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有效性分析

2022-08-27

第一篇:体育教学有效性分析

高中历史课堂审美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摘 要: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学习历史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在感情上极易产生厌倦情绪。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历史的教学理念也在逐渐改变。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融入美育,以积极良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并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不仅仅是符合现行的教育理念大潮,在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上也更有效果。本文主要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角度入手,就审美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 历史 审美 有效性

一、活用现代化信息设备,丰富教学内容

一门学科的教学是否有效,和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有直接关系。多年的教育实践证明,“传道式”的教学方式效率低下,事倍功半。在信息化十分发达的现代社会,教学工具越来越丰富多样,信息的集散也越来越频繁。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迎合学生的心理,活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以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高中历史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某位教师在教学高一历史的第一课时,并没有直接进入到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为了在一开始就给课堂定下一个活跃轻松的基调,这位教师先是简单和学生打了招呼便问到:“同学们,地球从形成至今,已经度过了45亿年,在这45亿年间,你们可知道地球具体是如何演变过来的吗?又是如何诞生了今天的人类吗?”学生被这位教师的一番话调动了兴趣,纷纷用求知的目光望着她。“同学们,请跟着我看一段视频。”说完,这位教师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段简短的科幻动画视频,视频的内容讲述了从地球形成起一直演变到现代社会的经过,里面涉及到了地质的变化,生命的形成,人类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等等。视频虽然简短,可是却内容丰富,趣味十足,将几十亿年的历史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了出来。学生们纷纷看得津津有味,兴趣十足。视频放完以后,课堂的气氛已经变得十分轻松融洽,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位教师便顺势引入了教学内容开始正式课程,整堂课都起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提倡人文精神教育,激发学生的热情

历史是由人类活动组成的,在人类悠长的历史长河中,总不乏那些闪耀的人文精神光辉。不管是文韬武略扫六国的秦王嬴政,还是近代开眼看世界领导虎门销烟的林则徐,那些载入史册的中外伟人们身上总有值得学生学习和欣赏的品德、精神。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提倡这种人文精神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用这些历史伟人的高尚品德去熏陶学生,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这不仅仅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大有裨益,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也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中国近代的血泪史。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先后涌现了许许多多爱国人物,他们为了中国的崛起而抛头颅洒热血,其奋斗的故事可歌可泣。某位教师在教学第十二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一课时,先是按照预设的教案进行了教学,让学生熟知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前因后果。之后,这位教师

又引丁汝昌和邓世昌为主线,围绕这两人的英勇行为讲述了当时的整个战争背景,历史环境。通过历史资料片的放映,电影片断的演绎,以及一些介绍当时事件的历史资料,这位教师让全体学生在学习这段历史的同时燃气了一股股爱国情怀,课堂气氛变得高昂和和谐。在正堂课的教学中,这位教师以爱国将领邓世昌和丁汝昌二人的遭遇为线索讲述,不仅发扬了这二人的崇高情怀,还在有技巧的引导下,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心情。最终,这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加强课堂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现行的课堂教学,强调的是教与学的交往和合作,让师生在教学中获得共同发展。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之所以有效性不高,就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至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方,反而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事实证明,只有尊重学生的地位,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采用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学好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必修2中有一个探究活动课,其主题是要学生讨论中国民生百年变迁。某位教师在这课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专门设置了一节课,让学生自由讨论,发挥想象力表达自身的看法,并由学生来进行评价。而这位教师仅仅是负责维护纪律和引导。经过这样一节课,学生们不仅感觉新鲜有趣,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也大大增强了。 总 结: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教学,注重其中的审美教学,才能真正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要活用多媒体设备,提倡人文教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真正提高审美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郎顺利.高中历史审美教育与非智力因素[J].快乐阅读:中旬刊,2012(1) [2]谭维平.浅谈高中历史审美教学[J].新课程学习:中,2012(1)

