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课堂建设标准

2023-06-01

第一篇:中职学校课堂建设标准

中职学校会计课程标准

会 计 专 业 课程标准

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二〇一二年九月

一、专业名称 会计

二、职业岗位描述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面向中小企业及非营利单位,培养从事出纳、会计核算和日常会计管理以及代理记账等工作的会计人员。

出纳岗位:办理现金收支、银行转账、日记账登记、现金保管、银行存款核对以及银行账户管理等业务。

会计核算岗位:处理资产核算、权益核算、收益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报等业务。

会计管理岗位:从事或参与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制度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

三、招生对象

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

四、学制

三年;

五、培养目标

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培养具有较强的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相应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锐意进取的学习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

六、毕业上岗标准

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的学习,达到基本考核要求,成绩合格,取得毕业证书;达到会计上岗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七、课程路线与体系

八、核心课程基本内容

十、教学实施条件

(一)教师任职条件 1.专任教师

(1)具有中职教师资格证;

(2)具有会计岗位工作经历,熟悉会计业务; (3)精通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4)具有较强的教研与科研能力。 2.兼职教师

(1)具有5年以上会计及相关岗位工作经历,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在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奖励; (3)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二)实践教学条件 1.仿真实训

(1)实训场所:用于进行会计基本技能训练用的实训室;配置有应用会计核算模拟实训软件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网络环境的计算机机房;具备会计分岗位操作的企业财务模拟环境及模拟银行、模拟税务等外部环境的实训室;

(2)实训工具设备:会计工作所涉及到的各类办公设施设备及基本文具;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演练的沙盘及相关资料;

(3)会计日常用品;

(4)仿真实训资料:企业工商注册、银行开户、税务登记、会 计核算等相关资料;

(5)模拟实训软件:会计核算模拟软件、成本计算模拟软件、税费计算与申报模拟系统、财务分析模拟软件、企业版财务软件、审计软件、小键盘票据录入实训软件、企业ERP资源管理软件等;

(6)配备足够数量的校内实训指导教师。 2.顶岗实习

(1)具有足够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

(2)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应具备相应的实习条件,足够容纳学生,并为学生提供食宿及发放补助;

(3)配备足够数量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

(三)学习资源

电子教材及其配备的教学课件、生产工艺过程教学录像、会计实践操作流程教学录象及技能演示录像、理实一体教学、校内仿真实训及校外顶岗实践管理制度、学生手册、会计法律法规汇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及模拟习题。

十一、教学组织与评价

(一)教学组织

本专业教学组织遵循“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中职教育教学理念,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校内仿真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递进的形式组织教学。理实一体教学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运用“六步法”组织课堂教学;校内仿真实训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共同完成,通过分岗实训、混岗实训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实训教学;校外顶岗实习以校外指导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通过在生产、经营、管理一线顶岗实践组织教学。

(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教学实施前,对学生所做的工作计划进行检查,调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设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因材施教,顺利实施教学。

2.形成性评价。教学实施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操作过程,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方法问题和操作偏差,寻找教学实施方案本身存在的不足。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及时调整教学组织实施方案。

3.总结性评价。教学实施后,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就业单位意见反馈和社会评价,对专业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适应性和毕业生的质量以及教学组织的满意度进行考察,为修订新的专业标准和教学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第二篇:中职学校财务会计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会计学是一门技术应用性较强的经济管理学科。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显得愈加突出,其在国民经济管理和规范市场秩序中的作用更显重要。会计专业作为一个传统专业,在中职学校教学中,其教育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滞后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会计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会计专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是否牢固,基本功是否扎实,会直接影响其对会计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笔者从教20年来,通过深入地观察和分析,了解到许多学生在学习财务会计课程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理解力不强,导致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收效甚微;一些学生受“学得多,用得少”的思想影响,认为上岗后有专门的会计软件,简单练练就学会了,所以学习积极性不强。如何能让学生对财务会计这门课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经过大量地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选好教材

我们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选用的教材要考虑到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的教学要求,以强化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较完整地阐述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力求在结构体系上具有基础性、新颖性和通用性。同时,教材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要本着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既要考虑学生层次,也要考虑教材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就业实际。

