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发展案例分析

2024-04-18

电子政务发展案例分析(精选6篇)

篇1:电子政务发展案例分析

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经验分析

一、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经验的共性特征

1、以政府为主导,统一规划电子政务的发展 北京时代远景信息技术研究院 庆怀韬

各国电子政务的建设都是在政府的倡导和推动下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和较快的发展速度,各国政府根据国家身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了相应的战略规划。美国、新加坡、英国、韩国等电子政务发展较快的国家均设立了专职机构,由这些机构制定电子政务发展规划,统一协调各部门的关系,规范各部门行为,引导政府的服务方式。

2、将电子政务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手段

表面上,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实质则是政府管理理念、管理职能、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全方位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各国电子政务均贯彻“以公众为中心”,不能偏离为公众服务这一目的,以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便于公众接受服务为理念。

二是实现互联互通,加快业务流程整合。电子政务充分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打破传统政府的组织界限,构建纵横交错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形成四通八达甚至是超越时空的信息流。国外发达国家优化政府业务流程后具有两个基本特征:面向公众,以公众满意为目标;以服务项目(事务)为中心,跨越部门和职能界限。

3、通过标准化引导电子政务的发展

国外信息化的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化的支持。电子政务实施的一体化、标准化是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也是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前提,它将业务环节有机的连接起来,并为业务的协同提供技术准则。

4、顺应形势,充分应用新技术

各电子政务发展较快的国家顺应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以云计算为主要途径,提高数据资源的集中程度和利用效率,提高IT服务的扩展性,并逐步将现有的应用迁移至云平台,减少政府机构的数据中心;从传统的队服务器和网络带宽的重视转换为对服务质量的关注;积极采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最新技术,推动本国电子政务不断向纵深发展。

5、强化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在线服务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均基于互联网为公众提供服务,做法相似。

一是建立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建立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目的是优化后台办公流程,最终为前台提供前台电子政务服务提供支撑,其核心的指导理念是提供“统一服务”,通过一站式门户网站的服务,从而改善和便利公民的参与体验,实现了政府部门后台办公的统一性。门户网站上单点登录的综合服务可以在前端和后端转换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可以确认和改进跨部门的管理流程和机制,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二是以公众为中心,提供“场景式”服务。围绕民众实际需求,对服务进行分类整合,满足不同类型人群应用,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应用。通过“场景式”服务等形式,提高在线应用的交互性、便捷性。

三是应用新技术增强在线服务的便捷性。移动应用技术、云计算、社交网络等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信息通信新技术,许多电子政务先进国家通过采用这些新技术和新应用促进为民服务的高效和便捷。例如,韩国政府门户网站为市民提供的跨部门移动应用程序在iPhone和Android的平台上都兼容,包括电子化的学习程序,学生只要通过移动电话就可以学习社会学、数学和英语。新加坡是世界上少数使用云计算技术推动电子政务服务的国家之一。2009年9月新加坡政府给所有教师配备了开放标准的云计算平台下的Web2.0通信和协作工具。

四是线上线下协同,多渠道提供服务。越来越强大而且越来越人性化的技术为政府提供了更多与民众互动的新途径,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满足民众的需要,扩大他们的参与权。在多渠道平台中,手机技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农村地区。

二、国外解决电子政务发展困难的做法

与我国现阶段相似,国外发达国家发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在数字鸿沟、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与业务协同等方面的问题,各国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处理方式和做法值得借鉴。

(一)数字鸿沟

以美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填平数字鸿沟”工作小组的研究报告[1]指出,美国拥有计算机和接入互联网的人数骤增,发展不平衡,“数字鸿沟”未能消除反而日益壮大。

自此,从克林顿政府起,便号召与要求弥合“数字鸿沟”。政府呼吁全社会支持和配合,通过配备学校和图书馆等处信息化基础设施、新建社区技术中心、迅速发展贫困偏僻的农村网络、提供各阶层信息技术培训和就业等方式开始了填平数字鸿沟的努力。

政府与社会携手填“沟”是这项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私营企业、民权组织、基金会、慈善机构通过捐赠软件、提供培训服务等方式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政府通过政策杠杆予以调控,例如将互联网接入和电子商务的免税期延长5年,暂缓对互联网接入费用征税,鼓励私营企业与政府合作;政府筹款资助偏远地区人民接入互联网。

(二)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国外信息产业起步较早,政府数据资源建设成就显著,但也造成了信息中心泛滥、资源分散等问题,在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数据整合和共享的问题。

各国纷纷利用云技术,进一步推进数据资源整合。

美国联邦政府综合服务管理局(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GSA)的电子邮件系统向云计算平台迁移,减少了17个冗余数据中心,节省了1500万美元。

韩国政府综合计算中心从2005年开始建设,建设初期由于各机构分散建设,出现了信息资源重复投资、纷繁杂乱且可用性不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韩国政府开始致力于信息资源的再次整合,并于2009年1月由韩国行政安全部推出了《政府信息资源整合计划》(做成附件),恰逢云计算快速发展期,所以韩国政府计划积极运用新的云计算技术,结合节能减排等社会需求,推进信息资源系统的绿色化。根据计划,韩国政府将对1600余个政府网站进行整合,数量削减一半;政府信息资源运营预算减少4200亿韩元。

新加坡政府面对电子政务发展的数据瓶颈,提出了“客户只需提供或更新其个人信息一次,该系统即可在机构之间完成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集成服务,实现单点接入和无缝、迅速的服务”的要求。新加坡政府成立了“数据中心委员会”,确定了市民数据中心、土地数据中心和组织机构数据中心的建设,并明确了数据中心的职责:制定公共标准、格式及采集数据的既定方法;为数据交换与共享提供平台;审查和批准数据收集方式;传播有关数据保护处理和程序的信息。