[3]拉巴曲吉.基于有效性教育下的历史审美教学探讨[J].教育界,2011(11)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提高,人们从热闹的课堂氛围中逐步意识到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方面上来,重新意识到在课程改革的中不能放松质量意识和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余文森教授关于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这样说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过去,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可学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那么,我镇小学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面究竟存在那些方面的问题呢?为此,我们针对这一问题作了如下调查:一.调查方法、对象及结果:1.调查方法:试卷分析法、成绩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2.调查对象:全体数学教师和2--6年级学生等。3.调查内容:我镇1--6年级学生2007年秋季的数学期末检测试卷和2007年春秋两季的数学期末检测成绩等。4.调查结果:首先,我们对2007年春秋两季的数学期末检测成绩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2007年春年级平均分及格率一年级91.295.7二年级93.898.2三年级91.299.2四年级9298.5五年级86.597.5六年级91.297.1???2007年秋年级平均分及格率一年级8897.1二年级92.698.9三年级89.899.6四年级87.598.5五年级90.399.7六年级94.697.72008年10月,我们针对我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在全镇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二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重点测试、还对部分数学教师进行了关于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访谈。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一)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20份,收回210份(教师在不影响学生的前提下填写)。调查项目调查内容调查结果(所占比例)1你喜欢上数学课吗?(1)不太喜欢(9.04%)(2)一般(42.86%)(3)喜欢(48.1%)2你觉得数学老师上课亲切、有激情吗?(1)不够亲切,缺少激情(6.19%)(2)一般(60.95%)(3)亲切自然、有激情(32.86%)3你觉得数学老师的提问()(1)过于简单,无挑战性(13.81%)(2)难度适中,有挑战性(81.43%)(3)难度太大,无从下手(4.76%)4老师在数学课堂上提问后,给你思考的时间()(1)很少(9.04%)(2)不太够(20%)(3)够(70.96%)5你的数学老师对课堂上的知识讲得清楚吗?(1)听不懂(5.71%)(2)不太清楚(17.14%)(3)讲得清楚(77.14%)6你在数学课堂上认真倾听了吗?(1)没有倾听(6.67%)(2)偶尔倾听一下(28.57%)(3)认真倾听了(64.76%)7在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中你是怎么样表现的呢?(1)与我无关(7.14%)(2)只听别人说(20.95%)(3)认真参与讨论(71.9%)8你的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会讲与课无关的话吗?(1)常常讲(11.43)(2)偶尔讲(69.52)(3)从来不讲(19.05)9数学老师对学生的课堂练习和问题回答的评价(1)每次都一样,我没感觉(17.14%)(2)及时,但没有激励性(35.71%)(3)及时,很有激励性(47.14%)10数学老师课后布置的作业你会吗?(1)只会一点(8.1%)(2)大部分会(34.29%)(3)全部会(57.62%)11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1)不能(9.52%)(2)有些能(47.14%)(3)能(43.33%)12你想给你的数学老师提出哪些建议?学生们:

1、数学老师你上课能亲切些吗?

