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游戏的重要性

2023-01-18

第一篇:论幼儿园游戏的重要性

论幼儿游戏在幼儿学习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游戏教育 教育 游戏

游戏是最早的教育手段,是原始教育的主要内容。游戏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它不仅活跃于儿童的世界,而且也存在于成人的生活中。但是人们往往把儿童的游戏是“游戏的最纯粹形式”,而且在事实上游戏也更频繁地发生在人的童年期。对儿童的教育最早就是从做游戏开始的,如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活动,许多也是游戏的形式,这符合教育规律。

游戏是儿童生活自然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儿童用以理解其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手段,更是儿童主要的生活方式。游戏因而成为重要的教育手段。但由于历史的、复杂的原因,教育与游戏逐渐分离,并丧失了富有魅力的游戏精神而转变成令人生厌的、封闭的、具有强制性的,有时甚至是简单、粗暴的一种活动,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儿童厌学、逃学等现象的发生。

游戏教育是一种游戏,有游戏的特点,娱乐是其目的之一,但不是把游戏排斥在“教学”范围之外,认为游戏仅仅是儿童在学习之后的一种放松和调剂,它可以满足幼儿自发活动的需要,因此可用作“奖励”的方式,以鼓励幼儿的表现和学习。这种观点只看到游戏与教学的区别,没有看到他们之间的联系,视二者为平行的关系,没有交汇的可能。持这种观点的教育者常出现的一种问题是“游戏功能手段化”。因为游戏和教学是无关的,游戏仅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其功能就是加深和巩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的知识技能。

而就教育与游戏的区别来看,就活动的本质来说,游戏和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不受外力约束的、是游戏者自发自选的活动,而教育则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因此游戏是由内在动机控制下的游戏者之间平等的自主活动,而教育是由外部要求控制下的教与学的双边互动活动;游戏侧重于从游戏者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来开展活动,而教育则立足于由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内容为核心组织的活动;游戏是在游戏者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我表现活动,而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在一个未知领域里接受新知识的活动。

游戏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实验表明,1游戏是包含了多种认知成份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儿童的最佳学习方式。正因为游戏本身包含了丰富的认知成份,所以它能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促进儿童的学习。 2.游戏教育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在一日活动中除了吃饭,睡觉以外都是在不停地活动。幼儿的这种活动可以说都是在玩。所以游戏是幼儿的生活,也是幼儿的一种工作。 古代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游戏对人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幼儿通过游戏体会到取得成功的快乐感,而且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到的事情在游戏里能做到,从而心理得到满足。当然,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运动的过程,如果在游戏教育中渗透适量的体育活动,就变成了身体锻炼的运动了,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生理发育。由此看来,幼儿通过游戏得到成长和发展,同时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3.游戏教育增强幼儿的协调沟通能力。 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幼儿从新的角度看问题。游戏的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藏的规则,幼儿必须按照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用规则协调关系。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协商、谦让、解决纠纷、 遵守规则等社会行为,可以弥补独生子女家庭中缺少同龄伙伴的不足。

在如今的幼儿园生活中,让幼儿快乐,有兴趣的去学习知识,幼儿游戏已经成为幼儿学习中的重要手段。

在当今这个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父母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早起教育,他们盲目去过早的不顾幼儿感受的去要求背唐诗,练钢琴,书法等等,更有甚者在幼儿4,5岁时就去参加各种竞赛辅导班。父母的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没有错,但是家长们由于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是盲目的去对幼儿进行知识的灌输,忽视儿童个性,生理,心理的成长,这样的教育方法的结果只是在侧面给孩子们灌输一种想法“读书是一件烦恼,困难的事”,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产生困倦,提不上兴趣。这样的方法是百害而无一利,家长所做的只能“事倍功半”

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游戏是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问题。游戏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一项活动,尤其是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游戏,更能锻炼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当然幼儿在游戏中要有老是正确的引导,游戏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事实证明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

