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梦想的重要性

2024-04-21

论梦想的重要性(通用14篇)

篇1:论梦想的重要性

在19世纪中期的时候,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农场里,有一位牧羊人辛苦地帮别人放羊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牧羊人虽然很辛苦,可是他却有一个很幸福的家庭,更让牧羊人开心的是他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

一天,牧羊人带着两个孩子去牧羊,这时一群大雁从他们头顶飞过,渐渐地消失在了远方。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儿飞呀?”

“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明年它们还会飞回来的。”牧羊人说。大儿子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多好,那样我们就可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了。”小儿子也对父亲说:“做个会飞的大雁多好啊!那样就不用放羊了,可以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牧羊人听了两个儿子的话,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只要你们想飞,你们也可以像大雁一样飞起来。”牧羊人的两个儿子听了,都把胳膊当做翅膀模仿大雁飞,可是并没有飞起来,相反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牧羊人说:“你们飞的姿势不对,让我飞给你们看。”牧羊人也模仿大雁飞,可是牧羊人同样没有飞起来,牧羊人肯定地对两个儿子说:“我是因为年纪大了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两个儿子牢牢地记住了父亲的话,他们相信自己一定会飞起来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虽然他们家境贫寒,没有读多少书,可是他们却始终记着飞起来的这个梦想。

兄弟两个长大了,经过不断地努力,终于飞了起来,他们就是莱特兄弟,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的发明者。

莱特兄弟能成功地发明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是与他们从小就种下的梦想分不开的。莱特兄弟也许没有多少飞行的专业知识,可是他们却有着飞行的梦想,梦想最终促使他们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

有一个调查小组曾经对美国哈佛大学的一群智力、学历、环境条件相差无几的毕业生做过调查,在他们走向社会之前,对他们做了一次关于梦想的调查。结果是这样:

27%的人,没有梦想;

60%的人,梦想模糊;

10%的人,有着明确的梦想;

3%的人,有着长远而明确的梦想。

这个调查小组对这群学生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调查,25年后的结果是这样的:3%的人几乎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社会精英和行业领袖;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地实现,成为了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而那60%的人则安稳地工作与生活,衣食无忧;剩下的27%的人则整日为生计奔波着,抱怨社会、抱怨他人。

这群哈佛的毕业生除了梦想,各方面都相差无几,可是最后的结局却有很大的差别,其区别即在于有无梦想。

篇2:论梦想的重要性

“梦想是啥东西?多少钱一斤?能吃吗?”

如今,如果跟人聊起“梦想”,想必很多人会这样打岔。说来奇怪,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机遇的时代,很多人却越来越羞于谈论梦想。说到原因,有人这样辩解:不是没有梦想,而是现实太骨感,谈论梦想,有点奢侈。

很多人吐槽,知识并没有改变命运,大学生去卖猪肉、摊煎饼;社会的上升渠道被“二代”堵住,输在了起跑线上;很多来自农村的年轻人进城务工,却融不进城市,回不去故乡……梦想离他们似乎越来越远。

对梦想缺乏信念,常常让人困惑、迷茫,或者易于满足现状,在起点处原地踏步;或者对挫折缺乏承受力,稍受打击便一蹶不振。有人说,梦想是照亮前行之路的灯塔,是催人奋进的战鼓。诚然,如果没有梦想的指引,人就如一叶孤舟,在茫茫大海随风飘荡。

我的一个朋友,一直梦想着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店,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大学毕业后她来到海南三亚发展。为了积攒资金,做过编辑、卖过盒饭,不惧苦与累,在到三亚的第五年,终于开起了一家温馨的小店。自己调咖啡,做手绘明信片,还专门设计了独特的漂流瓶,据说有很多人喜欢在海边写下心愿,装进漂流瓶,放飞梦想。

谈起自己的艰辛,朋友很是感慨,这些年过得并不容易,之所以能够坚持,用她的话说,“因为梦想一直都在”。她说,人生就像漂流瓶,看似随波逐流,磕磕碰碰,但只要坚持,梦想终究会靠岸。

看似简单的道理,却很少有人真正明白。人们把心愿装进漂流瓶,因为坚信瓶子终会靠岸;而面对现实时,却有很多人不敢放飞梦想,而选择随遇而安。

有梦想,才不会因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人生的旅程才不至于寂寥。如果每天早晨都被梦想叫醒,哪还有时间颓废悲观?如果每天都离梦想更近一步,沧海桑田也只是转瞬之间。

篇3:论“冯氏春晚”的梦想与现实

冯氏符号开启创新模式

冯小刚, 中国内地导演, 作品风格以喜剧商业片著称。做美工出身的冯小刚从贺岁片《甲方乙方》一鸣惊人, 从此占据贺岁片最卖座导演之位, 有“冯氏电影一出, 全民必狂欢”的景象。从他过去的电影和言行中不难发现冯小刚从骨子里具有忧国忧民的草根情愫和怜悯之心。在生活当中, 这位大导演善良率真、火爆性格实际上有点不适应弘扬全民同乐的春晚。马年春晚走的就是接地气的平民路线。从春晚开场短片《春晚是什么?》来看, “春晚就是喜庆热闹”、“春晚就是团圆”、“春晚就是吐槽”……冯小刚将中国人的年味儿和年三十团聚的欢乐和感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观众深深融入接下来的欢乐聚会中, 最后回归了答案“春晚—就是想你的365天”, 一份感动和亲切涌上心头, 将中国人传统的亲情意识和民俗文化情到自然处的流露出来。这是前30年从未有过的, 它改变了主持人拉开晚会的传统, 大多数观众表示开场短片贴近了与他们心的距离。

从主持人阵容来看, 组合新颖丰富, 四位央视主持人搭档演员张国立, “老”配“新”, “主持人”配“知名演员”, 这无疑是冯氏的精心酝酿。从主持风格来看, 贴近生活平易近人, 主持风格风趣幽默, 从节目编排来看, 歌舞歌曲、戏曲杂技、小品相声、魔术舞蹈……样式丰富, 形式多样, 尽可能满足大众口味需求。而马年春晚舞美设计也返璞归真, 遵从节约办会, 铺满地面的红色地毯以及挂在舞台四周的大红灯笼, 唤起了怀旧复古之情, 整台晚会洋溢出一份亲民平民的冯氏符号。体现的是冯氏的独特味道和创新的梦想。

