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工商行政执法问题

2023-02-05

第一篇:浅议工商行政执法问题

浅议转型期的工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建立

从权利工商走向责任工商 — 浅议转型期的工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建立

当前,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几千年未有的变革,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全能政治向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转型,利益、规范、思维的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转型等,诸多的变化因素使得作为国家经济红盾卫士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不“因变而转”,老一套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新的经济类型和经济关系,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转变也正在转变行政管理理念、模式、方式、手段等。这个转型,“阵痛”是难免的,关键在于怎样迅速适应社会和经济生活的新变奏,确立新的价值体系、确立新的体制结构、发挥高度的规范化的效率职能。

作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主要是执法行为,行政职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的,而不同的执法方式又直接影响或制约行政职能的实现。因而,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行政职能的转变客观上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行政执法方式,当然,这种变革不是暴风骤雨式的全盘否定,国家政治经济改革的延续性、渐进性,以及法律和法治观念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决定了我们的改革和转变是使执法的方式更科学,不断完善原有的执法方式和制度。实行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一个方面和环节,加强执法监管部门的目标,保障社会主义大市场的需要,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现职能到位,强化执法力度,更好的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需要,是提高全系统干部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的需要。

“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党的十五大报告的这一论述,将行政执法责任制置于依法治国方略的恢弘背景下,建立执法责任制保障依法行政责无旁贷地成为一项工商转型中的夯实执法基础的历史任务。

然而在当前开展的依法执政工作中,一些部门在抓行政执法责任制时对“什么是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如何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还不十分明晰、透彻,影响了工作开展。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进行一些探讨。

一、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概念

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依法治国方略过程中的制度创新,经历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逐步发展的过程。

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执法主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为管理国家事务和经济、社会、文化事务作出的行政行为。责任的含义,按词典的解释,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份内应做的事,应尽的职责或义务。二是指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没有履行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义务,因而应当承担的某种否定性的后果。而行政执法责任是指行政执法主体(包括依法接受委托的组织)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应承担和履行的义务,以及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而应当承担的不利法律后果。因此,行政执法责任制应当是指为规范行政执法活动,明确行政执法主体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并对不履行或违法履行行政执法责任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法律制度。

二、建立和推行工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必要性

(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法制经济,市场经济不仅要求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要依法经营,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且更要求政府依法行政,为市场主体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已经不能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而代之以经济、法律等手段。为充分有效的。因此,能否正确实施工商法律法规和规章,工商机关负有关键职责。

目前,我国还处于经济转型期,人的思想、社会的发展、制度的执行等互相存在一些矛盾,加之行政机关长期以来都是以绝对权威的管理者面目出现的,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初期,转变政府职能有一定难度,尤其是转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更难。因此,我们不能指望仅仅做一些宣传就能把观念转变过来,而是要在宣传的同时加强对权力的内部制约,通

过制定严格的程序等制约措施减少不依法办事的可能性和执法的随意性,保证工商行政行为的合法公正。

(二)效率功能要求确立新的工作机制

科学合理的体制结构和工作机制是行政机关高效工作的关键,包括权责关系、工作流程关系和各级别之间的勾通关系等等,若行政机关的体制臃肿,、人浮于事、职责不明、权责不清、相互之间踢皮球等,则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效率就会大打折扣。而事实上区县工商局“六管一打”的机构设置模式和实质上的以工商行政管理收费来维系机构运转为主的工作机制已远远不适应国家对工商部门的要求。省市县以下的工商行政执法第一线的基层工商所的精力未在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方面,有80%的精力主要放在收费管理上,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基本上处于应付形式,更不要说各种专项职能的完全履行了。就是区县工商局,基于“以收定支”的财政保障方式,也不得不将收费纳入对工商所考核的重中之重,否则,没有强大的财力保障,工商部门业务的基本运转就得不到保证,目前工商部门的经费来源的百分之九十靠收费,就是这样,一只看不见的大手在调节着基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实际运转。基于这种机制,目前我市工商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水平,思想行为方式,整体行政执法能力离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目标所要求的队伍素质要求相差甚远。自从重庆市人大常委颁行《重庆市行政执法责任制条例》以来,各级行政机关都在本部门相应地制定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试行近十年,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的范围内起到了一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进行了规范,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依法行政、合理收费的问题。过去在地方作为政府工作部门,行政事业收费上交地方财政按比例返还的保障方式与现行直管后的“以收定支”的财政政策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因此,必须建立新的体制和工作机制从根源上来改变这种状况。

(三)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现代法治讲求权力与义务的对应,无论是私人权利还是公共权力都要与相应的义务相对,行政机关应该带头守法,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如果其行为违法,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或者政治责任等。对其违法行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是区别法治政府和专制政府的一个重要标志。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本身并没有什么权力,它的权力来自人民,应当对人民负责,如果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或者违反了内部的有关规定,就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这种责任的承担不能指望执法者自己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良知,而是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责任规定,用一定规范的形式确认下来。只有执法者在主观上明确和在客观上承担由于行使权力而产生的一系列相应责任,才能使执法者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审慎的行使自己的权力,工商行政执法责任制就是这样一种规范。