三、新时期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思考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目前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总体上正向深化应用、突出成效、进一步发挥作用的深化阶段发展,但仍存在电子政务网络难以互联互通、平台相互分离、信息技术未充分发挥作用、跨部门跨地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困难、整体应用成效难以体现等问题。以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出发,探索下一阶段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电子政务作为实现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要支撑作用我国当前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的关键。

(一)制定下一阶段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战略规划

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长期存在政出多门、分散建设、重复投资、效益低下的问题,为此我们应当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进行全局性的布局。

我国电子政务的战略规划应当着重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协调机制,不断推进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二是各地规划的制定要按照国家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电子政务规划及规划实施方案;三是各地区各部门成立电子政务推进专家组和设计编制组,开展电子政务发展顶层设计,国家层面要提出要求并进行考核。

(二)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众所周知,可靠而又准确全面的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保障,也是电子政务发展的最大的困难所在。

随着以“云计算”为代表的各种新的IT应用得到广泛应用,“政务云”服务成为电子政务公共服务转型的重要趋势。在我国电子政务下一阶段发展规划中,应明确要大力推进基于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云服务模式,通过政务数据资源中心的进一步关联,形成“政务云”,实现跨系统信息共享与政务协同,并进一步向社会开放,不仅有助于政务信息资源的横向拉通,实现重要信息系统跨部门协同与资源共享,而且,有利于提供更好的公众服务与改善民生。

(三)加强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政务服务

当前,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基于互联网办理个人事务已逐步成为常态,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办理日常事务、进行沟通交流等习惯的培养和改变使得社会公众对政府网站的实用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和期盼,希望在政府网站也可以获得同样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我国的各地政府门户网站已纷纷建起,县级政府网站覆盖率已经达到80%以上,但大多数以信息公开为主,由于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尚未完全实现,政务事务的后台办公(政务内网、外网)与前台服务(互联网)的衔接不足,公众在互联网上提交的办事材料无法直接进行办理,加上网站设计基本以技术为导向,没有从公众实际的需求出发,在线办事服务功能极度缺乏。

加强在线政务服务要处理好两个层面“前台-后台”的关系。第一层是社会公众和政府门户网站的关系,这就要求政府门户网站的设计要从面向社会公众的服务内容出发,以满足公众的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第二层是政府门户网站与各政府部门之间的业务关系,目前我国政务内网(局域网)及其网上办公业务是在统一规划下由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分别建设的,一些相应的后台业务仍然需要由本部门解决,因此需要加强门户网站上单点登录的综合服务在前端和后端的转换,使大量的统一后台办公呈现到用户界面上来,为公众提供简单便捷、易于使用的服务。

(四)应用新技术增强政务应用服务

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进步推动了平板电脑的普及,平板电脑以其出色的便携性正在大规模地替代 PC 进入工作型应用领域。在商业领域,平板电脑取代 PC 成为主流终端设备已成基本趋势,但是在政务领域中,由于没有系统的标准和适合政务应用的规范化产品,使得电子政务的移动应用发展出现滞后。

电子政务的移动应用在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较普及,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与公众的沟通以及公众参与。可以预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在政府领域的深入应用,电子政务从“有线时代”走向“无线时代”,政府部门从“有线政府”走向“无线政府”是未来电子政务应用的大趋势。

随着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服务不断加强,各部门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后,将电子政务应用服务以移动应用程序的形式提供给社会公众,有利于促进为民服务的高效和便捷,韩国在全球电子政务领域持续发挥领导作用的一个关键原因就是可供下载的移动应用程序的发展和供给。

目前,北京、浙江、江苏、大连等省市已经开展了电子政务移动应用方式的探索。实践证明,实施电子政务的移动应用探索,应从社会公众需求和政府部门办公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双向分析。对于政府部门,可以考虑从公安、交通等及时办公需求程度较高的业务开始实施,例如开发警务信息的即时传递应用程序,便于警务人员通过手机APP就能进行犯罪嫌疑人的排查或违章车辆的处罚。对于社会公众,可以考虑从生产生活所需了解的业务开始实施,例如开发公众生活中的水气煤电在线查询和缴费APP、社区管理通报、周边环境和预警信息通告APP等。

(五)保障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在电子政务互联互通,加强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带来了新的信息安全问题。从我国电子政务网络结构来看,分为政务内网、外网和互联网,纵向上跨越不同的等级,横向上跨越不同的部门,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安全问题:一方面是多种不同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增加了整个信息系统的薄弱环节;另一方面,互联信息系统的安全是互相依赖和相互影响的,某个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整体的安全性。

因此,电子政务互联环境下,应建立从战略层到技术层整体的信息安全风险防范体系。战略层面,要制定电子政务整体的安全策略,由权威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负责领导、协调各地区各部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工作,推进我国信息安全相关的立法规范,健全电子政务系统安全标准,减少互联信息系统安全的薄弱环节,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层面,加强对信息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控,通过采取认证鉴别、访问控制、网络监控、病毒查杀、冗余备份、内容审查等措施加强数据资源的安全保障。

篇2:电子政务发展案例分析

4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建设是尤为重要的。随着世界各国电子政务领域的发展,我国也应该与时俱进地对电子政务领域开展创新性的改革,不断借鉴发达国家建设电子政务领域的先进经验,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不断应用新型的网络信息技术,创新电子政务建设的模式和理念,以此来促进我国电子政务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3:中央部委电子政务发展分析与展望

1 2013年中央部委电子政务发展的特点分析

截至2013年年底, 中央部委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约为80%。公安部、科技部、人民银行等部分部门主要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达到100%。70%的部委建立了垂直管理系统, 垂直系统在省级、地市级和区县级覆盖率分别为37.6%、22.4%、19.8%。综合调研与实地考察后, 可以总结特点如下:

1. 1部委网站基于“顶层设计理念”, 进行集约化、系统化整合, 提高办事效率, 增强了政民互动与网上办事的水平

以林业部、农业部、交通运输部等部委为代表的广大部委网站, 基于“顶侧设计理念”, 建立部委专属的“云计算平台”, 对现有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 提供了支撑网站集群建设的网站群云服务平台。网站群云服务平台具有自助建站功能、模板管理功能, 各站点可以独立运行、独立管理, 分级授权, 支持多服务器站点的静态发布。在此基础上, 不断建设具有本部门特色的大型综合性网站框架, 指导和督促地方直属部门不断加强和完善网站建设, 共同打造具有系统业务特色部门的网站群。同时, 中央部门网站进一步优化整合,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原有各部门网站的基础上经过整合, 新成立的综合性政务门户网站, 以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促进政民互动与网络反腐工作的进行。

1. 2部委自己专属的业务系统、办公系统、服务应用系统进一步升级完善, 并向纵深化、专业化发展

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海关总署、商务部、农业部等部委为代表的中央部委, 以自身业务系统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设为基础和核心, 大力推进办公系统与为民服务应用系统建设, 着力深化应用层次, 扩展应用范围, 促进部委自身业务系统、办公系统、为民服务系统向基层乡镇、社区的覆盖。金关、金财、金税、金审等系统不断优化升级, 并基本完成统一业务标准规范、整合与快速搭建业务系统、集中数据管理, 实现内部系统之间、与外部之间、上下级之间数据贯通的基础信息平台。

1. 3部委逐步完善部门所属“数据库”, 深化对信息资源的发掘、综合开发利用与进行数据共享试点

为了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有效管理和利用, 满足日常工作中各种分析与统计数据的应用需求, 以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财政部、林业部、国土资源部等为代表的中央部委, 在原有的数据库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功能, 并利用网络云平台技术, 更加全面的对于部门专业数据进行实时监测, 实时完善, 利用公共数据平台, 开展不同地域、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的试点应用, 并进行有关数据共享相关标准与规范的研究。

1. 4部委出台有关电子政务工作的规范与服务标准, 电子政务工作向机制化、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为提升电子政务工作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税总局等中央部门为代表的中央部门, 制定突出体现本部门特色的电子政务与网站服务标准、规范, 完善电子政务建设与管理工作体制, 制定相关网站与服务的管理办法, 完善针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确保电子政务与网上服务正常平稳运行。工业和信息化提出以“服务公众”为核心的指导思想, 以提升“信息服务、数据服务、办事服务、咨询服务”四个“服务”的水平为目标, 进一步加强部门网站建设、提升了网站功能、创新了服务方式。国税总局制定下发了《税务网站内容与界面基本规范》, 要求税务网站采用统一的网站标识、基本一致的界面设计和标准的网站域名, 对网站一级、二级栏目设置和内容作了具体规定。这些工作都进一步促进了电子政务与在线服务向标准化、规范化、机制化方向迈进, 更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接受群众监督。

1. 5积极推动新技术与新应用, 部委官方政务微博、微信与移动政务门户在舆情引导、政民互动、在线办事方面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 在2013年以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为代表的中央部委, 为提升用户获取网站信息和服务的及时性与便捷度, 积极探索应用移动互联网、Web 2.0等新技术, 拓展方式多样的服务渠道, 制作网站部分常用服务的移动客户端, 供社会公众及纳税人下载使用, 方便及时获取和接收涉税信息及服务。与此同时, 中央部门所开设的政务微博、政务微信, 活跃程度不断提升, 在引导网络舆情、进行政民互动、提供部分网上办事与权威信息发布等、解决民众实际问题等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2 2013年中央部委电子政务创新应用案例研究

随着移动互联网迅速普及、新媒体不断技术发展, 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思维、新概念深入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3年中央部委的电子政务创新工作在一些具体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 1中央部委在“反腐问题”实现网络资源整合

2013年9月2日, 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正式 启动中央 纪委网站, 网站域名 为www. ccdi. gov. cn。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是在原各部门网站基础上经过整合, 新成立的综合性政务门户网站。中纪委网站在网络反腐领域上充分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与热捧, 其成功的示范作用主要在于:

( 1) 传递声音, 为民服务, 定位准确。中纪委网站既不同于新闻网站, 也不同于商业网站, 它的特色就在于纪检监察, 它的特色就在于严肃、准确、及时、权威。也就是说, 它要准确的传递党中央、中央纪委的声音, 特别是党中央、中央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和工作的进展情况, 又要及时交流各地区、各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情况, 还要权威解答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积极回应社会的关切。

( 2) 互动良好, 接受举报, 功能健全。中纪委网站受到民众热捧的关键还在于“举报”二字。虽然只是二字, 但是分量却很重, 表明纪委已经由过去的藏在深山不被识变成公开走出深山亮相公众, 表明反腐工作已经由过去的台后孤军作战变成走向台前与人民群众共同作战, 表明反腐思路已经由过去的秘密查腐变成公开反腐。这种思维的变化, 恰恰顺应了民心, 自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

( 3) 打消顾虑, 保护隐私, 保障得力。中纪委网站迅速火爆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对举报者的保护。对于举报者来说, 最大的担心是, 举报不成遭报复。中央纪委监察部举报网站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公众的这种顾虑, 每位通过网站进行举报的举报人, 都能得到一个唯一的查询码, 也就是说每个举报者只能查询自己举报的受理情况, 有效保护了举报者的隐私与个人安全。