二、培养兴趣

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学习的成功与否,并不完全在于学生先天的智力因素,主要还在于学习兴趣的养成,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正确引导。因此,我们要找出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原因,对症下药。我通过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很多、比较零散、越学越难、越听越糊涂,于是渐渐产生厌学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并现身说法,告诉他们学好会计并不难,首先要放下思想包袱,同时还需勤学苦练。我让成绩好的学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慢慢地,学生们发现了学习的乐趣,逐渐进入学习状态。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化

传统的教课方式是教师满堂灌,学生一味听,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听不进去。结果是教师很累,学生学不到知识。实践证明,只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此外,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做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通过争论、讨论、辩论等方式解决问题。最后,要留足够的时间做好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对于较难的作业,教师可适当提示和讲解。

四、充分运用仿真教学法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所以其毕业生必须“学会工作”,参加工作就能马上胜任相应的工作岗位。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完成一些难度不同的工作任务,获得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并初步积累工作经验。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模拟的职场环境,设计模拟工作过程的若干项目模块来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模拟职场行动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和实践。每个项目模块的内容都要科学、合理,且要体现工作任务、制定计划、实施和评估反馈这一系列过程。课程要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学习体验和创造性表现,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五、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财务会计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在其讲授过程中,应配套进行一些企业业务的经济模拟训练,使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相结合,既能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校可以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着重加强学生综合模拟实习技能以及财务会计软件的操作技能,要聘请具有丰富会计经验的会计人员做学生的实训指导教师,使学生在生产一线得到足够的实践锻炼和实习指导。

(责编 陈 颖)

第三篇: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

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试行)

安徽省教育厅 2014年11月

- 12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四化”目标,“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战略要求,并被写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的革命性影响愈显突出,已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对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教育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安徽省人民政府于2014年3月28日颁布了《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皖政〔2014〕25号),2014年5月20日安徽省教育厅颁布了《安徽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皖教秘职成〔2014〕40号)。

为深入贯彻国家和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文件精神,认真落实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部署,科学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特制定本规范。

- 56硬件基础对学校信息化起着支持作用。硬件基础主要包括校园网络、网络中心机房和设备、信息化教室、信息化教学终端、数字化功能实训室、多媒体教学设备、仿真室、课件室、录播室等。

(二)软件基础平台建设

软件基础平台是学校信息化管理、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基础,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舞台。数字化软件基础平台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及公共管理服务平台、教学资源应用、管理与开发平台。前者包括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办公OA、学校资产、人力资源和师生学习档案管理等,后者包括专业教学方案、课程资源、网络教学资源、数字化综合实习实训、试题库、试卷库、教科研资料库等。

(三)学校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

教师和学生是数字校园的使用者和实践者,也是数字校园的服务对象。数字校园建设过程要突出培养学校管理者现代化管理能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创新能力,以及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和学习能力。

具体包括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数,重点专业主干课程信息化教学的课时数,网络在线课程数、课时数,使用数字校园平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数,使用数字校园平台参与学习的学生数,信息化教学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信息化教学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就业的助推作用,信息化对规范学校管理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效率、促进学校现代化管理、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助推作用等。

(四)保障机制建设

保障机制是上述三个方面数字校园建设内容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也为数字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支撑,包括学校领导对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视程度、组织架构、信息化领导力建设、资金投入、人员培训、制度建设等方面。

五、硬件基础能力建设

硬件是软件的运行基础,校园网络是数字校园的高速公路。因此,硬件基础能力决定着数字校园的服务能力、开发潜力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能力。

中职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施设备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特点,遵循标准化、规范化、通用化和兼容性原则,兼具安全性和可扩展性。在网络管理和信息安全方面要遵守国家有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一)校园网络

中职学校校园网络建设要以实用、高效、稳定、可靠、安全可控为标准,为师生资源共享、教育教学活动开展、职业技能实习实训、学校信息化管理和网络文化生活等提供网络支撑环境。

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要求如下:

1.校园网络建设应有建设规划和设计方案,在进行技术论证、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建设。校园网络所使用的设备和产品,应是国家权威机构经过针对性的技术测试并验证合格。

- 910建设要求如下:

1.在学校的公共空间配置合适的公用终端,如大屏幕电视、触控一体计算机等;

2.办公场所应配备办公计算机,以满足工作需要;

3.教师应配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台式计算机,师机比应达到1:1;

4.应鼓励学生购置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教学终端设备用于学习;学生个人学习终端数应达到1:1;