四、 转型期推行工商行政执法责任制存在的问题

(一) 规范行政行为及其程序的法律尚不完善,

许多重要的执法行为缺乏法律的调整,制约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影响了执法责任制的效力。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根本目的在于规范行政行为及其程序,而行政行为必须由法律来规定其执法主体、职责范围及运作程序。我国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解决了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行为的主体、职责范围和程序。但其他一些重要的行政行为实施的行政程序法也还没有制定,这就使得在确定行政行为是否越权、是否滥用自由裁量权、是否违反法定程序等问题上缺乏统一的、有法律效力的标准,实践中出现标准不

一、各行其事现象,增加了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难度。

(二)执法部门整体上存在思想认识不足,少数领导重视不够

当前,执法部门对执法责任制的整体思想认识还不足,少数领导重视还不够。领导重视,是确保执法责任制深入实施的关键。 有的领导在思想上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对实行执法责任制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想起来重要,讲起来次要,做起来不要的现象,

(三)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学习宣传不到位

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搞好执法责任制的基础,在法律的学习和宣传方面,有的浅尝辄止,流于形式,存在不深不实的问题;有的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满足于布置,但对学习的成效如何,对所学法律法规是否真正做到了熟知和运用,却很少有人去管;有的执法人员认为执法责任制的种种规范束手束脚,影响了执法的效率。从本质上看,行政执法责任制并没有创设新的法律规定,而是为保证法律法规规定的正确实施而明确了具体的责任制度,其所要求的,正是法律法规实施的本来要求。由于执法人员普遍存在的重实体、轻程序或既不重实体也不重程序的倾向,以致把行政执法责任制当作束缚手脚的多余的东西,认为它会降低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的效率,成为阻碍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的一股“暗流”。

(四)责任制与执法实际脱节

其实工商行政执法部门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一整套文本,重庆市工商局在2000年以来就制定了关于行政执法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来约束基层工商执法部门的不规范行为 但是,少数部门往往是束之高阁,检查时往外一端应付了事,由此造成的突出矛盾是行政执法责任制与日常执法实际相脱节,没有落实到执法一线,导致实施起来“两层皮”。有的部门在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中,存在着图形式、走过场的现象,表现在组织发动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在分解法律、法规、明确执法责任上,搞得不深不透,认为文本建了,制度有了,责任书签了,只等检查验收了,没有自觉地把执法责任落实到日常执法工作当中。

(五)考核手段落后,过错责任追究落实不力

目标考核制度制定后必须落实有力,特别是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往往有的执法人员出现了错案和执法过错后不是正确对待,依法处理,而是文过饰非、捂捂盖盖,强调客观原因,不了了之;有的执法过错追究人员出于怕“露丑”、怕得罪人或有人打招呼而不敢追究等各种原因,往往对执法过错责任人不予追究,有些只调动了岗位,造成这一制度有名无实;另外,当前考核手段落后,人工考核难以避免主观性,影响了监督的公正、客观。考核评议基本都是采取年底评议考核,一方面造成了一些执法人员不注重平时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行政执法行为得不到及时的规范,应付检查的现象比较突出。另一方面内部的评议考核,没有上级机关和行政相对人参与,缺乏广泛性,往往容易走过场,不能准确地反映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考核结果很难做到真实和全面。

(六)行政执法的权、利与责任设置不合理是造成工商行政执法责任制难以正确树立和执行的重要原因。在工商部门工作多年的同志们都知道,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商部门是市管会,一个县级市管会才十来个人,只管投机倒把,经费由财政供给。在改革开放后工商部门承担了集市贸易的管理和个私经济的发展管理,但是国家财政预算又维以支付工商部门的行政经费,为维系整个迅速扩张的工商部门庞大的经费开支,国家出台了对个体工商户和集贸市场收取管理费的政策,“以费养政”的临时权宜之计就这样延续至今。国家宣布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由于国家赋予工商部门的职能越来越多,工商部门又一次的职能扩张使这个部门的权力不断增长,由于财政政策的原因,工商部门的权力与权利紧紧地套在了一起,运用强大的行政权力去谋求部门利益就成了工商得以生存发展的强大动力。就这样工商部门这些年来在权力、权利、责任的设置上走入了不能自拔的境界,所以探究权责设置的合理成了众多学者论著的焦点。

在这里,我们不去探索收费罚款的合法性合理性,但是在国家赋权工商部门以收费来维系机构运转的大政策没有取消之前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处于这样一个环境中应当怎么规范自已的执收执罚行为是当前工商部门理论研讨的重要课题。所以建立新的工商行政执法责任制就应运而生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一、 工商行政执法责任制有效建立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一项制度的落实首先取决于各级领导的态度,领导层有决心,基层才有信心。领导重视,首先要率先垂范,要求群众做到的,领导必须首先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领导首先不做,做到责任制面前一视同仁,人人平等。