2. 2中央部委积极开通应用官方政务微博、微信

继2012年的迅猛发展后, 2013年上半年政务微博仍呈现出加速发展, 无论是机构微博还是官员微博, 在数量上都得到极大的增长。同时,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微信已经成为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另一个主要平台。2013年10月15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 要求积极探索用政务微博、微信发布政务信息, 确保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以及社会热点事件时“不失声”、“不缺位”。

2013年10月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 简称中国政府网) 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在新华微博、腾讯微博和微信正式开通, 成为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的又一重要平台。中国政府网官方微博和微信主要发布国务院领导同志政务活动信息、国务院重要会议信息、国务院和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的政策文件及解读稿件等政务信息。

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的信息平台, 中国政府网开通微博的亲民之举更是得到众多腾讯微博网友的支持和赞誉。其成功之处在于:

( 1) 极强的权威性。国务院官方微博微信, 主要公布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和决定、命令等文件; 国务院批准的有关机构调整、行政区划变动和人事任免的决定; 国务院各部门公布的重要规章和文件; 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登载的其他重要文件, 民众可以通过手机、网站等相对轻松的形式, 获取国家最权威资讯信息。

( 2) 突出的亲民性。腾讯微博平台庞大的用户规模, 对各个阶层、各个年龄层均有涵盖, 也是政务微博、微信选择在这里开通的重要原因。国务院官方微博微信的开通, 进一步拉近了中央部委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 通过政务公开, 倾听百姓真实声音, 政府能够更好地掌握群众真实需要,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新华社对此发表评论:“开通微博, 中南海离百姓又近了一步! ”

( 3) 显著的示范性。作为倾听民间声音、与民间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 政务微博、微信一直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开通的级别也越来越高。而在不少地方, 政务微博甚至列入了政府政绩考核机制里。中国政府网加入腾讯微博, 代表国家高层对微博平台的高度肯定, 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地方政府机构加入这个大家庭。促进各地、各部门政务微博、微信与为民服务的发展。

2. 3中央部委积极开发移动政务客户端

随着3G网络覆盖率、智能移动终端普及率的提高, 移动电子政务成为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APP已经渗透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通过政务APP, 政府部门可将服务延伸到更广泛的人群。通过开发政务APP应用, 实现独立业务流的小、快、多的高效政务办公模式。2013年税务总局推出基于Android系统、IPhone系统用户手机客户端及iPad客户端下载服务, 方便民众及时获取和接收涉税信息及服务。客户端采用百度等主流搜索引擎的应用推广服务, 增强网站信息服务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并在App中提供了从新闻查看、互动咨询、办事指南, 到统计数据查询及商务术语中英对照查询的功能, 同时提供栏目收藏偏好设置, 在App上实现浏览个性化。其主要特点为:

( 1) 提供了政策解读、政府公报、权力公开等政务信息, 保障了公众的政务知情权。在信息公开模块公开了较为全面的政务信息, 且提供了文字缩放功能, 提升了用户体验。

( 2) 提供了税务要闻、各地税讯、最新文件等实时信息, 并且与税务总局网站端同步更新, 保障公众及时获取最新税务领域信息。对要闻、税讯等即时信息公开及时有效, 保障公众及时获取各类实时税务信息。

( 3) 提供了分类详尽的政策法规信息, 提升政府工作透明度。提供了内容翔实的政策法规信息, 按照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房产税、印花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契税等税种对政策法规进行合理分类, 便于用户的查找和使用。

( 4) 提供了发票票样信息, 方便民众对照识别发票真伪。共提供了机打发票、手工发票、定额发票三种类型的发票的各类式样, 方便实用。

( 5) 围绕税务服务需求, 提供分类明确的办税服务指南。围绕用户需求, 提供按照服务对象分类、按照税务业务分类、按照税种分类三类分类明确的税务指南, 满足用户快速获取指南的需求, 服务水平较高。

( 6) 提供了纳税咨询平台, 用户可以登录平台进行税务相关信息咨询。通过纳税咨询平台接受公众的业务咨询, 易用性较强, 切实为百姓在税收业务方面的问题答疑解惑。同时, 还提供了常见热点问题的解答内容, 供公众参考使用。

3中央部委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分析

3. 1中央部委电子政务工作的理念由传统的“管理型政府所进行社会管理”向“服务型政府所引导的社会治理”的转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已经明确提出“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 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坚持系统治理, 加强党委领导,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 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要求, 这也为中央部委未来的电子政务工作指明了方向, 而目前中央部委积极推进的政民互动、网上办事以及移动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应用, 也正好与“服务型政府所引导的社会治理”的发展理念相契合。

3. 2中央部委电子政务工作的重点由传统的“自身业务与办公系统开发和信息公开”向“以政民互动、网上办事为核心的基本公共服务”的转变

近年来, 电子政务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迅猛发展, 而以服务公众为核心的电子政务, 越来越成为国际上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趋势。2013年,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2012年全球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的主题就是“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 其中着重提出“以公众需求为导向, 营造卓越的政府服务文化”的发展理念;2013年欧盟委员会发布的《2012欧盟电子政务标准报告》也以“在线公众服务”为主题, 并用大幅篇幅论述了“面向公众服务”的思路与做法。目前, 中央部委在门户网站、业务系统、移动终端以及新媒体等平台上, 积极开展政民互动与网上办事, 也是与“电子政务由信息公开向为公众提供基本在线公共服务深化”这一国际趋势相一致的。