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具有自主性,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也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思考自己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同时在活动时,一些比较内向的、不太活泼的幼儿也会参加到活动里,并通过担任不同的角色,在各个方面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如开朗、活泼、友善、爱心、同情心等,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以引导,幼儿的性格将逐渐活泼开朗起来,而对于一些外向的,平时比较活泼的幼儿在游戏中,也能提高自己对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幼儿老师的正确引导,不能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日常活动中,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行为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师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在21世纪的未来,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人才,但创造能力有时也会受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胆怯、倦怠、自卑、消极、内向的性格、兴趣的狭隘等等都是妨碍创造力得以发展的许多因素,由此可见,从小对幼儿进行良好的个性培养是极其重要的,而游戏对幼儿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游戏能满足他们心理,心理等的需求,是幼儿生活中最重要的方面。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他们每天都把自己快乐的融入游戏中,去探究自己喜欢的东西,并通过自己去亲身体验和完成某些事情,他们在游戏中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此外,游戏对幼儿其他方面的影响更是巨大,表现在对儿童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儿童情感的满足和稳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游戏还是幼儿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和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游戏还对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以及身体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游戏正是在幼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着培养。 同时游戏也能使幼儿语言能力得到提高,语言本身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幼儿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为的工具。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使他们能够相互表白,逐渐学会表达,丰富词汇,而游戏中的儿歌更是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幼儿唱着儿歌边动作,使他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游戏对于儿童的思维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必须选取与游戏有关的物品,由此,在儿童的经验中,这些物品得到巩固,也就为儿童的思维提供了材料和工具;游戏使儿童创设了很多不同的情景,在各种情景中会产生各类不同的问题,这为儿童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景,提高了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智力游戏中进行比赛,提高了儿童思维的速度、灵活程度,促使孩子思维的智力品质的发展。开展游戏活动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富有探究精神的人,往往在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寻根问底弄清楚不明白的地方,这是他们取得成就所需的精神之一,而游戏活动则有利于培养这种精神,因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游戏的一部分,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游戏活动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热衷游戏使儿童的天性,儿童在游戏中学习新知识、练习语言表达、发展观察、记忆、注意、思考的能力,使学习潜能得以开发。正如“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会学习的孩子更会玩。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数教师怕乱、怕麻烦、怕出事故,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力。即使游戏时,也是集体游戏多,自由活动少;智力游戏多,其他游戏少;训练眼目多,动手操作少;教师包办多,幼儿独立完成少。孩子们规规矩矩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集体游戏,抹杀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禁锢了儿童的创造力,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伟大的教育家、儿童学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他主张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在游戏中掌握各项技能和学习各种知识,教师只是起到了组织和引导作用,必要的时候让“孩子教孩子”。的确,由于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其认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和情绪性,而游戏正是符合了以上特点,被幼儿接受和喜爱,从而能有效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然而,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玩,当然离不开最基本的学习工具——玩具,因为玩具为孩子们这种爱玩的天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玩具以其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和奇特的声响吸引着孩子,激发幼儿的操作愿望,引发积极、快乐的情感,并帮助幼儿认识周围世界,启迪他们的智慧。对于孩子来说,什么都可以成为他的玩具,所以我们更应该不断挖掘玩具的内在的教育价值,让幼儿真正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戏的主体是幼儿本身,但也不能脱离教师的组织和引导。这里所说的“玩”,也不是无目的、无形式、无要求的乱玩,而是利用一些有意义的游戏,通过这些游戏激发幼儿自身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品质,发展幼儿的智力,促进语言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就是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基于幼儿期孩子的特点,他们往往对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缺少兴趣,而利用游戏加以诱发,则会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常常把一些活动设计成一个个游戏,这样便于幼儿在感兴趣的游戏过程中学习知识技能,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对幼儿而言,简单空洞的说教并不能让幼儿接受教育,同样也不利于良好品质的形成,而一些直观、生动、形象的游戏反倒能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懂得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学习判断是非、善恶、美丑、好坏,获得简单的道德行为规范。在游戏中,幼儿一方面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巩固和加深,另一方面,通过游戏帮助幼儿认识新物体的特征及相互关系,获得粗浅的自然科技常识,幼儿的各种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都在积极地活动着。