2、我希望数学老师上课少说与课堂无关的话。

3、请老师上课时把数学知识讲清楚一些。

4、我希望老师在上课讲重点时,换一种学习方式,让我们对数学课更感兴趣。

5、请老师在我们回答数学问题时,别只让一个人回答。

(二)对教师的访谈结果:数学教师分别针对自已的课堂教学,并结合观摩我镇其它数学教师的课堂,普遍认为我校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有效性方面主要存在一下几方面的问题:1.钻研教材不够深入,课前准备不够充分。2.导入新课缺乏趣味性,抑制了学生投入学习的全过程。3.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思维发展估计不够,提问出现了过于简单和跳跃性太大的现象。4.在讲解例题,讲述概念、法则、定义等时,教师语言不够简练、准确。5.小组合作留于形式,缺乏时效性。主要表现在研究问题的价值性、小组的组成和分工、研究的时机、教师的指导等方面还有待探究。6.课堂练习的设计形式单一,内容一致,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不同、形式多样的练习。7.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单一,语言贫乏,缺乏激励性和导向性。二.调查结果分析及设想:尽管我们的调查、测试和统计还不全面,存在误差,但是从众多数据显示:如何改进我镇的数学课堂教学,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切实提高我镇的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并且这一问题已影响了我镇的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我镇数学课堂教学现状,逐步我校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使我镇的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这一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决定将这一问题提出来进行深入研究。因此,我们根据以上数据对我镇的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数学课堂教学现状:1.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前缺乏有效地分析教材、读懂教材。从对数学教师的访谈和听数学课等活动中,我们发现少数教师因为课前没有有效地专研教材,导致课堂目的性不明确,没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在课堂上手忙脚乱,知识引导思路不清。2.数学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缺乏兴趣,被动接受,课堂气氛沉闷。从调查中发现有9.04%学生不愿学,不想学;42.86%的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一般;6.19%的学生觉得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不够亲切、缺少激情。这就说明数学课堂上没有有效的情境创设,老师也没有通过自已的亲切和激情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3.小组合作留于形式,缺乏时效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7.14%的学生在课堂上觉得小组合作与自已无关,20.95%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只听别人讲,从观课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小组合作中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很多同学在小组合作中不知道干什么?等问题。4.课堂练习的设计形式单一,内容一致,没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不同、形式多样的练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有些教师课堂上,布置的巩固练习随意性很大,没有切实地针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练习;或者设计的练习太过于简单、形式单一等,这些都没有体现巩固练习的有效性。5.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单一,语言贫乏,缺乏激励性和导向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近52%的学生觉得数学教师给自己的课堂练习和问题回答的评价感觉每次一样,没有激励性,没有体现评价的有效性。6.课堂教学后,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8.1%的学生对教师课后布置的作业只会一点,34.29%的学生大部分会;9.52%的学生不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47.1%的学生只能解决部分问题。通过2007期末数学检测成绩分析,1-3年级的数学成绩均在市排名居于下游,而4-6年级的数学成绩虽有改观,但就全市来说,仍不理想。7.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灾后学生在板房学校上课时思想不集中,心理不稳定,原因是只关注生命而淡化了知识的学习。设想:1.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通过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教师要明确每节课要教点啥,知识方面,技能方面,达到什么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而且要切实地落实在课堂的各环节中,让重点突出。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学生已经探究明白的问题,教师不必反复唠叨,要多设计一些相关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会、理解和运用知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等问题。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3.“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把握教师定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有估测: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如果有,什么时候进行?问题怎么提?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教师该如何点拨、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这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②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着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发材料、做实验、记录、发言、总结、汇报等等都由不同的学生承担,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③建立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我们要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思考。4.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状况调整教学内容的一种措施,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教师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兼顾优等生的学习潜能的挖掘情况,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注重练习的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教学的内容要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把知识点掌握和理解,因此教师在设计基础性练习的时候要突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练习和反馈让学生能熟练地进行掌握。

2、注重练习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效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渴望和成就的欲望。

3、注重练习的层次性,提高学生的能力。有效的教学不仅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还要适度注意对优等生的选拔。教师在进行练习的设计时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要结合知识点设计不同梯度的题目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知,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有所得。5.课堂中适时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建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体,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生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同时,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互相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我们呼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拥有积极而亢奋的情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勇于探索,这样的数学课堂才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才高效。6.对灾后学生的学习心态,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同时,加强心理辅导,让学生敞开心扉,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篇:悟古习文,小学古诗文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

悟古习文

——浅谈小学古诗文有效性教学策略

有研究证明人在6—12周岁期间是培养学生人格、记忆最宝贵的时期,而小学古诗文教学正是处于这关键的时期,它不仅要夯实学生的读写技能和对古文的理解、运用、鉴赏等能力,同时还要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古诗文是经过千年来岁月洗礼的的前人的思想精华,而小学文本中的古诗文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各方面技能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小学古诗文教学,已经成为了广大语文教师们重点关注的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三种方法作出讲解。

一、指导学生对古诗文进行诵读记忆

正所谓“诵读正是学习古诗文的敲门砖”。由于古诗文时代久远,很多字词的用法以及句式结构都不一样。因此,在开展古诗文教学时,应当先让学生熟读古诗文,让学生熟悉其中的句式、词语,了解文中的语气,记住其中的韵脚、平仄,培养他们的语感,并进而尝试理解文中含义。正如“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一样,古诗文中的很多简单的句式和字词能在学生一遍遍的熟读当中自然而然领会贯通,这样或许并不是最为高效的一种方式,但却是最为自然最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语文素养的一种方式。教师在开展古诗文教学时,应当认识到诵读、记忆、背诵、默写等手段的重要性,采用扎实的教学方式,步步为营,切不可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而认为缩短教学时间,犯下拔苗助长的错误。因此,在教授古诗文时,就需要教师主动引导学生去熟读并背诵古诗文。

某位教师在教学《锄禾》和《悯农》这两首古诗文时,就采用了诵读记忆的方式教学。这位教师先是引导学生学习了其中的一些生字词。在学生充分熟悉了之后,这位教师又要求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听读,模仿教师的示范朗读而自己练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全体学生齐声诵读,最后再个人自由诵读或个人示范朗读。而后,这位教师还会选出“记忆最好”学生,奖励最快能背诵下这两首古诗文的学生。通过嘉奖成功背诵出这两首古诗的学生,教师成功的激励了其他的学生,又引导了其他学生对古诗文进行记忆和默写。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是在扎扎实实的教学中学习到了知识,基础打牢了,以后再学习古诗文就会事半功倍。