(二)明确的岗位职责是推行执法责任制的基础。

工商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核心在于“责任”。凡是责任,都是针对特定的义务性事项而依法设立并存在的。执法责任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法律责任,也必须依照有关规定设立每一个行为主体应履行或应完成的义务性事项。即:针对工商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工作内容进行专业分工,然后根据分工的不同分设不同的工作岗位,不同的岗位设定不同的职责和要求,这是推行工商执法责任制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岗位职责的划分就不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就失去了责任追究的特定对象和推行责任制的基础。

(三)完善的工作规程是推行执法责任制的核心。

没有具体、量化的工作规程,就不能衡量和确定工商执法责任的大小,就不能按工作的步骤、顺序、时限、形式和标准将执法权限和执法事项具体分解到人,就不能有效地解决岗位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责任不明就使执法过错行为人不能确定,过错行为人不能确定,就不能确定应承担执法过错责任的主体,这样,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工商执法责任制就会流于形式、走了过场。

(四)科学的考核办法是推行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手段。

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一旦确定,责任制就是推行的现实基础,但由于责任制靠行为人来推行和落实,其产生的责任也是由行为人来承担的,不同的人由于岗位不同,本身的职责也不一样,完成特定事项的能力和结果以及过错程度也不一样,由此所承担的法律后果和受到的制裁就会有所不同。由于履行特定事项的程序和结果是进行追究制裁的前提条件,所以对履行特定事项的程序和结果的认定就显得极其重要,而科学合理的评议考核则能比较公正地评价和认定执法主体是否按岗位职责和程序完成其法定的各项工作,考核结果则为是否应追究行为主体的过错责任提供重要的考核依据。可以说,评议考核是衔接岗位职责和过错责任的纽带,是整个执法责任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评议考核的结果为进行具体的责任追究提供了依据。

(五)严格的责任追究是推行执法责任制的有效保障。

所谓过错责任追究是对因过失或者故意造成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责任人进行经济惩戒和行政处理。依法行政,在工作中就是要严格按照国家的各项法律、行政法规依法征工商,但在实际工作中又确实存在过错行为,有些过错行为既不构成犯罪,也不构成行政处分,因此不受到任何的追究,造成了法无所禁、责无所究的局面。因此,通过执法责任制明确在执法过程中出现过错的应予以追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执法的公正和客观性。由于工商执法责任制是一种严格的法律责任,因此对在执法过程中有过错的行为必须承担一定的法律后果,过错责任追究就是承担法律后果的一种具体形成。责任追究作为执法责任制的一种保障制度,既是考核评议活动的延伸,也是考核评议的进一步落实。责任追究以法定的具体岗位职责划分为基础,以工作规程中的具体执法标准和执法权限为基本要求,以考核评议的结果为直接依据,本着有错必究、过罚相当、教育和惩戒相结合的原则予以全面实施和落实,对于减少甚至消除执法过错行为,促进行为主体按时间、按标准、按权限履行法定职责,强化执法人员的责任,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法制化,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工商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工商机关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重要保障措施,是工商机关实践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落实这一制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使之健康发展,才能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才能保证地工商事业沿着社会主义法制化轨道前进,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第二篇:浅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如何有效防控廉政风险

浅谈如何在工商行政管理中有效防控廉政

风险

——公平交易科观《廉政风险系列情景剧》有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担负着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的重要职能,掌握着行政执法、行政审批、行政收费等权力,涉及到内部还有队伍管理、工程建设、物品采购和财务支出等权力,每个有权力的岗位都有可能产生腐败。在新形势下,作为基层工商部门来说,到底该如何来推行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呢?笔者结合本系统所开展的两个风险防范管理活动谈几点体会:

一、 要正确认识廉政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央纪委提出以完善惩防腐败体系为重点,最大限度地遏制与减少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工商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预防失职渎职行为的发生。实施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建立完善具有工商执法部门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遏制与减少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对每个工商干部来说,不是远不可及、与我无关的事情,而是近在身边,涉及执法人员的自身廉洁,减少违纪违法案件发生的大事情,是现实监管工作的迫切需要。因此,我们在执法过程中,一要避免因违法行政、工作决策失误引发廉政风险。二要避免因行政相对人不懂法,对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不理解或不配合引发的风险,当行政相对人对工商执法人员执法行为不理解或不配

合时,执法人员要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工作,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避免引起更大的风险隐患。

二、 当前基层工商部门廉政风险点的主要表现

工商系统队伍庞大,管理面广,每天直接面对管理相对人,各个环节和行为都有可能存在风险点。主要在思想道德、行政权力、岗位职责等三个方面存在着廉政风险,具体风险环节有:

在思想道德风险方面,一是存在理想信念不坚定问题。表现为:不注意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注意提高自身修养,思想自由散漫,容易受不良思想和文化的侵蚀;辨别是非能力低,易随波逐流。二是存在人生观价值观不端正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生活情趣不高雅、追求不良生活方式;道德情操不高尚、生活作风不端正。三是存在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思想树得不牢固的问题。表现为存在高高在上的思想,对基层指手画脚,只挑毛病,不指导服务;执法、办事不公,办"人情"案和"人情"事,粗暴对待相对人。