3—6岁幼儿生理、心理发展水平较低,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生活环境改变了,在各方面要学着自理、自我服务,感到诸多不适应。因此,幼儿缺乏自信心,缺乏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而取得成功的情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具有自信心的幼儿能感到自身的价值,能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敢于大胆探索,乐于与周围人交往,能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自信心对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游戏恰恰能满足幼儿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还可以多次重复所感兴趣的动作,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中的一定课题与任务时,幼儿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

综上所述,游戏的独特特征对幼儿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并对幼儿创造力、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等各个方面的重要途径。

孩子的天空应该是蔚蓝的,应该是明亮的,过多的束缚只会让他们的童年失去色彩,游戏是童年时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了明天的花儿更娇艳,为了未来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更灿烂,还给孩子一片自由、玩乐的天空,用游戏的形式来丰富孩子们绚丽的童年,让他们自己“玩”起来,伴着老师的组织和指导,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让孩子们在玩乐的世界里茁壮成长,在自由的环境中蓬勃向上。

参考文献:1.《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家教育部1996

2《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黄进,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第二篇:论游戏活动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 要: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教育问题,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家长的关注。与其他阶段的教育相比较,幼儿年龄小,在教学中尤其要注意方法的选择。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本文就游戏活动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游戏教学策略,以不断完善幼儿教育。

关键词:游戏活动 幼儿教学活动 重要性

学前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认知规律的活动方法,游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效果,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全面发展,而且影响到幼儿人生观的形成。为此,教师要结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游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一、游戏活动符合幼儿心理发展需求

幼儿的年纪比较小,多是一些3-6周岁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爱玩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的集中,而且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比较低。因此,在开展幼儿游戏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特点,选择适宜的幼儿游戏,创设有利于幼儿智力发展的游戏情境,并将其引入到情境当中,与幼儿生活中的事物联系,促进幼儿思维的形成和发展[1]。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促使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使其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助于提高幼儿综合能力

在当下,国家大力普及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幼儿作为教育的启蒙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不仅关乎到幼儿能力的提升,而且影响到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幼儿时期是其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有益的游戏活动对于幼儿智力发育具有重要意?x,在游戏的引导下,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使其成为具有多种技能。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接触到不同的玩具,在玩耍的同时,了解不同玩具的用途和特点,从而掌握物体之间的联系,使其在脑海中对物体形成相对应的概念[2]。

二、游戏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游戏活其实质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到学校,开始接触到全新的人群,这是幼儿社会化的一种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幼儿为中心,各种游戏应该进行科学策划,让幼儿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掌握新的思想观念,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表达出来,并学会思考人生,这些都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具体表现。

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开展游戏活动的实践策略合理设计游戏,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在游戏教学中,教师担任着多重身份,他不仅是游戏的策划者,也是游戏的组织者,同时是游戏的实施者,他在游戏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游戏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与教师的游戏设计有着直接影响[3]。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优化游戏设计,增强游戏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发挥游戏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调动幼儿在游戏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使全体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达到课堂时间利用最大化。

例如,在学习渗透多少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幼儿普遍喜欢的老鹰捉小鸡游戏引入教学实践中,具体的游戏活动设计如下:有一天天气晴朗,鸡妈妈带着10只可爱的小鸡在草地上晒太阳,小鸡们欢快的玩耍。突然,老鹰在天空飞过,发现了可爱的小鸡,想要抓走这些小鸡。小鸡们看到老鹰吓坏了,都跑向鸡妈妈的怀抱,可以小鸡太多了,鸡妈妈保护不过来,其中一只小鸡被抓住,请问鸡妈妈还有几只小鸡?然后教师可以再问:如果老鹰再飞回来,抓住另外一只小鸡,还剩几只小鸡?通过这种方法,幼儿积极参与游戏活动中,而且用故事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动脑思考,掌握简单减法的运算。

