过网络向社会和公民发布政务信息的功能。

③部分地区和政府部门在电子政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各地在推动电子政务方面正在全面起步,北京、上海、广东以及国务院一些与“金”字号有关的部委等,其电子政务发展步伐较快。目

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部署已经完成,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整体思路越来越清晰,对电子政务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效也开始凸显出来。然而,我国电子政务的总体水平仍较低,且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发展也非常不平衡,多数地区尚处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初期阶段。

二、电子政务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正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在世界各国积极发展电子政务,构建电子政府的探索和实践中,以下八个方面成为电子政务的主流发展趋势。

1、更加强调“以民众为中心”的理念

信息技术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缩短了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未来的政府更加强调是民众的政府,各国政府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民众对政府政务的参与程度,及时获悉民众所需,以民众需求为导向,把未来的政府建设成以民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

2、促进政府服务全面上网,提高服务质量

电子政务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给公众和社会提供政府服务。世界各国政府正积极应用因特网为公众提供在线服务,政府也将广泛运用“公共信息网站”及自动柜员机等自动化服务设施,为公众提供获取政府服务的多元化渠道。

3、整合服务,实现“单一窗口”和“一站到底”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民众对未来政府的期望值不断提高,不仅仅是要求服务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要求获得服务的方式和程序也要不断改善。公众期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多种渠道获取自己所期望的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为满足公众需求,世界各国政府将不断自我创新和调整,整合传统公共服务,建立“单一窗口”,给公众提供“一站到底”的公共服务。

4、加强组织管理,迈向知识管理

电子政务建设不仅仅是传统柜台服务向网络的简单移植,其涉及信息技术对政府机构的重组和对政府服务的整合,涉及政府再造,触及政府上上下下各个层面。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发展,电子政务也将有信息管理迈向知识管理,成为知识型、智能型政府。

5、消除“数字鸿沟”,促进社会信息平等

在未来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各国政府将会积极致力于消除“数字鸿沟”问题,注重普及城乡宽带网络建设与信息教育,使信息应用普及社会每个阶层和每个地区区域,照顾信息弱势群体,缩小信息差距。

6、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发展电子民主

电子民主是未来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个焦点。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

发展为公众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会对传统政府理念和制度产生巨大的冲击。电子民主的发展不仅能使公众有效监督政府决策,促进政府勤政廉政,提高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而且能反映电子政务的公众需求导向。

7、走政府与企业联合发展电子政务的道路

建立政府与企业某种形式的伙伴关系有可能使双方都从中受益。一方面,在政府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并不一定就是政府投资,融资的渠道很多,政府没有钱不进行新的投入也一样可以办事。另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各有自己的角色。政府的职责是完成法律赋予政府的职能,政府擅长的是政府自身的业务,不是信息系统的开发。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企业的专长。因此,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政府的任务是提出对信息系统的要求,由企业去搞系统开发。

8、电子政务全球化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程度提高,各国相互依存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所以各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相互间既有独立性,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系统对接和兼容,以实现各国政府在跨国金融、商贸、旅游、打击跨国犯罪、反恐和维持地区性和平等方面的合作。因此,电子政务必然要向地区性和全球性发展。

随着信息和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进。各国都在发展互联网络,构建和发展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将对世界各国的行政管理及改革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各国的国际竞争力及其在未来世界当中的国际地位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第五篇:中科汇联谈国内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中国电子政务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电子政务网站已经成为政府与老百姓沟通、交流、办事的重要窗口。电子政务主要包括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政府拥有全社会最大的信息和数据,同时也是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者和用户,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及工具,可以极大的提高政府业务的有效性,效率和国家安全发展等。政府利用信息工具建立的电子政务网站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政府服务,能够使企业提高办证、办事效率,更快的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后盾。中科汇联认为,这样可以更好的让人民参与到政府的各项决策和活动中,在整体上促进中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

从之前的传统到办事大厅办事到现在的网上办事大厅,说明电子政务正一步一步从表层到实质性的为百姓服务。政府不再垄断数据,信息公开极大的提高了人民对国情的认识,提高了建言献策的高标准和可行性。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落地,专家提出“智慧政府”的概念。智慧政府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知识管理、信息公开系统等提高政府办事、办公、监管、服务等能力,使之成为服务型政府。政府利用内容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政府网站的站内搜索大大提高了政府网站的服务能力,促进政府办公系统自动化,信息互动、信息共享以及资源整合,提高行政效率。

上一篇:二手房贷款申请表下一篇:儿科病例分析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