在行使行政权力和公共资源权力方面,表现在:一是利用权力为部门和个人寻利,发生“吃、拿、卡、要”等不廉洁行为;二是受物质、金钱等利益因素的诱惑,减少或省略手中的重要工作环节和手续,出现失职渎职现象。如:违反法律法规或权限乱许可和审批;行政处罚违反程序规定,违规实施强制措施,违规处理暂扣物资和罚没物资;行政处罚滥用自由裁量权,大案做小或小案做大;市场监督管理不到位,对违法行为不能及时查处,或查而不报,查而不处,假公济私;违规提拔使用干部;基本建设工程不严格公开招投标、不严格监督工

程质量、不严格执行预结算;对协会、社团组织收取的会费和费用监督和管理不到位,相关制度不健全;对物资采购、资产管理、接待工作不严格执行报批和登记制度,出现以权谋私盲点。

在市场监管方面,表现为执法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行政不作为、监管不到位或“监管缺失”,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损害,如在工商部门的监管领域内引发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等各种责任事故。

三、 工商部门产生廉政风险的原因

剖析工商部门少数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发现缺乏廉政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以及客观上缺乏风险防范机制是腐败发生的重要原因。

一是环境的诱因。市场经济带来了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利益格局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各种矛盾和观念相互交织,各种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相互碰撞,使有的干部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发生变形和扭曲,有的崇尚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腐朽的生活方式,成为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牺牲品。

二是条件诱因。工商人员作为国家的执法人员,手中都握有一定的权力,领导有领导的权力、执法人员有执法人员的权力。虽然采取了各种制约措施,但在“两权”的运行中还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给意志薄弱的工作人员以可乘之机,利用手中的权力搞以权谋私和权钱交易三是心理的诱因。现在一些工商干部出问题,主要起因于攀比心理、贪婪心理和侥幸心理。主要有:见钱眼开的贪婪心理、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权钱交换的交易心理、有恃无恐的狂妄心理、孤注一掷

的赌徒心理、有捞就捞的投机心理、追求刺激的享乐心理、盲目追随的从众心理、老实人吃亏心理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理等。这些诱因的存在,加大了工商廉政风险。

四、 规范执法行为预防廉政风险发生具体措施

工商系统队伍大,管理面广,又直接面对管理相对人,在各个岗位都存在着“腐败点”和风险“禁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廉政风险防范,将每一个细微的不廉洁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能够实现纪检监察工作与工商业务工作的有机融合,解决纪检监察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不够紧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脱节的问题。

(一)科学确定廉政风险点

一是要着重围绕行使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队伍管理权的部门和环节,围绕管人、管钱、管物、管项目的重要岗位,将注册登记、市场监管、查办案件、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确认为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的重点,并将此作为监控点,逐步将风险点变为安全点。同时,要针对上述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特点,进一步细化具体的廉政风险点。二是要结合工商机关法定职责和以往曾经发生过的问题,对各廉政风险点不同的行为特点以及产生风险的原因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分级查找廉政风险点。三是要在密切关注重点廉政风险点的同时,还要对那些一般性的、廉政风险小的岗位加强管理,坚决杜绝顾此失彼、此消彼长现象的发生。

(二)制定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建立预防廉政风险的长效机制。一是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加强与廉政监督员、行风评议特约监督员

的沟通与联系,组织开展调查问卷、行政执法人员向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征求意见等活动,着力建立干部廉政测评、预警制度。二是要加强系统内部廉政文化建设,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干部任用监督制度以及资金分配使用、物资采购、工程建设项目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掌管人、财、物和权、钱、票等重点部位和重点人员的监控。探索建立风险点管理的相关制度,体现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特别是要从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财务审批权、队伍管理权、行政征收和市场巡查等方面制定和完善严密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和防范管理措施。三是要进一步完善政务督查督办机制。制定工作监督规则,形成以岗位为点,以工作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环环相扣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做到工作有要求、违规受追究、执行有保障。通过对廉政风险点实施防范管理,形成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工商廉政风险防范管理体系,促进干部牢固树立执法为民、依法行政理念,切实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推进干部廉洁从政和队伍建设健康发展。

(三)完善干部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廉政风险点评价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加强对基层工商部门的内部督查考核,把日常考核与全年目标考核相结合,量化考核指标,细化考核办法,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通过对党建、廉政建设、业务工作全面实行包保责任制,将包保责任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并增加分值权重,使人人感到有压力、有动力、有目标、有责任,切实形成“目标

明确、责任清晰、监督有效、考核科学、奖惩分明”的管理新机制,努力实现对风险岗位的全程监控,构筑廉正风险防火墙。 总之,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和预防失职渎职行为的一项有益的探索,我们每个工作人员都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掌握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有效地预防、避免和控制行政行为带来的廉政风险。