二、创设意境,加强学生理解,提高鉴赏能力

陈新陈新璋先生曾说过:“诗词鉴赏属于艺术欣赏的范畴。”艺术欣赏,强调的是对美的体验和感悟。在我国古典以及近现代的许多诗词当中,不乏那些美不胜收的诗歌语句,如《登鹳雀楼》中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寥寥四句,却是写出了极目远望之景色,将鹳雀楼下的黄河之景尽数囊括其中。这四句看似直白,其实正是在质朴的描绘中勾勒出了气势磅礴的景色。然而,小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终究有限,并且受限于自身的眼界,因此,传统的古诗文教学中,即使教师再怎么强调诗词中所描述的景色有多么壮丽优美,学生始终难以在反复的吟咏当中产生出亲临其近的即视感,反而有可能心生厌烦情绪,不仅体会不出诗词中那情景交融的豪气,还会因此失去了学习古诗文的兴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以景融情,才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可以突破现实条件的约束,创设情景,达到图文声像并茂多元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就拿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来说,其中所描写的景物也是城市中孩子所不好理解的景象。“白日依山尽”是写山,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是写水,黄河的壮丽景观、气势磅礴。光凭学生的想象很难出现这样的情景。某位教师在教学这首古诗时,为了让学生对于古诗中描写的景色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她借助于多媒体的辅助,将鹳雀楼的磅礴画面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欣赏景物图片以及航拍纪录片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开发了自身的胸襟气魄。同时,这位教师又作了进一步的讲解、引导,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古诗文中的意境,学习鉴赏起来也就更加容易了。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这位教师成功的丰富了古诗文的教学方式。在直观的体验中,这位教师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以精美的情景设计帮助学生轻松并完全得掌握了古诗的主旨,体会到了其中的意境。教学的效果可谓得到了最大化。

三、加强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感悟古人思想精髓

在中国升学制度考核的压力下,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因此,小学阶段对古诗文的学习就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古诗文鉴赏不仅是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避免崇洋媚外思想的传递。这些对学生在未来正确的选择上都能提供相当大的帮助。党中央十六大也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到底是为了社会,还是为了培养人?确实,在经济体制运作下的教育,只注重教育学生在社会上“做”人的角色,忽略了教育学生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我们常常被一种“以读书为手段,以找工作为目的”的思想影响着,这样的教育是否偏离了最初的目的,又将教育出怎样的人,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显然是教育者在学生最初形成人生观的时候忽略了孩子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几千年的文化沉淀,继承下来的诗文更是我国的瑰宝,它是前人思想的精髓,更是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个有着自己文化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一个不忘本的国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分析

信息技术是具有内涵和外延,是一门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极强的学科,我国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刻不容缓的,是对学生进行正确世界观的体现,对中学生价值观的塑造。鉴于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处于崛起阶段,我们高中教师要为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增强提供良好的条件,并为未来科技发展的昌盛培养人才。

一、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一)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中,信息技术是由教师掌控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课堂教学,一方面满足不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升知识的运用技能。所以,我们高中计算机教师应该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让他们学会合理运用信息知识。

(二)让学生全面认识信息技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一般教授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时候,大都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引导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可以为学生拓展课堂教学之外的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丰富多彩。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其他学科与信息技术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为学生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外延伸,还可以增加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为营造高效的教学氛围,将兴趣激发培养作为先导

兴趣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中生对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如果保持极大的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实践,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体验性教学是培养和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重点所在,而体验性教学的两大基本内容为成功与情境体验。例如,信息技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会运用

Flash

软件时,首先应当让学生对元件这个在

Flash

中有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对这一概念的讲解便成为课堂中的核心问题。如果教师按照教材单一地向学生照本宣科,则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且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可在授课前精心设计制作简单的一系列运动渐变动画,让学生们在课堂中亲眼观赏,通过观赏动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这种简单方式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教师要求学生观赏后将运动渐变动画制作出来从而完成实践任务,学生们在分组合作实践过程中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利用积极的探索实践。但当生即使付出很大努力,但依然没有制作成功时会感到不解和失望,此时,教师可掌握时机将元件的概念提出,将转化运动对象为元件,