繁荣的娱乐消费成为现实制约

冯小刚曾说:“导演春晚, 有时我们解决了问题, 有时我们被问题解决, 大概只有导演不被问题解决时, 春晚创新才有可能。”话中能感受到他对春晚创新的竭尽全力, 同时也读出了春晚创新中的许多无能为力。晚会不仅展现全国各民族繁荣昌盛, 团结和谐, 还要涉及国粹等传统节目, 又要宣传当下国家政策, 展示国家一年成果, 宣扬道德模范, 致敬军人, 温暖底层, 抓住受众身份归属感和精神安全感。小品依旧没有脱离“小人物的精神胜利或自我矮化”的传统模式, 很多笑点和段子也早就出现在网络上。

新媒体时代带来了互联网技术的发达, 受众眼界逐渐开阔, 国内娱乐产业的繁荣, 受众文化消费的提高, 民众处在信息丰富的新的传播环境下, 各地方卫视推陈出新, 引进吸收国外优秀节目, 受众在新媒体时代体验着娱乐的快感, 享受其中, 欣赏眼光抬高, 对文化的需求多样, 对节目的要求增高。流行音乐、地方春晚、贺岁档、影视精品都集中在春晚黄金时段推出, 给春晚这种艺术传播形式带来严峻挑战和竞争压力。过去的春晚中呈现很多经典, 一经呈现变成永恒, 它具备制造流行文化的能力, 而如今当我们听到春晚中的一句小品台词时却有out的感觉, 这正是春晚收视率日益走低的根本原因。

面对着不同阶层的13亿中国人, 每年的春晚已经无法众口难调。加之新媒体时代下迅速成长的受众, 成了制约春晚最残酷的现实, 受众的欣赏趣味和观赏意识只能在专业化的电视节目中得到满足而不是仅仅在一台大众晚会上。娱乐消费成长了受众却杀死了春晚观众, 娱乐化消费还将继续, 那么春晚还会继续吗?

民族是春晚情结的根基

2014年马年春晚在创新的梦想中仍然无法逃脱现实的压制, 但正如演员吴秀波所说:“要在同一时间娱乐所有人, 很难。”也像商人马云所说“对春晚的批评就意味着对春晚的关注。”春晚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现象, 成为中国特有的民俗, 在国人心中已经形成一种不能割舍的“情结”, 站在当今新媒体时代下, 我认为“春晚情结”是基于一种民族文化理由, 这个理由中, 春晚的外在形式要远远大于其所表现的内容。

美国学者班纳迪克安德森提出了一原创性观点:民族, 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 (Imagined Community) , 是一种“心理事实” (Psychological Existence) , 春晚在特定的时间充当了“中国”、“中华民族”这一“想象的共同体”的载体, 使“中国”、“中华民族”这些抽象的概念有一个具体的形象化的过程。这一种“想象共同体”依靠春晚得到具体落实。

如唱响于春晚的张敏明《我的中国心》, 就用语言做媒介, 以歌曲为形式, 让观众在民族形象中感受一种真正无私的大我与群体生命的存在。借助这一理论支撑, 我们可以认为“春晚”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中华民族”这一“想象的共同体”搭建了一个“心理事实”的虚拟化平台。今天观众欣赏春晚即便已经不能满足视觉和精神的需求, 但是能满足更深层、更隐蔽的心理需求:寻找归属和认同。

在这个价值多元文化多元的娱乐化消费时代, 春晚就是一台晚会, 本意不再看节目, 而是享受血浓于水的温情, 它能将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与性格凝聚在一起, 是一个民族发展文化的纽带。在除夕的夜晚, 联欢是它最大的价值, 娱乐消遣是宗旨, 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 春晚已经成为现代中国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民族文化品牌, 对春晚的品评也绝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影像呈现或文字技术, 它的背后写着对民族团结与民俗文化的怀想、喟叹和希冀。

摘要:始于1983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是全球华人的“年夜饭”, 被誉为“国家文化工程”, 是中华民族辞旧迎新、团聚守岁的必不可少的文艺形态。2014年马年春晚, 央视第一次启用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为春晚的总导演。本文将从“冯氏符号”开启马年春晚的创新模式着手, 分析“冯氏春晚”有哪些现实制约并阐释在文化繁荣的新媒体时代该如何看待春晚。

篇4:梦想不是最重要的

为了学音乐,他买了昂贵的钢琴,还在校外租了房子。除了前期买钢琴等大额投入外,每个月的房租要花一千九,还要不断买各种演出需要的服装等等,这样一个月下来平均需花费七千多。

四年大学后,父亲对他说:“孩子,你总算毕业了。你母亲这四年来一直在做清洁工,很辛苦,你也不小了,应该为家里分担一些了。”于是,他便开始试图找一个工作。这时,正好学校缺一个街舞教练,他就去试了一堂课。试完后,老师认为他街舞跳得还不错,就让他做了街舞教练,月薪两千左右。

这样一来,虽然每个月可以少跟父母要两千块钱,但他练习发声和唱歌的时间就严重不足了,每天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这样,他离梦想似乎越来越远。

正当他迷茫的时候,噩耗传来,父亲突发脑溢血,危在旦夕。医药费很贵,家里的钱显然维持不了多久。此刻,他知道父亲在等着他救命,但他最担心的不是父亲的安危,也不是如何筹钱帮父亲治病,而是担心他的梦想就要被中断了。

在应聘现场,他反复对多位老板说:“希望现场的老板能将我带走,帮助我实现心中的梦想。”

主持人说:“你离职业歌手还有一定的差距,你的梦想能不能先放一下,先找一份能赚钱的工作踏踏实实地干着,减轻家里的负担呢?”但他却再次说:“我知道我还有不足的地方,因此,我希望现场能有贵人将我带走,让我继续深造……”

这实在太可悲了。梦想已经让他迷失了心智,使他六亲不认了。难道梦想比父亲的性命还重要吗?