凸显幼儿主体,增加自主游戏活动时间

在幼儿活动中,虽然有众多的游戏活动。但是真正适宜幼儿的游戏却没有多少,很多游戏幼儿的参与性并不高,没有达到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更没有达到提高教学活动质量的目标。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游戏活动设计中,幼儿的自主活动时间比较少,多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游戏,而幼儿在自主游戏的时候,由于其注意力松散,造成游戏秩序混乱,没有达到理想的活动设计的效果。为此,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适当增加幼儿的自主活动时间,保证每一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不仅体现出幼儿的主体地位,而且有利于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4]。

例如,在在学校各种动物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丢手绢的游戏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表演不同的动物,并佩戴与之相应的动物头饰,如狮子、老虎、小猴子等,幼儿在记好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动物名称和特点之后,所有学生围成一个圈儿,指定一名幼儿出来丢手绢,并播放儿歌。歌曲结束后,由被抓住的学生回答指定学生的动物名称,答对则归队,失败则由其继续丢手绢。通过这一方式,学生自主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树立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轻而易举记住了各种动物的名称与特征,有效提高了幼儿的认知水平。

三、丰富游戏内容,激发幼儿积极主动性

幼儿的的好奇心比较重,求知欲强,这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内动力。如果采用单一的游戏教学,难以长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幼儿会读教学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考虑幼儿的游戏需求,开展多元化的游戏活动,为幼儿创建愉悦的游戏环境,不仅可以满足求知欲,而且为幼儿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力。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常见的幼儿游戏进行改编,或者对游戏进行整合,这样不仅会游戏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让幼儿感觉眼前一亮,紧紧抓住幼儿的眼球,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幼儿这样这样的对象特殊性比较强,在实施教学活动时,一定要从幼儿为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宜其需求的活动手段。游戏教学活动具有教育性和娱乐性的特征,被广泛应用于幼儿教学活动中,对于幼儿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合理设计游戏,增加幼儿自主游戏时间,丰富游戏内容,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萍.引导幼儿融入游戏活动的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5(86):191.

[2]季海萍.童谣在幼儿民间游戏活动中运用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5(25):167-168.

[3]杨舒.刍议幼儿园幼儿游戏活动的主要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6):81.

[4] 刘松梅.自制教玩具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教育作用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7(1):315.

第三篇:试论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 音乐游戏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促进学生人格品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新课标理念下的音乐教学游戏化活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把音乐学习融于游戏之中,二是主张在音乐教学中穿插适当的游戏活动。本文着重探讨的是以游戏精神渗透小学音乐教学游戏动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小学 音乐教学 教学活动 音乐游戏 课程标准 审美

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生动有趣的唱游、律动、游戏、自编舞蹈、歌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创设各种愉快、生动的教学情境。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特别重视设计音乐游戏活动,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新兴趣,引导其有意识地进行创新尝试。

一、音乐游戏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集体舞等。从儿童好玩、好动的特征来看,音乐游戏是唱游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其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能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是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游戏,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利用游戏,培养儿童良好的音乐习惯。音乐对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生活常规的培养中,小学生对老师的指令有时不能很好地接受,但是音乐却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比如。要让小学生[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坐好时:可以用《拍手点头》的音乐:让学生排队时,可以用《开火车》的音乐。通过训练,在以后的活动中,儿童就能根据音乐的要求来做,而不再需要老师大声说。从而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2 利用游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从而促进德育教育。在游戏教学中。学生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主人,每位儿童都是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学习不再成为负担,从而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一大批不喜欢音乐的儿童也爱上了音乐课,并能及早发现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学生。

如笔者在教学《找朋友》一课时,就让学生边唱边进行角色表演:“客人”来了,轻轻“敲门”,主人“开门”,互相问好;主人招待客人“请坐”,告别、再见。在唱唱、动动的活动中,学生体验了朋友见面的快乐,懂得了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的重要„„实践证明,音乐游戏对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高尚情操及其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3 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被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探索欲望。