第三篇:浅议如何深化基层工商执法人员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工作

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关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重要讲话,他强调全党同志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止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作为基层工商执法人员向监管服务对象代表述职述廉制度,是全面落实习书记这一讲话精神的有效举措,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工商执法人员进行监督的有效途径。因此,工商部门深化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下称‚双述‛)工作,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拓宽监督渠道的“直通车”,开启加强政风建设、推进科学发展的“新通道”,真正做到习书记所阐述的‚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一、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在‚双述‛中,有的执法人员认为,向监管服务对象‚双述‛是公开曝光,怕影响工商整体形象;也有的执法人员认为,让监管服务对象进行评议,会让执法人员‚失威信‛,担心监管对象今后不服从管理;还有的执法人员认为,公开向监管服务对象‚双述‛会引火上身。上述存在的几种认识偏差,直接造成‚双述‛不到位。

(二)述职述廉趋利避害。有的执法人员一定程度上存在平时工作拖沓低效,接待群众服务不热心、参与经营者的请吃等问题,但都未在‚双述‛中向群众说明,或是避重就轻。讲成绩时头头是道,甚至文过饰非;讲问题时蜻蜓点水,甚至掩耳盗铃、应付了事,这种高调述职与低调述廉的做法导致‚双述‛工作走过场,直接影响‚双述‛工作效果。

(三)‚双述‛对象‚内外不分‛。在‚双述‛中,有的执法人员简单地把向监管服务对象‚双述‛当成常规工作汇报。既未针对群众关心或存在问题如何纠正等展开,也未围绕自己的工作方法、工作成效来论述,更是较少进行群众意见民主征询,将‚双述‛对象混同为内部人员,轻重主次不分,未将重点放在如何为群众服务、怎么做以及廉洁自律的情况上,远未达到向监管服务对象‚双述‛的目的。

(四)程序方法尚待规范。当前,各地工商部门紧密结合实际,多种形式开展‚双述‛工作。如通过述职述廉报告会、干部群众大会,或通过电视、广播、公开栏等多种渠道公开述廉,主动接受监督,其效力和作用日渐显现。但因为这些做法都还在尝试中,工商系统也未统一规定,因此在‚双述‛的内容和程序上,在地区之间、条块之间、上下之间还有差异,存在宽严不

一、各行其是的现象,导致述职述廉工作规范化程度不高。

(五)监督整改没有到位。在‚双述‛中,有的工商部门重过程,轻效果,监督效果不明显。对那些述廉‚作秀‛或趋利避害的执法人员缺乏刚性的要求和硬性的处理措施,只要群众不‚举报‛就不查不问,使制度的约束力和震撼力大打折扣。特别是由于‚双述‛活动雷声大‛,事后整改‚雨点小‛ ,监督与整改不到位,导致出现‚问题年年讲、年年同与年年没纠正‛的怪现象,从而使‚双述‛流于形式。

二、深化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工作应把握的五大原则 向监管服务对象‚双述‛,不同于系统内部的总结报告与民主评议,应针对对象不同,既讲成绩又不回避问题,既要自己‚述‛又要让监管服务对象‚论‛,更要向监管服务对象‚征谏‛。 在‚双述‛中,应把握好如下原则:

(一)以述促进原则。‚双述‛工作要注重与已有的效能考核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的衔接,接受监督、增进干群关系与改进工作。深化‚双述‛工作是坚持‚四个统一‛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整体推进工商队伍建设。

(二)实事求是原则。‚双述‛工作要坚持客观公正,要实事求是从本单位实际出发,要针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开展。使其既能加强群众对工商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又能切实保护工商基层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内外有别原则。向监管服务对象‚双述‛要注意所述对象的‚内外有别‛,要针对监管服务对象不同与执法人员所作所为,有侧重地对群众关心的‚照、费、案、诉‛等诸方面开展述职述廉,激发群众参与工商执法监督的热忱。

(四)干群互动原则。‚双述‛工作不能仅限于‚述‛,还要进一步开展‚征、评、示‛。即在述职述廉后,要认真听取、接受监管服务对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还要对评议与整改情况进行适当公示。以这种互动式的‚双述‛活动广泛宣传工商职能,使监管服务对象更加了解工商、理解工商、支持工商。

(五)注重整改原则。应高度重视‚双述‛中监管服务对象提出的意见建议,不能‚说一套做一套‛。积极制定整改措施实现自我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整改结果及时向当地党政、评议代表和社会各界群众通报;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说明情况,同时提出整改方案和落实期限。

三、深化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工作的意见初探

(一)创新内容形式,凸现民主监督透明化。

一是述职述廉内容的针对性。突出‚关注民生‛和‚四个统一‛主题,除围绕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情况;服务辖区经济、促进和谐发展情况;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态度情况;廉洁执法和遵守‚六项禁令‛、‚八项规定‛情况等五个方面进行‚双述‛外,重点向监管服务对象汇报‚照、费、案、诉‛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关系监管服务对象切实利益的工作,使社会各界更加理解和支持工商工作。