他的经历让我们深思,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追求梦想?一个成年男人,为了自己的梦想,让父母居无定所;为了自己的梦想,让母亲每天辛劳地做清洁工;为了自己的梦想,父亲危在旦夕,没钱治病,他却还不断向家里索取……梦想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而不是靠压榨父母。

没有人有资格嘲笑别人的梦想,蜗牛也可以梦想有一天爬上金字塔。但前提是,要靠自己去拼搏。如果他能够经济独立,不再花父母一分钱,那么,他的这种执著还是让人敬重的。但可惜的是,他不但一直在榨取父母的血汗,而且變得冷酷。在这场梦想赛跑中,无疑,他的父母成了他梦想的牺牲品。

他就像一个一心要捞本的赌徒,什么都不在乎,只在乎所谓的“梦想”。梦想是伟大的,在这个梦想稀缺的年代,有梦想是应该鼓励和提倡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梦想就是最重要的。为了梦想不顾一切,往往会走火入魔,就会像金庸小说中为了修炼葵花宝典而挥剑自宫的人一样可悲。

篇5:论梦想的作文

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有些人让梦想悄然绝灭,有些人则细心培育、维护,直到它安然度过困境,迎来光明和希望,而光明和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是梦想,我们因梦想而快乐,快乐是冬天里雪中送炭的火把;我们因梦想而幸福,幸福是挫折之中闪闪发光的萤火虫,为你指明前进的道路;我们因梦想而微笑,微笑是信心之中的胜利……

每个人都有梦想。

一位日本老妪,在99岁生日的时候,出版了她的处女诗集。在诗歌衰落的日本引起了极大轰动,销量突破了23万册。在日本国内,这是个奇迹。因为即便专业诗人,经过出版商包装策划出版的诗集大多也只能卖出几千册。而这位近百岁高龄的老太太的诗集,首印1万册竟然一售而空,连续加印了8次仍供不应求。

她从92岁那年才开始写诗,原因很简单,是儿子怕她感到孤独,希望她写点文字聊以慰藉寂寞。而她恰好喜欢诗歌,于是就拿起了笔。诗写得多了,就向报社投稿,她的诗并不华美,近于白话,简短易读,都在14行以内,只是充满了彩色的梦想,字里行间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朝气流动其中。编辑们深深被这位特殊的作者感动,《产经新闻》特意为她开辟了专栏。她的读者从14岁到100岁都有,出版社收到了近千封读者来信,很多读者读了她的诗后有种想流泪的感觉。

她在一首诗中写道:就算是九十岁/也要恋爱呀/看似像在做梦/我的心已经飞上云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写的诗之所以会有那么多的人喜欢,或许是因为那颗写诗的心永远保持着不褪色的纯真和浪漫。这是命运赐予追梦人的最崇高的现实享受。而这样的心境,或许有的人一辈子都感觉不到。

还有一个故事: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一次与观众互动交流中,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一次,他在美国录制节目,在马路上,他看到一辆大卡车停在路边。他发现,这辆卡车很大、很漂亮、很气派,车上装着满满的货物,但这辆卡车很干净,干净得很养人眼,车上还挂着许多小装饰,可以看出主人对这辆卡车十分爱惜。

凭着一种职业的敏感和好奇,崔永元走了上去,想和这辆卡车司机聊聊。卡车司机大约40多岁的样子,身体很壮,戴着一顶棒球帽,穿着西装,系着领带,胡子刮得很干净,刮过的皮肤泛着铁青色。他的这一身行头,如果不说,你无法想到他是一名重型卡车司机。

当他听说崔永元是来自中国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要采访他,显得非常高兴。他说,您先不忙采访,我先带您参观一下我的大家伙,参观后,您再采访我。这个卡车司机热情地拉着崔永元的手,就上了他的这辆卡车。

崔永元进了这辆大卡车里面,一下子露出惊讶的神色。只见这辆卡车里面就像是一个卧室,驾驶室后面有一个书桌,书桌上有一台笔记本电脑和几本书,车壁上有书柜和液晶电视,这里还有电冰箱、沙发。更不可思议的是,里面还有卫生间和洗澡间。( )

崔永元羡慕地问他,没想到,你这辆卡车这么漂亮,简直就像是一个流动的家。

卡车司机说:您说得很对,它就是我流动的家,我人到哪,我的家就跟着我到哪,开着这辆大卡车,我已经快走遍全美洲了。卡车司机露出一脸兴奋和自豪的`神色。

情不自禁的,崔永元也被这位卡车司机的热情和开朗的性格所感染,他问道:“你是什么时候开始萌发了要开卡车的理想的?”

崔永元的问话,好像一下子触摸到了这位卡车司机内心的柔软,他仿佛陷入到一种遥远和过往的回忆中,他柔声地说道,在我6岁的时候,就有了将来长大了要开大卡车的理想。那时,我常常遐想,我要是能开着大卡车,跑遍全国各个地方,那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和幸福的事。

崔永元又大吃一惊,心想,这位卡车司机6岁的时候,就有了在他看来并不太崇高,甚至有些卑微的理想。他怎么没有想到将来当科学家、律师、医生、教师的这些理想?怎么只想到将来要开大卡车?

看到崔永元疑惑的目光,卡车司机笑道,在我6岁的时候,一天,爸爸给我买了一辆卡车玩具。我看到,那辆卡车很气派,又大又长,开关一开,它就非常灵活地在地上跑了起来,还会爬坡、拐弯。我兴奋地将这辆玩具卡车紧紧地抱在怀里,对爸爸说:“我长大了,也要开卡车,我要开着卡车跑遍全国许多地方。”爸爸高兴地将我紧紧地搂在怀里,说道:“好儿子,有志气,只要好好努力,将来一定会开上大卡车的。”

就这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树立了将来要开大卡车的远大理想。爸爸看我这么有志气、有理想,就给我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玩具大卡车。这些玩具卡车,我会自己拆卸,自己安装。亲朋好友、左邻右舍,还有学校的老师们,听说我将来想开大卡车的理想后,都纷纷夸奖我,说我人小志气高,还要同学和他们家的孩子向我学习。卡车司机说到这里,一脸兴奋,竟有些陶醉了。

他又继续说道,中学毕业后,我报考了汽车职业学校,父母都非常支持我,尊重我的选择。在职业学校里,我系统地学习了汽车的制造、修理、驾驶等技术,毕业后,我顺利地进了一家汽车运输公司,我终于开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卡车。当爸爸、妈妈看到我真的开上了大卡车,激动得热泪盈眶。

篇6:梦想比条件更重要

文/辛西娅•斯图尔特

从我家厨房的窗户可以看到街对面的一所中学的篮球场。有一个女生特别吸引我注意。她总是和男生们一起打篮球。在那些高大的男生堆里,她显得那么弱小,惹人怜爱。但是,她丝毫也不比男生逊色,一会儿快速运球,一会儿长传,动作干净利落,作风泼辣顽强。