5.学校应在公共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功能实训室、虚拟仿真室、数字技能室部署计算机。以上用于学生学习与实训的公共计算机台数应达到或超过在校生的1/5,即生机比5:1。

6.学校为学生学习终端提供方便的有线或无线接入、电源充电、储存管理、专用课桌等配套服务。

(四)信息化教室

信息化教室是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场地。省级、国家级示范校信息化教室数应与在校教学班数相当,达到1:1的规模。其他各类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室数不低于在校教学班数的50%。信息化教室建设要求如下:

1.应有2个或多个有线网络信息接入点,并有可管理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

2.应有与本教室学生数相当的电源插口,供学生学习终端使用;电源布置应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3.教师端应配备65寸及以上尺寸的交互式触控屏(教师自带笔记本配合使用)或触控一体机,或者配备“投影机+电子白板+电子展台+音响设备+计算机”多媒体组合设备,以满足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数字资源展示与交互式教学需要。

4.信息化教室的施工、布线等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

(五)数字化技能教室

数字化技能教室是指实物设备与计算机系统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室,实操实训功能由实物设备实现,实物设备的控制由计算机系统承担,支持技能演示、模拟训练、计算机考核等教学活动。

实物设备既可以为生产设备,也可以用仿真设备来替代,实物设备具有可实现接触型技能训练的功能,包括对设备外形与结构的认识,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过程、维护保养、维修等技能训练功能;

省级、国家级示范校的重点专业中,加工制造类专业、信息工程类专业应建设有数字化技能教室。数字化技能教室的建设要求如下:

1.数字化技能教室的计算机和实物设备配置应至少能满足一个实训班使用;

2.计算机系统应配置联网的计算机、实训仿真软件、投影设备或大屏幕触控一体机等;

3.能完成对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的认识教学,对生产设备的结构、拆卸、组装、维护、保养的演示教学,对生产操作过程的仿真训练。

4.辅助考核及其它可用计算机实现的功能。

- 1314录播系统是一种集声、光、电于一身,聚音、像于一体,汇采、传、授于一线的教学与网络相结合的新型教育传播系统。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录播教室除了具有一般的多媒体教学功能外,还具有可以将授课教师的电子讲稿、多媒体课件与授课过程同步录制下来,根据需要合成为实时影像资源的多功能录播系统。

录播教室的建构对于中职学校教学资源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精品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建设,以实现学校优质精品课程资源的网络共享,促成网络交互学习;

2.在教学观摩、研究、评价、管理等方面,通过观摩教师的行为、讲话、板书、师生互动、课件等教学过程的录像,配合教学评估质量监测系统,更好地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管理,以提高教学质量。 录播教室建设要求如下:

1.录播教室录制的课堂教学,应支持视频流媒体和三分屏格式; 2.录播教室要能支持网络实时直播及录像存储; 3.录播教室录制的课程,要画面清晰、流畅;

4.录播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应满足远程教学和微课教学的实际需求,属于同类产品的主流配置,具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

5.录播教室的施工、布线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

6.要有专人负责录播教室的管理和维护,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十)其他数字化环境

其他数字化环境是指除学校经常用到的多媒体教室、信息化教室、计算机教室、教师研训室、录播教室等以外的各种信息化环境。这些数字化环境不一定都要单独建设专用场所或教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在已有的教室内通过增添设备或软件,实现其应有的功能,建设要求如下:

1.建设校园数字广播系统,及时传播校园资讯; 2.建设校园网络电视台,丰富和传播校园文化;

3.建设数字校园安全防护系统,保障师生人身和校园财产的安全; 4.建设数字探究实验室,鼓励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体验探究过程; 5.建设一卡通系统,便利广大师生的校园生活。

六、软件基础平台建设

应用服务是基于软件应用系统提供的信息化服务。数字校园中的应用服务体系包括基础服务、教学应用服务、管理应用服务、教研应用服务和生活应用服务。

软件应用系统的建设主要有两种模式,分别是云服务模式和自建模式。云服务模式即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的规划、设计、开发部署和维护由上级部门负责,学校只负责应用;自建模式即由学校负责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以及应用,部署在学校数据中心,通过信息交换的方式与外部联通。具有通用流程、高度共享需求的系统,如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等,建议采用云服务模式;具有本校办学特色的软件、高占用带宽的平台,建议采用自建模式。应用系统设计与建设要遵循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应用系统之间要有效集成并预留接口,以便后期扩展和实现区域数据共享。学校