例如,在进行一些节奏训练、听音训练时,利用先进的教学用具做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练习时。磁性线谱板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节奏型或听音练习题,可让学生进行听辨练习。老师拍出一条节奏题。就让学生在磁性线谱板上摆出教师所拍出的节奏,或找到老师弹奏的那个音高。这样,利用游戏,使抽象的节奏训练、听音训练变成了可见的高、低、长、短。教师还可及时反馈信息,控制教学节奏,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音乐游戏的运用

1 作为导入过程的游戏,其作用是揭示课题,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在教学《亲爱的回声》这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做的:

(1)导人:我们看到了大自然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你知道的有哪些?它是怎么产生的?大家来听一听,音乐里有哪些奇妙的现象?你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现在,今天就学习一首新歌——《亲爱的回声》。

(2)做简单的回声游戏: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模仿回声?大家讨论后用强:f,弱:p的方式来进行游戏。

(3)还可以用怎样的身体语言来加以表现?大家分小组讨论,并跟着音乐感受节奏的强弱。

(4)再以“发电报”的游戏,再次感受强弱,来看看哪组拍得又快又准。

好的开端就是成功课的起点。利用音乐游戏,不仅能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还能为接下来的课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2 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编排即兴表演游戏,以弥补教学上的某些不足。如在《小猫钓鱼》这一教学环节,刚开始上课时,笔者就创设情境:“你们喜欢猫吗?”“猫能帮我们做什么事?”“猫在抓鼠时是怎样的姿态?”然后再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歌曲:“有只小猫去钓鱼,它钓啊,钓啊,可开始老钓不着。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听听歌曲就知道了。”经过学生自己的想象和笔者的引导,一个完整的情节便形成了。笔者提问道:“根据情节,你们认为该怎样表演?”举手回答的学生不少。其中,有个学生的回答使笔者特别感兴趣,他说:“老师你来扮演小蜻蜓,我及其他同学扮演小猫、小鱼。”顿时,全班哄堂大笑,笔者立刻肯定了他的想法,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四人,并根据音乐情节设计动作。接着,就让他们自己分配角色,笔者也加入了其中一组,当起了小蜻蜓,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表演起来。通过即兴表演游戏,同学们对这首乐曲的节奏、力度、速度及气氛都有了正确理解,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体验。同时,孩子们也发挥了天真、活泼的天性。显现出他们所具有的内在艺术潜能。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适当安排即兴表演游戏教学,能使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发挥出潜能,逐步培养起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他们全面音乐素质的培养奠定基础。

第四篇:论幼儿茶道的重要性

幼儿学习茶道的重要性

洪月凤

摘要:每个孩子最初的天性都是大致相同的,但平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习惯,却渐渐让每个孩子的秉性大相径庭。我们应该从幼儿开始,教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不从小教养,各种坏习性齐集一身,长大后就更难以改正,会影响孩子平常的一言一行,最终影响到孩子的未来,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就是这个意思。因而在中国茶艺的熏陶下,再配合2500年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在幼童内心播下正能量的种子,让孩子的智慧萌芽,通过国艺茶道的教授方式,浸润孩童心灵,帮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

关键字:茶道 幼儿 心性 气质 品德

经过时代的洗礼,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六个大人围绕一个小孩转,真可谓是“众星捧月”,孩子就是家里的“小祖宗”。在这样的环境里,往往就会造成孩子独自为大、恣意妄为、娇气脆弱的性格特点,总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他人相处;想干什么干什么,也懂得不尊重长辈、遵守规则;还有就是畏惧困难,每次遇到复杂一点的事,就不想做了,就放弃了,不能坚持。另外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较长时间静下来或者全心关注一件事,对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这些问题对孩子未来走向社会、学习生活都是很不利的。