才可将简单的运动渐变动画制作出来的道理向学生重点强调说明,同时重点讲解

Flash

中元件的重要性,此时,理顺思路的学生进行合作实践,便可成功制作出运动界面动画。

(二)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

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思维不一,对于知识的接受与学习能力也大不相同,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尊重与体谅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有些基础东西固然乏味但也很重要,所以教师可以换个方式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例如,在教学信息技术网站设计与评价这一课时,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看课本进行自己喜欢网站的各类设计然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帮助,并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可以从帮协助。进行个性化教学,能够带动学生全员参与信息技术学习。

(三)注重创造和体验性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是一门重视实践和技能的课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学生为主,制定更加详细的实践性的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实践性的课堂教学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进一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全面提升。

教师要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探究,形成“学生问,师生答”的教学氛围,并形成常态。学生先设疑,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

让他们在“思”和“问”的状态下去学习。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地位,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去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并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和不足,及时反馈和适当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新课程背景下所提倡的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最重要的方式,这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

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例如,在学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相关内容时,要求学生制作关于保护水资源的课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保持引导者的角色,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自主查资料,做

PPT,最后制作网站,然后由每个小组的代表成员在课堂上演示,看每个小组制作网站的效果。这个过程,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断探索的过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提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基于核心素养进行的信息技术教学,是当前现代化教育理念渗透的表现,也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体现。

结束语

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学生重操作而轻理论的问题,为了有效推进课堂改革的深入实施,教师应拓展学生适应现代化生活所需要的信息技术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实施力。

第五篇:案例分析与幼儿园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摘要: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品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幼儿园教学管理者可通过研训一体化的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还可通过案例分析的教研活动,有效提高教研质量,在专业引导、同伴互助和教师反思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案例分析;教学有效性;教研活动;发现;同伴互助;专业引导

每年我园都要开展教研活动,安排每名教师执教一至两次教学公开课,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时达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然而,认真分析教师们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不难发现,这种教学活动表面上形式新颖,孩子们热热闹闹的“探究”、“游戏”,实际上内容空泛,不利于幼儿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又无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因而它是低效的或无效的。公开课尚且如此,日常教学的有效性更难保证。因而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品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幼儿园教学管理者可通过研训一体化的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还可通过案例分析的教研活动,有效提高教研质量,在专业引导、同伴互助和教师反思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一、“案例分析教研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于文森教授在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课堂教学论坛”上,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什么是案例分析教研活动?案例分析教研活动是“以精心选择的,适当的教学案例,特别是以本校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为载体,组织教师开展参与式、讨论式的案例分析教研活动。这种案例分析教研活动引导教师以开展问题为中心的专业学习,发现问题和可行的解决办法,通过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帮助教师完成“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使教师把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行为,通过“行动”改进教育教学设计和教育教学行为,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案例分析教研活动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幼儿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二、通过案例分析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施要点

(一)在教研中发现案例问题,确定研究的主题,使教学研究具有针对性

在案例分析教研活动中,如何确定研究主题是关键。研究主题应定位在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是教师普遍关注的或教师感到困惑的一个比较具体的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研究,能为“教师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导”搭建一个有效的活动平台。如:05年我园教师刚刚使用南京师大的“幼儿园教学整合课程”时,教师们对“主题整合教学活动”很迷茫时,于是幼儿园组织了教师围绕“如何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开展整合教学活动”进行研讨,大家通过“学习、实践、研讨、反思”的反复螺旋上升,吸收了多元智能的教育理念,在预设和生成教育活动时,能逐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师生共同构建课程。

(二)教研中同伴互助,取长不短,寻求共识

案例分析教研活动的主体是全体教师,要求教师围绕统一问题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对提出的案例进行讨论,争辩或协商,促进他们对教育教学疑难问题刨根问底寻求最佳解决方案,并在讨论中逐步形成共识,共同制定解决问题或改进教学的行动计划。当我们发现教师对美术欣赏感到比较困难和困惑时,发现陈娅老师组织的美术欣赏活动《向日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怎样让孩子在与大师作品的对话和欣赏中,不知不觉的吸收艺术大师的构图、线条、做画方式,对色彩的应用甚至是某些艺术语言,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孩子们的心灵世界,丰富孩子的艺术感觉,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以课例《向日葵》为载体,研究“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研讨中,教师共同分析美术欣赏的目的和策略,讨论美术欣赏中如何处理好知识经验与幼儿情感态度和艺术修养的关系。

总之,案例分析研究活动是开展园本教研的好方法,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记录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能促使教师深刻认识教学工中的重点和难点;促进教师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为教师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搭建了平台,能有效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上一篇:体现团队精神的文章下一篇:体育部篮球赛策划书