我还注意到,她每天在别的孩子离校后仍然会独自一人留在篮球场苦练,有时一直练到天黑。一次,我问她为什么要练得这么刻苦。她不假思索地说:“我想上大学。但爸爸说,他没有能力供我上大学,惟一的办法就是靠我自己争取获得奖学金。我喜欢打篮球。我要把篮球打好,如果有了这个特长,我就能申请到奖学金。”

这是一个勤奋而有毅力的女孩。从中学低年级到高年级,她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矫健的身影每日都会出现在球场上。我关注她,祝福她。

然而,有一天,我发现她双臂抱膝,把头埋在胸前坐在球场边的草地上。我走过去,关心地问她发生了什么。

“没什么,”她轻声地答道,“只是因为我的个子太矮了。”她的教练告诉她,任何一个大学篮球队都不会录用一个身高只有1.67米的人作为队员,这样她希望通过篮球特长获取奖学金的梦想很难实现。

我理解她心中的失望和痛苦,多年的梦想就因为身高条件而不能实现。我问她有没有和爸爸谈过这件事情。她抬起头,告诉我,爸爸认为教练不懂得梦想的能量,如果她真的想获得奖学金,就没有什么能阻止她,除非她自暴自弃,因为“梦想比条件更重要”。

她爸爸的话得到了印证。第二年,在“加利福尼亚中学生篮球锦标赛”中,由于她场上的出色表现,一所大学的篮球队教练看中了她。她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奖学金,成了一名大学生。

可是,在她上大学不久,爸爸就患了癌症,不幸去世。她又面临新的困难。一方面,她家更穷困了,4个弟妹还未长大成人,最小的弟弟才出生几个月,她要帮母亲挑起家庭的担子;另一方面,由于花了很多时间在打球上,她的功课也耽误了不少。那些年,她要打球,要学习,要照顾家庭,困难重重。然而,她咬着牙,要实现她新的梦想,那就是获得学位。她时刻记着爸爸的话:“梦想比条件更重要。”

她的确做到了!她获得了学位,尽管这用了她6年的时间,但是她始终没有放弃。现在,每当太阳西落,我还会看到她在球场上奔跑、跳跃、投篮,顽强自信,充满活力。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依然是——“梦想比条件更重要”。

我为什么对她了解这样多?读者也许猜到了,因为我就是这个女孩子的母亲!

1.阅读文章,说说文中的“梦想”具体指什么?

2.品析“每当太阳西落,我还会看到她在球场上奔跑、跳跃、投篮,顽强自信,充满活力。”的表达效果。

3.结尾处的补叙看似多余,其实恰是最这的精心设计。请你细细品味,揣摩其作用。

4.文中多次出现爸爸的教诲“梦想比条件更重要”。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的感受。

1“梦想具体指的”通过篮球特长获取奖学金的梦想“"获得学位”

篇7:现实重要还是梦想励志作文

到底是现实的生活重要还是达成自己人生的梦想重要,应该很多人都在这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最后在两者取其一之下做了决定,但我们现在再来仔细想清楚,你的人生是只为着金钱、名利、地位甚至权力的现实面而生存着吗?还是每天做的白日梦或是天马行空的梦想而发呆的人生呢?这社会一定需要现实面的支撑,我们能得以在人群中生存,也因为现实面的关系,更因为现实才有机会迈向梦想。

工作打拼虽然为了钱或地位,但在金钱跟地位支撑下,你必须要有梦想,简单来说就是你工作打拼是为了实现你的梦想,那怕是买汽车、房子、环游世界等等的目标,工作就应该是因为要达成梦想而做,而非没有任何原因只因为有钱可以领就工作,钱固然重要,但在钱以外还有梦想也是同等重要,没有梦想,你的人生就是因为赚钱而工作,最多只能说:物质生活变好,然后呢(没然后,怎么精采)?

现实是残酷的,但也是必须面对的事情,利用金钱或地位来完成自己的梦想岂不是很棒吗?不要只因为钱而工作,如果是因为兴趣或梦想而工作,再苦也自己牙根咬紧忍一忍,但如果只因为钱而工作,你只要碰到不顺遂的状况不是抱怨连连就是怨天尤人,工作很重要,没工作的人就是米虫,但工作不该只因为钱而已,而是因为自己的兴趣或梦想。

许多人工作一辈子到头来问他为什么工作?回答的大部分都只因为钱或权力,但这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等你老了以后还值得留恋吗?但如果因为目标或兴趣而做就不同了,老了以后可以很炫燿的跟孙子说:你看房子是爷爷(奶奶)买的、你看爷爷(奶奶)去环游世界甚至自己创立公司、开简餐店等等,这些不是金钱或是权力的现实面,更是自己人生的.目标。

篇8:论梦想的重要性

依据法律相关规定, 死刑是指行刑者基于相关权力, 剥夺一个犯人生命的刑罚, 是世界上最古老、同时最严厉的刑罚之一。而基于人权的考虑, 我国法律对不适用死刑人群也有明确的规定: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审判的时候年满75周岁以上的人不适用死刑, 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一个事物能够在世界各地存在千年, 必然有他的合理性, 死刑亦不例外。

威慑力大是它最大的特点, 也是很多人认同死刑的最主要的原因, 处罚的力度极大有杀鸡儆猴的功效, 让犯过罪的不敢再犯, 让有严重犯罪意图的人望而却步。此外, 中国人常说:“杀人者偿命”之类的话语。这类“报应说”是让人民坚定地支持死刑的心理寄托。不论怎样, 以一个普通人的眼光来看, 死刑存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减少死刑罪名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减少死刑罪名”对我国法治的发展而言是一个突破性的进步。毕竟从法学的角度, 死刑的存在具有它不合情不合理的地方, 然而废除死刑也不是一簇即就的, 这样我们通过逐步减少死刑罪名也可以达到实现公平正义真正保护人权的目的。

1. 死刑侵犯了生命权

众所周知, 生命权是人权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在几百年前的欧洲, 卢梭等人提出了“天赋人权”这一理念, 人权又称自然权利, 即“不可剥夺的权利, 指自然界生物普遍固有的权利。”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政府论》中对“自然权利”作了个人界定:“人们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 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 就应该人人平等, 不存在从属或受制的关系”, “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 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或财产。”

由此可见, 即使那名犯人杀了人, 任何人也没有权利剥夺他生命的权利。从另一面说, 当一个人杀了人, 我们为了处罚他而杀了他, 这样岂不是会导致一个新的社会矛盾?让杀人永久地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没有尽头。