3. 3中央部委电子政务工作的模式由传统的“独自设计、独立开发的各自为战”向“在顶层设计指导下的系统性、集约化整合模式”的转变

随着云计算应用的发展, “顶层设计”已经成为了全国上下的统一认识, 中央部委开始采用统一管理的建设思路, 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的集约化模式。主要体现在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标准、分级管理等方面。在统一网络方面, 我国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网络支撑能力不断加强, 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设施。截至2013年10月, 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都建成了局域网, 多数单位建设了本系统专用网络, 重要业务信息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网运行。在此期间, 中央针对自建专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着力部署统一网络平台建设, 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 政务内网抓紧推进互联互通, 政务外网一期建成, 形成了统一网络平台与部门专网并存的格局。

3. 4中央部委电子政务工作的创新思路由传统的“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机制创新”向“与新技术、新媒体、新思维、新概念相结合”工作创新思路的转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大数据、微博、微信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媒体、新思维、新概念不断产生与发展, 面对日新月异的现实, 中央部委的电子政务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 积极把握机遇, 主动与这些新技术、新媒体、新思维、新概念相融合, 积极探索在新的技术环境下电子政务的创新发展之路, 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给电子政务工作所带来的挑战与需求, 更好地实现社会治理与为民服务的目标。目前, 中央部委开通的部门官方微博、微信, 移动政务终端以及建立的基于云计算平台、可以与地方“智慧城市”系统互动交流的数据库, 都是在新技术条件下, 中央部委电子政务工作创新的重要体现。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明确提出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推进“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要求, 而中央部委的电子政务工作既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主要内容, 也会对这些要求的实现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整体上对2013年中央部委的电子政务发展情况加以分析, 总结特点, 并以具体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介绍2013年中央部委电子政务发展的创新与亮点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职能转变,社会治理

参考文献

[1]洪毅.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2]洪毅.中国电子政务最佳实践案例集[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3.

[3]杜平.中国电子政务十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4]国家电子政务发展课题组.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报告[R].北京: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3 (5) .

[5]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课题组.2013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总报告[R].北京: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2013 (11) .

[6]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课题组.2013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指数[R].北京: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 2013 (10) .

篇4: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

一、世界电子政务发展总体情况和特点

1与各国信息产业发展匹配,电子政务发展呈现明显区域差异性。各国政府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发展,而各国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政策、服务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据联合国《金融危机时期电子政务的利用》(2010)报告显示,从电子政务发展区域布局上而言,与各区域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紧密关联,排名为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在电子政务准备度方面,全球188个国家中前3位为韩国、美国和加拿大,中国排名第72位。在电子化参与度方面,前3位为韩国、澳大利亚和西班牙,中国排名第32位。在全球排名前35位的国家中欧洲国家占70%,亚洲国家占20%。

2电子政务成为助推信息产业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电子政务是信息化的领域之一,为信息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市场空间。从信息产业强国(如美国、日本等)的先进经验分析,依托政府电子化应用,通过大力实施政府采购政策是拉动本国信息产业发展,激发产业创新活力、降低企业研发风的有效路径。近年,电子政务理念从电子政府(E-Government)向互联治理(Connected Governance)转变,其核心是在传统电子政府侧重提升行政效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政府与公民、企业及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更加强调公民广泛参与的公共服务创新,更加注重加强社会各层面的整合。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电子政务提供公共信息服务需求的加大,将有力地带动民族信息产业的发展。

3重视顶层设计,规划先行是电子政务发展领先国家的共识。以电子政务发展领先的美国为例,曾先后发布《电子政务战略——简化面向公民的服务》(2002)、《电子政务战略》(2003),并制订了《政府信息公开法》、《个人隐私权保护法》等,逐步健全电子政务的法制环境;欧盟制定《电子欧洲2002行动计划》、《电子欧洲2005行动计划》、《欧盟信息社会2010发展规划一i2010》等一系列电子政务中长期规划,为欧盟电子政务发展做出战略部署。此外,韩国、日本等国家在电子政务的总体规划和法律环境建设等方面着手较早,成效明显。

4服务为中心,重视政府流程重构和应用整合。政府内部管理职能向外部服务职能转变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而电子政务是解决行政体制障碍的有效途径,以政府门户网站整合资源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形式和必然趋势。如新加坡的电子公民网站、美国联邦政府门户网站、欧盟的“eMayor”行动计划、韩国的国家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等均是以服务公民为核心,整合各类资源形成的完整开放的政府网站体系。同时,拓宽网络交流渠道成为电子政务促进民主建设的新模式,打造全能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方向。

5.信息安全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关键保障。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承载着事关政治、经济、国防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数据和信息,信息安全对保障电子政务有效运行尤为重要。当前,网络攻击、病毒泛滥、黑客入侵、网络窃密、违规操作等影响和威胁电子政务的安全隐患层出不穷,电子政务安全涉及观念、技术、管理和立法等层面。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建设需从几个角度人手:一是要确保政务信息内容的完整性、保密性、不可抵赖性;二是要确保信息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可控性、互操作性;三是要确保信息存储的可靠性,保证物理安全和数据安全;四是要有健全的信息安全立法约束和有效的规章制度保障;五是进一步强化信息安全意识。

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趋势

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基础和发展现状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重点推进阶段和2000年后的加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投入了万亿元巨资推进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等大型项目的建设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联合国开展的电子政务调查中。我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排名逐年上升,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2006)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发展进程和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发展。我国主要地区电子政务建设正从覆盖政府业务阶段向与政府业务融合、全面支撑服务型政府建设阶段过渡。从基础电子政务网络而言,中央级传输骨干网开通,国家电子政务外网投入运行,促进了全国范围内横向和纵向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联互通。从电子政务直用而言,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和各级政府网站建立并提供对外一站式服务,进一步推进了政务公开和政府与公众的广泛互动。政务信息系统建设覆盖各领域各部门,为政务部门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提供了重要支撑。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方面,公安部等四部委联合出台信息系统等级保护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国家保密局出台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的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围绕信息系统建设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正在逐步健全和完善。