- 1718的安全可靠,保障信息不被非法用户窃取;保障用户的合法身份不被盗用。 具体技术功能要求:实现内容管理建站系统,网站栏目管理更加导向学校,网站管理员以所见即所得式、自定义对页面和栏目实现设置与管理;实现网页区域功能模块自由组合,网站具有全文检索功能,以便站内信息快速查找、检阅;支持门户网站群的建设模式;支持主从式结构;支持内外网结构;支持分布式结构;支持集中管理、分布式维护;支持分级分类授权;可远程管理和维护;提供网站内容的采、编、发;提供网站动态模板可视化管理;模板与内容彻底分离;共享大量展示组件,方便内容的多样化展现;与门户系统有机集成,可扩展成应用门户,完成投入一套系统即可满足整个学校组织的网站建设需要。

(二)学校资源服务平台

建设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校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学校资源服务平台主要包括:资源制作平台、资源管理平台、资源利用平台和资源交流平台等四大系列,并提供多系统耦合平台在网络环境中将各个平台耦合起来,共享数据,形成一个基于云计算技术标准的数据互通的教育资源库软件环境,通过学校资源子站门户对用户服务。该框架具有共享性、开放性、服务性和流程化的特色,用以实现资源共享服务、知识积累服务、学习模式服务、数据管理服务等。学校资源服务平台向上与安徽省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有机对接,平行与各兄弟学校平台互动融合。在学校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整体框架下,开发多门资源开发重点专业,协作开发校本教学资源,并建成并与省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无缝对接,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1.资源制作平台服务 (1)教师电子备课服务:

1)支持目录结构管理,可根据需要灵活创建个人和公共的教案目录结构,支持目录的创建、重命名和删除、移动、收藏等功能,个人教案目录由老师各自管理和使用。

2)支持教案设计;支持素材与教案可以在浏览器中方便的阅览、编辑、共享和打印电子教案和教学素材。

3)支持对教案和教学素材的收藏功能;支持评论和评论管理功能。 (2)微课资源制作工具服务:教师通过微课工具服务在电脑、PAD、手机硬件等终端设备上,将围绕某一特定教学内容(知识点、习题、重难点内容等)的素材导入和现场教学结果导入资源平台指定目录下。 支持云加端自动推送的应用,微课资源制作工具与学校数字校园资源管理平台无缝对接,统一获取教学素材,不限系统导入、拍照和二维码扫描等获取资源方式。让微课制作起来和微课教学更简单和易用。

2.资源管理平台服务

(1)服务内容:构建以校本资源为核心,同时可以兼容异构数据的校级教学资源管理与应用平台,服务于各类有关教学资源与应用相关支撑。

(2)支持对全校教学和管理类的文档、图片、音视频、软件等各种电子文件资源进行整理与分类,通过 Web 浏览器操作,提供文件的存储、管理、共享、检索、上传、下载等操作。

- 2122平台等各应用平台和系统构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教学环境:实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过程控制为核心,从课程资源管理、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作业与评价等功能的完整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并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功能和权限设置,还可实现终身教育学习平台建设。同时减少学校的人、财、物的投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网络同步课程。网络同步课堂服务是基于BS技术架构,打开网页即可为师生双方提供了广播质量好、视频流畅、语音清晰一个虚拟的教学课堂。学生可以与老师进行双向交互的教与学活动。教师能够方便地管理和控制远程教学期间网络虚拟课堂上学生的动态。可以实现视频、音频、文字、图像等实时交互的在线教学系统。系统支持单个教师面向多个课堂(学生教学),也支持多个教师多组合的课堂教学。同时还支持:音视频自然流畅,无断续等现象;支持数据协作功能,可同步观看多种格式文档,视频,图片等;具备电子教鞭,电子白板功能;可共享电脑桌面内容,网页同步浏览;满足多个课堂同时开课,多课堂及远程集中管理的应用需求。课堂可以录制,录制的课程可以提供点播等,实现虚拟课堂的同步教学。同步课堂在线并发用户数量不低于学校实际在校师生数量的30%。