生命是一切的源头, 没有了生命, 什么就都没有了意义, 何谈梦想?减少“死刑罪名”相当于赋予了很多犯罪的人以二次生命, 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 重新开始。

2. 死刑本身的残酷性

自古以来, 死刑的方式多种多样, 由碎尸、绞刑、斩首等极手段到现如今的枪毙、注射等, 虽然残忍程度有所减轻, 但是, 不可否认执行死刑的过程依然是极其残酷的。在我国, 枪毙依然是死刑的主要执行方式, 虽然执行过程我们无法看见, 但是不难想象, 想要一枪毙命, 射击位置非常重要。据业内人士介绍, 枪决一般为身后爆头, 如果不能一枪毙命, 必须补枪确定死亡, 充满血腥的画面无不令人震惊。

3. 死刑的不可挽回性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失去了就不可能重来。但是从历史实践来看, 无论我们怎么慎用死刑, 错杀的可能难以避免。据不完全统计, 美国死刑案件误判率高达68%, 有3个州死刑案件误判率高达100%虽然我国的误判率不对外公开, 但是, 高级人民法院每年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的死刑案件, 约有百分之十几的改判率, 可以预见死刑误判的比例。

因误判而执行死刑, 所付出的代价难以想象。以故意杀人罪为例, 无辜的百姓被冤死, 被害人的冤屈得不到沉雪, 愤懑的冤魂无法安息, 真正的凶手还却逍遥法外, 甚至继续危害社会, 残害乡里。

1996年4月9日, 一女子在呼和浩特第一毛纺厂家属区公共厕所内被强奸杀害。公安机关将报案的呼格吉勒图迅速锁定为犯罪嫌疑人。经移交检察院、公开审理后, 当年6月, 呼格吉勒图被执行死刑。可笑的是时隔十年, 被当地媒体称为“杀人恶魔”、在内蒙古境内接连作案21起, 身负10条人命的赵志红在地毯式侦查中落网后, 承认他曾经在1996年4月的一天, 在第一毛纺厂家属区公共厕所内杀害了一名女性!一宗10年前就盖棺定论的命案, 10年后却因为真凶的良心发现而成功告破, 不得不说是我国司法机关的讽刺。虽然真相已经明了, 但是无辜的呼格吉勒图终究是看不到这一切了。最令人遗憾的是,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非只此一枚。不禁令人发问:国家倡导的公平正义究竟哪里去了!

4. 死刑伤害的广泛性

很多犯人本性不坏, 甚至在很多方面都是模范, 只是一念之差才酿成大祸, 对其执行死刑不仅直接毁了他一个人。对犯人未涉案的亲属也是一种伤害。同时, 犯罪已经发生不可挽回, 将犯人执行死刑, 不可能挽回由其犯罪带来的的损失, 丧死了刑罚的目的。反之, 坐牢和劳动, 可以促使犯人改过, 并对受害人的家庭进行弥补。很多死刑犯人无钱赔偿给受害人家属便被执行死刑, 对受害人家属而言只是得到精神上的补偿, 而物质上可能完全没有补偿, 受害人家属得到的只是一时的心理安慰, 从长远角度来看, 若不执行死刑, 以服刑代替, 既可以减少对其及家属的伤害, 又可以以服刑劳动的收入偿还给受害人家属。最重要的是, 用司法独立、程序公正给了梦想一个重新起航的机会。

5. 文明社会的发展趋势

无论是资本主义, 还是社会主义, 人类社会总是向着更文明、更公平的阶段发展、完善。

死刑废除运动起源于18世纪末。经过200年发展, 已有139个国家实质上废除了死刑, 占全球总数的70%。欧洲是目前世界上废除死刑的主要实施地, 其发达的经济水平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两个重要保障。犯罪学家曼纽尔·艾斯纳尔的一项统计显示, 欧洲在近7个世纪以来, 每10万人中发生刑事杀人案件的数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这正好反驳了死刑论者“取消死刑就无法抑制犯罪”的言论。

从历史进程来看, 在任何地方, 废除死刑的运动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即使在法国, 从极少使用死刑到最终废除死刑, 也历时长达29年, 才最终在1981年正式通过废除死刑的法案。民众的意愿导致了这个漫长的过程, 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增长、随着民众越来越开明化, 死刑的减免是必然趋势,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最佳完善。

三、死刑的未来发展趋势

死刑废除与保留的争论在我国已经有了一段不短的历史。两者都各有利弊, 双方阵营的实力也旗鼓相当, 但是死刑存废属于国家立法问题, 并非个别人的看法就可以决定生死。从最新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来看, 国家立法是趋向于逐步减少死刑罪名。近日司法部已经公布了新修改的刑法中取消了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死刑罪名, 为进一步减少死刑制度的适用提供了法律依据。标志着中国法治社会向着更公平更正义的方向在发展。

同时, 我们必须承认, 我国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社会生产力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犯罪总量很高, 依旧面临着严峻社会治安状况。但是请相信,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 死刑存废问题必然是朝着司法更独立, 程序更公正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也会越来越完善, 从减少死刑罪名开始, 予生命以尊重, 在梦想开始的地方放飞属于我们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洛克[英]《政府论》

[3]陈永生《死刑与误判》发表于《政法论坛》2007年01期[3]

[3]网易新闻《另一面》

篇9:比起点更重要的是梦想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一天只能吃两顿,即使是两顿,还都是汤汤水水,根本填不饱肚子。他九岁才上学,念到十四岁,因为家境实在太艰难,不得不辍学。母亲向生产队申请领养了一头牛,于是他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当放牛娃,他一天能挣两个工分。他知道唯有知识能改变命运,于是他一边放牛,一边如饥似渴地读他能借到的所有的书。后来,他创办了福耀玻璃集团,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他叫曹德旺。

他初中毕业以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舟山马目农场当起了挖盐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单调的生活让他很失落,他总想着要出人头地,可是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击,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就四处找些书来看,希望能从书里找到出路。一起挖盐的工友瞧不起他,工作累得要死,还装什么清高看书。工友的挖苦激起了他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后来,他成了娃哈哈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他叫宗庆后。