2电子政务发展中的薄弱环节

我国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从国家层面上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发展战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政务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离互联治理的阶段目标尚存在一定差距。

(1)电子政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总体而言,电子政务建设在中央、省级等层面的发展相对迅速,而在县级以下相对薄弱。政府信息化向“最后一公里”的延伸仍需大力推进。同时,电子政务发展存在普遍的区域不平衡问题,发达省区与欠发达省区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此外,在电子政务的规划方面,在战略层面的规划基础上需要更加注重在核心数据、重点业务层面上的规划。

(2)电子政务基础建设的投入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欧洲国家电子政务准备度指数高的重要原因是这些国家重视在基础设施和连通性方面的投资。如瑞典的互联网普及率为74.9%,美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68.8%,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为34.3%(世界排名第87位)。韩国在电子政务调查全球排名中迅速提升也得益于其位居世界第一的80%的互联网普及率。

(3)电子政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是电子政府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基础。如英国颁布部门通用的身

份确认方法、安全导则、网站设计导则等;加拿大实施“E-分组”战略并推出CLF标准。我国制定了《电子政务标准体系》(2005),并发布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2005)从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和信息安全5个方面指导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政务法(专家建议稿)》(2009)发布,表明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立法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客观而言,我国电子政务的标准化程度仍然不够,标准指标设计上相对宽泛,尚需各部门针对电子政务实际进一步细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操作性。此外,电子政务安全认证体系尚需逐步健全。

(4)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依然存在。到目前为止,早期投资建设的信息系统已进入应用维护阶段,电子政务发展正处在由建设向运维转型的时期。据统计,全国信息化建设新增项目呈逐年减少的局面,信息化资产增速逐年放缓。然而,电子政务工作依然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技术、轻管理”等现象,对运维工作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在电子政务成熟的国家,运维资金一般占到电子政务资金总投入的75%以上,而我国80%的资金都投入到了电子政务的建设中,比较而言对运维工作的重视和投入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5)电子政务的效能评估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如欧盟出台《2007-2010年提升电子政务效率和效能的关键行动计划》作为指导欧盟提升电子政务效率效能的里程碑式文件。我国对电子政务的效能评估、监督考核体系的建设刚刚起步,构建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电子政务体系必须要有有效的评估和监督体系作为支撑。

基于此,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及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多渠道促进电子政务的均衡发展等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电子政务发展的重点环节。

三、对电子政务发展的思考

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服务创新的同时,需紧密结合新技术新方法,加强电子政务自身创新。当前,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等是信息技术领域的热点和趋势,这些新的理念和技术将引导和促进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电子政务也将成为助推新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也要尽力避免对新技术的盲从,应当以科学发展的态度,确定新技术应用的着力点。

1进一步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的互动功能,使其成为转变政府职能的有力抓手。互联网已成为了解民意、倾听民声、体现民情的重要载体,网络问政是提升政府民主建设的重要渠道,也是检验政府行政能力的监督利器。政府门户网站的定位不仅包括政务宣传、信息公开,更要强化政府门户网站的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使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政府对外宣传的窗口、为民服务的窗口。同时,相关网络监管部门也要对网络文化、网络民情民意予以正确引导。

2物联网将进一步推动电子政务应用向人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物联网是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问题,我们提出的“感知中国”、“智慧城市”的构想均为基于物联网思想驱动而勾画的建设架构。从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组成来看,包括感知层(信息采集,以RFID为核心)、网络层(信息传输)、应用层(信息分析处理,提供信息服务),物联网自身的产业链很长,涉及传感、芯片、软件、终端、网络到业务应用等众多产业领域。然而目前对于物联网的讨论更多集中于感知层,对芯片等硬件层的关注度明显高于对软件应用和计算能力的关注,物联网应用集中在城市管理、公共安全、智能交通、环境监测等方面。我们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物联网在面向社会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政府部门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有效提升政府工作和服务的效能。此外,近年基于RFID技术提出的面向政府应用的有源文件、资产管理等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也有较为典型的应用,我们认为该方面的应用还需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性能价格的综合判断和科学决策。从对物联网的应用分析来看,物联网与传统传感网接近,而业界对于物联网内涵和边界的界定仍然众说纷纭,且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开放、共享的电子政务物联网架构体系还未形成。

3云计算模式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还需从需求出发、切合实际审慎对待。云计算是将大量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形成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易扩展的服务。物联网大规模应用涉及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必须依托云计算平台,云计算是判别物联网规模化应用的特征。理论上而言,基于虚拟化技术的云计算模式可解决电子政务中安全、性能和成本等方面的问题,美国、新加坡等均有成功的实施经验,如新加坡利用商业公共、政府私有、内部云等不同层级的计算云分别满足电子政务中不同的应用和管理需求。但是,云计算在国内尚处于准备阶段,应用仍然相对匮乏,目前建设的超算中心、云计算中心主要面向科研计算、工业计算、仿真计算等领域。电子政务中应用云计算模式需要重点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从电子政务自身的计算需求出发,云计算的特色是其超强的计算能力,如气象、地震、生物、工业制造、高技术仿真等涉及海量数据计算的领域能体现出其技术优势,而一般性电子政务应用采用云计算则须充分衡量成本和收益的关系问题。二是要充分考虑到云计算的风险,政府对商业外包计算服务的信任程度、电子政务应用数据的安全隐私问题等都需优先考虑,尤其云计算模式与正在实施的等级保护、分级保护等相关技术标准和要求的匹配性和兼容性还须商榷。