多数孩子行为的偏差来自于他们“早期人格”问题,但是在这时期家长往往要么关注的是孩子的技能训练,我们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钢琴,舞蹈,轮滑,游泳,跆拳道,英语......太多太多,却对孩子习性的养成关注的很少,要么是顺其自然,觉得大了就好了,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孩子小小年纪就已经带上了眼镜,对待父母的态度也极其不尊重,大声辩解,而父母也是气的面红耳赤,咬牙切齿,这就是现在多数家庭里父母和孩子在教育上的关系,父母更多的是无可奈何,苦恼于孩子身上的骄纵、蛮横、自私、胆小、好哭、不尊敬长辈,不懂得宽容。孩子在四二一家庭里备受呵护,爸爸太忙,妈妈心软,爷爷奶奶太宠,西式早教只重视娱乐,不教习惯;从幼儿园到小学都是赏识教育,缺乏引导,孩子一大了就谁都管不住!3-6岁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家长若不重视,会让自己的孩子徒有小聪明,缺少大智慧!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就描述过才与德的关系,现实里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李天一,先是与人斗殴被刑事拘留一年,被放出不久后又以强奸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李天一自身还是很有才能的一个人,曾经获得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中华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铜银金奖,可是结果,纵使他的父母是名人,可他最终还是被判了10年,人生有几个10年可以浪费?

其实中国古人非常重视“人的心灵”教育,四书五经均乃儒家为医人心而立之方。为蒙以养正、扶正固本,才能养孩童之浩然正气。孩子在未来成长过程中,身和心健全稳固,才能拥有强大的抗干扰能力。因而在中国茶艺的熏陶下,再配合2500年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在幼童内心播下正能量的种子,让孩子的智慧萌芽,通过国艺茶道的教授方式,浸润孩童心灵,帮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与中华的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礼在中国古代用于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快节奏的生活使得现代人的心态变得浮躁,而品茶需要我们细察细品,需要以一种平稳的心态对待,这种心境是现代人所缺少的。

中国茶艺由于深深融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有中国茶道精神为思想指导,所以道心文趣兼备,从内涵上看,文质并重,尤重意境;从形式上看,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从审美上看,强调自然,崇静尚俭;从目的上看,注重内省,追求怡真。

1)文质并重,尤重意境

“质”是指茶艺的思想内涵,是茶艺的内涵美,“文”是指服装、道具、表演程序和表现技巧,是茶艺的外在美的表现。一套茶艺如果只注重思想内涵而不重视服装、道具、表演程序和表演技巧,内在美缺乏必要的表现形式,则必然显得枯燥无味,不能吸引人。相反,如果只重视服装、道具、表演程序和表演技巧而无思想内涵,就显得虚浮空洞,不能打动人心。文质并重是中国茶艺的主要特点。中国茶艺历来追求通过茶艺外在的美的表现形式来诠释茶艺的思想内涵,文质并重,内涵美与外在美结合,意境高远,韵味无穷,引人入胜。

2)百花齐放,不拘一格

中国茶艺的表现形式多姿多彩。风格上有的儒雅含蓄,有的质朴粗犷,有的空灵玄妙,例如,禅宗茶艺空灵玄妙、禅机逼人,宫廷茶艺场面宏大、镂金错彩、极尽奢华,文士茶艺含蓄儒雅、清新脱俗、引人遐思。方法上清饮调饮不拘一格,有的用调饮法为您献上清凉沁心的冰红茶或浓香扑鼻的奶茶,有的用清饮法为您敬上一盏花香茶香交融的花茶、一杯沁人心脾的龙井或香郁味醇的乌龙茶。不同的茶类、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有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如绿茶清饮清新淡雅,红茶调饮时尚温馨,佤族、彝族烤茶质朴粗犷、热情奔放,而乌龙茶的泡法则有闽北流派、闽南流派、广东流派、台湾流派四大流派,各派风格亦迥然不同。