4.资源交流平台服务

依托“学校资源服务平台”,拓展建设教师和学生网络学习空间服务平台,建设可学习、可交流、可上传、可下载、可交互、可跟踪、可评价、可统计,方便、友好、多通道的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空间,全面实施职业学校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加强教师、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和互动,职业学校教师之间开展网络学习、网络教研、网络观摩活动。 人人通应用空间应用是数字校园建设之“媒体”部分,实现三大交互策略:能在一个平台内,实现互联系下的三种主要沟通方式“邮件、即时通讯、媒体发布”;分组策略:可以实现任意形式的分组策略,如按班级、年级、学习兴趣小组、技能大赛小组、校内集体活动自定义教学小组等;在线应用:提供在线的投票、在线表扬、在线关注等主流SNS交流模式;“学校资源管理服务平台”与“人人通空间应用平台”有机对接,由此组成完整资源交流服务平台,对资源平台的内容进行直接调用与传递。同时,所传递的内容无需下载,实现在线预览,方便教学。真正实现“资源在应用中产生”。

(三)学校管理服务平台

学校管理服务平台是围绕学校学籍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公文管理、人事管理、资产管理等多个信息化应用集合,实现对学校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旨在运用信息技术为学校日常管理服务,全面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在满足学校管理服务工作高效化、无纸化和网络化需求的同时,提高学校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并及时为学校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1.教务综合管理服务 (1)排课及课表管理服务:

1)支持符合职业学校教学特点的手动和智能排课两种排课方式。

- 2526提供管理及服务的数字化环境。

(2)学生业务服务:招生办:针对新生信息进行添加操作,填写学生信息,再进行分班操作。学生处:方便学校管理员对学生信息进行设置。包括以下子功能:学生基本信息:对学生信息进行导入、设置密码、修改信息等操作;学籍管理:进行休学、退学的操作;日常管理:进行班级的添加、以及检查、考勤等日常管理操作;

收费管理:对学生费用进行管理;宿舍管理:对学生进行分宿舍操作以及相关业务管理;证书管理:对学生证书进行添加操作。财务处:费用管理,对学生的费用信息进行填写,包括应缴费管理、缴费管理、缴费统计等。后勤处:对学生进行物品发放的操作。教学处:对学生进行教材发放的统计操作。就业办:记录学生的毕业信息和实习信息等。

(3)学工管理服务:支持由综合信息管理、奖惩、资助、思政、校企合作等部分组成学工管理服务。业务流程与招生、迎新、就业、离校系统衔接,集中了学生信息、奖、惩、助、贷、勤、补等业务内容,优化业务流程,围绕着学生从入校到离校的过程。支持自定义填加学工服务管理模块,如竞赛管理服务模块、技能鉴定服务模块等。

(4)学生学业服务:支持学生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考试报名、学生评教、评教记录、实习信息、实习月报、单位评价、、实习成绩、实习总结毕业补考、问卷调查等服务。

(5)实习管理服务:对顶岗实习全过程进行管理、监控、评价,实时记录学生实习阶段的全部动态,自动形成学生个人档案记录。

可自定义实习单位的设置和审核;实习班级和学生的实习资格审批;学生实习月报的管理;实习过程中企业与学生的双向评价生成和最终学生完成实习结束报告等实习服务模块。

(6)毕业管理服务:

1)支持毕业生离校业务的数字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其中包括所有毕业生离校工作涉及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宿管中心、保卫处、校医院、卡务中心等多个部门。

2)支持离校情况各类统计查询,如办理进度查询、办理记录查询、总体进度统计、项目办理统计查询等。

(7)就业管理服务:

1)支持除了包含传统的学生就业政策管理、学生就业咨询管理、就业状况管理、毕业生管理、毕业生异动管理、招聘会管理等服务。

2)支持毕业生就业各类统计查询。围绕学校就业工作,提供单位情况、生源情况、供需情况、签约率、工资收入等各类统计报表。为领导的决策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七、师生发展

数字校园环境下,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将发生革命性变革,对职业学校教师的信息化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为了在数字时代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学生需要借助数字校园发展自身的信息化职业能力。

本规范从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学习方式与技能、合作与交流和社会

- 2930(6)遵守模拟实训基地的相关规范和流程,做出合理恰当的操作。 (7)理解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要扬长避短的使用,既不能因为存在正面作用而全盘接受,也不能因为存在负面作用而一味否定。

(二)教师发展 1.意识与态度

(1)重要性的认识: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职业教育内涵的变化,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变革;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了解信息技术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和意义;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实用型与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2)应用意识:具有在教学中应用各类教学资源、利用数字校园提供的网络教学服务功能组织教学实践活动的意识;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具有积累和丰富开放课程、学习资源的意识;关注教育技术、教育理念的最新发展,并尝试将新的教育技术应用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