篇5:桂林电子政务发展分析报告

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选择。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任务,经过过去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的快速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已经深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各级政务部门平稳运转和高效履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关键时期,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持续迅猛发展,对经济社会运行、生产生活方式、治国理政模式正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新的环境和要求,正处于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并存的关键历史时期。

目前,电子政务进入了一个实质性发展的阶段。其中,政务云和电子政务外网是建设的重点。电子政务外网是政府全面实现电子政务公开的基础平台,外网平台提供政府的各种服务,通过政府公众门户网站提交的信息查询请求和业务请求,由政府外网的对外数据中心和业务平台处理。另外,政府外网是实现政府监管功能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务外网的建设是整个电子政务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电子政务云领域,“简政放权年”和“为民服务年”是今年电子政务云最为显著的两个标签。前者指向了电子政务云领域国家政策密集落地的背景,让市场发展有据可依;后者则指向了政务应用的市场环境逐渐成熟,正处于质量齐变的关键时期,暗合国家信息惠民战略。近日,在首届中国政务云实践峰会上,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杜平说了电子政务的4大关键词:大数据、非统计数据体系、移动办公、三网融合。而这四大关键词全部指向云计算。

今年,桂林市将以打造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抓手,重点推进三大公共服务平台及三大应用平台建设,并依托这六大信息平台积极培育信息消费热点和增长点,全力打造“智慧桂林”。桂林市将加快完善的三大公共服务平台中,首要完善的就是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即以信息中心政务云为支撑,逐步实现政务系统应用向政务云集中,实现平台共享、数据互通的目标,尝试建立采购外包服务制度,以市场化形式为社会提供云计算服务。

现在,桂林各单位申报的新建项目已经不允许新建或扩建计算机机房,所需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由桂林市政务云平台或者社会云服务商,如桂云提供;桂林已建有市本级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统一协同办公平台、监控视频共享平台、互联网信息收集分析平台等多个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现在要使用这些平台,可向市信息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市信息中心鼓励建设基于这些公共平台的业务应用系统和专题数据,但是不再批准各单位自建相同或类似平台。

同时,桂林市还将建设桂林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旅游公共服务指挥平台、12345公共服务平台等三大应用平台,充实智慧城市内容。市工信委将通过建设桂林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涵盖宏观经济、人口、法人、旅游、建筑物、地理信息等专题数据,今年初步建立起旅游数据中心运行框架,打牢智慧旅游建设的基础。旅游公共服务指挥平台则是以桂林综合旅游数据中心为中枢,打造全覆盖的旅游公共服务指挥平台,实现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务网络化、合作智能化。

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意见》指出:鼓励应用云计算技术整合改造现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实现各领域政务信息系统整体部署和共建共用。此外,现今PPP模式的兴起,对电子政务云服务采购的方式形成了有益的探索。以往以硬件为主,买卖即交易完成的商业规则会向运营收费的方式转变。

广西区内,以近期桂林电信实地考察学习的柳州政务云为例,该项目由柳州电信和中兴联合建设,电信建设,中兴公司参与运维,最后政府每年用服务费来购买相应云服务,政务云机房设置在柳州电信机房内。从基础架构切入政务云市场也是通信设备公司的优势所在。相似的例子是南宁政务云的建立,也是由南宁电信联合华为共同建设,现已基本建成。未来,运营商联合通信设备提供商联合承建数据中心,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进行运营,将是大势所趋。在政策与运营模式合力之下,政务云市场即将迎来新一轮的数据中心整合,在新的政务云采购上,政府会逐渐倾向于“采购云计算服务”,而减少对实体云数据中心的采购。在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方面,今年3月7日,中国电信兴安分公司与兴安县政府签署了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协议,桂林市第一个电子政务外网项目正式启动。兴安县电子政务外网是按照自治区、桂林市统一规划和总体部署,利用高品质带宽基础及智能办公资源,打造横向互联、纵向互通的城域网网络平台。通过建设政府公共资源共享体系,可在县直部门、乡镇之间搭建公共非涉密信息传输通道,实现中央、自治区、市、县、乡镇五级党政部门之间互联互通、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该项目一期工程覆盖县本级67个党政部门。

篇6: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起步晚、发展快、问题多。本文在概述了电子政务及其在中国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四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电子政务地区差距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加快了信息化进程。我国政府将1999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正式把政府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列为政府现代化的主要建设目标之一。

一、电子政务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电子政务(E—goverment),通俗的讲,就是政府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它是以计算机技术、INTER-NET技术和系统化办公软件为基础的,通过建立各级政府的门户网站将大量繁杂的行政管理事务按照拟订好的程序在互联网和局域网上实施的一种高效率的政府工作方式。与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相比,电子政务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网络化。利用互联网和局域网对传统政府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进行纵向压缩和横向拉深,实现政务管理的扁平化,横向拓宽政府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品质。通过建立政府间、部门间、区域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和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式网络关系,打破传统的层级屏障和制度壁垒,实现政务管理的网络化、整合化和并行化。

第二,数字化模块管理。传统的政府管理是建立在行政区划和部门分工基础上的一种物理模块管理。而电子政务则是通过建立GtoG(政府对政府)、GtoB(政府对企业)、GtoC(政府对公民)、GtoE(政府对公务员)四个数字化政务管理模块,明确划分管理对象,合理安排工作流程,科学制定决策方案。因此,电子政务是一种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管理。