3)道法自然,崇静尚俭

中国茶艺的表现特点是道法自然,崇静尚俭。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中国茶艺表演的最高原则,是茶艺美学理论体系的基石。中国茶艺倡导的“道法自然”,自然的本性是朴素,道法自然表现为追求自然美。自然美表现在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花之自开、水之自流,它们都表现在自在无为、淡然无极。中国茶艺要求茶人从精神上追求自由,反对心为物所役,力求去亲和自然、契合大道,做到物我两忘,达到至美天乐,道法自然。在泡茶时,要求动如行云流水,静如苍松屹立,笑如春花烂漫,言如山泉絮语,一举手一投足都纯任自然,发自心性,毫不取巧雕饰,毫不矫揉造作。中国茶艺这种以“自然为美”培养出了中国茶人自由旷达、潇洒不群、超然自得、不饰造作的个性。

崇静尚俭,是指中国茶艺要求简约玄淡,心静行俭,返璞归真,不铺张,不奢华,体行“精行俭德”的思想精髓。茶道首先培养孩子定和静。静、定才能安、虑、得,才能生出智慧来。

4)内省自性,追求怡真

在茶艺活动过程中,中国茶人往往以茶为媒介,去感受大自然的信息,在茶香飘飘、茶烟袅袅中远离尘世的喧嚣和污染,进入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获得茶艺活动中生理上、心理上、精神上愉悦的审美体验。茶清净淡泊、朴素自然、自守无欲、耐得寂寞的品性,使得茶人们在茶艺活动过程中以茶清心、以茶励志,内省自性,不断提高自我修养,胸怀大志,追求物之真、情之真、性之真、道之真。

孩子们喜欢操作,喜欢动手,喜欢扮家家。那我们就让每个孩子扮演小茶人,在泡茶中学习茶礼,学习一套复杂泡茶的动作手法,孩子学习中注意力很集中,用心观察和模仿,很安静,很舒缓、不急躁,很有定力。在手法之外,我们还让孩子学习泡茶和喝茶中的“礼”的仪态,体会茶道礼仪之美,收心收性,约束自己任性的性情。同时,我们还让孩子对茶叶、水、茶器这些“物”都非常的小心恭敬,端庄操用。让孩子对等茶喝的客人也要生起恭敬心,很恭敬的为客人泡茶。我们将孩子的恭敬心启发出来后,再开始让孩子学习《弟子规》,这样效果就会更好。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内涵和中国汉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再之茶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之一,让幼儿从小学会准确的饮茶方式,感受浓郁的中国文化,做有朴素自然、胸怀大志的人。

第五篇:游戏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牟平区育博学堂云海香都幼儿园论游戏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17世纪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游戏是发展多种才能的智力活动,是扩大和丰富儿童观念范围的有效手段。”并且在幼儿园的《规程》和《纲要》中,也明确的指出了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了解到游戏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多为幼儿开展一些游戏活动。例如,现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重点开展的一些区域自主性学习活动,其实也是为了让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能够自己动手制作,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同时,《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要求,要保证幼儿每天不少于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在幼儿园我们大多数的户外活动时间,都是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度过的。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游戏锻炼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在抱团游戏中幼儿能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并且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也学习了一些数学基础知识,“?+?=7”等等。而在游戏两人三足中,锻炼了幼儿的反应能力,并且幼儿相互合作,增进了他们的团结能力。在幼儿园我们不仅要组织幼儿玩这些集体户外游戏,在教室内,我们也可以组织幼儿玩一些室内游戏,如一个打四个、变脸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等等……

我们在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时,不要忘记我们的一些传统游戏,我们在小时候玩的跳皮筋、踢毽子、跳绳、扔沙包、跳房子等游戏, 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而当今社会,孩子们的童年却是在各种游乐场中度过。我们的童年是多姿多彩的,而他们的童年是如此的单一。所以,为了让我们的宝贝度过一个快乐的有意义的童年,我们一定不要忘记那些经典的传统的游戏。

总之,不管是幼儿园,还是老师,或者说家长,我们都不能忽视游戏在幼儿成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要贯彻让幼儿玩中学、学中乐的原则,充分的利用幼儿的游戏时间,让我们的幼儿通过游戏,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幼儿!

大二班 曲凯丽

上一篇:旅游口碑营销策略研究下一篇:两学一做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