(3)评价与反思: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征,对教学资源利用效果、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终身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不断追踪和学习岗位信息技术的意识。

2.知识与技能

(1)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基础、系统化教学设计模式和教育技术研究方法;了解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教学活动;了解实训仿真、虚拟仿真系统等职业教育特色教学资源的特点和作用;了解职业教育中需要采用的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尤其是真实性评价工具的作用;了解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分析和研究职业教育中的教育和教学问题。

(2)基本技能:理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能够清晰地描述教学目标;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和使用校本、通用、实训仿真等各类教学资源的方法;按照教学目标选择与开发常见教学媒体的方法;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3)教学技能:了解职业教育特色教学资源,如实训仿真、虚拟仿真等特色教学资源的作用;按照教学目标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混合式教学活动;了解职业教育特殊的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特别要重视真实性教学评价工具的开发和使用;了解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建立教学资源列表,定期收集行业协会发布的教学资源和信息,掌握岗位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

3.应用与创新

(1)教学设计与实施:了解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

- 3334

(二)信息化领导力建设

1.学校领导应具备很强的信息化意识,把教育信息化发展当作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2.学校领导应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决策与规划能力,能结合学校特点与条件,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提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与主要内容。

3.学校领导应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组织与管理能力,为教师和学生创设有利于信息化应用和发展的条件和氛围,制定有效推进数字校园建设的保障制度;

4.学校领导应具备良好的学校信息化评价能力,能使用多种方法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

(三)资金投入

1.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列入各级财政教育经费预算,建立从公用经费中列支运营维护经费保障机制。

2.硬件、软件(含资源)和运维(含培训)的经费投入比例合理,不能过于关注硬件投入,要加大应用和培训方面的经费投入。

3.经费预算中应包括每年必要的运维经费。

(四)人员培训

1.学校应重视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等工作,全面推进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

2.积极开展网络课堂、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设计等竞赛活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积极开展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培训,提高教职员工的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素养。

4.依托专业领域、行业企业对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岗位实践培训。

(五)制度建设

1.建立完备的数字校园管理规章,包括校园网络管理、学校网络信息及安全管理、电子教室、功能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管理等,确保数字校园建设与管理在良好的制度下运行。

2.制定鼓励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的激励政策,落实信息化教学的常规化和常态化。

3.建立学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和制度,鼓励教师、学生、管理人员携手共建优质的、个性化的校本资源库。

- 37 -

第四篇: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汽修专职专任教师的工作要求及标准

汽修专职教师的工作要求及标准

1、课程教学:承担一门汽修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

2、实践教学:指导学生实验、实习、和技能训练。

3、教研工作:参加汽修实验室建设,参加专业进修、教育教学理论培训、汽车维修工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参加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反馈调查,在校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

4、科研工作:了解汽修专业发展动态,参加专业研究工作,参与技能培训和社会服务等工作。

5、行政工作:协助校领导和专业部主任指导新教师及外聘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担任教学或实践实训管理工作;担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或参与学生管理工作。

第五篇:中职学校专业社团建设的实践思考

——社团活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

学生社团是指由具有某方面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发成立的、为实现成员共同愿望而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社团活动,对中职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丰富学习乐趣,更是一种发展特长、操练技能、培养沟通、增加见识、增强人际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

中职学校学生社团正日益成为中职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技能的日趋成熟、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专业社团对于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发展以及中职生的成长成才具有较大的辅助作用,因其独特性、专业性、实用性而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和关注,本文着重思考中职学校社团建设实践对学生专业发展的成效。

一、 中职学校专业社团建设的实践意义

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开拓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流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专业性学生社团对促进专业课的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辅助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等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引导转变思想的作用。中职学生处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时期,思想不成熟,道德观念、是非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但是又极易反叛。专业性学生社团活动是非功利性的活动,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生

1 的兴趣爱好,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意识往往在社团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养成。因此,学校以专业性学生社团活动为依托,抓好学生平时的专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社团活动中去。