1993年的盛夏,他提前修完学分,成为当年复旦大学18名提前毕业的学生之一。然而,满怀抱负的他却被分配到陆家嘴集团公司做幻灯放映员,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在一间小房子里放映有关集团情况介绍的录像片。这么简单的工作,只要不是傻子都能胜任,他的才智和抱负无法施展,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在心里憋足了劲,发誓一定要改变现状。后來,他成为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奠基人和领军人物,缔造了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神话,他就是陈天桥。

他在浙江台州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长大,19岁高中毕业后,父亲给了他120块钱让他自谋生路,他就买了一台照相机,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满大街地问别人需不需要照相。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用奇怪的眼神看他,要照相不会去照相馆哪,而且这小伙子这么年轻,技术到底牢不牢靠哇?但他敢闯敢拼,又豁得出去,不惜赔上胶卷让别人免费试拍,半年后就赚够了正式开照相馆的钱。他就是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从小到大,他的功课都不是特别好,小学和中学上的都是三四流的学校,初中考高中的时候考了两次才考上,第一次参加高考,数学才考了1分。高考失利后,瘦弱的他做起踩三轮车的工作。这份工作既辛苦又赚不到钱,可是他还是很满足,认为能养活自己就已经很好了。直到有一天,他拉着客人到金华火车站,无意间捡到了一本书,是路遥的《人生》,拉客的间隙他看完了这本书,认为自己的人生不应该这样度过,于是他费尽千辛万苦考入了杭州师范学院。后来,他先后创办了阿里巴巴、淘宝网,他叫马云。

篇10:《梦想比条件更重要》读后感

你有梦想吗?相信大部分人的回答是肯定的。但在现实社会中,许多人因认为自己先天性条件不足而放弃原有的梦想。可是今天,我因读了《梦想比条件更重要》一文而要大声呼吁:梦想比条件更重要!只要不放弃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朝自己的梦想迈进,梦想一定会实现。

《梦想比条件更重要》一文中,主人公是一位身高只有1米67却充满抱负的弱小女孩,她的梦想是靠自己打篮球争取奖学金上大学,因此,她总是不分昼夜的在操场上与一些男生们共同训练。看到这儿,相信一些人认为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仅仅1米67的身高怎能当上篮球运动员?但我却被她为梦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所打动,不管她成功与否,勇于追求梦想的精神就是榜样,并且,毅力可以战胜一切。可是,教练说她的身高不够,但她没有放弃,因为她想起了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并努力去做,终于被一位大学篮球教练看中,如愿以偿的进了大学。父亲的这句话就是:梦想比条件更重要。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设计师,可我的数学并不好,尤其是几何图形方面,我想过放弃,但是没有。我想尽办法提高我的几何学习能力,例如;熟背各种几何图形计算公式,多做关于几何图形方面的题目,留意生活中和几何图形有关的知识。在这方面我产生了兴趣,我的几何终于有了一些提高,这让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更坚定了我追逐梦想的信念。

一棵没有梦想的树是不能参天的;一朵没有梦想的花是不会芬芳的;一只没有梦想的鸟是看不见云朵的;一个没有梦想的人是永远也不会成功的。从现在开始,我一定要努力追逐自己的梦想,不再顾及自己的条件,因为梦想比条件更重要!

篇11:徐小平:栽种梦想比什么都重要

投资可以唤醒我被成功麻痹的神经,被财富窒息的热情。---徐小平

在波士顿接受福布斯专访

无论是八所常春藤盟校的巡回创业演讲,在哈佛举办创业大赛,还是作为麻省理工中国创业与创新论坛的嘉宾,近半个月的时间,徐小平走遍了美国东部各大高校。然而这一次,面对众多从新东方教室里走出的留学生精英,徐小平的身份是真格基金(Zhen Fund)的创始人。

徐小平做天使投资有近六年的时间,从最初怀有“冒险心态”直到去年投资的几个项目都进入A轮和B轮,他开始认为“自己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投资人”。

他向记者介绍,过去投资了两千万美元,项目有近八十个,其中活跃的还有五十余个,这些公司的市值可达二十多亿美元,包括谷歌中国前首席战略官郭去疾创办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兰亭集势(ligh tin the box)以及斯坦福最年轻中国MBA学生陈欧创办的聚美优品。

除了跟投的世纪佳缘网今年5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徐小平投资的另外两个公司也准备在国内的A股市场以及纳斯达克分别上市。

徐小平向记者透露,真格基金即将同红杉资本合作融资3000万美元,其中红杉资本占1500万美元,另外一半由徐小平、王强以及俞敏洪,当年新东方的“三驾马车”,共同出资。王强和俞敏洪的资金量为百万级。

去年10月,在着手创办真格基金的同时,徐小平开始同美国常春藤大学的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联系,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MIT、斯坦福以及伯克利做了演讲。让徐小平欣喜的是这一轮演讲过后产生了十几个好项目。用他的话来讲这些学生“都上过新东方,都是比较熟悉和认同的”。创业的连锁效应使得时隔一年后徐小平的Zhen Trip再次成行。

留学生创业没有劣势

徐小平看来,留学生有着非常好的创业想法,没有好想法的人则有着非常先进的技术。“只不过需要有人告诉他:yes, you can。”他认为留学生的优势在于国际化的经历和国际意识。王强更是把中国学生留学美国比喻为17、18世纪英国贵族游学罗马与巴黎的Grand Tour。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留学生信息量大,可以捷足先登;没有语言障碍,可以把外国人的智慧和经验随时随地拿来变为己用。

海归回国可能会“对空气更敏感,对水的质量更加挑剔,这个就是进步的动力”。“出国之后学到很多,知道怎么去做一个更好的‘人’,也知道怎么去更好的改变改造这个社会,留学生只有优势没有劣势,”徐小平坚定的说。

鼓励创业,中国是最佳乐土

徐小平鼓励年轻人创业,而非局限于回国创业。“如果你能在美国创业成功为什么不好,赚美国人的钱,还可以捐给国内的希望工程。”但这背后的逻辑是“你获取了文明之光,哪里最需要你照亮,你就应该去哪里。”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答案毫无疑问是中国。

首先,国内有无穷无尽的机会。其次,中国正在向好的方向急剧的变化中。徐小平认为中国的环境已经足够好,好到其他的一切不利因素都可以忽略不计。(励志电影  )他对创业者的要求是:“必须要有一种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心理。”绝非试一试的心态。

投资比教书更快乐

出乎意料的是,徐小平认为教师是一种比较孤独的职业。教师和学习音乐、创业一样,是他人生的一个阶段。“我可以选择去教书,但是我选择去投资更快乐。”