二是述职述廉场合的公开性。基层工商部门面对面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接受监管服务对象的评议和质询,要提前公示。监管服务对象可以就有关行政审批、行政收费、执法办案及投诉举报等方面的问题要求‚双述‛个人当场予以解答,真正把工商干部勤政廉政的‚打分权‛交给监管服务对象。 三是参加评议代表的广泛性。在确定‚双述‛对象时,除邀请辖区国有、集体和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外,还邀请当地党政机关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评议代表、消费者代表、居委会代表及工商特邀代表等社会各界代表参加。同时,基层所要坚持做到局长、纪检监察科长亲自参加基层所、队‚双述‛活动,真正扩大‚双述‛工作的影响面,增进社会各界对工商工作的认识和了解。

四是述职述廉形式的多样性。开展‚双述‛活动形式要不拘一格,除传统的面对面形式外,还可借鉴属地政府站点,开展类似情况调查与征求的网络式‚双述‛,甚至可在人员聚集区的社区与大型商超、行政办事窗口等地方设臵公告、公示、宣传窗开展公示性‚双述‛。在活动中,还可以分散开展,如以责任区监管区划为单位,在行业聚集的市场、园区、社区、协会、商会等地开展上门 ‚双述‛等。

五是述职述廉程序的严肃性。‚双述‛要紧扣‚宣、征、述、评、改‛五个环节,严把报告关、代表选定关、测评关、整改关及结果运用关‚五个关口‛,不随意变通工作程序,不随意减少工作程序,要应地制宜形成一套适应基层工商所向监管服务对象‚双述‛活动的机制。要加强活动前的宣传发动,争取在每个环节中都有监管服务对象的参与,并且清楚地了解每个环节的具体任务和要求,以工作程序的严肃性真正让广大监管服务对象和社会各界感受到工商部门加强行风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二)严格组织机制,推进述职述廉长效化。 一是抓组织,确保部署到位。局机关要探索形成一套适应本局基层工商所实施的‚双述‛流程与组织实施保障机制,并及时制定下发‚双述‛工作《实施方案》及其《实施细则》,明确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方法步骤及保障措施等内容。基层工商所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部署细化‚双述‛分工与落实,逐步形成了局机关‚一把手‛亲自抓、班子成员配合抓、纪检组全力抓、各基层所共同抓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是抓机制,确保制度到位。局机关要根据‚双述‛工作制度,明确各基层所参加‚双述‛的人员范围、重点内容、方法步骤、程序要求等内容,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要求各工商所及其他窗口单位,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步骤和内容进行,抓好每一个环节和步骤,落实好每一项要求,做到‚规定动作不变通、创新动作实里抓‛,真正以制度确保活动的落实。

三是抓结合确保工作到位。局机关要在‚融入‛和‚拓展‛上下功夫,把‚双述‛工作与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基层工商所规范化达标建设和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双述‛工作,重点解决工商队伍中服务意识淡薄、工作作风不实、自律意识不强等监管服务对象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确保各项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四是抓保障确保落实到位。习书记在讲话中还谈到‚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绝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因此,局机关要把‚双述‛工作列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的考核内容当中,可尝试建立健全激励竞争机制,对测评满意度高的单位和个人,在全局通报表扬,并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重视、测评满意度低的单位和个人,在全局通报批评,当年不得评先评优。以严格的奖惩激励机制,推进‚双述‛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四篇:浅议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议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食品药品监督执法的前沿,能否严格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能否全面准确的贯彻落实,关系到监管的各项职能能否高效运转,影响着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能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但在具体的行政执法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本人结合从2012年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以来的体会,浅议我局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我局食品药品行政执法工作情况

(一)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对象概况

全县现有餐饮服务单位734家,其中:已取得了《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436家,实施备案登记管理的小餐饮298家。全县有学校食堂129家(含幼儿园),其中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是63家。全县开展营养餐的学校125家。经营保健食品单位176家,经营化妆品单位286家。药品经营单位107家,县级医疗机构5家,民营医院1家,中心卫生院5家,乡镇卫生院17家,村卫生站450家。

(二)我局食品药品执法队伍建设情况

我局现有机关行政编制13人(其中领导职务4人),在编在岗人员10人;下设稽查执法队,执法类事业编制10名,在编在岗5人(其中3人为2013年4月底录用),全局(含稽查队)取得行政执法证的人员现有9人。

我局历来重视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工作。通过强化培训教育和考核管理,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做

1 1

到了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严格执法程序,公正办案,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三)开展食品药品行政处罚工作的情况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

1、开展了重点整治与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节假日突击检查与不定时检查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对集贸市场和全县各餐饮服务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主要以餐饮服务单位进购的粮、油、米、肉类、饮料等为重点,严把餐饮消费环节进购食品质量关,对宾馆、饭店、集体食堂、农家乐、旅游景点等进行了严格的检查。