二)提供交流平台的作用。专业性学生社团活动既可以为拓展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创造条件,又可以为学生交流情感提供机会和方便;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为学生健身强体提供可能,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奋斗的精神等。学生社团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实践和交流的重要组织平台:有特长的同学可以找到展示自我的舞台,有技艺的同学可以找到切磋比试的对手,想交流的同学可以找到互通心曲的朋友,想提高的同学可以找到相互请教的氛围。

三)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在学生社团活动中,通过兴趣和爱好的纽带,逐渐凝聚成一股力量,形成一种精神,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渴望技能的攀升,并把这种精神带到课堂,带到实训场地,带到顶岗实习岗位,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增强就业能力的作用。专业社团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团结协作能力的组织,这些社团和学生学习的专业紧密相连,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其就业打开了新的一片天地,让学生在就业、创业的道路上更加有信心。

五)促进专业发展的作用。中职学生加入某一专业社团,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并在不断向

2 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增强自信心,有利于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六)丰富课余生活的作用。学生社团是校园充满生机、活力和魅力的积极力量,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我校有不少专业类的学生社团,它们组织了相当数量的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加,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一方面可以极大丰富校园文娱活动的形式,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可以鼓励有才能、有特长、有兴趣爱好的同学多多学习、掌握技能、提高自己。

二、学生社团建设可以促进专业的发展

我们学校社团千姿百态:有数控社、园艺插花社、电子制作社、电子竞技社、模型制作社、计算机绘图社等专业技能类的;也有文学社、读书社、记者站、朗诵协会等学术类的;还有艺术团、合唱队、街舞社、漫画社、书法协会等艺术类的;有篮球队、武术社、棋牌社、健美操队、乒乓球俱乐部、花式跳绳俱乐部等体育类的;有动漫社、科技社、摄影协会等技术类的;有爱心社、心理协会、志愿者服务队等综合类的等等,充分体现了广大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充分的想象力。课堂学习之外,学生加入一个社团,可以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起重要作用。

学生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陶冶自己的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同时,社团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在平时的

3 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影响使社团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插花社的同学学会了如何欣赏花卉、表演插花技艺,在居室美化方面拥有一技之长,对提高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计算机绘图社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机绘图技能,培养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成为专业素质高的技能型应用人才。数控、钳工、电子等技能社的同学,经过3~4个学期社团的学习活动,拓展了知识,延伸了专业,提升了技能,极大多数技能社的学生达到了高级或技师水准,为顶岗就业奠定了扎实的技能本领。

中职学校教给学生的是各种实际需要的技能,这些技能既需要不断的训练加以巩固并提升,还需要融入思想进行创新与改造。受到于统一教学的局限,一些资质较好有更多发展潜力的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可以单独进行进一步探索的机会。而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专业社团,则可以为这些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以电子类、车工、钳工 数控、园林、计算机应用等专业,课外组建的科技创新小组、电脑制作等社团,为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机会。在目标一致兴趣相投的团队活动中,学生的创造热望得到极大的激发,很多思想火花借此产生。在历届上海星光大赛或全国技能大赛中,一些获奖的学生作品都是在社团活动中获得灵感并得以诞生的。获上海市第五届星光大赛获数控一等奖的仇崇明同学感慨地说:“学校数控社成就了我们,它为我们的技能提升保驾护航,今天的成绩应该归功于这个社团,感谢社团的指导老师,让专业社团发扬光大”。可以说,

4 是社团改变了他的素质,也改变了他的命运。我校的其他多个学生社团,各逞其能,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也收获丰硕。学生的潜能无穷无尽,给他们提供了腾飞的平台,他们便能张开翅膀飞出无尽的天空。而这些学生的成功又能刺激其他学生的探索欲望,对学校的专业发展也起到了无穷的推动作用。

三、学生社团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创业的摇篮

中职学校的学生注定要比普通学校的学生更早一步踏进社会,在学校学习的每一天都是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这就意味着职业学校要提前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活的草图,让学生感知到未来职业的实质。正常的课堂教学无法让学生自由发挥,构想未来的职业生活与实践,而社团建设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场所。如数控、车工、钳工、园林绿化专业的学生借用学校机器设备或场地,通过社团形式组建校内小工厂,在学校的领导与管理下,学生自主研发产品,自主联系售货途径。这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可以锻炼学生专业技能及社会生存能力,让学生提前接触到创业的各种事项,在成功或失败的体验里实际体会到工作及生活的喜悦或不易,对他们的未来职业指导起到更为实际的方向性作用。