“我和王强如果不做这些事,我们的生活非常痛苦,我们有很多钱但是日子很不好过,因为没有事情做,”徐小平感叹到。他非常欣赏的是PayPal的创始人之一Peter Thiel的投资故事:Thiel在30岁左右就握有1亿美元的资产,人生陷入了绝境,他用50万美金占有了facebook10.08%的股权,如果现在他还有3%,也就是30亿美元。“从没有比创造财富,创造事业更刺激的事情了。”“所以天使投资成了我的事业:它能唤醒我被成功麻痹的神经,被财富窒息的热情。包括王强老师也一样,”谈起投资,徐小平整个人都充满了活力。

目标:每年投一百个或更多

作为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认为投资的价值是创造更多的创业者,扶植更多的创业者。他曾经的目标是未来十年每年投资五十个项目,五百个中诞生十分之一的上市公司。

但在和红杉资本合作之后,徐小平计划一年投一百个项目甚至更多。最终在其投资名下将有几千家公司,“那一定会创造一个奇迹”。“这些公司能够创造他们的财富,也为投资人创造一百倍千倍的财富,”这是他的要求,也是愿景。

至于即将进行的3000万美元的融资,徐小平说,“这些钱投资完我们会再考虑融资。但我会一直做‘天使’绝不改变方向。”也许对他而言,广泛的栽种梦想比什么都重要。

篇12:论梦想

朱喆琪姐姐可跟前面几个姐姐不一样,前面几个姐姐都是在读大学的,而朱喆琪姐姐已经是研究生了。为了给我们演讲,特意从江西赶过来,她也像其他的几位姐姐一样首先介绍了自己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生活。而且在初中的时候她转过一次学,直接去全封闭的杭四中上学,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家乡,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上学,心里有很多的担心和害怕,但是为自己的梦想她一一克服了。

朱喆琪和金竹姐姐一样,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学霸,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而朱喆琪姐姐为了自己的梦想,只读了二分之一的大学就去美国读书了,去美国读书她选择了她最感兴趣专业,为了梦想,为了能够在美国更好站住脚根,也为了能把中国的文化带到美国,在短短的暑假她先后学习了素描,毛笔和钢琴。为了能够在美国顺顺利利,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了去美国的事情。

篇13:论《君主论》中人民力量的重要性

国内外学者对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这部作品对现代政治发展和国家管理的影响以及对马基雅维利提出的政治主张的批判,对该书体现的君主应重视人民力量的思想研究得不多。不少研究者认为马基雅维利主张君主应采取一切手段维持其政权,过度强调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从而忽略了他对人民力量的重视程度。其实,“马基雅维利是一位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他在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告诫统治者‘当人民对君主心悦诚服的时候,君主对于那些阴谋无需忧心忡忡;但是如果人民对他抱有敌意,怀着怨恨的话,他对任何一件事,对任何一个人就必然提心吊胆。’”[1]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多次强调说明人民力量对于君主政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一、人民支持对君主政权的重要性

1. 政权建立前人民支持的重要性

在《君主论》的前几章,马基雅维利提出建立一个君主国的方式有多种,包括世袭、征服、自己的军队和能力、别人的军队、好运气和国内支持等。尽管建立君主国的方式有很多种,但马基雅维利认为最有效、最可靠的方式是依靠国内势力的支持,尤其是人民的支持。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第十章指出“一个因贵族支持而获得君权的君主比因人民支持取得君权的君主更难维持其统治,因为前者会发觉自己周围有许多人认为他们可以和自己平起平坐,因此,自己很难随心所欲地统治或管理他们。而通过人民大众支持获得君权的君主则会发觉自己是巍然独立的人,周围所有人都准备服从自己或者只有很少数人不准备服从自己。”[2] 从这点可以看出,马基雅维利认为人民支持对君主建立一个君主国更加重要,而不是贵族的支持。事实上,那些能取得政权的君主大多是因为他们取得了人民的支持,正如中国古话所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2. 政权建立后人民支持的重要性

在《君主论》的中间几章,马基雅维利主张君主应使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去夺取或维护其政权,而不应被所谓的道德和美德所困。“凡是有利于政治统治及权力获得巩固的事都是可行的,欺骗是君主政治第一等重要的事情。” [3] 这一主张无疑跟马基雅维利所处时代的主流政治思想——君主应具备美德和良好的品行背道而驰,因此,马基雅维利的主张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这种争议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尽管马基雅维利提出了充满争议的主张,但他始终强调人民所具备的强大力量。他认为,一位君主应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警惕,不能让自己的人民厌恶或憎恨自己,不仅如此,还要尽其所能让自己的人民满意自己的政权统治。也就是说,君主可以不择手段地维持其政权的前提条件是君主的所作所为不会引起人民对自己的憎恨,所有的这些都说明了政权建立后君主取得人民支持对维持其政权的重要性。

3. 失去人民支持的危险性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列举了许多君主因失去人民支持而导致政权被推翻的历史案例,其中包括了他在该书的第十九章指出“当人民敌视君主,用憎恨的眼光看待他的时候,他就一定要惧怕所有事情和所有人了。组织有序的政权和英明的君主都会特别注意,不把贵族逼入境地并满足人民的要求,让他们保持满意,因为这是一位君主最需要关心的事情之一。” [4] 君主一旦失去了人民支持,

无论他用什么手段都很难维持他的政权,正如前两节所说,人心向背对君主政权的命运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政权危急时人民地位的重要性

人民支持对一位君主夺取或维持政权至关重要,此外, 马基雅维利认为在政权危急时,人民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1. 人民支持是君主粉碎阴谋的武器

在位的君主面临众多的挑战和危险,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君主国内有众多贵族窥觊他的王位,这些贵族将使尽各种手段把他从王位上拉下来以取而代之,比如政变、叛乱、起义、暗杀、投毒等。但如果一位君主能得到人民的爱戴和支持,他将凭借此优势有效地粉碎这些阴谋,从而保护自己及自己的政权;但如果一位君主没有得到人民支持,这些阴谋很有可能让他的政权垮台。