2、狠抓农村食品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制,促使各乡镇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进行日常监管,并要求农村红白喜事5桌以上的集体就餐,必须实行备案制度,使农村集体就餐的食品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3、加强学校食堂和全县营养餐监督管理,督促学校食堂办证63家,规范营养餐125家。一年来,累计出动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督检查执法人员512人次,执法车辆128台次,监督检查餐饮服务环节单位480户次,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有57户,责令整改55户,下达监督意见书55份,现场销毁过期变质食品约150公斤,立案调查处理12户,给予立即整改,执行罚款共计35000元的行政处罚。

药品、医疗器械的安全监管:重点开展了“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安全专项整治”、铬超标胶囊剂药品专项监督检查、“特殊药品”专项监督检查等。共出动车辆164车次,稽查执法人员328人次,监督检查县、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和村卫生站224家,药房102家,督促下架不合格囊剂药品85个品种18910盒。立案查处案件 35件,其中:药品案件15件,

2 2

医疗器械22件,办结37件,罚款78000元。今年3.15集中销毁去年过期失效药品、医疗器械和没收药品医疗器械60个品种共5200盒(瓶)。

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开展了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和监督检查,专项检查共查13家经营单位,不符合要求的7家,责令整改7家,对其中问题严重3家进行了立案查处,罚款共计3196元,依法扣押不合格保健食品20个品种42盒,并进行了销毁处理。

(四)举报投诉及行政复议和诉讼情况

受理食品、药品举报投诉8件,其中:药品4件,食品3件,保健食品1件,办结8件并回复举报当事人。移交假药案件7件给高县公安局处理,刑拘25人,现已判决2件,取保候审1件,起诉阶段4件。没有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发生。

二、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的执法队伍不能满足监管工作的需求。一是执法人员编制少,加之缺编,不到10个人的执法队伍面对的是2000户左右的监管对象,监管工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现有执法人员中,专业人员不到半数,而执法过程辨别食品、药品真伪等需要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因此急需补充专业人才。

(二)技术装备落后,检验手段单一。我县没有专门的食品药品检验所。执法人员对食品、药品的辨别大多是靠看。目前仅有快检设备一套,用于现场简单的检验处理,但检验结果不能作为执法依据。对于需要有准确检验结果的一是由质监等部门检验,二是抽样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这已成为阻碍我局执法效率的突出障碍。

3 3

(三)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一是对保健品、化妆品监管出现了“法律空白”。卫生部于1996年3月15日发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和1989年11月13 日发布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变化,但新的法律法规还未颁布实施。因此对保健品、化妆品监管工作只能滞后。二是食品检验检测标准体系不健全。比如地沟油的检验标准至今未出台。对“老油”的使用管理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各地的处理情况不一致。三是执法环境不宽松。比如对无证经营又达不到备案管理条件的小餐饮,这些经营者多是下岗职工、残疾人、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经营收入是唯一的生活来源。在执法时困难重重,处理不当容易引起不稳定因素。但餐饮服务有证和无证并存的现象又不利于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这将是监管部门以后需逐步解决的问题。

(四)是餐饮服务业主遵纪守法意识差。业主行业自律意识差,不按规范操作,有的甚至出现道德缺失,掺假售假等现象屡禁不止。另一方面消费者安全意识不强,鉴别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差,餐桌食品安全缺乏社会公众监督。

(五)食品安全执法部门之间未真正建立起协调配合机制。比如情况通报制、信息互通制度等未建立。出现了案件移交给其他部门后处理结果不知晓的现象。

(六)新一轮机改后将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 2012年国务院召开两次会议研究部署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并于年底的机构改革中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重点改革的部门;今年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上提出“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这些充分体现了国务院

4 4

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视。按照新一轮机改的要求,生产和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移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这意味着我局监管面进一步拓宽,监管对象增加几倍。这对监管执法队伍、技术设备等要求更高。尤其是目前乡镇无延伸站所,全县未建立起电子监管网络,完全靠监管执法人员“跑路”执法,工作覆盖面达不到要求,监管频次达不到要求,监管成效更达不到要求。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一)强化监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食品监管机构队伍整合。这是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我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现有人员和编制现状,结合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任务的实际工作需要,建议尽快增加人员编制,增设乡镇站所,配备专业人员,提高队伍素质,增强监管力量。

(二)健全纪检机构,强化内部纪检监察工作。我局是行政执法部门,为了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促进本单位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工作,应及时配置纪检组长和工作人员,强化反腐倡廉和纠风工作,加强对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监督,督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公正执法。

(三)增添专业设备,逐步建立覆盖全县各乡镇的电子监管网络。配备专业检测检验设备或者建立食品药品检验中心,配备快速检验检测车和执法车辆,提高执法效率。1-2年内建立起覆盖各乡镇和部门的电子监管网络,与省级电子监管体系接轨。

(四)建立对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考核机制。除了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对乡镇的目标考核外,还

5 5

需要配套资金和人员。对乡镇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考核要纳入财政预算,建立风险金考核制度,使对乡镇的考核机制逐步完善。

(五)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餐饮、药品、保健食品的有关法律法规,大力倡导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提高经营业主的自律意识和消费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加大对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增强企业法人的第一责任意识和指导从业人员掌握操作规范。三是以多种形式普及药品、餐饮、保健食品的科学知识,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鉴别能力和维权意识。