这种创业性质的社团建设还能为社团发展积累资金,解决学校在建设社团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经费不足的问题,让学生在自给自足的实践中学会统筹管理,学会合理安排,也能让学生感受到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幸福感。例如学校组建的礼仪队,经常接到外出演出的任务,为一些开业盛典进行表演,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既形成了荣誉感,又

5 能得到邀请单位的感谢,让酒店服务专业的学生直接面向社会,体验所需的专业技能,极大地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提高技能的热望。

四、社团建设可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激发学生潜能 我校现有多个学生社团,多是根据学生实际和兴趣而创办,涉及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文体活动方面的足球社、篮球社、文学社、书画社等,还有结合学生专业特长而开设的计算机社、广播站等。这些社团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连,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目前,很多中职学生偏科、偏好专业现象占有一定的比例,不少学生从技术、技能培训和实践的需要出发而加入学生社团。在学生社团中,学生进行自治管理,通过各项活动的组织,校方的有力引导,可以使社团组织形成一种激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模式,对发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广大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中可培养学生民主、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保证了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在创建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

五、专业社团建设与德育教育活动相辅相成

通过社团活动,能有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同时,社团作为原点,更有传播、发散良性思想观点的作用,

6 有利于减轻学校思想教育的工作量,提高德育成功率。

一)充分利用德育课主渠道作用,辅助以学生社团活动增强教育实效。只要能拓宽思路,各门德育课程均可以在基于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实践活动。比如《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这两门课程可以合建一个名为“职场精英”的学生社团,组织学生学习办公软件的操作、训练职场礼仪、模拟面试、参观企业等活动。

二)抓重点德育教育活动,建设学生社团深化教育影响。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建设学生社团——国旗班,训练学生队列操练,培训国旗知识,完成升旗任务。一方面,可以提升升旗仪式活动水平,为普通同学提供榜样和精神向往;另一方面,可以塑造社团成员坚强的意志品格,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

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因此,在校园内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规范文明行为,提升礼仪素养,开展礼仪展示类活动,组织礼仪社团是必要而重要的。

“文明风采”竞赛是丰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内容,充分展示中职学生文明风采,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因此,建设与竞赛项目对应的学生社团,如演讲类、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类、中华才艺类的学生社团是进一步做好“文明风采”作品选拔工作的有效手段。

六、中职学校专业社团建设的思考

在社团建设实践中我们发现,中职学校社团发展不很成熟,由于其学生特点及学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社团的发展相对滞后。

7 学生社团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它作为学生的自发组织,其强大的生命力不容忽视,学生社团注定会作为校园文化中一支活跃的力量得到重视和发展。

一)学校应加大对专业社团的物质支持。专业社团在教学过程、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耗费的原料较多,学校应尽量满足及时购买活动所需的各种材料,保证社团活动正常进行。

二)加强安全教育,消除安全隐患。专业社团活动一般都在车间等场地进行,学生将操作各种机器设施,电器设备,人员又比较杂,辅导教师必须巡回指导与检查,防止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课程资源校本化。努力实现学生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化,使社团活动成为学校课程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加强指导。学校应利用各专业教师的特长,针对性地对各社团进行正确的指导,使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效果地开展。催生一支敬业奉献,有创新意识,熟悉学生社团工作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

五)完善管理制度。社团指导教师开展活动应做到“五定”,即定“活动目标、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指导教师”,同时注意做好活动内容校本课程化的相关工作,有关处室应加强常规指导和管理,避免社团活动随意化。

六)做好各社团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鼓励、支持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同时注意及时与家长沟通,赢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扩大社团活动的影响力。

七)有效开展活动,促进教育的延伸。社团活动使学生从中不仅

8 得到爱好兴趣的共鸣,还体会到活动对自己所起的积极作用,要把在社团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迁移到主体教育学习中来,真正发挥社团组织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八)丰富社团活动内容,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重视社团的各类实践活动,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寒暑假的社会实践活动,下工厂企业,做社会调查,参加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服务基层,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专业性学生社团活动是第一课堂活动的延伸,是学校第二课堂的主战场。中职学校应结合专业性学生社团活动,营造职业氛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

学生社团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校园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以学生为主、活动为主、渗透为主为原则,以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手段,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上海市工程技术管理学校

袁卫军

2016年1月

上一篇:政治生态自我剖析材料下一篇:做最美孝心少年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