第三,无缝隙、整合化的社会服务理念。电子政务采取的是7x24(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无缝隙政务管理方式。同时,电子政务的实施还将为公众提供跨地域、跨时空、跨部门、全方位的便捷、高效、优质的整合化服务。第四,政务公开,便于接受社会监督。政府网站的建立使得政务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能够直观的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使公众知晓政府究竟在做些什么,加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从而增加政府的亲和力。同时,电子政务也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社会监督平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政府都把发展电子政务看成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改善政府管理水平、提高政府服务品质,进而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国的电子政务起步较晚,但总体发展速度惊人。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政府办公自动化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重点是计算机在政府管理中的普及应用。由于当时计算机单机价格过高,政府机关很难实现批量购买和装备,所以只是在个别部门中进行了办公自动化的尝试。此外,当时市场推出的各类办公软件在学习和使用上难度都很大,这也造成了大量政府工作人员难以快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这一时期,政府办公自动化的进程缓慢。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三金工程'的实施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先后推出了“金桥”、“金关”和“金卡”工程。“三金工程”的实施,加速了中国政府信息化进程,为全面启动电子政务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电子政务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中国政府将1999年确定为“政府上网年”,标志着“中国政府上网工程'正式启动,这也使得中国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实质性的发展阶段。目前,国家各部、委、办、局以及地市级以上的地方政府都已建起了自己的网站。特别是一些经济中心城市的政府网站,不仅内容齐全、服务全面周到而且信息发布和更新快捷高效。综上所述,中国电子政务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我们用了10余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近40年的电子政务基础建设任务。然而,我们必须同时看到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加以分析。从宏观上看:首先,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的技术标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势头强劲,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相继建立了4929个政府门户网站。在多数政府网站建设过程中,都各自制定了发展规划和技术标准,使得建立起来的政府网站往往只能适用于本系统和本行政辖区内的各项管理事务,而普遍忽视了与相关政府和部门的数据接口问题,从而造成数据传输过程中系统不支持、软件不兼容、数据无法正常传输等技术性问题。这不仅极大的限制了政府网站作用的发挥,同时也将为日后统一规划、技术接轨设臵障碍。因此,及早制定电子政务整体发展规划,统一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其次,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距问题。近年来,中国电子政务发展迅速,但同时也暴露出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同中西部欠发达省区之间的差距。东部地区无论就注册域名的数量上还是网站建设的规模以及网站服务种类和信息更新等方面都明显的优于中西部省区;二是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网站建设比较成功的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大连、福州、兰州等省会中心城市。相比较而言,中小城市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有限,因此网站建设在质上和量上都同中心城市有着明显差距;三是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发展迟缓。目前,我国尚有相当数量的基层政府没有实现“上网”,甚至部分偏远地区的基层政府尚未实现办公自动化。这种发展差距不仅制约着基层政府的政务管理活动,同时也影响整个政府管理网络和电子政务体系的建设。

第三,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直接影响着电子政务的实施。我国目前拥有540万政府公务员和270万党群机关工作人员。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公务员(含党群机关中的工作人员)总数的10%,专科以上学历也只占到公务员总数的50%。此外,中央直属机关公务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明显高于地方政府,东部发达省市的公务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明显高于中西部欠发达省区。公务员队伍的素质问题直接影响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质量。

第四,重技术改造,轻体制改革。实施电子政务的核心价值在于政务而非电子,即改善政府治理能力,提高政府管理绩效,提升政府服务品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价值目标。电子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都是服务于这一价值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各级政府在加快发展电子政务的同时却忽视了自身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从而把发展电子政务单纯理解为对传统政府体制的技术化改造。仅仅靠高科技来武装政府,将无助于政府治理能力的改善。

从微观层次上看:其一,多数政府网站发布信息迟缓、信息更新不及时。各级政府在站点建设过程中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也正是中国政府网站建设快速高效的主要原因。但随着站点的建成,站点管理和日常维护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具体表现在:信息发布不及时,信息更新频率慢。其二,不少政府网站发布的信息过于单一,缺乏实质性内容,无法体现政府网站的服务性和公共性。有些政府和部门更是把政务网站办成了新闻联播和会议纪要,缺乏真正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和网上办公一体化服务。其

三、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形式主义之风。有相当一部分政府机关仅仅把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政府网站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把网站的建成视为个人的政治业绩,从而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大搞形式主义。在相当一部分政府主页中,看似内容丰富,实际却包含了许多无法打开的空页。即便是打开了也只有简短的文字说明,而缺乏实际意义。

三、关于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制定一个规范统一、稳步发展、以点带面、合理布局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中国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只有中央统一规划,特别是由中央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包括统一的操作平台、统一的电子办公系统软件、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以及政务网站的基本模式和主题框架等)。此外,我们还必须坚持稳步发展的战略,反对急进、冒进,反对一哄而上。中央应在充分考虑到地区发展差距的同时合理选择试点单位,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其次,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公务员队伍的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公务员队伍进行计算机、互联网以及办公软件使用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地点和内容,把培训作为公务员上岗的必备条件之一。二是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除对备考人员的学历资格严格审查外,还应全面考察备考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考试内容上,可以适当增加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的考核。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省市在公务员招考中增加了计算机考试。

第三,加强电子政务的立法工作。法律和法规是确保电子政务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西方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经验之一便是制定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来规范电子政务(包括电子签名、电子印章、电子信息发布、电子证件、电子公文等),并维护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目前,我国比较系统、详实并具有可操作性的电子政务法规尚未出台。电子政务的法律效力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是导致人们难以严肃对待电子政务的主要原因,这也极大的制约了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第四,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政府体制改革。电子政务是信息社会政务管理的目标模式。发展电子政务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政府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改造,同时也包含着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具体的说,就是要构建扁平化的矩阵式、网络式政府组织结构;建立以信息流、工作流为基础的数字化运行机制;塑造参与式管理理念和动态的政府职能调节机制等内容。只有坚持“两手抓",才能把政府体制改革同电子政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把政府体制改革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会计求职简历参考下一篇:保前调查和保后检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