(六)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之间包括与司法部门的衔接。食品、药品安全牵涉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需要农业、畜牧、水务、卫生、防疫、工商、质监、公安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作,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监管工作或案件情况通报、交流信息,及时解决监管工作重出现的问题等,既充分发挥各监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又能增强监管合力。

6 6

第五篇:工商行政执法问题解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工商部门监管市场的任务不断加重,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对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的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全国工商体制改革成果卓著,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也以此为契机,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但通过我科对经检大队和各工商所的调研,从当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工商执法办案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执法环境难题突出1.地方行政干预依然存在。工商行政体制改革后,省以下工商机关虽然实现了垂直领导,但工商行政执法往往冲不破人情网、跳不出地方保护主义的怪圈。职能部门与地方政府因其所处的位置不同,担负责任不同,这就决定了思维方式、目标定位、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加之一些市场经营者与地方政府关系好,从而导致某些地方领导将行政执法与经济发展软环境对立起来,要求工商部门对纳税大户和骨干企业不能查、行政壁垒不能动。2.执法管辖交叉、错位。工商部门与许多专职执法机构,如质监、卫生、商检等部门职能重叠,执法范围模糊不清,常常出现某些领域的交叉执法、重复执法或监管的盲区和空白地带。3.执法手段匮乏,强制性行政措施难于实施。过去某些工商法规中规定的“强行划拨权”、“物品扣留”等强制措施,现在已全部或者部分地退出执法程序,这就使工商执法的权威和力度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二、执法水平良莠不齐,部分执法人员素质偏低许多执法人员以前从事的是个体专管工作,从来没有查处过案件,这就导致他们不熟悉法律、法规,不懂得执法程序、执法技巧及有关查帐、取证等专业知识,因此,这一部分人在办案过程中往往问题不断。

(一)重罚轻纠实践中,一些办案机构在办案时,只注重对当事人罚款,而对违法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去纠正重视程度还不够,这在执法中就走进了“重罚轻纠”的误区。这一现象的表现形式有1.只罚不纠。即对市场上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只罚款,对已售出的存在严重隐患的产品不认真追查;2.罚款放行。对查获的不合格产品或国家规定的违禁物品,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罚款放行的错误做法。3.只打不追。只对查到的问题进行处理,而对表面现象背后的隐患问题不注意追查。4.手段单一。部分执法人员对行政法律规定的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不领会,处罚决定书的处罚条款往往只有罚款一项,不会运用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改正、责令停业整顿等措施,致使某些违法人员误认为执法机关只要罚款,不管纠正。综观这些执法误区,究其原由,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少数办案单位和执法人员思想偏差,存在一切向“钱”看的倾向,对已经流向市场、存在隐患的涉案物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而且存在怕麻烦、怕费事、怕人情、怕出错的消极畏难情绪,认为差不多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深究不放。二是综合执法手段不强,工商执法依据不足。在众多工商执法法规中,有执法力度和强制措施的甚少,而且可操作性不强,这就导致行政执法依据不足,手段不硬,难以达到理想的执法效果。三是部分执法机关内部管理和考核存在偏差,将罚没款数与工作业绩和奖惩挂钩,从而导致办案人员片面追求罚款数量、忽视办案质量。

(二)重实体、轻程序长期以来,有部分执法人员凭经验办事,采取经验主义,认为程序问题是工作上的步骤和方法的问题,只要实体上合法,程序上无所谓;还有的人认为,即使程序错了,也不影响案件的定性和处罚。但是许多行政处罚案件被诉到人民法院之后,不是因为实体问题,往往是因为程序不合法而被撤销,因此,程序合法绝对不能丢。这些轻程序的人员在工作中常有以下表现:1.随意简化程序。一是将一般程序案件作简易程序案件处理。简易程序只适用于罚款和警告两类,而且罚款的幅度法律也有明确规定,但在执法实践中,有的执法人员将没收财物、停业整顿的案件作为简易程序案件,有的将罚款几千元的案件也以简易程序处理,一味图简单省事。二是任意简化某个程序中的某些环节。程序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一环紧扣另一环,如果简化这些环节就会构成程序违法,一旦被起诉到法院,这样的行政处罚将不堪一击。三是随意简化法定程序中的某些手续,如在简易程序案件中,有的执法人员往往就只给当事人开一张处罚决定书,省略了亮证、告知等。2.有意规避法定程序。一是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变通处理来规避法定程序。一些被处罚的当事人为了自身利益和声誉,要求工商部门不要下处罚决定,自己以变通的方法交罚没款,如交赞助费或交管理费等,这样既可以将不计入成本的罚款变为计入成本的各项费用逃避税收,又可以抓住工商部门的把柄,牵制工商部门以后对自己的查处。二是执法人员主动与当事人协商来规避法律。由于目前执法环境不好,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很大,一些执法人员为了尽快

上一篇:企业规章制度员工守则下一篇:企业管理员工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