在《君主论》第十九章,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对付阴谋政变的一个最有力的解决方法之一就是不被人民所憎恨, 因为不论谁策划政变,他总是相信他可以通过杀死君主来满足人民。但是一旦他认为这样做会不利于人民,他就没办法鼓起勇气来采取这样一种行动,因为谋叛者将遇到无尽的困难。”[5] 马基雅维利认为,历史上大多数政变发动者都没有善终,特别是对得到人民支持的君主发动的政变。马基雅维利引用了意大利一个历史案例——坎尼斯基家族阴谋杀害博洛尼亚君主安尼巴莱 · 本蒂沃利奥殿下。

2. 人民是君主政权最好的堡垒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多次强调军事对于君主政权的重要性,他认为君主为了确保其政权的稳定和安全,必须建立一支战斗力强的军队。此外,还应修筑大量防御性的堡垒、要塞以镇压国内反叛和外敌入侵。但在马基雅维利看来, 君主政权最好的堡垒并不是修筑的堡垒,而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在《君主论》第二十章,马基雅维利指出“最坚固的城堡就是不被人民憎恨。君主可以修筑许多堡垒,但如果人民憎恨他,这些堡垒也无法挽救君主,因为一旦人民拿起了武器反抗,外国势力势必会帮助他们推翻他的政权。”[6] 马基雅维利用了两个历史案例证明这一观点:一是弗朗切斯科 · 斯福尔扎修筑的米兰城堡;另一个是弗利女伯爵,当恺撒 · 博尔吉亚进攻她的时候,当敌视她的人民与国外势力联手时,城堡对她毫无用处。

三、《君主论》中君主对人民力量的畏惧

马基雅维利非常清楚人民在决定君主及其政权命运时的巨大力量,因此,他不断在《君主论》中强调一位君主应重视人民力量,而不是忽视,想方设法赢取人民对他的拥护和支持并与他们保持友好的关系。因为相比较外敌入侵而言,内部威胁对君主政权更致命,特别是当国内的人民反对君主的统治时。

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第十九章指出“一位君主应惧怕两件事:一是来自内部的矛盾,与他臣民之间的矛盾;另一个则是来自外部的矛盾,与外国势力之间的对抗。”[7]与此同时,他认为与外部势力的对抗可以通过强有力的军队和盟友来解决,而与内部势力的矛盾则更难解决。他还提出一个的建议:如果君主无法取得人民的支持,那么他应消灭这些人。

虽然这个建议是残暴、骇人听闻的,符合马基雅维利在 《君主论》中一直强调的主张——君主应用一切手段达到他的政治目的。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君主对人民力量的畏惧,因为马基雅维利知道,人民力量足以推翻君主的政权, 对于人民力量,一位君主应当有所畏惧。马基雅维利也总结道,意大利亡国者、失国者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神的原因, 而是在于是否赢取了人民的支持。

总之,马基雅维利提出的重视人民力量的思想始终贯穿于《君主论》中,尽管他在该书中也提到了军事和君主应具备的各种品性,但归根结底还是落到了君主应想方设法赢取人民支持、既畏惧又重视人民力量这一点上。人民支持对于一位君主夺取政权、维持政权至关重要;人民在君主政权危急时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君主对人民力量的畏惧充分体现了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中人民力量的重要性。

摘要:《君主论》是意大利著名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代表作,该书从多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作者在《君主论》中指出,君主夺取或维持政权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重视人民的力量,否则君主可能失去其政权。本文将从人民支持对君主政权的重要性、政权危急时人民地位的重要性、君主对人民力量的畏惧三个方面论述《君主论》中人民力量的重要性。

篇14:『梦想』永远比『面包』重要

作家王蒙说:“面包只能给肚皮充饥,而梦想却能给灵魂增高。”

梦想能让人超越自我,而面包不能。

怀揣着创业的梦想,冯仑放弃了别人梦寐以求的“金饭碗”, 一下子没有了单位,没有了房子,没有了档案,没有了职称,没有了户口,与潘石屹等人成立了“海南万通”。经过数年打拼,万通地产于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名企”称号。功成名就之时,2012年,他突然辞去万通总裁之职,又开始了新的梦想的征程。在这条追逐梦想的荆棘路上,俞敏洪同样抛弃了北大任教这块世人羡慕的“面包”,进入民办教育领域,让新东方从“星星之火”发展到“燎原之势”。可见,“梦想”比“面包”更重要,它让人在没有面包的蓝天里勇敢地超越自我。

梦想能让人坚守,而面包不能。

袁隆平心怀解决人类温饱的梦想,几十年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呕心沥血培育新一代杂交水稻;屠呦呦心怀解除人类疟疾病根的梦想,几十年攻关,潜心探索,研制出青蒿素,为人类根治疟疾提供了保障;胡忠心怀在高原培育祖国花朵的梦想,毅然离别亲人,到甘孜州康定县支教,用厚实的肩膀扛起了100多名孤儿的希望,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播撒下文明、爱心和希望。可见,“梦想”比“面包”更重要,它让人在没有面包的蓝天里无怨无悔地坚守。

梦想能让人坚强,而面包不能。

因为拥有梦想,他在失去双臂后重获生活的勇气;因为拥有梦想,他在游泳生涯被迫停止后毅然奔向了音乐的殿堂。刘伟,在中国达人秀的舞台上摘下梦想之星,用双脚奏出了世间最美的绝响,更用坚强诠释了“梦想”的含义。因为拥有梦想,杨善洲坚强地在荒山上生活了20年,终于给荒山披上了翠绿的新衣。可见,“梦想”比“面包”更重要,它让人在没有面包的蓝天里活出生命的价值。

昆德拉说:“人总是要有点追求的,腹中的饥饿可以忍耐,但心灵的饥饿一刻也不能等待。”海子也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可见,梦想,犹如生活的舵手,有了梦想,才有前进的方向,才能扬起生命之帆。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虽然没有面包,梦想依然能让生命的价值在蓝天闪光,而这是那只母鸡永远不会明白的。因为“梦想”永远比“面包”重要。

【评点】

本文亮点有二:

一、结构严谨。开篇引述《梦想与面包》的材料简洁明快地提出观点,接着采取并列结构用三个分论点论述“梦想”比“面包”重要,最后再次回扣材料,层次清晰。

二、论据丰富。不仅选取冯仑、俞敏洪、袁隆平等社会热点人物素材,还选择了刘伟、杨善洲等经典人物素材,还选取了王蒙、昆德拉、海子等名人的名言作为理论论据,引例结合,不仅增加了素材的密集度,而且增强了文采,一举两得。

上一篇:社区“最美家庭”事迹材料下一篇:廉洁从政警句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